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6516A -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6516A
CN105776516A CN201610350117.1A CN201610350117A CN105776516A CN 105776516 A CN105776516 A CN 105776516A CN 201610350117 A CN201610350117 A CN 201610350117A CN 105776516 A CN105776516 A CN 105776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water
carbon tetrachloride
parts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01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6516B (zh
Inventor
刘喜坤
孙晓虎
张双圣
于向辉
陈红娟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it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ce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it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it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ce filed Critical Xuzhou Cit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ce
Priority to CN2016103501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6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6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6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65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8Immobilising gels, polymer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2Halogens or hal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6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or leac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9Chlorin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38Gas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进水装置、生物氧化塔、曝气装置、排水管、排泥管、控制系统、支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装置开启,进水装置将含四氯化碳的地下水均匀布撒至生物氧化塔内部上端,曝气装置将空气输送至生物氧化塔内部下端,含四氯化碳地下水在生物氧化塔内完成混合与反应,反应后的洁净水从生物氧化塔侧面中部的排水管排出,反应生成的残渣和泥沙沉淀从排泥管排出系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的方法,环保高效,无二次污染,整体设备设计合理,使用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污染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低沸点有机氯代烃(比重1.591g/cm3,沸点77℃),微溶于水。国外研究表明:四氯化碳属于典型的肝脏毒物,高浓度时,首先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随后影响肝、肾。它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长期残留性和生物蓄积性,因此自1979年被美国EPA列入了“含四氯化碳实验室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也被我国列入了68种“水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大量制造和使用农药,造成了一些地区实验室中被四氯化碳污染,如美国的密西根含水层和加拿大渥太华附近的含水层均受到过四氯化碳的污染(在含水层中它多以非水相(NAPL)存在)。
美国前FortordArmy军事基地造成的污染使得Marina的市政供水中CCl4超标,2000年8月测得CCl4浓度达15μg/L。美国Livermore地区的实验室排放残液中监测发现有毒有害垃圾的堆放导致CCl4污染物的产生,有毒物质渗滤液中CCl4的浓度高达500μg/L。2000年4月,Hafner&Sons垃圾填埋场附近的MW-10井中实验室中CCl4浓度达6.3μg/L。
现有治理技术
四氯化碳是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容易随雨水或灌溉水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目前有关实验室中四氯化碳残液污染治理的传统方法有以下几种。
1.活性炭吸附法
用活性炭吸附水源中的四氯化碳残液,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技术要求不高,低浓度吸附效果好,一些难以降解的物质可直接吸附在活性炭上。通过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此法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效果可靠,但吸附效率不稳定,四氯化碳残液处于低浓度时效果好,高浓度时处理不稳定,有效吸附寿命短,载体需要进行二次解吸才能进行循环运用,且通过溶剂解吸后的溶液,又形成含四氯化碳的混合体,如何再将其分离,需要进一步研究。
2.原位化学氧化法
原位化学修复技术采用的氧化剂高锰酸盐、Fenton试剂、过氧化氢和过硫酸盐等。将氧化剂注入含有大量的天然铁矿物,在铁矿物催化的作用下氧化反应能有效修复有机污染物。研究表明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容易使修复区产生矿化、土壤板结、透水性差,改变了修复区结构。
3.生物修复法
利用生物注射和有机粘土吸附生物活性菌,通过生物的代谢作用,减少地下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工程技术方法,原位生物修复法能够处理大范围的污染物,并且能完全分解污染物。
目前原位生物法对于处理实验室中有机物污染源是一项新兴的技术,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是合适的电子受体,而氧是最好的电了受体,由于在此环境中缺乏氧这一电子受体,同时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足,也使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不能持久。
4.渗透反应墙修复法
利用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材料的被动反应区,当受污染的实验室中通过时,其中的污染物质与反应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而被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但是渗透性反应墙存在易被堵塞,实验室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等天然环境条件易遭破坏,运行维护相对复杂等缺点,加上双金属系统、纳米技术成本较高,这些因素阻碍了渗透性反应墙的进一步发展及大力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包括:进水装置1、生物氧化塔2、曝气装置3、排水管4、排泥管5、控制系统6、支架7;所述支架7上部设有控制系统6和生物氧化塔2,所述生物氧化塔2顶端设有进水装置1,生物氧化塔2侧面一侧设有曝气装置3,生物氧化塔2侧面另一侧设有排水管4,生物氧化塔2底部设有排泥管5。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装置1,包括:进水管1-1、密封轴承1-2、布水管1-3、减速板1-4;所述进水管1-1位于生物氧化塔2上方,进水管1-1下端与密封轴承1-2密封贯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1-2上端与进水管1-1连接,密封轴承1-2下端垂直贯通生物氧化塔2顶部中心与布水管1-3贯通密封连接;所述布水管1-3为T字形管道,布水管1-3上端为竖直管,布水管1-3下端为水平管,布水管1-3一侧水平管在前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布水管1-3另一侧水平管在后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减速板1-4位于布水管1-3水平管段,减速板1-4有两块,两块减速板1-4对称垂直焊接在布水管1-3水平管段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氧化塔2,包括:内塔2-1,氧气浓度传感器2-2、填料2-3、外塔2-4、滤网2-5、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其中所述内塔2-1为下端开口上端密闭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内塔2-1下端距外塔2-4底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2-2位于内塔2-1内壁上,氧气浓度传感器2-2上端距离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30cm~50cm,氧气浓度传感器2-2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所述填料2-3位于内塔2-1内部,填料2-3下端距内塔2-1底部的距离为50cm~80cm,填料2-3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25cm~35cm,填料2-3均匀的充满内塔2-1上述空间;所述外塔2-4为上端圆柱形下端圆台形的中空结构,外塔2-4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1.5m~2.0m,外塔2-4直径为内塔2-1直径的1.5~2.0倍,外塔2-4圆柱段和圆台段的高度比为2:1~4:1;所述滤网2-5水平布置在外塔2-4和内塔2-1之间,滤网2-5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塔2-1外壁和外塔2-4内壁垂直无缝焊接,滤网2-5上端距外塔2-4顶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位于外塔2-4内壁上排水管4的正下方,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上部到排水管4的距离为5cm~8cm,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2-3,包括:水平环2-3-1、竖向板2-3-2;所述水平环2-3-1为柱形圆环,水平环2-3-1数量为两个,两个水平环2-3-1在竖直方向平行布置,两个水平环2-3-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水平环2-3-1直径的0.5~0.8倍;所述竖向板2-3-2位于两个水平环2-3-1环形内,竖向板2-3-2数量为3个,三块竖向板2-3-2内侧焊接在中心轴上,竖向板2-3-2外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水平环2-3-1的内壁无缝焊接,相邻两块竖向板2-3-2之间的夹角为120°。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2-3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填料2-3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05μS/cm~0.30μS/cm的超纯水600~10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30rpm~45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80℃~115℃;依次加入油酸甲酯3~10份、甲酸乙酯3~10份、甲基苯甲酸甲酯3~10份,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4.2~7.5,将搅拌器转速调至60rpm~75rpm,温度为120℃~135℃,酯化反应1~10小时;
第2步、取苯甲酸苄酯3~10份、草酸二乙酯3~10份粉碎,粉末粒径为80~150目;加入纳米级硼酸铑500~550份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15mm~25mm,采用剂量为1.3kGy~2.0kGy、能量为1.05MeV~1.30MeV的α射线辐照15min~35min;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对羟基苯甲酸苄酯20~30份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30rpm~40rpm,温度为70℃~85℃,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1MPa~-0.02MPa,保持此状态反应1h~10h;泄压并通入氨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1~0.02MPa,保温静置1h~10h;之后搅拌器转速提升至50rpm~6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氯甲酸苄基酯3~10份、苯二甲酸苄酯3~10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10~20份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2~4.0,保温静置1h~10h;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55rpm~60rpm时,依次加入二硫代甲酸苄酯3~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10份和甲酸烯丙酯3~10份,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11MPa~0.25MPa,温度为180℃~195℃,聚合反应1h~10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25℃~36℃,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填料2-3;
所述交联剂为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
所述纳米级硼酸铑的粒径为30nm~200nm。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1步、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开启,进水装置1将含四氯化碳的地下水均匀布撒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上端,曝气装置3将空气输送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下端,含四氯化碳地下水在生物氧化塔2内完成混合与反应,反应后的洁净水从生物氧化塔2侧面中部的排水管4排出,反应生成的残渣和泥沙沉淀从排泥管5排出系统;
第2步、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增大进气流量,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减小进气流量;
第3步、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减小进水流量,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增加进水流量。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优点在于:
(1)该装置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的方法,环保高效,无二次污染;
(2)该装置使用特有高分子填料,微生物附着效果好,储水能力强;
(3)整体设备设计合理,使用维护方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的方法,环保高效,无二次污染,整体设备设计合理,使用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进水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生物氧化塔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单个填料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填料使用效果图。
以上图1~图4中,进水装置1,进水管1-1,密封轴承1-2,布水管1-3,减速板1-4,生物氧化塔2,内塔2-1,氧气浓度传感器2-2,填料2-3,水平环2-3-1,竖向板2-3-2,外塔2-4,滤网2-5,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曝气装置3,排水管4,排泥管5,控制系统6,支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示意图。从图中看出,包括:进水装置1、生物氧化塔2、曝气装置3、排水管4、排泥管5、控制系统6、支架7;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开启,进水装置1将含四氯化碳的地下水均匀布撒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上端,曝气装置3将空气输送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下端,含四氯化碳地下水在生物氧化塔2内完成混合与反应,反应后的洁净水从生物氧化塔2侧面中部的排水管4排出,反应生成的残渣和泥沙沉淀从排泥管5排出系统。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进水装置示意图。从图2或图1中看出,所述进水装置1,包括:进水管1-1、密封轴承1-2、布水管1-3、减速板1-4;所述进水管1-1位于生物氧化塔2上方,进水管1-1下端与密封轴承1-2密封贯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1-2上端与进水管1-1连接,密封轴承1-2下端垂直贯通生物氧化塔2顶部中心与布水管1-3贯通密封连接;所述布水管1-3为T字形管道,布水管1-3上端为竖直管,布水管1-3下端为水平管,布水管1-3一侧水平管在前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布水管1-3另一侧水平管在后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减速板1-4位于布水管1-3水平管段,减速板1-4有两块,两块减速板1-4对称垂直焊接在布水管1-3水平管段两侧。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生物氧化塔示意图,从图3中看出,所述生物氧化塔2,包括:内塔2-1,氧气浓度传感器2-2、填料2-3、外塔2-4、滤网2-5、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其中所述内塔2-1为下端开口上端密闭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内塔2-1下端距外塔2-4底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2-2位于内塔2-1内壁上,氧气浓度传感器2-2上端距离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30cm~50cm,氧气浓度传感器2-2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所述填料2-3位于内塔2-1内部,填料2-3下端距内塔2-1底部的距离为50cm~80cm,填料2-3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25cm~35cm,填料2-3均匀的充满内塔2-1上述空间;所述外塔2-4为上端圆柱形下端圆台形的中空结构,外塔2-4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1.5m~2.0m,外塔2-4直径为内塔2-1直径的1.5~2.0倍,外塔2-4圆柱段和圆台段的高度比为2:1~4:1;所述滤网2-5水平布置在外塔2-4和内塔2-1之间,滤网2-5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塔2-1外壁和外塔2-4内壁垂直无缝焊接,滤网2-5上端距外塔2-4顶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位于外塔2-4内壁上排水管4的正下方,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上部到排水管4的距离为5cm~8cm,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单个填料结构示意图。从图4或图1中看出,所述填料2-3,包括:水平环2-3-1、竖向板2-3-2;所述水平环2-3-1为柱形圆环,水平环2-3-1数量为两个,两个水平环2-3-1在竖直方向平行布置,两个水平环2-3-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水平环2-3-1直径的0.5~0.8倍;所述竖向板2-3-2位于两个水平环2-3-1环形内,竖向板2-3-2数量为3个,三块竖向板2-3-2内侧焊接在中心轴上,竖向板2-3-2外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水平环2-3-1的内壁无缝焊接,相邻两块竖向板2-3-2之间的夹角为12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的工作过程是。
第1步、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开启,进水装置1将含四氯化碳的地下水均匀布撒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上端,曝气装置3将空气输送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下端,含四氯化碳地下水在生物氧化塔2内完成混合与反应,反应后的洁净水从生物氧化塔2侧面中部的排水管4排出,反应生成的残渣和泥沙沉淀从排泥管5排出系统。
第2步、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增大进气流量,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减小进气流量。
第3步、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减小进水流量,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增加进水流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的方法,环保高效,无二次污染,整体设备设计合理,使用维护方便。
以下是本发明所述填料2-3的制造过程的实施例,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按照重量份数计,并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填料2-3: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05μS/cm的超纯水6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30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80℃;依次加入油酸甲酯3份、甲酸乙酯3份、甲基苯甲酸甲酯3份,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4.2,将搅拌器转速调至60rpm,温度为120℃,酯化反应1小时;
第2步、取苯甲酸苄酯3份、草酸二乙酯3份粉碎,粉末粒径为80目;加入纳米级硼酸铑500份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15mm,采用剂量为1.3kGy、能量为1.05MeV的α射线辐照15min;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对羟基苯甲酸苄酯20份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30rpm,温度为70℃,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1MPa,保持此状态反应1h;泄压并通入氨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1MPa,保温静置1h;之后搅拌器转速提升至50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氯甲酸苄基酯3份、苯二甲酸苄酯3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10份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2,保温静置1h;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55rpm时,依次加入二硫代甲酸苄酯3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份和甲酸烯丙酯3份,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11MPa,温度为180℃,聚合反应1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25℃,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填料2-3;
所述交联剂为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
所述纳米级硼酸铑的粒径为30nm。
实施例2
按照重量份数计,并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填料2-3: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30μS/cm的超纯水10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45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115℃;依次加入油酸甲酯10份、甲酸乙酯10份、甲基苯甲酸甲酯10份,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7.5,将搅拌器转速调至75rpm,温度为135℃,酯化反应10小时;
第2步、取苯甲酸苄酯10份、草酸二乙酯10份粉碎,粉末粒径为150目;加入纳米级硼酸铑550份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25mm,采用剂量为2.0kGy、能量为1.30MeV的α射线辐照35min;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对羟基苯甲酸苄酯30份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40rpm,温度为85℃,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2MPa,保持此状态反应10h;泄压并通入氨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2MPa,保温静置10h;之后搅拌器转速提升至6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氯甲酸苄基酯10份、苯二甲酸苄酯10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20份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4.0,保温静置10h;
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60rpm时,依次加入二硫代甲酸苄酯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10份和甲酸烯丙酯10份,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25MPa,温度为195℃,聚合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36℃,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填料2-3;
所述交联剂为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
所述纳米级硼酸铑的粒径为200nm。
实施例3
按照重量份数计,并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填料2-3: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20μS/cm的超纯水8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35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95℃;依次加入油酸甲酯6份、甲酸乙酯6份、甲基苯甲酸甲酯6份,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5.5,将搅拌器转速调至65rpm,温度为125℃,酯化反应5小时;
第2步、取苯甲酸苄酯5份、草酸二乙酯5份粉碎,粉末粒径为120目;加入纳米级硼酸铑520份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20mm,采用剂量为1.6kGy、能量为1.20MeV的α射线辐照20min;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对羟基苯甲酸苄酯25份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35rpm,温度为75℃,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12MPa,保持此状态反应5h;泄压并通入氨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15MPa,保温静置5h;之后搅拌器转速提升至5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氯甲酸苄基酯5份、苯二甲酸苄酯5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15份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5,保温静置5h;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56rpm时,依次加入二硫代甲酸苄酯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5份和甲酸烯丙酯5份,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16MPa,温度为186℃,聚合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26℃,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填料2-3;
所述交联剂为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
所述纳米级硼酸铑的粒径为100nm。
对照例
对照例为市售某品牌的填充材料。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3制备获得的填料2-3和对照例所述的填充材料用于四氯化碳使用效果对比。对二者单位重量、生物附着效率、生物氧化效果提升率、四氯化碳脱除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本发明所述的填料2-3,其单位重量、生物附着效率、生物氧化效果提升率、四氯化碳脱除率均优于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
此外,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填料2-3和对照例随时间增加对四氯化碳脱除量的统计。图中看出,实施例1~3所用填料2-3,其四氯化碳脱除量大幅优于现有产品。

Claims (6)

1.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包括:进水装置(1)、生物氧化塔(2)、曝气装置(3)、排水管(4)、排泥管(5)、控制系统(6)、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上部设有控制系统(6)和生物氧化塔(2),所述生物氧化塔(2)顶端设有进水装置(1),生物氧化塔(2)侧面一侧设有曝气装置(3),生物氧化塔(2)侧面另一侧设有排水管(4),生物氧化塔(2)底部设有排泥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1),包括:进水管(1-1)、密封轴承(1-2)、布水管(1-3)、减速板(1-4);所述进水管(1-1)位于生物氧化塔(2)上方,进水管(1-1)下端与密封轴承(1-2)密封贯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1-2)上端与进水管(1-1)连接,密封轴承(1-2)下端垂直贯通生物氧化塔(2)顶部中心与布水管(1-3)贯通密封连接;所述布水管(1-3)为T字形管道,布水管(1-3)上端为竖直管,布水管(1-3)下端为水平管,布水管(1-3)一侧水平管在前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布水管(1-3)另一侧水平管在后部均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减速板(1-4)位于布水管(1-3)水平管段,减速板(1-4)有两块,两块减速板(1-4)对称垂直焊接在布水管(1-3)水平管段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塔(2),包括:内塔(2-1)、氧气浓度传感器(2-2)、填料(2-3)、外塔(2-4)、滤网(2-5)、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其中所述内塔(2-1)为下端开口上端密闭的圆柱形中空结构,内塔(2-1)下端距外塔(2-4)底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氧气浓度传感器(2-2)位于内塔(2-1)内壁上,氧气浓度传感器(2-2)上端距离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30cm~50cm,氧气浓度传感器(2-2)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所述填料(2-3)位于内塔(2-1)内部,填料(2-3)下端距内塔(2-1)底部的距离为50cm~80cm,填料(2-3)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25cm~35cm,填料(2-3)均匀的充满内塔(2-1)上述空间;所述外塔(2-4)为上端圆柱形下端圆台形的中空结构,外塔(2-4)上端距内塔(2-1)顶部的距离为1.5m~2.0m,外塔(2-4)直径为内塔(2-1)直径的1.5~2.0倍,外塔(2-4)圆柱段和圆台段的高度比为2:1~4:1;所述滤网(2-5)水平布置在外塔(2-4)和内塔(2-1)之间,滤网(2-5)内外两侧分别与内塔(2-1)外壁和外塔(2-4)内壁垂直无缝焊接,滤网(2-5)上端距外塔(2-4)顶部的距离为20cm~30cm;所述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位于外塔(2-4)内壁上排水管(4)的正下方,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上部到排水管(4)的距离为5cm~8cm,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通过导线与控制系统(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2-3),包括:水平环(2-3-1)、竖向板(2-3-2);所述水平环(2-3-1)为柱形圆环,水平环(2-3-1)数量为两个,两个水平环(2-3-1)在竖直方向平行布置,两个水平环(2-3-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水平环(2-3-1)直径的0.5~0.8倍;所述竖向板(2-3-2)位于两个水平环(2-3-1)环形内,竖向板(2-3-2)数量为3个,三块竖向板(2-3-2)内侧焊接在中心轴上,竖向板(2-3-2)外侧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水平环(2-3-1)的内壁无缝焊接,相邻两块竖向板(2-3-2)之间的夹角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2-3)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填料(2-3)按照重量份数计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0.05μS/cm~0.30μS/cm的超纯水600~1000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30rpm~45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80℃~115℃;依次加入油酸甲酯3~10份、甲酸乙酯3~10份、甲基苯甲酸甲酯3~10份,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4.2~7.5,将搅拌器转速调至60rpm~75rpm,温度为120℃~135℃,酯化反应1~10小时;
第2步、取苯甲酸苄酯3~10份、草酸二乙酯3~10份粉碎,粉末粒径为80~150目;加入纳米级硼酸铑500~550份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15mm~25mm,采用剂量为1.3kGy~2.0kGy、能量为1.05MeV~1.30MeV的α射线辐照15min~35min;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对羟基苯甲酸苄酯20~30份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30rpm~40rpm,温度为70℃~85℃,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01MPa~-0.02MPa,保持此状态反应1h~10h;泄压并通入氨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0.01~0.02MPa,保温静置1h~10h;之后搅拌器转速提升至50rpm~65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氯甲酸苄基酯3~10份、苯二甲酸苄酯3~10份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10~20份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2~4.0,保温静置1h~10h;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55rpm~60rpm时,依次加入二硫代甲酸苄酯3~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10份和甲酸烯丙酯3~10份,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0.11MPa~0.25MPa,温度为180℃~195℃,聚合反应1h~10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MPa,降温至25℃~36℃,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填料(2-3);
所述交联剂为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
所述纳米级硼酸铑的粒径为30nm~200nm。
6.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开启,进水装置(1)将含四氯化碳的地下水均匀布撒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上端,曝气装置(3)将空气输送至生物氧化塔(2)内部下端,含四氯化碳地下水在生物氧化塔(2)内完成混合与反应,反应后的洁净水从生物氧化塔(2)侧面中部的排水管(4)排出,反应生成的残渣和泥沙沉淀从排泥管(5)排出系统;
第2步、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增大进气流量,当氧气浓度传感器(2-2)测得的水中氧含量过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曝气装置(3)减小进气流量;
第3步、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高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减小进水流量,当四氯化碳浓度传感器(2-6)测得的浓度值偏低时,控制系统(6)控制进水装置(1)增加进水流量。
CN201610350117.1A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76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0117.1A CN105776516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0117.1A CN105776516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6516A true CN105776516A (zh) 2016-07-20
CN105776516B CN105776516B (zh) 2018-07-20

Family

ID=5638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01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76516B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65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7550A (en) * 1988-12-05 1991-08-06 Societe Pica - Produits Industriels Et Charbons Actifs Biological contactor for purifying water to produce drinking water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CN10253361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氯代烃高效好氧降解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24818A (zh) * 2015-01-30 2015-06-24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四氯化碳分离系统及其分离工艺
CN105174495A (zh) * 2015-10-23 2015-12-23 武汉工程大学 生物质载体固定化细菌处理氯代有机物废水的方法
CN105417886A (zh) * 2015-12-29 2016-03-2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降解氯代有机废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7550A (en) * 1988-12-05 1991-08-06 Societe Pica - Produits Industriels Et Charbons Actifs Biological contactor for purifying water to produce drinking water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CN10253361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氯代烃高效好氧降解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24818A (zh) * 2015-01-30 2015-06-24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四氯化碳分离系统及其分离工艺
CN105174495A (zh) * 2015-10-23 2015-12-23 武汉工程大学 生物质载体固定化细菌处理氯代有机物废水的方法
CN105417886A (zh) * 2015-12-29 2016-03-2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降解氯代有机废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6516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7519B (zh) 一种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应用
US7168888B2 (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andfills
CN105417769B (zh) 一种实验室四氯化碳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1172732A (zh) 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墙原位修复地下水的方法
US20070189856A1 (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andfills
CN105414171B (zh)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反应植物墙修复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EP0886549B1 (en) Biodecontamination reactor
CN107739083A (zh) 一种含氰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的方法
CN107442481A (zh) 四氯化碳岩溶水积物涂胶轧辊维修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692919A (zh) 一种TiO2光催化降解地下水中四氯化碳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555011B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的碳化修复处理系统
CN106006908B (zh) 一种车载式地下水四氯化碳处理装备及其净水方法
CN105776516A (zh)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00766A (zh) 一种高温曝气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723892A (zh) 一种畜禽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1250537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系统
CN105819557B (zh) 一种涡旋式空气推进法分解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2153241B (zh) 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带原位修复被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115677150A (zh) 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CN202849197U (zh) 受污染地下水深度净化组合脱氮系统
CN105776752A (zh) 一种回转式去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24508B (zh) 基于固定化酶的缓释型类芬顿体系及其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CN105819609B (zh) 一种分解氯化乙烯的塔式装置及其关键部件的制作方法
CN205856037U (zh) 一种用于连续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套设备中的雾化装置
CN105776504A (zh) 一种全自动多层转轮处理地下水中四氯化碳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