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属于智能家居建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门是用于阻挡或封闭一区域的装置,它主要由门本体和门框架组成,任何建筑物的建设都需要采用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门的生产厂家和设计者也在不断针对门进行着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号:201110099065.2,公开了一种门,包括门框、门页和开闭机构,所述门页铰接在门框上,门页和门框间采用二次密封结构,所述门页包括基体和隔热层,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转轴、连接法兰、连杆和导向套,所述转轴穿过贯穿门页的光孔并可在所述光孔内转动,在门页的内侧,所述转轴与连接法兰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法兰上铰接有连杆,连杆穿过设置在门页上的导向套。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门,主要用作矿用救生舱的舱门,以解决现有矿用救生舱的舱门开闭机构结构复杂、密封及隔热效果差的问题,还可用作船舱、冷库等的门,具有开闭机构结构简单、密封及隔热效果好的优点。
不仅如此,专利号:201420389784.7,公开了一种门,包括门框及铰接在门框上的门体,所述门框上设置有限制门移动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凹槽上设置有三个第一磁铁,所述门体上对应三个第一磁铁位置对应磁性相反的三个磁铁,所述门框前端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设置在门体上的磁铁磁性相反,所述门体内设置有一钢板,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门的结构,门体与门框的撞击动能通过橡胶层吸收,有效的避免的门与门框的刚性碰撞,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污染,另外,两个磁性相反的磁铁的相互作用,能使门被吸附在门框上,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
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门,从结构入手进行改进与创新,针对各部件的连接、设置进行改进与创新,使之具有更流畅的转动机构,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但是现有的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能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防盗是一扇好门的重要指标,但是现在对于防盗来说,多从锁具的结构入手进行改进,通过更加复杂结构进行防盗,但是该效果依然不好,所以现有技术门的防盗效果仍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门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全新设计理念,设计自动化电机驱动式移动锁具结构,隐藏锁具位置,能够有效提高防盗效果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包括门本体,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门框,门本体的其中一条侧边通过铰链与门框上对应的侧边相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滑道卡槽、滑杆、转动电机、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第二射频模块、电控锁本体、电机驱动电路;转动电机经过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第二射频模块、电控锁本体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为转动电机进行供电;第一射频模块与第二射频模块之间射频信号相匹配,控制模块、第二射频模块和电机驱动电路设置在门本体的背面;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转动电机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控锁本体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内部、活动进出盒体侧面的电控伸缩锁舌,控制模块与电控伸缩锁舌相连接,并且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电控伸缩锁舌进行供电,电控伸缩锁舌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进出盒体;滑道卡槽的长度、滑杆的长度,以及门本体侧边的长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杆设置于门本体背面,且滑杆所在直线与门本体的侧边相平行,转动电机与电控锁本体的盒体相固定连接,转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齿轮,滑杆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线方向设置与转动电机所连齿轮相匹配的齿轮槽,电控锁本体的盒体通过套环活动套设在滑杆上,电控锁本体在转动电机所连齿轮与滑杆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上下移动,电控锁本体中盒体上电控伸缩锁舌进出所在面与门本体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相平齐,且电控锁本体上电控伸缩锁舌的指向背向铰链方向;滑道卡槽上槽口的宽度与电控伸缩锁舌的宽度相适应,滑道卡槽设置于门框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上,且门本体与门框闭合时,滑道卡槽上槽口的位置与电控伸缩锁舌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接电源。
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针对门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全新设计理念,设计自动化电机驱动式移动锁具结构,具体在门本体背面设置滑杆,在具体设计电机驱动电路基础之上,设计电控锁本体在转动电机所连齿轮与滑杆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上下移动,并且配合电控锁本体的上下移动,在门框上设计引入对应其侧边长度的滑道卡槽,使得门本体与门框闭合,且电控锁本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电控锁本体中电控伸缩锁舌与滑道卡槽构成缩合结构,由此,在门本体的外面实现了电控锁本体的隐藏,这样在摸不清电控锁本体具体位置的情况下,就大大避免了电控锁本体被撬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门的防盗效果;
(2)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中,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具有高效的防盗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4)本发明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接电源,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自动化电机驱动式移动锁具结构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本发明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在实际应用中取电、用电的稳定性,最大限度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门本体,2.门框,3.滑道卡槽,4.滑杆,5.控制模块,6.电源,7.第二射频模块,8.第一射频模块,9.转动电机,10.电控锁本体,11.套环,12.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包括门本体1,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门框2,门本体1的其中一条侧边通过铰链与门框2上对应的侧边相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8、滑道卡槽3、滑杆4、转动电机9、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第二射频模块7、电控锁本体10、电机驱动电路12;转动电机9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其中,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第二射频模块7、电控锁本体10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12为转动电机9进行供电;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相匹配,控制模块5、第二射频模块7和电机驱动电路12设置在门本体1的背面;如图2所示,电机驱动电路12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转动电机9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内部、活动进出盒体侧面的电控伸缩锁舌,控制模块5与电控伸缩锁舌相连接,并且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为电控伸缩锁舌进行供电,电控伸缩锁舌在控制模块5的控制下进出盒体;滑道卡槽3的长度、滑杆4的长度,以及门本体1侧边的长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杆4设置于门本体1背面,且滑杆4所在直线与门本体1的侧边相平行,转动电机9与电控锁本体10的盒体相固定连接,转动电机9的驱动端连接齿轮,滑杆4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线方向设置与转动电机9所连齿轮相匹配的齿轮槽,电控锁本体10的盒体通过套环11活动套设在滑杆4上,电控锁本体10在转动电机9所连齿轮与滑杆4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4上下移动,电控锁本体10中盒体上电控伸缩锁舌进出所在面与门本体1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相平齐,且电控锁本体10上电控伸缩锁舌的指向背向铰链方向;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宽度与电控伸缩锁舌的宽度相适应,滑道卡槽3设置于门框2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上,且门本体1与门框2闭合时,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位置与电控伸缩锁舌的位置相对应。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针对门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全新设计理念,设计自动化电机驱动式移动锁具结构,具体在门本体1背面设置滑杆4,在具体设计电机驱动电路12基础之上,设计电控锁本体10在转动电机9所连齿轮与滑杆4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4上下移动,并且配合电控锁本体10的上下移动,在门框2上设计引入对应其侧边长度的滑道卡槽3,使得门本体1与门框2闭合,且电控锁本体10上下移动过程中,电控锁本体10中电控伸缩锁舌与滑道卡槽3构成缩合结构,由此,在门本体1的外面实现了电控锁本体10的隐藏,这样在摸不清电控锁本体10具体位置的情况下,就大大避免了电控锁本体10被撬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门的防盗效果。
基于上述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转动电机9,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具有高效的防盗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还有针对控制模块5,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6,进一步设计采用外接电源,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自动化电机驱动式移动锁具结构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本发明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在实际应用中取电、用电的稳定性,最大限度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防盗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智能电机驱动式防盗门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包括门本体1,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门框2,门本体1的其中一条侧边通过铰链与门框2上对应的侧边相活动连接;还包括第一射频模块8、滑道卡槽3、滑杆4、无刷转动电机、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外接电源、第二射频模块7、电控锁本体10、电机驱动电路12;无刷转动电机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2与单片机相连接;其中,外接电源经过单片机分别为第二射频模块7、电控锁本体10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源依次经过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12为无刷转动电机进行供电;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相匹配,单片机、第二射频模块7和电机驱动电路12设置在门本体1的背面;电机驱动电路12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无刷转动电机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单片机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单片机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内部、活动进出盒体侧面的电控伸缩锁舌,单片机与电控伸缩锁舌相连接,并且外接电源经过单片机为电控伸缩锁舌进行供电,电控伸缩锁舌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进出盒体;滑道卡槽3的长度、滑杆4的长度,以及门本体1侧边的长度三者彼此相等,滑杆4设置于门本体1背面,且滑杆4所在直线与门本体1的侧边相平行,无刷转动电机与电控锁本体10的盒体相固定连接,无刷转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齿轮,滑杆4表面上沿其所在直线方向设置与无刷转动电机所连齿轮相匹配的齿轮槽,电控锁本体10的盒体通过套环11活动套设在滑杆4上,电控锁本体10在无刷转动电机所连齿轮与滑杆4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4上下移动,电控锁本体10中盒体上电控伸缩锁舌进出所在面与门本体1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相平齐,且电控锁本体10上电控伸缩锁舌的指向背向铰链方向;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宽度与电控伸缩锁舌的宽度相适应,滑道卡槽3设置于门框2上相对所连铰链的另一条侧边上,且门本体1与门框2闭合时,滑道卡槽3上槽口的位置与电控伸缩锁舌的位置相对应。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第一射频模块8放置于用户身上,当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位于彼此射频信号交互范围时,即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相匹配,并由第二射频模块7将匹配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当中,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用户位于门前,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中的电控伸缩锁舌收缩;反之当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没有位于彼此射频信号交互范围时,即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不能相匹配,则单片机无法接收来自第二射频模块7的匹配信号,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用户没有位于门前,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中的电控伸缩锁舌伸长;基于上述实际应用操作过程中,当用户离开时,将门本体1与门框2相闭合,然后用户离开,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没有位于彼此射频信号交互范围时,即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不能相匹配,则单片机无法接收来自第二射频模块7的匹配信号,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用户没有位于门前,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中的电控伸缩锁舌伸长,即电控锁本体10中的电控伸缩锁舌伸入滑道卡槽3中,构成锁合结构,然后单片机进一步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2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无刷转动电机开始工作,其中,单片机向电机驱动电路12发送工作控制命令,电机驱动电路12根据所接收到的工作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工作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无刷转动电机,控制其开始工作,使得电控锁本体10在无刷转动电机所连齿轮与滑杆4上齿轮槽的相互转动下,沿滑杆4上下来回移动,这样从门本体1外面的角度,根本无法判别电控锁本体10的具体位置,彻底杜绝了电控锁本体10被撬的可能;与之相应,当用户步入门前时,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位于彼此射频信号交互范围时,即第一射频模块8与第二射频模块7之间射频信号相匹配,并由第二射频模块7将匹配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当中,单片机据此判断此时用户位于门前,则单片机首先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2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无刷转动电机停止工作,使得电控锁本体10停止上下移动,其中,单片机向电机驱动电路12发送停止工作控制命令,电机驱动电路12根据所接收到的停止工作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停止工作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无刷转动电机,控制其停止工作,然后,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接电控锁本体10中的电控伸缩锁舌缩短,即电控伸缩锁舌由滑道卡槽3中抽出,则此时门本体1与门框2之间的锁合结构被解除,用户即可开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