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2101A -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2101A
CN105792101A CN201511031590.5A CN201511031590A CN105792101A CN 105792101 A CN105792101 A CN 105792101A CN 201511031590 A CN201511031590 A CN 201511031590A CN 105792101 A CN105792101 A CN 105792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sub frame
descending sub
transmission ti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15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三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315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2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2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1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及基站。采用本发明,终端可获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中,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技术的研究,称为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目前,对MTC技术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发射功率并扩大覆盖范围。现有技术在降低发射功率的前提下采用重复发送(Repetition)扩大覆盖范围。因此,MTC技术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一种全双工通信技术的为TDD(TimeDivision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TDD系统具有不同的时隙配置,每种时隙配比的上下行子帧的分布都不同,因此,在重复发送的时候,可以重复的最大次数也不同。时域上处于某个下行子帧的终端,基站可重复发送的最大次数还与该子帧所处的位置有关。如TDD系统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为DSUUDDSUUD,以在第5个下行子帧接收到下行数据的终端为例,第5个下行子帧后连续的下行子帧的最大数为3个,因此基站可重复发送的最大次数为3。
然而,由于终端无法得知在当前下行子帧下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因此会出现基站配置的重复发送次数与终端在时域上处于的子帧位置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导致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不高,系统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终端可获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包括:
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获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MTC技术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TDD系统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TDD系统是半双工系统,上下行信号不是连续发送的,因此控制信息的发送、数据块的发送以及反馈信息的发送都需要等待合适的上行或下行时隙。HARQ时序关系较复杂,也与具体的帧结构配置有关,如果基站配置的重复发送次数与终端在时域上处于的子帧位置不匹配,就会降低终端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成功率,而影响到信号的覆盖范围。例如,基站为终端配置的重复次数为3次,而终端处于的下行子帧位置中仅有2个连续的下行子帧,由于终端无法得知只能支持重复发送2次,基站却依旧进行3次重复的下行传输,就会导致基站侧配置与终端实际所处的下行子帧位置的不匹配,降低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降低系统性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得知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情况。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涉及的终端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internetdevice)、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或其他可实现物联网通信的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根据重复发送的情况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并由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再将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后,获取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S101,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终端可以预先存储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基站可预先将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发送给终端,由终端进行存储。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之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下行子帧获取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上的子帧位置,并获取终端当前的时隙配置。其中TDD系统的时隙配置如表1所示。其中,D代表下行子帧,S代表特殊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
具体地,TDD系统具有7种不同的时隙配置,每种时隙配置的上下行子帧的分布都不同,因此,基站可以重复发送的最大次数不同。同时,时域上处于某个下行子帧的终端,其可以重复的最大次数还与该下行子帧所处的位置有关。如TDD系统的其中一种时隙配置(即表格中的第1号时隙配置)为DSUUDDSUUD,以处于第5个子帧的终端为例,由于包括第5个子帧在内的最大连续下行子帧数为3个(包括第4号子帧在内的最大连续的下行子帧分别为D、D、S,S为特殊子帧,包括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下行子帧),因此最大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
具体地,由于TDD系统的时隙配置是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的,因此终端可以获取当前的时隙配置,例如第1号时隙配置,若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子帧(例如为第4号子帧),则终端根据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确定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在内的连续下行子帧的个数,从而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即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时隙配置以及上述的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的组合可能是有限的,那么就可以事先建立时隙配置以及上述的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的组合对应于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存储表。当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时,可以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直接查找上述存储表,以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S1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终端根据当前的时隙配置和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0,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根据重复发送的情况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并由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再将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后,获取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例如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为2。
S201,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查找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时隙配置、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现中,终端预先利用数据库存储时隙配置、子帧位置以及该子帧位置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的关系,其如表2所示。
具体地,表2存储时隙配置、子帧位置(即子帧号)与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例如,终端获取当前的时隙配置,例如第1号时隙配置,若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子帧(例如为第4号子帧),则终端根据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查询表2,得到第4号子帧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由于TDD系统的时隙配置是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的,因此终端当前的时隙配置是唯一的,终端则可预先存储当前的时隙配置的各个子帧位置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例如,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第5号时隙配置,对应的时隙配比为DSUDDDDDDD,并确定第5号时隙配置中每个子帧位置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终端将第5号时隙配置中每个子帧位置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子帧时,查找该子帧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即为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S2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获取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之后的连续下行子帧,根据所述连续下行子帧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确定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获取当前的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并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获取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之后的连续下行子帧,根据连续下行子帧的数量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确定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步骤S202的实施例可详见实施例图1的步骤S101,本实施例则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S201和步骤S202为独立的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式。
S203,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中的最小值。
具体实现中,终端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第二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比较,得到次数较小的重复发送次数。在本实施例中,若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小于终端查询到的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重复次数,则得到最小值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若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大于或等于终端查询到的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重复次数,则得到最小值为第二重复次数。
S204,所述终端确定最小值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二重复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二重复次数。
S205,所述终端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子帧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下行子帧可根据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例如为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下的最后一个下行子帧。例如在终端当前的时隙配置为第1号时隙配置的情况下,若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子帧(例如为第4号子帧),则终端根据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查询表2,得到第4号子帧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则确定第二下行子帧为第6号子帧。
S206,所述终端在确定的第二下行子帧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具体实现中,目前采用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机制)来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块,不同的数据块占用不同的HARQ进程,在接收到数据块的若干子帧之后进行确认ACK/否认NACK反馈,以便在对一个数据块解码的同时可以接收其他数据块。HARQ过程中,数据块的调度、发送以及ACK/NACK反馈,都遵循一定的时序关系。在MTC技术中,由于控制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必然会对HARQ的过程尤其是其时序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可为ACK/NACK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接收了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NACK反馈信息。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例如可为下述情况:当终端比较出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大于终端查询到的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重复次数时,则终端可得知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的位置及上/下行时隙配置进行HARQ反馈,可维持TDD系统使用MTC技术时的正常工作,保证系统性能。
S207,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向基站通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地,可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后,可调整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若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小于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的次数,则终端可在基站重复发送结束后,在确定的上行子帧或下行子帧向基站请求再次发起重复发送的过程。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步骤S207以及步骤S205-S2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终端可选择合适的上行或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也可以选择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本实施例则不对终端发送通信信息的时机进行限定。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比较,以最小值作为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并在确定的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反馈,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以基站为执行主体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0,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以通过静态、半静态或动态方式来确认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其中,静态或半静态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基站长期统计的一些参数,如基站受到的干扰程度,基站资源的占用情况等,计算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方式对信令资源占用较少。动态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统计的信道质量、基站当前受到的干扰情况、基站需发送的数据量等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确定方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S301,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在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之后,在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给终端,使终端按照实施例图1至图2的实施方式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4在图3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0,所述基站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所述基站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基站可以通过静态、半静态或动态方式来确认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其中,静态或半静态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基站长期统计的一些参数,如基站受到的干扰程度,基站资源的占用情况等,计算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方式对信令资源占用较少。动态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统计的信道质量、基站当前受到的干扰情况、基站需发送的数据量等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确定方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S401,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用于通知所述终端的时隙配置。
具体实现中,基站对终端进行时隙配置的方式可通过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中的TDD-config(TDD-配置)字段对终端的上下行时隙配置进行通知。
S402,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步骤S4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实施例图3的步骤S301,本实施例则不再赘述。
S40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子帧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接收了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NACK反馈信息。关于反馈信息的相关实施例可详见实施例图2的步骤S205-S206,本实施例则不再赘述。
S404,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向基站通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地,可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S405,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后,可调整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最后按照调整后的重复发送的次数向终端重新发起重复发送的过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终端包括接收单元300、获取单元301以及确定单元302。
接收单元30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接收单元300接收的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300接收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获取单元301获取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根据重复发送的情况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并由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再将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后,获取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预先存储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基站可预先将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发送给终端,由终端进行存储。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之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下行子帧获取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上的子帧位置,并获取终端当前的时隙配置。
具体地,由于TDD系统的时隙配置是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的,因此终端可以获取当前的时隙配置,例如第1号时隙配置,若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子帧(例如为第4号子帧),则终端根据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确定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在内的连续下行子帧的个数,从而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即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终端根据当前的时隙配置和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查找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时隙配置、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确定单元302包括第一确定单元3021以及第二确定单元3022。
第一确定单元302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中的最小值;
第二确定单元3022,用于确定最小值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第二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比较,得到次数较小的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二重复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二重复次数。
可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发送单元303。
所述确定单元302,还用于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
发送单元303,用于在确定的第二下行子帧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子帧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接收了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NACK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303,还用于:
向所述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向基站通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地,可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比较,以最小值作为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并在确定的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反馈,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装置所实施的具体步骤可详见实施例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则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通信总线500、接收装置501、发送装置502以及处理器503(终端的处理器5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其中:
通信总线500,用于实现接收装置501、发送装置502以及处理器503之间的连接通信;
接收装置5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处理器503,用于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处理器5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根据重复发送的情况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并由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再将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后,获取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预先存储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基站可预先将时隙配置以及各个子帧位置的关系发送给终端,由终端进行存储。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之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下行子帧获取第一下行子帧在时域上的子帧位置,并获取终端当前的时隙配置。
具体地,由于TDD系统的时隙配置是基站预先为终端配置的,因此终端可以获取当前的时隙配置,例如第1号时隙配置,若终端接收到第一下行子帧(例如为第4号子帧),则终端根据第一下行子帧的位置确定包括第一下行子帧在内的连续下行子帧的个数,从而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即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基站为终端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终端根据当前的时隙配置和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可选的,处理器503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查找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时隙配置、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处理器503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中的最小值;
确定最小值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将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第二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比较,得到次数较小的重复发送次数。
具体实现中,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若得到的最小值为第二重复次数,由此终端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为第二重复次数。
可选的,处理器5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
在确定的第二下行子帧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具体实现中,终端根据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第二下行子帧用于向基站发送针对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接收了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ACK反馈信息。如果终端在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内不能接收所有基站重复发送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则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向基站发送NACK反馈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503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向所述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向基站通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地,可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并使终端及时反馈,使基站重新调整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基站包括配置单元600以及发送单元601。
配置单元600,用于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发送单元601,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配置单元600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可以通过静态、半静态或动态方式来确认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其中,静态或半静态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基站长期统计的一些参数,如基站受到的干扰程度,基站资源的占用情况等,计算出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方式对信令资源占用较少。动态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统计的信道质量、基站当前受到的干扰情况、基站需发送的数据量等确定第一重复发送次数,这种确定方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具体实现中,基站在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之后,在第一下行子帧发送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给终端,使终端按照实施例图1至图2的实施方式确定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配置单元600,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601,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用于通知所述终端的时隙配置。
具体实现中,基站对终端进行时隙配置的方式可通过SIB中的TDD-config字段对终端的上下行时隙配置进行通知。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基站还包括接收单元602。
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基站还包括确定单元603。
所述接收单元602,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终端可向基站通知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具体地,可向基站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具体实现中,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后,可调整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最后按照调整后的重复发送的次数向终端重新发起重复发送的过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并使终端及时反馈,使基站重新调整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装置所实施的具体步骤可详见实施例图3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则不再赘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通信总线700、接收装置701、发送装置702以及处理器703(终端的处理器7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其中:
通信总线700,用于实现接收装置701、发送装置702以及处理器703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703,用于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发送装置702,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可选的,处理器703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可选的,发送装置70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用于通知所述终端的时隙配置。
可选的,接收装置70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接收装置701,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处理器703,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第一下行子帧携带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时隙配置以及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终端根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可令终端获知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并使终端及时反馈,使基站重新调整重复发送的次数,提高重复发送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下行覆盖和下行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或模块,可以以通用集成电路(如中央处理器),或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查找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时隙配置、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获取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之后的连续下行子帧,根据所述连续下行子帧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确定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中的最小值;
所述终端确定最小值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
所述终端在确定的第二下行子帧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7.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用于通知所述终端的时隙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基站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查找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时隙配置、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获取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之后的连续下行子帧,根据所述连续下行子帧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确定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与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中的最小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最小值的重复发送次数为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第二下行子帧;
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的第二下行子帧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基站发送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为终端配置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子帧,所述第一下行子帧携带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根据所述时隙配置以及所述第一下行子帧的子帧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重复发送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以及所述第二重复发送次数确定所述终端支持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占用状态、干扰状态、信道质量以及传输的数据量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第一重复发送次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系统信息块SIB,所述系统信息块SIB用于通知所述终端的时隙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第二下行子帧发送的针对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反馈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携带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所述基站重复发送的次数确定向所述终端重复发送的次数。
CN201511031590.5A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Withdrawn CN105792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1590.5A CN105792101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1590.5A CN105792101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101A true CN105792101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9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1590.5A Withdrawn CN105792101A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21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0080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034100A (zh) * 2017-08-10 2020-04-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5516814A (zh) * 2020-05-14 2022-12-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监测下行链路重复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643A (zh) * 2006-12-07 2008-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上传和接收的方法、及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01277176A (zh) * 2008-05-15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混合自动重传次数的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CN101741524A (zh) * 2008-11-21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778455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3391159A (zh) * 2012-05-11 2013-11-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tdd中harq冲突和pusch重传冲突的方法
CN104518843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公有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643A (zh) * 2006-12-07 2008-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上传和接收的方法、及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01277176A (zh) * 2008-05-15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混合自动重传次数的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CN101741524A (zh) * 2008-11-21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778455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下行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3391159A (zh) * 2012-05-11 2013-11-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tdd中harq冲突和pusch重传冲突的方法
CN104518843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公有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4100A (zh) * 2017-08-10 2020-04-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20030080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1895644B2 (en) 2018-08-10 2024-02-06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5516814A (zh) * 2020-05-14 2022-12-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监测下行链路重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951B (zh) 用于联合fdd及tdd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
EP2654235B1 (en) HARQ For Dynamic Change of the TTD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CN1022232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8477713B2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ndicating an uplink resource
CN107294646B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EP2445251A1 (en) Transferring method, relay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for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relay link
CN103220652B (zh) 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及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
CN103582008A (zh) 一种在业务流量自适应tdd系统中传输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US20150358964A1 (e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CN106550317B (zh) 一种宽带dmo下的单呼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19580A (zh) 用于决定tdd ul-dl配置的ul harq时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24360A (zh)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7046719B (zh) 用于减少时分双工的传输时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23857A (zh) 一种harq信息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685603A (zh) Tdd系统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154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7772A (zh) Sps pdsch的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792101A (zh) 一种确定重复发送的次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5636214A (zh) 调度空口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和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05165A (zh)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7306450A (zh) 一种确定保护时隙的方法及设备、终端
CN110574320A (zh) 一种针对eMTC的HARQ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11482A (zh) Tdd系统的下行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6411375B (zh) Srs的指示发送方法、srs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4753632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