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2831B -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2831B
CN105922831B CN201610344964.7A CN201610344964A CN105922831B CN 105922831 B CN105922831 B CN 105922831B CN 201610344964 A CN201610344964 A CN 201610344964A CN 105922831 B CN105922831 B CN 105922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rimary
water
rov
controll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4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2831A (zh
Inventor
张成春
吴正阳
张秀梅
岳永丽
刘燕
韩志武
任露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449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2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2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2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2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2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06Frames; Stringers; Longerons ; Fuselage sections
    • B64C1/12Construction or attachment of skin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30Parts of fuselage relatively movable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38Adjustment of complete wings or parts thereof
    • B64C3/385Variable incidence w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38Adjustment of complete wings or parts thereof
    • B64C3/40Varying angle of swe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38Adjustment of complete wings or parts thereof
    • B64C3/56Folding or collapsing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其包括初级机翼、次级机翼、初级可控伸缩机构、次级可控伸缩机构、可控旋转机构、折叠蒙皮、机身及其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初级机翼前缘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可控旋转机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次级机翼,初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另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可控旋转机构表面滑道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另一端通过销钉安装在次级机翼端面滑道内,折叠蒙皮分别将初级机翼翼面和次级机翼翼面以及初级机翼翼面和机身缝合。本发明能够同时满足跨介质航行器常规的空中飞行及快速俯冲入水要求,并在保证航行器入水过程稳定、减少入水阻力及冲击力。

Description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尤其涉及一种跨水空航行器变形机翼及航行器入水过程中机翼的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水空两栖航行器是介于空气和水之间运动的新概念跨介质航行器,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潜行的多功能一体化新型装备。它能够切换水空运行模式躲避敌方的监视,以非常规的方式实现隐身作战。可用于执行情报搜集、海上侦查、通信中继、电子对抗、海洋反恐等军事任务,也可用于海洋资源勘探、气象测量、生态系统检测等民用任务。
国内外对水空两栖航行器的研究主要还处在总体概念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样机验证阶段,尚未有国家成功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跨介质两栖航行器。水空两栖航行器的工作状态一般包括四个过程:干飞,入水,水下航行及出水。目前针对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过程的控制策略大多采用降低飞行高度贴近水面飞行,然后通过改变浮力等各种方法缓慢潜入水下,因此航行器从空中完全进入水下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实现质航行器快速高效的跨越不同介质界面的新技术方案还有待提出。
翠鸟在我国广泛分布,主要以捕食鱼类为生,他能够准确定位到水中的鱼虾,迅速从空中俯冲入水,如火箭一样平稳的穿入水中,飞行速度可达100km/h,并能深入到水下三四十厘米的地方觅食。总结来说,翠鸟在入水捕食过程中拥有以下特点:它可顺应周边环境以不同的俯冲角度快速跨越气液界面,通过改变飞行姿态及翼展变化在俯冲入水过程中获得最佳水气动性能并保持飞行及入水稳定性,同时其独特的入水姿态及翼展形态变化极大的降低了入水时的阻力和冲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仿生变形机翼的入水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同时满足跨介质航行器常规的空中飞行及快速俯冲入水要求,并在保证航行器入水过程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入水阻力及冲击力,从而实现航行器快速高效稳定的跨越水空界面。
本发明受翠鸟入水捕食过程中翅翼变形方式和入水策略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仿生变形机翼,并提供了一种入水控制方法。
本发明之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包括初级机翼、次级机翼、初级可控伸缩机构、次级可控伸缩机构、可控旋转机构、折叠蒙皮、机身及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初级机翼前缘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可控旋转机构,初级机翼前缘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次级机翼,初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初级可控伸缩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钉安装在可控旋转机构表面滑道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另一端通过第一销钉安装在次级机翼端面滑道内,折叠蒙皮分别将初级机翼翼面和次级机翼翼面以及初级机翼翼面和机身缝合,其折叠蒙皮能随着初级机翼和次级机翼的相对伸展和收缩而伸展和折叠,可控旋转机构安装在机身内并通过第二铰链和初级可控伸缩机构与初级机翼连接,可控旋转机构为齿轮驱动的定轴转动机构或其他可实现此功能的机构,通过定轴旋转实现整体机翼攻角的改变;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次级可控伸缩机构和可控旋转机构工作。
初级机翼及次级机翼选用小展弦比翼型,材料可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等高强度、高质量比的材料,次级机翼翼展长度大于或等于初级机翼翼展长度,初级机翼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A为45°~60°,初级机翼另一端面与机翼前缘的夹角B为70°~110°;次级机翼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C为20°~60°;当初级机翼和次级机翼前缘平齐时,初级机翼与次级机翼端面之间的夹角D为30°~60°。机身的两侧均布置初级机翼与次级机翼,两侧的初级机翼与次级机翼对称设置。
所述的初级可控伸缩机构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为液压伸缩杆或电动伸缩杆或铰链连杆伸缩机构,此实例中选用液压伸缩杆。
所述的折叠蒙皮选用柔性橡胶折叠材料或其他材料。
伸展收缩原理:
次级机翼相对于初级机翼伸展收缩原理是:次级机翼端面开有滑道,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另一端通过第一销钉安装在次级机翼端面滑道内,当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伸长或收缩时,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一端的第一销钉相对次级机翼端面滑道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次级机翼绕前缘第一铰链相对于初级机翼转动,从而实现次级机翼的伸展和收缩;初级机翼相对于机身轴线伸展收缩原理同次级机翼相对于初级机翼伸展收缩原理。
仿生变形机翼的入水控制方法:
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在空中正常飞行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伸长至初级机翼前缘和次级机翼前缘平齐及前缘后掠角接近0°,增大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以提升升力,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改变机翼攻角以调节空中飞行状态;当水空两栖航行器俯冲入水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及次级可控伸缩机构先后收缩,减小初级机翼前缘与机身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端面与初级机翼端面夹角D,从而缩小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改变航行器气动外形,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改变机翼攻角以增加或减小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及保持飞行稳定性;当水空两栖航行器接触水面时,初级机翼前缘与机身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端面与初级机翼端面夹角D基本收缩为0°,此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已基本收缩至设定的最小值,水对水空两栖航行器的阻力及冲击力相对达到最小值;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完全进入水下后,通过控制可控旋转机构控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在水下的攻角以调整水下航行姿态及保持水下航行稳定性;所述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是指航行器机身轴线与水面的夹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发明能够同时满足跨介质航行器常规的空中飞行及快速俯冲入水要求,并在保证航行器入水过程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入水阻力及冲击力,从而实现航行器快速高效稳定的跨越水空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常规飞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伸展驱动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控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俯冲入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之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包括初级机翼2、次级机翼3、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可控旋转机构7、折叠蒙皮4、机身1及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初级机翼2前缘一端通过第二铰链11连接可控旋转机构7,初级机翼2前缘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10连接次级机翼3,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2内,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二销钉15安装在可控旋转机构7表面滑道13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2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一销钉14安装在次级机翼3端面滑道12内,折叠蒙皮4分别将初级机翼2翼面和次级机翼3翼面以及初级机翼2翼面和机身1缝合,其折叠蒙皮4能随着初级机翼2和次级机翼3的相对伸展和收缩而伸展和折叠,可控旋转机构7安装在机身1内并通过第二铰链11和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与初级机翼2连接,如图3所示,可控旋转机构7为齿轮驱动的定轴16转动机构或其他可实现此功能的机构,通过定轴16旋转实现整体机翼攻角的改变;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和可控旋转机构7工作。
初级机翼2及次级机翼3选用小展弦比翼型,材料可选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等高强度、高质量比的材料,次级机翼3翼展长度大于或等于初级机翼2翼展长度,初级机翼2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A为45°~60°,初级机翼2另一端面与机翼前缘的夹角B为70°~110°;次级机翼3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C为20°~60°;当初级机翼2和次级机翼3前缘平齐时,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端面之间的夹角D为30°~60°。机身1的两侧均布置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两侧的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对称设置。
所述的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为液压伸缩杆或电动伸缩杆或铰链连杆伸缩机构,此实例中选用液压伸缩杆。
所述的折叠蒙皮4选用柔性橡胶折叠材料或其他材料。
伸展收缩原理:
次级机翼3相对于初级机翼2伸展收缩原理是:次级机翼3端面开有滑道12,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内2,另一端通过第一销钉14安装在次级机翼3端面滑道12内,当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伸长或收缩时,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一端的第一销钉14相对次级机翼3端面滑道12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次级机翼3绕前缘第一铰链10相对于初级机翼2转动,从而实现次级机翼3的伸展和收缩;初级机翼2相对于机身1轴线伸展收缩原理同次级机翼3相对于初级机翼2伸展收缩原理。
仿生变形机翼的入水控制方法:
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在空中正常飞行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伸长至初级机翼2前缘和次级机翼3前缘平齐及前缘后掠角接近0°,增大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以提升升力,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7改变机翼攻角以调节空中飞行状态;当水空两栖航行器俯冲入水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及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先后收缩,减小初级机翼2前缘与机身1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3端面与初级机翼2端面夹角D,从而缩小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改变航行器气动外形,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7改变机翼攻角以增加或减小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及保持飞行稳定性;当水空两栖航行器接触水面时,初级机翼2前缘与机身1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3端面与初级机翼2端面夹角D基本收缩为0°,此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已基本收缩至设定的最小值,水对水空两栖航行器的阻力及冲击力相对达到最小值,如图4所示;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完全进入水下后,通过控制可控旋转机构7控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在水下的攻角以调整水下航行姿态及保持水下航行稳定性;所述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是指航行器机身轴线与水面的夹角。

Claims (9)

1.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包括初级机翼(2)、次级机翼(3)、机身(1)的两侧均布置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两侧的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可控旋转机构(7)、折叠蒙皮(4)、机身(1)及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初级机翼(2)前缘一端通过第二铰链(11)连接可控旋转机构(7),初级机翼(2)前缘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10)连接次级机翼(3),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2)内,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另一端通过第二销钉(15)安装在可控旋转机构(7)表面滑道(13)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一端固定在初级机翼(2)内,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另一端通过第一销钉(14)安装在次级机翼(3)端面滑道(12)内,折叠蒙皮(4)分别将初级机翼(2)翼面和次级机翼(3)翼面以及初级机翼(2)翼面和机身(1)缝合,其折叠蒙皮(4)能随着初级机翼(2)和次级机翼(3)的相对伸展和收缩而伸展和折叠,可控旋转机构(7)安装在机身(1)内并通过第二铰链(11)和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与初级机翼(2)连接,可控旋转机构(7)实现整体机翼攻角的改变;机身内的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和可控旋转机构(7)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旋转机构(7)为齿轮驱动的定轴(16)转动机构,通过定轴(16)旋转实现整体机翼攻角的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机翼(2)及次级机翼(3)选用小展弦比翼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机翼(2)及次级机翼(3)的材质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玻璃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机翼(3)翼展长度大于或等于初级机翼(2)翼展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机翼(2)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A为45°~60°,初级机翼(2)另一端面与机翼前缘的夹角B为70°~110°;次级机翼(3)根部端面与机翼前缘夹角C为20°~60°;当初级机翼(2)和次级机翼(3)前缘平齐时,初级机翼(2)与次级机翼(3)端面之间的夹角D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为液压伸缩杆或电动伸缩杆或铰链连杆伸缩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蒙皮(4)选用柔性橡胶折叠材料。
9.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入水控制方法,该方法是:
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在空中正常飞行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和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伸长至初级机翼(2)前缘和次级机翼(3)前缘平齐及前缘后掠角接近0°,增大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以提升升力,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7)改变机翼攻角以调节空中飞行状态;当水空两栖航行器俯冲入水时,通过控制和驱动系统控制初级可控伸缩机构(5)及次级可控伸缩机构(6)先后收缩,减小初级机翼(2)前缘与机身(1)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3)端面与初级机翼(2)端面夹角D,从而缩小水空两栖航行器翼展,改变航行器气动外形,并通过控制可控转动机构(7)改变机翼攻角以增加或减小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及保持飞行稳定性;当水空两栖航行器接触水面时,初级机翼(2)前缘与机身(1)轴线夹角E及次级机翼(3)端面与初级机翼(2)端面夹角D基本收缩为0°,此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已基本收缩至设定的最小值,水对水空两栖航行器的阻力及冲击力相对达到最小值;当水空两栖航行器完全进入水下后,通过控制可控旋转机构(7)控制水空两栖航行器机翼在水下的攻角以调整水下航行姿态及保持水下航行稳定性;所述水空两栖航行器入水角度是指航行器机身轴线与水面的夹角。
CN201610344964.7A 2016-05-23 2016-05-23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922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4964.7A CN105922831B (zh) 2016-05-23 2016-05-23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4964.7A CN105922831B (zh) 2016-05-23 2016-05-23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2831A CN105922831A (zh) 2016-09-07
CN105922831B true CN105922831B (zh) 2017-12-22

Family

ID=5684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4964.7A Active CN105922831B (zh) 2016-05-23 2016-05-23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2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443A (zh) * 2017-05-09 2017-09-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空两栖飞船
CN107416157B (zh) * 2017-07-13 2020-05-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深海水下观测平台的可变形观测装置
CN107444589B (zh) * 2017-07-13 2020-09-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深海水下观测平台的可变形观测方法
CN107918698A (zh) * 2017-10-27 2018-04-17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机身蒙皮质量分布计算方法
CN108674653A (zh) * 2018-05-30 2018-10-19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人机
CN108502140A (zh) * 2018-05-31 2018-09-07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仿生变体机翼结构
CN109144079B (zh) * 2018-08-22 2021-04-23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化航电的水陆两栖飞机降落构型控制系统
CN109532361A (zh) * 2019-01-07 2019-03-29 深圳墨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载人陆空两栖飞行器及其群控系统
CN109719742B (zh) * 2019-01-28 2023-11-24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检查机器人装置
CN110027704A (zh) * 2019-05-14 2019-07-19 厦门大学 可变几何的宽速域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0154658B (zh) * 2019-05-29 2022-06-07 吉林大学 基于翠鸟和龙虱外形的组合仿生跨介质变体无人航行器
CN110239712B (zh) 2019-07-10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仿生机器飞鱼
CN111547238B (zh) * 2020-05-22 2022-06-24 吉林大学 可划水推进的跨介质飞行器
CN114056557A (zh) * 2020-07-29 2022-02-1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混合动力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
CN112455651B (zh) * 2020-11-02 2022-05-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丝杠传动自锁方案的柔性仿生翼折展机构
CN112455652B (zh) * 2020-12-08 2022-07-01 吉林大学 一种多级伸缩缸结构及伸缩缸式折叠机翼
CN114180027B (zh) * 2021-12-24 2023-04-07 清华大学 一种变体飞行器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其应用
CN115636086A (zh) * 2022-12-23 2023-01-2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扑翼飞行器及其滚转飞行方法
CN117021862A (zh) * 2023-10-09 2023-11-10 北京大学 扑翼跨介质航行器
CN117416507B (zh) * 2023-12-18 2024-02-2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入水降载装置及仿生跨介质飞行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5452Y (zh) * 1998-07-16 1999-10-27 孙卫东 可伸缩机翼的飞机
CN201023654Y (zh) * 2007-04-25 2008-02-20 谭清斌 机翼翼展增大装置
CN201566834U (zh) * 2009-11-14 2010-09-01 雷伯伟 变形机翼
CN102267557B (zh) * 2011-04-27 2013-12-1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鸭式前掠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气动布局
CN104589938B (zh) * 2014-03-20 2016-07-13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仿飞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
CN105398564A (zh) * 2015-11-13 2016-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机翼结构变形的飞行器机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2831A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2831B (zh) 水空两栖航行器的仿生变形机翼及其入水控制方法
CN104589938B (zh) 一种仿飞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
US7946527B2 (en) Aircraft with fixed, swinging and folding wings
CN109229376B (zh) 一种跨域多栖载运器
CN104787275B (zh) 可变体式三体水翼复合潜水船
CN108583875B (zh) 一种潜空通用飞行器布局
US5915650A (en) Aircraft wing with dual axis mobility
CN110077588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
CN104589939A (zh) 一种仿旗鱼可变构型跨介质飞行器
CN105151301A (zh) 空潜两栖机器人及方法
CN112550551B (zh) 一种翼式潜水艇的折叠翼装置
CN112758314A (zh) 一种可变形复合翼跨介质飞行潜水航行器
CN218786088U (zh) 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飞行器
CN105059544A (zh) 三栖无人航行器
CN110282100A (zh) 鱼雷型主体多自由度操纵的水下航行器
CN113086137A (zh) 一种auv水面自主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104260873B (zh) 一种三角翼飞行器
CN108945434A (zh) 一种地效飞行器
CN112894845B (zh) 水下机器人
CN208931640U (zh) 可在水面滑行的四旋翼无人机
CN117485076A (zh) 一种可用于潜空两栖跨介质可变体的无人航行器
CN204895867U (zh) 三栖无人航行器
CN209290684U (zh) 一种地效飞行器
CN218112269U (zh) 一种可水面航行的水陆两用垂起复合翼固定翼无人机
CN204264454U (zh) 新型高升力鸭式布局联接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