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3118B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3118B
CN105783118B CN201610161090.1A CN201610161090A CN105783118B CN 105783118 B CN105783118 B CN 105783118B CN 201610161090 A CN201610161090 A CN 201610161090A CN 105783118 B CN105783118 B CN 105783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wind deflector
inlet
stationary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10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3118A (zh
Inventor
赵垚澎
李马林
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10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3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3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外壳、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加湿器及风机,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收容于外壳。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入风面、第一出风面和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二入风面、第二出风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出风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面相接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加湿器设置在第二入风面上,风机设于出风口。所述空调还包括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位于第二夹角的预定区域,另一端延伸至进风口,挡风板将所述进风口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第二区域的尺寸。本申请能够平衡空调内部的风量和风阻。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通信设备中的用于控制机房环境的恒温恒湿空调。
背景技术
精密空调是指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也称恒温恒湿空调),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计算机机房中摆放计算机设备及程控交换机产品等,由大量密集电子元件组成。要提高这些设备使用的稳定及可靠性,需将环境的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机房精密空调则是针对现代电子设备机房设计的专用空调,它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都要比普通空调高得多。机房精密空调可将机房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于正负1摄氏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及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一种机房精密空调中,使用了V形蒸发器,实现了增加换热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制冷量。由于环境湿度的需求,需要在空调中增加加湿设备,通常加湿设备会紧靠蒸发器的表面安装,由于加湿器需要接自来水管,在精密空调中,会放在V形蒸发器的一侧来进行加湿。加湿器的设置使得V形蒸发器两侧的风阻不同,导致风量不同,使得V形蒸发器两侧出口的过热度不同,最终导致换热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空调内风阻的情况下,平衡V形蒸发器两侧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内的V形蒸发器两侧风量不均匀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外壳、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加湿器及风机。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外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入风面、第一出风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入风面和所述第一出风面之间的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二入风面、第二出风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入风面和所述第二出风面之间的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出风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面相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且小于18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二夹角,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入风面上,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空调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端位于第二夹角的预定区域,且挡风板的另一端延伸至进风口,所述挡风板将所述进风口分割成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对应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二蒸发器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所述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入风面,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入风面。所述风机工作过程中使得从所述第一区域进入所述外壳的风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且使得从所述第二区域进入所述外壳的风经过所述加湿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挡风板的设置来调整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风量,能够平衡外壳中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处的风阻,平衡风量,而且,在外壳中加设挡风板,容易操作,结构也不复杂,挡风板的设置也不会增加空调内的系统阻力,因为挡风板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连接处朝向所述进风口延伸,挡风板延伸方向顺着风向,没有减少进风面积,因此不会增加系统风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面,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面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具体而言,挡风板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内表面,或者通过焊接、铆接的方式固定,或者在外壳内增加支架安装挡风板,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使用任何可以实施的固定方式均可以使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或者所述第二固定面。本实施方式中,挡风板固定连接至第一蒸发器或者第二蒸发器,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也可以使用焊接的固定方式,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使用任何可以实施的固定方式均可以使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之间相对接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中,挡风板固定于第二夹角的顶点位置处,或以通过焊接或粘胶的方式固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于第二夹角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连接结构将挡风板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二夹角的范围内的任意处,第二夹角的范围也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因此本申请为挡风板的定位提供了弹性空间,不需要精确的对位挡风板,在组装过程中,可以节约工时,降低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挡风板呈平板状。挡风板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夹角小于挡风板与第二蒸发器之间的夹角。平板状的挡风板具有轻便,节约空间,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其它实施方式中,挡风板依据需求,可以设计呈其它的形状,例如波浪状、曲面状,包括弯折部等。
结合第一方面之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为伸缩结构,使得所述挡风板的延伸的长度能够调节。将挡风板设计成可伸缩的结构,以实现长度的调节,挡风板长度可以调节,不同长度的挡风板能实现进入第一蒸发器的不同的风量的控制,因此,使得空调内部的风量得到更精确的调整及平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结构相同。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中的加湿器为湿膜加湿器。湿膜加湿器贴合至第二蒸发器的入风侧的表面,风进入外壳后先经过湿膜加湿器,再经过第二蒸发器。
本申请中的风机可以为轴流风机,也可以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设置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将外壳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做隔离,提升空调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外壳、V形蒸发器、加湿器及风机,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V形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加湿器连接至所述V形蒸发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V形蒸发器之入风侧。所述空调还包括挡风板,V形蒸发器整体呈V形结构,V形结构包括尖角端和开口端,尖角端朝向进风口,开口端朝向出风口,挡风板从进风口朝向V形蒸发器之面对进风口的端部(即尖角端处)延伸,V形蒸发器以一个基准平面为基准面呈镜相对称分布,挡风板偏离基准平面,且挡风板和加湿器分别位于基准平面的两侧,以平衡基准平面两侧的V形蒸发器的风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挡风板的设置使得V形蒸发器的两侧的风量得到平衡,且挡风板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V形蒸发器之面对所述进风口的端部延伸,延伸方向顺着风向,不会增加风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平面示意图,其中示意了挡风板的一端的位置区域,但不包括挡风板结构。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及应用在通信设备机房中的空调,所述空调为恒温恒湿空调,为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图1和图2中图形上下多条相互平行的带箭头的线表示风的流向。
请参阅图1和图3,空调包括外壳10、第一蒸发器20、第二蒸发器30、加湿器40、挡风板60及风机50。外壳10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外壳10内部中空,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相对设置,例如进风口12位于外壳10的前端,出风口14位于外壳10的后端。当然其它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也可以错开设置,或者设置在外壳10上的不相对的两个面上。具体而言,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处可以设置过滤网结构(未图示),通过过滤网将外壳10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做隔离,提升空调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蒸发器2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30收容于外壳10中,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接合将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分隔,且在外壳10中形成进风区域I和出风区域O。
所述第一蒸发器20包括第一入风面23、第一出风面2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入风面23和所述第一出风面21之间的第一固定面22。第二蒸发器30包括第二入风面33、第二出风面3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入风面33和所述第二出风面31之间的第二固定面32。第一出风面21和第二出风面31相接形成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的开口朝向出风口14且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固定面22和所述第二固定面32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12的第二夹角B(请参阅图2)。换言之,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共同形成V形蒸发器。V形蒸发器以一个基准平面为基准面呈镜相对称分布,即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对称设置在基准平面的两侧,如图1所示的中心线X的位置就表示基准平面。V形蒸发器整体呈V形结构,V形结构包括尖角端和开口端,尖角端朝向进风口12,开口端朝向出风口14。
请参阅图1,所述挡风板60将所述外壳10的内的进风区域I分隔成第一进风通道C1和第二进风通道C2,所述第一进风通道C1形成于所述外壳10、所述第一入风面23及所述挡风板60之间,所述第二进风通道C2形成于所述外壳10、所述第二入风面33及所述挡风板60之间,所述第一进风通道C1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C2的容积。
挡风板60的一端位于第二夹角B的预定区域,这里所述的预定区域包括的范围为:第一固定面22、第二固定面32及第一固定面22和所述第二固定面32之间的区域(即第二夹角B内部)。挡风板60的另一端延伸至进风口12,也就是说,挡风板60从V形蒸发器之面对进风口12的端部(即尖角端处)朝向进风口12延伸。所述挡风板6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面22或者所述第二固定面32或者所述第二夹角B内部。第一固定面22和所述第二固定面32之间的区域也就是第二夹角B内部区域。挡风板60将进风口12分割成与第一蒸发器20之第一入风面23对应的第一区域121和与第二蒸发器30之第二入风面33对应的第二区域122,第一区域121的尺寸小于第二区域122的尺寸。
一种实施方式中,挡风板6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面,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面固定在外壳10上,挡风板6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10内表面,或者通过焊接、铆接的方式固定,或者在外壳10内增加支架安装挡风板60,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使用任何可以实施的固定方式均可以使用。如图3所示,挡风板60呈方形板状结构,包括两对边缘,其中一对边缘分别位于进风口12和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的连接处附近(即第二夹角B内或者第二夹角B的顶点位置处或者第一固定面22或者第二固定面32),另一对边缘(即挡风板60的固定面)分别与外壳10的内表面相接,与外壳10内表面相接的这两个边缘(即挡风板60的固定面)就可以作为固定边与外壳10固定连接。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60的远离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22或者所述第二固定面32,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也可以使用焊接的固定方式,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使用任何可以实施的固定方式均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将挡风板60固定在第一蒸发器20或者第二蒸发器30上,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挡风板60与V形蒸发器集成为一体的结构,再将集成的整体结构安装在外壳10中,方便安装,节约工时。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60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22和所述第二固定面32之间相对接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中,挡风板60固定于第二夹角B的顶点位置处,或以通过焊接或粘胶的方式固定。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包括连接结构(未图示),所述连接结构设于第二夹角B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第一固定面22和第二固定面3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风板60固定连接。连接结构也可以将挡风板60连接在第一固定面22和第二固定面32之对接处。也就是说,通过连接结构将挡风板6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第二夹角B的范围内的任意处,第二夹角B的范围也包括第一固定面22和第二固定面32,因此本申请为挡风板60的定位提供了弹性空间,不需要精确的对位挡风板60,在组装过程中,可以节约工时,降低成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结构可以为任意一种用于固定连接的支架结构,例如三角架,本申请不做限制。
加湿器40连接至第二蒸发器30之入风侧,即加湿器40朝向进风口12。挡风板60偏离V形蒸发器的基准平面,且挡风板60和加湿器40分别位于基准平面的两侧,以平衡基准平面两侧的V形蒸发器的风量,挡风板60的设置使得进入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风量小于进入加湿器40和第二蒸发器30的风量,以平衡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处的风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挡风板60的设置来调整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的风量,能够平衡外壳10中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处的风阻,平衡风量,而且,在外壳10中加设挡风板60,容易操作,结构也不复杂,挡风板60的设置也不会增加空调内的系统阻力,即不会对形成风阻,因为挡风板60从所述进风口12朝向所述第一蒸发器2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连接处延伸,挡风板60延伸方向顺着风向,只是改变进入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的风量,因此不会形成风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板60呈平板状,所述挡风板60与所述基准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平板状的挡风板60具有轻便,节约空间,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可以保证空调内的更大的散热空间。其它实施方式中,挡风板60依据需求,可以设计呈其它的形状,例如波浪状、曲面状,包括弯折部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夹角B的区域范围为以所述第一固定面22(第一固定面22与第二固定面32尺寸相同)为半径的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R的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12,所述挡风板6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扇形区域R内。具体而言,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的整体均呈长方体结构,第一蒸发器20的一个边与第二蒸发器30的一个边对接或者彼此靠近(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可以保留间隙)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之间形成一个开口朝向进风口12的角,以第一蒸发器20的表面和第二蒸发器30的表面为边可以形成上述扇形区域R。本实施方式为挡风板60的位置被限位在扇形区域R内,此处所述的扇形区域R也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面22、第二固定面32或者第一固定面22和第二固定面32的交界处,使得挡风板60的定位具有弹性,不需要精确的对位,在组装过程中,可以节约工时,降低成本。
所述挡风板60延伸的长度能够调节。可以将挡风板60设计成可伸缩的结构,以实现长度的调节,挡风板60长度可以调节,不同长度的挡风板60能实现进入第一蒸发器20的不同的风量的控制,因此,使得空调内部的风量得到更精确的调整及平衡。
所述挡风板60的位置能够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一进风通道C1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C2的容积,例如挡风板60通过可以调节位置的定位连接结构安装于外壳10,可以在挡风板60上设置卡扣结构,在外壳10上设置设有不同档位的卡槽的支架,通过卡扣和不同档位的卡槽的配合,实现挡风板60位置的调整。本实施方式通过改变挡风板60的位置来改变第一进风通道C1和第二进风通道C2的容积,也就是改变进入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的风量,同样可以使得空调内部的风量得到更精确的调整及平衡。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中的加湿器40为湿膜加湿器。湿膜加湿器贴合至第二蒸发器30的第二入风面33,风进入外壳10后先经过湿膜加湿器40,再经过第二蒸发器30。
本申请中的风机50可以为轴流风机,也可以为离心风机。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调,包括外壳、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加湿器及风机,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第一入风面、第一出风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入风面和所述第一出风面之间的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第二入风面、第二出风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入风面和所述第二出风面之间的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出风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面相接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出风口且小于18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二夹角,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入风面上,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夹角的预定区域,且所述挡风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所述挡风板将所述进风口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所述第一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入风面,所述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入风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包含至少一个固定面,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面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或者所述第二固定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之间相对接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夹角的区域内,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面和所述第二固定面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挡风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呈平板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为伸缩结构,使得所述挡风板的延伸的长度能够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结构相同。
CN201610161090.1A 2016-03-18 2016-03-18 空调 Active CN105783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090.1A CN105783118B (zh) 2016-03-18 2016-03-18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090.1A CN105783118B (zh) 2016-03-18 2016-03-18 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3118A CN105783118A (zh) 2016-07-20
CN105783118B true CN105783118B (zh) 2018-12-07

Family

ID=5639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1090.1A Active CN105783118B (zh) 2016-03-18 2016-03-18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3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5615A (zh) * 2017-02-20 2017-05-31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酒窖用超薄型空调室内机
CN107588457A (zh) * 2017-08-25 2018-01-1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108489066B (zh) * 2018-05-23 2023-11-10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空气导流装置的接水盘及机房空调
CN108534235B (zh) * 2018-05-23 2023-11-10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气流改进型机房空调
CN109302829B (zh) * 2018-09-25 2024-02-06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下送风式机房空调
CN113074416B (zh) * 2021-03-09 2022-11-18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吊顶空调器
CN114198809B (zh) * 2021-11-23 2023-12-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13997754A (zh) * 2021-11-29 2022-02-01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2281A (ko) * 1998-11-13 2000-06-05 장병주 공조 시스템에서 냉/난방에 따라 가변적인 디퓨저 장치
CN101655262A (zh) * 2008-08-20 2010-02-2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车用双区式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2748846A (zh) * 2012-07-13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4438609U (zh) * 2015-01-30 2015-07-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2281A (ko) * 1998-11-13 2000-06-05 장병주 공조 시스템에서 냉/난방에 따라 가변적인 디퓨저 장치
CN101655262A (zh) * 2008-08-20 2010-02-2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车用双区式空调器以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2748846A (zh) * 2012-07-13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4438609U (zh) * 2015-01-30 2015-07-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3118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3118B (zh) 空调
CN108266808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US9784507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for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743884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扫风叶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62384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EP3805657A1 (en) Air-out duct structure, air-out panel and ceiling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4456761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8170675U (zh) 一种可调节的空调挂机风向调节装置
TW201934884A (zh) 離心式風扇
CN202066122U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器
CN210165537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208418972U (zh)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CN208059125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0772701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组件
CN207945739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US11668492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7635550U (zh) 风量控制系统和多风口空调
CN105588196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844295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2275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6875625U (zh) 一种pvc薄膜生产线冷却系统
CN112013529A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组件
CN109751666B (zh) 一种应用于卡式空调的换热器和卡式空调
CN110617553A (zh) 一种贯流风道的蜗舌结构、风道系统及空调室内机
CN110068132A (zh) 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