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5326A -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5326A
CN105825326A CN201610137514.0A CN201610137514A CN105825326A CN 105825326 A CN105825326 A CN 105825326A CN 201610137514 A CN201610137514 A CN 201610137514A CN 105825326 A CN105825326 A CN 105825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resource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75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迪威
罗亮
李海威
方少亮
林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6101375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5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5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5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采用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的三种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所述数据生命周期论包括产生期、整合优化期、存储期、服务期和衰退期;所述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是将科技资源的使用需求分为获取需求、拥有需求、交互需求、质量需求和共享需求五个部分;所述大数据处理将科技资源分为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以期达到数据资源的层次化、融合化和集约化。

Description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科技资源管理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我国也是科技资源(以下称“资源”)大国,作为可再生资源,科技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及科技组织资源要素的总和。科技资源具有战略性、多样性、分散性、耦合度低的特点,科技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国家很重视科技资源管理与使用,科技资源平台化工作也在全国各地不断推进。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管理缺位、资源分散、重复投入、品类少、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数据源分散性(共性)。科技资源提供商独自拥有自有资源,自建平台(大部分为政府资助),自主运维(不专业),成为“信息孤岛”,不利于资源的一致性和开放共享。
2、标准缺失。科技资源(科技平台)标准规范少,科技资源的准确性、规范性差,质量和重复度难以保证。
3、管理和服务深度不够。由于资源的分散性,其管理、监督难以到位。常规做法就是政府下拨经费给资源提供商,对经费使用的科目、数额、进度缺少过程监督检查,管理绩效低。由于大部分科技资源主要为内部使用,不注重对外开放共享,使资源成为“死数据”,服务绩效差。
4、数据整合工作空白。科技资源都为“信息孤岛”,除了国家强制性的资源调查录入数据,目前还没有为各资源提供商开展有效的数据整合工作,资源数字化手段比较落后。长此下去,“死数据”就真的死了。
5、数据估值低。科技资源具有数据多维性的属性,可提供多维度服务。目前对科技资源的利用大多停留在数据的数值上,估值较低,对数据隐含的标准、来源、动态等信息则基本没有挖掘利用。科技资源的大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现有的科技资源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在知识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当今,引入创新的管理手段与技术,大力提高科技资源管理的规范化、集约化、高效化,成为必然之势,也是本文所研究内容的目标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科技资源管理及其创新,是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产力、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作者在业界首次提出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采用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的三种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所述数据生命周期论包括产生期、整合优化期、存储期、服务期和衰退期;
所述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是将科技资源的使用需求分为获取需求、拥有需求、交互需求、质量需求和共享需求五个部分;
所述大数据处理将科技资源分为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产生期指资源提供商产生在自我运作或经授权许可使用时所产生特定资源的期间,这些资源经后期筛选提炼后,被分成若干个最小的数据单元。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整合优化期指资源提供商或资源整合商在对元数据进行整合、优化、加工、提炼的期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存储期指资源在多种介质上存储的期间,所述介质包括磁盘、纸张、仓库、磁带或光盘。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服务期指资源不仅在内部使用,还向外扩展应对不同应用的期间,在此期间,资源是动态的,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所述衰退期指资源在服务期的后期。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得获取需求指为了达到某个科研目的,人们对特定科技资源有特定的获取需要,这是资源获取的原始动机。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拥有需求指获得资源之后,人们认为其有利用价值,就会产生独自拥有的想法;所述交互需求指人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拥有资源,而是期望能够与其它资源拥有者实现交互,以资源换取更多的资源。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质量需求指期望拥有的资源是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的;所述共享需求指期望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同时收取合法的利益所得;所述数据层指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相应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层指对数据层的数据进行采集、融合、分发等处理,通常使用ETL工具进行管理;所述应用层指对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挖掘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智能服务;在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这个三层结构中,数字化是基础,集成是手段,挖掘分析是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科技资源管理及其创新,是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产力、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作者在业界首次提出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科技资源创新管理总体架构;
图2为本发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科技资源生命周期论;
图4为本发明人类社会需求层次图;
图5为本发明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
图6为本发明科技资源大数据管理层次图;
图7为本发明科技资源生态链图;
图8为本发明科技资源保障-组织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科技平台标准体系参考模型;
图10为本发明资源平台大数据技术应用的SWOT分析图。
附图中:
图2中,横坐标表示产品所处的期间(P),纵坐标表示产品的销量(Q)。其中:
Q=f(P)={成本单价,综合成本,期间,质量,品牌,劳动生产率,......},Max(Q)=1;
图3中,横坐标表示资源利用的期间(P),纵坐标表示资源的利用价值(U)。其中:U=f(P)={估值,期间,用户数,......},Max(U)=1.00;
科技资源生命周期特点:从产生期到整合优化期,资源利用价值较小(多为内部使用);在存储区和服务期,由于业务互通和数据挖掘的服务需要,资源利用价值快速提升,直至最高点(理论上不可能达到最高点1.00);随着服务需求的减少,资源利用价值在接近消亡期时下降很快,直至降为0。随着本轮生命周期的结束,同一资源的升级版本进入下一轮生命周期,如此循环复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资源最大效用,是科技资源创新的总体要求。根据科技资源的特点,资源创新管理主要在整合优化、平台(资源)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方面实现管理创新。科技资源创新管理总体架构见图1。
针对科技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数据生命周期法、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大数据管理是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解决科技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理论依据。
管理创新方法:
1.数据生命周期论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产品生命周期(PLC)及其对应曲线如图2所示。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特点:引进期至成熟期中后期,产品销量逐步上升,直至最大销量。然后,在最大销量处销量较快回落(其中可能有些许反弹),直至在衰退期后期销量很小(但价值不一定小)。随着本轮生命周期的结束,同一产品的升级版本进入下一轮生命周期,如此循环复止。
研究产品的生命力,也就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数据资源作为一种数字产品,同样也有其生命周期。根据科技资源的特点,作者提出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及其对应曲线如图3所示。
产生期:是指资源提供商产生在自我运作(或经授权许可使用)时所产生特定资源的期间。通常,这些资源经后期筛选提炼后,被分成若干个最小的数据单元(元数据--MetaData)。在此期间,除内部使用之外,资源的价值体现几乎为零。
整合优化期:是指资源提供商或资源整合商在对元数据进行整合、优化、加工、提炼的期间。在此期间,资源的价值体现不高。
存储期:是指资源在多种介质(磁盘、纸张、仓库、磁带、光盘等)上存储的期间。通常,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存储期很短,而没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则存储期会很长。在此期间,资源多为静态的,其价值体现也不高。
服务期:是指资源不仅在内部使用,还向外扩展应对不同应用的期间。在此期间,资源是动态的,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当然只有授权才可使用),其价值体现呈快速上升之态。
衰退期:是指资源在服务期的后期(没有价值的资源直接跳过服务期),由于利用率已很小,基本不提供服务的期间。在此期间,其价值体现很小直至为0。
2.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个体对社会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社交需求(Loveand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needs)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s)五个层次,见图4。相应地,作者提出了人们对科技资源的使用需求也可分为获取需求(Acquiringneeds)、拥有需求(Owningneeds)、交互需求(Interactionneeds)、质量需求(Qualityneeds)和共享需求(Sharingneeds),见图5。
获取需求:为了达到某个科研目的,人们对特定科技资源有特定的获取需要。这是资源获取的原始动机。
拥有需求:获得资源之后,人们认为其有利用价值,就会产生独自拥有的想法。
交互需求:人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拥有资源,而是期望能够与其它资源拥有者实现交互,以资源换取更多的资源。
质量需求:期望拥有的资源是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的。
共享需求:期望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同时收取合法的利益所得。
3.大数据管理
大数据是指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集合,尤指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具有“4V”特性,即巨量(Volume)、繁多(Variety)、高价(Value)和快速(Velocity),“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是指容量之大,更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科技资源完全符合大数据的特性。
大数据是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涉及互联网、经济、物力、天文、医学等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科技界应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这一新的发展方向,从大数据应用中发现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推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科学范式,促进形成新型交叉学科:网络数据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运用管理科学手段,最终以数据的形式得以存储、整合、利用和分析,大数据在现代科技管理中愈显重要。现代科技资源管理中,除了存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标准数据库)以外,还存在与之相关的信息量更为庞大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流媒体、图片如此,知识产权、科技文献、空间信息也如此。科技资源的大数据管理,可分为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其层次体系结构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管理创新具体实现措施:
1.科技资源生态链管理
(1)科技资源生态链
科技资源生态链管理是指资源从原始提供商到最终用户的链条各环节(节点)管理(见图7),是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及服务为宗旨。它具有四个要素:增大存量、提高生产率、长期性的社会需要和创新活动。
(2)建设规范
生态链必须遵循建设规范,使生态链健康、持续、良性地发展。
其中,数据质量={查重,校验,规范性约束,…}
(3)运维规范
运维规范使针对运维(运营)商进行的一种行为约束活动。一个比较完善的运维体系(由核心到外围)包括核心层:支撑平台、网络监控、计费结算、运营分析,支撑层:数据采集、业务监控、统一认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业务层:账户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商管理(SPM)、日志审计、业务分析、运营分析、自服务门户。
(4)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本地区范围内,设立领导小组(产学研政用结合),下设专家委员会和各实施部门(包括综合管理部、技术研发部、运维部、客服部等),领导小组为最高决策机构。可采用会员制制度,赋予会员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鼓励会员和公众“科研众包”,解决科技资源整合服务关键技术。组织结构图见图8。
条件保障
条件保障={政策法规,标准实施,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
绩效评价
对科技资源服务进行科学评估。
绩效指标={管理绩效,成果指标,经济指标,服务绩效,……}
后补助政策
后补助政策有利于资源提供商积极参与科技资源建设与维护,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政府对绩效考核优良的机构和个体给予后补助经费,以资鼓励。
2.科技资源整合优化
科技资源是由各种科技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组成的,具有数据的所有属性,包括数值属性和物理属性。在数据处理上数据又具有集合性、隶属性、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共同性、指向性以及运算规则及运算约束。但随着标准规范的完善,其重复性要尽量往唯一性方面考虑。
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主要工作是数字化、加工和集约。
数字化(也就是数据采集方法)是指把各种非数字化的资源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常用的方法如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传感器(Sensor)、调制解调(Modem)、电子扫描、数码照相、数码摄像、条码识别、车牌自动识别等技术。
加工是指保证资源质量和满足特殊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如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编码自动生成系统、数据校验技术等。
集约是指数字资源的集中保存,以利于统一使用。主要方法:电子介质存储,数据合并,数据集中。
可用的科技资源属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元素:
科技资源={名称,{类型},编号,提供商,产生日期,更新日期,消亡日期,权限,……}
其中:类型={类1,类2,……,类n}
如从态势方面可分为: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从物理属性方面可分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研基地、生物种质资源、科技人才、科学数据库、支撑条件等;从结构化方面可分为:结构化资源、半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
3.科技平台标准化
如图9所示,科技平台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是科技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位于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的底层,是一个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如GB/T20000.1-2009)和行业标准的集合,子集合为:标准化指南、术语、质量管理等;通用标准是科技平台建设的共性标准,位于科技平台标准体系的中间层,子集合为:平台工作规范、元数据标准、科技资源标识、平台管理体系、平台安全体系、平台评价体系等;专用标准是科技平台子平台或子项目中标准的集合,位于科技平台的上层,子集合为:科研基地专用标准、仪器设备专用标准、科技成果专用标准、科技文献专用标准、知识产权专用标准、平台支撑环境专用标准等。
(1)标准化概述
标准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际标准制定权之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至高点和焦点之一。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标准化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标准整体水平,实现我国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有效发挥标准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在体制机制重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今,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3月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把标准制(修)订列入国家重要战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科技、标准、专利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科研攻关与技术标准研究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标准实施同步。”
科技资源标准化,首先要从科技平台标准化入手,重点在数据标准化。科技平台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标准、科技、管理、信息、统计等领域知识。由于科技平台对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科技平台标准化成为一项国策。科技平台标准化目的是实现科技平台的体系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和评价标准化,进而实现科技资源利用率、价值和成果转化率的最大化。目前,我国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虽已制定多个标准,但仍存在标准重复制定、标准内容广度和深度不够、标准通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标准要为实现跨平台的元数据自动交汇、实时更新维护、跨平台的资源信息检索、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实施评估监测等提供有效的支撑,要充分体现“标准-参考实现/标准工具-符合性测试-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思路。
(2)工作现状
科技资源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支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早在“十五”期间针对科技创新制定了五项措施:一是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提升;二是加强国家标准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加大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力度,加快采标速度,淘汰落后标准和工艺;四是组建并充分发挥中国标准化专家这一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五是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并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及国家标准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三大重点标准化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提升整体水平、强化能力建设、突破技术难点、全面推进发展的有机链条。
作为科技资源的集散和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处于应用比较成熟的阶段。国家科技平台建设工作按照“资源共享,标准先行”的原则,在资源收集、整理、保藏、信息化及共享服务等方面制定了1000余项技术标准与规范,覆盖了研究实验基地、大型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网络环境等各领域,为科技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共享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平台管理、体系架构、实体和信息服务、信息交互等方面存在标准不统一、标准重复制定、标准缺失、标准协调性较弱和资源非共享的突出问题。鉴于此,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6)于2009年11月成立,负责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秘书处设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在国标委、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主持下,平台相关的20个国家标准已立项。科技平台起着资源整合、加工、存储、服务等重要作用,是科技资源唯一的开放窗口。2014-2015年,科技部颁布了以下九项科技平台(资源)国家标准:
■《元数据标准化基本原则与方法》(GB/T-30522-2014)
■《资源核心元数据》(GB/T30523-2014)
■《元数据注册与管理》(GB/T30524)
■《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指南》(GB/Z30525-2014)
■《科技平台通用术语》(GB/Z31075-2014)
■《科技平台一致性测试的原则与方法》(GB/T31071-2014)
■《科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GB/T31072-2014)
■《科技平台服务核心元数据》(GB/T31073-2014)
■《科技平台数据元设计与管理》(GB/T31074-2014)
大力推进了全国科技平台与科技资源的规范化。但广东省科技平台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垄断、重复建设、标准缺失等突出问题,标准化工作目前正在开展,还没有形成当地的科技平台(资源)标准集。因此,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必须要依据国家《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指南的要求》,依托科技平台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和沟通协调功能,制定平台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平台标准体系架构,并成立各级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规范和引导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共享、服务,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相关标准在科技平台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应用,初步建立了科技平台标准化体系,为科技平台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共享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细化平台体系框架、进一步分层次完善标准体系工作也在进行当中。目前,全国科技平台遍及各领域和地方,应用效果良好,部分平台建设水平国际先进。
(3)科技平台标准化探讨
基本原则
科技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共享体系的形成。资源共享其主体构成的多元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共享方式的合作性、效益的分享性等特征,要通过需求共识、物质保障、创新驱动和利益驱动等措施,建立共享导向、汇交投入、有偿使用、风险分担、信息互动、高效服务、竞争激励等机制。因此,科技平台建设应遵循“顶层设计,资源共享,权利明晰,服务社会”的原则;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开放性”原则,突出领域特色,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层次结构
从行政管理上划分,科技平台分为:国家级科技平台、区域(省)级科技平台、地市级科技平台、科技平台服务站(乡镇村)4个层次。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为本地科技平台的主管单位,相应设立各级的科技资源管理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负责本级科技平台子平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各级科技平台为垂直管理关系,并遵循“管理五维度”(即:向下管理、横向管理、向上管理、向外管理、自我管理)。其体系结构参见图9。
制修订流程
在《科技平台标准化工作指南》(GB/Z30525-2014)中,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为: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实施-复审共八个阶段,这是各级科技平台标准制修订的普适过程。
科技平台数据标准化
数据资源是科技平台之本。数据标准化的目的是使多维的数据资源在科技平台运作中最大限度地可比化、简约化和精确化。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同趋化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解决不同类型(性质)数据的指标测评作用力的同趋化,数据无量纲化解决数据的可比性。在科技平台中,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元数据标准化、资源标识和数据交换标准化。
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是指数据的属性,即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标准化是目前国际标准化的重要研究领域。科技平台元数据标准,在于建立科技资源目录体系,规范信息资源描述标准,为实现科技资源快速定位、检索和资源共享提供有效途径。
科技平台数据资源具有异构性、分散性、复杂性和巨量性。科技平台元数据应能描述数据资源的名称、产生时间、修订时间、拥有者、适用对象、摘要信息等属性。科技平台元数据框架由核心元数据、通用元数据和专用元数据组成。核心元数据是描述科技资源最基本信息的元数据最小组合;通用元数据是对核心元数据进行扩展所形成的元数据,用以描述科技平台相关领域的各类科技资源通用的基本信息(如科技文献元数据);专用元数据是对通用元数据进行裁减和扩展所形成的元数据,用以描述科技平台相关领域的某特定资源的基本信息(如专利元数据)。
资源标识
为确保科技资源的唯一性以及对数据产权进行严格保护,国家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科技资源标识工作,相关标准已提交审查。
科技资源标识是指用于唯一标识科技资源的一组字符,即科技资源标识符,是文献引用的溯源,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资源标识符由四部分组成:STRI(标识代号)+“:”+注册机构标识符(5位)+类型代码(2位)+内部标识符(不定长)。注册机构标识符是经主管机构审核、批准后的每个科技资源注册机构被分配的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类型代码是科技资源的大类代码,取值01-99,如仪器设备为“01”、标准物质为“08”;内部标识符是科技资源注册机构对某一科技资源自定义的代码,它应能反映科技资源的主要特征和变化,且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科技资源标识符的字符取值范围应采用UTF-8编码字符集,优先使用半角字符。
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进行双向或多向交互时,必须按照设定的特定格式(标准)来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理解性。制定数据交换标准的原则是“全面性,简洁性,便改性”。全面性要求所需的数据完整无缺;简洁性要求交换的数据量尽量少;便改性要求交换格式容易修改。
数据可采用文本格式(XML,Excel,Script等)进行非实时交换,也可采用应用编程接口(API)、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等技术进行实时交换。交换数据应设置校验码。
科技平台和科技资源评价体系
科技资源及其平台(以下称“资源平台”)绩效评估是科技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对资源平台考核评估的方法不尽相同,如美国政府采用的是“消费者满意指数(ACSI)”方法。
基于科技资源生命周期,科技平台生命周期可概括为“可行性研究-申请-建设-运维-消亡”的过程,资源平台评估工作贯穿于两者的整个生命周期。资源平台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针对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结论性,定量评估主要针对设置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定性是大方向的,具有抽象性,是资源平台良好运作的前提;定量是细节的,具有具象性,是衡量资源平台运作绩效的标尺。本文主要采用KPI体系评估方法,侧重于定量分析。资源平台KPI体系主要由战略指标、组织指标、财务指标和平台价值指标四个方面组成,如下:
以上KPI评价体系,可称之为“资源平台KPI评价矩阵”。
(1)科技资源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作用
质量,是组织的生命,是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科技资源质量管理是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精准服务、挖掘潜在价值的保证。
标准就是最好的质量保障。目前,国家已出台了元数据相关标准4个,广东省科技资源的相关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科技资源质量管理体系
科技资源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建设、开发、运维、服务等质量管理体系,遵循相关国际、国家、省的质量管理标准。
科技资源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ISO14000,ISO20000,ISO27000,CMM,GB/T30521-2014,GB/T30522-2014,GB/T30523-2014,GB/T30524-2014,GB/T30525-2014,……}
(2)大数据促进科技资源创新管理
利用大数据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可为密集计算型科技资源(如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提供高速运算;利用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不仅可为科技资源提供海量存储空间(PB/EB级),还可保存数据的多重备份;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可建立个性化虚拟平台;利用大数据Hadoop/NoSQL技术,可高效管理海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科技资源(如全文检索、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依据科技资源和大数据的属性,利用SWOT方法,我们可以探知大数据技术在资源平台中的机遇与挑战(见图10)。从图10可见,科技资源的优势在于其丰富性、投入大、建设早,其不足在于共享度差、没标准。同时,在科技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抓住机需求猛增、大数据技术等机遇,防止信息安全、系统稳定性等的威胁。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科技资源管理及其创新,是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生产力、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作者在业界首次提出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分析科技资源的属性、特点和现状,采用针对科技资源的“数据生命周期论”、“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和“大数据处理”的三种研究方法,提出科技资源创新管理的总体架构,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生态链管理、绩效管理等创新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所述数据生命周期论包括产生期、整合优化期、存储期、服务期和衰退期;
所述科技资源需求层次论是将科技资源的使用需求分为获取需求、拥有需求、交互需求、质量需求和共享需求五个部分;
所述大数据处理将科技资源分为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期指资源提供商产生在自我运作或经授权许可使用时所产生特定资源的期间,这些资源经后期筛选提炼后,被分成若干个最小的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优化期指资源提供商或资源整合商在对元数据进行整合、优化、加工、提炼的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期指资源在多种介质上存储的期间,所述介质包括磁盘、纸张、仓库、磁带或光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期指资源不仅在内部使用,还向外扩展应对不同应用的期间,在此期间,资源是动态的,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所述衰退期指资源在服务期的后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获取需求指为了达到某个科研目的,人们对特定科技资源有特定的获取需要,这是资源获取的原始动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有需求指获得资源之后,人们认为其有利用价值,就会产生独自拥有的想法;所述交互需求指人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拥有资源,而是期望能够与其它资源拥有者实现交互,以资源换取更多的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需求指期望拥有的资源是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的;所述共享需求指期望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同时收取合法的利益所得;所述数据层指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相应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指对数据层的数据进行采集、融合、分发等处理,通常使用ETL工具进行管理;所述应用层指对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挖掘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智能服务;在数据层、处理层和应用层这个三层结构中,数字化是基础,集成是手段,挖掘分析是目的。
CN201610137514.0A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Pending CN105825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7514.0A CN105825326A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7514.0A CN105825326A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5326A true CN105825326A (zh) 2016-08-03

Family

ID=5698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7514.0A Pending CN105825326A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532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970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创新维度与创新法则的技术创新方法
CN108335081A (zh) * 2018-01-25 2018-07-27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科研大数据闭环信息管理方法
CN109086984A (zh) * 2018-07-20 2018-12-25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平台生命周期的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1509A (zh) * 2019-09-10 2020-02-28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方法
CN111062585A (zh) * 2019-11-28 2020-04-24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产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125061A (zh) * 2019-12-18 2020-05-08 甘肃省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西北人口信息中心) 一种规范和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方法
CN114579553A (zh) * 2022-03-07 2022-06-03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数据质量保证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5081A (zh) * 2018-01-25 2018-07-27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科研大数据闭环信息管理方法
CN10831970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创新维度与创新法则的技术创新方法
CN109086984A (zh) * 2018-07-20 2018-12-25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平台生命周期的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1509A (zh) * 2019-09-10 2020-02-28 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方法
CN111062585A (zh) * 2019-11-28 2020-04-24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产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125061A (zh) * 2019-12-18 2020-05-08 甘肃省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西北人口信息中心) 一种规范和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方法
CN114579553A (zh) * 2022-03-07 2022-06-03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数据质量保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5326A (zh) 一种科技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Zhou et al.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s in China: History, issues, measures and prospects
Chen et 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s of typical free trade port zones in China
Cooke Regional knowledge economies: markets,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Velt et 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research: Bibliometric mapping of the domain
CN107766579A (zh) 基于xbrl标准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1539855A (zh) 一种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Liao et al. Can interfirm trust improve firms'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hostility
Wood et al.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in integrating knowledge: cases from clothing and textiles in South Africa
Rosenberg et al. Scenario methodology for modelling of future landscape developments as basis for assessing ecosystem services
Bergs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integration of markets in the EU
Abid et al. Does resource bricolage foster SM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Dai Designing a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Big Data and Cloud Technology
Battaile et al. Transform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 Economies (NREs)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th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debowale et al.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ity and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in Nigerian clusters
Yang et al. Reform and competitive selection in China: An analysis of firm exits
Yu et al. Bureaucratic hierarchy vs. feudal hierarchy: a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China's SOEs
Qiu Service science: scientific study of service systems
Fensterseifer et al. Wine cluster strategic resources, firm value cre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Li et al. Analysis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BIM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in 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Slesarev et 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ocial-economic system: An innovative dimension
Jiang et al. The evolutionary dimensions of global investment networks
True et al. The lost frontier in entrepreneurship: Aggregation, saturation and decimation of the franchising channel
Yu Training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Enterprise Strate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