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6479A -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6479A
CN105896479A CN201610364337.XA CN201610364337A CN105896479A CN 105896479 A CN105896479 A CN 105896479A CN 201610364337 A CN201610364337 A CN 201610364337A CN 105896479 A CN105896479 A CN 105896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otection
delivery outlet
built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43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6479B (zh
Inventor
刘宏兵
陈晓峰
钟发平
胡顺华
曾祥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643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96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96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6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6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6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64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with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在PCB板的两面分别设置绝缘弹性部件,绝缘弹性部件上开有至少一个穿孔,PCB板包括基板、电压转换器、保护IC、电感、二极管、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和第五电容器(C5)。还提供了在电芯和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之间设置本发明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可充电电池,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结构新颖、制作方便,可根据需要限定电压输出,满足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发展,二次电池的性能有了快速的提升,同时其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二次电池具有的高能量密度、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二次电池中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的主要供电电池,并且在许多一次电池的传统应用领域例如遥控器、手电筒、玩具等,二次电池也逐步在将一次电池替代。
但是,二次电池与一次电池相比,在使用上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一次电池不需要充电,而二次电池需要用专用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同时为了保持正常的性能,往往二次电池需要对充电过程和放电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和保护。一次电池的额定电压与二次电池也往往不同,例如NCM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额定电压是3.6V,而通常的碱性锌锰干电池额定电压是1.5V,因此如果二次电池不进行电压管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应用在一次电池的用电设备上,否则可能损坏用电设备。
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首先需要对二次电池进行包装,在二次电池外壳设置充放电保护装置、电压管理装置,以形成一个能满足一次电池设备使用要求的产品。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包装工艺复杂、成本高、电池包装产品的最终外形难控制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二次电池在一次电池的众多应用领域的推广和替代使用。
因此,如何将二次电池的性能特点结合一次电池的使用要求,将二次电池电池管理、一次电池外形结构、一次电池使用需求统筹优化,兼顾成本和效率,提出一个新的电池结构部件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可以实现电池在输出电能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恒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包含充电保护、放电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结构限位支撑,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可充电电池。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在PCB板的两面分别设置绝缘弹性部件,绝缘弹性部件上开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PCB板包括基板、电压转换器、保护IC、电感、二极管、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和第五电容器C5,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正极输出孔P+和负极输出孔P-;
所述保护IC和电压转换器焊接在基板上,保护IC的VDD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的GND端口与VT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保护IC的两个VM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EN端口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的VDD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电感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孔P+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之间;电压转换器的GND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通。
PCB板上各元器件可根据实际制作时的情况,将各元器件焊接在基板的两面。
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既具有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保护功能,还具有保证电池恒压输出功能。
进一步地,为方便正极引出极耳、负极引出极耳的连接,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相连接端相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保护IC的GND端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总高度不大于所配套电池外壳内部自冲槽位至底部的高度与电池电芯高度之差;所述基板、上绝缘弹性垫片和下绝缘弹性垫片的尺寸均小于所配套电池外壳的内部尺寸。
基板的形状可根据所配套的电池外壳的形状变化,一般为圆形和方形。基板呈圆形时,为满足装配要求,所述基板的厚度为0.6~1.0mm,基板的直径d1满足d-1.00≤d1≤d-0.20,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电池外壳的内径。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总厚度h1满足:h1≤H-h,其中H为所配套外壳内部自冲槽位至底部的高度,h为电芯高度,单位为mm。
为满足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可顺利放置入电池电芯上方、电池外壳的冲槽槽位下方的装配要求,且降低在振动或跌落状况下因电池电芯在外壳内部移动而使得电池发生失效概率,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总高度h1满足:H-h+0.05×(δ1+δ2)≤h1≤H-h+0.5×(δ1+δ2),其中H为所配套电池外壳内部自冲槽槽位至底部的高度,h为电池电芯高度,δ1为上绝缘弹性垫片的厚度,δ2为下绝缘弹性垫片的厚度,单位为mm。
为满足连接可靠性和便捷性要求,防止连接孔、输出孔长度过小或宽度过小导致连接时候引出极耳或输出导线不能穿过,或防止连接孔、输出孔长度过大或宽度过大导致连接时候引出极耳或输出导线不能准确定位并且减少了电子元件放置区域,正极输出孔P+、负极输出孔P-、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或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的长度L1均满足:W+0.20≤L1≤W+2.00,宽度W1均满足:δ+0.20≤W1≤δ+1.00,其中δ为所对应的输出线或引出极耳的厚度,W为所对应的输出线或引出极耳的宽度,单位为mm。
绝缘弹性部件一般选择绝缘弹性垫片,其厚度为0.1~1.0mm,厚度太薄不能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吸收振动,厚度太厚则会占用过多的高度空间。绝缘弹性部件为孔隙率10%~90%的多孔性泡沫材料(材质为PP、PE、PET、尼龙、聚氨酯、聚亚酰胺等)。
在实际制作时,一般会在绝缘弹性部件上开设两个穿孔,分别用于正极输出线、负极输出线、正极引出极耳和负极引出极耳的穿过。有时候为方便描述,将与电芯相对的绝缘弹性部件命名为下绝缘弹性部件,另一个绝缘弹性部件命名为上绝缘弹性部件,在下绝缘弹性部件上的两个穿孔分别命名为正极引出极耳穿孔和负极引出极耳穿孔,在上绝缘弹性部件上的两个穿孔分别命名为正极输出线穿孔和负极输出线穿孔。为了便于后续制作,正极输出线穿孔的位置尽可能地与基板上的正极输出孔位置相对,负极输出线穿孔的位置尽可能地与基板上的负极输出孔位置相对;正极引出极耳穿孔的位置尽可能的与基板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和电芯上的正极引出极耳位置相对,负极引出极耳穿孔的位置尽可能的与基板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和电芯上的负极引出极耳位置相对。
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电芯、密封圈和盖帽,电芯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有冲槽,盖帽和密封圈组合后置于冲槽槽位上并封闭住外壳的开口端,在电芯和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之间还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所述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二极管相连接端上,所述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连接在所述保护IC的GND端口上;盖帽和基板上的正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的输出线相连接,外壳内壁和基板上的负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的输出线相连通。考虑到外壳壁较薄,避免因焊接造成外观不美观,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负极输出线置于电芯和外壳内壁之间并使得负极输出线与外壳内壁紧密接触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弹性部件在封口后的厚度压缩比为5%~50%。绝缘弹性部件的压缩比过小,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不能在电池外壳冲槽槽位下方和电芯上方之间形成良好支撑,电池电芯或PCB在振动、跌落情况下可能发生在电池外壳内部高度方向的移动,从而可能导致失效;压缩比过大则造成冲槽困难,并且造成对PCB上锡焊的电子元件严重挤压,以及对电池电芯的严重挤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具有以下优点:
(1)集成了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的保护、电池恒定在一定电压输出的功能,完全被封闭在电池外壳内部而具有电池结构支撑的功能,很好的兼顾了电池本身的安全保护要求、用电设备对电池的输出特性要求、电池本身的结构要求,具有更好的环境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可以实现电池附属构件占用空间的节约化和电池的高容量化。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集多种功能为一个整体部件,按多种功能统一满足的要求,进行了结构方面的优化设计和布局,相比较通常的分体式电池充放电保护线路板、电池恒压输出线路板、电池结构支撑零件合并体积,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中使用的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体积要大为减少,这就实现了电池附属构件占用空间的节约化,有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提示活性物质的装配,从而有利于实现电池的高容量化。
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制作的可充电电池,结构新颖,制作简单。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使用了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装配过程不变的情况下,可实现控制固定电压输出,在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中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实施例1中PCB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3(b)实施例1中PCB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3(c)实施例1中PCB板的线路原理图
图4(a)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4(b)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过充电情况下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4(c)实施例1中可充电电池的放电情况下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以具体制作一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为例,来进一步阐述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同时说明该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结构。
一种可充电电池,为圆柱形,其要求为:电池直径≤14.5mm,电池高度≤50.5mm,电池具备充电和放电保护功能,电池具备恒压1.50V±0.10V,最大1.5A电流的输出功能,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电芯2、密封圈3、盖帽4和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5,本实施例的电芯为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其型号为13430(直径13mm,高度h为43mm),标称电压为3.6V,容量为750mAh;外壳1为钢壳,其外径为14.10±0.05mm,内径为13.80±0.05mm,高度为51.2±0.05mm;电芯2置于外壳1内,外壳1的开口端设有冲槽11,冲槽槽位内径12.40±0.03mm,槽位高度为2.95±0.05mm,外壳内部冲槽槽位至底部的高度H为47.5±0.05mm,盖帽4和密封圈3组合后置于冲槽11槽位上并封闭住外壳1的开口端。
如图2所示,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5包括PCB板51、上绝缘弹性垫片52(厚度为0.8mm,外径为13.6mm)和下绝缘弹性垫片53(厚度为0.8mm,外径为13.6mm);上绝缘弹性垫片52和下绝缘弹性垫片53分别设置在PCB板51的正面和背面,在上绝缘弹性垫片52上设置有正极输出线穿孔521和负极输出线穿孔522,下绝缘弹性垫片53上设置有正极引出极耳穿孔531和负极引出极耳穿孔532,;如图3(a)、图3(b)、图3(c)所示,PCB板51包括圆形基板511(直径:13.0mm,厚度:0.8mm)、电压转换器512(型号为ME3104)、保护IC 513(型号为XB5353A)、电感L(型号为2.7uH/3A)、二极管D(型号为B5819WS SL 1A)、第一电阻R1(规格为100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规格为30KR±1%)、第一电容器C1(规格为0.1uF、10V)、第二电容器C2(规格为1uF、10V)、第三电容器C3(规格为22uF、15V)、第四电容器C4(规格为0.1uF、10V)和第五电容器C5(规格为22uF、15V),基板511上靠近边缘处分别对称设置正极输出孔P+(宽度为0.85mm,长度为3.7mm)和负极输出孔P-(宽度为0.85mm,长度为3.7mm)、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宽度为0.85mm,长度为3.7mm)和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宽度为0.85mm,长度为3.7mm),基板的周边均匀设置了四个缺口5110;保护IC 513和电压转换器512焊接在基板511上,保护IC 513的VDD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 513的GND端口与VT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保护IC 513的两个VM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接;二极管D的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二极管D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512的VIN端口、EN端口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 513的VDD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D相连接端相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保护IC的GND端口相连通;电感L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512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电压转换器512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512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孔P+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之间;电压转换器512的GND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电感L、二极管D和第五电容器C5的主体部分放置在基板的背面,电压转换器、保护IC、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的主体部分放置在基板的正面。
为了便于后续制作,正极输出线穿孔521的位置与基板511上的正极输出孔P+位置基本相对,负极输出线穿孔522的位置与基板511上的负极输出孔P-位置基本相对;正极引出极耳穿孔531的位置与基板511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位置基本相对,负极引出极耳穿孔532的位置与基板511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位置基本相对。
在电芯2和外壳1上的冲槽11槽位之间设置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5,电芯2的正极引出极耳21(宽度2.5mm,厚度0.15mm)穿过下绝缘弹性垫片53上的正极引出极耳穿孔531连接在基板511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处,电芯2的负极引出极耳22(宽度2.5mm,厚度0.15mm)穿过下绝缘弹性垫片53上的负极引出极耳穿孔532连接在基板511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处;盖帽4和基板511上的正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上绝缘弹性垫片52上的正极输出线穿孔521的正极输出线6相连接,外壳1内壁和基板511上的负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上绝缘弹性垫片52上的负极输出线穿孔522的负极输出线7相连通,负极输出线7置于外壳1内壁和电芯2之间使得负极输出线7与外壳1内壁紧密接触而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PCB板中的用于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保护功能,具体为:过充电保护(过充电检测电压为4.30±0.05V、过充电解除电压为4.10±0.05V、过充电电压检测延迟时间为≤130mS)、过放电保护(过放电检测电压为2.40±0.10V、过放电解除电压为3.00±0.10V、过放电电压检测延迟时间为≤40mS)、过流保护(过放电电流检测为2.1~3.9A、过放电电流检测延迟时间为≤10mS)、短路保护(负载短路电流检测为10~30A、负载短路电流检测延时为≤70μS);PCB板中的用于保证电池恒压输出的功能,具体为保证电池具备恒压1.50V±0.10V,最大1.5A电流的输出功能。
实际制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电芯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上外膜,在电芯的正极输出孔焊接上正极引出极耳,将电芯的负极输出孔焊接上负极引出极耳,接着将正极引出极耳、负极引出极耳分别使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防止与电池钢壳的接触;
(2)制作好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将各元器件焊接好后,将上绝缘弹性垫片和下绝缘弹性垫片分别设置在基板的正面和背面并完全覆盖住相对应的元器件,正极输出线穿孔的位置与基板上的正极输出孔P+位置基本相对,负极输出线穿孔的位置与基板上的负极输出孔P-位置基本相对;正极引出极耳穿孔的位置与基板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位置基本相对,负极引出极耳穿孔的位置与基板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位置基本相对,形成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
(3)接着将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穿过下绝缘弹性垫片上的正极引出极耳穿孔与基板上的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相连接,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穿过下绝缘弹性垫片上的负极引出极耳穿孔与基板上的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相连接;正极输出线穿过上绝缘弹性垫片上的正极输出线穿孔并将正极输出线的一端连接在基板上的正极输出孔P+上,负极输出线穿过上绝缘弹性垫片上的负极输出线穿孔并将负极输出线的一端连接在基板上的负极输出孔P-上,完成电芯与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连接;
(4)将连接好的电芯与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装入电池外壳中,并将负极输出线的另一端夹持在电芯与外壳内壁之间,并使得负极输出线与外壳内壁紧密接触;
(5)然后对装有电芯和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的外壳进行冲槽,冲槽过程中保持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位于冲槽槽位下方,并且冲槽后上绝缘弹性垫片与冲槽槽位紧密接触;
(6)将盖帽和密封圈组合,并将正极输出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盖帽上,然后将装有盖帽的密封圈装入外壳冲槽槽位上方,进行封口,完成可充电电池的制作。
将本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完全放残电后,以1000mA恒流恒压充电,恒压4.5V,充电截止电流20mA,合计的充电容量约为828.0mAh,其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4(a)所示。
为验证恒压输出结构部件的充电过压保护功能,对充满电的电池,以100mA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并限制最高电压4.7V,其过充电情况下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4(b)所示,由图4(b)可知,电池在充电末期电流从100mA降低至0mA,电压瞬间上升到最高限制电压4.65V,表明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触发了充电过压保护条件,关断了充电回路,充电过压保护功能实现。
将充满电的电池,以恒流1500mA进行放电,截止电压1.0V,其放电情况下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图如图4(c)所示,图中“-”表示放电,由图4(c)可知,电池的放电电压为1483mV~1508mV,稳定在1.50±0.10V范围内,达成了以1.5A电流进行恒压输出的功能,整个放电过程放电容量为1618mAh。放电终了,放电电压突降到0V,电流为0mA,表明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触发了放电欠压保护条件,关断了放电回路,放电欠压保护功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然是以降压恒压1.5V输出型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同样适用于电池需要升压恒压输出的工况,例如9V恒压输出锂离子电池等。
实施例2
一种可充电电池,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可充电电池的结构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电芯由正极、负极、隔膜卷绕形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在PCB板的两面分别设置绝缘弹性部件,绝缘弹性部件上开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PCB板包括基板、电压转换器、保护IC、电感、二极管、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和第五电容器(C5),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正极输出孔(P+)和负极输出孔(P-);
所述保护IC和电压转换器焊接在基板上,保护IC的VDD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一电容(C1),保护IC的GND端口与VT端口之间串接第二电容(C2);保护IC的两个VM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EN端口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在保护IC的VDD端口与第一电容(C1)的相连接处;电感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SW端口相连接,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正极输出孔(P+);电压转换器的VIN端口与GND端口之间串接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正极输出孔(P+)之间串接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五电容(C5)与第二电阻(R2)串接后并接在第四电容(C4)的两端且第二电阻(R2)串接在电压转换器的FB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之间;电压转换器的GND端口与负极输出孔(P-)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正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相连接端相连通,负极引出极耳连接孔(B-)与保护IC的GND端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结构部件的总高度不大于所配套电池外壳内部自冲槽位至底部的高度与电池电芯高度之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呈圆形,所述基板的厚度为0.6~1.0mm,基板的直径d1满足d-1.00≤d1≤d-0.20,其中d为所配套圆柱形电池外壳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其特征在于:结构部件的总高度h1满足:H-h+0.05×(δ1+δ2)≤h1≤H-h+0.5×(δ1+δ2),其中H为所配套电池外壳内部自冲槽槽位至底部的高度,h为电池电芯高度,δ1为上绝缘弹性垫片的厚度,δ2为下绝缘弹性垫片的厚度。
6.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外壳、电芯、密封圈和盖帽,电芯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设有冲槽,盖帽和密封圈组合后置于冲槽槽位上并封闭住外壳的开口端,其特征在于:在电芯和外壳上的冲槽槽位之间还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所述电芯的正极引出极耳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连接在第一电阻(R1)与二极管相连接端上,所述电芯的负极引出极耳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连接在所述保护IC的GND端口上;盖帽和基板上的正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的输出线相连接,外壳内壁和基板上的负极输出孔(P-)之间通过穿过绝缘弹性部件的穿孔的输出线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弹性部件在封口后的厚度压缩比为5%~50%。
CN201610364337.XA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Active CN105896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4337.XA CN105896479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4337.XA CN105896479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6479A true CN105896479A (zh) 2016-08-24
CN105896479B CN105896479B (zh) 2018-10-30

Family

ID=5671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4337.XA Active CN105896479B (zh) 2016-05-26 2016-05-26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9647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442A (zh) * 2019-07-10 2019-09-27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大容量二次电池
CN110429353A (zh) * 2019-07-29 2019-11-08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低成本二次电池
CN11055648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高效筛选方法
WO2020168292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ual port battery charging
CN117673498A (zh) * 2024-02-02 2024-03-08 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锂电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0693A1 (en) * 2000-10-20 2002-12-19 Katsunori Kitagawa Battery pack and its tester
CN102171854A (zh) * 2008-10-14 2011-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组
CN104900819A (zh) * 2015-06-12 2015-09-09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具有封装型芯片散热结构的二次电化学电池封口体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0693A1 (en) * 2000-10-20 2002-12-19 Katsunori Kitagawa Battery pack and its tester
CN102171854A (zh) * 2008-10-14 2011-08-31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组
CN104900819A (zh) * 2015-06-12 2015-09-09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具有封装型芯片散热结构的二次电化学电池封口体及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CKJUNJIE: "XB5353A", 《百度文库》 *
世微半导体钟S: "ME3103DCDC升压ic中文版", 《百度文库》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292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ual port battery charging
CN110289442A (zh) * 2019-07-10 2019-09-27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大容量二次电池
CN110429353A (zh) * 2019-07-29 2019-11-08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低成本二次电池
CN11055648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高效筛选方法
CN110556487B (zh) * 2019-08-30 2022-03-18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7673498A (zh) * 2024-02-02 2024-03-08 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锂电池
CN117673498B (zh) * 2024-02-02 2024-04-12 深圳市华美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锂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6479B (zh)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6479A (zh) 一种内置式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KR101838540B1 (ko) 리튬이온 전지로 구성된 유니버셜 충전지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5039583A1 (zh)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通用型充电电池及控制方法
CN105870519B (zh) 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US11158887B2 (en) Large-capacity secondary battery
CN110138025B (zh) 感应垃圾桶可充电电池
KR20080068387A (ko) 이차 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3830933B2 (ja) 非接触型再充電性電池
JP2014515251A (ja) 内部アキュムレータを備えた低コスト急速充電器及び方法
CN106410092A (zh) 一种防爆电池以及电池装置
CN110534676B (zh) 可充电电池
CN100521355C (zh) 可充式电池
CN205723840U (zh) 一种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
CN205723839U (zh) 恒压输出的圆柱形可充电电池
CN109585748A (zh) 一种动力电池防爆结构
CN106099863B (zh) 一种带usb接口的恒压保护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二次电池
CN105789718B (zh) 一种恒压输出结构部件及使用其的可充电电池
CN202212707U (zh) 便携式蓄能小型电焊机
CN206820072U (zh) 一种带管理保护电路的正负极同向引出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CN100589261C (zh) 可充式电池
CN201060890Y (zh) 可充式电池
CN206820057U (zh) 一种带保护电路的正负极同向引出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CN110931699B (zh) 双端输入可充电式二次电池
CN207588495U (zh) 一种微型储能电站用电池均衡装置
CN2294540Y (zh) 微型快速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