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395A -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395A
CN105848395A CN201510013852.9A CN201510013852A CN105848395A CN 105848395 A CN105848395 A CN 105848395A CN 201510013852 A CN201510013852 A CN 201510013852A CN 105848395 A CN105848395 A CN 105848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static
circuit
transmission
reduction voltage
treatment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38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新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0138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83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9102 priority patent/WO20161126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8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2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earthing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静电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和静电传输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本发明的静电处理方法可以使智能手机能够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

Description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作为一种普遍物理现象,近十多年来伴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静电的作用力、放电和感应现象引起的危害十分严重.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10多万伏。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静电产生过程: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静电现象比较普遍,静电瞬间的电压比较大,有时会对人体有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相关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实现出了基础通信之外的诸如社交、多媒体娱乐、办公等功能,逐渐地,智能手机尤其是Android手机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在拓展。因此,在知晓静电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的情况下,人们希望利用智能手机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防止静电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利用智能手机来消除静电具有方便快捷、体验度高的优点。
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智能手机可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所以如何使智能手机可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这个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使智能手机可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和静电传输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
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降压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处理后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地端。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的静电告警电路;
所述静电告警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后进行告警。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告警电路包括:光告警电路、声音告警电路或者声光告警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告警电路,还用于将自身电路中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降压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还用于对所述静电告警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降压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缓冲电路;
所述静电缓冲电路,用于减缓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电流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第一静电输入端、第二静电输入端、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出端;
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和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均由两个二级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和第二串联电路中一个二级管的正极与另一个二级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和第二静电输入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输出端;
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二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告警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输出静电电流至所述地端。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缓冲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所述第二静电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包括:所述电子终端的外设接口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外设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静电探头插在所述外设接口中。
同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如下步骤:
静电探头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静电传输电路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本发明的静电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和静电传输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在电子终端(例如智能手机)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静电处理装置使得电子终端可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即使得电子终端具有静电消除功能,减小或避免静电对人体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四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降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降压电路和静电缓冲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五种静电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静电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使智能手机可以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和静电传输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
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本实施例中静电探头可以为导电金属件,例如可以为导电金属球,在消除静电时,让小球接触需要测试的物体,达到引入静电电荷的目的。优先地金属球可以为球型腔体形状,考虑到金属材质的导电率,本实施例可以选取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来制作静电探头;一般金属导电性的排序为:银→铜→金→铝→钨→镍→铁,本实施例从成本和性能综合考虑,选择铜为静电探头的材质。在制作金属球时,优先地,球面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这样有利于转移电荷,达到一个更优的导电特性。
本实施例中静电传输电路可以由导线组成,导线一端连接至静电探头,另一端在本实施例装置设置到电子终端时可以连接至电子终端的地端,这样,导线即可将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地端,达到静电释放的目的。
优先地,静电传输电路可以包括:所述电子终端的外设接口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外设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静电探头插在所述外设接口中。本实施例中外设接口可以包括:音频接口或者数据接口等。
例如当静电传输电路包括:耳机插口和导线时,此时静电探头可插入耳机插口中与耳机插口连接,由耳机插口将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给导线,然后由导线将静电电流传输至地端,达到释放静电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静电传输电路还可以由其他导电物体组成,例如金属片等,当然还可以由一些电路构成,例如由一个电阻串联的电路组成。
在电子终端中应用本实施例的静电处理装置,电子终端可以将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传输到自身的地端释放掉,这样电子终端就具有静电消除功能,可消除外界物体上的静电,防止静电对人体的伤害。
考虑到静电电压过大会损坏终端内部电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静电处理装置,还可以还包括:位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处理后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地端。
为能够让终端用户知晓外界物体上是否有静电,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静电处理装置,在图2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的静电告警电路;所述静电告警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后进行告警。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光或声音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告警,提醒用户外界物体上有静电;因此,优先地,本实施例中静电告警电路包括:光告警电路、声音告警电路或者声光告警电路。
例如光告警电路可以为一个LED电路,该LED电路在接收到静电电流后,电路中的LED灯就会发亮或闪烁,此时用户就知道外界物体上带有静电。
为节省成本,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电子终端自带的告警电路来进行告警,如可以使用电子终端自带的LED电路来告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智能终端的键盘灯、摄像头的闪光灯或者充电指示灯来进行告警。
图3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可以在消除静电的同时进行告警,提醒用户测试物体上带有静电。
优先地,为了避免大量的静电电流进入告警电路(例如LED电路)造成损坏,还可以设置一个微秒级别的时延开关。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静电传输电路、静电告警电路和降压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分别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静电告警电路和降压电路;
所述静电告警电路,用于在接收到静电电流后进行告警,并将自身电路的静电电路传输给降压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输入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处理后的静电电路传输至电子终端的地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静电处理装置,可以检测外界物体上是否带有静电,如果带有静电,则进行告警提醒用户,并且释放外界物体上的静电,防止外界物体上的静电对人体产生伤害。
为了使得用户在需要进行静电检测和静电释放开启电子终端的静电检测和静电释放功能,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静电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
优先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为一个开关元件,在开关闭合时静电传输电路与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之间连通;此时,静电传输电路可以将静电电流分别传输至静电告警电路和降压电路;
当开关断开时,静电传输电路与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之间的连接断开。
在图5所示的静电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静电告警之后,可以选择是否进行静电释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静电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优先地第二开关电路可以为一个开关元件,当开关闭合时,第一开关电路与降压电路连通,当开关断开时第一开关电路与降压电路之间的连接断开。
图6所示的电路,在第一开关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静电电流可传输至静电告警电路,若外界物体上带有静电,则静电告警电路进行告警,此时用户知晓外界物体上带有静电,可选择开启第二开关电路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对静电电流形成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静电电流传输至地端。
考虑到在对静电降压之后,还是存在大量的静电电荷会影响静电释放,本实施例还可以对降压之后的静电电流进行缓冲,如图7所示,在上述静电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降压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缓冲电路;所述静电缓冲电路,用于减缓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电流传输。图7所示的静电处理装置是在图4所示的装置基础上增加静电缓冲电路,应当理解的是还可以在图5、6的基础上增加静电缓冲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2个反向的二极管,TVS二极管ESD保护处理瞬时脉冲对器件损害,将瞬时电流从敏感器件引开。当瞬时电压超过电路正常工作电压后,TVS二极管便发生雪崩,提供给瞬时电流一个超低电阻通路,其结果是瞬时电流通过二极管被引开,并且在电压恢复正常值之前使被保护回路一直保持截止电压。当瞬时脉冲结束以后,TVS二极管自动回复高阻状态,整个回路进入正常电压。许多器件在承受多次冲击后,其参数及性能会发生退化,而只要工作在限定范围内,二极管将不会发生损坏或退化。
优先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降压电路可以包括: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第一静电输入端、第二静电输入端、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出端;
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和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均由两个二级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和第二串联电路中一个二级管的正极与另一个二级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和第二静电输入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输出端;
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二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告警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输出静电电流至所述地端。
在本实施例静电处理装置应用图8所示的降压电路的基础上,优先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静电缓冲电路可以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所述第二静电输出端连接。
可见本实施例采用了电容接地的方式泄放电路.静电被泄放到地端,也就是电荷被释放到地端后,就起到了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释放静电时,在电容上有一个升压过程,导致电容上积累大量电荷,这些电荷就是输入进来的静电电荷,这些电荷在电容的两极上附着,当二极管通路打开后,这些电荷就自然从打开的通路泄放到地端,防止了对人身的静电危害。
根据上述描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插入在耳机插孔中的球形金属、开关1、开关2、图8所示的降压电路、电容、LED电路;其中耳机插孔、耳机插孔与开关1之间导线组成了静电传输电路;
在开关1闭合时耳机插孔与LED电路连接,当测试物体上有静电时,球形金属接触测试物体会吸收静电,并传输给LED电路,此时LED灯会发光或闪烁,用户知晓测试物体静电,然后闭合开关2,球形金属将吸收到的静电传递给降压电路,此时降压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球形金属传输的静电和LED灯所在支路传输的静电,对静电进行降压;最后电容上积累大量电荷,这些电荷就是输入进来的静电电荷,这些电荷在电容的两极上附着,当二极管通路打开后,这些电荷就自然从打开的通路泄放到地端,防止了对人身的静电危害。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静电探头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步骤102:静电传输电路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应用本实施例静电处理方法,电子终端可具有消除静电功能,防止静电对人体伤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静电探头和静电传输电路,所述静电探头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
所述静电探头,用于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所述静电传输电路,用于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降压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用于对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将降压处理后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地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的静电告警电路;
所述静电告警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后进行告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包括:光告警电路、声音告警电路或者声光告警电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还用于将自身电路中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降压电路;
所述降压电路,还用于对所述静电告警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形成的静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静电告警电路、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之间的连通。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降压电路和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缓冲电路;
所述静电缓冲电路,用于减缓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与所述地端之间的静电电流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第一静电输入端、第二静电输入端、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出端;
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和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均由两个二级管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和第二串联电路中一个二级管的正极与另一个二级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和第二静电输入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和第二静电输出端;
所述第一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传输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二静电输入端接收所述静电告警电路传输的静电电流;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输出静电电流至所述地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缓冲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电输出端、所述第二静电输出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传输电路包括:所述电子终端的外设接口和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外设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静电探头插在所述外设接口中。
12.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终端,包括如下步骤:
静电探头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入外界物体上的静电电荷;
静电传输电路将引入的静电电荷形成的静电电流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的地端。
CN201510013852.9A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848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3852.9A CN105848395A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15/079102 WO2016112610A1 (zh) 2015-01-12 2015-05-15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3852.9A CN105848395A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395A true CN105848395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40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3852.9A Pending CN105848395A (zh) 2015-01-12 2015-01-12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8395A (zh)
WO (1) WO201611261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0470A (zh) * 2016-07-25 2017-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湿度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849036A (zh) * 2017-04-01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电路板和静电保护方法
CN109028430A (zh) * 2018-09-06 2018-12-18 庞凯戈 一种智能识别空气污染程度的自动换气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3720A1 (en) * 1994-09-23 1996-03-27 AT&T Corp. Systems f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accumulation
CN1980518A (zh) * 2005-11-29 2007-06-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静电放电的电子装置
US20110012747A1 (en) * 2009-07-15 2011-01-20 Fih (Hong Kong) Limited Electrostatic protector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02364460U (zh) * 2011-10-13 2012-08-01 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2505985U (zh) * 2012-03-30 2012-10-31 倪俊 一种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数码通讯产品
CN104427732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收集静电、充电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851A (zh) * 2008-11-14 2009-04-08 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自感应式静电消除系统
CN101658711B (zh) * 2009-08-06 2014-11-05 朱贺明 一种控频脉动半波非接触人体静电消除器
JP2011181299A (ja) * 2010-03-01 2011-09-15 Shintaro Takiguchi 静電気除去装置
CN203060583U (zh) * 2013-03-04 2013-07-17 大庆天鸿伟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静电泄放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3720A1 (en) * 1994-09-23 1996-03-27 AT&T Corp. Systems f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accumulation
CN1980518A (zh) * 2005-11-29 2007-06-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静电放电的电子装置
US20110012747A1 (en) * 2009-07-15 2011-01-20 Fih (Hong Kong) Limited Electrostatic protector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02364460U (zh) * 2011-10-13 2012-08-01 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2505985U (zh) * 2012-03-30 2012-10-31 倪俊 一种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数码通讯产品
CN104427732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收集静电、充电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0470A (zh) * 2016-07-25 2017-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湿度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290470B (zh) * 2016-07-25 2019-06-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湿度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849036A (zh) * 2017-04-01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电路板和静电保护方法
US11057988B2 (en) 2017-04-01 2021-07-06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ircuit,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static protecting method
CN109028430A (zh) * 2018-09-06 2018-12-18 庞凯戈 一种智能识别空气污染程度的自动换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12610A1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395A (zh) 一种静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08260A (zh) 一种充电电路、数据线以及充电接口
CN205509469U (zh) 智能漏电综合保护器
CN108682289A (zh) 一种书包挂牌
CN203350348U (zh) 一种地线带电检测装置、空调及电器设备
CN108011406A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974195B (zh) 一种共享单车损坏监控装置
CN205679695U (zh) 一种基于监测电涌保护器温度变化从而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
CN108493731A (zh) 一种数据线及其驱动方法
CN106877441A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
CN209296816U (zh) 人体接地电阻检测报警装置、防静电手环和生产线
CN206931782U (zh) 一种插座
CN203178393U (zh) 线束导通检测装置
CN215219090U (zh) 电量指示装置及耳机
CN218829076U (zh) 一种充电适配器
CN204794013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控制电路
CN107017603B (zh) 智能接地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47825A (zh) 一种新的防社会人员触电装置
CN204680154U (zh) 便携式带电报警器系统
CN108429658A (zh) 一种物联网家电的物联网功能检测装置
CN104253603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503080U (zh) 一种家电防盗报警装置
CN109103845A (zh) 一种断路器的兼并式全桥触发电路
CN216696613U (zh) 一种用于低压电气的三电源不间断漏电检测装置
CN207530514U (zh) 一种电气线路接触式短路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