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263B -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3263B
CN105873263B CN201610059236.1A CN201610059236A CN105873263B CN 105873263 B CN105873263 B CN 105873263B CN 201610059236 A CN201610059236 A CN 201610059236A CN 105873263 B CN105873263 B CN 105873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portion
circuit
constan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92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3263A (zh
Inventor
井户滋
城户大志
平松明则
上田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73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3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大型化。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三个晶体管(M1~M3)安装于隔着第二光源部(2B)和第三光源部(2C)与第一光源部(2A)相反一侧的位置(前端部)。与第一光源部(2A)被配置在晶体管(M1~M3)附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光源部(2A)的发光二极管(201~209)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实现晶体管(M1~M3)的散热性的提高。另外,与第一光源部(2A)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被配置在靠近晶体管(M1~M3)的一侧(前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路板(100)的大型化。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发光二极管(Diode)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例,例示了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214615)记载的照明装置(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和LED光源单元(Unit))。该照明装置具备全波整流器(桥(Bridge)整流电路)和LED光源单元,其中,该全波整流器对从商用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该LED光源单元由多个LED组件(Module)构成。
每个LED组件具备:多个LED的串联电路、对所述串联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进行调整的旁通(Bypass)电路以及用于安装多个LED和旁通电路的电路板。将这些多个LED组件串联地电连接而构成LED光源单元。而且,LED光源单元用从商用交流电源经由点亮装置供给的脉动电压来点亮。另外,旁通电路构成为具有半导体元件(场效应晶体管)并将LED组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LED组件由于点亮(发光)过程中的自身发热而温度易于上升。因此,优选为使LED组件与散热构件(例如金属板)接触来将由LED组件发出的热传导到散热构件而散热,由此抑制LED组件的温度上升。
然而,在上述现有例的情况下,LED和旁通电路的半导体元件安装于LED组件的电路板。因此,如果将LED与半导体元件靠近地安装,则易于受到彼此的发热的影响,从而难以抑制LED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将LED与半导体元件分开地安装,则引起电路板的大型化,进而引起照明器具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大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多个光源部,该多个光源部各自包括串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点亮电路部,其用于将所述多个光源部点亮;以及电路板,其形成为长条的板状,用于安装所述多个光源部和所述点亮电路部,其中,所述点亮电路部具备全波整流器和多个恒流电路,其中,该全波整流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该多个恒流电路将所述多个光源部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所述多个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部、第二光源部以及第三光源部,其中,该第一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直接电连接,该第二光源部经由所述第一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该第三光源部经由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多个恒流电路包括:第一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一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第二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二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以及第三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所述第二光源部以及所述第三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三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三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光源部、所述第二光源部以及所述第三光源部沿着所述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并排地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以及所述第三半导体元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中的隔着所述第二光源部和所述第三光源部与所述第一光源部相反一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照明装置以及用于支承所述照明装置的器具主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具有以下效果:能够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省略后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8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臂的俯视图,图8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臂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全波整流器(点亮电路部);1C:第一输出端子;1D:第二输出端子;2A:第一光源部;2B:第二光源部;2C:第三光源部;3A:第一恒流电路(点亮电路部);3B:第二恒流电路(点亮电路部);3C:第三恒流电路(点亮电路部);7:控制电路(通信组件);8:照明器具;10:照明装置;80:主体(器具主体);82:臂(器具主体);100:电路板;201~215:发光二极管;M1:晶体管(第一半导体元件);M2:晶体管(第二半导体元件);M3:晶体管(第三半导体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0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光源部2A~2C,该多个光源部2A~2C各自包括串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点亮电路部(多个恒流电路3A~3C),其用于将多个光源部2A~2C点亮。照明装置10的多个光源部2A~2C整体上具有多个(在此为15个)发光二极管201~215。发光二极管201~215是日光色、日光白色、白色、暖白色以及白炽灯色中的任一个光源色的发光二极管。另外,发光二极管201~215可以是单片型(Single-chip type)、多片型(Multi-chip type)或者板上芯片型(Chip-on-board type)中的任一类型(型)的发光二极管。
3个光源部2A~2C包括:第一光源部2A,其具有9个发光二极管201~209的串联电路;第二光源部2B,其具有4个发光二极管210~213的串联电路;以及第三光源部2C,其具有2个发光二极管214、215的串联电路。但是,形成串联电路的发光二极管的个数以及光源部的个数均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第一光源部2A优选具有平滑用的电容器(Capacitor)C101、C102和放电用的电阻R101、R102。电容器C101和电阻R101的并联电路与4个发光二极管201~204的串联电路并联地电连接。另外,电容器C102和电阻R102的并联电路与5个发光二极管205~209的串联电路并联地电连接。第一光源部2A当被施加基准电压Vf1以上的电压时,发光二极管201~209中流动电流而发光(点亮)。基准电压Vf1等于形成串联电路的发光二极管201~209的正向电压的总和。
第二光源部2B当被施加基准电压Vf2(<Vf1)以上的电压时,发光二极管210~213中流动电流而发光(点亮)。基准电压Vf2等于形成串联电路的发光二极管210~213的正向电压的总和。
第三光源部2C构成为:在被施加基准电压Vf3(<Vf2)以上的电压时,发光二极管214、215中流动电流而发光(点亮)。基准电压Vf3等于形成串联电路的发光二极管214、215的正向电压的总和。
点亮电路部优选具有由二极管电桥(Diode Bridge)构成的全波整流器1、第一恒流电路3A、第二恒流电路3B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并且,点亮电路部优选具有熔断器(Fuse)4A和浪涌(Surge)吸收元件4B。浪涌吸收元件4B例如优选为由以氧化锌为主要成分的陶瓷(Ceramics)构成的可变电阻(Varistor)。
全波整流器1具有一对输入端子1A、1B、第一输出端子1C以及第二输出端子1D。以下,也将第一输出端子1C和第二输出端子1D统称为“一对输出端子1C、1D”。交流电源5经由熔断器4A电连接在一对输入端子1A、1B之间。另外,浪涌吸收元件4B与交流电源5和熔断器4A并联地电连接在一对输入端子1A、1B之间。
交流电源5例如供给有效值为100[V]的正弦波的交流电压。因而,从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端子1C、1D之间输出最大值为的脉动电压。但是,全波整流器1优选使其中一个输出端子1C相对于另一个输出端子1D为高电位。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交流电源5例如也可以供给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波的交流电压。
第一恒流电路3A是使用了晶体管(Transistor)M1和并联调整器(Shunt Regulator)U1的恒流电路。晶体管M1例如由n型的MOSFET(metal-oxide-semico 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晶体管M1例如也可以由pnp型的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构成。
晶体管M1的漏极(Drain)与第一光源部2A的负极(发光二极管209的阴极(Cathode)。以下相同。)电连接,晶体管M1的源极(Sauce)与电阻R2和电阻R1的串联电路电连接。另外,晶体管M1的栅极(Gate)与2个电阻R11、R12的连接点电连接。并联调整器U1的阴极与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器C11的一端电连接,并联调整器U1的阳极(Anode)与电阻R1的一端和全波整流器1的第二输出端子1D电连接。另外,并联调整器U1的参照端子与电容器C11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
电阻R11是用于对晶体管M1的栅极施加偏置(Bias)电压的电阻。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一光源部2A的正极(发光二极管201的阳极。以下相同。)电连接。因此,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提高至始终高于漏极电压的电压,从而能够延长在第一光源部2A中流动电流的期间。
并且,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晶体管M1的源极与电阻R2的连接点。电阻R12、R13和电容器C11构成用于设定并联调整器U1的响应特性的滤波器(Filter)电路。
第一恒流电路3A以使在电阻R1、R2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产生的电压(电压降)与并联调整器U1的基准电压一致的方式增减阴极电流(栅极电压),从而对晶体管M1的漏极电流进行控制(恒流化)。
与第一恒流电路3A同样地,第二恒流电路3B是使用了晶体管M2和并联调整器U2的恒流电路,经由第一光源部2A和第二光源部2B电连接在全波整流器1的一对输出端子1C、1D之间(参照图1)。关于第二恒流电路3B的电路结构,除了附加于各元件的附图标记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一恒流电路3A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二恒流电路3B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另外,与第一恒流电路3A同样地,第三恒流电路3C也是使用了晶体管M3和并联调整器U3的恒流电路。另外,第三恒流电路3C经由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以及第三光源部2C电连接在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端子1C、1D之间。关于第三恒流电路3C的电路结构,除了附加于各元件的附图标记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一恒流电路3A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与第三恒流电路3C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另外,第一恒流电路3A、第二恒流电路3B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相互影响地进行动作。也就是说,在第一恒流电路3A的电阻R1中不仅流动第一恒流电路3A的输出电流,还流动第二恒流电路3B和第三恒流电路3C的输出电流。也就是说,第二恒流电路3B或者第三恒流电路3C的输出电流增加而使电阻R1的两端电压上升,由此第一恒流电路3A的输出电流减少。同样地,在第二恒流电路3B的电阻R3中不仅流动第二恒流电路3B的输出电流,还流动第三恒流电路3C的输出电流。也就是说,第三恒流电路3C的输出电流增加而使电阻R3的两端电压上升,由此第二恒流电路3B的输出电流减少。其中,第一恒流电路3A的电流目标值If1、第二恒流电路3B的电流目标值If2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的电流目标值If3满足If1≤If2≤If3的大小关系。
在此,假设将第二恒流电路3B的电流目标值If2设定为第一恒流电路3A的电流目标值If1的1.2倍的值。在该情况下,在第二恒流电路3B的动作过程中,在电阻R1的两端产生只有多个恒流电路3A、3B、3C中的第一恒流电路3A动作时的1.2倍的电压。因此,在没有电阻R2的情况下,在第二恒流电路3B的动作过程中第一恒流电路3A停止。另外,在电阻R2的电阻值是电阻R1的电阻值的0.2倍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在第二恒流电路3B的动作过程中,也能够使第一恒流电路3A的晶体管M1中流动电流。在第二恒流电路3B的动作过程中第一恒流电路3A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在再次开始动作时,输出电流易于产生下冲(Undershoot),但通过在第一恒流电路3A中持续流动电流能够抑制下冲的产生。特别是,第一恒流电路3A具有由电阻R12、R13和电容器C11构成的滤波器电路,控制延迟易于加重,但是能够通过不具有停止期间来抑制控制延迟的影响。如果第二恒流电路3B和第三恒流电路3C也应用同样的电路结构,则不易因控制延迟而在输入电流中产生下冲、过冲(Overshoot),从而能够降低杂音对其它设备造成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中存在3个动作模式(mode)(第一模式~第三模式)。第一模式是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脉动电压)为第一光源部2A的基准电压Vf1以上且为第一光源部2A的基准电压Vf1与第二光源部2B的基准电压Vf2之和以下时的动作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下,固定的电流(与电流目标值If1对应的电流)以全波整流器1→第一光源部2A→第一恒流电路3A→全波整流器1的路径流经第一光源部2A来进行点亮。
另外,第二模式是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为2个基准电压Vf1、Vf2之和以上且小于3个基准电压Vf1、Vf2、Vf3之和时的动作模式。在该第二模式下,固定的电流(与电流目标值If2对应的电流)以全波整流器1→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第二恒流电路3B→全波整流器1的路径流经第一光源部2A和第二光源部2B来进行点亮。
并且,第三模式是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为3个基准电压Vf1、Vf2、Vf3之和以上时的动作模式。在该第三模式下,固定的电流(与电流目标值If3对应的电流)以全波整流器1→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第三光源部2C→第三恒流电路3C→全波整流器1的路径流经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以及第三光源部2C来进行点亮。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在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从0V起经最大值(141V)而返回到0V的一个周期内,按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二模式→第一模式的顺序进行动作。因而,关于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的一个周期(交流电源5的电源电压的半个周期)内流动的电流的累计值(以下称为电流量。),在多个光源部2A、2B、2C中,第一光源部2A最多,第三光源部2C最少。在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电压为0V至基准电压Vf1的期间,第一光源部2A用来自电容器C101和电容器C102的放电电流点亮。这样,第一光源部2A通过具备平滑用的电容器C101、C102,能够减少由输入电压(脉动电压)的变动引起的负载电流(光源部2A~2C中流动的电流)的变动,并抑制不适的闪烁。另外,在切断来自交流电源5的电源供给时,通过使电容器C101、C102的残留电荷流到电阻R101、R102中,能够抑制第一光源部2A模糊地点亮(微点亮)。但是,为了抑制第一光源部2A进行额定点亮时的电力损耗,电阻R101、R102优选为尽可能大的电阻值。例如优选将第一恒流电路3A的电流目标值If1设为100[mA],将电容器C101的静电容量值设为220[μF],将电阻R101的电阻值设为24[kΩ]。如果像这样地设定,则能够将在第一光源部2A的点亮过程中电阻R101中流动的电流抑制为电流目标值If1的1%以下。由像这样设定时的电容器C101和电阻R101构成的积分电路的时间常数为5.28秒,因此从切断来自交流电源5的电源供给起到经过5.28秒为止,第一光源部2A熄灭。
接着,参照图2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的构造。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2中规定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各方向。图2中的箭头是用于表示各方向的标记,并不涉及实体(图3、6也一样)。
照明装置10具备形成为长条的板状的电路板(印刷(print)电路板)100。在此,照明装置10的长边方向是前后方向。该电路板100例如优选由玻璃(Glass)布基材环氧(Epoxy)树脂覆铜层压板构成。另外,电路板100优选在上下两面形成铜箔以防止翘曲。电路板100也可以仅在单面形成铜箔。
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安装全波整流器1、熔断器4A、浪涌吸收元件4B、电容器C101、C102以及输入连接器(Connector)30等。输入连接器30包括插座(Receptacle)连接器,设置于电源线的前端的插头(Plug)连接器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连接输入连接器3。也就是说,从交流电源5经由输入连接器30向全波整流器1的输入端子1A、1B之间输入交流电压。
另外,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的前端部,沿左右方向等间隔地并排安装有第一恒流电路3A的晶体管M1、第二恒流电路3B的晶体管M2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的晶体管M3。
并且,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的除了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外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等间隔地并排安装有发光二极管201~215。其中,这15个发光二极管201~215优选为以发光二极管201为最末尾、发光二极管215为开头的方式排成一列地进行安装。换言之,3个光源部2A~2C从后方起按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第三光源部2C的顺序并排地配置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另外,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形成有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1~215之间电连接的导体部(铜箔)101和将3个晶体管M1~M3与3个光源部2A~2C电连接的导体部(铜箔)102。但是,在图2中省略了电阻R1~R5、R11~R13、R21~R23、R31~R33、R101~R102、并联调整器U1~U3等电路元件的图示。
另外,电路板100优选安装在矩形平板状的散热板6的上面。也就是说,优选将由发光二极管201~215、晶体管M1~M3等半导体元件发出的热传导到与电路板100热耦合的散热板6来进行散热。
在此,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3个晶体管M1~M3安装于隔着第二光源部2B和第三光源部2C与第一光源部2A相反一侧的位置(前端部)。也就是说,在3个光源部2A~2C中,第一光源部2A的电流量最多,因此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通过将第一光源部2A与晶体管M1~M3分开地配置,能够抑制彼此受到热影响。即,与将第一光源部2A配置在晶体管M1~M3的附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光源部2A的发光二极管201~209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实现晶体管M1~M3的散热性的提高。另外,在第一光源部2A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被配置在靠近晶体管M1~M3的一侧(前端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光源部2A与晶体管M1~M3的距离变大,因此电路板100有可能大型化。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电路板100的大型化。而且,在3个光源部2A~2C中,第三光源部2C被配置在离晶体管M1~M3最近的位置处。在3个光源部2A~2C中,第三光源部2C的电流量最少,因此即使配置在晶体管M1~M3的附近也能够抑制由温度上升导致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具备:多个光源部2A~2C,该多个光源部2A~2C各自包括构成为串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点亮电路部(多个恒流电路3A~3C),其用于将多个光源部2A~2C点亮。另外,照明装置10具备电路板100,该电路板100形成为长条的板状,用于安装多个光源部2A~2C和点亮电路部。点亮电路部具备:全波整流器1,其具有第一输出端子1C和第二输出端子1D;以及多个恒流电路3A~3C,该多个恒流电路3A~3C将多个光源部2A~2C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多个光源部2A~2C包括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以及第三光源部2C。第一光源部2A与第一输出端子1C直接电连接。第二光源部2B经由第一光源部2A与第一输出端子1C电连接。第三光源部2C经由第一光源部2A和第二光源部2B与第一输出端子1C电连接。多个恒流电路3A~3C包括第一恒流电路3A、第二恒流电路3B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第一恒流电路3A具有第一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1)并将第一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1)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第一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1)与第一光源部2A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子1C与第二输出端子1D之间。第二恒流电路3B具有第二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2)并将第二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第二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2)与第一光源部2A和第二光源部2B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子1C与第二输出端子1D之间。第三恒流电路3C具有第三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3)并将该第三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3)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第三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3)与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以及第三光源部2C串联地电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子1C与第二输出端子1D之间。在电路板100上,第一光源部2A、第二光源部2B以及第三光源部2C沿着电路板100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并排地安装。第一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1)、第二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2)以及第三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3)安装于电路板100中的隔着第二光源部2B和第三光源部2C与第一光源部2A相反一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如上述那样构成,多个光源部2A~2C中的发热量最大的第一光源部2A和多个晶体管M1~M3在电路板100上被安装于远离的位置。也就是说,3个光源部2A~2C中的由于电流量最多而发热量最大的第一光源部2A被安装于远离多个晶体管M1~M3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能够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大型化(电路板100的大型化)。
(实施方式2)
参照图3和图4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的电路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的电路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3中规定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各方向。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如图3所示,散热板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对于电路板10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较短。也就是说,电路板100的后端部伸出到散热板6的外部(后方)。而且,在伸出到散热板6的外部的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安装有熔断器4A、浪涌吸收元件4B以及电容器C101等电路元件(参照图4)。安装于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的电路元件均优选为具有引线(Lead)端子31的电路元件。另外,这些电路元件将引线端子31插通于在电路板100的后端部设置的通孔(Through-hole)而被焊接到形成于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上表面的连接盘(Land)32。安装于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的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C102优选如图4所示那样利用粘接剂34被粘接于电路板100。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将安装于电路板100的电路部件中的高度相对较高的电路元件(熔断器4A、浪涌吸收元件4B以及电容器C101、C102等)安装在电路板100的下表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能够通过将表面安装型的电路元件的一部分变更为带引线端子的电路元件,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的增加。另外,由发光二极管201~215发出的热难以传递到安装于电路板100的下表面的电路元件,因此能够延长这些电路元件(熔断器4A、浪涌吸收元件4B以及电容器C101、C102等)的寿命。输入连接器30优选具备多个挂钩(Hook)33,各挂钩33插进设置于电路板100的孔而被固定于电路板100(参照图4)。另外,照明装置10优选具备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用于支承伸出到散热板6的后方的电路板100的后端部。这样的支承构件例如优选由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并用拧紧固定等恰当的方法被固定于散热板6。
(实施方式3)
参照图5和图6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的电路结构和构造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的电路结构和构造基本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6中规定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各方向。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具备控制电路7、天线(Antenna)70、滤波器电路71、检测电路72以及控制电源电路73等。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优选还具备第一开关(Switch)元件Q101、第二开关元件Q102以及电阻R106。
控制电路7优选由内置有无线通信用的电路(通信组件)的微型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构成。天线70例如优选由形成于电路板100的上表面的导电体(铜箔)形成(参照图6)。滤波器电路71优选构成为仅使特定的频带的信号双向地通过。特定的频带是指通信组件用于无线通信的电波的频带。
检测电路72具有2个分压电阻R110、R111、逆流阻止用的二极管D103以及用于吸收浪涌电压的齐纳二极管(Zener-diode)ZD1。2个分压电阻R110、R111串联地电连接在全波整流器1的输出端子1C、1D之间,来对全波整流器1的脉动输出电压进行分压。而且,由2个分压电阻R110、R111进行分压而得到的电压(检测电压)被输入到控制电路7。控制电路7将输入的检测电压变换为数字(Digital)值。二极管D103阻止被充电到第一光源部2A的电容器C101的电荷向分压电阻R110、R111逆流。
控制电源电路73优选由线性稳压器(Linear Regulator)IC 730、电阻R105、电容器C204、C205以及齐纳二极管ZD2等构成。电阻R105的一端电连接于二极管D103的阴极与电容器C101的高电位侧的端子的连接点。另外,电阻R105的另一端与齐纳二极管ZD2的阴极、电容器C204的一端以及线性稳压器IC 730的输入端子电连接。并且,线性稳压器IC 730的输出端子与电容器C205的一端和控制电路7的电源端子电连接。而且,控制电源电路73对从全波整流器1输出的脉动电压进行降压并使其稳定化,从而输出直流的控制电源电压(例如5[V]~1.8[V]的直流电压)。
第一开关元件Q101由pnp型的双极性晶体管构成。第一开关元件Q101的发射极(Emitter)与电阻R105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01的集电极(Collector)经由第一恒流电路3A的电阻R11、第二恒流电路3B的电阻R21以及第三恒流电路3C的电阻R31分别电连接于3个晶体管M1~M3的栅极。第二开关元件Q102由npn型的双极性晶体管构成。第二开关元件Q102的集电极与第一开关元件Q101的基极(Base)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Q102的发射极与全波整流器1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子1D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与控制电路7的输出端子电连接。当从控制电路7的输出端子供给电流来将第二开关元件Q102接通时,第一开关元件Q101也接通(On)。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从控制电路7的输出端子供给电流,则第二开关元件Q102维持断开(Off)状态,因此第一开关元件Q101也维持断开状态。也就是说,控制电路7将第一开关元件Q101断开来使第一恒流电路3A~第三恒流电路3C停止,并且将第一开关元件Q101接通来使第一恒流电路3A~第三恒流电路3C进行动作。
另外,控制电路7构成为分别经由电阻R107、R108、R109在各并联调整器U1、U2、U3的参照端子处叠加直流电压(称为调整电压)。也就是说,控制电路7通过使调整电压增加和减少来调整第一恒流电路3A~第三恒流电路3C的电流目标值If1~If3,由此将第一光源部2A~第三光源部2C的光输出增加和减少(调光)。控制电路7根据检测电路72的检测电压来调整电流目标值If1~If3。例如控制电路7优选使电流目标值If1~If3随着检测电压变低而变小。
并且,控制电路7构成为使用通信组件来进行无线通信。该通信组件优选构成为依据不需要许可和登记的特定小电力无线站的标准来进行无线通信。控制电路7例如优选与控制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控制电路7根据从该控制器发送的控制命令来控制第一恒流电路3A~第三恒流电路3C的动作,由此使第一光源部2A~第三光源部2C进行闪烁。另外,控制电路7也可以根据从控制器发送的调光数据来调整电流目标值If1~If3。或者,控制电路7还可以向控制器发送自身进行动作的时间的累计值的数据、其它数据。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优选在电路板10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安装控制电路7、天线70。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使散热板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对于电路板10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较短,以使电路板100的后端部伸出到散热板6的外侧(后方)。因而,天线70也可以形成在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未被散热板6覆盖的下表面。
由于没有将易于产生杂音的开关电源电路用于点亮电路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能够在安装有点亮电路部的电路板100上安装通信组件(控制电路7)、天线70。而且,由于控制电路7、天线70被安装在电路板100的后端部,因此不易受到由电路板100的前端部安装的晶体管M1~M3发出的热的影响。并且,电路板10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没有被散热板6覆盖,因此能够抑制由接近导体(散热板6)导致的通信组件的通信性能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中优选具备进行以电波为介质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组件(控制电路7)。通信组件(控制电路7)优选被安装于电路板100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离第一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1)、第二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2)以及第三半导体元件(晶体管M3)远的端部(后端部)。
如果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则能够将通信组件(控制电路7)和点亮电路部安装在同一个电路板100上,从而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4)
参照图7、图8A以及图8B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器具。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是所谓的防止犯罪灯,优选安装于在地面上竖立的支柱50(电线杆或者钢管柱(pole))或者建筑物的外壁等。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并不限定于防止犯罪灯,也可以是除防止犯罪灯以外的照明器具。
如图7所示,照明器具8优选具有主体80、灯罩(Globe)81以及臂(Arm)82等。主体80优选利用合成树脂(例如,ASA(Acrylate Styrene Acrylonitrile: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形成为下面开口的长条的矩形箱状。灯罩81优选利用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例如丙烯酸(Acrylic)树脂)形成为半圆筒状。灯罩81在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图7的上端部)设置有一对铰链(Hinge)部810。各铰链部810形成为半圆环状,且被主体80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图7的上端部)设置的一对轴钩住。也就是说,灯罩81以能够在关闭主体80的下面开口的关闭位置(参照图7)与打开主体80的下面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80。其中,在灯罩8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图7中的下端部)安装有用于将关闭位置的灯罩81拧紧固定于主体80上的螺钉。
如图8A和图8B所示,臂82优选具有安装部820、固定部821以及连结部822。安装部820优选具有:安装板8200,其形成为长条的矩形平板状;以及一对侧板8201,这一对侧板8201从沿着安装板820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边缘向厚度方向立起(参照图8B)。固定部821优选为具有:固定板8210,其形成为宽度比安装板8200的宽度窄的长条的矩形平板状;以及一对侧壁8211,这一对侧壁8211从沿着固定板82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边缘向厚度方向立起(参照图8A、图8B)。连结部822优选具有:主片8220,其形成为台形状;以及一对侧片8221,这一对侧片8221从沿着臂82的长边方向的主片8220的两端边缘向厚度方向立起。其中,安装部820、固定部821以及连结部822优选通过对钢板等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为一体。如图8B所示,固定部821优选形成为使与连结部822连结的一侧(图8B的左侧)的端部弯曲。
固定部821的固定板8210优选为具有由锁眼孔(Keyhole)构成的第一螺钉插通孔8212、由圆孔构成的第二螺钉插通孔8213以及半圆形的螺钉插通槽8214(参照图8A)。另外,优选在固定部821的各侧壁8211上设置矩形的插通孔8215(参照图8B)。
通过拧紧固定等恰当的方法将照明装置10的电路板100安装于安装部820的安装板8200的一面(图8B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中,臂82的安装板8200相当于散热板6。臂82优选将安装部820和连结部822收纳在主体80内,且用拧紧固定等恰当的方法固定于主体80。其中,臂82以使安装有电路板100的安装板8200的一面穿过主体80的开口而露出的朝向固定于主体80。也就是说,从照明装置10的第一光源部2A~第三光源部2C放射的光透过关闭位置的灯罩81对空间进行照射。
在此,臂82的固定部821从主体80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图7中的下端部)沿主体80的长边方向突出。如图7所示,臂82的固定部821经由安装配件9固定于支柱50。安装配件9优选利用钢板等板材形成为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安装板90和一对侧板91的角槽状,其中,这一对侧板91从沿着安装板9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边缘向厚度方向立起。优选在安装板90上设置3个螺钉孔。另外,优选在各侧板91上设置矩形的安装孔910。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的施工过程。首先,进行施工作业的作业人员通过将插通于各侧板91的安装孔910的安装带(Band)92卷绕在支柱50上来将安装配件9固定于支柱50。接着,作业人员从安装配件9的前方将臂82的固定部821盖上。然后,作业人员将分别插通于固定部821的第一螺钉插通孔8212、第二螺钉插通孔8213以及螺钉插通槽8214的3根螺钉93~95拧入安装配件9的安装板90的3个螺钉孔。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经由安装配件9安装于支柱50。但是,也能够将安装带92插通于在臂82的固定部821设置的插通孔8215,不使用安装配件9而将固定部821直接固定于支柱50。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具备实施方式1~3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照明装置10和用于支承照明装置10的器具主体(主体80和臂82)。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如上述那样构成,多个光源部2A~2C中的发热量最大的第一光源部2A和多个晶体管M1~M3在电路板100上被安装于远离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8能够在实现散热性的提高的同时抑制大型化(主体80、灯罩81以及臂82的大型化)。

Claims (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光源部,该多个光源部各自包括串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点亮电路部,其用于将所述多个光源部点亮;以及
电路板,其形成为长条的板状,用于安装所述多个光源部和所述点亮电路部,
其中,所述点亮电路部具备全波整流器和多个恒流电路,其中,该全波整流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该多个恒流电路将所述多个光源部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
所述多个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部、第二光源部以及第三光源部,其中,该第一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直接电连接,该第二光源部经由所述第一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该第三光源部经由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电连接,
所述多个恒流电路包括:
第一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一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
第二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和所述第二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二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以及
第三恒流电路,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光源部、所述第二光源部以及所述第三光源部串联地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三半导体元件,将该第三半导体元件中流动的电流恒流化,
所述第一光源部、所述第二光源部以及所述第三光源部沿着所述电路板的长边方向并排地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以及所述第三半导体元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中的隔着所述第二光源部和所述第三光源部与所述第一光源部相反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进行将电波作为介质的无线通信,
所述通信组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长边方向上的所述电路板的两端部中的、离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以及所述第三半导体元件远的端部。
3.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
器具主体,其用于支承所述照明装置。
CN201610059236.1A 2015-02-06 2016-01-28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Active CN105873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2439 2015-02-06
JP2015022439A JP6425172B2 (ja) 2015-02-06 2015-02-06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263A CN105873263A (zh) 2016-08-17
CN105873263B true CN105873263B (zh) 2018-12-11

Family

ID=5662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9236.1A Active CN105873263B (zh) 2015-02-06 2016-01-28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25172B2 (zh)
CN (1) CN105873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93588A1 (en) 2016-07-26 2019-06-05 Nec Corporation Terminal management device, correspondent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terminal management program stored thereon
CN109661858A (zh) * 2016-09-05 2019-04-19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Led丝和包括led丝的照明装置
JP6553680B2 (ja) * 2017-07-07 2019-07-31 株式会社オリンピア 遊技機
ES2884941T3 (es) * 2018-09-20 2021-12-13 Signify Holding Bv Dispositivo de iluminació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1349B2 (ja) * 2006-02-28 2012-10-17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644420B2 (ja) * 2010-11-24 2014-12-2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駆動装置
JP5447497B2 (ja) * 2011-12-26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点灯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3214615A (ja) * 2012-04-02 2013-10-17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led光源ユニット
EP2650609B1 (en) * 2012-04-13 2016-09-14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device
KR20140124509A (ko) * 2013-04-17 2014-10-27 주식회사 포스코엘이디 장방형 led 조명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263A (zh) 2016-08-17
JP6425172B2 (ja) 2018-11-21
JP2016146265A (ja) 2016-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7928B2 (en) Replaceable lighting fixture components
US9301362B2 (en) LED driver circuit
CN105873263B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CN102821518B (zh) Led驱动电路、led照明器件、led照明设备和led照明系统
KR100759054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TW200840966A (en) Semiconductor light module
JP2011049527A (ja) Led照明装置
JP5968299B2 (ja) 点灯装置及び他の電気装置のためのインタフェイス及び製造方法
JP5842101B2 (ja) 可視光通信用照明器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視光通信システム
US9474113B2 (en) Dimmable universal voltage LED power supply with regenerating power source circuitry and non-isolated load
US9273860B2 (en) Sensor module for a lighting fixture
KR20140027057A (ko) 집적된 드라이버를 포함하는 led 발광체
US11246199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20150070884A1 (en) Multifunctional lamp
CN109296995B (zh) Led灯具模组及led光源驱动电路
WO2015078354A1 (zh) 卡片式led驱动器及带有这种卡片式驱动器的交通运输工具
CN102829368B (zh) 一种可取代卤素灯的大功率led指形模组
CN215215786U (zh) 一种智能灯
CN204901418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2884555U (zh) 一种可取代卤素灯的大功率led指形模组
US11428392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210179488U (zh) 一种户外应急感应工矿灯
CN209399164U (zh) 一种照明灯
JP3187461U (ja) 多機能灯具
CN107620908B (zh) 高压恒流芯片和恒流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