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7264A -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7264A
CN105837264A CN201610360915.2A CN201610360915A CN105837264A CN 105837264 A CN105837264 A CN 105837264A CN 201610360915 A CN201610360915 A CN 201610360915A CN 105837264 A CN105837264 A CN 10583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container
straw
outer cylinde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09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609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7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3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72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9/00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 A01F29/005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for disintegrating and cutting up bales of hay, straw or fod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9/00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 A01F29/02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having rotating knives with their cutting edges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ir rotational axis
    • A01F29/04Cutt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hay, straw or the like having rotating knives with their cutting edges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ir rotational axis with feeding direction transverse to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26B25/08Parts thereof
    • F26B25/12Walls or sides;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9/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 F26B9/0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in stationary drums or chambers
    • F26B9/06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at rest or with only local agitation; Domestic airing cupboards in stationary drums or chambers the products to be dried being disposed on one or more containers, which may have at least partly gas-previous walls, e.g. trays or shelves in a st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0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00/02Biomass, e.g. waste vegetative matter, stra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对植物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的风动粉碎装置,并获取秸秆碎片;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并制成粉料的研磨装置。

Description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植物秸秆制取有机肥的系统。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利用植物秸秆的系统,利用植物秸秆制成核酸有机肥料,解决现有的植物秸秆难处理、难分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对植物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的风动粉碎装置,并获取秸秆碎片;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并制成粉料的研磨装置;
上述的风动粉碎装置,其包括粉碎外筒体、安装于粉碎外筒体壁部并且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喂料机构、安装于粉碎外筒体的底部并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进风盖板,粉碎外筒体内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内粉碎轴,内粉碎轴上安装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切割刀组,所述的切割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切割刀具;粉碎外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沿内粉碎轴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刀组,所述的定位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定位刀具,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交错布置;进风盖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盖板的出风端口朝向粉碎外筒体的内腔;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粉碎外筒体的下端部位置;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定位刀组或切割刀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
上述的烘干装置,其包括烘干壳体、固定于烘干壳体内部的内风板、与烘干壳体底部密封连接的烘干底座、固定于内风板内并且竖直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盛物箱、与盛物箱滑动连接并且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连通导柱,烘干壳体的内壁与内风板的外壁之间的夹层为热风通道,烘干壳体侧壁的下端部设置有连通热风通道的入风管,内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风孔,盛物箱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容器,盛物箱的四周侧壁围合而成盛物腔,盛物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盛物腔的第四风孔,盛物箱的底壁连接有倾斜的预流腔,盛物箱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穿过预流腔最低点的圆柱形输料板,输料板与连通导柱相匹配,输料板临近预流腔一端侧壁开设有连通预流腔最低位置的预留口,连通导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连通导柱轴线的连通孔,连通孔的数量与盛物箱数量相同;连通孔之间的间隔小于盛物箱之间的间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之间间隔沿内粉碎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逐步减小。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粉碎外筒体的顶部还安装有上风盖,上风盖上布置有排料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喂料机构,包括喂料壳体、安装于喂料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蛟龙轴,蛟龙轴的卸料端连通粉碎外筒体的内腔,喂料壳体上安装有朝向蛟龙轴进料端的喂料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喂料机构有多个,并且布置于粉碎外筒体的四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进风盖板上设置有套接于内粉碎轴外部并且位于切割刀组下部的下风盖,下风盖上设置有连通粉碎外筒体内腔与进风盖板内腔的下风孔,进风盖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进风盖板内腔的进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内风板内竖直方向布置有两个盛物箱,连通导柱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两个连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输料板两端侧布置有对称的预流腔,输料板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与预流腔最低位置相连通的预流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第三风孔的直径大于第四风孔的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连通导柱上还设置有位于连通孔底部的导料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轴向叶板有四个并且绕搅拌轴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秸秆粉料的制取工艺,其步骤包括:
S1:将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并获取秸秆碎片;
取秸秆并放入至喂料机构内,通过喂料机构将秸秆输送至粉碎外筒体内腔中,设置于粉碎外筒体底部的进风盖板向粉碎外筒体内腔中鼓风,风力将秸秆向上吹起,由于粉碎外筒体内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内粉碎轴,内粉碎轴上安装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切割刀组,所述的切割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切割刀具;粉碎外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沿内粉碎轴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刀组,所述的定位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定位刀具,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交错布置;当秸秆向上运动时,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的切割作用,将秸秆逐步切割,直至将秸秆切割成颗粒状,并从设置于粉碎外筒体顶端的上风盖上的排料孔内排出,从而完成秸秆的粉碎工序;
S2: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处理;
a、将秸秆碎片倒入上端的盛物箱内,通过设置于烘干壳体壁部下方的入风管向烘干壳体内壁与内风板外壁之间的热风通道内灌入风,由于内风板固定于烘干壳体内部,两个盛物箱固定于内风板内并且沿竖直方向布置,内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风孔,盛物箱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容器,盛物箱的四周侧壁围合而成盛物腔,盛物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盛物腔的第四风孔;盛物箱的底壁连接有倾斜的预流腔,盛物箱的底壁上还设置有与竖直方向上穿过预流腔最低点的圆柱形输料板,输料板与连通导柱相匹配,输料板临近预流腔一端侧壁开设有连通预流腔最低位置的预留口;灌入热风通道内的风将通过第三风孔、第四风孔进入盛物腔内,并对秸秆碎片进行初步烘干;
b、连通导柱上设置有两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连通导柱轴线的连通孔,初始状态下上方的连通孔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并且不与上方的盛物箱连通,下方的连通孔位于下方的盛物箱正下方并且不与下方的盛物箱连通;驱动连通导柱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下方的连通孔逐步的连通下方的盛物箱的预流腔,上方的连通孔依然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此时下方的盛物箱处于排料状态,上方的盛物箱处于集料状态;
c、继续驱动连通导柱向上运动,直至下方的连通孔完全脱离下方的输料板,连通导柱的壁部填塞下方的输料板,上方的连通孔依然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此时,两个盛物箱都处于集料状态;
d、连通导柱持续向上运动过程中,上方的连通孔连通上方的预流腔,放置于上方盛物箱内的秸秆碎片经过预流腔、预留口、连通孔落入下方的盛物箱内,由于连通导柱的侧壁填塞下方的输料板,从而可将秸秆碎片集放于下方的盛物箱内;此时,下方的盛物箱处理集料状态,上方的盛物箱处理排料状态;
e、待上方的盛物箱内经过初步烘干的秸秆碎片完全导入至下方的盛物箱内时,将连通导柱旋转90度,使得连通孔与预流口分离,并将连通导柱按压复位;并对上方的盛物箱再次填料;
f、连通导杆按压复位后再旋转90度,待下方的盛物箱内的秸秆碎片完成二次烘干时,再次拉动连通导杆向上运动,下方的连通孔将完成二次烘干的秸秆碎片排出;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烘干,按照上述方法拉动或者按压连通导柱,控制秸秆碎片的流动方向,如此往复;
S3: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处理,并获取秸秆粉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副轴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副轴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主轴丝杆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副轴与调控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套筒与主齿轮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粉碎外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粉碎外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内粉碎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内粉碎轴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进风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风动粉碎装置的切割刀具与定位刀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与盛物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与盛物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盛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与盛物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的工作原理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的工作原理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连通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搅拌运动件的秸秆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双动力装置;110、动力箱;112、双动力支架;
120、主轴套筒;121、主轴;122、主轴导向键槽;123、主轴丝杆;124、移位块体;125、主轴套环;126、主轴承;127、主轴垫环;128、主轴内槽。
130、连接壳体;132、副轴齿轮;134、主轴齿轮;136、键。
140、副轴套筒;141、副轴;142、环形凸起部;143、第一弹簧;144、定位圆盘;145、副轴垫环。
200、风动粉碎装置;210、粉碎外筒体;212、定位刀具;220、喂料机构;222、蛟龙轴;224、喂料管;230、进风盖板;232、进风口;234、下风盖;240、排料管道;242、上风盖;250、内粉碎轴;252、切割刀具。
300、烘干装置;310、烘干壳体;320、连通导柱;322、连通孔;324、导料凸起;330、内风板;332、第三风孔;340、盛物箱;342、第四风孔;344、盛物腔;346、预流腔;347、输料板;348、预流口;350、烘干底座。
400、搅拌运动件;410、搅拌轴;420、轴向叶板;422、第一扰流孔;430、径向叶板;432、第二扰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28所示,利用植物秸秆制取核酸有机肥的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对植物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的风动粉碎装置,并获取秸秆碎片;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并制成粉料的研磨装置;将秸秆粉料放置于均质容器内并通过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在均质容器内放入强酸/强碱调整PH值为8-12之间并通过与均质容器相匹配的搅拌运动件进行搅拌混合;取均质容器浆液放入干燥装置内并注入强酸/强碱调整PH值为6-7之间,并通过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并获取粉末状核酸有机肥料。
上述的研磨装置、干燥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具备相同功能的设备来实现,不发明中不在详细赘述。
如图1-28所示,利用植物秸秆制取核酸有机肥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将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并获取秸秆碎片;
S2: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处理;
S3: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处理,并获取秸秆粉料;
S4:取秸秆粉料并注入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获取浆液A;
S5:在浆液A内注入强酸/强碱调整PH值为8-12之间,在90-120度的环境下并通过搅拌运动件进行搅拌,获取浆液B;
S6:在浆液B内注入强酸/强碱调整PH值为6-7之间,获得浆液C;
S7:通过干燥装置对浆液C进行干燥处理并获取粉末状核酸有机肥料。
上述的秸秆粉料与氯化钠溶液的重量比为1:12~17。
上述的步骤S5中,搅拌运动件搅拌时间为40-80分钟,使得裂解充分。
上述的植物秸秆可以为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甘蔗秸秆、薯类秸秆、油菜秸秆、棉花秸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图8-16所示,上述的风动粉碎装置200,其包括粉碎外筒体210、安装于粉碎外筒体210壁部并且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喂料机构220、安装于粉碎外筒体210的底部并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进风盖板230,粉碎外筒体210内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内粉碎轴250,内粉碎轴250上安装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切割刀组,所述的切割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切割刀具252;粉碎外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沿内粉碎轴250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刀组,所述的定位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定位刀具212,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交错布置;进风盖板230上设置有进风口232,进风盖板230的出风端口朝向粉碎外筒体210的内腔;尤为重要地,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粉碎外筒体的下端部位置;优选地,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定位刀组或切割刀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
通过喂料机构将待粉碎的秸秆输送至粉碎外筒体内腔中,通过内粉碎轴250的转动,以及定位刀具与切割刀具的交错切割,从而将秸秆进行粉碎;设置于粉碎外筒体底部的进风盖板鼓风,吹动秸秆朝向上方运动,提高粉碎切割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提高粉碎效果,上述的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之间间隔沿内粉碎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逐步减小;通过减小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之间间隔从而提高粉碎程度,使得秸秆被粉碎成更小的颗粒。
粉碎外筒体210的顶部还安装有上风盖242,上风盖242上布置有排料孔;通过排料孔的尺寸约束,使得尺寸过大的秸秆碎片或者尺寸不符合的秸秆碎片被约束在粉碎外筒体内腔,从而有效的控制秸秆碎片的尺寸,提高秸秆碎片的品质;粉碎外筒体210的顶部还安装有套接于上风盖242的排料管道240,从上风盖内排出的秸秆碎片经过排料管道的约束,排入至指定地点,便于收集,优选地,排料管道为弯曲的管道。
上述的喂料机构220,包括喂料壳体、安装于喂料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蛟龙轴222,蛟龙轴222的卸料端连通粉碎外筒体的内腔,喂料壳体上安装有朝向蛟龙轴进料端的喂料管224;将待粉碎的秸秆放置于喂料管224内,通过转动蛟龙轴222,将秸秆输送至粉碎外筒体内腔,并完成初步的挤压粉碎;并且通过蛟龙轴进行输送更加安全可靠,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
上述的喂料机构有多个,并且布置于粉碎外筒体210的四周,可便于多个工人操作进料,提高喂料量。
进风盖板230上设置有套接于内粉碎轴250外部并且位于切割刀组下部的下风盖234,下风盖234上设置有连通粉碎外筒体内腔与进风盖板内腔的下风孔,进风盖板23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进风盖板内腔的进风口232;通过鼓风机将风鼓入至进风盖板内腔中,并经过下风孔进入粉碎外筒体内腔;从而吹动秸秆向上运动,并与定位刀组、切割刀组接触,从而达到粉碎效果。
风动粉碎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风力的驱动,从而控制质轻的秸秆自下而上运动,并经过定位刀组与切割刀组的粉碎切割作用,从而达到粉碎效果。
秸秆的风动粉碎方法,其步骤包括:
取秸秆并放入至喂料机构内,通过喂料机构将秸秆输送至粉碎外筒体内腔中,设置于粉碎外筒体底部的进风盖板向粉碎外筒体内腔中鼓风,风力将秸秆向上吹起,由于粉碎外筒体内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内粉碎轴,内粉碎轴上安装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切割刀组,所述的切割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切割刀具;粉碎外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沿内粉碎轴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刀组,所述的定位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定位刀具,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交错布置;当秸秆向上运动时,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的切割作用,将秸秆逐步切割,直至将秸秆切割成颗粒状,并从设置于粉碎外筒体顶端的上风盖上的排料孔内排出,从而完成秸秆的粉碎工序。
如图17-27所示,烘干装置300,其包括烘干壳体310、固定于烘干壳体内部的内风板330、与烘干壳体310底部密封连接的烘干底座350、固定于内风板330内并且竖直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盛物箱340、与盛物箱340滑动连接并且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连通导柱320,烘干壳体310的内壁与内风板330的外壁之间的夹层为热风通道,烘干壳体310侧壁的下端部设置有连通热风通道的入风管,内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风孔332,盛物箱340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容器,盛物箱340的四周侧壁围合而成盛物腔344,盛物箱340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盛物腔344的第四风孔342,盛物箱340的底壁连接有倾斜的预流腔346,盛物箱340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穿过预流腔346最低点的圆柱形输料板347,输料板347与连通导柱320相匹配,输料板347临近预流腔346一端侧壁开设有连通预流腔最低位置的预留口348,连通导柱320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连通导柱轴线的连通孔322,连通孔322的数量与盛物箱数量相同;尤为重要地,连通孔之间的间隔小于盛物箱之间的间隔,为了确保连通导柱可以正常的控制导料。
优选地,内风板330内竖直方向布置有两个盛物箱340,连通导柱320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两个连通孔322;通过两级烘干,可以完成大多数的烘干任务。
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的输料板347两端侧布置有对称的预流腔346,输料板347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与预流腔346最低位置相连通的预流口348;通过设置对称的预流腔,为了增加输料效率。
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的第三风孔332的直径大于第四风孔342的直径;第四风孔的作用是为了向盛物腔内灌输流动空气,并且防止秸秆碎片的泄漏;在第三风孔尺寸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第三风孔332的尺寸,更加便于空气流动,提高烘干速度。
为提高输料效率,连通导柱320上还设置有位于连通孔322底部的导料凸起324;通过导料凸起324的导向作用,可以对秸秆碎片快速分流,提高输料效率。
秸秆碎片的多级烘干方法,其步骤包括:
a、将秸秆碎片倒入上端的盛物箱内,通过设置于烘干壳体壁部下方的入风管向烘干壳体内壁与内风板外壁之间的热风通道内灌入风,由于内风板固定于烘干壳体内部,两个盛物箱固定于内风板内并且沿竖直方向布置,内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风孔,盛物箱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容器,盛物箱的四周侧壁围合而成盛物腔,盛物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盛物腔的第四风孔;盛物箱的底壁连接有倾斜的预流腔,盛物箱的底壁上还设置有与竖直方向上穿过预流腔最低点的圆柱形输料板,输料板与连通导柱相匹配,输料板临近预流腔一端侧壁开设有连通预流腔最低位置的预留口;灌入热风通道内的风将通过第三风孔、第四风孔进入盛物腔内,并对秸秆碎片进行初步烘干。
b、连通导柱上设置有两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连通导柱轴线的连通孔,初始状态下上方的连通孔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并且不与上方的盛物箱连通,下方的连通孔位于下方的盛物箱正下方并且不与下方的盛物箱连通;驱动连通导柱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下方的连通孔逐步的连通下方的盛物箱的预流腔,上方的连通孔依然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此时下方的盛物箱处于排料状态,上方的盛物箱处于集料状态。
c、继续驱动连通导柱向上运动,直至下方的连通孔完全脱离下方的输料板,连通导柱的壁部填塞下方的输料板,上方的连通孔依然位于两个盛物箱之间,此时,两个盛物箱都处于集料状态。
d、连通导柱持续向上运动过程中,上方的连通孔连通上方的预流腔,放置于上方盛物箱内的秸秆碎片经过预流腔、预留口、连通孔落入下方的盛物箱内,由于连通导柱的侧壁填塞下方的输料板,从而可将秸秆碎片集放于下方的盛物箱内;此时,下方的盛物箱处理集料状态,上方的盛物箱处理排料状态。
e、待上方的盛物箱内经过初步烘干的秸秆碎片完全导入至下方的盛物箱内时,将连通导柱旋转90度,使得连通孔与预流口分离,并将连通导柱按压复位;并对上方的盛物箱再次填料。
f、连通导杆按压复位后再旋转90度,待下方的盛物箱内的秸秆碎片完成二次烘干时,再次拉动连通导杆向上运动,下方的连通孔将完成二次烘干的秸秆碎片排出;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烘干,按照上述方法拉动或者按压连通导柱,控制秸秆碎片的流动方向,如此往复。
上述的均质容器内安装有搅拌运动件400,搅拌运动件400包括搅拌轴410、安装于搅拌轴并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搅拌轴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并且沿搅拌轴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叶板420、套接于搅拌轴并且板面与搅拌轴轴线垂直的径向叶板430,轴向叶板420布置有若干个第一扰流孔422,径向叶板430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二扰流孔432;搅拌轴的驱动端连接双动力装置。
进一步的改进,为提高扰流效果,促进搅拌均匀,上述的轴向叶板420有四个并且绕搅拌轴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改进,搅拌轴上安装有并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两组搅拌组件。
双动力装置的第一动能输出端驱动搅拌轴410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时,通过径向叶板以及设置于径向叶板上的第二扰流孔进行浆液进行扰动搅拌,促进均匀混合;并且搅拌轴410在轴线运动过程中,不停的改变搅拌区域或者自由调整搅拌区域,使得搅拌的自由度更高。
双动力装置的第二动能输出端驱动搅拌轴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通过轴向叶板以及设置于轴向叶板上的第一扰流孔对浆液进行搅拌,产生离心力,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混合均匀。
双动力装置的第一动能输出端以及第二动能输出端同时开启,可自由调整搅拌区域以及搅拌速度,从而适用于不同体积、不同密度的浆液搅拌。
如图1-7所示,上述的双动力装置100,其包括动力箱110、主轴套筒120、连接壳体130、副轴141,主轴套筒120的一端与动力箱110的壳体连接,主轴套筒120的另一端与连接壳体130连接,主轴套筒120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筒导向槽,主轴套筒120内分别套接有主轴121、定位转动装置、主轴丝杆123,主轴丝杆123的驱动端与动力箱110的第一动能输出端相连接,定位转动装置套接于主轴丝杆123,主轴121的驱动端设置有与定位转动装置相匹配的主轴内槽128,定位转动装置包括分别套接于主轴丝杆123的移位块体124、主轴套环125、主轴承126、主轴垫环127,主轴121、主轴丝杆123、移动块体124均同轴线布置,移位块体124通过丝母与丝杆连接,移位块体124上设置有与主筒导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块,移位块体124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线布置的台阶,台阶上套接有主轴套环125、主轴承126、主轴垫环127,主轴套环125、主轴垫环127均与台阶活动连接并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台阶与主轴承126的内圈相固定,主轴垫环放置于主轴内槽128内并与主轴内槽底壁相贴合,主轴承128的外圈与主轴内槽128的壁部相固定,主轴套环125与主轴121的驱动端相固定;主轴121的壁部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轴导向键槽122;连接壳体130内布置有相互啮合的副轴齿轮132、主轴齿轮134,主轴齿轮134套接于主轴121外部,通过键136连接主轴齿轮134与主轴121,键136与主轴导向键槽122相匹配;副轴齿轮132内套接有副轴141,副轴141的驱动端与动力箱110的第二动能输出端相连接;主轴121的动能输出端连接搅拌轴410。
当动力箱110的第一动能输出端提供动能时,驱动主轴丝杆123转动,由于移位块体上设置有与主筒导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块,从而使得通过丝母与主轴丝杆123相连接的移位块体124沿着主轴丝杆的轴线方向发生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搅拌轴410的往复运动,控制粉碎区域。
当动力箱110的第二动能输出端提供动能时,驱动副轴141转动,使得套接于副轴的副轴齿轮132发生转动,副轴齿轮的转动并驱动与之相啮合的主轴齿轮134的同步转动,由于主轴齿轮134通过键、主轴导向键槽的相互匹配与主轴相连接,从而使得主轴齿轮驱动主轴的转动,由于主轴丝杆不发生转动,所以移位块体124不发生位移,从而使得主轴只发生转动不发生轴向的运动;主轴的转动实现与之连接的搅拌轴410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浆液的混合搅拌。
副轴141还套接有调控装置,其包括副轴套筒140、环形凸起部142、第一弹簧143、定位圆盘144、副轴垫环,副轴141上设置有环形凸起部142,环形凸起部142上设置有锁紧凸起部,副轴套筒140、第一弹簧143、定位圆盘144、副轴垫环127均套接于副轴141的外部,定位圆盘144、副轴垫环127分别与副轴141活动连接,副轴套筒140的一端与连接壳体130相连接,副轴套筒140的另一端与定位圆盘144相连接,定位圆盘144上设置有与锁紧凸起部相匹配的锁紧凹槽,第一弹簧143的一端连接环形凸起部142,第一弹簧143的另一端连接副轴垫环,副轴垫环145与连接壳体130相连接。调控装置是用于控制副轴的转动,从而提高精度,避免输出轴在轴线方向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产生转动。
当副轴上套接有调控装置时,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驱动环形凸起部上的锁紧凸起部与定位圆盘上的锁紧凹槽相咬合,副轴不能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主轴齿轮与副轴齿轮位置锁紧,与此同时,主轴只能发生轴线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当驱动副轴转动时,必须先对副轴施加轴线的作用力并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锁紧凸起部与锁紧凹槽相分离,再驱动副轴的转动,既可驱动副轴齿轮、主轴齿轮、主轴的转动。
主轴套筒120的一端与动力箱110的壳体通过铆钉连接,主轴套筒120的另一端与连接壳体130通过铆钉连接;副轴套筒140的一端与连接壳体130通过铆钉相连接,副轴套筒140的另一端与定位圆盘144通过铆钉相连接。
主轴套筒120的外侧壁处铰接有双动力支架112,通过双动力支架112控制双动力装置的俯仰角度,扩大使用范围。
本发明中为提高混合搅拌效果,双动力装置的第一动能输出端与第二动能输出端可同时工作,通过第一动能输出端控制搅拌轴41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控制搅拌区域,通过第二动能输出端输出的动能控制搅拌轴410的转动速度,从而做搅拌速度;显著提高均匀搅拌的效果。
混合浆液的搅拌方法,其步骤包括:
开启双动力装置,使得双动力装置的第一动能输出端与第二动能输出端同时输出动能。
双动力装置的动力箱的第一动能输出端提供动能并驱动主轴丝杆转动,由于主轴、定位转动装置分别套接于主轴丝杆,主轴套接于主轴套筒内,主轴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筒导向槽,主轴的驱动端设置有与定位转动装置相匹配的主轴内槽,定位转动装置包括分别套接于主轴丝杆的移位块体、主轴套环、主轴承、主轴垫环,主轴、主轴丝杆、移动块体均同轴线布置,移位块体通过丝母与主轴丝杆连接,移位块体上设置有与主筒导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块,移位块体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线布置的台阶,台阶上套接有主轴套环、主轴承、主轴垫环,主轴套环、主轴垫环均与台阶活动连接并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台阶与主轴承的内圈相固定,主轴垫环放置于主轴内槽内并与主轴内槽底壁相贴合,主轴承的外圈与主轴内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轴套环与主轴的驱动端相固定,并且主轴的输出端与搅拌轴的驱动端相连接,从而主轴丝杆在转动过程中,驱动移位凸起块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由于定位转动装置的限制作用,使得主轴沿其轴线方向发生位移,并且使得与主轴输出端相连接的搅拌轴沿其轴线方向运动。
动力箱的第二动能输出端输出动能并且驱动副轴转动,由于副轴外部套接有副轴齿轮、主轴外部套接有与副轴齿轮相啮合的主轴齿轮,主轴的壁部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轴导向键槽,主轴齿轮通过键与主轴导向键槽的相互匹配并与主轴相连接,副轴的转动从而驱动副轴齿轮的转动,并驱动与副轴齿轮相啮合的主轴齿轮转动,从而实现主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搅拌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由于均质容器内安装有搅拌运动件,搅拌运动件包括搅拌轴、安装于搅拌轴并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若干个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搅拌轴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并且沿搅拌轴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叶板、套接于搅拌轴并且板面与搅拌轴轴线垂直的径向叶板,轴向叶板布置有若干个第一扰流孔,径向叶板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二扰流孔。
双动力装置的第一动能输出端输出的动能控制搅拌轴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第二动能输出端输出的动能控制搅拌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通过径向叶板与轴向叶板的联合作用,促进浆液的混合扰动,第一/第二动能输出端不停的输出动能直至搅拌结束。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对植物秸秆原料进行切断、粉碎的风动粉碎装置,并获取秸秆碎片;对秸秆碎片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对烘干后的秸秆碎片进行研磨并制成粉料的研磨装置;
上述的风动粉碎装置,其包括粉碎外筒体、安装于粉碎外筒体壁部并且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喂料机构、安装于粉碎外筒体的底部并与粉碎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进风盖板,粉碎外筒体内安装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内粉碎轴,内粉碎轴上安装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切割刀组,所述的切割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切割刀具;粉碎外筒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沿内粉碎轴轴线方向布置的定位刀组,所述的定位刀组包括沿内粉碎轴圆周方向布置并且均匀间隔的定位刀具,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交错布置;进风盖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盖板的出风端口朝向粉碎外筒体的内腔;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粉碎外筒体的下端部位置;喂料机构与粉碎外筒体壁部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定位刀组或切割刀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
上述的烘干装置,其包括烘干壳体、固定于烘干壳体内部的内风板、与烘干壳体底部密封连接的烘干底座、固定于内风板内并且竖直方向布置的若干个盛物箱、与盛物箱滑动连接并且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连通导柱,烘干壳体的内壁与内风板的外壁之间的夹层为热风通道,烘干壳体侧壁的下端部设置有连通热风通道的入风管,内风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风孔,盛物箱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容器,盛物箱的四周侧壁围合而成盛物腔,盛物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盛物腔的第四风孔,盛物箱的底壁连接有倾斜的预流腔,盛物箱的底壁上还设置有竖直方向上穿过预流腔最低点的圆柱形输料板,输料板与连通导柱相匹配,输料板临近预流腔一端侧壁开设有连通预流腔最低位置的预留口,连通导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轴线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连通导柱轴线的连通孔,连通孔的数量与盛物箱数量相同;连通孔之间的间隔小于盛物箱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切割刀组与定位刀组之间间隔沿内粉碎轴的轴线方向自下而上逐步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喂料机构,包括喂料壳体、安装于喂料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蛟龙轴,蛟龙轴的卸料端连通粉碎外筒体的内腔,喂料壳体上安装有朝向蛟龙轴进料端的喂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盖板上设置有套接于内粉碎轴外部并且位于切割刀组下部的下风盖,下风盖上设置有连通粉碎外筒体内腔与进风盖板内腔的下风孔,进风盖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进风盖板内腔的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内风板内竖直方向布置有两个盛物箱,连通导柱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两个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输料板两端侧布置有对称的预流腔,输料板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与预流腔最低位置相连通的预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三风孔的直径大于第四风孔的直径。
CN201610360915.2A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Withdrawn CN105837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0915.2A CN10583726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0915.2A CN10583726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7264A true CN105837264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0915.2A Withdrawn CN105837264A (zh) 2016-05-29 2016-05-29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72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6210A (zh) * 2023-09-11 2023-11-10 徐州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畜牧秸秆饲料粉碎混合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6210A (zh) * 2023-09-11 2023-11-10 徐州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畜牧秸秆饲料粉碎混合机
CN117016210B (zh) * 2023-09-11 2024-04-30 徐州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重畜牧秸秆饲料粉碎混合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0954A (zh) 防虫蛀、防霉变的秸秆复合板材制取工艺
CN106000149A (zh) 核酸有机肥原料的搅拌方法
CN106000572A (zh) 轻质材料的风动粉碎方法
CN105855004A (zh) 轻质材料的风动粉碎设备
CN105830677A (zh) 家畜辅助饲料的制取系统
CN105837264A (zh) 秸秆粉料的制取系统
CN105837266A (zh) 秸秆粉料的制取工艺
CN105837265A (zh) 绿色环保的核酸有机肥料预处理系统
CN105964348A (zh) 植物秸秆的切割粉碎系统
CN105841445A (zh) 秸秆纤维的烘干以及冷却系统
CN105841449A (zh) 秸秆段的制取以及烘干系统
CN105854682A (zh) 核酸有机肥原料的搅拌运动装置
CN107952542A (zh) 一种制药用药材粉碎干燥装置
CN106034580A (zh) 制备生物质清洁能源的系统
CN105837294A (zh) 可提高土壤肥力的核酸有机肥料预加工系统
CN105802690A (zh) 利用植物秸秆制取生物质燃料的工艺
CN105643763A (zh) 秸秆复合板材生产加工系统
CN205394769U (zh) 秸秆复合板材生产加工系统
CN106045586A (zh) 利用植物秸秆制取核酸有机肥的工艺
CN213463033U (zh) 一种用于精细加工的饲料粉碎机
CN205415942U (zh) 秸秆复合板材原料的混合搅拌装置
CN205389567U (zh) 具有良好隔热保温功能的秸秆复合板材前处理系统
CN205416022U (zh) 防虫蛀、防霉变的秸秆复合板材制取系统
CN205392645U (zh) 秸秆原料的风动粉碎装置
CN105689071A (zh) 秸秆原料的风动粉碎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