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5648A -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 Google Patents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5648A
CN105875648A CN201610304883.4A CN201610304883A CN105875648A CN 105875648 A CN105875648 A CN 105875648A CN 201610304883 A CN201610304883 A CN 201610304883A CN 105875648 A CN105875648 A CN 105875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morous stem
stem mustard
clubroot
tumorous
contro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4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5648B (zh
Inventor
王殿东
潘丽梅
田美子
王旭祎
李昌满
秦明
秦明一
杨银平
刘欢
杨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048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5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5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具体应用时将深红红螺菌用水配制成1~2×108 cfu/mL的菌悬浮液,在茎瘤芥幼苗移栽到大田中培育之前,将茎瘤芥幼苗截根处理,按照每100 mL所述菌悬浮液处理10~20株茎瘤芥幼苗的方式,对截根后的茎瘤芥幼苗进行浸根处理30~60 min;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组分包括深红红螺菌,所述深红红螺菌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实验结果证明应用深红红螺菌采用本发明具体应用方法对幼苗进行处理,可以使茎瘤芥收割时成菜率提高12.5%,根肿病病情指数病情指数下降25.4%,对根肿病的防治率达到了33%。

Description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 治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根肿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背景技术
“涪陵榨菜”已经成为我国重庆的特色农业,涪陵区榨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自1994年在涪陵地区发现榨菜根肿病,目前该病已成为榨菜的主要病害(高明泉, 彭洪江,王旭,等. 涪陵榨菜根肿病的危害与产量损失测定. 植物保护, 2002, 28(6): 31-33;肖崇刚,郭向华,韩海波,等.涪陵榨菜根肿病病菌鉴定及主要特性.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 539-541),涪陵地区榨菜连作年限达10-20年,有的地块根肿病发病十分严重,出现多处弃种田块,对榨菜产业持续发展及农民收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光合细菌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周茂洪,邹邻邻,陈再廖.水稻根系血色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 2002 14(1) :28 -33),还能提高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上的结瘤率,同时具有促进根系和植株发育、花蕾和果实的形成、促进植物早熟、促进土壤有机物的有效化等作用(李秋芬,陈碧鹃,曲克明. 鱼虾混养生态系中细菌动态变化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 6(6)731-734.),光合细菌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已有一些厂家生产光合细菌、菌肥并已投入市场,国际上对光合细菌菌肥也制订相应的标准,其作为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王秋菊. 光合细菌在植物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 18(5): 25-29)。除此之外,光合细菌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具有抑制病原菌的能力,还可有效降解土壤中残留农药、H2S、过剩氨氮等,是无污染、无公害净化土壤的良好的土壤调节剂(王强.光合细菌综合利用技术[J].中国国防科技信息 1997 4 (4) :79-80)。目前,光合细菌已在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中得到应用,而光合细菌在茎瘤芥的生产和抗病害中的应用未见报道。
深红红螺菌是光合细菌中的一种,现有技术中深红红螺菌多用于有机废水净水处理中,并没有用深红红螺菌去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使茎瘤芥根肿病发病率降低、成菜率显著提高,并提供了一种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拓宽了深红红螺菌的应用范围。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
进一步,具体应用时将所述深红红螺菌用水配制成1~2×108 cfu/mL的菌悬浮液,在茎瘤芥幼苗移栽到大田中培育之前,将茎瘤芥幼苗截根处理,按照每100 mL所述菌悬浮液处理10~20株茎瘤芥幼苗的方式,对截根后的茎瘤芥幼苗进行浸根处理30~60 min。
一种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其组分包括深红红螺菌,所述深红红螺菌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实验验证深红红螺菌具有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效果,并研究了具体应用时的最佳使用方法,实验结果证明在茎瘤芥幼苗大田栽种前,应用深红红螺菌采用本发明具体应用方法对幼苗进行处理,可以使光合细菌与根肿菌竞争寄生位点,利用光合细菌的分泌物杀死根肿菌,利用光合细菌的分泌物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使抗拮微生物数量增加抑制根肿菌生长,最终可以使茎瘤芥收割时成菜数由23株提高至30.3株,成菜率提高了12.5%,根肿病病情指数由77.5%下降至52.1%,病情指数下降25.4%,对根肿病的防治率达到了33%,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2、在本发明验证深红红螺菌具有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所述根肿病防治剂中以深红红螺菌作为防治主要活性成分,还可以包括其他营养成分,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当根肿病防治剂中深红红螺菌的浓度为2×108cfu/mL时,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可达33%。
3、本发明拓宽了深红红螺菌的应用范围,为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方法成本低,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接种深红红螺菌后的茎瘤芥成菜率;
图2为接种深红红螺菌后的茎瘤芥根肿病病情指数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发明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发明具有创造性,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及培养
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菌株编号:1.5005,购买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深红红螺菌培养采用的0989培养基 (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配方如下:
0989培养基(成分及终浓度):酵母提取物2.00g/L,胰酶解酪蛋白胨2.00g/L,磷酸二氢钾0.30g/L,磷酸氢二钾0.3g/L,硫酸铵0.3g/L,氯化钠0.60g/L,七水硫酸镁0.13mg/L,二水氯化钙2mg/L,乙酸钠2.5g/L,甲酸钠2.5g/L,微量元素溶液10ml/L,维生素溶液10ml/L,碳酸氢钠5g/L,L-半胱氨酸0.5g/L,九水硫化钠0.5g/L,刃天青1mg/L。
其中,微量元素溶液的成分及终浓度如下:四水氯化铁1.8 g/L,六水氯化钴0.25g/L,六水氯化镍0.01 g/L,二水氯化铜0.01 g/L,四水氯化锰0.70 g/L,氯化锌0.10 g/L,二水钼酸钠0.03 g/L,五水硒酸钠0.01 g/L。
维生素溶液的成分及终浓度如下:生物素0.10 g/L,烟酸0.35 g/L,盐酸硫胺素0.3 g/L,对氨基苯甲酸0.20 g/L,泛酸钙0.10 g/L,维生素B12 0.05 g/L。
实施例2接种方法
选择根肿病病发病重的茎瘤芥地块进行,以涪陵区常用栽培品种永安小叶为试验品种,在移栽时,将茎瘤芥幼苗截根处理,将100 mL深红红螺菌悬浮液(1×109 cfu·mL-1)加水至500 mL并混合均匀(终浓度2×108 cfu/mL),对60棵截根处理后的幼苗进行浸根处理,浸泡30 min,做3次重复平行操作试验。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小区随机排列,管理同一般大田,在采收时期分别在处理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及成菜数,测算处理区菌株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3 病害统计
1、统计方法:
将茎瘤芥根肿病严重度分级定为5 级,其标准为(高明泉,2012):
0 级:健株。
1 级:侧根发病,肿瘤小而少,呈白色,对植株生长无或轻微影响,产量损失为0-5%。
2 级:肿瘤主要在主根中部、上、下侧根多,或侧根上肿瘤大而多,呈白色或米黄色,对植株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产量损失6-20%。
3 级:主根肿瘤大且变黑,表面粗糙龟裂,有少量侧根,地上部分生长受阻,中心叶片变为深绿色,在阳光下出现轻度萎蔫,产量损失21-35%。
4 级:主根肿瘤龟裂或腐烂变黑,几乎无侧根,地上部分生长严重受阻,株型矮小,叶色暗绿,菜头小且皮厚筋多,在阳光下,整株严重萎蔫,极易拔起,产量损失(不包括无实际收获价值的病株)在36%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 (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茎瘤芥成菜标准:以茎瘤在150g以上的为成菜标准,低于150g的计为不成菜。
2、按照上述统计方法对实施例2浸根处理后大田栽培的茎瘤芥进行测算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2.1、茎瘤芥成菜数分析:
将深红红螺菌接种于大田栽种的茎瘤芥幼苗,收割时统计根成菜茎瘤芥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接种深红红螺菌的茎瘤芥成菜数为30.3株,成菜率为50.5%,显著高于对照的成菜数23株,成菜率为38%,使茎瘤芥成菜数率从38%提高到50.5%,证明深红红螺菌对茎瘤芥的成菜株数提高12.5%。
2.2、茎瘤芥根肿病病情指数分析:
将深红红螺菌接种于大田栽种的茎瘤芥幼苗,收割前统计根肿病病情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接种深红红螺菌的茎瘤芥根肿病病情指数为52.1%,显著低于对照的根肿病病情指数77.5%,使茎瘤芥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下降25.4%,对根肿病的防治率为33%。
实施例4 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下面给出三种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的配方:
1、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为一种液体,以深红红螺菌(在根肿病防治剂中的浓度为2×108 cfu/mL)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还包括生物素0.20 g/L,烟酸0.70g/L,盐酸硫胺素0.60 g/L,对氨基苯甲酸0.40 g/L,泛酸钙0.20 g/L,维生素B12 0.10 g/L。
2、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为一种液体,以深红红螺菌(在根肿病防治剂中的浓度为1×108 cfu/mL)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还包括生物素0.10 g/L,烟酸0.35 g/L,盐酸硫胺素0.3 g/L,对氨基苯甲酸0.20 g/L,泛酸钙0.10 g/L,维生素B12 0.05g/L。
3、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为一种液体,以深红红螺菌(在根肿病防治剂中的浓度为1.5×108 cfu/mL)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还包括生物素0.15 g/L,烟酸0.53 g/L,盐酸硫胺素0.45 g/L,对氨基苯甲酸0.30 g/L,泛酸钙0.15 g/L,维生素B12 0.08g/L。
采用上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对茎瘤芥幼苗进行浸根处理,都可以使大田栽种的茎瘤芥成菜率提高、根肿病病情指数降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应用时将所述深红红螺菌用水配制成1~2×108 cfu/mL的菌悬浮液,在茎瘤芥幼苗移栽到大田中培育之前,将茎瘤芥幼苗截根处理,按照每100 mL所述菌悬浮液处理10~20株茎瘤芥幼苗的方式,对截根后的茎瘤芥幼苗进行浸根处理30~60 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应用时将所述深红红螺菌用水配制成2×108 cfu/mL的菌悬浮液,在茎瘤芥幼苗移栽到大田中培育之前,将茎瘤芥幼苗截根处理,按照每100 mL所述菌悬浮液处理12株茎瘤芥幼苗的方式,对截根后的茎瘤芥幼苗进行浸根处理30 min。
4.一种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深红红螺菌,所述深红红螺菌作为防治茎瘤芥根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红红螺菌在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中的浓度为1~2×108 cfu/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红红螺菌在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中的浓度为2×108 cfu/m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中终浓度如下的组分:0.10~0.20 g/L生物素、0.30~0.70 g/L烟酸、0.30~0.60 g/L盐酸硫胺素、0.20~0.40 g/L对氨基苯甲酸、0.10~0.20 g/L泛酸钙和0.05~0.10 g/L维生素B12
CN201610304883.4A 2016-05-10 2016-05-10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Active CN105875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883.4A CN105875648B (zh) 2016-05-10 2016-05-10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883.4A CN105875648B (zh) 2016-05-10 2016-05-10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5648A true CN105875648A (zh) 2016-08-24
CN105875648B CN105875648B (zh) 2018-07-20

Family

ID=5670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04883.4A Active CN105875648B (zh) 2016-05-10 2016-05-10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56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1196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及其在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中的应用
CN112772677A (zh) * 2021-02-23 2021-05-11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甜菜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及防治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229A (zh) * 2013-12-31 2014-05-14 陕西万源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林作物种植的复合益生菌
CN104230580A (zh) * 2014-08-21 2014-12-24 上海亨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叶蔬菜的复合微生物防病防虫剂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9229A (zh) * 2013-12-31 2014-05-14 陕西万源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林作物种植的复合益生菌
CN104230580A (zh) * 2014-08-21 2014-12-24 上海亨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叶蔬菜的复合微生物防病防虫剂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小平: "光合细菌在烟草上的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版)》 *
吴小平等: "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1196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及其在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中的应用
CN106591196B (zh) * 2016-12-30 2019-08-1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光合细菌及其在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中的应用
CN112772677A (zh) * 2021-02-23 2021-05-11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甜菜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方法及防治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5648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210B (zh) 一种西姆芽孢杆菌及其在制备微生物海藻肥料中的应用
CN103805534B (zh)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及微生物菌剂和它们的应用
CN101786914B (zh) 一种促进水稻增产的微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55659C (zh) 水生拉恩氏菌hx2及其应用
CN107580818A (zh) 一种土壤调理与修复的综合方法
CN109182222A (zh) 富硒菌剂制备及其降解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镉的方法
CN104628429A (zh) 一种光合菌肥的制备方法
CN112746024A (zh) 木霉复合菌剂以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有机肥
CN104671853A (zh) 一种复合光合菌肥的制备方法
CN106465734A (zh) 一种防治烟草青枯病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5884A (zh) 一种猕猴桃根部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其应用
CN105875649B (zh) 光合细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CN113755408B (zh) 一种多功能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CN103146632A (zh) 一种多功能有机磷农药降解细菌的筛选方法
CN110468080A (zh) 促生水稻与降镉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5875648A (zh) 深红红螺菌在茎瘤芥根肿病防治中的应用及茎瘤芥根肿病防治剂
CN109836298A (zh) 一种生物腐殖酸酵素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0575476C (zh)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菌株b221
CN103805535B (zh) 一种同温层芽胞杆菌及微生物菌剂和它们的应用
CN111363691B (zh)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5176885A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降解有机磷农药中的应用
CN102258017A (zh) 一种光合细菌解毒增产剂及其生产方法
Iram Naz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CC-deaminase containing Pseudomonas strains to induce salinity tolerance in maize under fertilized and unfertilized field conditions.
CN109402009B (zh) 一种筛选拮抗立枯丝核菌的固氮蓝藻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5316258A (zh)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菌株1ln2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