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368B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368B
CN105900368B CN201480072014.2A CN201480072014A CN105900368B CN 105900368 B CN105900368 B CN 105900368B CN 201480072014 A CN201480072014 A CN 201480072014A CN 105900368 B CN105900368 B CN 105900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value
scrambling code
bi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20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0368A (zh
Inventor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766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3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0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0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该D2D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本发明公开的D2D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和解扰,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英文缩写:UE)之间的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英文全称: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英文缩写:D2D ProSe)已经成为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英文缩写:LTE)系统的热点课题。目前,设备到设备(英文全称:Device to Device,英文缩写:D2D)通信的功能已经应用在现有的一些集群系统以及一些walki-talki设备上。由于LTE系统商业化的巨大成功,因此在LTE系统物理层的基础上提供D2D ProSe既可以丰富LTE系统的业务范围,也使得D2D通信可以被更多的用户所使用。
LTE系统中的扰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数据信道扰码,用于对数据信道进行加扰,能够实现干扰随机化和对用户加密;另一类为循环冗余校验(英文全称:CyclicRedundancy Check,英文缩写:CRC)扰码,用于加在待发送信息之后的对CRC加扰,能够隐性地提供额外的信息并且区分不同的用户。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D2D通信的扰码方案。因此,在进行D2D通信的过程中,发送端如何加扰待发送信息以及接收端如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2D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和解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2D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以及散列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和截短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或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该扰码序列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与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作为待加扰比特;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D2D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该第二用户设备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的;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的;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得到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预设函数为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或该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至少两个比特片段,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中的每个比特片段包括数据比特片段和CRC比特;该第二用户设备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该第二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解扰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获得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对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进行级联,以获得数据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数据比特包括原始数据比特和CRC比特;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用户设备对该数据比特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原始数据比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加扰模块,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该加扰模块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该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其中,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该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结合第三方面或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该确定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该用户设备的D2D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将该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将该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以及散列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根据该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和截短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加扰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第一加扰单元,用于根据该确定单元确定的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该扰码序列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加扰模块包括:分段单元,用于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第二加扰单元,用于利用该分段单元分成的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加扰单元包括:第一生成子单元,用于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与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作为待加扰比特;第一分段子单元,用于将该第一生成子单元生成的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该第一生成子单元还用于生成该第一分段子单元分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第一加扰子单元,用于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第一生成子单元生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加扰单元包括:第二分段子单元,用于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第二生成子单元,用于生成该第二分段子单元分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第二加扰子单元,用于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该第二生成子单元生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解扰模块,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该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该比特。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的;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的;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或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得到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预设函数为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
结合第四方面或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其中,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该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该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结合第四方面或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或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解扰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第一解扰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结合第四方面或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至少两个比特片段,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中的每个比特片段包括数据比特片段和CRC比特;该解扰模块包括:分段单元,用于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第二解扰单元,用于利用该分段单元分成的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解扰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获得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用户设备还包括:CRC校验模块,用于对该第二解扰单元获得的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级联模块,用于将该CRC校验模块获得的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进行级联,以获得数据比特。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级联模块获得的该数据比特包括原始数据比特和CRC比特;该CRC校验模块还用于对该级联模块获得的该数据比特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原始数据比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2D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发送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接收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加扰待发送比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加扰待发送比特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英文全称: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英文缩写:GSM)系统、码分多址(英文全称: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文缩写: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英文全称: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文缩写: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英文全称: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英文缩写:GPRS)、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英文全称: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英文缩写: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英文全称: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英文缩写:UMTS)等。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英文缩写:U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英文全称:Mobile Station,英文缩写:MS)、移动终端(英文全称: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英文全称:Mobile Telephone)、手机(英文全称:handset)及便携设备(英文全称: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英文全称:Radio Access Network,英文缩写: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英文全称:Base TransceiverStation,英文缩写: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英文全称:evolved Node B,英文缩写:eNB或e-NodeB),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
S120,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
S130,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加扰后的该待发送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发送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扰码参数包括公共扰码参数和/或特定扰码参数(英文全称:specific scrambling parameter),相应地,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包括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其中,该公共扰码参数可以是多个UE共用的扰码参数,能够反映该多个用户设备的共有特性,例如,一个D2D簇内的所有UE共用的扰码参数;该特定扰码参数可以为UE专用的扰码参数,能够反映用户设备的专有特性,例如,特定扰码参数为UE的标识,从而使得接收端能够根据该特定扰码参数区分该用户设备与其它用户设备,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以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发现信号为例,在某些场景下,比如广告场景下,该第一用户设备需要尽可能多的其他用户设备能够发现自己,因此,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公共扰码参数加扰发现信号,而接收到该发现信号的用户设备使用该公共扰码参数就可以解扰该发现信号。而在另外一些场景下,比如第一用户设备仅仅想被自己熟悉的用户设备(例如,属于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好友群组的用户设备)发现,则可以通过这个好友群组特定的扰码参数加扰并发送发现信号,接收到该发现信号的用户设备只有通过这个好友群组特定的扰码参数才能解扰发现信号;不在这个好友群组的用户设备由于不知道这个群组的特定扰码参数,因此不能够解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该发现信号,因此不在这个好友群组的用户设备无法发现该第一用户设备。
在S110中,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待发送比特可以具体为一个或多个比特,且该待发送比特可以承载发现信号或待发送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在S120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信道加扰,具体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对该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S120中,该第一用户设备也可以进行CRC加扰,具体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扰码参数的值或将该扰码参数的值进行处理后获得的数值作为扰码序列加扰在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上,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发送比特承载发现信号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开放发现场景和受控发现场景,其中,在开放发现场景下,该扰码参数可以仅包括公共扰码参数,并根据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对发现信号进行加扰,以使得较多的邻近UE能够对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发现信号进行解扰。在受控发现场景下,该扰码参数可以仅包括特定扰码参数或包括特定扰码参数和公共扰码参数,并根据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根据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以及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对发现信号进行加扰,以使得只有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具有进一步关联关系的邻近用户设备才能对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发现信号进行解扰。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具有进一步关联关系的邻近用户设备能够获知该第一用户设备的特定扰码参数的值,该关联关系可以依赖于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发现信号的目的,即该第一用户设备想要让哪些邻近用户设备解扰该发现信号,例如,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用户组的邻近用户设备,或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业务类型的邻近用户设备,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公共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可选地,步骤S110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方式二,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方式三,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具体地,在方式一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检测D2D同步信号,该D2D同步信号可以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也可以是基站发送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该第一用户设备检测到该D2D同步信号时,从该D2D同步信号中获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可选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检测到的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作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相应地,该方式一可以具体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可以包括D2D主同步信号(英文全称:Primary Device t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Signal,英文缩写: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英文全称:Secondary Device t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Signal,英文缩写:SD2DSS);相应地,该方式一可以具体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分别检测该PD2DSS和该SD2DSS,并且根据检测到的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可选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下式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可选地,该第一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其它公式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方式二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D2D同步信道(英文全称:Primary Device 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Channel,英文缩写:PD2DSCH)的特定时频资源上获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方式三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自身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作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则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自身的特定扰码参数,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自身的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相应地,步骤S110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四,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方式四可以具体通过下列几种途径实现:
途径一,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作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用户组标识,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途径二,该第一用户设备对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按照某种运算规则进行运算,并将该运算得到的数值作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该运算规则可以采用函数表示,例如,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等等,其中,如果该函数为截短函数,该截短函数用于将标识截短,具体地,该截短函数可以从前端向后截短标识、从后端向前截短、或从中间部分开始截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散列函数(英文全称:Hash Function)又称为哈希函数。
优选地,该途径二可以具体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作为输出值代入散列函数,并将该散列函数的输出值作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者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作为输入值代入截短函数,并将该截短函数的输出值作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由基站进行集中式控制,则该第一用户设备也可以根据该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自身的特定扰码参数和/或公共扰码参数的值。而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由簇头进行分布式控制,则该第一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该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自身的特定扰码参数和/或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相应地,步骤S110还可以通过第五种方式实现,方式五包括如下的两个步骤:
步骤一,该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或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
步骤二,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具体地,该指示信息可以为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例如,该指示信息为发现信号寻呼信令或无线资源管理(英文全称:Radio Resource Control,英文缩写:RRC)专有信令,等等。该指示信息可以显性或隐性地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其中,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和/或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者该指示信息包括与该特定扰码参数和/或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的相关信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相关信息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和/或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对该待发送比特进行数据信道加扰,相应地,如图2所示,S120,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包括:
S121,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S122,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该扰码序列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具体地,在S122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和该CRC比特作为实际发送比特;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扰码序列加扰在该实际发送比特上,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优选地,步骤S121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
实现方式一,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实现方式二,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实现方式三,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其中,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该当前时隙编号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所占用的时隙的编号,可选地,该当前时隙编号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占用的该时隙在一个无线帧中的编号,其值可以为0至19中的任意数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可以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可以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它公式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用户设备还可以对该待发送比特进行CRC加扰,即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用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根据该待发送比特生成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可选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该扰码参数的值所对应的比特数超过需要进行加扰的CRC比特的位数,即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应的比特数目大于24,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并采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对该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其中,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的个数可以依赖于该扰码参数的值所对应的比特位数和CRC比特的位数,以使得每个扰码片段所对应的比特位数小于或等于CRC比特的位数,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如图3所示,S120,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包括:
S123,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
S124,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可选地,在S124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该待发送比特生成至少两个CRC比特,并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根据该待发送比特生成的CRC比特上,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S124,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包括:
S1241a,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
S1242a,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比特;
S1243a,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具体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生成CRC比特,并将生成的该CRC比特置于对应的待发送比特片段之后,作为实际发送比特片段。可选地,该待发送比特片段的数目可以等于该扰码片段的数目,并且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一一对应地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可选地,该待发送比特片段的数目也可以大于该扰码片段的数目,此时,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部分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而对另一部分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不进行加扰,或采用以固定数值填充的片段对另一部分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进行加扰,或重复采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中的至少一个扰码片段对另一部分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该第一用户设备进行CRC加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应的比特(即扰码比特)分成两个扰码片段,扰码片段1和扰码片段2,相应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待发送比特片段1和待发送比特片段2,并且该第一用户设备分别为该待发送比特片段1和该待发送比特片段2生成CRC比特,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将扰码片段1加扰在该待发送比特片段1的CRC比特上,并将扰码片段2加扰在该待发送比特片段2的CRC比特上。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S124,该第一用户设备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包括:
S1241b,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与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作为待加扰比特;
S1242b,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
S1243b,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
S1244b,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具体地,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待发送比特的CRC置于该待发送比特之后,此时,该待发送比特和该CRC比特共同组成待加扰比特;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生成CRC比特,并将生成的该CRC比特置于对应的待加扰比特片段之后,作为实际发送比特片段。可选地,该待加扰比特片段的数目可以等于该扰码片段的数目,并且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一一对应地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可选地,该待加扰比特片段的数目也可以大于该扰码片段的数目,此时,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部分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而对另一部分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不进行加扰,或采用以固定数值填充的片段对另一部分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进行加扰,或重复采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中的至少一个扰码片段对另一部分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进行CRC加扰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应的比特(即扰码比特)分成两个扰码片段,扰码片段1和扰码片段2;另一方面,该第一用户设备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并将该CRC比特置于该待发送比特之后构成待加扰比特,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待加扰比特分成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待加扰比特片段1和待加扰比特片段2,并且该第一用户设备分别为该待加扰比特片段1和该待加扰比特片段2生成CRC比特,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将扰码片段1加扰在该待加扰比特片段1的CRC比特上,并将扰码片段2加扰在该待加扰比特片段2的CRC比特上。
图4和图5以该扰码片段的个数为2进行了阐述,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扰码片段的个数也可以为其它数值,且需要进行加扰的CRC比特的个数与该扰码片段的个数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数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图4和图5所示的例子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4和图5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发送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5,从发送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6,从接收端的角度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
S220,该第二用户设备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
S230,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接收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可选地,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特定扰码参数,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经过函数运算后得到的。
可选地,该函数可以为f(x)=x,即函数的输出值等于该函数的输入值,相应地,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函数为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属于相同的D2D簇,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可选地,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具体地,如果该D2D簇由基站集中式控制,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该基站的指示信息获取该扰码参数的值;而如果该D2D簇由簇头分布式控制,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从该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中获取该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实施例,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例如,该第二用户设备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属于相同的D2D簇,也可以预先设置该D2D簇内的各个用户设备在进行加扰和解扰时确定扰码参数的值的方式,这样,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与该第一用户设备相同的方式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例如,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进行加扰时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在解扰时也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等等。可选地,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公共扰码参数,步骤S220可以具体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方式一: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方式二: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方式三: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该方式一可以具体为: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可以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相应地,该方式一也可以具体为: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也可以不同于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此时,如果为该第一用户设备与该第二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基站相同,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S220,该第二用户设备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包括:
S221,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
S222,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显性或隐性地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其中,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用户设备在加扰待发送比特时可以采用数据信道加扰或CRC加扰,该第二用户设备在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时也可以相应地采用数据信道解扰或CRC解扰。如果该第二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比特采用数据信道解扰,可选地,S230,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
S231,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S232,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可选地,步骤S231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
实现方式一,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实现方式二,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实现方式三,该第二用户设备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其中,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该当前时隙编号可以是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比特所占用的时隙的编号,其中,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比特的时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比特的时隙相同,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可以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cinit可以由下式确定: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在实现方式三中,该扰码初始值还可以通过其它公式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用户设备也可以对接收到的比特采用CRC解扰,可选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该扰码参数的值所对应的比特数超过需要进行解扰的CRC比特的位数,即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应的比特数目大于24,该第一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多个扰码片段进行加扰,相应地,该第二用户设备也可以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多个扰码片段,并采用该多个扰码片段对该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
可选地,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至少两个待解扰比特片段,该至少两个待解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解扰比特片段包括数据比特片段和CRC比特;
相应地,S230,第二用户设备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
S233,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
S234,该第二用户设备采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解扰该至少两个待解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获得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
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如图4或图6所示的方式进行加扰,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两个扰码片段,扰码片段1和扰码片段2,并且相应地将接收到的比特分成两个比特片段,比特片段1和比特片段2;然后,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将利用扰码片段1解扰比特片段1,以获得待校验比特片段1,并利用扰码片段2解扰比特片段2,以获得待校验比特片段2,参照图4可以得知,该待校验比特片段1对应于待发送比特片段1与该待发送比特片段1的CRC比特,而待校验比特片段2对应于待发送比特片段2与该待发送比特片段2的CRC比特,其中,待发送比特片段即为数据比特片段。而参照图6可以得知,该待校验比特片段1对应于待加扰比特片段1与该待发送比特片段1的CRC比特,而待校验比特片段2对应于待加扰比特片段2与该待发送比特片段2的CRC比特,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方法200还包括:
S240,该第二用户设备对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
S250,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进行级联,以获得数据比特。
具体地,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如图4所示的方式进行加扰,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分别对该待校验比特片段1和该待校验比特片段2进行CRC校验,以获得待发送比特片段1和待发送比特片段2,然后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待发送比特片段1和该待发送比特片段2进行级联可以获得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发送比特,该待发送数据即为该数据比特,此时,该数据比特即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原始数据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式进行加扰,则该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分别对该待校验比特片段1和该待校验比特片段2进行CRC校验,以获得待加扰比特片段1和待加扰比特片段2,然后该第二用户设备将该待加扰比特片段1和待加扰比特片段2进行级联可以获得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加扰比特,其中,该待加扰比特包括待发送比特和CRC比特,该待发送比特即为数据比特,则该第二用户设备需要再次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发送比特,即原始数据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数据比特包括原始数据比特和CRC比特;相应地,该方法200还包括:
S260,该第二用户设备对该数据比特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原始数据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接收端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用户设备300包括:
确定模块310,用于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
加扰模块320,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31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
发送模块330,用于发送该加扰模块320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相应地,该确定模块31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311,其中,
该第一确定单元311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该第一确定单元311用于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该第一确定单元311用于将该用户设备300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单元311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
相应地,该第一确定单元311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相应地,该确定模块310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312,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3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3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3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确定单元312具体用于:
将该用户设备300的D2D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300的D2D组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300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确定单元312具体用于:
根据该用户设备3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3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3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以及散列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根据该用户设备3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3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3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和截短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模块310包括:
接收单元313,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300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
第三确定单元314,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313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可选地,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加扰模块320包括:
确定单元321,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31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第一加扰单元322,用于根据该确定单元321确定的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该扰码序列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单元321具体用于:
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
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单元321具体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31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单元321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单元321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加扰模块320包括:
分段单元323,用于将该确定模块31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
第二加扰单元324,用于利用该分段单元323分成的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加扰单元324包括:
第一生成子单元324a,用于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与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作为待加扰比特;
第一分段子单元324b,用于将该第一生成子单元324a生成的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
该第一生成子单元324a还用于生成该第一分段子单元324b分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
第一加扰子单元324c,用于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第一生成子单元324a生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加扰单元324包括:
第二分段子单元324d,用于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
第二生成子单元324e,用于生成该第二分段子单元324d分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
第二加扰子单元324f,用于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第二生成子单元324e生成的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3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并且用户设备3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5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用户设备400包括:
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
确定模块420,用于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
解扰模块430,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42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该接收模块410接收到的该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得到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函数为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模块42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21,其中,
该第一确定单元421用于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该第一确定单元421用于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该第一确定单元421用于将该用户设备400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单元421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
相应地,该第一确定单元421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确定单元421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确定模块420包括:
接收单元422,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400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
第二确定单元423,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422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数据信道加扰方式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则该用户设备400也可以相应地采用数据信道解扰方式对接收到的该比特进行解扰,该解扰模块430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431,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42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第一解扰单元432,用于根据该第三确定单元431确定的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三确定单元431具体用于:
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
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三确定单元431具体用于根据该确定模块420确定的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三确定单元431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三确定单元431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CRC加扰方式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则该用户设备400也可以采用CRC解扰方式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可选地,该接收模块410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至少两个比特片段,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中的每个比特片段包括数据比特片段和CRC比特;
相应地,该解扰模块430包括:
分段单元433,用于将该确定模块420确定的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
第二解扰单元434,用于利用该分段单元433分成的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解扰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获得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用户设备400还包括:
CRC校验模块440,用于对该第二解扰单元434获得的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
级联模块450,用于将该CRC校验模块440获得的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进行级联,以获得数据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级联模块450获得的该数据比特包括原始数据比特和CRC比特;相应地,
该CRC校验模块440还用于对该级联模块450获得的该数据比特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原始数据比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4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并且用户设备4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用户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和发送器520。其中,
该处理器510用于确定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以及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
发送器520,用于发送该处理器510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英文缩写:CPU),该处理器5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用户设备500也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510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相应地,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
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500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
相应地,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由下式确定: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相应地,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
根据该用户设备5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5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5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
将该用户设备500的D2D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500的D2D组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500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为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
根据该用户设备5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5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5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以及散列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或
根据该用户设备500的D2D标识、该用户设备500的D2D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500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和截短函数,确定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用户设备500还包括:
接收器530,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500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扰码参数的值;
相应地,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该接收器530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可选地,该扰码参数的值可以具体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和/或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以及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该扰码序列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
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
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以及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加扰该待发送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生成该待发送比特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比特,并将该待发送比特与该待发送比特的CRC比特作为待加扰比特;将该待加扰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及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加扰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510具体用于将该待发送比特分成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生成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及将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加扰在该至少两个待发送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5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并且用户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5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加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用户设备600包括:
接收器61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
处理器620,用于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该扰码参数包括下列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以及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解扰该接收器610接收到的该比特。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6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该处理器6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选地,该用户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6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620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公共扰码参数,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是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的;或
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扰码参数包括该特定扰码参数,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得到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或
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函数为散列函数或截短函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
根据D2D同步信号,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根据D2D主同步信道PD2DSCH,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
将该用户设备600所属的D2D簇的簇标识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将该D2D同步信号的编号确定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D2D同步信号包括D2D主同步信号PD2DSS和D2D辅同步信号SD2DSS;
相应地,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该PD2DSS和该SD2DSS,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
其中,NSD2DSS为该SD2DSS的编号,NPD2DSS为该PD2DSS的编号。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接收器610还用于接收基站或该用户设备600所属的D2D簇的簇头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
该处理器620还用于根据该接收器610接收的该指示信息,确定该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数据信道加扰方式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则该用户设备600也可以相应地采用数据信道解扰方式对接收到的该比特进行解扰,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以及根据该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该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
将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或
将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以及当前时隙编号,确定该扰码初始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ND2D为该公共扰码参数的值或该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根据下式确定该扰码初始值cinit
其中,ns为当前时隙编号,为公共扰码参数的值,为特定扰码参数的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果该第一用户设备采用CRC加扰方式对待发送比特进行加扰,则该用户设备600也可以采用CRC解扰方式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可选地,该接收器610接收到的该比特包括至少两个比特片段,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中的每个比特片段包括数据比特片段和CRC比特;
相应地,该处理器620具体用于将该扰码参数的值分成至少两个扰码片段;以及利用该至少两个扰码片段分别解扰该至少两个比特片段的CRC比特,以获得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还用于对获得的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中的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每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以及将该至少两个待校验比特片段的数据比特片段进行级联,以获得数据比特。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处理器620获得的该数据比特包括原始数据比特和CRC比特;相应地,
该处理器620还用于该数据比特进行CRC校验,以获得该原始数据比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6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方法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并且用户设备6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公共扰码参数和特定扰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扰码参数的值,并根据该扰码参数的值对接收到的比特进行解扰,能够在D2D通信过程中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解扰,从而提高D2D通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扰码参数包括特定扰码参数;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扰码参数的值,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和截短函数,确定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截短函数用于将标识从后端截短到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加扰所述待发送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将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所述扰码初始值。
4.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扰码参数包括特定扰码参数;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所述比特;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确定的,所述预设函数为截短函数,所述截短函数用于将标识从后端截短到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接收到的所述比特,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所述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所述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将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所述扰码初始值。
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扰码参数包括特定扰码参数;
加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扰码参数的值,加扰待发送比特;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加扰模块加扰后的待发送比特;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截短函数,确定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截短函数用于将标识从后端截短到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扰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第一加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利用所述扰码序列加扰所述待发送比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所述扰码初始值。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比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扰码参数的值,所述扰码参数包括特定扰码参数;
解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扰码参数的值,解扰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比特;
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是利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D2D组标识经过预设函数运算后得到的,所述预设函数为截短函数,所述截短函数用于将标识从后端截短到前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扰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扰码参数的值,确定扰码初始值;
第一解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扰码初始值,生成扰码序列,并利用所述扰码序列解扰接收到的所述比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特定扰码参数的值确定为所述扰码初始值。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480072014.2A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5900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76643.9A CN110113134B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129 WO2015109461A1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6643.9A Division CN110113134B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368A CN105900368A (zh) 2016-08-24
CN105900368B true CN105900368B (zh) 2019-05-31

Family

ID=5368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2014.2A Active CN105900368B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201910376643.9A Active CN110113134B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6643.9A Active CN110113134B (zh) 2014-01-22 2014-01-22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9917B2 (zh)
EP (1) EP3079294B1 (zh)
JP (1) JP6316444B2 (zh)
KR (1) KR101862737B1 (zh)
CN (2) CN105900368B (zh)
WO (1) WO20151094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2221A1 (en) * 2013-11-27 2016-04-21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u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5115974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nitor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0524282B2 (en) * 2014-03-19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ent and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4979971B (zh) * 2016-07-14 2024-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群组通信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17394958A (zh) * 2018-05-29 2024-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伪随机化处理方法、相应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5906B (zh) * 2019-03-27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EP3955481A4 (en) * 2019-04-12 2022-11-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CRAMBLING PROCESSING METHOD, DESCRABL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800A (zh) * 2007-01-05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传输
WO2013028005A2 (ko) * 2011-08-22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데이터 전송 방식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107867A (zh) * 2011-11-15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55682A (zh) * 2010-10-14 2013-06-12 诺基亚公司 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8433B2 (en) 2001-03-20 2010-04-13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User alias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81012C (zh) * 2003-05-20 2006-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cdma系统中的上行扰码分配方法
CN100493063C (zh) * 2006-10-20 2009-05-27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限发射机标识序列生成及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0502380C (zh) * 2006-10-20 2009-06-17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多载波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及其数字信息传输方法
US8867458B2 (en) * 2010-04-30 2014-10-21 Nokia Corporation Network controlled device to device / machine to machine cluster operation
US20130022032A1 (en) * 2011-01-26 2013-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WO2012129806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101857019B1 (ko) * 2011-08-29 2018-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에서 브로드캐스트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79853B1 (ko) * 2011-10-24 2019-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과 d2d 단말이 효율적으로 d2d 통신 요청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3096503B (zh) * 2011-11-04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匹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20130065373A (ko) * 2011-12-09 2013-06-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2d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US9515800B2 (en) * 2012-01-30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n D2D transmission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502332B (en) * 2012-05-24 2014-11-12 Broadcom Corp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s
CN107071905B (zh) 2012-06-29 202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102013437B1 (ko) * 2012-12-06 2019-08-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러 기반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의 스케쥴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62450B2 (en) * 2012-12-20 2016-10-0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44437A (zh) * 2013-05-08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35889B (zh) * 2013-08-06 2022-06-10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10462802B2 (en) * 2013-08-07 201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0117224B2 (en) * 2013-09-20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subheader for D2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for public safety
US9955336B2 (en) * 2013-09-25 2018-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iscovery signals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same
ES2877558T3 (es) * 2013-10-07 2021-11-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y disposición para descubrimiento de dispositivo
US10243764B2 (en) * 2013-10-31 2019-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US20160112221A1 (en) * 2013-11-27 2016-04-21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ue and user equipment
EP3085173B1 (en) * 2013-12-20 2018-08-15 Kyocera Corporation Coverage transition indicator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5149266A1 (en) * 2014-04-01 2015-10-08 Sony Corporation Unified header design for discovery messag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800A (zh) * 2007-01-05 2009-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传输
CN103155682A (zh) * 2010-10-14 2013-06-12 诺基亚公司 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
WO2013028005A2 (ko) * 2011-08-22 2013-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데이터 전송 방식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03735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107867A (zh) * 2011-11-15 2013-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29917B2 (en) 2018-11-13
CN110113134B (zh) 2021-08-13
EP3079294A1 (en) 2016-10-12
KR20160102278A (ko) 2016-08-29
WO2015109461A1 (zh) 2015-07-30
US20160345375A1 (en) 2016-11-24
CN105900368A (zh) 2016-08-24
CN110113134A (zh) 2019-08-09
JP2017504269A (ja) 2017-02-02
KR101862737B1 (ko) 2018-05-30
EP3079294B1 (en) 2019-03-13
EP3079294A4 (en) 2017-01-11
JP6316444B2 (ja) 2018-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368B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TWI694698B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和通信設備
JP201051612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通信
JP6938671B2 (ja) 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端末機器
WO2018170842A1 (zh) 传输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30798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60064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667995B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indication method and determin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171507A1 (zh) 一种收发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前导码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EP299128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380644B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133123A1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基站与终端
WO201908484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TW201840225A (zh) 處理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JP2021500766A (ja) 無線通信用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0890946B (zh)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711362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054814A1 (zh) Lte-u载波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465347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079418B (zh) 数据帧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28228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53752A1 (zh) 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JP2020534712A (ja) 無線通信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WO2015188537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15540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7

Address after: 523808,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Song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ew Town Avenue No. 2 South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district production workshop -5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