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9479B -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9479B
CN105849479B CN201480071151.4A CN201480071151A CN105849479B CN 105849479 B CN105849479 B CN 105849479B CN 201480071151 A CN201480071151 A CN 201480071151A CN 105849479 B CN105849479 B CN 105849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eater
fluid
thermal part
working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11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9479A (zh
Inventor
C·穆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oli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oltech Application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tech Applications SAS filed Critical Cooltech Application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5849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9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by using magneto-caloric eff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by using magneto-caloric effects
    • F25B2321/0021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by using magneto-caloric effects with a static fixed magn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by using magneto-caloric effects
    • F25B2321/002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by using magneto-caloric effects with a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agn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热式热发生器(10),包括通过称作初级流体的载热流体使磁热部件(M11、M12、M21、M22)的两个级(E1、E2)流体连接的初级回路(P10),所述初级流体根据往复交替运动流通,所述级(E1、E2)经受磁系统(2)的变化磁场,并且初级回路包括冷侧(F)和热侧(C),所述级(E1、E2)的磁热部件(M11、M12、M21、M22)在这两侧流体连接。初级回路的至少一个冷侧(F)包括输出点(S1),所述输出点通过分流管(D1)连接到该初级回路的热侧(C)的称作注入点(I1)的另一点,所述分流管准许初级流体仅从输出点(S1)向注入点(I1)位移。本发明的目的还有通过所述磁热式热发生器冷却所述次级流体的方法。

Description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热式热发生器,其包含通过称作初级流体的载 热流体流体地连接磁热部件的至少一个初级回路,所述初级流体根据 往复交替运动流通,所述磁热部件经受磁系统的变化的磁场,所述磁 系统在各磁热部件内交替地产生加热磁阶段和冷却磁阶段,在本发生 器中,初级回路包含冷侧和热侧,磁热部件在所述冷侧和热侧彼此流 体地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磁热式热发生器冷却称作次级流体的流体 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三十多年前以来,已知在环境温度进行磁冷的技术,并且知 道该技术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的优点。同样已知该技 术关于其有效热功率及其效率的局限性。从那时起,本领域内所进行 的研究全部倾向于通过调整不同参数来改善此种发生器的性能,所述 不同参数诸如磁化功率、磁热部件的性能、载热流体和磁热部件之间 的交换面积、热交换器的性能等。
这些热发生器利用一些材料的磁热效应(EMC),磁热效应包括 当所述材料经受变化的磁场时其温度的变化。在此种发生器中,磁热 材料经受磁化和消磁的相继磁阶段,并且与称作初级流体的载热流体 的热交换被实现从而因此收集由所述材料产生的热能量并且在这些材 料内达到尽可能大的温度变化(温度梯度)。为此,初级流体的流通 被交替并且该初级流体在穿过磁热材料的管道或孔中流通。磁热循环 包括两个阶段,即:磁化阶段和消磁阶段,这两个阶段由在各阶段可 用的能量表示。该循环被重复直到数赫兹的频率。在这些阶段中,初 级流体流遍磁热材料,所述初级流体将在称作磁化的阶段时通过接触材料而变热,或者在称作消磁的阶段通过接触材料而冷却。与所述材 料的熵变化相对应的磁热效应,在材料的温度最接近其居里温度时是 最大的。
然而,磁热式热发生器必须能够使其产生的热能量与至少一个外 部应用交换。此交换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实现,热交换器的目 的为释放或与所述磁热式热发生器外部的一个或多个应用交换由所述 热发生器产生的热能量。这些外部应用例如可以是环境空气、热发生 器、热设备或热壳。
在传统配置中,磁热式热发生器的磁热部件在热侧通过热交换器 彼此相连接,并且以对称的方式,磁热部件在冷侧同样通过热交换器 彼此相连接。然而,经验表明,此种配置有局限性。
该局限性尤其是利用热发生器的冷侧时的情况。实现与具有相对 于初级流体温度的大温度偏差的次级回路或应用的热交换的事实,其 具有显著加热发生器的冷侧并且降低其热效率的结果。换句话说,在 发生器中建立的热梯度被降级,使得由磁热效应产生的功率的一部分 必须被用于重新建立该梯度,并且因此,这部分功率将不能被一个或 多个外部应用所利用或使用。
同地样,当利用磁热式热发生器的热侧时,存在冷却发生器的热 侧以及降低其热效率的风险。
为了以最优方式利用热发生器的功率,因此需要优化初级回路及 次级回路之间的热交换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来避免这些缺点。为此, 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磁热式热发生器使得:在热发生器和待冷冻、冷却 或加热的一个或多个外部应用之间的热能量传递被优化,以便对建立 在磁热式热发生器中的热梯度以及对其热功率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 本发明同样为了目的为尤其适于在次级回路中流通的流体的持续冷却 的磁热式热发生器。
为此,本发明提出开始部分指出的类型的磁热式热发生器,其特 征在于,初级回路的所述热侧和冷侧中的至少一侧包含至少一个输出 点,所述输出点通过至少一个分流管连接到该初级回路的另一个点, 称作注入点,所述分流管准许初级流体仅从输出点向注入点在一个方 向上位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磁热部件可以被分布在至少两个级中,并 且所述级中的一个级的磁热部件可在冷侧彼此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级 中的另一个级的磁热部件在热侧可以彼此流体连接。
在第一变型中,相连的两个级的磁热部件可以总是处于相反的磁 阶段中。在另一个变型中,相连的两个级的磁热部件可以总是处在相 同的磁阶段中。
根据本发明,分流管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热交换区热连接到次级回 路。
此外,所述热交换区可以被设计用于实现初级流体与所述次级回 路的次级流体之间的相反流动、同向流动或交叉流动的位移。
该分流管可以有利地包括调整该分流管中流通的初级流体的流量 的调整设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点位于初级回路的冷侧中。 在此模式中,该注入点可以位于初级回路的热侧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点位于初级回路的热侧中。 在此模式中,该注入点可以位于初级回路的冷侧中。
在该两个实施方式中,该注入点可以在变型中位于磁热部件的两 个级之间。
还在另一个变型中,该注入点可以位于各级的连续的磁热部件之 间。
此外,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开始部分指出的类型的磁热式热发生 器冷却称作次级流体的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热 交换区将流通有次级流体的次级回路热连接到所述磁热式热发生器的 分流管,以及使所述次级流体在所述次级回路中连续地流通。
此种方法特别适于实现被持续更新的次级流体的冷却。因此,本 方法对于次级流体的冷却是有利的,该次级流体在次级回路中,次级 回路不能自己形成环路并且在次级回路中次级流体的液压流和热流是 连续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在以非限制性举例方式给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 描述中,本发明及其优点将体现得更清楚,其中:
-图1A和1B为根据第一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2A至2B为根据第二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3A和3B为根据第三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4A和4B为根据第四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5A和5B为根据第五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6A和6B为根据第六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7A和7B为根据第七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8A和8B为根据第八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段 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9为包含图7A和7B中示意性示出的两级的热发生器的简化 透视图,
-图10A和10B为根据第九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 段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图11A和11B为根据第十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阶 段中的两级的示意图,以及
-图12A和12B为根据第十一实施变型的热发生器的在相反的磁 阶段中的两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相同部件或部分具有相同的标号。
本发明涉及包含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 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的磁热式热发生器10、20、30、 40、50、60、70、80、90、100、110。在所示实施变型中,这些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 M223、M224被分布成至少两个热级。称作初级流体的载热流体在穿过 所述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 M222、M223、M224的至少一个初级回路中根据交替运动而位移。此初 级流体具有功能:一方面,建立并维持在在热发生器10、20、30、40、 50、60、70、80的两个端(即,冷侧F与热侧C)之间的所述热级的 磁热部件中的热梯度,以及,另一方面,允许释放或与至少一个外部 应用交换在所述发生器中产生的热能量,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外部应 用不是热发生器10、20、30、40、50、60、70、80、90、100、110的 一部分。此交换或此释放通过交换区完成,该交换区可以由热交换器体现。此交换区允许实现初级回路与属于外部应用的次级回路之间的 热交换。
尽管未示出,本发明同样考虑到具有磁热部件的单一级。
优选地,初级流体和次级流体是液态的。次级流体优选地通过泵 或任意其他类似设备以连续的方式位移用来冷却、加热、或缓和外部 应用。用于与磁热部件相接触的初级流体可以由水、例如添加有诸如 乙二醇之类的防冻剂的水、增压或不增压的液化气、或甚至盐水构成。
各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 M222、M223、M224可以由适于被初级流体穿过的一个或多个磁热材料 构成。每个磁热部件,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其必须包括具有磁热材料的 物理部件。磁热部件尤其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磁热材料。为此,所述 磁热部件可以是有孔的使得其孔隙形成流体流入的通道。其同样可以 呈现一个或多个实心块的形状,在实心块中加工、模塑或注入有极小 或微小管道。其还可以由板的组合构成,在可能的情况下,板被开槽、 重叠并且在板之间载热流体可以流动。最后,其可以呈现粉末或粒子的形状使得空隙形成流体的通道。允许初级流体与构成磁热部件M11、 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的材料热交换的所有其他实施形式当然可以适用。优选地,构成磁热 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 M223、M224的磁热材料具有不同的居里温度,从冷侧F到热侧C由最 低居里温度去向最高居里温度过渡。
在示出的实施变型中,使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 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经受磁场的变化的磁系统 包含永磁体2或类似物(图9),并且相对于所述磁热部件M11、M12、 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位移从 而在所述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 M221、M222、M223、M224内交替地,当在其中施加或加强磁场时产生加热阶段,然后当撤销或减弱磁场时产生冷却阶段。该磁系统同样可 以呈现顺次通电的电磁铁的形式或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所有其他类似 装置的形式。初级回路中初级流体的流通方向的反转与磁热部件M11、 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的磁化和消磁阶段同步,以便建立磁热部件M11、M12、M21、M22、 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内尽可能高的温度 梯度。为此,在加热阶段穿过磁热部件(也就是说磁化)的初级流体 朝热侧C方向位移,然后当其在冷却阶段穿过磁热部件(也就是说消 磁)时,初级流体朝冷侧F位移。初级流体的流通方向由附图中的箭 头示出。
图1还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变型的连接磁热式热发生器10 的两级E1、E2的初级回路P10。初级回路连接两级E1、E2并且包含根 据往复交替运动来使初级流体位移的两个致动器3。初级回路P10因此 包含穿过所述磁热部件的初级流体的回路的两条平行支路,并且平行 支路之间在热侧C和冷侧F相连接。磁系统由永磁体2示出。两个级 E1、E2通过致动器3连接,致动器3例如是通过活动的控制凸轮轮廓 而位移的活塞。此种活塞可以是刚性的或可变形的,例如薄膜。当然, 可以使用适于使初级流体位移的所有其他装置。此外,活塞或类似物 的位移可以由操纵设备控制,该设备可以是控制凸轮、磁设备、线性 电机或适于根据往复运动来使所述致动器位移的所有其他装置。
此外,级E1的磁热部件M11、M12连接在初级回路P10的冷侧F 并且级E2的磁热部件M21、M22连接在初级回路P10的热侧C。根据本 发明,初级回路P10的冷侧F包含输出点S1,该输出点S1通过在所述 初级回路P10的热侧C内的分流管D1流体地连接到注入点I1。此分流 管D1包含只准许流体从输出点S1向注入点I1的通过的设备。控制初 级流体流通方向的此种设备可以是例如逆流防止阀4。此分流管D1穿 过冷的交换区ZF1,在该冷的交换区ZF1中,初级流体实现与次级回路 6的次级流体的热交换。
因此,强制得到在分流管D1中的流体的流通方向的事实允许确保 在消磁阶段只有从磁热部件的冷侧F流出的流体可以被引向该分流管 D1。由此得出次级回路的冷却能力被优化。
来自分流管D1的初级流体在穿过冷的交换区ZF1后被再加热。然 而,初级流体被重新注入到初级回路P10的热侧C中,使得该再加热 对初级回路P10的冷侧F的温度具有有限的影响,在制冷的情况下, 这尤其有利。此外,这允许在冷的交换区ZF1中实现大量的交换。
此实施变型同样可移植到具有单级的实施方式中,在该实施方式 中,分流管可以将初级回路冷侧的输出点连接到热侧的注入点。
初级回路P10在其热侧C包含两个连续的热交换区ZC1、ZC2,并 且注入点I1位于这两个交换区ZC1、ZC2之间。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 这允许在冷却阶段将来自分流管D1的初级流体注入到穿过磁热部件 的初级回路P10的部分。因此,初级流体被向在图1A示出的阶段中冷却的磁热部件M22重新注入,并且初级流体被重新注入到磁热部件 M21中,该磁热部件M21在接下来的磁阶段或在图1B中示出的相反阶 段中冷却。这还允许便于流体在注入点I1的混合。
热交换区ZC1、ZC2允许排除由热发生器10产生的热,或者再加 热另一个外部应用,例如,借助具有次级流体的次级回路7的热交换 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分流管D1包含在其中流通有的初级流体的流量校准 设备5。此校准设备5允许确定在冷交换区ZF1中初级回路P10与次级 回路6之间的热交换容量,并且调整在初级回路P10和分流管D1之间 的负载损失。此特征可以移植到所有所示出的实施变型中。
此外,在所示出的全部例子中,输出点位于初级回路的冷侧F中, 并且为此示出为了最优地利用磁热式热发生器的冷功率而被优化的磁 热式热发生器的配置。本发明还提供用来在热侧定位这些输出点并且 在冷侧F实现传统的交换。此种设置允许在限制所述热交换对初级回 路的热侧C的温度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利用由热发生器产生的热量, 这尤其在加热的情况下是有利的。这因此允许在连接到分流管的交换 区中实现大量的交换,在该分流管中输出点位于初级回路的热侧。换 句话说,所示出的全部例子可以通过颠倒热侧C和冷侧F而被移植, 以便获得更大的容量来再加热或提高外部应用的次级流体的温度。
图2A和2B示出磁热式热发生器20的初级回路P20的实施变型, 该变型与在图1A和1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的区别在于热侧C。 在此变型中,初级回路P20的热侧C包含冷的单一热交换区ZC3,其入 口与出口分别构成注入点I2、I3。分流管D2分开成管的两个管道部分并且这些管道部分各自包含逆流防止阀。以此方式,还确保来自分流 管D2的初级流体总是被向经受冷却的磁热部件M21、M22重新注入。 此种具有冷的单一交换区ZC3的配置,相对于前述热发生器10中的具 有两个冷的交换区ZC1和ZC2的配置,允许简化热发生器20的构造并且为此缩减成本。
图3A和3B示出磁热式热发生器30的另一实施变型。在此变型 中,发生器包含两个分流管D3、D4。分流管D4将冷侧F的输出点S2连接到热侧C的注入点I5,冷侧F被直接连接到冷侧F的级E1的磁 热部件M11,热侧C被直接连接到热侧C的级E2的磁热部件M22,磁 热部件M22总是与另一个磁热部件M11处于相同磁化状态,即在图3A 中的冷却阶段。以同样的方式,分流管D3将冷侧F的输出点S3连接 到热侧C的注入点I4,冷侧F被直接连接到冷侧F的级E1的磁热部 件M12,热侧C被直接连接到热侧C的级E2的磁热部件M21,磁热部 件M21总是与另一个磁热部件M12处于相同磁化状态,即在图3A中 的加热阶段。在此配置中且在图3A中示出的磁化状态中,初级流体 通过穿过磁部件M11被冷却并且取道穿过冷交换区ZF2的分流管D4以 便通过注入点I5被重新注入到热侧C的级E2的磁热部件M22中。以 单向方式的将来自冷侧F的在冷的热交换区ZF2中被再加热的初级流 体重新注入到热侧C中的事实允许,在该被重新注入的流体具有比热 侧C中的初级流体的温度略低或略冷的温度的情况下,同时实现通过 与该被重新注入的流体进行热传导/传递来冷却磁热部件M22,以及通 过由消磁带来的磁热效应来冷却。这可以等效于磁热部件M22的预冷 却。这因此可获得以下效果:在初级回路P30中,将热侧C与冷侧F 之间的热梯度向低位移,并且因此增大热发生器30的冷却容量。在图3A示出的磁化状态中,不存在第二分流管D3中的流体位移。各分支 或分流管在流量方面是独立的并且分别可调节的。
相反地,在图3B示出的相反的磁化阶段中,不存在初级流体在 第一分流管D4中的位移,而初级流体在穿过冷的交换区ZF3的第二分 流管D3中位移以便通过注入点I4被重新注入到热侧C的级E2的磁热 部件M21中。热侧C的热交换以传统的方式实现。热侧C的级E2的两个磁热部件的端部由热交换区ZC4分开,该热交换区ZC4用于排出 由热发生器30产生的热量或再加热另一个外部应用,例如,借助与次 级流体的次级回路7的热交换来进行。
图4A和4B示出磁热式热发生器40的一个实施变型,其与前面 各图的热发生器30的区别在于:分流管D5和D6的注入点I6和I7位 于两级E1、E2之间。此布置在被重新注入到初级回路P40中的初级流 体的温度与位于两级E1、E2之间的注入点I6、I7处的初级流体的温度相对应或趋向于对应的情况下是尤其有利的。
图5A和5B示出磁热式热发生器50的一个实施变型,其与前图 4A和4B的热发生器40区别在于:一方面,各级包含更多磁热部件 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并且,另一方面, 分流管D7和D8的注入点I8和I9位于处于冷侧F的级E10的连续的磁 热部件M111、M113与M112、M114之间。此布置在从冷的交换区ZF6、 ZF7流出的初级流体的温度接近于在所涉及的连续材料M111、M113与 M112、M114之间流通的初级流体的温度的情况下是尤其有利的。事实上,将具有与在初级回路中流通的流体相同温度的初级流体重新注入 到初级回路P50中的事实,不扰乱建立在初级回路中的热梯度。这允 许通过冷的交换区ZF6、ZF7来利用热发生器50的热功率,而不对其 产率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在热发生器50中安置更多磁热部件的事实允许增大其热功 率和/或热梯度。
图6A和6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60是图4A和4B的热发生 器40的实施变型,其区别在于:磁热式热发生器60包含单一分流管 D9和交换区ZF8,该管在冷的交换区ZF8后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在注入点 I6和I7将初级流体重新注入。此重新注入与参考图4A和4B的描述的相同。其具有额外的优点:通过需要用于初级流体流通的更少管道来 缩减热发生器60的体积。
图7A、7B和9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是前图6A和6B的热发 生器60的实施变型,其区别在于:层E10、E20含有更多的磁热部件 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以便增大其热功 率和/或热梯度并且因此提高其通过冷交换区ZF9来冷却次级回路的次 级流体的能力。初级回路P70包含单一分流管D10和交换区ZF9,该管 在冷的交换区ZF9后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在两个级E10、E20之间的注入点I10和I11将初级流体重新注入。图9为该热发生器70的透视图,该热发生器70在图7B示出的磁化状态中,包含三个初级回路。所有三个初级回路的组件在此图上不可见。在此图9中,已经特别识别了热发生器70的三个初级回路的三个冷的热交换区ZF9、Z’F9和Z”F9,以及所述初级回路的热的热交换区Z’C5。热发生器70包含具有三个磁转子R1、R2、R3的磁布置,磁转子通过其围绕热发生器70的纵轴的旋转,使磁热部件经受磁场的变化。磁转子R1、R2、R3各自包含电枢,在电枢上装有永磁体2。磁热部件被装在两个固定支架SUP1、SUP2内。初级流体被由活塞3实现的致动器位移,该活塞3通过控制凸轮C70被致动,凸轮的轮廓在转子R2上被实现、安装、加工、消光。
在图8A和8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80为图5A和5B的热发 生器50的实施变型,其区别在于:磁热式热发生器80包含单一分流 管和交换区ZF10,该管在冷的交换区ZF10后分成两个部分以便在注入 点I8、I9将初级流体重新注入。此重新注入与参考图5A和5B描述的相同。其具有额外的优点:通过需要用于初级流体流通的更少管道来 缩减热发生器80的体积。
在图10A和10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90包含两个分流管D12和D13,该两个分流管D12和D13具有分流管的公共部分D12’。热发生 器90包含由初级流体的位移装置或制动器3连接的两个级E1和E2。 第一级E1定位在热发生器90的冷侧且另一级E2定位在热侧C。
第一分流管D12将在热发生器90的冷端F的输出点S7连接至位 于初级回路P90中的注入点I12,注入点I12在级E1的热端,位于致动 器3和磁热部件M11的热端之间。第二分流管D13将在热发生器90的 冷端F的输出点S7连接至初级回路的置于第一级E1的热侧的另一个点,该点位于致动器3和磁热部件M12的热端之间。分流管D12和D13包含公共管道部分D12’,冷交换区ZF11整合在该公共管道部分D12’, 冷交换区ZF11用于实现初级流体与次级回路61的次级流体之间的热 交换。此外,分流管D12和D13各自包含控制初级流体流通方向的设备。
因此,包含适于实现与次级回路61的次级载热流体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分流公共管道部分D12’,当磁热部件M11和M12在消磁阶段 时,接收从位于冷侧F的层E1的磁热部件M11和M12的冷侧流出的初 级流体。以此方式,当初级流体温度为循环的最冷温度时,该分流公 共管道部分D12’总是被初级流体穿过。由此得出,在交换区ZF11中的 热交换被优化。此外,由于与待冷却的次级回路的热交换而经受了其 温度升高的初级流体,然后在热级E1和E2之间的初级回路的点I12、 I13处被重新注入到初级回路中,在该点I12、I13,温度并非最低。尤其 有利的是调整可以流通向分流管D12和D13的流体的流量,从而调整可 以在交换区ZF11中的初级回路与次级回路之间交换的热功率。因此, 穿过此交换区ZF11的初级流体的单位体积流量越多则交换越多。以有 利的方式,借助交换区ZF11在分流管中的定位,由于在该交换区ZF11中的热交换引起的初级流体温度的升高非常小,甚至不会影响热发生 器90的运行,特别是不会影响以高效率维持热梯度的能力。这是通过 在热交换后将加热了的初级流体重新注入到初级回路P90的其中初级 流体的温度不是最低的区域中而成为可能的。
图10A和10B中示出的热发生器90对于连续地冷却或缓和以连 续的方式在次级回路中流通穿过交换区ZF11的次级流体是特别有利 的。事实上,串行地整合到分流管D12、D13(在分流管D12、D13中初 级流体单向地流通)中的热交换区ZF11的定位允许实现在热交换区ZF11中的交叉流交换,这有利于热交换。
图11A和11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100具有与参照热发生器 90描述的相同优点。其区别在于:在初级回路P100中初级流体的位移 以及磁热部件M11、M12、M21和M22的磁循环。事实上,在所示出的 初级回路P100中,磁热部件被串联连接并且初级流体的位移装置或致 动器3确保在初级流体的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交替位移。当磁热部件在 消磁状态中时,初级流体在热发生器100的冷侧F的方向上穿过磁热 部件M11、M12、M21和M22,并且当磁热部件在磁化状态中时,初级 流体在热侧C的方向上穿过磁热部件M11、M12、M21和M22。分流管 的注入点I12和I13定位于磁热部件M11、M21和M12、M22之间,在此 变型中,这些磁热部件处于相同的磁化状态。
图12A和12B中示出的磁热式热发生器110具有与参照热发生器 90描述的相同优点。其区别在于:分流管D14和D15的注入点I14和I15的定位。事实上,各注入点I14和I15定位在热级E2的磁热部件M21、 M22和热交换区ZC6之间。各注入点I14和I15因此允许把在冷交换区ZF11中温度升高了的初级流体在磁热部件M21或M22的输出处注入到 初级回路中,已经受加热的初级流体从磁热部件M21或M22流出并流 向热交换区ZC6。此处再一次地,热交换对初级流体温度的影响被削 弱,这允许在冷交换区ZF11中实现热交换而无需降低热发生器110的效率。
当然,根据本发明的磁热式热发生器10、20、30、40、50、60、 70、80、90、100、110可以包括多个初级回路。此外,这些初级回路 可以包含多个与附图中示出的磁热部件不同的磁热部件。
此外,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 M221、M222、M223以及M224的形状并非限制为矩形件。可以考虑其他 形状。此外,各磁热部件可以由在其间流体地串行连接或附接的多个 部件构成。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由此描述清晰可见:本发明允许达到设定的目标,即,本发明允 许实现磁热式热发生器10、20、30、40、50、60、70、80、90、100、 110的在冷侧F或者在热侧C的大量热交换,而无需干扰热发生器的 运行并同时优化其产量。
根据本发明的热发生器以及方法可以用在所有热领域中,诸如例 如加热、空调、温控或冷却或其他领域,并非限制于此,并且这以有 竞争力的成本以及小体积实现。
本发明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而是在保留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 的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延伸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 修改及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磁热式热发生器(10、20、30、40、50、60、70、80),包括至少一个初级回路(P10、P20、P30、P40、P50、P60、P70),初级回路通过根据往复交替运动流通的称作初级流体的载热流体来流体连接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所述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经受磁系统(2)的变化磁场,磁系统(2)在各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中交替地产生加热的磁阶段以及冷却的磁阶段,在该发生器中初级回路包括冷侧(F)和热侧(C),磁热部件(M11、M12;M111、M112和M21、M22、M223、M224)在所述冷侧(F)和热侧(C)彼此流体连接,
所述磁热式热发生器的特征在于,初级回路的所述热侧(C)和冷侧(F)中的至少一侧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点(S1、S2、S3、S4、S5、S6),所述输出点通过至少一个分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连接到该初级回路的称作注入点(I1、I2、I3、I4、I5、I6、I7、I8、I9、I10、I11)的另一点,所述分流管准许初级流体仅从输出点(S1、S2、S3、S4、S5、S6)向注入点(I1、I2、I3、I4、I5、I6、I7、I8、I9、I10、I11)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被分布在至少两个级(E1、E2、E10、E20)中,并且所述级(E1、E10)中一个级的磁热部件(M11、M12;M111、M112)在冷侧(F)彼此流体连接,并且所述级(E2、E20)中的另一个级的磁热部件(M21、M22;M223、M224)在热侧(C)彼此流体连接。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分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通过至少一个热交换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ZF11)热连接到次级回路(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ZF11)被布置为实现初级流体与所述次级回路(6)的次级流体之间的相反流动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被布置为实现初级流体与所述次级回路(6)的次级流体之间的同向流动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被布置为实现初级流体与所述次级回路(6)的次级流体之间的交叉流动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分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包括调整在分流管中流通的初级流体的流量的调整设备(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点(S1、S2、S3、S4、S5、S6)位于初级回路的冷侧(F)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点位于初级回路的热侧(C)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点(I1、I2、I3、I4、I5)位于初级回路的热侧(C)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点位于初级回路的冷侧(F)中。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点(I6、I7、I10、I11、I12、I13)位于磁热部件(M11、M12、M21、M22、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的两个级(E1、E2;E10、E2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点(I8、I9)位于各级(E10、E20)的连续磁热部件(M111、M112、M113、M114、M221、M222、M223、M224)之间。
14.一种冷却称作次级流体的流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磁热式热发生器进行,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热交换区(ZF1、ZF2、ZF3、ZF4、ZF5、ZF6、ZF7、ZF8、ZF9、ZF10、ZF11)把流通有次级流体的次级回路(6)热连接到所述磁热式热发生器的分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并且使所述次级流体在所述次级回路中连续地流通。
CN201480071151.4A 2013-12-27 2014-12-22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Active CN105849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63661A FR3016026B1 (fr) 2013-12-27 2013-12-27 Generateur thermique magnetocalorique
FR1363661 2013-12-27
PCT/FR2014/053518 WO2015097401A1 (fr) 2013-12-27 2014-12-22 Generateur thermique magnetocalorique et son procede de refroidiss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9479A CN105849479A (zh) 2016-08-10
CN105849479B true CN105849479B (zh) 2018-01-09

Family

ID=50543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151.4A Active CN105849479B (zh) 2013-12-27 2014-12-22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2462B2 (zh)
EP (1) EP3087329B1 (zh)
JP (1) JP6497526B2 (zh)
KR (1) KR20160102505A (zh)
CN (1) CN105849479B (zh)
CA (1) CA2934363C (zh)
ES (1) ES2674095T3 (zh)
FR (1) FR3016026B1 (zh)
HK (1) HK1224363A1 (zh)
IL (1) IL246285A0 (zh)
RU (1) RU2016129939A (zh)
SG (1) SG11201604998TA (zh)
WO (1) WO20150974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4923A1 (de) * 2016-12-14 2018-06-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vorrichtung,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mobile Anwend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Kühlvorrichtung
CN109269144B (zh) * 2018-10-15 2024-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制冷机
CN109282518A (zh) * 2018-11-19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制冷机、磁工质床及磁工质组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009A (zh) * 2001-12-12 2005-04-06 美国宇航公司 旋转磁体式磁致冷机
CN101336356A (zh) * 2006-01-27 2008-12-3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主动式磁制冷机
CN101458008A (zh) * 2009-01-08 2009-06-17 南京大学 一种磁制冷循环系统
CN101512250A (zh) * 2006-07-10 2009-08-19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往复式磁制冷机
CN102317709A (zh) * 2009-02-17 2012-01-11 制冷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磁热热发生器
CN102356286A (zh) * 2009-03-20 2012-02-15 制冷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磁热热发生器及其热交换方法
FR2983281A1 (fr) * 2011-11-24 2013-05-31 Cooltech Applications Generateur thermique magnetocalorique
EP2645016A1 (en) * 2012-03-26 2013-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ic cool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9424A (en) * 1992-06-05 1993-10-05 Astronaut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ctive magnetic regenerato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34078A (en) * 1998-02-03 1999-08-10 Astronaut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eciprocating active magnetic regenerat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ES2284683T3 (es) * 2000-08-09 2007-11-16 Astronaut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parato de refrigeracion magnetica de sustrato rotativo.
JP2005077032A (ja) * 2003-09-02 2005-03-24 Denso Corp 熱交換装置
JP2006112709A (ja) * 2004-10-14 2006-04-27 Ebara Corp 磁気冷凍装置
FR2890158A1 (fr) * 2005-09-01 2007-03-02 Cooltech Applic Soc Par Action Generateur thermique a materiau magnetocalorique
US20110162388A1 (en) * 2010-01-05 2011-07-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agnetocaloric device
US9891001B2 (en) * 2012-03-16 2018-02-13 Evapco, Inc. Hybrid cooler with bifurcated evaporative sec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5009A (zh) * 2001-12-12 2005-04-06 美国宇航公司 旋转磁体式磁致冷机
CN101336356A (zh) * 2006-01-27 2008-12-31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主动式磁制冷机
CN101512250A (zh) * 2006-07-10 2009-08-19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往复式磁制冷机
CN101458008A (zh) * 2009-01-08 2009-06-17 南京大学 一种磁制冷循环系统
CN102317709A (zh) * 2009-02-17 2012-01-11 制冷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磁热热发生器
CN102356286A (zh) * 2009-03-20 2012-02-15 制冷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磁热热发生器及其热交换方法
FR2983281A1 (fr) * 2011-11-24 2013-05-31 Cooltech Applications Generateur thermique magnetocalorique
EP2645016A1 (en) * 2012-03-26 2013-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ic cool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4363A1 (zh) 2017-08-18
FR3016026B1 (fr) 2016-01-22
RU2016129939A (ru) 2018-02-01
EP3087329A1 (fr) 2016-11-02
FR3016026A1 (fr) 2015-07-03
SG11201604998TA (en) 2016-07-28
EP3087329B1 (fr) 2018-03-21
JP2017508940A (ja) 2017-03-30
IL246285A0 (en) 2016-07-31
CA2934363A1 (fr) 2015-07-02
ES2674095T3 (es) 2018-06-27
WO2015097401A1 (fr) 2015-07-02
US20160356528A1 (en) 2016-12-08
CN105849479A (zh) 2016-08-10
KR20160102505A (ko) 2016-08-30
RU2016129939A3 (zh) 2018-07-02
US10502462B2 (en) 2019-12-10
CA2934363C (fr) 2021-11-30
JP6497526B2 (ja) 2019-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1182B2 (en) Magnetocaloric heat generator
CN102356286B (zh) 磁热热发生器及其热交换方法
US10054340B2 (en) Magneto-caloric effect element and thermo-magnetic cycle apparatus
CN104508765B (zh) 用于磁热式热装置的磁场发生器以及配有这种发生器的磁热式热装置
CN102859297B (zh) 热流的产生方法以及磁热式热发生器
CN106662373A (zh) 具有分离的入口和出口流的磁制冷系统
CN102778074A (zh) 热磁循环设备
CN105593616B (zh) 用于电热能量转换的方法
US20110289937A1 (en) Magnetocaloric heat generator
CN105849479B (zh) 磁热式热发生器及其冷却方法
CN103453687A (zh) 磁致冷装置
CN103368468B (zh) 磁热发电系统
KR20160091949A (ko) 자기 열 발생 기기
CN102317710B (zh) 磁热热发生器
CN103245124B (zh) 热磁交换装置
CN107743570A (zh) 微磁热装置
CN109780751A (zh) 一种磁制冷系统
US9091465B2 (en) Magnetocaloric heat generator
CN109274291A (zh) 一种热磁发电装置
CN105190215B (zh) 热装置
CN105829813B (zh) 热装置及其热交换优化方法
CN104848597B (zh) 地热回收系统
RU2454614C1 (ru) Магнитокалорический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
Vuarnoz et al. A magnetic heat pump with porous magneto caloric material
Ahmad et al. Magnetic refrigeration A new frontier in cooling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3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4

Address after: Paris France

Patentee after: FRANCE BREVETS

Address before: Holtzheim, France

Patentee before: COOLTECH APPLICATION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Address after: Strasbourg

Patentee after: Ubibur

Address before: Paris France

Patentee before: FRANCE BREVETS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43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Dubenheim, France

Patentee after: Magnoliac Corp.

Address before: Strasbourg

Patentee before: Ubibu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