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7982A -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7982A
CN105807982A CN201410855028.3A CN201410855028A CN105807982A CN 105807982 A CN105807982 A CN 105807982A CN 201410855028 A CN201410855028 A CN 201410855028A CN 105807982 A CN105807982 A CN 105807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area
trackpad
region
surface coa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7982B (zh
Inventor
徐连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5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7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板的操作方式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该触控板包括: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第三功能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之间,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触控板的电子设备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外观得到了大力提升,其中笔记本电脑以其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娱乐性强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成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户利用电子设备可以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如:用户可以通过与网络服务器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浏览网页、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目前,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都具有触控板,触控板作为笔记本电脑的输入设备,其利用用户手指的移动来控制指针的动作。然而,在没有鼠标的情况下,若需要使用笔记本实现上下滚动页面的功能,通常具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将光标移到实现上下滚动的侧边滑动条位置进行操作,由于该滑动条通常是设置在触控板的侧边,因此使用时,多需要用户查看其具体位置,再进行手指的滑动控制,以增强稳定性;第二种:通过与触控板接触的两指进行上下滑动的操作来实现,但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触控板有两个手指操作的功能,并且该操作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不便于快速操作。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存在触控板的操作方式较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板的操作方式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增强触控板的识别及使用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功能区域;
第二功能区域;
第三功能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之间,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件,包括显示单元;
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部件包含触控板;
其中,所述触控板包含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和第三功能区域,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之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触控板和显示单元,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之间的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存在针对所述第三功能区域进行的第一操作时,检测获得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操作方向;
将所述第一操作方向与预设操作方向进行匹配,获得一匹配结果;所述预设方向为垂直于水平线,且与水平线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向;
若所述匹配结果表明成功,根据与所述第一操作方向匹配成功的第一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单元当前的显示画面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由于该触控板包括的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中间具有第三功能区域,其中第一功能区域及第二功能区域可以是用户实现左键及右键功能的触控区域,而第三功能区域可以是用于实现滚动功能区域。因此,在用户使用触控板时,若想要通过触控板实现对电子设备中显示画面的滚动控制,则可以通过处于触控板中间区域的第三动能区域的滑动操作来实现,与用户使用鼠标时的操作动作较符合。例如,通过在第三功能区域中又上往下滑动时,可以实现控制显示画面往下移动。且由于第三功能区域具有凹凸结构,故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用户可以通过盲触在触控板中轻易地识别出第三功能区域,而避免用户在需要使用实现滚动功能的触控区域时,需通过观察触控板中的触控标识来进行识别,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的识别及操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触控板的结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三功能区域的凹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识别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板的操作方式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增强触控板的识别及使用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由于该触控板包括的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中间具有第三功能区域,其中第一功能区域及第二功能区域可以是用户实现左键及右键功能的触控区域,而第三功能区域可以是用于实现滚动功能区域。因此,在用户使用触控板时,若想要通过触控板实现对电子设备中显示画面的滚动控制,则可以通过处于触控板中间区域的第三动能区域的滑动操作来实现,与用户使用鼠标时的操作动作较符合。例如,通过在第三功能区域中又上往下滑动时,可以实现控制显示画面往下移动。且由于第三功能区域具有凹凸结构,故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用户可以通过盲触在触控板中轻易地识别出第三功能区域,而避免用户在需要使用实现滚动功能的触控区域时,需通过观察触控板中的触控标识来进行识别,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的识别及操作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AD(平板电脑)等等不同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较佳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触控板,所述触控板可以包括:第一功能区域10、第二功能区域20和第三功能区域30。其中,第三功能区域30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10和第二功能区域20之间,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其中,第一功能区域10可以对应于实现鼠标的左键功能,第二功能区域20可以对应于鼠标的右键功能,而第三功能区域30可以对应于鼠标的控制页面滚动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可以是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的输入设备,即触摸板,用户可以在触控板上利用手指的移动来控制指针的动作,例如选择或激活屏幕上的项,或者滑动网页等等。通常,触控板可作为一种鼠标的替代物,如在一些便携式设备上(如个人数码助理)及一些便携影音设备上也能找到触摸板。
此外,由于触摸板用印刷电路板做成行和列的阵列,且印刷板与表面塑料覆膜用强力双面较粘接,其感应检测原理是电容传感。而在触摸板表面下的一个特殊集成电路板会不停地测量和报告出此轨迹,从而探知手指的动作和位置。例如,当手指接触到触控板面时,板面上的静电场会发生改变,触摸板自己的控制IC将会检测出电容改变量,转换成坐标,从而确定用户的滑动路径,进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触控板还包括第一表面覆层,所述第一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10、所述第二功能区域20和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所述第一表面覆层可以是通过热压或粘贴贴附于该触控板的触控表面上。
具体来说,第一表面覆层的材料可以是一种坚韧聚脂类高分子物,例如迈拉、PMMA、聚酯薄膜等。通常,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光泽的薄膜,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还可以包括第二表面覆层,所述第二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表面覆层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表面覆层。
即在触控板的表面上,首先在全部触控区域表面上贴附有第一表面覆层,然后,在第一表面覆层的基础上,再在第三功能区域30上覆设第二表面覆层。故第三功能区域30对应的表面贴附有第一表面覆层和第二表面覆层,且第二表面覆层处于最外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表面覆层的材料可以为纳米材料,且该纳米材料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通过压印处理形成所述凹凸结构。例如,该纳米材料可以是纳米膜,而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其中,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而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纳米膜通常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等。
具体的,当在第三功能区域30的第一表面覆层上覆设第二表面能覆层时,可以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第三功能区域30形成一排小凸起。例如,当在触控板的材料表面涂上第一表面覆层,例如一层薄层热塑形高分子材料后,可对该升温并达到此热塑性材料的玻璃化温度之上。热塑性材料在高弹态下,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强,随后在第三功能区域30上覆设第二表面覆层,并将具有纳米尺度的模具压在上面,以施加适当的压力从而形成凹凸结构。
请参见图2,其为触控板的第三功能区域30的截面图,其中,字母a代表第一表面覆层,字母b代表经过压印技术处理后呈现为凹凸结构的第二表面覆层。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至少可以包含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可以分别位于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即在具有凹凸结构的第三功能区域30,可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识别区域,请参见图3,数字11代表第一识别区域,数字12代表第二识别区域,字母A代表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的分割线,即第三功能区域30中具有第一方向的中线,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指水平方向。
实际中,分割线两侧还可以分别区分为多个识别区域,以便于对针对触控板的操作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触控板的第三功能区域30位于第一功能区域10和第二功能区域20之间,且第一功能区域10对应于鼠标的左键功能,第二功能区域20对应于实现鼠标的右键功能,而第三功能区域30可以对应于鼠标的滚动功能,故在用户使用触控板实现鼠标的控制功能时,无需改变手指习惯的操作方式及位置,操作较为便捷。
并且,由于第三功能区域30具有凹凸结构,故当用户需要使用滚动功能时,可以利用手指对凹凸结构的触感来快速区分出触控板的滚动区域,从而进行相应的滑动控制,而无需将视线转移到触控板就能够识别出滚动区域,故该触控板具有较好的识别度,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用户对触控板进行操作的便捷性。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其中,第一部件还包括显示单元101,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二部件包含有触控板3,触控板3还可以包含第一功能区域10、第二功能区域20和第三功能区域30,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10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2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板3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例如,第一功能区域10可以对应鼠标左键功能,第二功能区域20可以对应鼠标右键功能,而第三功能区域30可以对应实现鼠标的滚动功能。故触摸板内部通过固件和软件设置,明确左右按键和滚动区域,从而用户就能像使用鼠标一样使用触控板3。
由图4可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具体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可以通过转轴连接,从而通过转轴的转动作用,可以改变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夹角,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夹角为0°时,可以处于待机或关机模式,或者,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前的夹角大于80°时,可以是处于便于用户浏览的阅读模式等等。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触控板3可以包含有第一表面覆层和第二表面覆层;其中,第一表面覆层可以覆设于第一功能区域10、第二功能区域20和第三功能区域30,第二表面覆层主要覆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且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覆层上。
即该电子设备的触控板3中,第一功能区域10和第二功能区域20的表面仅覆设有第一表面覆层,而第三功能区域30的表面在覆设第一表面覆层后,还覆设有第二表面覆层。且该第二表面覆层可以是在第一表面覆层的基础上,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形成小凸起的覆层。
实际中,第一表面覆层的材料可以是聚酯薄膜类,第二表面覆层的材料可以是纳米材料,则该纳米材料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通过压印处理可以形成凹凸结构。关于第三功能区域30的具体结构请仍参见图2。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至少可以包含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分别位于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30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其中,电子设备中在与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对应的触控板3区域,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感应器,以便分别在第三功能区域30中进行滑动操作时,可以用于识别滑动操作的操作方向。例如,若由第一识别区域滑滑至第二识别区域,具有第一由上到下的第一方向,则可以控制显示单元101中显示画面按照相应的方向滑动。
由于该电子设备的触控板3具有的三个功能区域能够与鼠标的功能相对应,故在没有鼠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触控板3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使得电子设备的触控板3较符合用户操作习惯,同时由于触控板3中的第三功能区域30具有凹凸结构,故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用户可以通过盲触来确定第三功能区域30,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控制显示页面的滚动。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一触控板和显示单元,该触控板包括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之间的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当存在针对所述第三功能区域进行的第一操作时,检测确定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操作方向;
步骤S2:将所述第一操作方向与预设操作方向进行匹配,获得一匹配结果;所述预设方向为垂直于水平线,且与水平线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向;
步骤S3:若所述匹配结果表明成功,根据与所述第一操作方向匹配成功的第一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4: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单元当前的显示画面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滑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触控板可以作为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例如鼠标。具体的,第一功能区域可以对应鼠标左键功能,第二功能区域可以对应鼠标右键功能,而第三功能区域可以对应实现鼠标的滚动功能。通过对触摸板内部固件和软件设置,可以明确左右按键和滚动区域,从而用户就能像使用鼠标一样使用触控板。
其中,触控板上的凹凸结构可以是在触控板的表面上经过纳米压印技术处理形成的小凸起,通过该凹凸结构可以便于用户对触控板中的功能区域进行快速的识别和区分,例如若手指接触到第三功能区域,则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处于第三功能区域两侧的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进而可以进行操作。例如,点击第一功能区域,实现左键功能。
预设操作方向可以是用于实现触控板的滚动功能的控制方向。例如,预设的在第三功能区域中由上至下和/或由下至上的方向,以便控制显示单元中的显示画面具有相应的移动方向。该预设操作方向可以是电子设备出厂即行设置好的,或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使习惯自行设置的,本发明再次不做具体限制。
实际中,第一操作可以是针对触控板中第三功能区域的滑动操作,当确定存在该操作时,可以确定其对应的操作轨迹,在操作时间持续较短时,例如滑动一次,则通过操作轨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可以表明该第一操作的第一操作方向。例如,若起始点位于第一识别区域,终止点位于第二识别区域,则可以确定第一操作方向与由第一识别区域到第二识别区域的方向相同。而在用户多次滑动,且操作时间较为持久时,可以根据操作轨迹对应的轨迹方向实时地确定为第一操作方向。例如,用户在第三功能区域来回地滑动,则其可在方向相反的两个操作方向中依次切换。
可选的,在获得第一操作方向后,可将其与预设操作方向进行匹配,确定出匹配成功的第一方向。
具体的,该第一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由第一识别区域移向第二识别区域的移动方向一致,或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由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移向第一识别区域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由于第一方向可以是预设的操作方向,故其可能是与用户的第一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也可能是不同的方向。而关于第三功能区域中识别区域的划分,具体请参见图3所示的识别区域示意图,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出第一方向后,可以控制电子设备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实现控制当前的显示画面进行滑动。例如,若第一方向为由第一识别区域滑动至第二识别区域时,可以确定的第一操作方向就可以是在触控板中由上至下、逐渐靠近用户的方向,故匹配成功的第一方向就可以时控制显示画面向下移动的方向,以便于查看长网页的内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触控板,包括:
第一功能区域;
第二功能区域;
第三功能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第二功能区域之间,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一表面覆层,所述第一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所述第二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三功能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覆层的材料为聚酯薄膜。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第二表面覆层,所述第二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第二表面覆层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表面覆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覆层的材料为纳米材料,且该纳米材料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通过压印处理形成所述凹凸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至少包含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分别位于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件,包括显示单元;
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部件包含触控板;
其中,所述触控板包含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和第三功能区域,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包含第一表面覆层和第二表面覆层;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所属第二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三功能区域,所述第二表面覆层覆设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且覆盖于所述第二表面覆层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覆层的材料为纳米材料,且该纳米材料在所述第三功能区域通过压印处理形成所述凹凸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至少包含第一识别区域和第二识别区域,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分别位于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1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触控板和显示单元,所述触控板包括第一功能区域、第二功能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域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域之间的第三功能区域,且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为具有凹凸结构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当存在针对所述第三功能区域进行的第一操作时,检测确定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操作方向;
将所述第一操作方向与预设操作方向进行匹配,获得一匹配结果;所述预设方向为垂直于水平线,且与水平线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向;
若所述匹配结果表明成功,根据与所述第一操作方向匹配成功的第一方向,生成与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单元当前的显示画面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由第一识别区域移向第二识别区域的移动方向一致,或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由所述第二识别区域移向第一识别区域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识别区域和所述第二识别区域分布于所述第三功能区域的分割线的两侧,所述分割线为所述第三功能区域中平行于水平线的中线。
CN201410855028.3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807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028.3A CN10580798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028.3A CN10580798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982A true CN105807982A (zh) 2016-07-27
CN105807982B CN105807982B (zh) 2019-10-29

Family

ID=5646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5028.3A Active CN10580798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79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6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面板和输入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593A (zh) * 2004-04-01 2005-10-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按键结构
CN2752841Y (zh) * 2004-12-15 2006-01-1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触控面板
US20060279550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Jia-Yih Lii Integrally formed touchpad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593A (zh) * 2004-04-01 2005-10-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按键结构
CN2752841Y (zh) * 2004-12-15 2006-01-1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及其触控面板
US20060279550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Jia-Yih Lii Integrally formed touchpad modu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62A (zh) * 2016-10-28 2018-05-1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面板和输入设备
CN108021262B (zh) * 2016-10-28 2021-05-25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面板和输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982B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zer et al. SmartSleeve: real-time sensing of surface and deformation gestures on flexible, interactive textiles, using a hybrid gesture detection pipeline
Schmitz et al. Flexibles: deformation-aware 3D-printed tangibles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CN208985036U (zh) 膝上型计算机
CN206322143U (zh) 电子设备和用户输入设备
CN103180802B (zh) 具有触觉反馈的用户接口
CN104123035B (zh) 用于支持触觉的可变形表面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90643B (zh) 通过在识别用于控制滚动功能的姿态的触摸板的预定位置中的触接来激活滚动的方法
JP6234364B2 (ja) 電気振動型タクタイル・ディスプレイ
CN106068490B (zh) 采用片式传感器和电容阵列的力确定
JP2023011571A (ja) 力感知及び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を伴うキーレスキーボード
CN101782804B (zh) 显示装置
TWI581135B (zh) 觸感薄膜、觸感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111404A (zh) 组合式传感器系统
EP2856282A1 (en) A display apparatus
EP224799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put to a processor, and a sensor pad
JP2011528826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キー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に対する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
CN105339878B (zh) 用于具有误触摸保护的电子设备的触摸敏感表面
Wu et al. ZebraSense: A double-sided textile touch sensor for smart clothing
Karataş et al. Printing multi-key touch interfaces
Ikematsu et al. Ohmic-sticker: Force-to-motion type input device that extends capacitive touch surface
JP2000020194A (ja) タッチパッド
CN108780363A (zh) 具有可变控件配置的输入或控制设备
CN105807982A (zh) 一种触控板、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419960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412996B1 (ja)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補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