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5165A -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5165A
CN103905165A CN201210587672.8A CN201210587672A CN103905165A CN 103905165 A CN103905165 A CN 103905165A CN 201210587672 A CN201210587672 A CN 201210587672A CN 103905165 A CN103905165 A CN 103905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ownstream
carrier group
feedback information
down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7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5165B (zh
Inventor
林亚男
沈祖康
高雪娟
司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5876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5165B/zh
Priority to KR1020157020380A priority patent/KR101778638B1/ko
Priority to EP13868681.1A priority patent/EP294107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90568 priority patent/WO2014101796A1/zh
Priority to US14/652,390 priority patent/US981945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905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5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5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5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4/00Combined time-division and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用于解决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下行数据的应答反馈信息如何进行传输的问题。本方案中,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该配置信令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及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本发明解决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如何接收应答反馈信息的问题。

Description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支持三种双工方式:如图1A所示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方式,如图1B所示的半频分双工(Half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H-FDD)方式,以及如图1C所示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方式。
其中,FDD是指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和终端都可以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信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FDD设备需要两套收发信机以及双工滤波器。H-FDD与FDD的差别在于终端不可以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即H-FDD的基站与FDD的基站相同,但是H-FDD的终端相对FDD的终端可以简化,只保留一套收发信机并节省双工器的成本。TDD是指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相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信道的发送(接收)或者接收(发送)。
在LTE及以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中只有一个载波,在LTE系统中最大带宽为20MHz,如图2所示。
在长期演进升级(LTE Advanced,LTE-A)系统中,系统的峰值速率比LTE系统有巨大的提高,要求达到下行1Gbps,上行500Mbps。如果只使用一个最大带宽为20MHz的载波是无法达到峰值速率要求的。因此,LTE-A系统需要扩展终端可以使用的带宽,由此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即将同一个基站(eNB)下的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载波聚合在一起,同时为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服务,以提供所需的速率。这些聚合在一起的载波又称为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每个小区都可以是一个成员载波,不同eNB下的小区(成员载波)不能聚合。为了保证LTE的UE能在每一个聚合的载波下工作,每一个载波最大不超过20MHz。LTE-A的CA技术如图3所示。
图3所示的LTE-A系统的基站下有4个可以聚合的载波,基站可以同时在4个载波上和UE进行数据传输,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目前LTE不支持跨系统载波聚合,即FDD载波只能与FDD载波进行载波聚合,TDD载波只能与TDD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在LTE系统中,FDD和TDD模式下都是一个无线帧10ms,一个子帧1ms。对于每个TDD的无线帧,定义了七种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如下表1所示,其中D代表DL子帧,U代表UL子帧,S代表TDD系统的特殊子帧。
表1
在LTE FDD系统中,UE在子帧n-4中接收下行数据,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该下行子帧上的数据是否需要重传的信令,即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息。载波聚合时,子帧n-4中多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信息将同时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
在LTE TDD系统中,UE可能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信息,即UE在下行子帧n-k中检测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传输或者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在上行子帧n中反馈对应的ACK/NACK信息,其中k∈K,集合K的取值与系统采用的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及具体的子帧编号有关,如表2所示。特别的,对于常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特殊子帧配置0和5及扩展CP特殊子帧配置0和4,特殊子帧无ACK/NACK反馈,即UE不对特殊子帧反馈ACK/NACK。
Figure BDA00002678906500031
表2
表2中,多个无线帧顺序排列,即若无线帧a中最后一个子帧为k,则无线帧a+1中第一个子帧为k+1,表2只以一个无线帧为例给出了每个上行子帧所对于的K的情况,其中n-k<0则表示前一无线帧中的下行子帧。
综上,目前还没有TDD系统和FDD系统进行载波聚合时下行数据的ACK/NACK信息的反馈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在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下行数据的应答反馈信息如何进行传输的问题。
一种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终端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一种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接收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终端侧,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该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该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终端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可见,本方法实现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的方案,进而解决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如何发送应答反馈信息的问题。
在网络侧,网络侧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令,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网络侧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可见,本方法实现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网络侧接收终端反馈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的方案,进而解决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如何接收应答反馈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FDD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的H-FDD示意图;
图1C为现有技术中的TDD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LTE小区的载波分布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载波聚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载波的分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下行数据的应答反馈信息如何进行传输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发送方法。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该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该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TDD载波,下行载波与上行载波为同一载波;对于FDD载波,下行载波与上行载波为不同的载波。
步骤41:终端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步骤42: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步骤41的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当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该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每两个下行载波组中不包含相同的下行载波。
具体的,步骤41中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实现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相应的,步骤42中,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在为接收下行数据时所在的下行载波所属的下行载波组所配置的上行载波中,发送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第二,确定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这里,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是指包含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的下行载波组,一个下行载波是否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确定方法为:对于FDD载波,所有上行子帧都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对于TDD载波,按照背景技术中的表2及相关文字说明可知:
在TDD上/下行配置0中,上行子帧2/4/7/9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1中,上行子帧2/3/7/8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2中,上行子帧2/7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3中,上行子帧2/3/4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4中,上行子帧2/3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5中,上行子帧2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在TDD上/下行配置6中,上行子帧2/3/4/7/8用于传输应答反馈信息;
相应的,步骤42中,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接收该下行数据时所在的下行子帧,确定传输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子帧;然后在使用该上行子帧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优先级最高的下行载波组所对应的上行载波上,发送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该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终端根据该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终端根据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该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该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步骤51: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步骤52:网络侧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当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该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每两个下行载波组中不包含相同的下行载波。
具体的,步骤51中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实现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相应的,步骤52中,网络侧在发送下行数据后,在为发送该下行数据时所在的下行载波所属的下行载波组所配置的上行载波中,接收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第二,确定终端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相应的,步骤52中,网络侧在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发送该下行数据时所在的下行子帧,确定终端传输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子帧;然后在使用该上行子帧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所有下行载波组中优先级最高的下行载波组所对应的上行载波上,接收终端反馈的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该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网络侧根据该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网络侧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本发明中的应答反馈信息可以为ACK/NACK信息。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基站将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Si,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1<N≤M,i=1,…,N,且一个下行载波只属于一个下行载波组,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即一个下行载波组内的下行载波都是FDD载波或都是TDD载波。进一步地,一个下行载波组内的所有TDD载波采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基站为下行载波组Si配置一个上行载波CUL,i,其中i=1,…,N,上行载波CUL,i采用的双工方式与对应下行载波组Si采用的双工方式相同,不同下行载波组对应的上行载波各不相同,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上行载波采用的TDD上/下行配置与对应的下行载波组使用的TDD上/下行配置相同。
方法1:
UE接收基站的配置信令,确定M个下行载波所划分的N个下行载波组Si,及各下行载波组所对应的上行载波CUL,i
UE在下行载波组Si内的下行载波上接收下行数据,其中i=1,…,N,对下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对应的ACK/NACK信息;
UE通过上行载波CUL,i传输在下行载波组Si中的下行载波上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对应的ACK/NACK信息。
可使用LTE Rel-11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具体反馈方法,在上行载波CUL,i中传输多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系统中聚合了五个载波C1、C2、C3、C4、C5,其中C1、C2为FDD载波(FDD载波为载波对,即C1对应一个下行载波和一个上行载波),C3~C5为TDD载波。基站将上述五个载波分为2个下行载波组,其中S1={C1,C2},S2={C3,C4,C5}。基站确定下行载波组S1对应的上行载波为C1,S2对应的上行载波为C3。
UE在下行载波C1、C2上接收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ACK/NACK信息,使用上行载波C1传输该ACK/NACK信息。UE在下行载波C3、C4、C5上接收下行数据,得到对应的ACK/NACK信息,使用上行载波C3传输该ACK/NACK信息。
实施例二:
系统中聚合了五个载波C1、C2、C3、C4、C5,其中C1、C2为FDD载波(FDD载波为载波对,即C1对应一个下行载波和一个上行载波),C3~C5为TDD载波,且C3采用TDD上/下行配置2,C4、C5采用TDD上下行配置1。基站将上述五个载波分为3个下行载波组,其中S1={C1,C2},S2={C3},S3={C4,C5}。基站确定下行载波组S1对应的上行载波为C1,S2对应的上行载波为C3,S3对应的上行载波为C4。
UE端的处理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方法2:
UE接收基站的配置信令,确定M个下行载波所划分的N个下行载波组Si,及各下行载波组所对应的上行载波CUL,i
UE确定下行载波组Si的优先级,其中i=1,…,N,该优先级可以由基站通知也可由标准预先定义。
UE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UL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ACK/NACK信息,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ACK/NACK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UL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可使用LTE Rel-11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具体反馈方法,在上行载波C’UL中传输多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同实施例二,其中下行载波组优先级顺序为S2(对应上行载波C3)>S3(对应上行载波C4)>S1(对应上行载波C1)。下行载波组S1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0~9中传输,下行载波组S2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2、7中传输,下行载波组S3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2、3、7、8中传输,则UE:
在上行子帧2、7中,通过上行载波C3传输下行载波组S1、S2、S3对应的ACK/NACK信息
在上行子帧3、8中,通过上行载波C4传输下行载波组S1、S3对应的ACK/NACK信息
在上行子帧0、1、4、5、6、9中,通过上行载波C1传输下行载波组S1对应的ACK/NACK信息;
进一步地,设置下行载波组Si的优先级时,设置P级优先级,1≤P≤N,则第1到第P-1级中,每个级别只对应一个下行载波组,而第P级对应N-P+1个下行载波组。
当a个第P级下行载波组都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ACK/NACK信息,其中a≤N-P+1,且无更高优先级下行载波组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ACK/NACK信息时,UE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该a个下行载波组对应的a个上行载波分别传输各自下行载波组的ACK/NACK信息。
实施例四:
同实施例二,其中下行载波组优先级顺序为S2(对应上行载波C3)>S3(对应上行载波C4)=S1(对应上行载波C1)。下行载波组S1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0~9中传输,下行载波组S2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2、7中传输,下行载波组S3的ACK/NACK信息在上行子帧2、3、7、8中传输
在上行子帧2、7中,通过上行载波C3传输下行载波组S1、S2、S3对应的ACK/NACK信息;
在上行子帧3、8中,通过上行载波C4传输下行载波组S3对应的ACK/NACK信息,通过上行载波C1传输下行载波组S1对应的ACK/NACK信息;
在上行子帧0、1、4、5、6、9中,通过上行载波C1传输下行载波组S1对应的ACK/NACK信息。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70,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71,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发送单元72,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单元70接收到的配置信令指示的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71用于: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71用于:
确定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单元70接收的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所述确定单元71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71还用于:根据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80,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81,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接收单元82,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单元80发送的配置信令指示的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81用于: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81用于:
确定终端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单元80发送的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所述确定单元81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81还用于: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终端侧,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该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该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终端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可见,本方法实现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的方案,进而解决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如何发送应答反馈信息的问题。
在网络侧,网络侧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令,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网络侧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可见,本方法实现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网络侧接收终端反馈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的方案,进而解决了TDD载波与FDD载波聚合时如何接收应答反馈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终端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包括: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包括:
确定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终端根据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6.一种时分双工TDD载波与频分双工FDD载波聚合时的应答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网络侧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包括: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具体包括:
确定终端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网络侧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网络侧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并根据确定结果向网络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配置信令指示的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网络侧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配置信令,所述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将进行载波聚合的M个下行载波划分为N个下行载波组的信息,其中,每个下行载波组中包含M个下行载波中的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同一下行载波组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所述配置信令还用于为每个下行载波组配置一个上行载波,其中,配置的上行载波与对应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相同的双工方式;M为正整数,N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令确定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载波;
接收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后,根据确定结果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配置信令指示的一个下行载波组中的下行载波采用TDD双工方式时,所述下行载波组中的所有下行载波使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在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在为该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中传输。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终端在上行子帧n中,通过上行载波C’传输在所有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中传输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下行载波组为使用上行子帧n传输应答反馈信息的下行载波组;上行载波C’是为优先级最高的第一类下行载波组配置的上行载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配置信令还指示每个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信息;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令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与终端的预先约定确定第一类下行载波组的优先级。
CN201210587672.8A 2012-12-28 2012-12-28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905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7672.8A CN1039051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KR1020157020380A KR101778638B1 (ko) 2012-12-28 2013-12-26 피드백 정보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13868681.1A EP2941073B1 (en) 2012-12-28 2013-12-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information
PCT/CN2013/090568 WO2014101796A1 (zh) 2012-12-28 2013-12-26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US14/652,390 US9819450B2 (en) 2012-12-28 2013-12-26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7672.8A CN1039051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5165A true CN103905165A (zh) 2014-07-02
CN103905165B CN103905165B (zh) 2017-10-31

Family

ID=5099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7672.8A Active CN1039051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9450B2 (zh)
EP (1) EP2941073B1 (zh)
KR (1) KR101778638B1 (zh)
CN (1) CN103905165B (zh)
WO (1) WO201410179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71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传指示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233694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WO2018233691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CN10915201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分组方法及设备
CN111357344A (zh) * 2017-11-16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469852B2 (en) 2017-06-22 2022-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2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82625A (zh) * 2010-01-11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多载波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35534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Motorola, Inc. Uplink ack/nack signaling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69599A (zh) * 2010-11-01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752085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确认或不确认指示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3015B1 (ko) * 2010-02-10 2017-12-01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549667B1 (en) * 2010-03-19 2017-05-0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carrier aggregation
US9762372B2 (en) * 2010-06-15 2017-09-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5743631B (zh) * 2010-12-06 2019-05-2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免许可频谱中使能无线操作的方法
WO2012091443A2 (ko) * 2010-12-28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91743B2 (en) * 2011-04-14 2016-07-1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HARQ functionality for cells having differ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WO2013113158A1 (en) * 2012-02-01 2013-08-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enhanc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2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82625A (zh) * 2010-01-11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多载波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235534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Motorola, Inc. Uplink ack/nack signaling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69599A (zh) * 2010-11-01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752085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确认或不确认指示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718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传指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023718B (zh) * 2016-11-04 2022-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传指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1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分组方法及设备
CN109152018B (zh) * 2017-06-16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分组方法及设备
US11109240B2 (en) 2017-06-16 2021-08-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ponent carrier group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233694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WO2018233691A1 (zh) * 2017-06-22 2018-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US11469852B2 (en) 2017-06-22 2022-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357344A (zh) * 2017-11-16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357344B (zh) * 2017-11-16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778591B2 (en) 2017-11-16 2023-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and relate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33871A1 (en) 2015-11-19
WO2014101796A1 (zh) 2014-07-03
KR20150100912A (ko) 2015-09-02
EP2941073A1 (en) 2015-11-04
US9819450B2 (en) 2017-11-14
EP2941073A4 (en) 2015-12-23
EP2941073B1 (en) 2017-11-08
KR101778638B1 (ko) 2017-09-26
CN103905165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470B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KR10212070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에 의해 harq-ack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55718B (zh)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31643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938693B (zh) Lte-a tdd不同上下行配比的反馈方法
CN102594533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833686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pucch transmission on a secondary cell with priority over the primary cell
CN105009496A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确定harq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6496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368707B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上行子帧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291227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TWI746591B (zh) 傳輸信號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CN105207757B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EP31639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and send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082643B (zh)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638333B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905165A (zh) 应答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4426637A (zh)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938691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
WO2014173333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01750A (zh) 一种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
CN103516501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75363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41A (zh)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13809A (zh) 一种终端、网络设备,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