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诊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诊脉是中医诊断学的四诊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已成为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实现患者和医生进行远程诊脉,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而且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包括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的运营平台、患者端和医生端;所述患者端包括一用于采集患者脉象信息的脉象采集器和第一通讯设备,所述脉象采集器用于采集患者的脉象信息,同时将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第一通讯设备,所述的第一通讯设备与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医生端包括第二通讯设备、脉象模拟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第一通讯设备和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第一通讯设备将患者端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第二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将脉象信息传输至脉象模拟器进行脉象模拟,同时脉象模拟器实时采集医生端医生的诊脉压力值;所述脉象模拟器将诊脉压力值传输至第二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将诊脉压力值经第一通讯设备反馈至脉象采集器,脉象采集器根据接收到的诊脉压力值相应调整脉象采集器的诊脉压力;
所述的运营平台包括患者脉象数据库、标准脉象数据库和脉象分析模块,所述脉象数据库用于存储患者端发送的脉象信息,该脉象信息经评审后存储至标准脉象数据库,所述标准脉象数据库用于存储典型的脉象信息;所述脉象分析模块用于对患者端的脉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且与标准脉象数据库中的脉象信息进行比对,脉象分析模块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患者端或者医生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经互联网与所述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
进一步的,所述脉象采集器包括一用于套设于患者手腕上的环套,所述环套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采集脉象信息的脉象传感器,所述脉象传感器经一第一AD转换器与一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环套内还设置有一用于模拟诊脉压力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经一支座设置于环套上,并且所述音圈马达的输出轴经一弹性体与患者手腕接触;所述音圈马达经音圈马达驱动器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电连一用于与第一通讯设备通信的无线传输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脉象模拟器包括一底座以及一个以上沿横向间隔设置于底座内用于模拟脉象信号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经一支架活动设置于底座内,每个音圈马达的输出轴分别竖向连接有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上还盖设有一与支架配合连接的限位件;所述底座上配合盖设有一弧形上盖,所述弧形上盖为弹性材质;所述弧形上盖上对应每个活动件分别开设有一按压口;所述音圈马达分别经一音圈马达驱动器与一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所述支架底部经一个以上对应每个音圈马达设置的弹簧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支架上布设有一个以上用于采集诊脉压力值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经一第二AD转换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电连有一用于与第二通讯设备通信的无线传输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上沿横向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每个活动件对应穿过所述通孔向上延伸至所述按压口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远程诊脉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患者通过患者端的脉象采集器对患者进行脉象采集,脉象采集器将采集得到的脉象信息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2:将脉象信号传输至患者端的第一通讯设备;
步骤S3:将第一通讯设备中的脉象信号经互联网传输至医生端的第二通讯设备,并且将脉象信号传输至运营平台,并存储至患者脉象数据库;
步骤S4:第二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传输至脉象模拟器;
步骤S5:脉象模拟器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进行还原模拟,医生通过脉象模拟器感知患者的脉象进行诊脉,并且脉象模拟器实时采集医生当前的诊脉压力值;
步骤S6:将当前的诊脉压力值依次经第二通讯设备、第一通讯设备反馈至脉象采集器;
步骤S7:脉象采集器根据医生端反馈的诊脉压力值对应调整脉象采集器对患者手腕的诊脉压力,将当前诊脉压力下采集到的脉象信息通过脉象采集器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8:转至步骤S2。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远程诊脉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患者通过患者端的脉象采集器对患者进行脉象采集,脉象采集器将采集得到的脉象信息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2:将脉象信号传输到患者端的第一通讯设备;
步骤S3:将第一通讯设备中的脉象信号经互联网分别传输至医生端的第二通讯设备和运营平台的脉象采集模块,第二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传输至脉象模拟器;所述脉象分析模块用于对患者端的脉象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且与标准脉象数据库中的脉象信息进行比对,脉象分析模块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患者端或者医生端;
步骤S4:医生端接收运营平台发送的分析结果,并且脉象模拟器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进行还原模拟,医生通过脉象模拟器感知患者的脉象进行诊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相互数据通信的客户端、医生端的运营平台,通过客户端和医生端之间相互数据通信,客户端与运营平台相互通信,以及医生端与运营平台相互通信,实现患者通过将客户端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医生端,医生端根据客户端的脉象信息进行诊脉,医生端将医生的诊脉压力值传输至客户端,客户端经当前诊脉压力值下的脉象信息再传输至医生端,并且患者端的脉象信息通过运营平台进行存储分析,并与标准的脉象数据库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初步的诊疗结果,将初步的诊疗结果分别发送至患者端或医生端作为参考,通过本发明的诊脉系统,医生和患者不需要面对面进行诊脉,节约了医生的诊疗时间和患者的就医时间,而且提高诊脉的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象模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象模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象模拟器的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象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诊脉系统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诊脉系统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诊脉系统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诊脉系统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音圈马达;2-活动件;3-支架;4-限位件;40-通孔;5-弹簧;6-底座;7-弧形上盖;70-按压口;8-患者手腕;9-环套;10-取脉传感器;1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包括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的运营平台、患者端和医生端;所述患者端包括一用于采集患者脉象信息的脉象采集器和第一通讯设备,所述脉象采集器用于采集患者的脉象信息,同时将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第一通讯设备,所述的第一通讯设备与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医生端包括第二通讯设备、脉象模拟器,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第一通讯设备和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第一通讯设备将患者端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第二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将脉象信息传输至脉象模拟器进行脉象模拟,同时脉象模拟器实时采集医生端医生的诊脉压力值;所述脉象模拟器将诊脉压力值传输至第二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将诊脉压力值经第一通讯设备反馈至脉象采集器,脉象采集器根据接收到的诊脉压力值相应调整脉象采集器的诊脉压力;所述的运营平台包括患者脉象数据库、标准脉象数据库和脉象分析模块,所述脉象数据库用于存储患者端发送的脉象信息,该脉象信息经评审后存储至标准脉象数据库,所述标准脉象数据库用于存储典型的脉象信息;所述脉象分析模块用于对患者端的脉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且与标准脉象数据库中的脉象信息进行比对,脉象分析模块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患者端或者医生端。
从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相互数据通信的客户端、医生端的运营平台,医生和患者不需要面对面进行诊脉,节约了医生的诊疗时间和患者的就医时间,而且提高诊脉的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另外患者或医生可以单独通过使用运营平台,进行学习或交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经互联网与所述运营平台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象采集器包括一用于套设于患者手腕8上的环套9,所述环套9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采集脉象信息的取脉传感器10,所述取脉传感器10经一第一AD转换器与一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环套9内还设置有一用于模拟诊脉压力的音圈马达1,所述音圈马达1经一支座11设置于环套9上,并且所述音圈马达1的输出轴经一弹性体与患者手腕8接触;所述音圈马达1经音圈马达1驱动器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电连一用于与第一通讯设备通信的无线传输模块。通音圈马达1输出轴行程的变化来实现诊脉压力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象模拟器包括一底座6以及一个以上沿横向间隔设置于底座6内用于模拟脉象信号的音圈马达1,所述音圈马达1经一支架3活动设置于底座6内,每个音圈马达1的输出轴分别竖向连接有一活动件2,所述活动件2上还盖设有一与支架3配合连接的限位件4;所述底座6上配合盖设有一弧形上盖7,所述弧形上盖7为弹性材质;所述弧形上盖7上对应每个活动件2分别开设有一按压口70;所述音圈马达1分别经一音圈马达1驱动器与一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所述支架3底部经一个以上对应每个音圈马达1设置的弹簧5与所述底座6活动连接,所述支架3上布设有一个以上用于采集诊脉压力值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经一第二AD转换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电连有一用于与第二通讯设备通信的无线传输模块。音圈马达1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直线驱动电机,能将电能直接转化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音圈马达1的原理是在均匀气隙磁场中放入一圆筒状绕组,绕组通电产生电磁力带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改变电流的强弱和极性,就可改变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因此音圈马达1运动形式可以为直线或者旋转。音圈马达1具有高响应、高速度、高加速度、结构简单、体积小、力特性好、控制方便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音圈马达1技术的迅速发展,音圈马达1被广泛用在精密定位系统和许多不同形式的高加速、高频激励、快速和高精度定位运动系统中。通过音圈马达1配合活动件2上下往复运动模拟人体的脉象信息,医生在号脉的过程中,通过按压活动件2,支架3也会随之下压,通过位移传感器得到医生的诊脉压力,第二控制单元将诊脉压力值通过进行有线或者无线传输,可以实现远程诊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支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6的内壁上。所述弹簧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的弹性体模拟肌肉被按压的过程,例如橡胶等其他弹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4上沿横向设有一个以上的通孔40,每个活动件2对应穿过所述通孔40向上延伸至所述按压口70处。
本发明还基于上述所述的远程诊脉系统提供以下使用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远程诊脉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患者通过患者端的脉象采集器对患者进行脉象采集,脉象采集器将采集得到的脉象信息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2:将脉象信号传输至患者端的第一通讯设备;
步骤S3:将第一通讯设备中的脉象信号经互联网传输至医生端的第二通讯设备,并且将脉象信号传输至运营平台,并存储至患者脉象数据库;
步骤S4:第二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传输至脉象模拟器;
步骤S5:脉象模拟器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进行还原模拟,医生通过脉象模拟器感知患者的脉象进行诊脉,并且脉象模拟器实时采集医生当前的诊脉压力值;
步骤S6:将当前的诊脉压力值依次经第二通讯设备、第一通讯设备反馈至脉象采集器;
步骤S7:脉象采集器根据医生端反馈的诊脉压力值对应调整脉象采集器对患者手腕8的诊脉压力,将当前诊脉压力下采集到的脉象信息通过脉象采集器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8:转至步骤S2。
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医生和患者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实时直观地感受患者的脉象信息,给出准确的诊脉结果。
实施例二:
一种远程诊脉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患者通过患者端的脉象采集器对患者进行脉象采集,脉象采集器将采集得到的脉象信息转换为脉象信号;
步骤S2:将脉象信号传输到患者端的第一通讯设备;
步骤S3:将第一通讯设备中的脉象信号经互联网分别传输至医生端的第二通讯设备和运营平台的脉象采集模块,第二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传输至脉象模拟器;所述脉象分析模块用于对患者端的脉象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且与标准脉象数据库中的脉象信息进行比对,脉象分析模块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患者端或者医生端;
步骤S4:医生端接收运营平台发送的分析结果,并且脉象模拟器将接收到的脉象信号进行还原模拟,医生通过脉象模拟器感知患者的脉象进行诊脉。
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二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无需在同一时间就诊,患者只要在方便的时间里,将脉象信息传输至运营平台,运营平台可以将该脉象信息与标准脉象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初步的分析结果,并将该结果反馈给患者或医生,提供给患者或者医生做参考,医生也可以在方便的时间从运营平台调取该患者的脉象信息,进行诊脉。
实施例三:
一种远程诊脉系统的使用方法,患者通过患者端单独访问位于运营平台位于云端的标准脉象数据库,将脉象采集器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至运营平台,运营平台可以将该脉象信息通过脉象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并且与标准脉象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若标准脉象数据库存储有对应的脉象信息,则患者无须再与医生端进行数据通信;否则将脉象信息存储至患者脉象数据库。
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三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节约了患者的诊脉的时间,通过运营平台作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媒介,方便患者进行就诊。
实施例四:
医生通过医生端单独访问运营平台,将典型的脉象信息经互联网直接传输至运营平台的标准脉象数据库,或者调取患者数据库中的患者的脉象信息进行查看。医生通过单独使用运营平台,进行线上交流,让更多的医生可以通过运营平台进行交流探讨,避免误诊。对于学习诊脉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网络终端(计算机、手机等移动设备)调取运营平台位于云端的标准脉象数据库中脉象信息,通过脉象模拟器来学习诊脉。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程诊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实现患者和医生进行远程诊脉,不需要医生和患者面对面进行诊脉,节约医生和患者的时间,而且提高诊脉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弘扬中医文化,更好的实现中医远程诊脉治疗。
本发明提供的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