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3270B - 一种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3270B
CN105823270B CN201610316454.9A CN201610316454A CN105823270B CN 105823270 B CN105823270 B CN 105823270B CN 201610316454 A CN201610316454 A CN 201610316454A CN 105823270 B CN105823270 B CN 105823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reasing enthalpy
hole
enthalpy hole
molded line
fixed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64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3270A (zh
Inventor
李冬元
黄柏英
索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2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3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3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3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69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 F04C18/0292Ports or channels located in the wr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静涡盘上设有两个增焓孔,第一增焓孔处的压力小于第二增焓孔处的压力;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排气口处均设有传感器;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向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所述两个增焓机构与两个增焓孔的连通状态;控制器:用于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运行压比工况,执行两个补气位置转换补气的准二级涡旋压缩操作,也可以在运行工况压比偏高的情况下,执行两个补气位置同时进行补气的准三级涡旋压缩操作,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及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因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普通制冷空调系统中。这种制冷空调系统主要应用在环境温度较低、冷凝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压缩机的压比将增大,这将引起压缩机吸气端吸气比容增大、输气系数减少,从而导致压缩机制热量不足,排气温度过高,会使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急速降低,长期运行会出现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冷冻油失效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压缩机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采用具有中间补气功能的准二级涡旋压缩机,其特征是在压缩机中间压缩腔上开设有补气孔,并通过补气管道与系统的中间压力补气(液)源连通,使系统中的中压冷媒气(液)体补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增加压缩机的排气量,降低排气温度,从而提高压缩机的能力、效率及可靠性。
比如,当压缩机吸入冷媒的压力Ps和排出冷媒的压力Pd之比4<Pd/Ps<8之间时,现有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压缩机的效率;但由于补气(液)开口位置固定,补气(液)方式单一,当低压比Pd/Ps小于或等于4,以及高压比Pd/Ps大于或等于8的工况范围运行时,压缩机存在效率提升不明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空调制冷系统中涡旋压缩机的增焓方式较单一,只能实现准二级增焓,当冷媒压比偏低或偏高时,存在增焓对于涡旋压缩机效率提升不明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上设有与压缩腔连通的第一增焓孔和第二增焓孔,所述第一增焓孔处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增焓孔处的压力;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吸气压力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第二传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增焓孔、和/或所述第二增焓孔向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内补充介质;连通转换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连通,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的连通状态;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连通转换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沿静涡盘型线的延伸方向旋转150-210度后,能与所述第二增焓孔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第二增焓机构顺序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同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为第一闪蒸器,所述第一闪蒸器通过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为第二闪蒸器,所述第二闪蒸器通过第二增焓回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
状态一: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
状态二: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
状态三:所述第一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且所述第二增焓回路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
其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当所述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介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连通转换机构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为状态一、状态二、状态三。
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增焓孔、第二增焓孔均能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交替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增焓孔连通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增焓孔连通的第二连接通路,所述第二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垂直于所述第一增焓孔,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垂直于所述第二增焓孔。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连接有第一补气管,所述第一补气管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连接有第二补气管,所述第二补气管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
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增焓孔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盘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均通过第一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增焓孔垂直所述静涡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和第一内增焓孔分别通过第一外连接通路和第一内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外连接通路和第一内连接通路上均设有单向阀。
其中,所述静涡盘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动涡盘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一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型线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围成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增焓孔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和第二内增焓孔;所述第二外增焓孔和第二内增焓孔分别通过第二外连接通路和第二内连接通路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二外连接通路和第二内连接通路上均设有单向阀。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一种空调系统,通过采用两个增焓孔、两套闪蒸器。以及连通转换机构等结构,可以根据工况的不同进行增焓补气位置的变换。通过补气位置的变换或同时补气可以较大范围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涡旋压缩机的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靠近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处于状态一时,可以有效提升低压比、低负荷工况的制冷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远离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处于状态二时,可以有效提升低温高压比、高温高压比工况的制热、制冷能力及效率;当不同闪蒸器中间制冷剂气体同时与不同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处于状态三时,可以有效提升超高压比工况下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动涡盘与静涡盘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动涡盘与静涡盘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静涡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空调系统的准二级压缩压焓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空调系统的准三级压缩压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动涡盘与静涡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静涡盘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静涡盘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动涡盘与静涡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静涡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动涡盘与静涡盘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1:静涡盘;1a:静涡盘型线;1b:第二增焓孔;1b1:第二外增焓孔;1b2:第二内增焓孔;1c:第一增焓孔;1c1:第一外增焓孔;1c2:第一内增焓孔;1d:第二连接通路;1d1:第二外连接通路;1d2:第二内连接通路;1e:第一连接通路;1e1:第一外连接通路;1e2:第一内连接通路;F1、F2、F3、F4:单向阀;2:动涡盘;2a:动涡盘型线;3:压缩腔;3a:第一压缩腔;3b:第二压缩腔;4:密封圈;5:十字滑环;6:上支架;7:下支架;8:偏心曲轴;8b:导油孔;9:导油组件;10:上盖;11:下盖;13:冷冻油;14a:电机转子;14b:电机定子;15:排气口;16:吸气口;17:壳体排气腔;18:静涡盘排气口;20a:第二补气管;20b:第一补气管;21:连通转换机构;22:控制机构;23:冷凝器;24:蒸发器;27:第一闪蒸器;28:第二闪蒸器;30:壳体;40:第一增焓回路;41:第二增焓回路;42:第一传感器;43:第二传感器;44:第二控制阀;45:第一控制阀;50:涡旋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涡旋压缩机50: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静涡盘1上设有与压缩腔3连通的第一增焓孔1c和第二增焓孔1b,所述第一增焓孔1c处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增焓孔1b处的压力;但必须保证在涡旋压缩机50工作过程中,第一增焓孔1c不与涡旋压缩机50的吸气口16连通,且第二增焓孔1b不与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吸气口16处设有用于检测吸气压力的第一传感器42,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处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第二传感器43;
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分别与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吸气口16连通,所述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23、蒸发器24与涡旋压缩机50一起组成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一般用于制冷。
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增焓孔1c、和/或所述第二增焓孔1b向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压缩腔3内补充介质,两个增焓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多种增焓状态的变换,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使涡旋压缩机50在任何压比下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率提升。
连通转换机构21: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连通,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的连通状态;使得涡旋压缩机50的压缩腔3可以在不同增焓状态下运行,可以使涡旋压缩机50处于准三级压缩状态,实现在涡旋压缩机50处于低压比或高压比状态下提升其工作效率的目的。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以及连通转换机构2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即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排气压与吸气压的比值不同,自行切换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使涡旋压缩机50无论在何种压比状态下的工作效率都能明显提升。
优选的,所述第一增焓孔1c沿静涡盘型线1a的延伸方向旋转150-210度后,能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第二增焓机构顺序连接于所述冷凝器23与蒸发器24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3连通,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24连通;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4;
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同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44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45;所述第一控制阀45、第二控制阀4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调整第一控制阀45、第二控制阀44的开启关闭状态,可以将不需要的闪蒸器切断,不参与制冷循环,提高制冷效果;即关闭第二控制阀44时,第二增焓机构被切断,不再参与循环,冷凝器23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增焓机构后直接通过第一支路进入蒸发器24内。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为第一闪蒸器27,所述第一闪蒸器27通过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为第二闪蒸器28,所述第二闪蒸器28通过第二增焓回路41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闪蒸器工作时,通过相应的增焓回路向涡旋压缩机50的压缩腔3内补充中压介质,以提高涡旋压缩机50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
状态一: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此时第二控制阀44关闭,只有第一闪蒸器27参与循环,补充介质通过第一增焓孔1c进入压缩腔3,对压缩腔3内的低压区域进行增焓操作,实现准二级压缩。
状态二: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此时第二控制阀44关闭,只有第一闪蒸器27参与循环,补充介质通过第二增焓孔1b进入压缩腔3,对压缩腔3内的高压区域进行增焓操作,实现准二级压缩。
状态三: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且所述第二增焓回路41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此时第一控制阀45。第二控制阀44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闪蒸器27和第二闪蒸器28同时参与循环,并将中压介质分别通入压缩腔3内,实现对两个增焓孔的同步增焓操作,实现准三级压缩。
操作时,需要在控制器内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当所述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介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机构22将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为状态一、状态二、状态三。
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的确定可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进行确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涡旋压缩机50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
如图3所示,首先定义所述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增焓孔的开设位置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所述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均能与所述第一压缩腔3a、第二压缩腔3b交替连通,实现均匀增焓的目的。
优选的,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增焓孔1c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的第一连接通路1e,所述第一连接通路1e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1b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的第二连接通路1d,所述第二连接通路1d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通路1e垂直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所述第二连接通路1d垂直于所述第二增焓孔1b。即将增焓路径从静涡盘1的侧面引出,再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接有第一补气管20b,所述第一补气管20b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50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接有第二补气管20a,所述第二补气管20a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50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增焓路径直接从静涡盘1的背面引出,然后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本发明所述涡旋压缩机50还包括:壳体30、连接在壳体30两端的上盖10、下盖11,下盖11内腔盛有冷冻油13,壳体30下部设有下支架7,其上安装有导油组件9,导油组件9通过导油孔8b将冷冻油13输送至动涡盘2处;壳体30上部设有用于安装静涡盘1的上支架6,动涡盘2通过偏心曲轴8与电机转子14a连接,电机定子14b安装在壳体30上,通过设置十字滑环5使得动涡盘2只能相对静涡盘1产生平动,实现压缩气;动涡盘2处设有密封圈4,保证压缩腔3的密封性;吸气口16与压缩腔3连通,静涡盘排气口18与壳体30内腔、即壳体30排气腔17连通,排气口15与该壳体30排气腔17连通;
下面以第一预设值为4.5、第二预设值为10为例,对本发明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冷媒由吸气口16进入第一压缩腔3a与第二压缩腔3b,然后随着动涡盘2的平动动作,两个压缩腔3逐渐被压缩实现增压增焓,被压缩后的冷媒经由静涡盘排气口18、以及排气口15排出,进入冷凝器23、第一蒸发器24、和/或第二蒸发器24,最后通过蒸发器24后再次进入吸气口16实现循环;循环过程中,部分处于中压状态的冷媒经第一增焓回路40或第二增焓回路41再次流回压缩腔3,实现增焓的目的。涡旋压缩机50运行过程中,第一传感器42与第二传感器43实时检测排气压与吸气压的真实值,并将两者的比值Pd/Ps与两个预设值进行比较,此处的Pd表示排气压,Ps表示吸气压:
(1)、若Pd/Ps<4.5,说明涡旋压缩机50处于低压比状态,此时关闭第二控制阀44,打开第一控制阀45,并通过控制器调整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至状态一,即第一闪蒸器27通过第一增焓回路40与第一增焓孔1c连通,对压缩腔3的低压区域进行中压冷媒的补充,提高排气压;此时涡旋压缩机50处于如图6所示的准二级压缩状态,吸气压为Ps的制冷剂通过压缩与中间补气压力为pm1的中间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继续压缩至排气压力Pd,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循环系统,涡旋压缩机50效率提升明显;
(2)、若4.5<Pd/Ps<10,则关闭第二控制阀44,打开第一控制阀45,并通过控制器调整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至状态二,即第一闪蒸器27通过第一增焓回路40与第二增焓孔1b连通,对压缩腔3的高压区域进行中压冷媒的补充,提高冷媒的焓值;此时涡旋压缩机50仍处于如图6所示的准二级压缩状态,吸气压为Ps的制冷剂通过压缩与中间补气压力为pm1的中间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继续压缩至排气压力Pd,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循环系统,涡旋压缩机50效率提升明显;
(3)、若Pd/Ps>10,说明涡旋压缩机50处于高压比状态,排气压较高;此时要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5与第二控制阀44,并通过控制器调整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至状态三,即第一闪蒸器27通过第一增焓回路40与第二增焓孔1b连通,第二闪蒸器28通过第二增焓回路41与第一增焓孔1c连通,对压缩腔3的低压区域与高压区域同时进行中压冷媒的补充;此时涡旋压缩机50处于如图7所示的准三级压缩状态,吸气压力为Ps的制冷剂通过压缩与中间补气压力为Pm1的制冷量混合,混合后制冷剂气体进行二级压缩,经过压缩后与中间补气压力为Pm2的制冷剂混合进行三级压缩至排气压力Pd,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循环系统,涡旋压缩机50效率提升明显。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增焓孔、两套闪蒸器。以及连通转换机构21等结构,可以根据工况的不同进行增焓补气位置的变换。通过补气位置的变换或同时补气可以较大范围提升不同压比工况下的涡旋压缩机50的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靠近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21处于状态一时,可以有效提升低压比、低负荷工况的制冷能力或效率;当中间制冷剂气体与远离吸气腔的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21处于状态二时,可以有效提升低温高压比、高温高压比工况的制热、制冷能力及效率;当不同闪蒸器中间制冷剂气体同时与不同增焓补气位置连通时,即连通转换机构21处于状态三时,可以有效提升超高压比工况下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及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二是对第一增焓孔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8所示,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第一增焓孔1c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可以单独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进行补气。具体地,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即可以同时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补气,也可以交替间歇地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补气。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增焓孔1c垂直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均通过第一连接通路1e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第一连接通路1e与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均连通,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可以同时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由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中的压力不同,此时第一连接通路1e与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连通时应满足通过第一连接通路1e喷射进的中压气体大于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连通时的压力,并保证一直进行中压喷射,否则会存在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之间的气体交换,降低压缩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增焓孔1c垂直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分别通过第一外连接通路1e1和第一内连接通路1e2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且第一外连接通路1e1和第一内连接通路1e2上均设有单向阀,其中,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内,也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外。第一外连接通路1e1上设有单向阀F1仅允许气体向第一外增焓孔1c1中进入,第一内连接通路1e2上设有单向阀F2仅允许气体向第一内增焓孔1c2中进入。单向阀F1和单向阀F2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外连接通路1e1和第一内连接通路1e2的通断,实现交替间歇地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单向阀可以防止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之间的气体交换,降低压缩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增焓孔1c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增加了不同压缩腔的补气角度,增加了补气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三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三是对第二增焓孔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图11所示,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第二增焓孔1b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如图12所示,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分别通过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且第二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上均设有单向阀,其中,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内,也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外。第二外连接通路1d1上设有单向阀F3仅允许气体向第二外增焓孔1b1中进入,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上设有单向阀F4仅允许气体向第二内增焓孔1b2中进入。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可以单独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单向阀F3和单向阀F4可以分别控制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的通断,实现交替间歇地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并保持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不同时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单向阀可以防止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之间的气体交换,降低压缩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增焓孔1c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并且第二增焓孔1b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增加了不同压缩腔的补气角度,增加了补气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四公开的内容,如图13所示,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第二增焓孔1b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如图12所示,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分别通过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与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且第二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上均设有单向阀,其中,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内,也可以设置在涡旋压缩机50外。。第二外连接通路1d1上设有单向阀F3仅允许气体向第二外增焓孔1b1中进入,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上设有单向阀F4仅允许气体向第二内增焓孔1b2中进入。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可以单独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单向阀F3和单向阀F4可以分别控制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的通断,实现交替间歇地向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内进行补气,并保持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不同时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单向阀可以防止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之间的气体交换,降低压缩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增焓孔1b包括分别与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增加了不同压缩腔的补气角度,增加了补气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涡旋压缩机(50):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静涡盘(1)上设有与压缩腔(3)连通的第一增焓孔(1c)和第二增焓孔(1b),所述第一增焓孔(1c)处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增焓孔(1b)处的压力;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吸气口(16)处设有用于检测吸气压力的第一传感器(42),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处设有用于检测排气压力的第二传感器(43);
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分别与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排气口(15)、吸气口(16)连通,所述冷凝器(23)和蒸发器(24)通过管路连通;
第一增焓机构和第二增焓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增焓孔(1c)、和/或所述第二增焓孔(1b)向所述涡旋压缩机(50)的压缩腔(3)内补充介质;
连通转换机构(21):分别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连通,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第二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的连通状态;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以及连通转换机构(2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切换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沿静涡盘型线(1a)的延伸方向旋转150-210度后,能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第二增焓机构顺序连接于所述冷凝器(23)与蒸发器(24)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23)连通,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24)连通;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与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4);
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同所述第一增焓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44)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同所述第二增焓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45);
所述第一控制阀(45)、第二控制阀(4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机构为第一闪蒸器(27),所述第一闪蒸器(27)通过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
所述第二增焓机构为第二闪蒸器(28),所述第二闪蒸器(28)通过第二增焓回路(41)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
状态一: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
状态二: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
状态三:所述第一增焓回路(40)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且所述第二增焓回路(41)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定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介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机构(22)将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的工作状态对应调整为状态一、状态二、状态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
所述第一增焓孔(1c)、第二增焓孔(1b)均能与所述第一压缩腔(3a)、第二压缩腔(3b)交替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通的第一连接通路(1e),所述第一连接通路(1e)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所述第二增焓孔(1b)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静涡盘(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通的第二连接通路(1d),所述第二连接通路(1d)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1e)垂直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所述第二连接通路(1d)垂直于所述第二增焓孔(1b)。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连接有第一补气管(20b),所述第一补气管(20b)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50)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所述第二增焓孔(1b)连接有第二补气管(20a),所述第二补气管(20a)穿出所述涡旋压缩机(50)后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
所述第一增焓孔(1c)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均通过第一连接通路(1e)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焓孔(1c)垂直所述静涡盘(1)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外增焓孔(1c1)和第一内增焓孔(1c2)分别通过第一外连接通路(1e1)和第一内连接通路(1e2)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且所述第一外连接通路(1e1)和第一内连接通路(1e2)上均设有单向阀。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内的型线为静涡盘型线(1a),动涡盘(2)内的型线为动涡盘型线(2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外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一压缩腔(3a),所述动涡盘型线(2a)的内侧与所述静涡盘型线(1a)围成第二压缩腔(3b);
所述第二增焓孔(1b)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腔(3a)和第二压缩腔(3b)相连通的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
所述第二外增焓孔(1b1)和第二内增焓孔(1b2)分别通过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与所述连通转换机构(21)连接,且所述第二外连接通路(1d1)和第二内连接通路(1d2)上均设有单向阀。
CN201610316454.9A 2015-08-31 2016-05-12 一种空调系统 Active CN105823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3175.XA CN105066493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空调系统
CN201510553175X 2015-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3270A CN105823270A (zh) 2016-08-03
CN105823270B true CN105823270B (zh) 2018-12-21

Family

ID=5449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3175.XA Pending CN105066493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空调系统
CN201610316454.9A Active CN105823270B (zh) 2015-08-31 2016-05-12 一种空调系统
CN20162043792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8688U (zh) 2015-08-31 2016-05-12 一种空调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3175.XA Pending CN105066493A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空调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792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8688U (zh) 2015-08-31 2016-05-12 一种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50664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6493A (zh) * 2015-08-31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N105485949A (zh) * 2015-12-21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44476A (zh) * 2015-12-29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
CN106016798A (zh) * 2016-07-08 2016-10-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涡旋压缩机及其背压力调节方法
CN106196677B (zh) * 2016-07-28 2019-03-0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N107985005B (zh) * 2016-10-26 2024-02-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空调系统
CN108869304A (zh) * 2018-06-25 2018-11-23 苏州利森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单螺杆压缩机的补气结构
CN109026683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上海爱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喷气增焓的涡旋压缩机结构
WO2020057452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及包括该涡旋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109555702A (zh) * 2018-12-20 2019-04-02 湖南汤普悦斯压缩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109681432A (zh) * 2018-12-20 2019-04-26 湖南汤普悦斯压缩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补气阀及涡旋压缩机
CN110985377A (zh) * 2019-11-25 2020-04-1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023636B (zh) * 2019-12-23 2024-08-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65872A (zh) * 2020-04-13 2020-07-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采用其的制冷/热泵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652A (en) * 1989-10-30 1992-04-14 Hitachi, Ltd. Scroll compressor and scroll-type refrigerator
JP200222827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
CN102062497A (zh) * 2009-11-18 2011-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
CN104154687A (zh) * 2014-08-22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和具有该闪发器的空调
CN204371667U (zh) * 2014-12-25 2015-06-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N205878688U (zh) * 2015-08-31 2017-01-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17342U (zh) * 2014-01-23 2014-07-16 广州日立压缩机有限公司 高压腔喷射增焓涡旋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652A (en) * 1989-10-30 1992-04-14 Hitachi, Ltd. Scroll compressor and scroll-type refrigerator
JP2002228275A (ja) * 2001-01-31 2002-08-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
CN102062497A (zh) * 2009-11-18 2011-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
CN104154687A (zh) * 2014-08-22 2014-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和具有该闪发器的空调
CN204371667U (zh) * 2014-12-25 2015-06-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CN205878688U (zh) * 2015-08-31 2017-01-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8688U (zh) 2017-01-11
CN105066493A (zh) 2015-11-18
CN105823270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3270B (zh) 一种空调系统
JPH0420751A (ja) 冷凍サイクル
US20100319394A1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4454528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065272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5402124B (zh)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5443384B (zh) 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US20170350623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compressor used in same
CN205102448U (zh) 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4454544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1379705B (zh) 压缩机、压缩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202900660U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104895790A (zh) 一种具有中间抽气功能的双螺杆压缩机及多温区热泵系统
CN110159532B (zh) 压缩机、空调器
CN204312328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700481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01466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04941943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5174915U (zh) 制冷系统
CN110476024A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207297359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4312345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717353U (zh) 两级压缩旋转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以及空调系统
CN207111422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8057408U (zh) 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8

Address after: 528300 Shun Feng Sh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Penglai Road industrial town,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7

Address after: 528300 3rd floor, 21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Shun Feng Sh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