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1005A - 一种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1005A
CN105841005A CN201610398704.8A CN201610398704A CN105841005A CN 105841005 A CN105841005 A CN 105841005A CN 201610398704 A CN201610398704 A CN 201610398704A CN 105841005 A CN105841005 A CN 105841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element
light source
conductor
light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8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静
邓诗涛
陈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87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10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1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066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point like light sour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light sources the shape of which is unspecif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200/00Use of light guides, e.g. fibre optic devices, in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盖体组件、收容于盖体组件内的光源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包括一个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导光体的入光面内,并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射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为相邻面,通过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盖体组件出射光线,降低了高度,提高了出光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的灯具,一般包括灯体、绝缘盖体、安装于灯体内的光源模组、驱动电源及与光源相对的光学元件。光学元件一般采用透镜或者扩散面罩,出射的光线强度分布不均,距离光源模组近的部分光线强,距离光源模组远的部分光线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灯具在光源和光学元件之间加设了导光元件,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在光源与光学元件的纵向间隔之间直接加设导光元件,这样,使得灯具的出射光线强度均匀,但这也同时增加了灯具的纵向厚度,增大了灯具的体积,以致在一些空间受限制的地方,该灯具无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较薄的照明装置,且出射光线强度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盖体组件、收容于盖体组件内的光源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包括一个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导光体的入光面内,并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射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出光面的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并分别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内表面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且第一光学元件的内表面和第一出光面之间是具有间隙或互相贴合,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内表面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二出光面,且第二光学元件的内表面和第二出光面之间具有间隙或互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的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均包括一块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一侧的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距光源组件近的部分为入光部,距光源组件远的部分为反入光部,每个导光体由所述入光部到反入光部高度逐渐降低,每个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在远离光源组件的方向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的入光面为所述入光部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光体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设置光源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二导光体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光源的一侧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收容于所述盖体组件内,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器反射后,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导光体的入光面内,并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射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一块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一侧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光源组件设置的第一发光区域与第二发光区域的一侧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均包括与入光面相邻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分别与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相对,所述第二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分别与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相对,通过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光源组件热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遮盖住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内表面设置高透漆,外表面镜面抛光。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出光面的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光学元件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第二盖板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盖板不透光,所述第二出光面上设置高反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优势在于,导光组件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为相邻面,通过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的盖体组件出射光线,降低了高度,提高了出光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沿图1内的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基于图5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7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沿图7内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为基于图11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至图6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光源组件1、与光源组件1相对并位于其横向两侧的导光组件3、位于导光组件3高度方向两侧且将导光组件3高度方向上的上、下表面包覆的盖体组件(未标示)。其中,盖体组件(未标示)包括位于导光组件3两侧的第一光学元件4和第二盖板6,第一光学元件4外侧设置有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上固定有与光源组件1连接的散热元件7。第一光学元件4和第二盖板6的边缘相互接触,使得光源组件1、导光组件3置于第一光学元件4及第二盖板6所围设的空间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可应用于室内照明,例如室内的台灯、壁灯、或组设于枝形吊灯作为其的一个单元。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光源组件1包括组装于散热元件7上的第一光源模组101和第二光源模组102,第一光源模组101和第二光源模组102沿横向排列且每一光源模组101、102沿纵向延伸。第一光源模组101包括矩形状的第一基板11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一侧的若干第一光源12。第二光源模组102包括矩形状的第二基板11’、设置于第二基板11’一侧的若干第二光源12’。若干第一光源12和若干第二光源12’均包括沿上述纵向延伸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发光单元121。当然,每个光源12,12’包括的若干发光单元并不仅限于排成一排,还可以包括两排或三排。优选地,第一光源12及第二光源12’为LED光源,因此,发光单元12为LED发光单元。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2也可以为TL光源。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12’也可以是面光源。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11,用于将第一光源模组101及第二光源模组102螺丝连接在散热体7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粘结等其它连接方式。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1’通过电源线(未图示)电性连接至驱动电源(未图示),驱动电源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4及第二盖板6外。驱动电源可以驱动第一光源模组101上的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模组102上的第二光源12’发光。当第一光源模组101上的第一光源12为LED光源,第二光源模组102的第二光源12’为LED光源时,驱动电源为LED驱动电源,其包括若干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LED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
如图3至图6所示,导光组件3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料,导光组件3包括位于第一光源12一侧并沿该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光体31和位于第二光源12’一侧并沿该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光体32。其中,第一导光体31的内侧部分与第一光源12相对,第二导光体32的内侧部分与第二光源12’相对。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呈对称的翅膀状,靠近第一光源模组101及第二光源模组102的内侧部分为入光部304,远离第一光源模组101及第二光源模组102的外侧部分为反入光部305。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均至少包括一个入光面301、与入光面301相邻的第一出光面302及与入光面301相邻的第二出光面303。具体地,入光面301为第一导光体31或第二导光体32的入光部304的侧面。第一、第二出光面302、303的表面积远大于入光面301,且第一、第二出光面302、303为椭圆形。
第一出光面302面向第一光学元件4,第二出光面303面向第二光盖板6。第一基板11排列有第一光源12的表面(未标示)和第一导光体31的入光面301相对,第二基板11’排列有第二光源12’的表面(未标示)和第二导光体32的入光面301相对。第一光源12和第二光源12’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的入光面301分别进入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在高度渐变的第一、第二导光体31、32内分别进行传播,并均匀地由第一出光面302和/或第二出光面303向外射出,然后通过组装于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的第一、第二出光面302、303外的第一光学元件4和/或第二盖板6向外射出光线。
沿上述横向方向,第一、第二导光体31、32厚度渐变,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由大变小(参图5),即入光部304的厚度厚,其反入光部305的厚度薄,因此第一、第二出光面302、303分别在远离第一、第二光源模组101、102的方向相交。进入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的光线,从入光部304向反入光部305传播,通过厚度的变化控制了出光的均匀性。同时,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的表面进行蚀纹、喷砂、打点、或者丝印处理,更有利于控制出光的均匀性。在第一导光体31的入光部304设有两个第一沉孔311,第二导光体32的入光部304设有一个第二沉孔321,用于通过螺钉在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与第二盖板6及散热元件7之间的连接。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光学元件4为船形的透镜,包括内表面42和外表面43。外表面43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一凹陷部41,用于收容第一盖板5,凹陷部41上设有两个第三沉孔413。在第一光学元件4的两侧边缘处,每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凸块412和两个第一卡槽414,用于第一光学元件4与第一盖板5的连接。
第一光学元件4用于主照明,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料,厚度优选在4mm-10mm之间,外表面43抛光,内表面42可以喷上白色的高透漆,以遮蔽LED发光单元,使得用户看不到颗粒状的LED发光单元,提升视觉效果。第一光学元件4的内表面42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31、32的第一出光面302,且由于内表面42的曲度变化与第一出光面302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二者之间是具有一定间隙的,但也可以设置曲度变化一致而互相贴合。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盖板5盖在第一光学元件4的外表面43的中部,第一盖板5包括盖板本体51和设置在盖板本体51两侧的卡持部52。每个卡持部52上设有一个第二卡槽521和两个第二凸块522。第一盖板5两侧的卡持部52上的第二凸块522收容在第一光学元件4两侧的第一卡槽414内,第一光学元件4两侧的两个第一凸块412卡扣在卡持部52上的两个第二卡槽521内,实现了第一盖板5与第一光学元件4之间的连接。第一盖板5可遮住第一光学元件4中部用于连接的第三沉孔413,第一盖板5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喷漆,增加美感。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盖板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可透光的元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透镜61和第二透镜62,第一透镜61和第二透镜62呈翅膀状并沿横向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光源模组101、102的外侧。第一透镜61与第一导光体31的第二出光面303相对且其内表面覆盖该第二出光面303,第二透镜62与第二导光体32的第二出光面303相对且其内表面覆盖该第二出光面303。由于第一、第二透镜61、62的内表面沿横向的曲度变化与第一、第二导光体31、32的第二出光面303一致,因此二者是相互贴合的。
第一透镜61和第二透镜62的中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611和第三通孔621,用于与第一导光体31、第二导光体32、及散热体7连接。第二盖板6可以用于背光照明,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质,厚度优选在2mm-5mm之间,外表面64抛光,内表面63可以喷上白色的高透漆,提升视觉效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6也可以采用不透光的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同时第一导光体31、第二导光体32在对应第二盖板6的一侧喷涂高反漆,使第二出光面303不出射光线,这种实施方式下的照明装置100,则只提供主照明,不提供背光照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元件7由导热性能好的导热材料制成,其包括一体连接的基座71和连接部72。其中,基座71上设有两块连接板,第一光源模组101固定连接在连接板701上,第二光源模组102固定连接在连接板702上。散热元件7与第一透镜61和第二透镜62同时连接。基座71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712和两个第三定位孔713,用于与第一透镜61和第二透镜62之间的连接。散热元件7的中心设有一个第四通孔714,用于连接于驱动电源(未图示)上的电源线(未图示)穿过。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还包括若干螺丝,用于将光源组件1、导光组件3及第二盖板6均组设于散热元件7上。两个螺丝9穿过第三沉孔413,收容在第二定位孔712内,实现将第一光学元件4和散热元件7进一步紧固连接;用两个螺丝9穿过第二沉孔311、第二通孔611、收容在与第一导光体31对应一侧的第三定位孔713内,用两个螺丝9穿过第二沉孔321、第二通孔621、收容在与第二导光体32对应一侧的第三定位孔713内,实现将第一导光体31、第二导光体32与第二光学元件6和散热元件7之间的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光学元件4和第二盖板6形成一个密封的收容腔8,光源组件1、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均收容在该收容腔8内,使得光源组件1出射的光线都通过第一导光体31和第二导光体32导光后,通过第一光学元件4和第二盖板6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光源组件的第一、第二光源模组排列方向为横向作为基准,导光组件沿光源组件的横向方向排列,而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盖板位于导光组件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横向为第一方向,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使得该照明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并且光源组件出射的光,直接入射到导光体,具有较低的耦合损失,较高的发光效率。
实施例2
图7至图12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a,包括光源组件1a、与光源组件1a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反射器2a、设置于光源组件1a和反射器2a之间并位于光源组件1a横向两侧的导光组件3a、位于导光组件3a高度方向的两侧且将导光组件3a高度方向上的上、下表面包覆的盖体组件(未标示)。其中,盖体组件(未标示)包括位于导光组件3a两侧的第一光学元件4a和第二光学元件6a,第一光学元件4a外侧设置有第一盖板5a,第二光学元件6a上且与光源组件1a连接的散热元件7a。第一光学元件4a和第二光学元件6a的边缘相互接触,使得光源组件1a、反射器2a、导光组件3a置于第一光学元件4a及第二光学元件6a所围设的空间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a,可应用于室内照明,例如室内的台灯、壁灯、或组设于枝形吊灯作为其的一个单元。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照明装置100a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光源组件1a包括矩形状的基板11a、设置于基板11a一侧的若干第二光源12a。第二光源12a包括若干发光单元121a,若干发光单元121a沿横向排列形成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未标示),每个发光区域均包括沿纵向延伸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发光单元121a。当然,每个发光单元并不仅限于排成一排,还可以包括两排或三排。优选地,第二光源12a为LED光源,因此,发光单元12a为LED发光单元。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2a也可以为TL光源。第二光源12a也可以是面光源。
基板11a上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相对表面的若干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11a、第二通孔112a和两个第三通孔113a,用于光源组件1a与反射器2a、散热元件7a之间的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粘结等其它连接方式。
基板11a通过电源线(未图示)电性连接至驱动电源(未图示),驱动电源可以驱动第二光源12a发光。当光源组件1a上的第二光源12a为LED光源时,驱动电源为LED驱动电源,其包括若干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LED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
如图9至图10所示,反射器2a与光源组件1a在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光源组件1a的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朝向反射器2a,发射器2a面向发光区域的一侧为内表面,包括两个反射面(未标示)。反射器2a采用高反塑料,或者普通塑料喷高反漆,使得反射器2a的内表面以高反射率发生漫反射。反射器2a呈矩形状,反射器2a上设有第一沉孔212a和两个第四通孔213a,用于反射器2a与光源组件1a之间的连接。反射器2a与光源组件1a相对的侧面上,还设有一个定位柱211a,用于反射器2a在光源组件1a上的定位。
如图9至图12所示,导光组件3a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料,导光组件3a包括与第一发光区域对应并沿该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光体31a和与第二发光区域对应并沿该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光体32a。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呈对称的翅膀状,长度与厚度的比例优选大于3:1。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靠近光源组件1a的内侧部分为入光部304a,远离光源组件1a的外侧部分为反入光部305a。沿上述横向方向,第一、第二导光体31a、32a厚度渐变,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由大变小(参图11),即入光部304a的厚度厚,反入光部305a的厚度薄,因此第一、第二出光面302a、303a分别在远离光源组件1a的方向相交。
两个第一入光部304a夹设在光源组件1a和反射器2a之间。每个导光体上均设有一个入光面及两个出光面,入光面301a分别为入光部304a的侧面,且与反射器2a的两个反射面横向对应。第一出光面302a和第二出光面303a为与入光面301a的相邻的两个面。第一、第二出光面302a、303a的表面积远大于入光面301a,且第一、第二出光面302a、303a为椭圆形。
第一出光面302a面向第一光学元件4a。第二出光面303a面向第二光学元件6a。经反射器2a反射的光线由该入光面301a进入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在高度渐变的第一、第二导光体31a、32a内分别进行传播,并均匀地由第二出光面302a和第二出光面303a、向外射出,然后通过组装于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的第一、第二出光面302a、303a外的第一光学元件4a和第二光学元件6a向外射出光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反射器2a反射后,耦合进入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的光,从入光部向反入光部传播,通过厚度的变化控制了出光的均匀性。同时,第一及第二导光体31a,32a的表面进行蚀纹、喷砂、打点、或者丝印处理,更有利于控制出光的均匀性。在第一导光体31a的入光部304a设有一个第二沉孔311a,第二导光体32a的入光部304a设有一个第三沉孔321a,用于通过螺钉在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与第二光学元件6a之间的连接。
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一光学元件4a为船形的透镜,包括内表面42a和外表面43a。第一光学元件4a的外表面43a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一凹陷部41a,用于收容第二盖板5a。在第一凹陷部41a上设有第一通槽411a,用于第二盖板5a在第一光学元件4a上的定位。在第一光学元件4a的两侧边缘处,每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凸块412a和两个第一卡槽414a,用于第一光学元件4a与第二盖板5a的连接。在近第一通槽411a的两端处设有两个第四沉孔413a,用于第一透镜4与反射器2a的连接。
第一光学元件4a用于主照明,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料,厚度优选在4mm-10mm之间,外表面43a抛光,内表面42a可以喷上白色的高透漆,以遮蔽LED发光单元,使得用户看不到颗粒状的LED发光单元,提升视觉效果。第一光学元件4a的内表面42a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31a、32a的第一出光面302a,且由于内表面42a的曲度变化与第一出光面302a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二者之间是具有一定间隙的,但也可以设置曲度变化一致而互相贴合。
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二盖板5a盖在第一光学元件4a的外表面43a上,第二盖板5a包括盖板本体51a和设置在盖板本体51a两侧的卡持部52a,盖板本体51a的内表面上设有个第二凸块511a,第二凸块511a卡在第一通槽411a内。每个卡持部52a上设有一个第二卡槽521a和两个第三凸块522a。第二盖板5a两侧的的第三凸块522a收容在第一光学元件4a两侧的第一卡槽414a内,第一光学元件4a两侧的两个第一凸块412a卡扣在第二盖板5a两侧的卡持部52a上的两个第二卡槽521a内,实现了第二盖板5a与第一光学元件4a之间的连接。第二盖板5a可遮住第一光学元件4a中心部用于连接的通孔,第二盖板5a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喷漆,增加质感。
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二光学元件6a也为船形的透镜,包括内表面63a和外表面64a,第二光学元件6a与第二出光面303a相对且其内表面62a覆盖该第二出光面303a。由于第二光学元件6a的内表面沿横向的曲度变化与第一、第二导光体31a、32a的第二出光面303a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二者是具有一定间隙的,但也可以设置变化一致而相互贴合。
内表面63a的中部设有一个用于收容基板11a的第二凹陷部61a,外表面64a的中部设有一个用于收容基座71a的第三凹陷部62a。第二凹陷部61a与第三凹陷部62a连通,用于穿过电源线(未图示)。第二光学元件6a的中部还设置有一个第五通孔611a和第六通孔621a,用于与第一导光体31a、第二导光体32a、及散热体7a连接。第二光学元件6a用于背光照明,可以采用透明的PMMA或者PC材质,厚度优选在2mm-5mm之间,外表面64a抛光,内表面63a可以喷上白色的高透漆,提升视觉效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元件6a也可以采用不透光的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同时导光组件3a在对应第二光学元件6a的一侧喷涂高反漆,使第二出光面303a不出射光线,这种实施方式下的照明装置,则只提供主照明,不提供背光照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散热元件7a采用绝缘导热材料,设置在第二光学元件6a的外侧,包括一体连接的基座71a和连接部72a,基座71a为扁平状。基座71a收容在第二光学元件6a的第三凹陷部62a内,并且与光源组件1a的基板11a的背面相连(未图示),解决散热问题。基座71a的纵向中心线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711a,基座71a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712a和两个第三定位孔713a,用于与光源组件1a和第二光学元件6a之间的连接。散热元件7a的中心设有一个第七通孔714a,用于穿过由驱动电源组件(未图示)连接至光源组件1a的电源线(未图示)。
如图9和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a还包括若干螺丝(未图示),用于将光源组件1a、导光组件3a及第二光学元件6a均组设于散热元件7a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先将反射器2a的第一定位柱211a收容在光源组件1a的第一通孔111a内,用一个螺丝穿过第一沉孔212a、第二通孔112a,并收容在第一定位孔711a内,实现将反射器2a、光源组件1a和散热元件7a连接;用螺丝穿过第四沉孔413a、第四通孔213a、第三通孔113a,并收容在第二定位孔712a内,实现将第一光学元件4a、反射器2a、光源组件1a和散热元件7a进一步紧固连接;用一个螺丝穿过第二沉孔311a、第五通孔611a、收容在与第一导光体31a对应一侧的第三定位孔713a内,用一个螺丝穿过第三沉孔321a、第六通孔621a、收容在与第二导光体32a对应一侧的第三定位孔713a内,实现将第一导光体31a、第二导光体32a与第二光学元件6a和散热元件7a之间的连接。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光学元件4a和第二光学元件6a形成一个密封的收容腔8a,光源组件1a、反射器2a、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均收容在该收容腔8a内。使得光源组件1a出射的光线都通过反射器2a反射耦合入导光体31a、32a、并经过第一导光体31a和第二导光体32a导光后,通过第一光学元件4a和第二光学元件6a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反射器与光源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以光源组件的第一、第二发光区域排列方向为横向作为基准,导光组件沿光源组件的横向方向排列,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位于导光组件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横向为第一方向,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使得该照明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并且照明装置内部的反射器与光源组件相对,因此反射器遮住了光源组件,使得用户看不到光源组件上的发光单元,从而提高了照明装置的视觉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组件、收容于盖体组件内的光源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光学元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包括一个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邻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导光体的入光面内,并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射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出光面的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并分别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内表面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且第一光学元件的内表面和第一出光面之间是具有间隙或互相贴合,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内表面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二出光面,且第二光学元件的内表面和第二出光面之间具有间隙或互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的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均包括一块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一侧的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距光源组件近的部分为入光部,距光源组件远的部分为反入光部,每个导光体由所述入光部到反入光部高度逐渐降低,每个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在远离光源组件的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的入光面为所述入光部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光体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设置光源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二导光体的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光源模组设置光源的一侧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收容于所述盖体组件内,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器反射后,进入所述至少一个导光体的入光面内,并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射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一块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一侧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光源组件设置的第一发光区域与第二发光区域的一侧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均包括与入光面相邻的至少一个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分别与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相对,所述第二导光体的至少一个出光面分别与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相对,通过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向外射出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光源组件热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遮盖住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为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内表面设置高透漆,外表面镜面抛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出光面的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光学元件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一出光面,第二盖板覆盖第一、第二导光体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盖板不透光,所述第二出光面上设置高反漆。
CN201610398704.8A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5841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8704.8A CN105841005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8704.8A CN105841005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1005A true CN105841005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8704.8A Pending CN105841005A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10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958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729A (zh) * 2001-07-04 2003-01-29 刘保伸 背光组件的发光体置中及组合式导光板
TW572523U (en) * 2003-03-12 2004-01-11 Lien Chun Technology Entpr Co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apable of illuminating from two surfaces
TW200513693A (en) * 2003-10-15 2005-04-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CN191672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58359A (zh) * 2007-12-14 2009-06-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装置
CN203500916U (zh) * 2013-10-12 2014-03-26 东莞华明灯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出光的导光模组
CN203718576U (zh) * 2014-01-06 2014-07-16 倪卓章 一种led比翼灯
CN205664138U (zh) * 2016-06-07 2016-10-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729A (zh) * 2001-07-04 2003-01-29 刘保伸 背光组件的发光体置中及组合式导光板
TW572523U (en) * 2003-03-12 2004-01-11 Lien Chun Technology Entpr Co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apable of illuminating from two surfaces
TW200513693A (en) * 2003-10-15 2005-04-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CN191672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58359A (zh) * 2007-12-14 2009-06-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装置
CN203500916U (zh) * 2013-10-12 2014-03-26 东莞华明灯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出光的导光模组
CN203718576U (zh) * 2014-01-06 2014-07-16 倪卓章 一种led比翼灯
CN205664138U (zh) * 2016-06-07 2016-10-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958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2892B2 (ja) 照明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EP2375137B1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2447599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6286639A (ja) 光を放射するための凹部を形成する複数の重なり合うパネルを有する発光装置
JP5279133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2537714A (zh) 导光式照明装置
US934817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JP2013182730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CN205664138U (zh) 一种照明装置
US8833958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102141219A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4791620A (zh) 灯具
CN105841005A (zh) 一种照明装置
WO2016029809A1 (zh) 一种led直下式背光源及其发光方法
CN105937749B (zh) 一种配光元件、光源组件以及照明设备
KR20220098713A (ko) 조명 장치
US9435931B2 (en) LED lighting apparatus
CN202469612U (zh) 照明装置
CN207065393U (zh) 一种光电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07065139U (zh) 照明装置
JP2008112610A (ja) 照明装置及び発光標識システム
KR20080041896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9871841U (zh) 一种导光组件、mini 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32949B (zh) 板形燈具模組
CN217235499U (zh) 一种控光元件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