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4933B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4933B CN105864933B CN201610275135.8A CN201610275135A CN105864933B CN 105864933 B CN105864933 B CN 105864933B CN 201610275135 A CN201610275135 A CN 201610275135A CN 105864933 B CN105864933 B CN 1058649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ter
- inlet
- outlet
- indirect evapo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9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102000010637 Aquapori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108010063290 Aquaporin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34 acoustic noi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941 photo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包括机组机壳、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在机组机壳内设置有排风机和送风机,在排风机的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机壳内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制冷装置,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设置有回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本发明机组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有效避免了循环水换热时的渗漏隐患,并且具有节约能源、出风均匀、室内噪音低、水循环系统流程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和室内空气品质高的特点,可以实现多模式、多工况条件下的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用于公共建筑中的空调机组都有大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复杂的管道输配系统,相应的空气处理机组会占据一部分建筑面积,常用的空气热湿处理设备都是空气与水之间的换热,这种换热方式存在循环水的渗漏隐患,安全性不高;而用于住宅等民用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大部分都有一部风回风运行,导致新风量不足、舒适性差,同时氟利昂等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空调设备要求做到空调机组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新风量大、机组多气候条件下多工况运行,而目前的空调机组还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的空调机组存在循环水的渗漏隐患,安全性不高以及无法达到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新风量大、机组多气候条件下多工况运行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包括机组机壳、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在机组机壳内设置有排风机和送风机,在排风机的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机壳内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制冷装置,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设置有回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设置有第二新风通道和第二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装置,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相连通,在两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之间设置有能够完全将送风机和排风机隔绝的隔离板,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送风机出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口,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回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排风机出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回风出口,对应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室内风进口,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所有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组成机组新风通道,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回风通道、所有的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组成机组回风通道,所有的室内风进口、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新风出口组成机组室内风通道,机组新风通道和机组回风通道相隔绝,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机组新风通道内,排风机设置在靠近回风出口的机组回风通道内;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在靠近送风机进风口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新风通道内。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为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 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包括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蒸发冷却器内设置有回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直接蒸发冷却器内的第一喷淋水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空气-空气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回风通道和第一新风通道,空气-空气换热器内的第一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回风通道相连通。
上述空气-空气换热器为板翅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板管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
上述每组远离排风机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侧的机组机壳内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对应新风净化装置入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与机组新风通道相对应的常年新风进口,常年新风进口与机组机壳内的新风净化装置进风口之间固定安装有新风管,新风管位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中回风通道进口外侧。
上述回风进口与室内风进口之间设置有能够连通室内风进口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第二新风通道或连通回风进口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回风通道的切换门。
上述对应室内风进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净化室内回风的回风净化装置,在室内风进口上设置有密闭开关。
上述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或者,在机组机壳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上述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上述还包括补水支管、排水支管、补水总管、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补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排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总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总管的另一端与自来水管相连通,排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水总管相连通。
上述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补水总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上述水箱内设置有浮球阀;或/和,水箱上设置有溢水管和低位排水口。
上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
上述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包括安装架,水箱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
上述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上述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本发明机组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有效避免了循环水换热时的渗漏隐患,并且具有节约能源、出风均匀、室内噪音低、水循环系统流程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和室内空气品质高的特点,可以实现多模式、多工况条件下的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附图2的A-A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实施例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8和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9和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组机壳,2为排风机,3为回风出口,4为送风机,5为新风出口,6为直接蒸发冷却器,7为空气-空气换热器,8为第一喷淋装置,9为第一接水装置,10为隔离板,11为新风进口,12为室内风进口,13为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4为新风净化装置,15为常年新风进口,16为切换门,17为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8为回风净化装置,19为新风管,20为机组加热器,21为空气加热器,22为水箱,23为隔板,24为第一水箱出水管,25为第一水泵,26为第一水箱进水管,27为第二水箱出水管,28为第二水泵,29为第二水箱进水管,30为补水支管,31为排水支管,32为补水总管,33为自来水管,34为排水总管,35为喷淋水管,36为喷淋水循环泵,37出风导流口,38为第二喷淋装置,39为第二接水装置,40为回风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包括机组机壳1、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在机组机壳1内设置有排风机2和送风机4,在排风机2的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机壳1内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内设置有回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8,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9,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内设置有第二新风通道和第二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38,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装置39,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相连通,在两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之间设置有能够完全将送风机4和排风机2隔绝的隔离板,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第一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1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口11,对应送风机4出口的机组机壳1上设置有新风出口5,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回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1上分别设置有回风进口40,对应排风机2出口的机组机壳1上设置有回风出口3,对应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第二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2上分别设置有室内风进口12,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第一新风通道、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第二新风通道、所有的新风进口11和新风出口5组成机组新风通道,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回风通道、所有的回风进口40和回风出口3组成机组回风通道,所有的室内风进口12、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第二新风通道、新风出口5组成机组室内风通道,机组新风通道和机组回风通道相隔绝,送风机4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5的机组新风通道内,排风机2设置在靠近回风出口3的机组回风通道内;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设置在靠近送风机4进风口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新风通道内。
室内回风由机组机壳1两侧的回风进口40分别进入机组机壳1内两侧相对应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内先与喷淋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再与室外新风进行间壁式换热,最后经过排风机2排出,室外新风从机组机壳1两侧的新风进口11进入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内与室内回风进行间壁式换热,经过间壁式换热的室外新风继续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中继续降温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入至所需区域。本发明通过采用可以两侧吸入式的风机不仅实现了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两侧进风的特殊情况,并且送入室内的新风湿度适宜。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如附图2、3、4所示,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为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 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包括直接蒸发冷却器6和空气-空气换热器7,直接蒸发冷却器6和空气-空气换热器7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蒸发冷却器6内设置有回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直接蒸发冷却器6内的第一喷淋水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8,直接蒸发冷却器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9,空气-空气换热器7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回风通道和第一新风通道,空气-空气换热器7内的第一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6和空气-空气换热器7的回风通道相连通。室内回风由机组机壳1两侧的回风进口40分别进入机组机壳1内两侧相对应的直接蒸发冷却器6与喷淋水进行直接接触式换热,再进入对应的空气-空气换热器7与室外新风进行间壁式换热,最后经过排风机2排出,室外新风从机组机壳1两侧的新风进口11进入相对应的空气-空气换热器7与室内回风进行间壁式换热,经过间壁式换热的室外新风继续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中继续降温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至所需区域。采用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换热能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相互独立的直接蒸发冷却器6和空气-空气换热器7保证了气密性,避免空气-空气换热器7因水渗漏而锈蚀影响换热效率,同时具有匀风的作用,进一步增大换热效率。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需要,空气-空气换热器7为板翅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板管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具体使用时,根据工况要求以及成本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空气-空气换热器7。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5所示,每组远离排风机2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侧的机组机壳1内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14,对应新风净化装置14入口的机组机壳1上设置有与机组新风通道相对应的常年新风进口15,常年新风进口15与机组机壳1内的新风净化装置14进风口之间固定安装有新风管19,新风管19位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中回风通道进口外侧。设置新风净化装置14,可以满足室内新风要求;新风管位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回风通道进口外侧,可以在满足室内新风要求的情况下,还不影响回风进风。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5所示,回风进口40与室内风进口12之间设置有能够连通室内风进口12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第二新风通道或连通回风进口40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回风通道的切换门16。设置切换门16可以满足冬夏季不同的工况,夏季工况时:排风机2和送风机4开启,切换门16切换到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回风通道入口侧(即图中的1侧),室内回风由回风进口40进入,经过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间壁式换热后由排风机2排出,新风由新风进口11进入,在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与室内回风间壁式换热降温后,再经过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与水进行热湿交换后由送风机4送至所需区域;冬季工况下,排风机2关闭,送风机4开启,切换门16切换到回风进口40相对侧(即图中的2侧),室内回风由室内风进口12进入,直接经过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至所需区域,本实施例在冬季使用时,可以不引入室外低温的新风,直接将温度适宜的室内回风经过加湿后送入室内,满足冬季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且能有效节能降耗。
切换门16与新风净化装置14相结合时,不仅可以满足室内新风的要求,冬季工况下,关闭新风进口11,室外新风由常年新风进口15通过新风管进入新风净化装置14处理,室内回风和经过净化过滤后的室外新风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加湿后通过送风机4送入室内。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6、7、8、9所示,对应室内风进口12的机组机壳1上设置有净化室内回风的回风净化装置18,在室内风进口12上设置有密闭开关。
冬季工况下,排风机2关闭,送风机4开启,切换门16切换到回风进口40侧(即图中的2侧),室内回风由室内风进口12进入,由于冬季室内回风品质不高,室内回风进入回风净化装置18进行净化处理,经过过滤净化后的室内回风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至所需区域,本实施例在冬季使用时,可以不引入室外低温的新风,直接将温度适宜的室内回风经过加湿后送入室内,满足冬季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且能有效节能降耗。
当与新风净化装置14配合使用时,室外新风经过常年新风进口15、新风管进入新风净化装置14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室外新风和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室内回风一同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入室内,满足冬季室内温度湿度和新风的要求。
新风净化装置14和回风净化装置18是现有的过滤网或以光触媒除尘技术、静电除尘技术、臭氧杀菌技术等为基础的空气净化装置。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8、9、10、11所示,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20,或者,在机组机壳1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21。采用机组加热器20时,冬季工况下,冬夏季切换们切换到回风进口40侧(即图中2侧),排风机4关闭,室外新风或/和室内回风先经过机组加热器20的加热,然后再进入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加湿后由送风机4送入室内,在满足冬季室内湿度和新风的要求下,还能满足室内供热的要求;采用空气加热器21时,在实施例4所述的冬季工况下,送风机4送出的风经过空气加热器21的加热,满足冬季室内温度的要求,空气加热器21可以为与市政热网连接的空气水加热器,例如暖气包或暖气片,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空气加热器,同时,也可以根据室内热负荷的要求设置多组机组加热器20或空气加热器21,来满足冬季室内加热的要求。
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2所示,在机组机壳1外部设置有水箱22,水箱22中间设置有将水箱22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23,第一喷淋装置8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22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24,在第一水箱出水管2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5,第一接水装置9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22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26;第二喷淋装置38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22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27,在第二水箱出水管2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8,第二接水装置39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22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29。该水箱22可以为本空调机组自带水箱,此水箱22位于空调机组相对合适的位置,人工实现补水和排水;第一喷淋装置8和第二喷淋装置38喷淋下来的水被相对应的第一接水装置9和第二接水装置39收集,然后第一接水装置9和第二接水装置39中的水通过各自连通的水箱进水管进入到水箱22中,水箱22中的水再通过各自的出水管和水泵将水送至各自对应的第一喷淋装置8和第二喷淋装置38,完成水循环。
实施例9,作为实施例8的优化,如附图13所示,还包括补水支管30、排水支管31、补水总管32、自来水管33和排水总管34,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22分别与补水支管30的一端相连通,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22分别与排水支管31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支管30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总管32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总管32的另一端与自来水管33相连通,排水支管31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水总管34相连通。
实施例10,作为实施例9的优化,根据需要,在每根补水支管30或/和排水支管31或/和补水总管32或/和排水总管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实施例11,作为实施例8、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优化,根据需要,水箱22内设置有浮球阀;或/和,水箱22上设置有溢水管和低位排水口。水箱22设置在卫生间或房间易于补水和排水的位置上,方便补水和排水;水箱22内设置浮球阀可以随时监测水箱22内的液位。
实施例12,作为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优化,根据需要,水箱22底部设置有方便水箱22移动的装置。
实施例13,作为实施例12的优化,方便水箱22移动的装置包括安装架,水箱22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
实施例14,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优化,如附图14所示,还包括自来水管33和排水总管34;第一接水装置9与第一喷淋装置8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35,或/和,第二接水装置39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38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35;喷淋水管35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36,第一接水装置9或/和第二接水装置39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30和排水支管31,补水支管30与自来水管33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31与排水总管34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30或/和排水支管31或/和排水总管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本实施例不设水箱22,间接蒸发制冷装置17的补水由自来水管33提供,并实现集中排水,当房间内设置有多台空调机组时,可以通过一个自来水管33和一个排水总管34实现集中补水和排水。
实施例1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3、9、12、13、14所示,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4、另一侧远离送风机4,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与送风机4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4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37。将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使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进风均匀,机组噪声低,送风机4的压力损失小;设置出风导流口,送风机4向下送风,出风均匀,室内噪音低。
本发明机组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减少了管道输配系统,易于建筑配合使用;其中空气-空气换热器采用干式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避免了循环水换热时的渗漏隐患,室内排风先经过干式空气-空气换热器回收能量,再排出室外,节约能源;设置有出风导流口,送风机向下送风,出风均匀,室内噪音低;设置有切换门16,夏季室内全新风运行,冬季室内回风运行,并且补充适当的新风,机组可在多种工况下使用,满足不同季节的使用要求;本发明共用一个水箱22通过不同的水泵实现水循环,水系统流程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布置,使直接蒸发制冷装置13的进风均匀,机组噪声低,风机压力损失小;机组上设置有常年新风进口15和新风净化装置14,使室内新风充足,室内风进口12处设置有回风净化装置18,空气品质高;设置有独立的机组加热器20或空气加热器21,满足冬季工况时的室内加热要求。本发明可以实现多模式、多工况条件下的运行。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46)
1.一种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机壳、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在机组机壳内设置有排风机和送风机,在排风机的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机壳内分别设置有间接蒸发制冷装置,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设置有回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在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直接蒸发制冷装置内设置有第二新风通道和第二喷淋循环水通道,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在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接水装置,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和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相连通,在两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之间设置有能够完全将送风机和排风机隔绝的隔离板,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送风机出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口,对应每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回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排风机出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回风出口,对应每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进口的机组机壳上分别设置有室内风进口,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一新风通道、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所有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组成机组新风通道,所有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回风通道、所有的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组成机组回风通道,所有的室内风进口、所有的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新风出口组成机组室内风通道,机组新风通道和机组回风通道相隔绝,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机组新风通道内,排风机设置在靠近回风出口的机组回风通道内;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在靠近送风机进风口左侧和右侧的机组新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为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 干式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包括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直接蒸发冷却器内设置有回风通道和第一喷淋循环水通道,直接蒸发冷却器内的第一喷淋水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接水装置,空气-空气换热器内设置有相互隔绝的回风通道和第一新风通道,空气-空气换热器内的第一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相互垂直交叉设置,直接蒸发冷却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回风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空气-空气换热器为板翅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板管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每组远离排风机的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侧的机组机壳内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对应新风净化装置入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与机组新风通道相对应的常年新风进口,常年新风进口与机组机壳内的新风净化装置进风口之间固定安装有新风管,新风管位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中回风通道进口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回风进口与室内风进口之间设置有能够连通室内风进口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第二新风通道或连通回风进口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回风通道的切换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回风进口与室内风进口之间设置有能够连通室内风进口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第二新风通道或连通回风进口与间接蒸发制冷装置回风通道的切换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对应室内风进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净化室内回风的回风净化装置,在室内风进口上设置有密闭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对应室内风进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净化室内回风的回风净化装置,在室内风进口上设置有密闭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对应室内风进口的机组机壳上设置有净化室内回风的回风净化装置,在室内风进口上设置有密闭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或者,在机组机壳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或者,在机组机壳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或者,在机组机壳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第二新风通道入口处设置有机组加热器,或者,在机组机壳外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或11或12或13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机组机壳外部设置有水箱,水箱中间设置有将水箱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竖直的隔板,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其中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出水管,在第一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水箱进水管;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与另外一侧水箱的出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出水管,在第二水箱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该部分水箱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箱进水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支管、排水支管、补水总管、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补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排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总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总管的另一端与自来水管相连通,排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水总管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或17或18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支管、排水支管、补水总管、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补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水箱分别与排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补水总管的一端相连通,补水总管的另一端与自来水管相连通,排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水总管相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补水总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补水总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内设置有浮球阀;或/和,水箱上设置有溢水管和低位排水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1或22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内设置有浮球阀;或/和,水箱上设置有溢水管和低位排水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内设置有浮球阀;或/和,水箱上设置有溢水管和低位排水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底部设置有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1或22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底部设置有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水箱底部设置有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8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包括安装架,水箱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方便水箱移动的装置包括安装架,水箱设置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滚轮。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或11或12或13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3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3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3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3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来水管和排水总管;第一接水装置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或/和,第二接水装置的出水口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之间固定安装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喷淋水循环泵,第一接水装置或/和第二接水装置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补水支管和排水支管,补水支管与自来水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水支管与排水总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每根补水支管或/和排水支管或/和排水总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或11或12或13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1或22或23或25或26或28或30或32或33或34或3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3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3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4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直接蒸发制冷装置设置为一侧靠近送风机、另一侧远离送风机,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蒸发制冷装置与送风机进风方向呈倾斜角度布置;或/和,在送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引导出风方向的出风导流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5135.8A CN105864933B (zh) | 2016-04-28 | 2016-04-28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5135.8A CN105864933B (zh) | 2016-04-28 | 2016-04-28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4933A CN105864933A (zh) | 2016-08-17 |
CN105864933B true CN105864933B (zh) | 2018-09-28 |
Family
ID=5662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7513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64933B (zh) | 2016-04-28 | 2016-04-28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649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43934A (zh) * | 2017-06-19 | 2017-09-08 |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CN109340195B (zh) * | 2018-11-12 | 2020-04-24 | 天津市金中基暖通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过滤机组 |
CN114659168B (zh) * | 2020-12-23 | 2023-12-0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102027A (ko) * | 2010-03-10 | 2011-09-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의 냉매 배관 길이 검출 방법 |
CN202254037U (zh) * | 2011-08-24 | 2012-05-30 | 西安工程大学 | 蒸发冷却-风冷式直接膨胀机组复合空调机组 |
CN203052871U (zh) * | 2012-11-28 | 2013-07-10 | 于向阳 | 与窗户相结合卧式机组空调装置 |
CN203518076U (zh) * | 2013-07-23 | 2014-04-02 | 于向阳 | 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
CN203857596U (zh) * | 2014-01-29 | 2014-10-01 |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
CN104101038A (zh) * | 2014-05-25 | 2014-10-15 |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 多模式运行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4880414U (zh) * | 2015-07-14 | 2015-12-16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适用于地铁内的空调机组 |
CN205747262U (zh) * | 2016-04-28 | 2016-11-30 | 于向阳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
2016
- 2016-04-28 CN CN201610275135.8A patent/CN1058649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102027A (ko) * | 2010-03-10 | 2011-09-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의 냉매 배관 길이 검출 방법 |
CN202254037U (zh) * | 2011-08-24 | 2012-05-30 | 西安工程大学 | 蒸发冷却-风冷式直接膨胀机组复合空调机组 |
CN203052871U (zh) * | 2012-11-28 | 2013-07-10 | 于向阳 | 与窗户相结合卧式机组空调装置 |
CN203518076U (zh) * | 2013-07-23 | 2014-04-02 | 于向阳 | 带末端装置的新风单元及其被动式冷却空调装置 |
CN203857596U (zh) * | 2014-01-29 | 2014-10-01 |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
CN104101038A (zh) * | 2014-05-25 | 2014-10-15 |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 多模式运行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4880414U (zh) * | 2015-07-14 | 2015-12-16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适用于地铁内的空调机组 |
CN205747262U (zh) * | 2016-04-28 | 2016-11-30 | 于向阳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4933A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43945B (zh) | 一种联控温度和co2的多风道恒湿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2162692B (zh) | 一种组合型家用空调热泵热水机系统 | |
CN103953988B (zh) | 压入管式逆流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 | |
CN106152319A (zh) | 一种热回收降温空调器 | |
CN111396987A (zh) | 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 | |
CN104676789B (zh) | 一种多功能转轮式节能换气机 | |
CN107062451A (zh) | 一种水洗式空气净化新风系统 | |
CN105864933B (zh)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
CN205717553U (zh) | 一种具有深度除湿功能的空气调节机组 | |
CN204830267U (zh) | 一种卫生间蒸发冷却壁挂式凉风空调 | |
CN205957377U (zh) | 洁净手术室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 |
WO2003021155A1 (fr) | Climatiseur de type pompe a chaleur a echange d'air | |
CN201547893U (zh) | 一种集成化的溶液式除湿空调装置 | |
CN104976716B (zh) | 一种利用抽水马桶冲洗水蒸发冷却的空调装置 | |
CN206176543U (zh) | 一种雨淋式除霾塔及采用其的除霾塔热泵 | |
KR100504136B1 (ko) | 개방형 다공성 금속을 이용한 냉각탑 겸용 증발식 공조장치 | |
CN205747262U (zh) | 具有水平交叉流间接蒸发制冷装置的空调机组 | |
CN208566970U (zh) | 适用于广告牌的干空气能蒸发冷却空调 | |
CN207146721U (zh) |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 |
CN201344594Y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暗藏风管式室内机组 | |
CN204757222U (zh) | 一种卫生间蒸发冷却吊式凉风空调 | |
CN100427703C (zh) | 一种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预制建筑隔板 | |
CN115468244A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控制系统 | |
CN105509196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溶液式空调系统 | |
CN205208815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溶液式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