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3783B -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3783B
CN105913783B CN201610037486.5A CN201610037486A CN105913783B CN 105913783 B CN105913783 B CN 105913783B CN 201610037486 A CN201610037486 A CN 201610037486A CN 105913783 B CN105913783 B CN 105913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oundary line
region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74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3783A (zh
Inventor
奥田满
筱原正幸
田上靖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13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3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6Signs formed of or incorporating reflecting elements or surfaces, e.g. warning signs having triangular or other geometrical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F21V13/02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 F21V13/04Combinations of only two kinds of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reflectors and refra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8Edge-illuminated 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体及发光装置,可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亮线。本发明的发光装置(1)具备导光板(4),该导光板(4)包含:与使光(L1)反射的第一反射区域对应的第一发光区域(A)、与使光(L2)反射的第二反射区域对应的第二发光区域(B)。导光板(4)使第一反射区域和第二反射区域重叠的区域中的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接近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Description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侧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并使其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导光体及具备该导光体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的是通过使从光源射出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由配置于导光板的反射图案(反射构造体)反射,由此,从导光板的表面(光射出面)射出的发光装置。
图11(a)是表示现有的发光装置101的平面图,图11(b)是表示图11(a)所示的发光装置101的剖面图。如图11(a)及图11(b)所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光装置101具备导光板104,该导光板104在背面146的印刷有规定的文字形状的反射区域配置有多个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105。在该发光装置101中,通过交替地切换第一光源102及第二光源103的点亮,而在导光板104的光射出面145选择地显示英文“OPEN”或“CLOSE”的文字。
这种利用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使设定于光射出面的任意区域选择性地发光的导光板适用于例如设置于电梯的照亮式(照光式)按钮开关等。在照亮式按钮开关中,例如,在待机状态下,仅操作按钮中央部的楼层文字进行照亮(照光),当按下操作按钮时,就进行如包含楼层文字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整体进行照亮那样的照亮的切换。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现有照亮式按钮开关所具备的发光装置201的发光状态的平面图,图12(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202点亮时的发光状态,图12(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203点亮时的发光状态。
如图12(a)所示,在发光装置201中,在仅使第一光源202点亮而使光L1向导光板204入射的情况下,设定于导光板204的光射出面245的中央的中央发光区域C进行发光。另外,如图12(b)所示,在仅使第二光源203点亮而使光L2向导光板204入射的情况下,设定于导光板204的光射出面245的整个面的整面发光区域D进行发光。
通过将这种发光装置201应用于照亮式按钮开关,在待机状态下,仅使第一光源202点亮而仅使操作按钮中央部的楼层文字照亮,当按下操作按钮时,从第一光源202点亮向第二光源203点亮切换,而进行包含楼层文字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整个面照亮等的照亮的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19810号公报(2003年6月24日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通过注射成形而将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形成于导光板204等的情况下,位于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的反射面(参照图11(b)所示的符号151)的两端的侧面不会变成尖锐的边缘(sharp edge),而是产生塌角。因此,例如,在使第二光源203点亮的情况下,光L2的一部分由用于使来自第一光源202的光L1反射的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的侧面反射而成为杂散光。
图13(a)是表示发光装置201的中央发光区域C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3(b)是表示发光装置201的整面发光区域D的亮度分布的图。此外,图13(a)所示的实线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202点亮时的中央发光区域C的亮度分布,图13(a)所示的虚线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203点亮时的中央发光区域C的亮度分布,且表示的是通过光L2由用于使光L1反射的三角棱角型的反射图案的侧面反射而发生的杂散光的亮度分布。另外,图13(b)所示的实线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203点亮时的整面发光区域D的亮度分布。
如图13(a)所示,在使第二光源203点亮的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203的光L2的一部分由用于使光L1反射的三角棱镜型的反射图案的侧面反射,成为杂散光(参照图13(a)的虚线)。因此,在现有的发光装置201中,为了排除因杂散光而整面发光区域D的亮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如图13(b)所示,仅使整面发光区域D中的与中央发光区域C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分布减少杂散光产生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在使第二光源203点亮而使整面发光区域D发光时产生的杂散光的影响,从而能够将整面发光区域D的亮度分布保持为均匀。
但是,在现有的发光装置201的结构中,在第二光源203和导光板204之间产生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容易在中央发光区域C的边界线C’附近发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关于亮线的发生,具有鲁棒性低之类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体及发光装置,在使光射出面的任意发光区域选择性地发光的导光体中,能够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内发生杂散光引起的亮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导光体对从光射出面的侧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并使其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反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向所述光射出面反射的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第二反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向所述光射出面反射的多个第二反射构造体,从所述光射出面的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在上述的结构中,位于第二反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因此,在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的情况下,在边界线的内缘部,能够使通过从第二光源入射的光的一部分由第一反射构造体的端部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逐渐减小。由此,能够抑制在设定于使由第一反射区域反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边界线附近发生杂散光引起的亮线。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可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导光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维持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的面积,同时,该垂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降低。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反射面的倾斜角度及面积随着接近该边界线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反射面的倾斜角度及面积双方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适当地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同一尺寸的第一反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发生变化,能够使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反射面的面积发生变化,能够使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全部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重叠。
在上述的结构中,因为第一反射区域的全部与第二反射区域重叠,所以第一反射区域整体都包含在第二反射区域的内部。
即使是这种结构,也通过在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反封构造体,由此,能够使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越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可以为,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远离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远离该边界线而越少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二反射构造体。因此,例如,在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量衰减从光射出面射出的上述杂散光的光量部分,由此,能够将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时的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量设为均匀。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设定于使由第二反射区域反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亮度设为均匀。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反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反射面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向光射出面适当地反射,且能够通过第二反射构造体的反射面使从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向光射出面适当地反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导光体对从光射出面的侧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并使其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折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第二折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二光源入射的光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多个第二折射构造体,从所述光射出面的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由所述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因此,在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的情况下,在边界线的内缘部,能够使通过从第二光源入射的光的一部分由第一折射构造体的端部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在设定于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边界线附近发生由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情况。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在通过使入射的光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导光体中,能够实现可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导光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维持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的面积,同时,该垂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降低。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折射构造体的折射面(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折射的面)的倾斜角度及面积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折射构造体的折射面的倾斜角度及面积双方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适当地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同一尺寸的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发生变化,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第一折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折射构造体的折射面的面积发生变化,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衰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全部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重叠。
在上述的结构中,因为第一折射区域的全部与第二折射区域重叠,所以第一折射区域整体包含在第二折射区域的内部。
即使是这种结构,在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也通过以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能够使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越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由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所述第二折射区域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远离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以由第二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远离该边界线越少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二折射构造体。因此,例如,在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的情况下,通过使由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的第二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衰减从光射出面射出的上述杂散光的光量部分,在使来自第二光源的光向导光体入射的情况下,能够将从使由第二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设为均匀。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设定于使由第二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亮度设为均匀。
另外,在本发明的导光体中,也可以为,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入射的光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折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入射的光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折射构造体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向光射出面适当地折射,且能够通过第二折射构造体使从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向光射出面适当地折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导光体、使光向所述导光体入射的第一光源、使光向所述导光体入射且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源不同的第二光源。
在上述的结构中,因为具备本发明的导光体,所以能够适当地抑制在设定于使由第一反射区域反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边界线部分,或者在设定于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的发光区域的边界线部分产生由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情况。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可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由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发光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也可以为,还具备相对于所述光射出面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扩散部件。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从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的均匀性。
本发明可实现如下效果,即在选择性地使光射出面的任意发光区域发光的导光体中,能够提供可抑制在不同的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由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导光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导光板的发光装置的平面图;
图2(a)、(b)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光板的发光状态的平面图,其中,图2(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点亮时的发光状态,图2(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点亮时的发光状态;
图3(a)是表示形成于导光板的第一反射图案的剖面图,图3(b)是表示形成于导光板的第二反射图案的剖面图;
图4(a)是表示图2(a)及图2(b)所示的虚线框的内部的第一反射图案及第二反射图案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4(b)表示的是相对地增大了图4(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及第二反射图案的配置密度时的配置例;
图5(a)是表示第一发光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图,图5(b)是表示第二发光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图;
图6(a)是表示配置于第一反射区域的第一反射图案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配置于第二反射区域的第二反射图案的剖面图;
图7(a)是表示第一反射图案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的平面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的侧面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反射图案及第二反射图案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8(b)表示的是相对地增大了图8(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及第二反射图案的配置密度时的配置例;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亮式按钮开关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b)是表示图9所示的照亮式按钮开关的照亮状态的平面图,其中,图10(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点亮时的照亮状态,图10(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点亮时的照亮状态;
图11(a)是表示现有发光装置的平面图,图11(b)是表示图11(a)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现有照亮式按钮开关所具备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的平面图,图12(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点亮时的发光状态,图12(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点亮时的发光状态;
图13(a)是表示现有发光装置的中央发光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3(b)是表示现有发光装置的整面发光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图。
符号说明
1 发光装置
2 第一光源
3 第二光源
4 导光板(导光体)
5 第一反射图案(第一反射构造体)
6 第二反射图案(第二反射构造体)
11 照亮式按钮开关
17 扩散板(扩散部件)
51 反射面
61 反射面
A 第一发光区域
a 第一反射区域
a’ 边界线
B 第二发光区域
b 第二反射区域
L1 光(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
L2 光(从第二光源入射的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本发明的导光体的发光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发光装置1的结构]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导光体)4的发光装置1的平面图。该发光装置1用作例如设置于电梯用操作面板的照亮式按钮开关等各种面发光装置,该电梯用操作面板安装于电梯的轿厢的壁面。
如图1所示,发光装置1具备第一光源2、第二光源3及导光板4。
(第一光源2)
第一光源2是使光L1向导光板4的相互对向的两个侧面41、42入射的发光元件。第一光源2在导光板4的侧面41、42的中央部各配置有一个,从第一光源2射出的光L1从侧面41、42向导光板4入射。
(第二光源3)
第二光源3是使光L2向与配置第一光源2的两个侧面41、42正交的导光板4的侧面43入射的发光元件。第二光源3沿着导光板4的侧面43配置有多个,从各第二光源3射出的光L2从侧面43向导光板4入射。
配置第一光源2的导光板4的两个侧面41、42和配置第二光源3的导光板4的侧面43成约90度的角度而相邻。第一光源2以光轴相对于侧面41、42正交的朝向进行配置,第二光源3以光轴相对于侧面43正交的朝向进行配置。因此,从第一光源2射出的光L1和从第二光源3射出的光L2分别从相对于导光板4大致直行的方向入射。
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优选使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
另外,配置的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的数量及位置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导光板4的侧面41、42配置多个第一光源2。另外,也可以沿着与侧面43对向的导光板4的侧面44进一步配置多个第二光源3。
(导光板4)
导光板4是对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及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进行导光而使其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导光部件。导光板4由将使光进行全反射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等)成形为板状而成的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
图2是表示导光板4的发光状态的平面图,图2(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2点亮时的发光状态,图2(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3点亮时的发光状态。
如图2(a)所示,在仅使第一光源2点亮的情况下,从导光板4的对向的两个侧面41、42入射的光L1一边在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及背面46进行全反射,一边在导光板4内进行传播,并从设定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中央部的圆形的第一发光区域A射出。另外,如图2(b)所示,在仅使第二光源3点亮的情况下,从导光板4的侧面43入射的光L2一边在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及背面46进行全反射,一边在导光板4内进行传播,并从设置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整个面的矩形的第二发光区域B射出。
因此,通过切换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的点亮,能够使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第一发光区域A和第二发光区域B选择性地发光。
图3(a)是表示形成于导光板4的第一反射图案5的剖面图,图3(b)是表示形成于导光板4的第二反射图案6的剖面图。
如图3(a)所示,在导光板4的背面46,且在与第一发光区域A对应的第一反射区域a,形成有多个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并在导光板4内进行传播的光L1向第一发光区域A反射的第一反射图案(第一反射构造体)5。
该第一反射图案5具有使从导光板4的对向的两个侧面41、42入射的来自第一光源2的光L1向第一发光区域A反射的倾斜的反射面51。
此外,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反射图案5优选以连结使来自第一光源2的光L1反射的反射面51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第一光源2与该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反射图案5的反射面51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向光射出面45适当地反射。
另外,如图3(b)所示,在导光板4的背面46,且在与第二发光区域B对应的第二反射区域b,形成有多个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并在导光板4内进行传播的光L2向第二发光区域B反射的第二反射图案(第二反射构造体)6。
该第二反射图案6具有使从导光板4的侧面43入射的来自第二光源3的光L2向第二发光区域B反射的倾斜的反射面61。
此外,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二反射图案6优选以连结使来自第二光源3的光L2反射的反射面61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第二光源3与该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反射图案6的反射面61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向光射出面45适当地反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反射图案5,相对于导光板4的背面46垂直且与光L1的导光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形状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倒V字状),形成有以沿着相对于该截面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延伸的方式切去一部分背面46而成的具有长度方向的槽。
另外,作为第二反射图案6,相对于导光板4的背面46垂直且与光L2的导光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形状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倒V字状),形成有以沿着相对于该截面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延伸的方式切去一部分背面46而成的具有长度方向的槽。
此外,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不局限于通过切去导光板4的一部分背面46而形成的凹部状的图案,也可以以从导光板4的背面46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另外,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不局限于与导光板4一体设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安装于导光板4的背面46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也可以是由使光进行全反射的材料构成的图案。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实现的光的反射效率。
[导光板4的详细内容]
(各反射图案的配置)
图4(a)是表示图2(a)及图2(b)所示的虚线框S的内部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4(b)表示的是相对地增大了图4(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封图案6的配置密度时的配置例。
如图4(a)所示,在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配置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这双方。
在此,在导光板4中,在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分别以形成多个第一反射图案5向光射出面45的面内方向配置为列状而成的第一反射列R1、和多个第二反射图案6向光射出面45的面内方向配置为列状而成的第二反射列R2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第一反射列R1和第二反射列R2沿着第二光源3的光轴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且沿着第一光源2的光轴方向交替地排列。
这样,通过配置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即使在将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配置于导光板4的情况下,也难以在第一反射图案5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反射图案6彼此的配置间隔上产生偏差,能够抑制变得离散。
另外,如图4(b)所示,由于即使在增大了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内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配置密度的情况下,也难以在第一反射图案5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反射图案6彼此的配置间隔上产生偏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反射图案5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反射图案6彼此的配置间隔变得离散。
因此,在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由于难以在第一反射图案5的配置密度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配置密度上产生粗密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发光区域A及第二发光区域B的发光时的闪变。
此外,第一反射列R1的各第一反射图案5优选以该第一反射图案5的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同样地,第二反射列R2的各第二反射图案6优选以该第二反射图案6的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通过配置于第一反射列R1的各第一反射图案5,能够使来自第一光源2的光L1向第一发光区域A适当地反射。另外,通过配置于第二反射列R2的各第二反射图案6,能够使来自第二光源3的光L2向第二发光区域B适当地反射。
另外,第一反射图案5优选配置为该第一反射图案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反射列R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朝向,第二反射图案6优选配置为该第二反射图案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反射列R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朝向。由此,第一反射图案5和第二反射图案6配置成约90度的角度,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第一发光区域A和第二发光区域B的分光。
另外,在第二反射列R2之间,第一反射列R1也可以以一个跳跃或两个跳跃而周期性地配置。由此,即使在第一反射图案5和第二反射图案6的配置密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反射图案5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配置间隔上难以产生偏差。
(各发光区域的亮度分布)
如上所述,在将三角棱镜型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于导光板4的情况下,第一反射图案5的侧面52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侧面62不会变成尖锐的边缘,而是产生塌角。因此,例如,在将第二光源3点亮的情况下,光L2的一部分在第一反射图案5的侧面52进行反射而成为杂散光。
而且,目前,在第二光源3和导光板4之间产生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在使第二发光区域B发光时,会在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附近产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为了抑制这种亮线的产生,在导光板4中,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图5(a)是表示第一发光区域A的亮度分布的图,图5(b)是表示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分布的图。
此外,图5(a)所示的实线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2点亮时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亮度,图5(a)所示的虚线是表示使第二光源3点亮时的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的图,且表示的是通过光L2在用于使光L1反射的第一反射图案5的侧面52进行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的亮度分布。
另外,图5(b)所示的实线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3点亮时的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分布。
如图5(a)所示,在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的情况下,使第一光源2点亮时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亮度也随着接近该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另外,在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的情况下,在使第二光源3点亮时产生的杂散光的亮度也随着接近该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越降低。
因此,通过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在使第二光源3点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附近产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
此外,如图5(b)所示,以仅减小杂散光的光量部分(图5(a)的虚线)的方式优选与第一发光区域A重叠的部分的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随着远离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降低。由此,能够使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均匀。
图6(a)是表示配置于第一反射区域a的第一反射图案5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配置于第二反射区域b的第二反射图案6的剖面图。
如图6(a)所示,为了得到图5(a)所示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亮度分布,在导光板4中,以将第一光源2的光轴方向上的第一反射图案5的宽度(或者,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的第一反射图案5的面积)d1维持为恒定,同时,使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随着接近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减低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一反射图案5。
由此,因为随着接近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反射面51的倾斜角度及反射面51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能够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其中,也可以通过随着接近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使第一反射图案5的配置密度或尺寸逐渐减小,由此,使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另外,如图6(b)所示,为了得到图5(b)所示的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分布,在导光板4中,以将第二光源3的光轴方向上的第二反射图案6的宽度(或者,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的第二反射图案6的面积)d2维持为恒定,同时,使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随着远离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而逐渐降低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第二反射图案6。
由此,因为随着远离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反射面51的倾斜角度及反射面51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能够使第二反射区域b的反射量随着远离该边界线a’适当地衰减。
这样,通过配置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能够适当地得到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亮度分布及第二发光区域B的亮度分布。
[发光装置1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具备导光板4,该导光板4包含: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向光射出面45反射的第一反射区域a、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第一光源2的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向光射出面45反射的第二反射区域b。
导光板4包含配置有使光L1向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第一发光区域A反射的多个第一反射图案5的第一反射区域a、和配置有使从不同于光L1的方向入射的光L2向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第二发光区域B反射的多个第二反射图案6的第二反射区域b,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反射区域a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b内的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的内缘部,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
在导光板4中,在位于第二反射区域b内的第一反射区域a的边界线a’的内缘部,以第一反射区域a的反射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a’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有第一反射图案5。因此,在使光L2向导光板4入射的情况下,在边界线a’的内缘部,能够使通过光L2的一部分在第一反射图案5的侧面52进行反射而产生的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a’而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在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边界线A’附近产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可抑制在第一发光区域A和第二发光区域B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发光装置1。
[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导光板4的背面46形成有三角棱镜型图案作为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也可以是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的形状为纺锤形状的图案。
图7(a)是第一反射图案5a的立体图,图7(b)是第一反射图案5a的平面图,图7(c)是第一反射图案5a的侧面图。
如图7(a)~(c)所示,在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反射图案5a以尖形的突端部53位于与第一光源2的光轴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的方式配置。
第一反射图案5a优选第一光源2的光轴方向D1和突端部53的反射面51的法线方向D2所成的角度α为-38.327x2+152.3x-94.014(x为导光板4的折射率)以下。
通过将这种第一反射图案5a形成于导光板4,能够抑制来自第二光源3的光L2反射到第一反射图案5a的突端部53。
图8(a)是表示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8(b)表示的是相对地增大了图8(a)所示的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的配置密度时的配置例。
如图8(a)所示,在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配置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的形状为纺锤形状的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这双方。
即使在将具有这种尖形的突端部53的纺锤形状的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配置于导光板4的情况下,也优选以形成第一反射列R1及第二反射列R2的方式配置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
由此,例如,如图8(b)所示,即使在增大了第一反射图案5a及第二反射图案6a的配置密度的情况下,也难以在第一反射图案5a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反射图案6a彼此的配置间隔上产生偏差,能够抑制变得离散。
因此,在第一反射区域a和第二反射区域b重叠的区域,由于难以在第一反射图案5a的配置密度及第二反射图案6a的配置密度上产生粗密度,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发光区域A及第二发光区域B的发光时的闪变。
(变形例2)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通过利用形成于导光板4的背面46的第一反射图案5及第二反射图案6使光L1、L2反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通过使光L1、L2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结构。
使光L1、L2折射的折射型导光板(导光体)包含:配置有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的第一折射区域、和配置有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多个第二折射构造体的第二折射区域,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折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折射区域重叠,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只要随着接近边界线而逐渐衰减即可。
这样,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通过以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能够使通过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的一部分由第一折射构造体的端部折射而产生的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减少。
由此,能够抑制在设定于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45的发光区域的边界线附近发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配置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也可以维持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的面积,同时,使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降低。由此,通过使第一折射构造体的折射面的倾斜角度及面积双方发生变化,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适当地衰减。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配置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也可以使配置密度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由此,通过使同一尺寸的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发生变化,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衰减。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配置在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也可以使尺寸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减小。由此,通过使第一折射构造体的折射面的面积发生变化,能够使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衰减。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折射区域的全部也可以与第二折射区域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也能够通过以由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而使杂散光的发生量随着接近该边界线而减少。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由位于第二折射区域内的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第二折射区域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量也可以随着远离该边界线而逐渐衰减。由此,能够使设定于使由第二折射区域折射的光射出的光射出面45的发光区域的亮度均匀。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时,第一折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第一光源2与该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第二折射构造体也可以以连结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3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第二光源3及该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折射构造体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向光射出面45适当地折射,且能够通过第二折射构造体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向光射出面45适当地折射。
进而,使光L1、L2折射的折射型导光板(导光体)包含: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向光射出面45的面内方向配置为列状而成的第一折射列、和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第一光源2的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折射而从光射出面45射出的多个第二折射构造体向光射出面45的面内方向配置为列状而成的第二折射列,第一折射列和第二折射列只要相互大致平行地排列配置,且至少一个上述第一折射列夹在第二折射列之间即可。
这样,通过以形成第一折射列及第二折射列的方式配置第一折射构造体及第二折射构造体,难以在第一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上产生偏差,能够抑制变得离散。
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折射区域和第二折射区域重叠的区域内的发光时的闪变。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上述第一折射列和上述第二折射列也可以按规定的顺序周期性地配置。由此,例如,即使在第一折射构造体和第二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在第一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上产生偏差。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第一折射列和第二折射列也可以相互交替地配置。由此,容易使第一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及第二折射构造体彼此的配置间隔均等化,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内的发光时的闪变。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在从光射出面45的垂直方向看的情况下,第一折射构造体及第二折射构造体也可以为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由此,在配置有具有长度方向的形状的第一折射构造体及第二折射构造体的导光板中,能够适当地抑制发光区域彼此相互重叠的区域内的发光时的闪变。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第一折射列的各第一折射构造体以该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第二折射列的各第二折射构造体也可以以该第二折射构造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由此,通过配置于第一折射列的第一折射构造体,能够使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向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规定的发光区域适当地折射。另外,通过配置于第二折射列的各第二折射构造体,能够使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向设定于光射出面45的规定的发光区域适当地折射。
另外,在折射型的导光板中,第一折射构造体配置为该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折射列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朝向,第二折射构造体也可以配置为该第二折射构造体的长度方向与上述第二折射列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朝向。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设定于使由第一折射构造体折射的从第一光源2入射的光L1射出的光射出面45的规定的发光区域、和设定于使由第二折射构造体折射的从第二光源3入射的光L2射出的光射出面45的规定的发光区域的分光。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图9及图10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本发明的导光体的照亮式按钮开关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该照亮式按钮开关用于例如设置在安装于电梯的轿厢的壁面的电梯用操作面板上的上方向或下方向等的指示开关、安装于电梯内的门的打开关闭开关、及目的地楼层开关等。
[照亮式按钮开关11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亮式按钮开关11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如图9所示,照亮式按钮开关11具备:开关部12、柱塞13、反射片14、印刷基板15、罩16、导光板4、扩散板(扩散部件)17、文字片18及操作按钮19。
(开关部12)
开关部12配置于印刷基板15,切换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的接通(ON)/断开(OFF)。开关部12具备连杆部件121、122、连结部123、及弹簧124等作为柱塞13的平行移动机构。
连杆部件121、122为弯曲成大致コ字型的形状,各连杆部件121、122的两端部通过连结部123而分别可转动地连结。连杆部件121、122与柱塞13连接,通过弹簧124的弹力,使柱塞13平行移动。
(柱塞13)
柱塞13用于限制操作按钮19的按下方向。柱塞13以随着用户用手指等按下操作按钮19的动作而向按下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开关部12。
(反射片14)
反射片14是使从导光板4的背面46漏出的光向背面46反射的反射部件。反射片14相对于导光板4的背面46设置为大致平行。通过在导光板4的背面46侧设置反射片14,能够使从导光板4的背面46漏出的光从光射出面45向导光板4射出。因此,能够提高照亮式按钮开关11的光的利用效率。
(印刷基板15)
印刷基板15是在导光板4侧的一面配置有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的带状基板。在印刷基板15的开关部12侧的另一面形成有配线图案。通过该配线图案,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3和开关部12电连接。
(罩16)
罩16是安装于开关部12的开口部的框状部件。罩16由遮光性的材料构成,在中央部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6a。经由该开口部16a配置导光板4、扩散板17、文字片18及操作按钮19。
(扩散板17)
扩散板17是使从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射出的光扩散的扩散部件。扩散板17相对于光射出面45大致平行地设置于导光板4与文字片18之间。
扩散板17在内部对来自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光进行导光,作为扩散光向文字片18射出。这样,通过使来自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光经由扩散板17向文字片18照射,能够提高透过文字片18的光的均匀性。
该扩散板17由聚碳酸酯、玻璃或丙烯酸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例如,扩散板17可通过在使来自导光板4的光射出面45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及使光向文字片18射出的光射出面45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微小凹凸或者使光散射粒子分散在内部而实现。
此外,扩散板17不局限于板状,例如,也可以为片状的扩散片。另外,也可以重合配置多个扩散板17。通过重合配置多个扩散板17,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文字片18进行照亮的光的均匀性。
(文字片18)
文字片由透明片构成,用遮光性的材料在其中央部印刷有表示上下方向或门的打开关闭的符号、或者表示楼层号有数字等。在图中,在文字片18的中央部,且在圆形框内印刷有表示楼层号的楼层文字“8”。该圆形框以该圆形框的直径与导光板4的圆形的第一发光区域A的直径同程度的方式形成。
(操作按钮19)
操作按钮19是具有透光性的板状部件。该操作按钮19的表面作为由用户操作的操作面发挥功能。
操作按钮19从罩16的内侧插入到开口部16a,以操作按钮19的上面侧从罩16的开口部16a突出的状态配置。另外,在操作按钮19的侧面的下端部形成有凸缘19a,通过该凸缘19a与罩16的内面抵接,而限制操作按钮19向上面侧的移动。
[照亮式按钮开关11的效果]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亮式按钮开关11的照亮状态的平面图,图10(a)表示的是使第一光源2点亮时的照亮状态,图10(b)表示的是使第二光源3点亮时的照亮状态。
照亮式按钮开关11在待机状态下,使第一光源2点亮,使导光板4的第一发光区域A发光。由此,如图10(a)所示,能够使位于操作按钮19的中央部的包围楼层文字“8”的圆形框内照亮。
另外,当按下操作按钮19时,照亮式按钮开关11从第一光源2向第二光源3切换点亮,而使导光板4的第二发光区域B发光。由此,能够使包含楼层文字的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19整个面照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亮式按钮开关11具备:本发明的导光板4、使光L1向导光板4入射的第一光源2、使光L2向导光板4入射的第二光源3。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可抑制在第一发光区域A和第二发光区域B相互重叠的区域发生因杂散光引起的亮线的照亮式按钮开关11。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操作按钮19被操作前的待机状态下,对楼层文字部分进行照亮,当按下操作按钮19时,对包含楼层文字的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19整体进行照亮,所以即使在操作前后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实现识别性优异且易操作的照亮式按钮开关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按下操作按钮19时,照亮式按钮开关11从第一光源2向第二光源3切换点亮,由此,使包含楼层文字的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19整体照亮,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结构。
照亮式按钮开关1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当按下操作按钮19时,通过在使第一光源2点亮的基础上还使第二光源3点亮,使包含楼层文字的周边在内的操作按钮19整体照亮。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在请求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分别公开于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补充]
此外,本发明的导光体也可表达为如下那样。即本发明的导光体的特征为,包含第一照亮区域(第一发光区域A)及第二照亮区域(第二发光区域B),至少第一照亮区域由在特定的光源(第一光源2)中特异性地反应的第一反射图案(第一反射图案5)形成,第一反射图案的射出光随着朝向第一照亮区域和第二照亮区域的边界而逐渐衰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导光体可适当用于照亮式按钮开关等所使用的面发光装置。

Claims (14)

1.一种导光体,对从光射出面的侧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并使其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反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向所述光射出面反射的多个第一反射构造体;
第二反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向所述光射出面反射的多个第二反射构造体,
从所述光射出面的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重叠,
在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反射量随着远离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维持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的面积,同时,该垂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降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全部与所述第二反射区域重叠。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
所述第一反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反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7.一种导光体,对从光射出面的侧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并使其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折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第一光源入射的光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多个第一折射构造体;
第二折射区域,其配置有使从光轴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二光源入射的光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多个第二折射构造体,
从所述光射出面的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重叠,
在位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边界线的内缘部,由所述第一折射区域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由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中的所述第二折射区域折射而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的光量随着远离所述边界线而逐渐衰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维持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的面积,同时,该垂直方向的高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降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的配置密度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边界线的内缘部的多个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边界线而逐渐减小。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所述第一折射区域的全部与所述第二折射区域重叠。
12.如权利要求7~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垂直方向看时,
所述第一折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入射的光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折射构造体以连结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入射的光折射的折射面的两端的直线和连结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直线的中心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
13.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体;
使光向所述导光体入射的第一光源;
使光向所述导光体入射且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光源不同的第二光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相对于所述光射出面大致平行地设置的扩散部件。
CN201610037486.5A 2015-02-24 2016-01-20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Active CN105913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4456A JP6369353B2 (ja) 2015-02-24 2015-02-24 導光体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5-034456 2015-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783A CN105913783A (zh) 2016-08-31
CN105913783B true CN105913783B (zh) 2019-06-07

Family

ID=56744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7486.5A Active CN105913783B (zh) 2015-02-24 2016-01-20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69353B2 (zh)
CN (1) CN105913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926B2 (ja) * 2017-03-14 2019-04-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遊技機
JP6693452B2 (ja) * 2017-03-14 2020-05-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学構造体、導光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828538B2 (ja) * 2017-03-22 2021-02-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光源を有する装置
CN209101221U (zh) * 2017-09-07 2019-07-12 深圳市一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场景照明灯具
JP6939326B2 (ja) 2017-09-25 2021-09-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1474619B (zh) * 2019-01-23 2022-02-18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与光源模块
TWI755864B (zh) * 2020-09-24 2022-02-21 誠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5362A (ja) * 2004-09-09 2006-03-23 Omron Corp 表示装置
CN1252668C (zh) * 2000-01-06 2006-04-1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光源和发光板
JP2007084206A (ja) * 2005-09-21 2007-04-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KR20100042211A (ko) * 2009-05-20 2010-04-23 (주)티에스티아이테크 도광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6933A (en) * 2010-01-13 2011-07-20 Sharp Kk A tessellated display backlight
JP2012182017A (ja) * 2011-03-01 2012-09-20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
JP5809913B2 (ja) * 2011-10-04 2015-11-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表示装置
JP2014219463A (ja) * 2013-05-02 2014-11-2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2668C (zh) * 2000-01-06 2006-04-19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光源和发光板
JP2006075362A (ja) * 2004-09-09 2006-03-23 Omron Corp 表示装置
JP2007084206A (ja) * 2005-09-21 2007-04-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KR20100042211A (ko) * 2009-05-20 2010-04-23 (주)티에스티아이테크 도광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783A (zh) 2016-08-31
JP6369353B2 (ja) 2018-08-08
JP2016157582A (ja)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3783B (zh)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CN104864362B (zh) 反射构造体、导光体、发光装置及游戏机
US7588338B2 (en) Keyboard equipped with a backlight structure
CN105911631A (zh) 导光体及发光装置
JP5274537B2 (ja) 照光式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および操作パネル
CN203377146U (zh) 背光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光键盘
CN202307644U (zh) 具有背光模块的键盘装置
TW201530588A (zh) 發光鍵盤
CN204494198U (zh) 光源模组及导光板
KR20100075350A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
JP5247500B2 (ja) 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7661561U (zh) 圆环装饰灯
CN106415114B (zh) 光学元件和面光源装置
CN102253720A (zh) 发光键盘
CN201270214Y (zh) 发光按键结构
CN105572792A (zh) 一种导光板
CN104225937A (zh) 绘图台玩具
CN101630034A (zh) 导光薄膜面光源组件
CN105977080B (zh) 按钮开关
JP2013205756A (ja) 表示装置
CN104252015B (zh) 偏光板、面光源装置及照光开关
CN203656611U (zh) 具有曲面导光板的灯具
CN101840267A (zh) 键盘装置
TWI395245B (zh) 具發光亮度變化的按鍵裝置
CN205247854U (zh) 宽面发光标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