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1449A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91449A CN105791449A CN201410802057.3A CN201410802057A CN105791449A CN 105791449 A CN105791449 A CN 105791449A CN 201410802057 A CN201410802057 A CN 201410802057A CN 105791449 A CN105791449 A CN 1057914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terminal
- address
- control device
- busi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包括: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绑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指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标准的不断演进,移动分组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单终端的数据吞吐能力不断在提升。以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为例,在20兆(M)带宽内可以支持下行最大速率100兆位每秒(Mbps)的数据传输,后续的增强的LTE(LTEAdvanced)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达到1(Gbps)。
终端数据业务量膨胀式的增长,让现有的网络资源渐渐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新一代通信技术(比如3G、LTE)还无法广泛布网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是用户速率和流量需求无法满足,用户体验的变差。如何预防和改变这一情况是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部署;另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对现有网络和技术进行增强,以达到快速提升网络性能的目的。众所周知的,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提供的无线网络技术之外,当前已经普遍应用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尤其是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已经在家庭、企业甚至是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热点接入覆盖。其中由WiFi联盟(Wi-FiAlliance)提出的技术规范应用最广,因此实际中WiFi网络经常跟基于IEEE802.11标准的WLAN网络划等号,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后文也采用WiFi模块来描述网络节点中支持WLAN的无线收发和处理模块。
在这一前提下,有的运营商和公司已经提出将WLAN与现有3GPP网络进行融合,实现联合传输,以达到负荷分流和提高网络性能的目的。3GPPSA2通过了接入网发现和选择功能单元(ANDSF,AccessNetworkDiscoverySupportFunctions)方案,提供了一种根据运营商策略为终端选择目标接入网络的模式。
3GPPR10定义了ANDSF标准,ANDSF作为接入锚点实现智能选网,通过网络与终端的交互协同,实现网络接入的有效分流,符合未来多网协同的运营方向。ANDSF基于网络负荷、终端能力、用户签约情况等信息制定策略,帮助终端用户选择最佳接入的网络制式,实现多种接入方式的协同运营。ANDSF既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与其它网元合设。目前,业界主流观点认为ANDSF可以部署在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设备上方案。
ANDSF是一个基于核心网的WLAN互操作(interworking)方案,并没有考虑到对接入网的影响,此外由于ANDSF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方案,不能很好对网络负荷与信道质量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适应,因此在3GPP接入网组也开展了WLANinterworking讨论。在R12WLAN/3GPP无线互操作中,执行WLAN分流的规则和触发的机制被引入。
然而,核心网机制和来自无线网的辅助信息机制不能提供给网络侧实时地使用负荷和信道条件从而合并使用无线资源。另外,来自相同承载的数据不能同时在3GPP和WLAN链路上服务。因此WLAN与3GPP网络集成的需求在RAN65次全会被重新提出。
相比目前已经研究的依赖于策略和触发的WLAN分流方案,基于接入网(RAN,ResidentialAccessNetwork)层次聚合的WLAN与3GPP网络集成,简称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类似于载波聚合和双连接,为总体系统提供更好地双连接上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在无线层的紧集成和聚合允许更多的实时联合调度WLAN与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因此提高了用户服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和整体系统容量。通过更好管理用户间的无线资源,能增加所有用户的集体吞吐量和提供整个系统容量。基于实时信道条件和系统使用情况下,每个链路调度决定能够做到每一个包的层次。用户面锚定在可靠的LTE网络,可以通过回退到LTE网络来提高性能。
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能应用于同地协作场景(演进节点B(eNB,EvolvedNodeB)与接入点(AP,AccessPoint)之间通过内部接口完成RAN层集成操作且在物理上是集成的,本质上类似于3GPP载波聚合,该场景通常为小小区)和非同地协作场景(eNB与AP之间通过外部接口完成RAN层集成操作,本质上类似于双连接)和。图1(a)为同地协作方法应用于WLAN和3GPP集成基站站点的示意图,图1(b)为非同地协同应用于理想回路连接的WLAN和3GPP网络的示意图,图2为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小小区布局的场景示意图。
WLAN与3GPP网络紧耦合的WLAN分流方案目前有四种:简化架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层分流,双连接架构的PDCP层分流,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LinkControl)层分流,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层分流。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UDP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的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UDP协议和TCP协议都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和TCP位于IP之上。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和TC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上述方案仅对WLAN与3GPP网络紧耦合的WLAN分流架构进行了定义,但并未对紧耦合网络系统的用户面地址(比如IP地址和/或UDP端口)绑定过程进行讨论。考虑紧耦合网络侧进行将包含终端用户面地址的数据分流到WLAN侧,需要知道终端在WLAN网络的用户面地址,否则3GPP网络侧无法封装使用WLAN网络的用户数据流到WLAN侧,同样终端侧需要知道3GPP在WLAN网络的用户面地址,否则终端侧无法封装使用WLAN网络的用户数据流到WLAN侧,即WLAN和3GPP网络紧耦合功能就不能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能够绑定第一网络和终端在第二网络的用户面地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所述终端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隧道协议终点标识TEID。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保存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后,当所述终端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优选地,当所述终端判断出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
优选地,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消息将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络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隧道协议终点标识TEID。
优选地,所述终端根据以下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判断业务是否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
用户设置、来自其他协议的约束配置、运营商在所述终端上的预配置。
优选地,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所述终端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至少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优选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通过上行消息将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通过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绑定。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a)为同地协作方法应用于WLAN和3GPP集成基站站点的示意图;
图1(b)为非同地协同应用于理想回路连接的WLAN和3GPP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同地协作方案应用于小小区布局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种方式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包括:
步骤300、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是指: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与终端通过第二网络进行业务时,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可以向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可以是3GPP网络,第二网络可以是WLAN网络。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其中,下行消息可以是第一网络下行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下行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在第一网络下行底层封装发送、或第二网络下行底层封装发送。
其中,第一网络下行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Control)重配置消息。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任意多个: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隧道协议终点标识(TEID,TunnelEndpointIdentifier)。
本步骤中,当第一网络为LTE系统,并采用了双链接技术时,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由次基站(SeNB,SecondaryeNB)产生,并通过X2接口传递给主基站(MeNB,MastereNB),再由MeNB通过下行消息发送给终端。如果采用单链接技术,则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可以由第二网络产生,或者由第一网络产生。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产生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的用户面地址,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本步骤中,当终端同时有多个业务并发时,下行消息中可以同时携带有并发的多个业务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也可以为部分或全部业务指定统一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当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为多个业务携带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多个业务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可以部分相同。例如,多个业务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拥有相同的IP地址,但是拥有不同的UDP端口号或者TCP端口号等。
步骤301、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还可以保存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这样,在后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和终端通过第二网络中传输相应业务时,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可以使用保存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作为目标用户面地址。例如,将保存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作为数据包头的一部分添加到用户面数据包中。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可以接收到所述终端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本步骤中,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GPRSTEID。
其中,IP地址和MAC地址可以从第二网络中获得,TCP端口号和UDP端口号可以由终端生成。IP地址和MAC地址可以是终端与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ID进行交互获得的。
具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获取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例如可以采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获取IP地址和MAC地址,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并接收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实现了各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绑定,从而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和终端之间能够通过绑定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实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紧耦合功能。
参见图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终端还可以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这样,在后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和终端通过第二网络中传输相应业务时,终端可以使用保存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作为目标用户面地址。例如,将保存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作为数据包头的一部分添加到用户面数据包中。
本步骤中,终端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可以是3GPP网络,第二网络可以是WLAN网络。
本步骤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GPRSTEID。
步骤401、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当终端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步骤中,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或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可以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本步骤中,当终端判断出各业务对应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则后续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和终端在进行业务传输时不将业务流分流到第二网络中。
本步骤中,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GPRSTEID。
本步骤中,终端可以通过上行消息将各业务或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各业务或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其中,上行消息可以是第一网络上行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如RRC重配置响应消息),上行高层消息可以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上行底层封装发送。
本步骤中,终端可以根据以下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判断业务是否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用户设置、来自其他协议的约束配置(例如从ANDSF获得的配置约束)、运营商在终端上的预配置。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终端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并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实现了各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绑定,从而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和终端之间能够通过绑定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实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紧耦合功能。
参见图5,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终端对第二网络使用的测量报告。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本发明的装置中,还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参见图6,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至少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或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
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通过上行消息将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
本发明的装置中,还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以下实施例以LTE系统与WLAN紧耦合为例进行说明,对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与WLAN紧耦合的技术方案的实施原理与LTE系统与WLAN紧耦合相同。
以下实施例中,终端附着在WLAN/LTE集成基站站点,并且终端和集成基站站点均支持LTE和WLAN紧耦合的WLAN分流方案。对于WLAN和3GPP网络之间是理想的连接以及双连接的小小区与WLAN的紧耦合等场景同样适用。
根据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的WLAN分流位置的不同,下面分别以四个WLAN分流方案为假设前提,来进行实施例描述。
第一实施例,以背景技术中的简化架构PDCP层分流为应用场景,即:
在该应用场景中,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层完成,然后传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适配器,该PDCP适配器完成3GPP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MAC协议数据单元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适配器,在终端的PDCP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PDCP的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的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是从终端的PDCP实体发送到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实体,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图7为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系统的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0、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ResourceControl,RRC)将包含某个终端对应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这个终端对应的业务对应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下行消息发送PDCP层。
本步骤中,下行消息为RRC重配置消息。
本步骤中,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含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的组合: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GPRSTEID。
本步骤中,当终端同时有多个业务并发时,下行消息中可以为多个业务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分别携带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也可以为部分或全部业务指定统一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当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为多个业务携带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多个业务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可以部分相同。例如,多个业务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拥有相同的IP地址,但是拥有不同的UDP端口号或者TCP端口号等。
步骤701、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层将下行消息包装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通过LTE空口发送给对应终端的PDCP层。
步骤702、终端的PDCP层将解封PDCP协议数据单元得到的下行消息发送给终端的RRC层。
步骤703、终端的RRC层保存3GPP网络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将包含终端在WLAN网络的用户面地址的上行消息发送给终端的PDCP层。
本步骤中,上行消息为RRC重配置响应消息。
本步骤中,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由终端自己产生。
本步骤中,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含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的组合:IP地址、UDP端口号、TCP端口号、MAC地址。
步骤704、终端的PDCP层将上行消息包装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PDCP协议数据单元通过LTE空口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层。
步骤705、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层将解封PDCP的服务数据单元得到的上行消息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保存对应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二实施例,以背景技术中的双连接架构PDCP层分流为应用场景,即:
在该应用场景中,数据分流两次,首先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层将数据流分给次基站的小小区的RRC层,然后在小小区的MAC层中进行第二次下行数据流分流,即WLAN分流给MAC适配器,该MAC适配器完成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在发送给终端的MAC的适配器,在终端的MA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将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MAC实体,根据3GPP空口协议层架构将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到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图8为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系统的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0、3GPP接入网的主基站(MeNB,MastereNB)的RRC层将包含某个终端多个业务对应的3GPP网络的MeNB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或指示终端对WLAN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的下行消息发送PDCP层。
本步骤中,下行消息参考第一实施例。
本步骤中,3GPP网络的MeNB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由次基站(SeNB,SecondaryeNB)产生,并通过X2接口传递给MeNB。
本步骤中,3GPP网络的MeNB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参见第一实施例;下行消息参见第一实施例。
步骤801、3GPP接入网的MeNB的PDCP层将下行消息包装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通过下行3GPP网络空口协议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PDCP层。
步骤802、终端的3GPP的PDCP层将包含下行消息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RRC层。
步骤803、终端的3GPP的RRC层保存多个业务对应的3GPP网络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或在WLAN系统中的测量配置,判断各个业务是否可以使用WLAN网络传输,并在反馈的上行消息中只携带能够使用WLAN网络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将上行消息通过上行3GPP网络空口协议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MAC层。
本步骤中,判断业务是否可以使用WLAN网络传输的的依据可以是下列因素之一或下列多个因素的组合:用户设置、来自且他协议的约束配置(例如从ANDSF获得的配置约束)、运营商在终端上的预配置。
本步骤中,能够使用WLAN网络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是终端收到3GPP系统下行消息后,与WLAN网络进行交互以获取终端在WLAN网络中的IP地址。
本步骤中,上行消息参考第一实施例。
步骤804、终端的3GPP的MAC层将包含上行消息的MA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805、终端的3GPP的MAC适配器解析出MAC服务数据单元,然后将MA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
步骤806、终端的WLAN的MAC层通过WLAN的空口发送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给3GPP接入网的MeNB的WLAN的MAC层。
步骤807、3GPP接入网的MeNB的WLAN的MAC层将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MeNB的MAC适配器。
步骤808、3GPP接入网的MeNB的MAC适配器解析出MAC服务数据单元,然后组装成3GPP网络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MeNB的MAC层。
步骤809、3GPP接入网的MeNB的MAC层解析出包含上行消息的MAC服务数据单元,根据上行3GPP网络双连接架构的空口协议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MeNB的RRC层,3GPP接入网的MeNB的RRC层保存能够使用WLAN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三实施例,以背景技术中的MAC层分流为应用场景,即:
在该应用场景中,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层完成,然后传送给MAC适配器,该MAC适配器完成3GPP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将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在发送给终端的MAC适配器,在终端的MA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将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是从终端的PDCP实体发送到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实体,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图9为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系统的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00、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将包含某个终端对应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或在WLAN网络的目标网络ID的下行消息通过下行LTE空口协议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层。
本步骤中,下行消息为RRC重配置消息。
本步骤中,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参见第一实施例;下行消息参见第一实施例;WLAN网络的目标网络ID是接入点(AP,AccessPoint)ID和/或服务集(SS,ServiceSet)ID。
步骤901、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层将包含下行消息的MA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902、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适配器解析MAC服务数据单元,然后将MA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
步骤903、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通过WLAN的空口发送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
步骤904、终端的WLAN的MAC层将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MAC适配器。
步骤905、终端的MAC适配器解析出MAC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MAC层。
步骤906、终端的3GPP的MAC层通过3GPP网络的空口协议,将下行消息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RRC实体。
步骤907、终端的3GPP的RRC实体保存网络侧对应的用户面地址和/或在WLAN网络中的目标网络ID(APID和/或SSID),将包含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的上行消息通过3GPP网络的空口协议发送给终端的MAC层。
本步骤中,终端如果收到在WLAN网络中的目标网络ID(APID和/或SSID),终端保存这个目标网络ID,然后与目标网络ID进行交互获取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IP地址。
本步骤中,上行消息为RRC重配置响应消息。
本步骤中,终端在WLAN的用户面地址组成参见第一实施例;用户面地址的端口号是由终端自己产生的。
步骤908、终端的MAC层将包含上行消息的MAC层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WLAN分流的MAC适配器。
步骤909、终端的MAC适配器将解析出MAC服务数据单元,然后将MA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
步骤910、终端的WLAN的MAC层通过WLAN的空口发送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
步骤911、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将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适配器。
步骤912、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适配器解析出MAC服务数据单元,然后重新组装成3GPP网络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层。
步骤913、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MAC层解析出包含上行消息的MAC服务数据单元,根据3GPP网络的空口协议将MAC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保存对应终端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四实施例,以背景技术中的简化架构RLC层分流为应用场景,即:
在该应用场景中,下行数据流的WLAN分流在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LC层完成,然后传送给RLC适配器,该RLC适配器完成3GPP的RLC协议数据单元到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通过WLAN的无线空口发送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然后在发送给终端的RLC适配器,在终端的RLC适配器完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到RLC协议数据单元的转换,然后发送给终端的PDCP实体,最后PDCP实体将PDCP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对应的应用业务。上行数据流是从终端的PDCP实体发送到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PDCP实体,与下行过程类似,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本发明实施例中3GPP接入网与WLAN紧耦合系统的用户面地址绑定过程如图10所示,包括:
步骤1000、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将包含某个终端对应的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或在WLAN网络中的目标网络ID的下行消息通过下行LTE底层空口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LC层。
本步骤中,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参见第一实施例;下行消息参见第一实施例;目标网络ID可以是APID和/或SSID。
步骤1001、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LC层将包含下行消息的RLC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WLAN分流的RLC适配器。
步骤1002、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LC适配器将包含下行消息的RLC服务数据单元组装成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
步骤1003、3GPP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WLAN的MAC层通过WLAN的空口发送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给终端的WLAN的MAC层。
步骤1004、终端的MAC层将WLAN的MAC协议数据单元给终端的RLC适配器。
步骤1005、终端的RLC适配器解析出包含下行消息的RLC服务数据单元,发送给3GPP的RLC层。
步骤1006、终端的3GPP的RLC层通过3GPP网络的空口协议,将下行消息发送给终端的3GPP的RRC实体。
步骤1007、终端的3GPP的RRC层保存3GPP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WLAN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或在WLAN网络中的目标网络ID,但是终端发现无法连接到WLAN系统的目标网络ID,终端将包含连接入WLAN系统的目标网络失败信息的上行消息通过3GPP网络的空口协议发送给3GPP的接入网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RRC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所述终端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隧道协议终点标识TEID。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保存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7.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终端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后,当所述终端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判断出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上行消息将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隧道协议终点标识TEID。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以下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判断业务是否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
用户设置、来自其他协议的约束配置、运营商在所述终端上的预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16.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所述终端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下行消息向终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21.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的指示终端对第二网络进行测量的信息和/或第二网络的目标网络标识ID。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所述各业务或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时,还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发送对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均不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向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返回失败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出各业务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通过上行消息将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业务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或者,所述可以使用第二网络进行传输的各业务对应的所述终端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和对所述第二网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保存一个或一个以上业务对应的第一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设备在第二网络使用的用户面地址。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2057.3A CN105791449A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5/090958 WO2016095586A1 (zh) | 2014-12-18 | 2015-09-28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2057.3A CN105791449A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1449A true CN105791449A (zh) | 2016-07-20 |
Family
ID=5612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02057.3A Withdrawn CN105791449A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91449A (zh) |
WO (1) | WO2016095586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7895A (zh) * | 2003-06-17 | 2005-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目的用户设备接收外部网络数据的方法 |
CN101039507A (zh) * | 2006-03-14 | 2007-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演进网络架构中隧道建立、释放方法及装置 |
US20070268855A1 (en) * | 2006-05-22 | 2007-11-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hanced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
CN102625361A (zh) * | 2012-03-08 | 2012-08-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分流方法及基站、数据分流接入设备 |
US20130265879A1 (en) * | 2012-04-05 | 2013-10-10 | Zu Qiang | Qci based offloading |
CN103533666A (zh) * | 2012-07-02 | 2014-0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7339A (zh) * | 2012-06-15 | 2014-01-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 利用wlan实现数据流量分流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
CN103533580B (zh) * | 2012-07-03 | 2017-10-2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WiFi数据非无缝分流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
2014
- 2014-12-18 CN CN201410802057.3A patent/CN10579144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
- 2015-09-28 WO PCT/CN2015/090958 patent/WO201609558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7895A (zh) * | 2003-06-17 | 2005-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目的用户设备接收外部网络数据的方法 |
CN101039507A (zh) * | 2006-03-14 | 2007-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演进网络架构中隧道建立、释放方法及装置 |
US20070268855A1 (en) * | 2006-05-22 | 2007-11-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hanced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
CN102625361A (zh) * | 2012-03-08 | 2012-08-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分流方法及基站、数据分流接入设备 |
US20130265879A1 (en) * | 2012-04-05 | 2013-10-10 | Zu Qiang | Qci based offloading |
CN103533666A (zh) * | 2012-07-02 | 2014-01-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95586A1 (zh) | 2016-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1358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wa pdu routing | |
US11284328B2 (en) | Multi-RAT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 |
US10070461B2 (en) | QoS provision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 |
CN103686859B (zh) | 一种基于多网络联合传输的分流方法、系统及接入网网元 | |
US9414281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offloading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 |
CN104054375B (zh) | 用于在两个传送无线电之上路由分组流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187928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SDN-based multi-RAT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101717892B1 (ko) | 멀티-접속 통신을 위한 통합 서브층 | |
JP2015519792A (ja) | マルチネットワークジョイント伝送を行う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
US10567554B2 (en) | Routing solutions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 |
US20140029536A1 (en) | Wireless bearing building method, access point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 |
CN105637905A (zh) | 用于实现pdn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379546B (zh) |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 |
EP2876972B1 (en) | Air interfa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 |
TW201709757A (zh) | 基地台及其回程網路的頻寬管理方法及系統 | |
CN106211809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791449A (zh)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792187A (zh) | 一种实现用户面地址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 |
RU2803196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а данны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 |
Khan | Femtocellular Aspects on UMTS Architecture Evolu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