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5972A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5972A
CN105805972A CN201610237759.0A CN201610237759A CN105805972A CN 105805972 A CN105805972 A CN 105805972A CN 201610237759 A CN201610237759 A CN 201610237759A CN 105805972 A CN105805972 A CN 105805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set
valve body
pipeline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77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5972B (zh
Inventor
雷海涛
陈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77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5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5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5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5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5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 F25B2313/0252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during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公开的空调系统中,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一换热器及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压缩机、第二换向阀、第二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第一换向阀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第二换向阀及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及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第二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第一阀体连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第二阀体连接第三管路及第四管路。上述空调系统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同时或分时工作,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可使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同时供一个室内机工作,保证了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机房的特殊性,机房的空调系统必须不间断的长期运行以满足特殊需要,一般常备两台机组用于主备切换,但实际应用中,备用机组应用较少,在成本上造成浪费;由于机房服务器可能存在的部分启停,导致热负荷变化,机组响应较慢时会导致室内温湿度波动较大。此外在机房建设初期等高湿低热的情况下,普通机组在除湿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
上述空调系统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同时或分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同时,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可使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同时供一个室内机工作,这样保证了在一个室内机工作时,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一换向阀的第五管路。该第二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二换向阀的第六管路。该第六管路属于该第五管路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二单向阀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二换向阀。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打开,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该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该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分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同时,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可使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同时供一个室内机工作,这样保证了在一个室内机工作时,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停机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打开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关闭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停机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打开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关闭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同时制冷。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同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打开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打开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制热。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同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热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关闭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热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关闭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空调系统100,包括室外机102、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室外机102包括压缩机108、第一换向阀110、第二换向阀112、第一换热器114、第二换热器116、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
压缩机108、第一换向阀110、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一室内机104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压缩机108、第二换向阀112、第二换热器116及第二室内机106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
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第一换向阀110与第一换热器114的第一管路122、连接第二换向阀112及第二换热器116的第二管路124、连接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一室内机104的第三管路126,及连接第二换热器116及第二室内机106的第四管路128。第一阀体118连接第一管路122及第二管路124,第二阀体120连接第三管路126及第四管路128。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100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同时或分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同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可使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二换热器116同时供一个室内机工作,这样保证了在一个室内机工作时,空调系统100的制冷能力。
具体地,较佳地,第一换向阀110及第二换向阀112均可选用四通阀。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均可选用电磁阀。
例如,在某种工作模式下,第一阀体118与第二阀体120均关闭,使得第一管路122与第二管路124不连通,及第三管路126与第四管路128不连通,这样第一室内机104与第二室内机106可分时工作或同时工作。
又如,在另一种工作模式下,第一阀体118与第二阀体120均打开,使得第一管路122连通第二管路124,第三管路126连通第四管路128。制冷时,冷媒可分别经过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二换热器116后进入一个室内机,这可提升单个室内机的制冷能力。
上述空调系统100可应用于机房的空调系统。由于机房的特殊需求,机房需要有不间断运行的空调器以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冷却,以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空调系统100可在主备/轮值的模式下工作。第一室内机104可作为主机,第二室内机106可作为备机(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可轮流作为主备机),以实现故障的主备自动切换和轮流值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室内机104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及第一换热组件132。
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连接第三管路126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换热组件132包括第三阀体134、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第三阀体134与第四换热器13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五换热器138。
具体地,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优选电子膨胀阀,因为电子膨胀阀反应速度快,能够精确控制冷媒的流量,更好地控制吸气过热度,适应更大的制冷范围。第三阀体134优选电磁阀。
第三阀体134的关闭与打开可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工作时的换热器的面积大小。例如,当第三阀体134关闭时,冷媒只能通过第五换热器138而不能通过第四换热器136,使得第一室内机104工作时的换热器面积较小;当第三阀体134打开时,冷媒能同时通过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使得第一室内机104工作时的换热器面积较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
以下以制冷为例说明。在空调系统100的主备/轮值的模式下,当第一室内机104工作而第二室内机106停机时,第一室内机104可工作在主备/轮值的模式下的第一工作模式及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打开,第三阀体134打开,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冷媒同时通过第一换热器114、第二换热器116、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在本例子中,这种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强制冷模式。
此时,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二换热器116相当于冷凝器,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相当于蒸发器。
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第三阀体134关闭,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冷媒只通过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五换热器138。在本例子中,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弱制冷模式。
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室内机104可实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丰富了空调系统100的应用范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室内机106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连接第四管路128及第二换热组件142。
第二换热组件142包括第四阀体144、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第四阀体144与第六换热器14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七换热器148。
具体地,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优选电子膨胀阀,因为电子膨胀阀反应速度快,能够精确控制冷媒的流量,更好地控制吸气过热度,适应更大的制冷范围。第四阀体144优选电磁阀。
第四阀体144的关闭与打开可控制第二室内机106工作时的换热器的面积大小。例如,当第四阀体144关闭时,冷媒只能通过第七换热器148而不能通过第六换热器146,使得第二室内机106工作时的换热器面积较小;当第四阀体144打开时,冷媒能同时通过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使得第二室内机106工作时的换热器面积较大。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第二室内机106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
以下以制冷为例说明。在空调系统100的主备/轮值的模式下,当第二室内机106工作而第一室内机104停机时,第二室内机106可工作在主备/轮值的模式下的第一工作模式及第二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打开,第四阀体144打开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冷媒同时通过第一换热器114、第二换热器116、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在本例子中,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强制冷模式。
此时,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二换热器116相当于冷凝器,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相当于蒸发器。
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第四阀体144关闭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冷媒只通过第二换热器116及第七换热器148。在本例子中,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弱制冷模式。
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室内机106可实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丰富了空调系统100的应用范围。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0还可工作在其它工作模式下。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均制冷。例如,当机房中运行的设备数量超过设定数量时,机房的热负荷增大,因此,需要同时开启两个室内机进行制冷。第三工作模式可理解为层叠模式。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同时制冷。因此,空调系统100的制冷能力得到提升,满足了机房的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当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均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时,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三阀体134打开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第四阀体144打开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此工况下,空调系统100的蒸发器面积较大,送风量较高,制冷能力较高,进而保证了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机房的热负荷减少时,空调系统100可进入主备/轮值的模式,只开启主机或备机(如第一室内机104或第二室内机106)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如强制冷模式下)。当机房的热负荷进一步减少时,主机或备机可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如弱制冷模式下)。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其中一台室内机开启制冷,而另一台室内机开启制热,如第一室内机104开启制冷而第二室内机106开启制热。第四工作模式可以应用在当机房处于高湿低热负荷时,根据检测到的湿度控制空调系统100的需求大小的场合下。第四工作模式可理解为恒温除湿模式。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第一室内机104制冷,第二室内机106制热。制冷的第一室内机104可起到除湿作用,制热的第二室内机106可起到机房升温作用,两者结合可达到恒温除湿的效果。
进一步地,当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均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时,在第四工作模式下,第三阀体134关闭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第四阀体144关闭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140。
此时,请参图2中直线箭头所示,第一室内机104中的冷媒依次经第一换向阀110、第一换热器114(此时相当于冷凝器)、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及第五换热器138(此时相当于蒸发器),经第一换向阀110最终回到压缩机108的回气侧。第二室内机106中的冷媒依次经第二换向阀112,第七换热器148(此时相当于冷凝器)、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第二换热器116(此时相当于蒸发器),经第二换向阀112最终回到压缩机108的回气侧。
此时,由于第三阀体134关闭,使得第一室内机104的换热器面积较小,蒸发温度低,可起作低温除湿作用。第二室内机106的第七换热器148相当于冷凝器,起到机房升温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压缩机108及第一换向阀110的第五管路150。
第二循环管路包括连接压缩机108及第二换向阀112的第六管路152。第六管路152属于第五管路150的一部分。
因此,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可共用部分管路,使空调系统100的结构紧凑,同时,实现了三管制的空调系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00包括第一单向阀154及第二单向阀156,第一单向阀154连接压缩机108及第一换向阀110,第二单向阀156连接压缩机108及第二换向阀112。
因此,单向阀的设置可防止冷媒从第一换向阀110及第二换向阀112倒流至压缩机108,提高了空调系统100运行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0中,在同样可以满足主备切换的基础上,采用一拖二的机组设计,相当于减少一台压缩机,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通过阀体和可调节流部件的切换,可提供不同制冷模式以匹配不同热负荷下的机房工况,利于维持机房温湿度的稳定。
利用换向阀、阀体和可调节流部件的切换可使两台室内机分别制热和制冷,针对类似高湿低热的工况可以快速节能的完成恒温除湿。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0。
具体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打开,和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和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分时工作,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同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可使第一换热器114及第二换热器116同时供一个室内机工作,这样保证了在一个室内机工作时,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模式可以理解强制冷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理解为弱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室内机104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连接第三管路126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换热组件132包括第三阀体134、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第三阀体134与第四换热器13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五换热器138。
第一室内机104作为制冷的室内机,第二室内机106作为停机的室内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三阀体134打开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三阀体134关闭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室内机106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连接第四管路128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换热组件142包括第四阀体144、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第四阀体144与第六换热器14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七换热器148。
第二室内机106作为制冷的室内机,第一室内机104作为停机的室内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第四阀体144打开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第四阀体144关闭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和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同时制冷。
第三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层叠模式。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同时工作,如两个室内机均制冷,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室内机104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连接第三管路126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换热组件132包括第三阀体134、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第三阀体134与第四换热器13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五换热器138。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三阀体134打开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室内机106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连接第四管路128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换热组件142包括第四阀体144、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第四阀体144与第六换热器14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七换热器148。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第四阀体144打开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一阀体118及第二阀体120关闭,和控制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制热。
第四工作模式可以理解为恒温除湿模式。
因此,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利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使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同时工作,如一个室内机制冷,另一个室内机制热,这样可避免使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第一室内机104及第二室内机106搭配,降低了成本及实现了主机/备机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室内机104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连接第三管路126及第一换热组件132。第一换热组件132包括第三阀体134、第四换热器136及第五换热器138,第三阀体134与第四换热器13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五换热器138。
第一室内机104作为制冷的室内机,第二室内机106作为制热的室内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第三阀体134关闭及第一可调节流部件13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室内机106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连接第四管路128及第二换热组件142。第二换热组件142包括第四阀体144、第六换热器146及第七换热器148,第四阀体144与第六换热器146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第七换热器148。
第二室内机106作为制冷的室内机,第一室内机104作为制热的室内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第四阀体144关闭及第二可调节流部件140节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空调系统100的解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
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
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
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
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一换向阀的第五管路;
该第二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二换向阀的第六管路;
该第六管路属于该第五管路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二单向阀连接该压缩机及该第二换向阀。
6.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
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
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
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
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打开,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该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该另外一个室内机停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
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停机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打开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关闭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
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停机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一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打开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在该第二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关闭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9.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
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
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
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
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同时制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
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打开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
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三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打开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12.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第一室内机及第二室内机,该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
该压缩机、该第一换向阀、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管路;
该压缩机、该第二换向阀、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管路;
该第一循环管路包括连接该第一换向阀与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管路、连接该第二换向阀及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管路、连接该第一换热器及该第一室内机的第三管路,及连接该第二换热器及该第二室内机的第四管路;
该第一阀体连接该第一管路及该第二管路,该第二阀体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四管路,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一阀体及该第二阀体关闭,和控制该第一室内机及该第二室内机中的其中一个室内机制冷,另外一个室内机制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三管路及该第一换热组件;
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阀体、第四换热器及第五换热器,该第三阀体与该第四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五换热器;
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热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三阀体关闭及该第一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可调节流部件及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连接该第四管路及该第二换热组件;
该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四阀体、第六换热器及第七换热器,该第四阀体与该第六换热器串联连接后并联连接该第七换热器;
该第二室内机作为制冷的室内机,该第一室内机作为制热的室内机,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该第四工作模式下,控制该第四阀体关闭及该第二可调节流部件节流。
CN201610237759.0A 2016-04-15 2016-04-15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805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759.0A CN10580597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759.0A CN10580597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5972A true CN105805972A (zh) 2016-07-27
CN105805972B CN105805972B (zh) 2018-11-20

Family

ID=5646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7759.0A Active CN105805972B (zh) 2016-04-15 2016-04-15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59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552A (zh) * 2019-06-04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74A (zh) * 1992-03-19 1993-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装置
CN1095150A (zh) * 1993-02-22 1994-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机及除霜方法
JP2005009725A (ja) * 2003-06-18 2005-0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209012A (ja) * 2007-02-23 2008-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24380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74A (zh) * 1992-03-19 1993-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装置
CN1095150A (zh) * 1993-02-22 1994-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机及除霜方法
JP2005009725A (ja) * 2003-06-18 2005-0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209012A (ja) * 2007-02-23 2008-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24380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552A (zh) * 2019-06-04 2019-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5972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5985B2 (ja) 空調機システム
CN102914025B (zh) 直流变频空调制冷模式运行时的控制方法
US11009270B2 (en)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99097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WO2021169801A1 (zh) 制冷装置、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制冷系统
CN104566699A (zh) 蓄能多联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95845B (zh) 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196684A (zh) 一种三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25765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0088425A1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59147B (zh) 空调器多联机系统
CN203024273U (zh) 多联室内机及多联式空调系统
CN106247654A (zh) 一种二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074514A (ja)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冷熱源装置
US20220205692A1 (en) Oil retur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multi-split system with double four-way valves
CN111031759A (zh) 机房空调装置及控制方法
EP4023961A1 (en) Oil return control method of multifunctional multi-split system with two four-way valves
US20210010733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587205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6235054U (zh) 一种三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
JP201300274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538272B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5805972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088008B (zh)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5352211A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