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1301A -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1301A
CN105841301A CN201610209748.1A CN201610209748A CN105841301A CN 105841301 A CN105841301 A CN 105841301A CN 201610209748 A CN201610209748 A CN 201610209748A CN 105841301 A CN105841301 A CN 105841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n
resistance
operational amplifier
electric capacity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97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aipu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aipu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aipu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aipu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97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13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1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13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空调主体、睡眠控制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的智能手环;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空调主体相连接;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还设置有信号辅助接收电路;在信号接收器与睡眠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滤波放大电路;在电源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电源缓冲电路。本发明提供一种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能够根据人们睡眠的深度来自动调控室内的温度,使得人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调节空调的启闭,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控制室内温度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舒适成为了必不可免的话题,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去过低碳同时能够使自身舒适的生活。而说到舒适的生活,空调便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空调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度过酷暑与寒冬,已然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电器。但是现有的空调无法根据人们睡眠的深浅来控制室内的温度,使得人们经常会在睡眠中因温度的不合适而冷醒或热醒。根据研究调查,深度睡眠的最佳温度在20℃左右,而入睡的最佳温度则是24℃左右,但是现有的空调都无法达到自动调控的目的,所以现在继续一款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空调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能够根据人们睡眠的深度来自动调控室内的温度,使得人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调节空调的启闭,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空调主体、睡眠控制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的智能手环;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空调主体相连接;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由信号控制电路,与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关控制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组成;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还设置有信号辅助接收电路;在信号接收器与睡眠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滤波放大电路;在电源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电源缓冲电路,该电源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新的电源输出端。
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3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与电阻R1的连接点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3,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与二极管D1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N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6个管脚2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3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与电阻R6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温敏电阻RT1,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其中,三极管VT4的基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睡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7,天线N,正极与天线N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6,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6,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7,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19,以及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作为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9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7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接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3,运算放大器P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20,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1,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21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4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22,一端与电阻R22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2,以及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25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3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均接-5V电源,电容C10的正极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4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电源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6,一端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8,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0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9,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3组成;其中,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9和电阻R30的连接点接5V电源,电阻R26的两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电源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出端即新的电源输出端。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型号为LM3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睡眠深浅自动调节房间的温度,在使用者进入深度睡眠前空调将会提供一个较高的恒温环境,而当使用者进入深度睡眠后空调将自动调节恒温温度,使得温度更适合人体睡眠,如此便很好的避免了空调维持高温运行,大大降低了空调的耗电量,更好的降低了空调的使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
(2)本发明设置有睡眠控制电路,能够根据人们睡眠的深度对空调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大大提高了空调的使用效果,同时为人们的睡眠提供一个更加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3)本发明设置有信号辅助接收电路,能够对智能手环发射的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与放大,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度,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准确性,避免了信号干扰造成的误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4)本发明设置有滤波放大电路,能够进一步将信号接收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滤波与放大,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辨识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运行的精准性,进而使得睡眠控制电路的运行更加准确。
(5)本发明设置有电源缓冲电路,能够降低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更好的避免了用电元器件受到冲击,大大提高了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睡眠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滤波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源缓冲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空调主体、睡眠控制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的智能手环;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空调主体相连接;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由信号控制电路,与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关控制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组成;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还设置有信号辅助接收电路;在信号接收器与睡眠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滤波放大电路;在电源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电源缓冲电路,该电源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新的电源输出端。
使用时,先将智能手环开启并戴在手腕上,在睡眠时智能手环会根据人体睡眠的程度自行向信号接收器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睡眠控制电路,而睡眠控制电路根据得到的信号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睡眠模式的切换与调整,在睡眠模式下首先控制室温在24℃,而当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后则将导通继电器K使得电阻R6导通,从而使得恒定室温切换至20℃,从而很好的达到了恒温自动切换的效果,同时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如图2所示,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滑动变阻器RP1组成。
连接时,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与电阻R1的连接点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开关控制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继电器K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的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继电器K与二极管D1并联设置,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6个管脚2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3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温度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4,温敏电阻RT1组成。
连接时,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与电阻R6并联设置,温敏电阻RT1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R10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4的基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睡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使用时,温敏电阻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调节自身的阻值,从而起到了自动调节电源输出的效果,达到了恒温的目的,而在收到深度睡眠信号后电阻R6被导通使得输出端电量得到调整达到了深度睡眠后自动调整的目的,将温度从睡眠前的24℃降低至最适合深度睡眠的20℃。
如图3所示,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7,天线N,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组成。
连接时,电容C5的正极与天线N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12的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7的正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电阻R16的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8的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电容C9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作为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相连接;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7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接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
信号辅助接收电路能够对智能手环发射的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与放大,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度,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准确性,避免了信号干扰造成的误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如图4所示,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3,运算放大器P4,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组成。
连接时,电阻R20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容C11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21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电阻R2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4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3的一端与电阻R22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12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5的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电源端相连接;其中,运算放大器P3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均接-5V电源,电容C10的正极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4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滤波放大电路能够进一步将信号接收器发出的信号进行滤波与放大,进一步提高信号的辨识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运行的精准性,进而使得睡眠控制电路的运行更加准确。
如图5所示,电源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8,三极管VT9,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13组成。
连接时,电阻R26的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8的一端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0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9和电阻R30的连接点接5V电源,电阻R26的两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电源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出端即新的电源输出端。
电源缓冲电路能够降低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更好的避免了用电元器件受到冲击,大大提高了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频率。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型号为LM324。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9)

1.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相连接的空调主体、睡眠控制电路和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网络相连的智能手环;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其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空调主体相连接;所述睡眠控制电路由信号控制电路,与信号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开关控制电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温度控制电路组成;在信号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还设置有信号辅助接收电路;在信号接收器与睡眠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滤波放大电路;在电源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电源缓冲电路,该电源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新的电源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6,一端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8,一端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0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9,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3组成;其中,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9和电阻R30的连接点接5V电源,电阻R26的两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电源相连接,电容C13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出端即新的电源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3,运算放大器P4,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20,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1,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21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4后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22,一端与电阻R22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3,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2,以及一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25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3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均接-5V电源,电容C10的正极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4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且与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7,天线N,正极与天线N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6,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6,正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7,一端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相连接的电阻R19,以及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作为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信号辅助接收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9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7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接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顺次经电阻R1和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2和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3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与电阻R1的连接点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IC1,三极管VT3,N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与二极管D1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N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4和管脚8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6个管脚2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3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1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且同时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1的管脚3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睡眠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与电阻R6并联设置的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K-1,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温敏电阻RT1,串接在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其中,三极管VT4的基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同时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和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睡眠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运算放大器P3和运算放大器P4的型号为LM324。
CN201610209748.1A 2016-04-06 2016-04-06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Pending CN1058413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748.1A CN105841301A (zh) 2016-04-06 2016-04-06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9748.1A CN105841301A (zh) 2016-04-06 2016-04-06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1301A true CN105841301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9748.1A Pending CN105841301A (zh) 2016-04-06 2016-04-06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13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3580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佳莱知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脑波调节助眠枕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3580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佳莱知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脑波调节助眠枕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7470A (zh) 穿戴设备、穿戴设备控制智能家电的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5757904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自适应空调
CN104633860A (zh) 一种基于用户人体体温变化的室温调节方法
CN206039172U (zh)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
CN103851743A (zh) 空调器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01351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温度修正方法
CN211698735U (zh) 半导体调温装置控制系统
CN105242560A (zh) 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人体舒适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30657A (zh) 一种空调个性化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CN204378546U (zh) 自动调温椅
CN109812936A (zh) 一种空调及其空调出风温度调节方法与装置
CN104728926A (zh) 地暖系统的温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7101318B (zh) 空调器送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757905A (zh) 睡眠空调信号辅助型智能调节系统
CN105783110A (zh) 信号双处理型取暖器智能调节系统
CN204187854U (zh) 一种恒温控制系统
CN204856244U (zh) 一种物联网温度控制器
CN105841301A (zh) 睡眠空调混合型智能调节系统
CN104990199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05787662U (zh) 一种智能家居环境探测与控制系统
CN105258292A (zh) 热泵空调机组及其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N105864966A (zh) 睡眠空调滤波调节型智能调节系统
CN107860076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用户动态调温中央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05841302A (zh) 睡眠空调信号处理型智能调节系统
CN105890111A (zh) 睡眠空调滤波缓冲型智能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