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3724A -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3724A
CN105883724A CN201410729534.8A CN201410729534A CN105883724A CN 105883724 A CN105883724 A CN 105883724A CN 201410729534 A CN201410729534 A CN 201410729534A CN 105883724 A CN105883724 A CN 105883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electrode
discharge body
type ozone
electrode
pane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9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建坤
姜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n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n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295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37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3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属于臭氧发生技术设备领域。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包括:地电极、介质体以及高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介质体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地电极内部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所述地电极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和多个凸条;所述介质体上形成与所述凸条相互配合的条形孔;所述凸条位于所述条形孔中,且所述介质体与所述凹槽形成氧气流通间隙。本发明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极的热量,减少臭氧的分解,提高臭氧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属于臭氧发生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一般包括地电极、介质体以及高压电极。介质体位于地电极和高压电极之间,并在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留有氧气通过的间隙。当给高压电极施加高压的直流电时,由于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这样,会在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电场,当氧气通过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的间隙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氧气被氧化生成臭氧。
但是,在这种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由于要在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留有氧气通过的间隙,因此在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设置了间隙定位片。但是这种间隙定位片的导热性差,导致了高压电极的热量不易散出,进而导致了生成的臭氧在较高的温度下分解,降低了臭氧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电极、介质体以及高压电极;
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介质体上相对的两侧;
所述地电极内部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
所述地电极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和多个凸条;
所述介质体上形成与所述凸条相互配合的条形孔;所述凸条位于所述条形孔中,且所述介质体与所述凹槽形成氧气流通间隙。
本发明上述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包括地电极、介质体以及高压电极。地电极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以及多个凸条,在所述介质体上形成与所述凸条相互配合的条形孔,凸条位于所述条形孔中,并使得所述介质体与所述凹槽形成氧气流通间隙,这样,相当于是使用凸条将介质体支撑起来,在安装在介质体远离地电极的侧面的高压电极上施加高压直流电的时候,由于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的压差,在凸条、地电极上的凹槽壁以及介质体上条形孔之间的部分形成的氧气流通间隙形成电场,当氧气从该氧气流通间隙流过,在电场的作用下生成臭氧,地电极和介质体之间不需要再使用间隙定位片,热量能够散失出去,再与地电极内部所形成的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相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极的热量,减少臭氧的分解,提高臭氧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六以及实施例七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地电极1;介质体2;高压电极3;冷却水通道4;凹槽5;凸条6;条形孔7;氧气流通间隙8;通气管9;开口10;环形密封垫11;弹性垫12;凸起13;导热板14;出水口15;进水口16;固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包括:地电极1、介质体2以及高压电极3;所述高压电极3与所述地电极1分别设置在所述介质体2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地电极1内部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4;所述地电极1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5和多个凸条6;所述介质体2上形成与所述凸条6相互配合的条形孔7;所述凸条6位于所述条形孔7中,且所述介质体2与所述凹槽5形成氧气流通间隙8。
在本实施例一中,包括地电极1、介质体2以及高压电极3。地电极1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5以及多个凸条6,在所述介质体2上形成与所述凸条6相互配合的条形孔7,凸条6位于所述条形孔7中,并使得所述介质体2与所述凹槽5形成氧气流通间隙8,这样,相当于是使用凸条6将介质体2支撑起来,在安装在介质体2远离地电极1的侧面的高压电极3上施加高压直流电的时候,由于高压电极3和地电极1之间的压差,在凸条6、地电极1上的凹槽5的侧壁以及介质体2上条形孔7之间的部分形成的氧气流通间隙8形成电场,当氧气从该氧气流通间隙8流过,在电场的作用下生成臭氧,地电极1和介质体2之间不需要再使用间隙定位片,热量能够散失出去,再与地电极1内部所形成的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4相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极的热量,减少臭氧的分解,提高臭氧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通气管9;所述通气管9的一端封闭;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通气管9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口10;所述开口10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8相通。
在本实施例二中,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在生产臭氧的时候,需要将氧气通入高压电极3和地电极1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中,氧气在电场中被电离,从而转化成为臭氧。因此在地电极1的边缘设置了与氧气流通间隙8相通的通气管9,可以通过通气管9将氧气输入到氧气流通间隙8中。通气管9的侧壁设有开口10,该开口10与氧气流通间隙8相通。因此氧气由通气管9上与外界相通的一端浸入通气管9,再由通气管9的侧壁上所设置的开口10流入氧气流通间隙8中,能够保证由外界的输氧气的管道输入通气管9的氧气能够由通气管9的侧壁的开口10流入氧气流通间隙8,为整个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提供足够的氧气。
在本实施例二中,一般的,由于氧气流通间隙8是由凹槽的侧壁、凸条的侧壁以及介质体共同围成的,且凹槽和凸条均是条形的,因此每一个氧气流通间隙8均会在凹槽的两端各形成一个开口,因此氧气流通间隙8在凹槽的两端的开口处分别安装一个通气管9,即安装两个通气管9,使得其中一个所述通气管9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8的一端相通,另一个所述通气管9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8的另一端相通。其中一个通气管9用于为氧气流通间隙8输入氧气,另一个通气管8用于将在氧气流通间隙8生成的臭氧收集起来。
在本实施例二中,由于要保证氧气由通气管9流入氧气流通间隙8时不会向外界逸散,因此在开口的边缘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垫11,所述通气管9通过该环形密封垫11与所述地电极1密封连接,这样,能够保证由通气管9流入氧气流通间隙8中的氧气不会从通气管和地电极1之间的缝隙向外逸散。
实施例三:
图1和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地电极1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地电极1相叠;每个所述地电极1上靠近与其相邻的地电极1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介质体2;每个所述介质体2远离与之连接的地电极1的侧面均设置有高压电极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一般的,每两个地电极1、两者之间介质体2、以及与两个介质体2相连接的高压电极3组成一个共同的放电单元。为了将两个高压电极3分隔开,在每两个相邻的地电极1上的高压电极3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垫12。
例如在图3中,包括两个地电极1,即两个地电极1组成一个放电单元,即在图3中,一个放电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地电极1、介质体2、高压电极3、弹性垫12、高压电极3、介质体2以及地电极1。
由于地电极1最少有两个,当增加地电极1的数量,例如,当地电极1的数量为N时,则放电单元的数量为N-1个。事实上,由于用户的使用需求不同,所需要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的放电单元的数量也不同,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放电单元的数量。
例如,在图4中,地电极1有三个,组成两个放电单元。按照图4所示,由图中的上部到下部依次为:地电极1、介质体2、高压电极3、弹性垫12、高压电极3、介质体2、地电极1、介质体2、高压电极3、弹性垫12、高压电极3、介质体2以及地电极1。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弹性垫12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见图5所示,所述弹性垫12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凸起13。
在本实施例四中,由于要使得所有的氧气流通间隙8的大小一样,即介质体2与凹槽5的距离是相同的,即保证高压电极3和地电极1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因此在弹性垫12上设置了多个凸起13,这样,可以在高压电极3上施加均衡的压力,尽量保证高压电极3与地电极1之间的距离相同。
实施例五: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垫12与所述高压电极3之间还设置有导热板14。
由于在常温下臭氧也是比较容易分解的,而又因为高压电极3在通电的时候温度会升高,流通在地电极1中所形成的冷却水通道4中的冷却水能够带走一定的热量,但温度仍然会较之常温高,因此在仍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臭氧生成后在较高的温度下分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将高压电极3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臭氧分解的几率,在高压电极3和弹性垫12之间设置了导热板14,能够更好的将高压电极3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能够减小臭氧分解的几率,提高臭氧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六:
参见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在上述五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冷却水通道4设置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15以及一个与外界相通的进水口16。
由于冷却水通道4是在地电极1的内部形成的,一般的,为了地电极1在制造的时候更加的简单,一般是在地电极上留有多个相通的通孔,由于每个通孔的两端均是与外界相通的,因此只需要保留多个通孔中的两个出口,一个作为出水口15,一个作为进水口16,使得冷却水能够在相通的通孔中流动起来。这些相通的通孔即组成了冷却水通道4。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在地电极1内形成冷却水通道4,例如将地电极1设置成为一个中空的壳体,冷却水通道4可以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的盘管。
实施例七:
参见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中,所述地电极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地电极1与外部的地电极1相互连接的固定孔17。
在本实施例七中,由于要将至少两个地电极1相叠,一般的需要将至少两个地电极1保持沿弹性垫12对称,因此,在地电极1上设置了固定孔17。在将至少两个地电极1相叠的时候,只需要使用于固定孔17相配合的螺栓,即可以将至少两个地电极1固定连接起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电极、介质体以及高压电极;
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介质体上相对的两侧;
所述地电极内部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冷却水通道;
所述地电极的表面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凹槽和多个凸条;
所述介质体上形成与所述凸条相互配合的条形孔;所述凸条位于所述条形孔中,且所述介质体与所述凹槽形成氧气流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气管;
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封闭;一端与外界相通;
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口;
所述开口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通气管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的一端相通,另一个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氧气流通间隙的另一端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边缘还设置有环形密封垫;
所述通气管通过所述环形密封垫与所述地电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电极至少有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地电极相叠;
每个所述地电极上靠近与其相邻的地电极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介质体;
每个所述介质体远离与之相连的地电极的侧面均设置有所述高压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垫;
所述弹性垫设置于每两个相邻的地电极上的高压电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与所述高压电极之间还设置有导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通道设置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以及一个与外界相通的进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电极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地电极与外部的地电极相互连接的固定孔。
CN201410729534.8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Pending CN1058837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9534.8A CN105883724A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9534.8A CN105883724A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3724A true CN105883724A (zh) 2016-08-24

Family

ID=5669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9534.8A Pending CN105883724A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372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6523A (zh) * 2018-05-10 2018-09-11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地电极
CN108529565A (zh) * 2018-05-10 2018-09-14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模块单元
CN108529564A (zh) * 2018-05-10 2018-09-14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导热片
CN109179337A (zh) * 2018-11-13 2019-01-1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催化薄膜增强臭氧合成的新型放电模块
CN111517286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及其流体分布系统
CN11151728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单元
CN111517285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板式地电极
CN112456447A (zh) * 2020-12-16 2021-03-09 厦门锐传科技有限公司 板式臭氧发生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6523A (zh) * 2018-05-10 2018-09-11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水冷地电极
CN108529565A (zh) * 2018-05-10 2018-09-14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模块单元
CN108529564A (zh) * 2018-05-10 2018-09-14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导热片
CN109179337A (zh) * 2018-11-13 2019-01-1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催化薄膜增强臭氧合成的新型放电模块
CN111517286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及其流体分布系统
CN111517284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单元
CN111517285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板式地电极
CN112456447A (zh) * 2020-12-16 2021-03-09 厦门锐传科技有限公司 板式臭氧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3724A (zh) 一种板式臭氧发生器放电体
CN103130190B (zh) 臭氧发生器放电装置
US10342159B2 (en) Liquid heat-dissipating assembly
JP5435803B2 (ja) 電池冷却構造
JP5606936B2 (ja) 電池冷却構造
JP2017506424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3370644A (en)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CN103130194B (zh) 一种水冷式臭氧发生器地电极
CN203222482U (zh) 臭氧发生器放电装置
CN102331088A (zh) 气体电加热器均流装置
KR101335027B1 (ko) 냉각성능이 향상된 오존발생장치
CN203222479U (zh) 一种水冷式臭氧发生器地电极
CN106458583B (zh) 臭氧发生装置
CN105752936A (zh) 平板式臭氧发生装置
US20080233021A1 (en) Twin-tube type water-cooling ozone generation tube assembly
CN206611028U (zh) 一种包含交流与直流输出的配电盒
JP6721364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
CN205985083U (zh) 一种电池包风冷冷却系统
CN206639894U (zh) 电池箱热管理系统
JP5744714B2 (ja) 電池冷却構造
CN201826003U (zh)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冷却系统
JP5981323B2 (ja) オゾン発生装置
CN204904972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微波干燥机
CN103714949A (zh) 一种水冷变压器及其冷却装置的方案
CN211607166U (zh) 一种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ound Group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ound Group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