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9924A -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9924A
CN105809924A CN201610132563.5A CN201610132563A CN105809924A CN 105809924 A CN105809924 A CN 105809924A CN 201610132563 A CN201610132563 A CN 201610132563A CN 105809924 A CN105809924 A CN 105809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station
acquisition
station
sn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2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9924B (zh
Inventor
陈祖斌
文晓哲
李娜
孙锋
朱亚东洋
朱倩钰
王洪超
王鋆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325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9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9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9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9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9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首先是基于WLAN的负载均衡算法能够充分利用AP的带宽,均衡每个AP的负载量,提高了AP的整体带载能力,采用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机制,能够对压裂监测现场的采集站在最大吞吐量的前提下采用轮询的方法来减少信道的拥塞状态,避免了现场所有的采集站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而产生信道拥塞导致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对现场的采集站均衡分组,使得每个AP都能够均衡负载且保证有较好的传输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因为拥塞而降低信道传输性能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无线传输的实时性。满足野外微地震监测中数据的实时回收的要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LAN的无线实时传输系统,尤其是涉及微地震压裂监测无线实时传输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中高渗透性油田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低渗透油田却越来越多,而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的过程中,压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是近年来低渗透油气压裂改造领域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对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形成过程的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油田的水力压裂以及后续的油气田的开发提供指导,因此对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形成的实时监测对于微地震压裂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无缆存储式地震仪不需要大线,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大大减轻了野外仪器布设的工作量,在地震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无缆地震仪被预测为下一代地震仪的发展方向。微地震压裂监测需要对现场所有的采集站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回收与处理,能够实时对压裂过程进行监测,但是无缆存储式地震仪不能够对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成为无缆地震仪在微地震压裂监测领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解决无缆地震仪的通信问题是促进无缆存储式地震仪在微地震监测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推进无缆存储式地震仪在地震勘探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
传统的基于WLAN的地震勘探无线通信方案设计中,采集站基于信噪比(SNR)与其关联度最强的AP进行连接,对现场所有的采集站数据同时进行数据回收。这样的通信系统产生以下几个问题:①AP间的负载不够均衡,不同的AP之间产生过量负载和闲置状态,两种状态都不利于数据的传输;②大量的采集站同时进行数据传输造成信道拥塞,客观上降低了AP的吞吐量,降低了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包括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和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
——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包括: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和采集站连接信道链路质量最好的AP,并实时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包括: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和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
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站扫描周围可使用的AP的信息,包括信道,BSSID,SNR;
第二步,对采集站周围的AP的SNR进行判断,若SNR≤Sα,表示信号极差,不满足通信要求,则该AP不作为备选AP考虑,若SNR>Sα,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三步,AP之间的信息的收集,能够收集每个AP的负载信息,若该AP的负载l<l0,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四步,选取最大值ISLAPu,MHv=MAX[ISLAPi,MHj(t)],APu和MHv即为被选择的采集站和目标AP;
第五步,当被选择的AP增加一个采集站的连接时,该AP的负载信息将会发生变化,当AP的负载增加时,对AP的每个采集站的ISL函数重新计算,若关联度最强的AP没有发生变化,则进行下一个采集站连接,若发生变化,则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站与AP的链路质量ISLAPu,MHv与现在最好的链路质量MAX[ISLAPi,MHv]之间的变化幅度,对该AP连接的采集站变化幅度最大的采集站进行动态调整,调整结束后对下一个采集站进行判断连接;
第六步,重复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步,直至所有的采集站都连接至WLAN内。
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包括以下步骤:
A、信道选择;
B、采集站进行数据传输时,分析采集站数量与AP吞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C、当AP吞吐量达到最大时,获得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采集站数量n。
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AP首先对采集站按照SNR的顺序,由强到弱依次轮询,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n个采集站同时数据传输;
b、是否有采集站传输完成?是;
c、将权限释放给其他采集站;
d、n个采集站继续数据传输;
e、所有采集站是否传输完成?
f、是,结束。
有益的效果:为克服数据回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LAN的微地震压裂监测无线传输系统,对现有的基于WLAN的数据回收方法进行了优化,与现有的直接对现场所有的采集站的数据进行实时回收的方案相比,首先通过对现场的采集站进行均衡分组,使得每个AP都能够均衡负载且保证有较好的传输性能,然后通过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的方式解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因为拥塞而降低信道传输性能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该无线传输系统的实时性。满足野外微地震监测中数据的实时回收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微地震压裂监测无线传输系统结构框图
图2: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流程图
图3:最大吞吐量数据传输流程图
图4: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包括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和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
——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包括: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和采集站连接信道链路质量最好的AP,并实时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包括: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和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
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站扫描周围可使用的AP的信息,包括信道,BSSID,SNR;
第二步,对采集站周围的AP的SNR进行判断,若SNR≤Sα,表示信号极差,不满足通信要求,则该AP不作为备选AP考虑,若SNR>Sα,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三步,AP之间的信息的收集,能够收集每个AP的负载信息,若该AP的负载l<l0,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四步,选取最大值ISLAPu,MHv=MAX[ISLAPi,MHj(t)],APu和MHv即为被选择的采集站和目标AP;
第五步,当被选择的AP增加一个采集站的连接时,该AP的负载信息将会发生变化,当AP的负载增加时,对AP的每个采集站的ISL函数重新计算,若关联度最强的AP没有发生变化,则进行下一个采集站连接,若发生变化,则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站与AP的链路质量ISLAPu,MHv与现在最好的链路质量MAX[ISLAPi,MHv]之间的变化幅度,对该AP连接的采集站变化幅度最大的采集站进行动态调整,调整结束后对下一个采集站进行判断连接;
第六步,重复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步,直至所有的采集站都连接至WLAN内。
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包括以下步骤:
A、信道选择;
B、采集站进行数据传输时,分析采集站数量与AP吞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C、当AP吞吐量达到最大时,获得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采集站数量n。
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AP首先对采集站按照SNR的顺序,由强到弱依次轮询,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n个采集站同时数据传输;
b、是否有采集站传输完成?是;
c、将权限释放给其他采集站;
d、n个采集站继续数据传输;
e、所有采集站是否传输完成?
f、是,结束。
本发明通过图1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该方案首先通过对均衡负载算法的优化,对现场所有的采集站均衡且保证AP最佳利用率的基础上连接至相关联AP,然后通过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机制对现场所有的采集站进行轮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拥塞。
对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包括两方面,其一,对无线终端进行分组时不但考虑SNR,而且对AP的无线终端的数量作为考虑因素,用ISL函数对链路质量进行综合判断;其二,AP在增加新的无线终端时,原有的无线终端会时刻监听和评价新的无线终端对原有无线终端的链路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了每个AP的负载不仅仅具有均衡性,而且保证了每个AP能够以最大的吞吐量的链接方式建立起采集站与AP之间的关联。最大吞吐量的负载均衡算法主要按照图2进行。通过ISL函数提供的阈值算法可以更好的对采集站和AP之间的链路结构进行合理的评价。
ISL A P i , M H j = SNR A P i , M H j ( t ) * f A P i , S N R > S &alpha; f I ( l ) = exp ( - k 1 &times; l ) + k 2 , l < l 0
第一步,采集站扫描周围可使用的AP的信息,包括信道,BSSID,SNR;
第二步,对采集站周围的AP的SNR进行判断,若SNR≤Sα,表示信号极差,不满足通信要求,则该AP不作为备选AP考虑,若SNR>Sα,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三步,AP之间的信息的收集,能够收集每个AP的负载信息,若该AP的负载l<l0,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四步,选取最大值ISLAPu,MHv=MAX[ISLAPi,MHj(t)],APu和MHv即为被选择的采集站和目标AP;
第五步,当被选择的AP增加一个采集站的连接时,该AP的负载信息将会发生变化,当AP的负载增加时,对AP的每个采集站的ISL函数重新计算,若关联度最强的AP没有发生变化,则进行下一个采集站连接,若发生变化,则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站与AP的链路质量ISLAPu,MHv与现在最好的链路质量MAX[ISLAPi,MHv]之间的变化幅度,对该AP连接的采集站变化幅度最大的采集站进行动态调整,调整结束后下一个采集站进行判断连接。
第六步,重复第二,三,第四和第五步,直至所有的采集站都连接至WLAN内。
通过ISL函数对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判断以及实时监控当AP负载发生变化时对AP原有的负载的链路质量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负载调整,使得每个AP的负载不但均衡而且每个采集站还能够有较好的链路质量,从而使得每个AP达到较大的吞吐量,复杂的均衡算法使得采集站连接WLAN的时间消耗比较大,但是在微地震压裂监测应用现场,当数据进行实时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新的采集站加入WLAN内,所有的采集站的连接都在数据传输前完成,所以,该方案在微地震压裂监测领域的应用将不受限制。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机制是为了使得每个AP的吞吐量的利用率达到最大。AP会因负载过大,信道之间的拥塞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整体的吞吐量会有明显的下降,在实时传输的系统中,拥塞的信道会使得数据传输的延迟产生累加,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因此,本发明中设计中采用图3的数据传输方法。
首先多个AP之间需要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多个AP之间的信道可能产生干扰,整个系统的吞吐量下降,所以,多个AP同时进行数据回收时我们需要对使用不同互不干扰信道来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
其次,分析采集站的数量与AP吞吐量之间的关系,当进行数据传输的采集站数量少时可能造成AP带宽利用率较低,如果采集站数量太多,可能产生信道拥塞,造成吞吐量下降,所以需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当AP的吞吐量利用率达到最佳时,进行数据传输的采集站的数量n;
最后,采用如图4的方式进行轮询,为了避免信号强度差异大的采集站数据传输过程中资源的竞争现象比较严重,AP首先对采集站按照SNR的顺序,由强到弱依次轮询。
在微地震压裂监测现场,通过在控制中心外布设三到五个5.8GHz的大功率AP,野外的采集站通过监测周围与其关联的AP的SNR以及所连接的采集站的数目,通过SNR>Sα以及l<l0来确定备选AP,通过ISL函数
ISL A P i , M H j = SNR A P i , M H j ( t ) * f A P i , S N R > S &alpha; f I ( l ) = exp ( - k 1 &times; l ) + k 2 , l < l 0
计算,选取最大值ISLAPu,MHv=MAX[ISLAPi,MHj(t)],然后连接至该AP。每当AP增加一个采集站连接,对该AP的采集站的链路质量重新评价,若关联度最强的AP没有发生变化,则下一个采集站进行连接,若发生变化,则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站与的链路质量与现在最好的链路质量的变化幅度,对该AP连接的采集站变化量最大的采集站进行动态调整,调整结束后下一个采集站进行连接,直至所有的采集站连接完成。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采集站与AP吞吐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当与AP进行数据传输的采集站比较少时,造成带宽浪费,当对AP进行数据传输的采集站比较多时,容易造成信道拥塞,造成AP的吞吐量浪费,所以我们在满足AP的吞吐量达到最大时,首先对所有的采集站的SNR由强到弱依次排序,避免SNR差别大的采集站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产生的竞争关系,采用轮询的方法,以达到较高的带宽利用率,直至数据传输完成,达到实时回收数据的效果。
优化后的负载均衡算法和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机制结合的无线传输系统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了微地震压裂监测的实时性。

Claims (4)

1.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包括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和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其特征在于:
——采集站对AP的均衡负载的分组包括: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和采集站连接信道链路质量最好的AP,并实时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最大吞吐量的轮询评价包括: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和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站对不同AP的信道链路质量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站扫描周围可使用的AP的信息,包括信道,BSSID,SNR;
第二步,对采集站周围的AP的SNR进行判断,若SNR≤Sα,表示信号极差,不满足通信要求,则该AP不作为备选AP考虑,若SNR>Sα,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三步,AP之间的信息的收集,能够收集每个AP的负载信息,若该AP的负载l<l0,则该AP作为备选AP;
第四步,选取最大值ISLAPu,MHv=MAX[ISLAPi,MHj(t)],APu和MHv即为被选择的采集站和目标AP;
第五步,当被选择的AP增加一个采集站的连接时,该AP的负载信息将会发生变化,当AP的负载增加时,对AP的每个采集站的ISL函数重新计算,若关联度最强的AP没有发生变化,则进行下一个采集站连接,若发生变化,则通过公式计算采集站与AP的链路质量ISLAPu,MHv与现在最好的链路质量MAX[ISLAPi,MHv]之间的变化幅度,对该AP连接的采集站变化幅度最大的采集站进行动态调整,调整结束后对下一个采集站进行判断连接;
第六步,重复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步,直至所有的采集站都连接至WLAN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实验对比AP的吞吐量与采集站的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包括以下步骤:
A、信道选择;
B、采集站进行数据传输时,分析采集站数量与AP吞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C、当AP吞吐量达到最大时,获得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采集站数量n。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最大吞吐量数目上的轮询方法,AP首先对采集站按照SNR的顺序,由强到弱依次轮询,包括以下步骤:
a、开始,n个采集站同时数据传输;
b、是否有采集站传输完成?是;
c、将权限释放给其他采集站;
d、n个采集站继续数据传输;
e、所有采集站是否传输完成?
f、是,结束。
CN201610132563.5A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Active CN105809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2563.5A CN10580992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2563.5A CN10580992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9924A true CN105809924A (zh) 2016-07-27
CN105809924B CN105809924B (zh) 2019-08-06

Family

ID=5646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2563.5A Active CN10580992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99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5269A (zh) * 2017-06-07 2017-08-04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2136163A (zh) * 2019-08-29 2020-12-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设备的遥控方法、遥控设备及遥控系统
CN112787948A (zh) * 2020-12-30 2021-05-11 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负载均衡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881A1 (en) * 2003-07-30 2009-03-05 Theobold David M Wireless network self-adaptive load balancer
CN102393531A (zh) * 2011-08-03 2012-03-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04703234A (zh) * 2013-12-04 2015-06-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158793A (zh) * 2015-07-15 2015-12-16 安徽吉思勘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速现场数据收集的无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881A1 (en) * 2003-07-30 2009-03-05 Theobold David M Wireless network self-adaptive load balancer
CN102393531A (zh) * 2011-08-03 2012-03-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04703234A (zh) * 2013-12-04 2015-06-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158793A (zh) * 2015-07-15 2015-12-16 安徽吉思勘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速现场数据收集的无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晨,彭蔓蔓: "WLAN中基于吞吐量的AP切换机制的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
彭蔓蔓,宁晨,李仁发: "WLAN中一种基于负载平衡的AP切换机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5269A (zh) * 2017-06-07 2017-08-04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微地震压裂实时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2136163A (zh) * 2019-08-29 2020-12-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设备的遥控方法、遥控设备及遥控系统
CN112787948A (zh) * 2020-12-30 2021-05-11 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负载均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787948B (zh) * 2020-12-30 2023-07-18 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负载均衡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9924B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0018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利用されるネットワーク干渉評価方法、動的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583161B (zh) 协作节点单元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220052B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中检测频谱空洞的方法
US11150365B2 (en) Method, seismic sensor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seismic networking
CN104780544B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581928B (zh) 一种小区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05809924A (zh)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实时传输系统
CN106209277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KR20100021996A (ko) 무선 인지 시스템에서의 클러스터 기반 협력 스펙트럼 감지
CN103338458B (zh) 一种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A25282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verage analysi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571241A (zh) 一种改进的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3945409B (zh) 一种无线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63706A (zh) 基于分簇的协作频谱感知模糊融合方法
CN104954112B (zh) 一种基于细频率颗粒度的跨频带电力线载波频率认知方法
CN103338082A (zh) 一种基于“k秩”准则的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2625323B (zh) 网络规划方法与装置
CN108632830B (zh) 一种基于信息与能量协同传输的抗干扰协作频谱接入方法
CN103841648A (zh) 一种分布式协作传输速率、发送功率和频谱分配的方法
CN105959246A (zh) 一种抗干扰方法
Althunibat et al.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decision-fusion rule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05591840A (zh) 用于测试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自动化测试平台及方法
CN105634624B (zh) 一种面向认知无线网络的频域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01048003B (zh) 移动通信系统干扰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规划方法
CN105703994B (zh) 网络性能评估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