CN105934920B -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4920B
CN105934920B CN201480035410.8A CN201480035410A CN105934920B CN 105934920 B CN105934920 B CN 105934920B CN 201480035410 A CN201480035410 A CN 201480035410A CN 105934920 B CN105934920 B CN 105934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subcarrier
bits
amou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54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4920A (zh
Inventor
殷慧
易溪林
付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34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4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4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包括: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201);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203);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并指示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205)。该方法不仅能和现有模式兼容,还能实现子载波承载多于15比特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设备可支持的子载波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是一种在电话双绞线上,例如无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 Pair,简称UTP),传输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每条双绞线在远端接一个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简称CPE),而双绞线的另外一端为网络侧,称为中心局端(Central Office,简称CO),如图1所示。其中CO设备为矢量化控制实体(Vectoring Control Entity,简称VCE)、交换机、机柜等网络侧的设备,还可以包括分布式接入点单元(Distributed Point Unit,简称DPU);
DSL技术用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FDM)在电话双绞线中创建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对应一个子载波(tone)。在线路激活前,CO和CPE之间需要交互b表,其中就需要包含所述每个子载波承载的比特数量;之前每个子载波最多承载15比特(bit)的信息,所以标准中使用占4个比特位的数值,即用0000到1111(0~15)之间的数值来表示每个子载波承载的比特数量,可称为b值。b表的具体内容可进一步参考ITU-T G.993.2标准,这里不再过多描述。
但随着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处理速率的发展,每个子载波有能力承载更多的比特数(例如18bit);但是,超过16的数值无法只用二进制的4个比特位表示。如果直接改变CO和CPE之间交互消息中表示子载波b值的比特数量,又和现有的只使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子载波承载比特数量的模式不兼容,会直接导致线路不能正常激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能实现载波发送更多的比特数的方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
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并指示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取一个偏移量包括: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b值按照ITU-T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对端设备包括: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一个传输方向上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偏移量可以通过在0-PMD或R-PMD消息中设置后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包含有b值的消息;所述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偏移量是所述对端设备通过O-PMD或R-PMD消息发送过来的。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包括,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发送设备,所述网络发送设备包括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3,
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用于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所述发送单元403用于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并指示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所述偏移量。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403还用于将所述b值按照ITU-T 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后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进一步用于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一个传输方向上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所述发送单元403进一步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为CPE或CO,对应地,所述发送单元403为CPE或CO的发射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收设备,所述网络发送设备包括接收单元501和偏移量处理单元503,
所述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b表配置消息;所述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用于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还用于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通过识别所述分组信息中的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确定每个分组内的所有子载波。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网络接收设备为CPE或CO,对应地,所述接收单元501为CPE或CO的接收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是上述的网络发送设备,用户侧设备是上述的接收设备;或者,所述用户侧设备是上述的网络发送设备,网络侧设备是上述的网络接收设备。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案,不仅能和现有的只使用4比特位子载波承载比特数量的模式兼容,还能实现子载波承载多于15比特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设备可支持的子载波承载能力,利于发送方快速发送数据或接收方快速读取信息,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在DSL网络中CPE和CO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用网络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O和CPE之间通过子载波相互传递信息。现在表示每个子载波承载的比特数量使用4个比特位,可以用来表示0到15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本发明引入一个偏移值(offset),与这4个比特位结合能表示超过15的数值。这样,其中表示每个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b表示用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offset为偏移量;但是对于b=0时,不偏移。下表1示出了offset=2时,b和的对应关系:
表1 offset=2时b和的对应关系
扩展到offset=k的情况,b和的对应取值如下表2;其中偏移量为0时,表示没有偏移,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为15时;偏移量为1时,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为16;同理,偏移量为k时,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为k+15。
表2不同offset对应b的取值
将b值(用4个比特表示)按照ITU-T G.993.2标准规定用来配置b表的消息,然后将这个信息发送给对端设备,并且通过其他消息将偏移量也发送给对端设备,对端设备就可以根据偏移量得出每个子载波能承载比特数量,就能对接收到的信息正常处理。一般地,是由某个方向(上行或下行)上的接收设备预先将自己处理子载波的能力通知发送端;具体的包括,对于CPE的上行子载波的偏移量,偏移量可以跟配置上行b表的消息一同由CO发送给CPE,或者在配置上行b表的消息之前或之后发送,只要不影响CPE对值的判断都可以;对于CO的下行子载波的偏移量,偏移量可以跟配置下行b值的消息一同由CPE发送给CO,或者在配置下行b表的消息之前或之后发送,只要不影响CO对值的判断都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传递用来配置b表的消息和偏移量可以在链路初始化阶段进行;因为虽然在链路初始化阶段,两端设备之间的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都没确定,但是由于初始化阶段约定了每个子载波只承载2个比特的信息,肯定不会超过两端设备之间的子载波的承载能力,所以这些信息是能被正常发送和接收的。更具体的,对上行b表可以通过在初始化阶段中的O-PMD消息中设置偏移量然后发送给CPE,对下行b表可以通过在初始化阶段中的R-PMD消息中设置偏移量然后发送给CO。
作为补充地,两端设备都分别获取b表和偏移量后,就能按照协商好的子载波的承载能力进入数据传输阶段(即showtime阶段);在数据传输阶段,如果需要修改b表,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在发送新的b表的时候也发送新的offset值;之后两端设备按照新的b表和新的offset所确定的子载波承载能力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例如,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为17,那么可选取2-16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为偏移量。
步骤203、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
步骤205、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并指示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其中,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一个偏移量包括: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使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所述偏移量可以为0或其他自然数。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2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对端设备也支持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
进一步地,将所述b值按照ITU-T 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
再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在O-PMD或R-PMD消息中设置偏移量然后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该方法可以在链路初始化阶段或/和数据传输阶段进行。
利用该方法,在保持发送方和接收方交互b表信息的消息格式不变的前提下,能实现载波发送更多的比特数的方式,利于发送方快速发送数据和接收方快速读取消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速率。
进一步地,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某个传输方向上(上行或下行方向)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grouping),保证每个分组(group)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这时每个分组内子载波的偏移量就相同,简称为分组的偏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对端设备包括,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对端设备,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都相同;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对端设备。
其中,所述分组信息可以用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表示。
具体为,在配置消息里可以为每个分组设置一个偏移量,这就需要用到两种参数:其中一种参数是偏移量;另一种参数表示偏移量所对应的分组,具体可以是用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标识。对于多个组,可以每个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按先后次序或其他规则排列,组对应的偏移量也按对应规则排列。所述表示这两种参数的字符串是可变长的。
这样,利用该实施例,对端接收到设置有这两种参数的消息,就能得出每个分组中的子载波能承载比特数量,进而能对接收到的信息正常处理。
下面以下行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将所有下行子载波分成三个分组,分别为Group1、Group2和Group3。本地设备计算出Group1内所有子载波最大可承载的比特数可达18,则offset1=3;Group2内所有子载波的最大可承载的比特数可达17,则offset2=2,Group3内所有子载波的最大可承载的比特数可达15,则offset3=0。
在R-PMD消息里增加下行比特子载波组(Downstream Max Bit tone groups)字段和下行比特位移(Downstream Max Bit Offset)字段,其中下行比特子载波组中用1个字节(8bits)来表示分组数量,用3个字节(24bits)来表示每个分组的起始和终止子载波;可按如下进行配置:
下行比特位移就可以按照3个组的偏移量值转换成二进制值(分别用2bits表示)后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配置成[00 10 11];11表示offset1的值,10表示offset2的值,00表示offset3的值。
所述本地设备将增加了下行比特子载波组字段和下行比特偏移字段的R-PMD发送给对端,对端接收到该R-PMD消息后,就能确定每组内子载波所对应的偏移。在上行方向上的处理和上述方法类似,只需将上述方法中的设置和处理对象改为对上行子载波即可。上述实施例中,用来表示分组数量、每个分组的起始和终止子载波、以及偏移量所占用的字节数可以是其他数值,只要能清楚地表示上述几个参数,发送方和接收方能正常识别,就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由于各分组之间的偏移量就可以设置为不同,不同承载能力的子载波就能按照分组分别设置偏移量,这样偏移量的设置就更灵活。例如,按照表2中的关系,一组子载波的偏移量为k时,就能表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范围[0,k+1,k+2,…,k+15];一组子载波的偏移量为k-1时,就能表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范围[0,k,k+1,…,k+14]。结合到步骤203的例外情况,如果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小于0,就可以将该载波分到其他组以设置其他偏移量,保证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新设置的偏移量后的差值不小于0,就能继续按照步骤203和步骤205的方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信息处理方法,本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
步骤303、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包含有b值的消息;所述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步骤305、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其中,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所述偏移量可以为0或其他自然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3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是对端通过O-PMD或R-PMD消息发送过来的。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包括,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其中,通过识别所述分组信息中的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确定每个分组内的所有子载波。
该方法可以在链路初始化阶段或/和数据传输阶段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发送设备400,所述网络发送设备包括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3,
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用于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所述发送单元403用于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并指示所述对端设备根据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其中,所述子载波为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和所述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所述偏移量。所述偏移量可以为0或其他自然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403还用于将所述b值按照ITU-T 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后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用于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某一个传输方向上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这时每个分组内子载波的偏移量就相同,简称为分组的偏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403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更进一步地,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为CPE或CO,对应地,所述发送单元403为CPE或CO的发射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中的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3的具体动作就是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步骤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收设备500,所述网络发送设备500包括接收单元501和偏移量处理单元503,
所述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b表配置消息;所述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用于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其中,所述子载波为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和所述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所述偏移量可以为0或其他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是所述对端设备通过O-PMD或R-PMD消息发送过来的。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对所述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还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还用于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更进一步地,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通过识别所述分组信息中的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确定每个分组内的所有子载波。
所述网络接收设备500为CPE或CO,对应地,所述接收单元501为CPE或CO的接收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网络接收设备500中的接收单元和偏移量处理单元的具体动作就是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步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系统600,包括网络侧设备601和用户侧设备603;
所述网络侧设备601就是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发送设备,对应的,用户侧设备603可以是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接收设备。或者,所述网络侧设备601就是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接收设备,对应的,用户侧设备603可以是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发送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为以上所述的网络处理过程可以在诸如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存储器资源和网络吞吐量能力的计算机或网络部件的通用部件上实施。图7示意性地表示适于实施本文中公开的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性的通用网络部件700。该网络部件700包括处理器702(可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或CPU),该处理器702与包括第二存储器704、只读存储器(ROM)706、随即存取存储器(RAM)708、输入/输出(I/O)设备710和网络连接性设备712在内的存储器设备通信。该处理器702可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CPU芯片,或是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的一部分。
该第二存储器704典型地由一个或多个盘驱动器或碟驱动器构成,并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以及如果RAM708没有达到足以容纳所有工作数据则用作溢出数据存储设备。第二存储器704可用于存储那些当被选择用于执行时被装入RAM 708的程序。ROM 706被用于存储指令以及或者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数据。ROM706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其典型地具有相对于第二存储器704的较大存储器容量较小的存储器容量。RAM 708用于存储易失性数据,并可能存储指令。对ROM 706和RAM 708的访问通常比对第二存储器704的访问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
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其中,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能被所述对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一个偏移量包括: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b值按照ITU-T 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对端设备包括: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一个传输方向上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6.一种子载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
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包含有b值的消息;所述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为和对端设备链接的链路上传输信息的最小单元载体。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是所述对端设备通过O-PMD或R-PMD消息发送过来的。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包括,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11.一种网络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发送设备包括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3,
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用于根据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选取一个偏移量,其中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选取的所述偏移量之差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15;
所述发送单元403用于获得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减去所述偏移量后的差值,如果所述差值不小于0,将所述差值作为b值发送给对端设备;将所述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所述b值和所述偏移量能被所述对端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在小于或等于所述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的数值范围内选择一个数值作为所述偏移量,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每个子载波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与偏移量的对应关系表得到所述偏移量。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403还用于将所述b值按照ITU-T G.993.2的规定在配置b表所使用的消息字段中用4个比特位来表示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获取单元401进一步用于根据子载波上最多能承载的比特数量,对一个传输方向上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分组内的子载波能使用相同的偏移量;所述发送单元403进一步将对所述所有子载波进行分组后的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发送给所述对端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发送设备400为用户驻地设备或中心局端设备,对应地,所述发送单元403为用户驻地设备或中心局端设备的发射器。
16.一种网络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收设备包括接收单元501和偏移量处理单元503,
所述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偏移量;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b表的配置消息;所述b表中的b值为4个比特位表示的值,指示子载波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用于当识别到所述消息中的b值不为0时,将所述b值与所述偏移量之和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当识别到所述b值为0时,将所述b值作为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设备发送过来的子载波分组信息和每个分组的偏移量,所述每个分组的偏移量表示每个分组内所有子载波的偏移量。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还用于判断自身是否支持获取的所述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如果支持,在数据传输阶段,按照所述获取的子载波实际需要承载的比特数量发送信息给所述对端设备。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处理单元503通过识别分组信息中的每个分组的起始子载波和终止子载波来确定每个分组内的所有子载波。
20.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收设备为用户驻地设备或中心局端设备,对应地,所述接收单元501为CPE用户驻地设备或中心局端设备的接收器。
21.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是权利要求11-12任一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用户侧设备是权利要求16-17任一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或者,
所述用户侧设备是权利要求11-12任一所述的网络发送设备,网络侧设备是的权利要求16-17任一所述的网络接收设备。
CN201480035410.8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5934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95883 WO2016106677A1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4920A CN105934920A (zh) 2016-09-07
CN105934920B true CN105934920B (zh) 2019-04-05

Family

ID=5628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5410.8A Active CN105934920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3461093A1 (zh)
CN (1) CN105934920B (zh)
WO (1) WO20161066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4273A (en) * 1996-12-23 2000-10-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it loading and rate adaptation on DMT DSL data transmission
US6829307B1 (en) * 1999-02-24 2004-12-0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Express bit swapping in a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083553A (zh) * 2006-05-30 2007-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xDSL上下行共用频率动态频谱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1321145A (zh) * 2007-06-07 2008-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更新dsl参数的方法
US8879647B2 (en) * 2012-04-26 2014-11-04 Alcatel Lucent Methods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system and systems implemen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61093A1 (en) 2019-03-27
CN105934920A (zh) 2016-09-07
WO2016106677A1 (zh) 2016-07-07
EP3240252A4 (en) 2018-01-03
EP3240252B1 (en) 2018-10-03
EP3240252A1 (en)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1563B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KR100476456B1 (ko) 디지털 가입자 라인 시스템의 전화국사측 송수신 유니트시험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718179B2 (e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with variable overhead rate
US76568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nning ports in DSL network elements
CN103828251A (zh) 一种兼容vdsl2传统用户端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40345A (zh)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12711A (ja) 可変アップロード/ダウンロード・ビットレートを有し、特定用途のための動的なプロファイル切換えが行われるdsl方式
WO20081241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estimation
CN1056104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738604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performance between transceivers from multiple manufacturers
CN102823193A (zh) 数字用户线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数字用户线系统
CN114514710A (zh) 在单个串行解串器上具有不同波特率的多个端口
CN106464554A (zh) 用于通过有线共享介质向多个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的分配点单元以及方法和系统
CN108365935A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
EP1755283B1 (en) A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erminal parameter of broadband access terminal
CN105453445B (zh) 用于异步ofdma/sc-fdma的方法及设备
US200601650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virtual circuits in broadband access multiplexing elements
CN105934920B (zh) 一种子载波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Mehmood et al. Bit loading profiles for high-speed data in DOCSIS 3.1
CN106464460B (zh) 非线性预编码的比特加载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及系统
CN106464544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1008342A1 (en) Allocation of subcarriers to a plurality of users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2009330A1 (en) Improved scheme for the initialization of adsl modems
US82750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transmission lines
CN107113126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