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5950B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05950B CN105805950B CN201410855962.5A CN201410855962A CN105805950B CN 105805950 B CN105805950 B CN 105805950B CN 201410855962 A CN201410855962 A CN 201410855962A CN 105805950 B CN105805950 B CN 1058059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storage
- storage container
- liquid
- draining device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所述自动排液装置包括储液容器和排液器,所述储液容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排液器设置成可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储液容器内输出气体以将所述储液容器中的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本发明的自动排液装置在排液时可以使液体排净,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水垢的形成及液体的腐蚀影响,延长了自动排液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也更加干净卫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排液装置和具有该自动排液装置的液体加热装置及该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排液装置主要使用离心泵来排液,排液完毕后,泵体及管道中的液体无法排净,残余液体会腐蚀泵体和管道,使泵体和管道性能下降或损坏,长期使用时还会出现液体沉积物的堵塞问题,另外,残余液体也容易发臭,使用不卫生,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将液体排净的自动排液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包括储液容器和排液器,所述储液容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排液器设置成可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储液容器内输出气体以将所述储液容器中的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排液时,所述所述排液器就会输出气体,气体通过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储液容器,这时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气压增大,将液体从所述储液容器底部的第一端口排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利用气压排液,排液器内无残余水,可以杜绝水垢的形成,极大的减轻液体的腐蚀作用,延长了自动排液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用也更卫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液装置还包括排气控制组件,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或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也就是说,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可以控制所述自动排液装置在排液与排气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排液器通过所述排气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端口既可以作为排气口,使所述储液容器与外部环境连通,又可以作为进气口使所述排液器输出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储液容器内进行排液。由此使所述储液容器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可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导通管和活塞,所述导通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排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口与外界相连;所述活塞设在所述导通管内,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导通管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中的一个。
活塞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活塞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活塞封闭第一口且第二口与第三口连通;当活塞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封闭第三口且第一口与第二口连通。通过活塞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实现了第二端口从排气口到进气口的转变,加工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导通管的横截面的面积S满足如下条件:13mm2≤S≤706mm2;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二口和所述第三口中每一个的横截面面积S1满足如下条件:3mm2≤S1≤177mm2。
可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三口相连。第三口连接排气管,使排气效果更好。
可选地,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还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第一端口连接排液管使得盛取排出的液体更为方便。
可选地,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可以检测通过排液管排出的液体的流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这样,排液器输出的气体不必通过液体,可以直接进入到储液容器上方的气舱。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或侧部。
可选地,所述储液容器的安装高度小于或等于400mm。
可选地,所述储液容器的容积V满足下述关系式:100ml≤V≤1000ml。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液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以及上述不含加热器的自动排液装置,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在排液时可以使液体排净,不会在液体加热装置及管道内有残余液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液体加热装置内水垢的形成及液体的腐蚀影响,延长了液体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也更加干净卫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水箱和开关阀,所述水箱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所述开关阀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储液容器相连以连通或断开所述水箱与所述储液容器。
可选地,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阀和所述加热器相连,且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以根据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位值控制所述开关阀的打开和关闭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打开和关闭。由此使液体加热装置的使用更为便捷,还能防止储液容器的水位过高或过低,以及液体温过低或液体温度已达到要求时继续加热造成的浪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上述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器控制开关阀打开以便水箱内的水进入储液容器内;
S2、当储液容器内的水位值达到预定水位时,水位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开关阀关闭;
S3、控制器控制加热器打开以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S4、当储液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加热器关闭;
S5、排液器启动以将储液容器内的液体排出;
S6、排液器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对水位和水温的控制效果好,排液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自动排液装置还包括排气控制组件,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或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所述步骤S3还包括:S31、所述排气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所述步骤S5还包括:S51、所述排气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
可选地,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导通管和活塞,所述导通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排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口与外界相连;所述活塞设在所述导通管内,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导通管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中的一个,所述步骤S31还包括:S31、所述活塞沿所述导通管移动到封闭第一口,且使第二口与第三口连通的第一位置;所述步骤S51还包括:S51、所述活塞沿所述导通管移动到封闭第三口,且使第二口与第一口连通的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液体加热装置100,自动排液装置1,储液容器11,第一端口111,第二端口112,气舱113,排液器12,排液管13,流量检测装置14,排气控制组件15,导通管151,第一口1511、第二口1512,第三口1513,活塞152,排气管153,加热器2,水箱4,开关阀5,水位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高度”、“宽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参照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1。如图1-图3所示,自动排液装置1包括储液容器11和排液器12,储液容器11具有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排液器12设置成可通过第二端口112向储液容器11输出气体以将储液容器11中的液体从第一端口111排出。
也就是说,储液容器11的第一端口111是液体排出端口,储液容器11的第二端口112与排液器12连通,是储液容器11的通气口。在排液时,排液器12输出气体,并通过储液容器11的第二端口112进入储液容器11,储液容器11上部的气舱113的气压增大,将液体从第一端口111排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1,利用气压排液,排液器12内无残余水,排液更加彻底,可以杜绝水垢的形成,极大地减轻液体的腐蚀作用,延长了自动排液装置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第二端口112可以设置在储液容器11的顶部,这样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不必通过液体,可以直接进入储液容器11上方的气舱113。
进一步地,第一端口111可以设置在储液容器11的底部或侧部,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端口111可以设置在储液容器11的底部,这样可以将储液容器11内储存的液体完全排净,可以杜绝储液容器11内水垢的形成,极大的减轻液体的腐蚀作用,而且使用也更卫生。
优选地,储液容器11的安装高度小于或等于400mm,储液容器11的容积范围介于100ml-1000ml之间。上述的尺寸设计使得容器的安装和使用都极为方便,储液容器11内存储的液体也能够一次性的排完及用完,避免浪费。
优选地,自动排液装置1还可以包括加热器2,加热器2用于加热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器2可以安装在储液容器11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还可以集成在储液容器11上,例如,加热器2可以集成在储液容器11的壳体内。
优选地,如图2所示,自动排液装置1还可以包括排气控制组件15,排气控制组件15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排液器12向储液容器11输出气体或控制储液容器11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
也就是说,自动排液装置1在排液时,排气控制组件15可以将排液器12与储液容器11连通并使储液容器11与外部环境不连通,使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进入储液容器11而储液容器11不排气;自动排液装置1不需要排液时,排气控制组件15可以控制储液容器11与外部环境连通进行排气,并使储液容器11与排液器12的连通被切断,即排液器12不启动,不对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进行排液。换言之,排气控制组件15可以控制自动排液装置1在排液与排气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即排液时不排气,而排气时不排液。
优选地,如图2所示,排液器12可以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与第二端口112相连,也就是说,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后从第二端口112进入储液容器11内。这样第二端口112既可以作为排气口,使储液容器11与外部环境连通,又可以作为进气口使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二端口112进入储液容器11内进行排液。由此使储液容器11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具体地,如图2所示,排气控制组件15可以包括导通管151和活塞152。导通管151具有第一口1511、第二口1512和第三口1513,第一口1511与排液器12相连,第二口1512与第二端口112相连,第三口1513与外部环境相连。
也就是说,储液容器11的第二端口112与导通管151的第二口1512相连,使得储液容器11能够与外界连通,且排液器12通过导通管151的第一口1511与储液容器11的第二端口112相连,实现输气。
活塞152设在导通管151内,活塞152相对导通管151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二口1512连通第一口1511与第三口1513中的一个。也就是说,活塞15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活塞152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塞152封闭第一口1511且第二口1512与第三口1513连通,排液器12与储液容器11的连通被阻断,储液容器11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的第三口1513与外部环境连通以进行排气;当活塞152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塞152封闭第三口1513且第一口1511与第二口1512连通,排气控制组件15与外界的连通被阻断,排液器12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与储液容器11连通以进行排液。
优选地,如图2所示,导通管151的横截面面积S(如图2中沿A-A线的截面的面积)可以满足如下条件,13mm2≤S≤706mm2。第一口1511、第二口1512和第三口1513中每一个的横截面面积S1满足如下条件,3mm2≤S1≤177mm2。选择以上的尺寸可以保障排气控制组件15的顺畅,避免堵塞,且横截面面积选择合理,使排液器12的功率可以设计的较小。
优选地,如图2所示,排气控制组件15还可以包括排气管153,排气管153与第三口1513相连,使得排气效果更好。
优选地,如图2所示,自动排液装置1还可以包括排液管13,排液管13与第一端口111相连,使得排液更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液管13上可以设置有流量检测装置14,用来检测排液管13中液体的输出流量。
下面参照图1-图2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1的工作过程:
如图2所示,在不排液时,活塞152位于第一位置,活塞152封闭第一口1511且第二口1512和第三口1513连通,这时排液器12与储液容器11的连通被阻断,排气控制组件15的第三口1513与储液容器11连通,储液容器11通过第三口1513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行排气;在排液时,排液器12启动,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推动活塞152,使活塞152运动到第二位置,活塞152封闭第三口1513且第一口1511和第二口1512连通,这时储液容器11与外界的连通被阻断,排液器12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与储液容器11连通,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口1512、第一口1511和第二端口112进入储液容器11,使储液容器11内气舱113的压强增大,将液体从第一端口111,进而通过排液管13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排液装置1在排液时可以使液体排净,不会在自动排液装置1及管道内有残余液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自动排液装置1内水垢的形成及液体的腐蚀影响,延长了自动排液装置1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也更加干净卫生。
下面参照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00,如图3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含加热器2的自动排液装置1以及加热器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器2可以安装在储液容器11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还可以集成在储液容器11上,例如,加热器2可以集成在储液容器11的壳体内。
优选地,如图3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水箱4和开关阀5,水箱4与储液容器11相连,开关阀5分别与水箱4和储液容器11相连以连通或断开水箱4与储液容器11,也就是在水箱4与储液容器11之间安装一个开关阀5,打开开关阀5可以实时从水箱4向储液容器11补充液体。
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100可以包括:控制器8、水位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可以分别与开关阀5和加热器2相连,且控制器8还可以分别与水位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相连,以根据水位传感器6检测到的水位值控制开关阀5打开和关闭,并且根据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加热器2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当水位传感器6检测到储液容器11的水位低于预定的水位值时,控制器8控制开关阀5打开,水箱4向储液容器11补充液体,当水位传感器6检测到储液容器11的水位达到预定的水位值时,控制器8控制开关阀5关闭;当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液体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8控制加热器2打开,给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加热,当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液体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8控制加热器2关闭。这样可以防止储液容器的水位过高或过低,以及液体温过低或液体温度已达到要求时继续加热造成的浪费。
下面参照图4并结合图3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00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器8控制开关阀5打开以便水箱4内的水进入储液容器11内;
S2、当储液容器11内的水位值达到预定水位时,水位传感器6输出信号,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开关阀5关闭;
S3、控制器8控制加热器2打开以加热所述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
S4、当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7输出信号,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加热器2关闭;
S5、排液器12启动以将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排出;
S6、排液器12停止工作。
在如图3所示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自动排液装置1还可以包括排气控制组件15,排气控制组件15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排液器12向储液容器11输出气体或控制储液容器11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
由此上述控制方法中,步骤S3还可以包括:S31、排气控制组件15控制储液容器11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步骤S5还可以包括:S51、排气控制组件15控制排液器12向储液容器11输出气体。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排气控制组件15可以包括导通管151和活塞152。导通管151具有第一口1511、第二口1512和第三口1513,第一口1511与排液器12相连,第二口1512与第二端口112相连,第三口1513与外部环境相连。活塞152设在导通管151内,活塞152相对导通管151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第二口1512连通第一口1511与第三口1513中的一个。
由此上述控制方法中,步骤S31还可以包括:活塞152沿导通管151移动到封闭第一口1511,且使第二口1512与第三口1513连通的第一位置,步骤S51还可以包括:活塞152沿导通管151移动到封闭第三口1513,且使第二口1512与第一口1511连通的第二位置。
下面参照图2-图4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当液体加热装置100启动后,控制器8控制开关阀5打开以便水箱4内的水进入储液容器11内,当储液容器11内的水位值达到预定水位时,水位传感器6输出信号,控制器8根据水位传感器6输出的信号控制开关阀5关闭,此时水箱4内的水不能进入储液容器11内。
随后控制器8控制加热器2打开以加热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在如图3所示的液体加热装置100中,由于加热器2对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加热会产生气体,这时排液器12与储液容器11的连通被阻断,排气控制组件15与储液容器11连通,储液容器11的气舱113的压强增大,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向外界环境排气,具体而言,活塞152移动至第一位置,活塞152封闭第一口1511且第二口1512和第三口1513连通。
当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7输出信号,控制器8根据温度传感器7输出的信号控制加热器2关闭,即停止对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接着排液器12启动向储液容器11输出气体以将储液容器11内的液体排出,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液体加热装置100中,此时储液容器11与外界的连通被阻断,排液器12通过排气控制组件15与储液容器11连通,具体而言,,排液器12启动,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推动活塞152,使活塞152运动到第二位置,活塞152封闭第三口1513且第一口1511和第二口1512连通,排液器12输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口1512、第一口1511和第二端口112进入储液容器11,使储液容器11内气舱113的压强增大,将液体从第一端口111,进而通过排液管13排出。
当液体排净后,排液器12停止工作。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液体加热装置100在排液时可以使液体排净,不会在液体加热装置100及管道内有残余液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液体加热装置100内水垢的形成及液体的腐蚀影响,延长了液体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也更加干净卫生。
控制器8根据水位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发出指令,控制开关阀5和加热器2的开闭,实现储液容器11内的水位值以及温度值可控,当需要排液时,启动排液器12进行排液。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00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对水位和水温的控制效果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排液器,所述排液器设置成可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储液容器内输出气体以将所述储液容器中的液体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排气控制组件,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或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
导通管,所述导通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排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口与外界相连;
活塞,所述活塞设在所述导通管内,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导通管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中的一个;
所述排液器通过所述排气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的横截面的面积S满足如下条件:13mm2≤S≤706mm2;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二口和所述第三口中每一个的横截面面积S1满足如下条件:3mm2≤S1≤177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三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部或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安装高度小于或等于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容积V满足下述关系式:100ml≤V≤1000m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1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排液装置;以及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
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储液容器相连以连通或断开所述水箱与所述储液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阀和所述加热器相连,且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以根据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位值控制所述开关阀的打开和关闭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器的打开和关闭。
14.一种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器控制开关阀打开以便水箱内的水进入储液容器内;
S2、当储液容器内的水位值达到预定水位时,水位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开关阀关闭;
S3、控制器控制加热器打开以加热所述储液容器内的液体;
S4、当储液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加热器关闭;
S5、排液器启动以将储液容器内的液体排出;
S6、排液器停止工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液装置还包括排气控制组件,所述排气控制组件设置成能够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或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
所述步骤S3还包括:
S31、所述排气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储液容器连通外部环境以进行排气;
所述步骤S5还包括:
S51、所述排气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排液器向所述储液容器输出气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
导通管,所述导通管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排液器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三口与外界相连;
活塞,所述活塞设在所述导通管内,所述活塞相对所述导通管可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中的一个;
所述步骤S31还包括:
S31、所述活塞沿所述导通管移动到封闭第一口,且使第二口与第三口连通的第一位置;
所述步骤S51还包括:
S51、所述活塞沿所述导通管移动到封闭第三口,且使第二口与第一口连通的第二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5962.5A CN105805950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5962.5A CN105805950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5950A CN105805950A (zh) | 2016-07-27 |
CN105805950B true CN105805950B (zh) | 2019-01-22 |
Family
ID=5646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5596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05950B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059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7121A (zh) * | 2017-06-30 | 2019-01-0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装置与烹饪装置的排液控制方法 |
CN109199154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CN115077070A (zh) * | 2022-05-23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43637Y (zh) * | 2004-07-22 | 2005-11-30 | 钱以诚 | 下置排液机构自控排液器 |
CN201757865U (zh) * | 2010-07-15 | 2011-03-09 | 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化糖锅自控装置 |
CN102050248A (zh) * | 2009-11-04 | 2011-05-11 | 爱赛璐化学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使用该液体容器的送液装置以及送液方法 |
CN202853120U (zh) * | 2012-08-31 | 2013-04-03 | 云南华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循环式热泵机组定温补水装置 |
CN203381909U (zh) * | 2013-06-03 | 2014-01-08 | 广州市金钟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 | 抽取桶装化工有机溶剂的装置 |
CN204388368U (zh) * | 2014-12-31 | 2015-06-10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433070A2 (ru) * | 1972-07-04 | 1974-06-25 | Фонд Знс Ерт | Заправочный агрегат |
JP5742081B2 (ja) * | 2011-04-20 | 2015-07-01 | 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 | 塗布装置 |
-
2014
- 2014-12-31 CN CN201410855962.5A patent/CN1058059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43637Y (zh) * | 2004-07-22 | 2005-11-30 | 钱以诚 | 下置排液机构自控排液器 |
CN102050248A (zh) * | 2009-11-04 | 2011-05-11 | 爱赛璐化学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使用该液体容器的送液装置以及送液方法 |
CN201757865U (zh) * | 2010-07-15 | 2011-03-09 | 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化糖锅自控装置 |
CN202853120U (zh) * | 2012-08-31 | 2013-04-03 | 云南华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循环式热泵机组定温补水装置 |
CN203381909U (zh) * | 2013-06-03 | 2014-01-08 | 广州市金钟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 | 抽取桶装化工有机溶剂的装置 |
CN204388368U (zh) * | 2014-12-31 | 2015-06-10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5950A (zh) | 2016-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05950B (zh)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和控制方法 | |
EP2435765B1 (en) | A water heater, a combination of a top cover and p bottom tray for a water heater, and a bottom cover for a water heater, for preventing water damage | |
CN208435243U (zh) | 蒸汽炉 | |
CN104352155B (zh) | 一种电蒸箱的蒸汽发生装置 | |
CN204388368U (zh) | 液体加热装置及其自动排液装置 | |
WO2009096707A3 (en) | Water heating device | |
CN208635611U (zh) | 一种蒸汽开水器 | |
CN201356809Y (zh) | 一种奶瓶吸入温控阀 | |
CN201920490U (zh) | 贮水式煮水壶 | |
CN201437520U (zh) | 一种带净化加热功能的净饮机 | |
EP2896333B1 (en) | Equipment for catering | |
CN209039805U (zh) | 洗衣机及其预存水装置 | |
CN208964591U (zh) | 一种撇油器 | |
CN102613884B (zh) | 连续加压蒸煮装置的凝汽水排出装置及凝汽水排出方法 | |
CN103791642A (zh) | 一种自动控压及保温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105411399B (zh) | 饮水机密闭加热装置及方法 | |
CN206033410U (zh) | 一种净水装置 | |
CN204700027U (zh) |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 | |
CN204722858U (zh) | 一种内置预热水箱的速热净水机 | |
CN213909857U (zh) | 一种蒸烤箱排水装置及蒸烤箱 | |
CN104567042B (zh) | 一种自动上水排空加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829545B (zh) | 一种开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031855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抽气孔模块 | |
CN211651157U (zh) | 烘干机用加湿系统 | |
ES2471889T3 (es) | Dispositivo para fabricar cervez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