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488A -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488A
CN105900488A CN201480029783.4A CN201480029783A CN105900488A CN 105900488 A CN105900488 A CN 105900488A CN 201480029783 A CN201480029783 A CN 201480029783A CN 105900488 A CN105900488 A CN 105900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ptured
targeting sequencing
packet
cap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97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悦莹
王宗杰
马雪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00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前导序列;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捕获指示;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前导序列;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被捕获终端;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采用本发明,M2M网络中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从一阶段竞争转变为两阶段竞争,基站每次只接收各个组长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或者被捕获分组内终端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每次所接收到的前导序列数量,而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

Description

接入控制装置、 接入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1]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接入控制装置、 接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2] 机器对机器 ( Machine-To-Machine, 简称 M2M) 技术是一种以机器作为终端, 以智能交互作为核心的、 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 M2M技术通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数 据传输, 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协同工作, 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 发展, 以智能抄表、 车况监控、 车联网、 工业监控等为代表的 M2M业务逐渐成为了 热门应用业务。
[03] M2M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 终端数量众多; 不同的终端之间采用小数据包业务 进行通信; 不同的终端在进行通信时采用非连续传输方式, 对时延要求低。 因此通用 移动通信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 UMTS)就成为实现 M2M技术通常所采用的通信系统, 不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 由 UMTS进行发送。 UMTS针对小数据包业务可以工作在前向接入信道(FACH Forward Access Channel, 简称 FACH) 的 CELL_FACH或者 enhanced CELL_FACH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adio Resource Control, 简称 RRC) 连接态, 终端可以在随机接入信道 (Random Access Channel, 简称 RACH) 上传输数据。 gp, 终端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 首先申请使 用网络的接入资源,在申请到接入资源后使用接入资源发送数据;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 释放接入资源, 从而可以使 UTMS的接入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04] 由于数据在 RACH上传输, 因此终端通常采用发送前导序列的方式请求使用接 入资源。 具体来说, 当需要传输数据时, 终端首先在接入时隙 (Access Slot, 简称 AS ) 边界发送前导序列。 基站对前导序列进行检测, 在检测到该终端发送的前导序 列, 并且有可以的接入资源时, 发送捕获指示 (Acquisition Indicator, 简称 AI)给该 终端。 如果终端在前导序列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接收到 AI, 则终端在接收到 AI—定时 间后发送数据。 如果为终端在前导序列发送后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 AI, 那么在下一 个 AS边界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再次请求使用接入资源。
[05] 然而在可用 RACH接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但 M2M终端数量众多时, 可能会 出现多个的终端同时请求使用接入资源的情况, 例如, 在车况监控系统中, 在特定时 刻可能会有大量的车载终端同时向服务器上报车况数据。在此情况下,基站可能会同 时接收到大量终端发送前导序列, 造成基站负载过重。进一步, 由于在同一时刻允许 接入网络的终端数量有限,因此会有大量的终端在前导序列发送后的预定时间内收不 到 AI; 大量未收到 AI的终端, 会重发前导序列, 再次请求使用接入资源, 从而进一 步加重基站的负载。 发明内容
[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接入控制装置、 接入装置及方法, 以解决现有接入方法会 导致基站负载过重的问题。 [07] 第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 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 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 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 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 的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前导序 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发 送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
[08]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 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由所 述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且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 前导序列。
[09]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 获指示, 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 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10]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 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包 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 指示后通过 PRACH发送的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11]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 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包括: 所述发送单 元, 还用于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述第二捕获指示。
[12] 第二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 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 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时,向所述 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 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 序列的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终 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时, 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
[13]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 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 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14]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 单元, 用于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发送单元, 还 用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 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 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 被捕获分组后发送。
[15]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签名 序列, 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为预定长度的哈德码序列; 生成子单元, 用于生成由所 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构成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16]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 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不一致时, 向所述基站重发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17] 第三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式,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分组 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 向 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 到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 端;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 端接入。
[18]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终端分组内的 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包括: 接收所述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且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
[19]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包括: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发 送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20]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三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终端在接收到第一 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包括:接收所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第 一捕获指示后, 通过 PRACH发送的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21]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 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被捕获终 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包括: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述第 二捕获指示。 [22] 第四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包 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终端所在终 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 向所述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接 收所述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 的签名序列的第二捕获指示;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 一致, 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
[23]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包 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接收所述 第一捕获指示,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 送, 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由所述终端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 发送。 [24]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 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之前还包括: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 识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通过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 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 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 示, 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
[25]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生成包含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包括:确定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及 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为预定长度的哈德码序列; 生成由所述 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构成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26] 结合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 四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不一致, 向所述基站重发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27]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 导序列;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 端分组;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 一捕获指示;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 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 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 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从一阶段竞争转变为两阶段竞争, 基站每次只接收各个组长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或者被捕获分组内终端发送的第二前 导序列, 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每次所接收到的前导序列数量, 而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 附图说明
[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 图 1为本发明接入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30] 图 2A为本发明接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31] 图 2B为本发明接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32] 图 3为本发明接入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33] 图 4为本发明接入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34] 图 5为本发明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35] 图 6为本发明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36] 图 7为本发明接入控制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37] 图 8为本发明接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述描述的实施 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保护的范围。
[39]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可以根据预设的分组规则将所有需要接入目标 基站的终端分为若干个终端分组。可选的, 预设的分组规则可以为: 将传输同一类型 数据的终端作为一个终端分组, 或者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终端作为一个终端分组, 或者在网规的时候就设定好终端分组。按照预设选取规则从每一个终端分组中选择一 个终端作为该终端分组的组长终端。可选的, 预设的规则可以为: 选择其中任意一个 终端作为该终端分组的组长终端, 或者根据终端的信道环境选择组长终端, 或者在网 规的时候就设定好组长终端。 根据分组方式的不同, 终端分组可以只包括组长终端, 也可以在组长终端之外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组员终端。其中, 每一个终端分组都有一个 唯一对应的组标识, 每一个终端也都有对应的签名序列。
[40]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接入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可选的, 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可以设 置在基站中。
[41] 图 1为本发明接入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42] 如图 1所示, 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101, 确定单元 102, 发送单元 103。
[43] 所述接收单元 101, 用于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44] 一种可选的方式, 终端分组中的终端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 首先由终端所在终 端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简称
PRACH)发送第一前导序列, 为终端分组内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接收单元 101, 接 收该第一前导序列。其中, 第一前导序列可以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种可选 的方式, 第一前导序可以由所述组长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构成。 所述组长终端的签名序列的长度可以为 16比特的预设序列。 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 由可以长为 N 比特的哈德码 (Hadamard) 序列组成, 其中, N大于 0, N的长度由 终端分组的个数及终端分组内终端的个数决定。 由于现有技术中, 前导序列的长度通 常为 4096比特, 因此 N还需满足 4096能够被 16+N整除的要求。 将 16+N比特的序 列重复 M次, 可形成 4096 比特的第一前导序列, M是 4096被 (16+N) 整除的商。 例如, 可以将 16 比特的组长终端签名序列加上 16 比特的组标识重复 128次, 构成 4096 比特的第一前导序列。
[45] 所述确定单元 1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 101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 被捕获终端分组。 [46] 所述接收单元 101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接收到一个或多个第一前导序列。 当所述 接收单元 101只接收到一个第一前导序列,且该第一前导序列所对应的终端分组中的 终端能够接入时, 确定单元 102 可以将该第一前导序列对应的终端分组为被捕获分 组。 当基站接收到多个第一前导序列时, 可选的, 确定单元 102可以按照预定确定规 贝 U,例如按照第一前导序列的接收信噪比,选择其中一个第一前导序列对应终端分组 作为被捕获分组。
[47] 所述发送单元 103,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 102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 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48] 在被捕获分组确定后, 所述发送单元 103从第一前导序列中获取被捕获分组的 组标识, 然后生成并发送包含该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其中, 所述发 送单元 103可以将第一捕获指示通过 AICH发送至各个终端。所述发送单元 103在通 过 AICH发送所述组标识时, 可以将所述组标识设置在 AICH预留的 1024码片上发 送。 一种可选的方式, 可以将长度为 N 比特的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每比特重复, 形 成长为 2N比特的序列, 然后采用与现有 AICH相同的扩频因子和调制方式对被捕获 分组的组标识进行发送。 [49] 所述接收单元 101, 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发送单元 103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50] 由于被捕获分组内可能有多个终端需要进行接入, 因此被捕获分组内终端也需 要竞争接入资源。 被捕获分组内终端可以采用发送第二前导序列的方式竞争接入资 源,其中第二前导序列包含终端的签名序列。所述接收单元 101接收各个终端发送的 第二前导序列。
[51] 所述确定单元 102,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 101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 定被捕获终端。
[52] 所述确定单元 102根据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的过程, 与现有技术中根 据前导序列确定可接入终端的方法相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53] 所述发送单元 103,还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 102确定的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 指示,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
[54] 一种可选的方式, 在被捕获终端确定之后, 所述发送单元 103通过 AICH发送 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第二捕获指示。第二捕获指示与现有技术中捕获指示 的发送方法相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当被捕获终端接收到第二捕获指示并间隔预定 时间后, 通过 PRACH发送其需要发送的数据。 基站接收被捕获终端通过 PRACH发 送的数据。 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终端接入的方法相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55]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 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可以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 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 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 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向所述被捕获 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采用本实 施例, 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不但可以减少基站接 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总数量, 而且可以降低基站可能同时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最大数 量,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 相应的, 对于每一个组员终端来说, 前导序列发 送次数的减少, 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56] 下面对与接入控制装置相对应的接入装置进行说明。 可选的, 所述接入装置可 以设置在终端中。
[57] 2A为发明接入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58] 如图 2所示, 如果所述接入装置用于组员终端的接入, 所述接入装置包括: 接 收单元 201与发送单元 202。
[59] 所述接收单元 201,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 的第一捕获 指示。
[60] 一种可选的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 201可以直接通过 AICH接收包含所述第一捕 获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该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长终端发送的 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生成并发送。
[61] 所述发送单元 202,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 201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 与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签名序列的第二 前导序列。
[62] 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 说明在本次数据 传输时隙, 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但是由于终端无法确定所在终端分 组内是否还有其它终端需要进行数据传输, 为防止冲突, 终端需要与所在终端分组内 的其他组员终端竞争接入资源,因此所述发送单元 202需要发送第二前导序列竞争接 入资源。 [63] 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不一致, 说明在次数据 传输时隙, 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都不能进行数据传输。 此时, 所述接收单元 201 需要等待再次接收第一捕获指示。
[64] 所述接收单元 201,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根据所述发送单元 202发送的所述第 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捕获指 示。
[65] 一种可选的方式, 基站通过 AICH发送被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接收单元 201接 收该第二捕获指示。第二捕获指示的具体发送过程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描述,在此 就不再说明。
[66] 所述发送单元 202,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时, 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
[67] 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 则说明终端竞争 接入资源成功, 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经过协议规定的预定时长后所述发送单元 202 可以通过 PRACH发送数据。
[68] 如图 2B所述, 为本发明接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69] 如图 2B所示, 如果所述接入装置用于实现终端分组内组长终端接入, 除所述接 收单元 201与发送单元 202外, 所述接入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 203。
[70] 所述生成单元 203, 用于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71] 在进行终端进行接入时, 首先由生成单元 203 生成第一前导序列, 其中, 第一 前导序列可以包含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一前导序可以由组长终端 签名序列与终端分组的组标识构成。第一前导序列的结构和生成方式在前述实施例中 已经进行了说明, 在此就不再赘述。
[72] 所述发送单元 202, 还用于通过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73] 在第一前导序列生成后, 所述发送单元 202通过 PRACH将第一前导序列发送 至基站, 为终端分组内所有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74] 所述接收单元 201, 还用于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同样的, 所述第 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通过 AICH发送。
[75] 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不一致, 说明在本次数 据传输时隙, 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不能进行数据传输。 此时, 需要所述发送单元 202再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 为本终端分组内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在此需要说明的 是, 所述发送单元 202两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时间间隔 必须大于或者等 于现有 PRACH过程中协议规定的前导序列和前导序列之间的发送时间间隔 ^— '^。 即: t > t 。
[76] 为提高接入资源竞争的成功率, 组长终端在再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时, 可以对 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进行抬升。组长终端可以不断抬升发送功率重复发送所述第 一前导序列,直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或达到最大允许 发射次数。
[77] 采用本实施例, 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不但 可以减少基站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总数量,而且可以降低基站可能同时接收到的前导 序列的最大数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相应的,对于每一个组员终端来说, 前导序列发送次数的减少, 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78] 下面对本发明接入控制方法进行以下说明。 可选的, 可以由 UTMS系统中的基 站执行本发明的接入控制方法。
[79] 参见图 3, 为本发明接入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80] 步骤 301, 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81] 终端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首先由终端所在终端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 PRACH 发送第一前导序列, 为终端竞争接入资源。其中, 第一前导序列可以包含终端分组的 组标识。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前导序可以由组长终端签名序列与终端分组的组标识构 成。第一前导序列的结构和生成方式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描述,在此就不再赘 述。
[82] 步骤 302,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
[83] 基站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接收到一个或多个第一前导序列, 当基站只接收到一个 第一前导序列, 且该终端分组中的终端能够接入时,可以将该第一前导序列对应的终 端分组为被捕获分组。 当基站接收到多个第一前导序列时, 可以按照预定确定规则, 例如按照第一前导序列的接收信噪比,选择其中一个第一前导序列对应终端分组作为 被捕获分组。
[84] 步骤 303,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85] 在被捕获分组确定后, 基站可以首先从被捕获分组的组长终端所发送的第一前 导序列中获取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然后生成包含该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 指示并对该第一捕获指示进行发送。其中, 基站可以将第一捕获指示通过 AICH发送 至各个终端。基站在通过 AICH发送第一捕获指示时, 可以将所述第一捕获指示放在 AICH预留的 1024码片上发送。 具体来说, 可以将长度为 N 比特的第一捕获指示每 比特重复, 形成长为 2N 比特的序列, 然后采用与现有 AICH 相同的扩频因子为 1024 / N 的 OVSF码进行扩频发送。
[86] 其中第一捕获指示的发送时间与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时间之间的间隔 ^ 要满 足预设的时间间隔。例如,当网络参数 AICH_Transmission_Timing设置为 0时, tpp min =
15360 chips, tppap = 7680 chips; 当网络参数 AICH_Transmission_Timing设置为 1 时, tp— = 20480 chips, ^ = 12800 chips, 其中, t„m.„为现有 PRACH过程 中协议规定的前导序列和前导序列之间的发送时间间隔, chips 为每一个码片的传输 时间, 表示一个传输一个码片 (chip ) 需要的时间。
[87] 步骤 304,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 前导序列。
[88] 由于被捕获分组内可能有多个终端需要进行接入, 因此被捕获分组内终端也需 要竞争接入资源。 被捕获分组内终端可以采用发送第二前导序列的方式竞争接入资 源,其中第二前导序列包含终端的签名序列。基站接收各个终端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89] 步骤 305,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90] 基站根据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的过程, 与现有技术中基站根据前导序 列确定可接入终端的方法相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91] 步骤 306,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 述被捕获终端接入。
[92] 在被捕获终端确定之后, 基站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第二捕获指示。 第二捕获指示与第一捕获指示的发送方法想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被捕获终端接收到第二捕获指示并间隔协议规定的预定时间后,通过 PRACH发送 其需要发送的数据。基站接收被捕获终端通过 PRACH发送的数据。 具体过程与现有 技术中数据接收的方法相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步骤 104 至步骤 106与现有技术中终端随机接入过程像类似,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终端随 机接入过程。
[93]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 所述接入控制装置可以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 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 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 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向所述被捕获 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采用本实 施例, 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不但可以减少基站接 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总数量, 而且可以降低基站可能同时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最大数 量,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 相应的, 对于每一个组员终端来说, 前导序列发 送次数的减少, 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94] 下面对本发明接入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实施例可以由终端分组中的终端执 行。
[95] 参见图 4,为本发明终端分组内终端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96] 步骤 401, 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97] 如果所述终端为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 那么在接收第一捕获指示之前, 还包 括为终端分组中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步骤: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 第一前导序列; 通过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该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终 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生成并发送。具体过程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 进行了说明, 在此就不再赘述。
[98] 如果所述终端为终端分组内的组员终端, 则可以直接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 捕获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 发送, 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由所述终端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 PRACH发送。
[99] 步骤 402,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 向 所述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100]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 说明在本次数据 传输时隙, 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但是由于终端无法确定所在终端分 组内是否还有其它终端需要进行数据传输, 为防止冲突, 终端需要与终端分组内的其 他组员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其中, 竞争接入资源的方式为发送第二前导序列。
[101]在终端发送第二前导序列时, 可以在使开始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与发送所述 第二前导序列的时间间隔 tfl ^满足: t。^ = 7680+i*5120 chips, 其中, i取值为 0, 1, 2 , …。
[102]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不一致, 说明在本次数 据传输时隙, 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不能进行数据传输。此时, 需要组长终端再次发 送第一前导序列, 为终端分组内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103]步骤 403,接收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被捕 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第二捕获指示。
[104]基站在确定被捕获终端后, 可以通过 AICH发送被第二捕获指示, 终端接收该 第二捕获指示。第二捕获指示的具体形式和发送方式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描述,在 此就不再说明。
[105]步骤 404,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 向所述 基站发送数据。
[106]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组员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 则说明终端 竞争接入资源成功, 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经过预定时长后通过 PRACH发送数据。
[107]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组员终端的签名序列不一致, 则说明终 端竞争接入资源失败, 需要组长终端再次为本终端分组内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108]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 采用本实施例将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 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数量, 从而有效降低 基站的负载。
[109]下面从终端分组中组员终端的角度对本发明接入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110]参见图 5, 为本发明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步骤 501,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所述基站根 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由所述终端分组中的组长 终端通过 PRACH发送。
[112]步骤 502, 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 通过 PRACH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第二前导序列包括所述组员终端的签名 序列。
[113]步骤 503,通过 AICH接收第二捕获指示,所述捕获指示由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 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包括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114]步骤 504,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组员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通 过 PRACH发送数据。
[115]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 采用本实施例将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 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数量, 从而有效降低 基站的负载。 同时, 对于每一个组员终端来说, 前导序列发送次数的减少, 也可以减 少数据传输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116]下面从终端分组中组长终端的角度对本发明接入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117]参见图 6, 为本发明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8] 601, 生成包含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 [119] 602, 通过 PRACH发送第一前导序列。
[120] 603 , 通过 AICH接收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 所述第一捕 获指示由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通过 AICH发送。
[121] 604,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通过 PRACH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第二前导序列包括所述组长终端的签名序列。 [122]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不一致, 说明在本次数 据传输时隙, 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不能进行数据传输。此时, 需要组长终端再次发 送第一前导序列, 为终端分组内的终端竞争接入资源。
[123]为提高接入资源竞争的成功率, 组长终端在再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时, 可以对 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进行抬升。组长终端可以不断抬升发送功率重复发送所述第 一前导序列,直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或达到最大允许 发射次数。
[12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组长终端两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时间间隔 必须 大于或者等于现有 PRACH过程中协议规定的前导序列和前导序列之间的发送时间间 隔 即: tPpPp ≥ tpp,mi
[125] 605, 通过 AICH接收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捕获指示由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 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包括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126] 606, 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组长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 通过 PRACH发送数据。 [127]采用本实施例将终端竞争接入资源的过程, 从一次竞争转变为两次竞争, 从而 可以大大减少基站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的数量, 从而有效降低基站的负载。 同时, 对于 每一个组员终端来说, 前导序列发送次数的减少, 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所消耗的 能量。
[128]参见图 7, 为本发明接入控制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129]如图 7所示,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701, 存储器 702, 通信接口 703, 所述处 理器 701、 所述存储器 702与所述通信接口 703之间通过总线 704连接。
[130]其中, 所述总线 704 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简称 PCI )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简称 EISA) 总线等。 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 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 的总线。
[131]所述存储器 702用于存放程序。 具体地, 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 所述程序代 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存储器 702 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 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132]所述处理器 701执行所述存储器 702存放的程序, 用于: 通过通信接口 703接 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 端分组; 通过通信接口 703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通过 通信接口 703 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 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通过通信接口 703向所述被捕获 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
[133]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过通信接口 703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 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包括:通过通信接口 703接收所述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 信道 PRACH发送且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
[134]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过通信接口 703 向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终端 发送第一捕获指示包括:通过通信接口 703利用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发送包含所述 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135]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过通信接口 703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 内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包括:通过通信接口 703接收所 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通过 PRACH发送的包含所述 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136]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通过通信接口 703 向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 获指示包括:通过通信接口 703利用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 述第二捕获指示。
[137]参见图 8, 为本发明接入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138]如图 8所示, 所述在装置包括: 处理器 801, 存储器 802, 通信接口 803, 所述 处理器 801、 所述存储器 802与所述通信接口 803之间通过总线 804连接。
[139]其中, 所述总线 804 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 简称 PCI )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简称 EISA) 总线等。 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 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 的总线。
[140]所述存储器 802用于存放程序。 具体地, 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 所述程序代 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存储器 802 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 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 Volatile Memory),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141]所述处理器 801执行所述存储器 802存放的程序, 用于: 利用通信接口 803接 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 识与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利用通信接口 803向所述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 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利用通信接口 803接收所述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 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捕获指示;如果 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利用通信接口 803向所述基 站发送数据。
[142]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利用通信接口 803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所述 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 利用通信接口 803 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所述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 被捕获分组后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由所述终端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 入信道 PRACH发送。
[143]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在利用通信接口 803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 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之前还包括: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 述第一前导序列; 利用通信接口 803通过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利用 通信接口 803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利用 通信接口 803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所述 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
[144]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利用通信接口 803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 内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包括:利用通信接口 803接收所 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 利用通信接口 803 通过 PRACH发送的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145]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利用通信接口 803所述向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 获指示包括:利用通信接口 803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 述第二捕获指示。
[146]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 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 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质上或者说对 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 储在存储介质中, 如 ROM/RAM、磁碟、光盘等,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 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147]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 分互相参见即可,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 对于 装置、服务器、系统实施例而言, 由于其基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 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48]以上所述的发明实施方式, 并不构成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任何在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 权 利 要 求
    1.一种接入控制装置, 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 端分组;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 一捕获指示;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发送 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 捕获终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 指示, 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获终端接入。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终端分 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由所述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 送且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确定 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 组标识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4.如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 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 捕获指示后通过 PRACH发送的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5如权利要求 2至 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 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 述第二捕获指示。 6.—种接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终端所 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 导序列;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 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捕获指示;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 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时, 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 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2. 8.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 用于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 列;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 示, 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所述第一捕获指示 由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
  3.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 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 所述 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为预定长度的哈德码序列;
    生成子单元,用于生成由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构成 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4. 10.如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生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 不一致时, 向所述基站重发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11.一种接入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分组;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发送第一捕获指示;
    接收所述终端分组内的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 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
    向所述被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所述第二捕获指示用于指示所述被捕 获终端接入。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终端分组内的组长终 端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包括:
    接收所述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且包含所述终端分组 的组标识的第一前导序列。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被捕获终端分组内终端 发送第一捕获指示包括:
    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 捕获指示。 14.如权利要求 12或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所述被捕获终 端分组内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发送的第二前导序列包括:
    接收所述被捕获分组内的所述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捕获指示后, 通过 PRACH 发送的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15.如权利要求 12至 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被 捕获终端发送第二捕获指示包括:
    通过 AICH发送包含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所述第二捕获指示。
  5. 16.—种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
    如果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与终端所在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一致,向所述基 站发送包含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前导序列;
    接收所述基站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终端后发送的包含所述 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的第二捕获指示;
    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一致,向所述基站发 送数据。
  6. 17.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所述 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
    通过捕获指示符信道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所 述基站根据第一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所述第一前导序列由所述终端 分组中的组长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
  7. 18.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的第一捕获指示之前还包 括:
    生成包含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的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通过 PRACH发送所 述第一前导序列;
    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包含所述被捕获分组的组标识第一捕获指示包括: 通过 AICH接收所述第一捕获指示,所述第一捕获指示由基站根据所述第一 前导序列确定被捕获分组后发送。
  8. 19.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包含终端分组的组标 识的第一前导序列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 为预定长度的哈德码序列;
    生成由所述终端分组的组标识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构成的所述第一前导 序列。
  9. 20.如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被捕获终端的签名序列与所述终端的签名序列不一致,向所述基站 重发所述第一前导序列。
CN201480029783.4A 2014-06-30 2014-06-30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59004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1304 WO2016000188A1 (zh) 2014-06-30 2014-06-30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488A true CN105900488A (zh) 2016-08-24

Family

ID=5501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783.4A Pending CN105900488A (zh) 2014-06-30 2014-06-30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2728B2 (zh)
EP (1) EP3151609A4 (zh)
KR (1) KR101810820B1 (zh)
CN (1) CN105900488A (zh)
WO (1) WO2016000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2204B (zh) * 2021-12-09 2023-06-02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基于智能配置的电能信息采集能力提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1823A1 (en) * 1999-08-03 2001-08-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25460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
CN102769831A (zh) * 2011-05-03 2012-11-07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基地台及其上行传输方法
WO2013009380A1 (en) * 2011-07-12 2013-01-17 Intel Corporation One method of delegate-based group channel access
CN102917433A (zh) * 2012-10-11 2013-02-06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的接入方法及基站、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7828A1 (de) * 2003-08-18 2005-04-2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uswahl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EP1949565B1 (en) 2005-11-04 2019-01-02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dimension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systems
US7990927B2 (en) * 2006-10-31 2011-08-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436698T3 (es) * 2007-10-29 2014-0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para detectar un fallo en un radioenlace que transmite a través de un canal especializado o dedicado mejorado en un estado CELL_FACH
US8570886B2 (en) * 2008-03-19 2013-10-29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response decision metho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decision method, and program
KR20100096347A (ko) 2009-02-24 2010-09-0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에서의 랜덤 억세스 처리 방법
MX2012009268A (es) * 2010-02-12 2012-11-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Control de acceso y control de congestion en comunicacion de maquina-a-maquina.
CN102378302B (zh) * 2010-08-12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281530A1 (en) * 2010-11-08 201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CN102802270B (zh) * 2011-05-27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US9635522B2 (en) * 2011-09-09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lidity of terminal group identifier i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1823A1 (en) * 1999-08-03 2001-08-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25460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
CN102769831A (zh) * 2011-05-03 2012-11-07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基地台及其上行传输方法
WO2013009380A1 (en) * 2011-07-12 2013-01-17 Intel Corporation One method of delegate-based group channel access
CN102917433A (zh) * 2012-10-11 2013-02-06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类通信终端的接入方法及基站、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62728B2 (en) 2019-10-29
US20170111848A1 (en) 2017-04-20
WO2016000188A1 (zh) 2016-01-07
EP3151609A1 (en) 2017-04-05
KR101810820B1 (ko) 2017-12-19
KR20170020467A (ko) 2017-02-22
EP3151609A4 (en) 201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75837B2 (ja) 低複雑度の狭帯域端末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でのharqメッセージに割り当てられたリソース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CN10374881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扩展接入限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17371B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46906B (zh) 随机接入过程处理方法
CN101606334B (zh) 用于高速ue接入的方法和过程
CN106793090B (zh) D2d直接通信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4110772A1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94285A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08112090A (zh) 确定信道损耗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508996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53286A1 (zh) 数据时域传输方法及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和基带芯片
CN104620658B (zh) 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578594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682930A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469615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615813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34863B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149708B (zh)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984284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871628B (zh) 上行数据传输的确认装置、设备和方法
CN102821428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5207752A (zh) 一种信号发送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00488A (zh) 接入控制装置、接入装置及方法
CN103688588B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系统
WO2014173134A1 (zh) 一种站点调度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