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001A -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001A
CN105745001A CN201480059611.1A CN201480059611A CN105745001A CN 105745001 A CN105745001 A CN 105745001A CN 201480059611 A CN201480059611 A CN 201480059611A CN 105745001 A CN105745001 A CN 105745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row wet
hole
fluid
we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6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001B (zh
Inventor
张元泽
金良圭
郑京男
郑吉周
李泰陈
韩基勋
尹盛焕
李炫雨
吴升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28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3440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425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1514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45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01D29/66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1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bag, cage, hose, tube, sleeve or like filtering elements
    • B01D29/13Supported filt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5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29/5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paralle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01D29/66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 B01D29/668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with valves, e.g. rotating valves for coaxially placed filter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88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29/9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filtrate
    • B01D29/925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having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filtrate containing liquid displacement elements or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01/00Details relating to filtering apparatus
    • B01D2201/31Other construction details
    • B01D2201/316Standpip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其包括多个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设置成位于过滤部件内部,用于排出移动至过滤部件内部的回洗流体。所述多个排水部件分别以不同的直径形成,从而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所述多个排水部件以不同长度形成,从而使所述多个流入孔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Description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过滤流体所包含的异物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工序,其对供应至船舶等的流体所包含的异物进行过滤,从而去除流体中的异物。
例如,在船舶上设置过滤装置时,过滤装置可以进行从供应至船舶的流体去除异物的过滤工序,以使压舱水(BallastWater)以去除异物的状态,储存在船舶中。根据装载于船舶上的货物量来调节储存在船舶上的压载舱内的压舱水的量,从而可以发挥调节船舶的平衡以及吃水的功能。通过向外部排出储存在压载舱内的压舱水,或者使位于船舶外部的海水、淡水等流体供应至压载舱,得以实现储存在压载舱内的压舱水的量的调节工序。
在此过程中,设置在船舶上的过滤装置从供应至压载舱的流体去除诸如砾石、沙子、泥土等无机物以及鱼贝类、甲壳类、浮游生物等生物体和有机物等的异物,从而防止因压舱水发生生态系统紊乱、有害病原菌的扩散等危害。与此相关,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已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769834号(2007年10月24日公告)中公开。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工序的状态的概念图,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进行回洗工序的状态的概念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10以通过形成在过滤部件11上的多个通孔12的方式,使流体移动,从而对流体进行过滤工序。流体经贯穿孔13供应至所述过滤部件11内部以后,从所述过滤部件11的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移动,并经所述通孔12,从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11的外部。所述通孔12形成为,尺寸小于从所述流体拟去除的异物。因此,在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11的外部的过程中,混入流体中的异物无法通过所述通孔12,从而从流体中去除。
根据所述过滤工序的进行,残留在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的异物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面,从而逐渐堵塞所述通孔12。由于通过所述过滤部件11的流体的流量逐渐减少,因此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10的过滤工序的功能会下降。
为了防止这一点,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10对所述过滤部件11进行回洗工序。此时,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11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从而使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面的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11脱落。即,流体朝向与进行上述过滤工序时的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11脱落。从所述过滤部件11脱落的异物跟随从所述过滤部件11的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移动的流体一同移动,从而通过所述贯穿孔13排出至外部。
其中,当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10在进行所述回洗工序时,在所述过滤部件11中,使位于所述过滤部件11的外部的流体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的吸入力会按照自所述贯穿孔13隔开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所述过滤部件11中,使位于所述过滤部件11的外部的流体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11的内部的流速会按照自所述贯穿孔13隔开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位于所述过滤部件11的趋于上侧的部分,其回洗效率逐渐减小。因此,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10在进行所述回洗工序以后,异物以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11的上侧部分的状态残留,并且所述通孔12被这些异物堵塞,因此导致过滤功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用于提供一种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能够减少由回洗工序之后残留的异物导致的过滤功能的下降幅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本发明涉及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排水部件,其设置成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用于排出移动至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所述排水部件可以分别以不同的直径形成,从而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所述排水部件可以分别以不同的长度形成,从而使所述流入孔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可以包括:过滤部件,其用于去除流体中的异物;主体,其设置有所述过滤部件;回洗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从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脱落;以及排水装置,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可以包括结合在所述主体上的多个排水部件,从而排出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所述排水部件可以分别以不同的直径形成,并且设置成彼此隔开,从而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所述排水部件可以分别以不同的长度形成,从而使所述流入孔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可以包括:过滤部件,其用于去除流体中的异物;主体,其设置有所述过滤部件;过滤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从而去除流体中的异物;回洗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从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脱落;以及排水装置,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流入孔,使得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经由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贯穿孔排出至所述回洗部。所述流入孔可以形成为,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以使回洗流体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流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
本发明提高了用于对过滤部件进行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不仅提高了对于过滤部件的回洗效率,而且还增强了过滤性能。
本发明能够延长需对过滤部件进行更换等的维修维护周期,从而能够节省过滤部件的更换费用及运营费用。
本发明能够减少对过滤部件进行回洗工序所消耗的流体的流量,能够缩短对过滤部件进行回洗工序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工序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涉及的过滤装置进行回洗工序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侧剖视概略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排水装置的侧剖视概略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排水装置以及过滤部件的立体概略图。
图6至图8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涉及的排水装置的侧剖视概略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涉及的过滤装置的侧视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包括在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因此在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的实施例时,一同对其予以说明。
参照图3以及图4,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是用于进行过滤工序的,其过滤流体所包含的异物,从而去除流体中的异物。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设置在船舶上。此时,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进行从供应至船舶的海水、淡水等流体去除异物的过滤步骤,以使压舱水以去除异物的状态储存在船舶的压载舱内。
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包括:主体2、设置在所述主体2上的过滤部件3、用于对流体进行过滤工序的过滤部4(示于图4中)、用于对所述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的回洗部5(示于图3中)以及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的排水装置6。
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包括供流体通过的多个通孔31(示于图4中)。所述过滤部4以通过所述多个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的方式,使流体移动。此时,混入流体中的异物无法通过所述通孔31而残留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由此进行对于流体的过滤工序。
所述回洗部5以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方式,使流体移动。因此,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3脱落,从而进行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工序。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经形成在所述主体2上的贯穿孔21,排出至外部。回洗流体包括流体以及从所述过滤部件3脱落的异物。
所述排水装置6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多个流入孔61,通过该流入孔61流入的所述回洗流体能够通过所述贯穿孔21排出。所述流入孔61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高度上,使得所述回洗流体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流入。其中,高度指的是,以所述过滤部件3从所述贯穿孔21突出的方向(Z轴方向,以下称作“高度方向”)为基准的位置。因此,所述流入孔61位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位置上。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实现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实现为,所述回洗流体通过所述多个流入孔61,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流入所述排水装置6的内部后,经由所述贯穿孔21排出。这样,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来说,即使在过滤部件3中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较大的部分,通过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流入孔61,能够减少使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的流体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的流速降低的幅度。即,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来说,能够减少流体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的流速在所述过滤部件3中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趋于上侧的部分逐渐减小的幅度。
因此,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来说,提高用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提高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效率。另外,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来说1,防止在进行所述回洗工序之后异物以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上侧部分的状态残留,从而能够增强所述过滤性能。
第二,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来说,提高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效率,从而能够延长因形成在所述过滤部件3上的通孔31被异物堵塞而需要进行更换等的维修维护周期。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通过减少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更换费用等,能够节省运营费用。
第三,对于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来说,提高用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能够减少对所述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所消耗的流体的流量以及对所述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所需的时间。
下面,参照附图,对所述主体2、所述过滤部件3、所述过滤部4、所述回洗部5以及所述排水装置6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主体2支撑所述过滤部件3。所述主体2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过滤部件3。此时,所述过滤部件3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彼此隔开。
所述主体2包括所述贯穿孔21。所述过滤部件3以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所述贯穿孔21发挥路径的作用,以使流体在进行所述过滤工序以及所述回洗工序的过程中移动。
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流体供应至所述主体2的内部以后,通过所述贯穿孔2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通过所述贯穿孔21的流体经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经所述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在此过程中,混入流体中的异物无法通过所述通孔31而残留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从而从流体中去除。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的流体储存在所述压载舱中,能够发挥压舱水的功能。当所述主体2上结合多个所述过滤部件3时,所述主体2可以包括数量与所述过滤部件3对应的贯穿孔21。
当进行所述回洗工序时,位于所述主体2的内部的流体通过所述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并使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面的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3脱落。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经所述贯穿孔21排出至所述主体2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经所述排水装置6,通过所述贯穿孔21后,排出至所述主体2的外部。所述回洗流体可以由储存在所述压载舱内的流体以及从所述过滤部件3脱落的异物混合而成。
所述主体2可以包括设置有所述过滤部件3的第一主体22以及设置有所述回洗部5的第二主体23。
所述第一主体22支撑所述过滤部件3。所述第一主体22结合在所述第二主体23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主体23的上侧。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以及所述回洗工序时,可以由流体填充所述第一主体22的内部。
所述第一主体2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件221。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以及所述回洗工序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21可以发挥路径的功能,以使流体在所述第一主体22的内部以及所述第一主体22的外部之间移动。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被所述过滤部件3去除异物的流体,可以经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21,排出至所述第一主体22的外部。当进行所述回洗工序时,位于所述第一主体22的外部的流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21,供应至所述第一主体22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21可以通过管路等,连接在所述压载舱。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221以及所述压载舱之间,可以设置所述过滤部4。
所述第二主体23支撑所述第一主体22。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可以由流体填充所述第二主体23的内部。所述第二主体23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件231。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31发挥路径的功能,以使流体在所述第二主体23的内部以及所述第二主体23的外部之间移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31可以连接到管路等上,以使位于船舶周边的海水、淡水等能够供应到所述第二主体23的内部。所述第二主体23上可以设置有所述回洗部5。当进行所述回洗工序时,可以由流体填充所述第二主体23的内部。在所述第二主体23以及所述第一主体22的连接部分中,除所述贯穿孔21以外的部分被封闭,以防止流体移动。
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过滤部件3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主体2的内部。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结合在所述第一主体2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主体22的内部。所述过滤部件3去除流体中的异物。为此,所述过滤部件3包括供流体通过的多个通孔31。所述通孔31贯穿所述过滤部件3而形成。所述通孔31可以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在所述过滤部件3上。当进行所述过滤工序时,流体可以通过所述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相反,混入流体中的异物无法通过所述通孔31,被所述过滤部件3阻隔,从而残留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这样,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去除流体中的异物。
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与所述主体2接触。所述过滤部件3的另一端指的是,相对于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上的一端相反的末端。所述过滤部件3整体可以形成为内部呈中空的圆筒形状。虽未图示,但是所述过滤部件3还可以形成为直径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向上侧递减的圆锥台(TruncatedCone)形状。多个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此时,可以以按照彼此相同的间距隔开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
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过滤部4(示于图4中)以通过所述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的方式,使流体移动。这样,进行去除流体中的异物的过滤工序。所述过滤部4可以包括泵等,该泵产生使流体移动的移送力。所述过滤部4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所述过滤部4可以以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22的第一连接部件221上的方式与其结合。虽未图示,但是所述过滤部4还可以以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23的第二连接部件231上的方式与其结合。
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回洗部5以通过所述多个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方式,使流体移动。这样,进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3脱落的回洗工序。所述回洗部5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所述回洗部5可以结合在所述第二主体23上。
所述回洗部5可以包括旋转机构51、连接机构52以及启动机构53。
所述旋转机构51可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所述旋转机构51可以结合在所述第二主体23上,并且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主体23且一部分从所述第二主体23的外部突出。所述旋转机构51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从所述贯穿孔21供给的回洗流体排出至外部。所述旋转机构51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所述旋转机构51可以通过驱动机构54旋转。所述驱动机构54可以包括电机等,该电机可以产生用于旋转所述旋转机构51的旋转力。所述电机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22的上面。此时,所述驱动机构54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旋转机构51的轴。所述轴以贯穿所述第一主体22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第一主体22上,从而可以连接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旋转机构51。虽未图示,但是所述电机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23的下侧。此时,所述轴可以以贯穿所述第二主体23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第二主体23上。
所述连接机构52的一端结合在所述旋转机构51上。因此,所述连接机构52可以以所述旋转机构51为中心,根据所述旋转机构51的旋转而旋转。根据以所述旋转机构51为中心旋转,所述连接机构52的另一端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贯穿孔21。当所述连接机构5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贯穿孔21时,所述回洗流体可以经所述贯穿孔21,供应至所述连接机构52以后,供应至所述旋转机构51。所述连接机构52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从所述贯穿孔21供给的回洗流体传递至所述旋转机构51。所述连接机构52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当多个过滤部件3结合到所述主体2上时,所述连接机构52可以根据所述旋转机构51的旋转角度,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过滤部件3中待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过滤部件3上。因此,在所述多个过滤部件3中,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对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52的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的同时,可以利用未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52的过滤部件3来进行所述过滤工序。
所述启动机构53结合在所述旋转机构51上。在所述旋转机构51中,所述启动机构53可以结合在从所述第二主体23突出的部分上。所述启动机构53可以开闭所述旋转机构51。此时,所述启动机构53可以包括阀门(Valve),该阀门开闭回洗流体在所述旋转机构51移动的流路。当所述启动机构53封闭所述旋转机构51时,即使在所述过滤部件3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52上的状态下,也不进行所述回洗工序。当所述启动机构53开放所述旋转机构51时,对连接在所述连接机构52上的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此时,通过由流体填充的第一主体22的内部压力以及通过所述旋转机构51连接的外部压力之差,产生用于移动流体的移送力,由此得以实现所述回洗工序。虽未图示,但是所述启动机构53可以包括泵等,该泵产生使流体移动的移送力。
参照图3以及图4,所述排水装置6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21连接。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与所述主体2隔开规定距离。所述排水装置6的另一端指的是,相对于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上的一端相反的末端。所述排水装置6的另一端是,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位于比所述排水装置6的一端更高的位置的部分。当多个所述过滤部件3结合到所述主体2上时,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包括数量与所述过滤部件3的数量对应的排水装置6。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分别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
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所述流入孔61。所述流入孔61形成在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位置。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利用所述流入孔61,可以将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分配至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位置。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对所述过滤部件3中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位于上侧的部分,分配并传递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从而能够减少流体吸入力以及流体的流速在所述过滤部件3中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位于上侧的部分的下降幅度。由于提高了用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能够提高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效率。
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包括多个所述流入孔61。所述流入孔61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通过所述流入孔61,可以将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分配至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更多的位置。这样,所述回洗流体可以利用通过所述流入孔61传递的吸入力,从不同高度供应至所述排水装置6的内部后,沿着所述排水装置6的内部移动,并通过所述贯穿孔21排出。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这一点可以通过如下测定结果知晓,该测定结果为,当分别对未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以及设置有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进行回洗工序时,对通过所述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的流速进行测定的结果。在下面的表1中,比较例所示的图表表示对未设置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进行测定的测定结果,实施例1所示的图表表示对设置有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进行测定的测定结果。
[表1]
在所述比较例的图表以及所述实施例1的图表中,纵轴为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横轴为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的流速。在纵轴中,下端为在所述过滤部件3中接近所述贯穿孔21的部分,以纵轴为基准趋于上侧的部分,在所述过滤部件3中表示自所述贯穿孔21隔开而位于上侧的部分。以横轴为基准,沿左侧方向表示得越长,则表明流体的流速越快。
如所述比较例的图表所示,在未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中,流体流速会沿着趋于上侧而逐渐减小。即,在未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中,对于流体的吸入力沿着趋于上侧而逐渐减小。因此,由所述比较例的图表中可知,在未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中,回洗效率会根据自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的增大而下降。
另一方面,如所述实施例1的图表所示,在设置有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中,在所述流入孔61所处的高度上形成流体的流速增加的部分。即,在设置有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中,在所述流入孔61所处的高度上形成对于流体的吸入力增加的部分。因此,与未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情况相比可知,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对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提高回洗效率。
参照图3至图5,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包括用于形成所述流入孔61的多个排水部件62。
所述排水部件6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分别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所述排水部件6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所述主体2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排水部件62的一端的支撑部件24(示于图5中)。所述支撑部件24可以结合在所述第一主体22上,并横贯所述贯穿孔21。通过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24上,所述排水部件62可以维持一端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的状态。虽然,图5中示出所述支撑部件24形成为十字形状,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以使所述贯穿孔21的一部分开放并且能够支撑所述排水部件62的形状,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所述排水部件6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分别位于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所述排水部件62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所述回洗流体移动至所述贯穿孔21。所述排水部件62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
以不同的直径形成所述排水部件62。这样,所述排水部件62可以设置成彼此隔开。因此,所述排水部件62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回洗流体流入的流入孔61。因此,即使不进行对所述排水装置6加工所述流入孔61的工序,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也能实现具有所述流入孔61的排水装置6。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提高具有所述流入孔61的排水装置6的制造作业的容易性。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通过改变所述排水部件62的数量,能够易于改变所述流入孔61的数量。因此,能够提高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的通用性,容易将其应用于需要不同大小以及高度的过滤部件3的产品中。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由外向内按照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设置排水部件62。例如,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在第一直径的排水部件62的内部设置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排水部件62。
所述排水部件62可以形成为,在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分别具有不同的高度。因此,所述排水部件6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分别位于以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的一端为基准的不同的高度上。因此,形成在所述排水部件62之间的流入孔61分别形成在不同的高度上。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提高在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具有彼此隔开的多个流入孔61的排水装置6的制造作业的容易性。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通过改变所述排水部件62的长度,能够易于改变所述流入孔61的高度。因此,能够提高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的通用性,容易将其应用于需要不同大小以及高度的过滤部件3的产品中。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由外向内按照长度由小到大的顺序设置排水部件62。例如,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在第一长度的排水部件62的内部设置大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排水部件62。
参照图3至图5,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包括第一排水部件621(示于图4中)以及第二排水部件622(示于图4中)。
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位于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上。
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包括第一插入孔6211。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形成为贯穿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可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所述回洗流体移动至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位于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上。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通过插入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内的方式,设置成位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内部。此时,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形成为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隔开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内部。当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以及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呈圆筒形状时,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直径。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形成为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长度,从而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上侧突出。这样,在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一流入孔611(示于图4中)。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供应的流体沿着所述第一插入孔6211移动后,通过所述贯穿孔21排出。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可以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另一端相同的高度上。即,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形成在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上。
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向所述第一流入孔611所处的高度分配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增加了所述过滤部件3中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对应的高度部分的流体吸入力以及流体的流速,从而能够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对该流体的流速的均匀性。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包括第二插入孔6221。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贯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而形成。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可以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所述回洗流体移动至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
参照图3至图5,所述排水装置6还可以包括第三排水部件623(示于图4中)。
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内部。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端连接在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端位于自所述贯穿孔2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上。
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以插入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的方式,设置成位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内部。此时,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形成为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以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隔开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内部。当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及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呈圆筒形状时,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的直径。这样,在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二流入孔612(示于图4中)。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供应的流体沿着所述第二插入孔6221移动后,通过所述贯穿孔21排出。所述第二流入孔612可以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另一端相同的高度上。即,所述第二流入孔612形成在自所述第一贯穿孔611朝向上侧隔开的高度上。此时,以小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长度形成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从而使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位于比所述第一流入孔611更高的位置上。
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向所述第一流入孔611所处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流入孔612所处的高度分配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因此,所述排水装置6通过增加所述过滤部件3中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对应的高度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对应的高度部分的流体吸入力以及流体流速,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对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可以以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长度形成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使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上侧突出。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包括第三插入孔6231。所述第三插入孔6231贯穿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而形成。所述第三插入孔6231可以发挥流路的功能,以使所述回洗流体移动至所述贯穿孔21。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可以是内部呈中空的导管。
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及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可以设置成分别与所述过滤部件3隔开。即,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与所述过滤部件3隔开。这样,如图4中箭头所示,通过高度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对应的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分流,并供应至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以及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即,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以及所述第一流入孔611实现为,分担通过高度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对应的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并使其向所述贯穿孔21移动。
这样,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增加流路的面积,该流路使通过所述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向所述贯穿孔21移动。因此,与所述排水装置6以局部接触到所述过滤部件3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的实施例相比,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可以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这一点可以通过如下的测定结果知晓,该测定结果为,当对于以局部接触的方式设置有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以及以隔开的方式设置所述排水装置6的过滤部件3分别进行回洗工序时,对通过所述多个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的流速进行测定的结果。
在下面表2中,实施例1所示的图表表示所述排水装置6以局部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呈圆锥台形状的过滤部件3上的实施例的测定结果。在所述实施例1中,所述排水部件62设置成,分别形成有所述流入孔61的部分接触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面。
在下面表2中,实施例2所示的图表表示所述排水装置6以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在呈圆锥台形状的过滤部件3的实施例的测定结果。在所述实施例2中,所述排水部件62设置成,分别形成有所述流入孔61的部分与所述过滤部件3隔开。
[表2]
如上述表2表示的图表所示,所述实施例2与所述实施例1相比,由于所述排水装置6设置成与所述过滤部件3隔开,因此流体的流速在所述流入孔61所处的高度进一步增加。即,所述实施例2与所述实施例1相比,流体的吸入力在所述流入孔61所处的高度进一步增加。由此可知,当所述排水装置6设置成与所述过滤部件3隔开时,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对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效率。
参照图6,可以以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的尺寸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612。通过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及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的间距(612D)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以及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间距(611D),可以以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的尺寸形成所述第二流入孔612。此时,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以及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之间的直径之差可以实现为,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及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之间的直径之差。
因此,即使由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导致分配得到的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小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也可以通过增加所述回洗流体流入所述第二流入孔612的流量来予以补偿。这样,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参照图6,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以如下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即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623L小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622L。此时,所述第三排水部件623以及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之间的长度之差可以实现为,小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622以及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之间的长度之差。
这样,即使由于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导致分配得到的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小于所述第一流入孔611,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也可以通过减小所述第一流入孔611中供流体流入的区域的尺寸来补偿所述第二流入孔612中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区域的尺寸。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虽然以上就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两个或三个排水部件6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包括四个或其以上的排水部件62。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包括六个排水部件62。此时,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实现为,包括五个流入孔61。所述排水部件62中,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突出最高的排出部件62能够以自所述主体2(示于图3中)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示于图3中)上。虽未图示,但是所述排水部件62中,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突出最高的排出部件62还能够以接触到所述主体2(示于图3中)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2(示于图3中)上。
参照图8,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还可以包括阻隔部7。
所述阻隔部7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排水装置6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所述阻隔部7可以结合在所述支撑部件24(示于图5中)上。所述阻隔部7通过阻隔所述贯穿孔21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少不经过所述排水装置6而是通过所述排水装置6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排出至所述贯穿孔21的回洗流体的流量。由于所述排水装置6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的间隙部分靠近所述贯穿孔21,因此能够防止虽然从所述贯穿孔21排出回洗流体方面无需高吸入力却不必要地消耗大量的吸入力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通过在经所述排水装置6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向所述贯穿孔21排出回洗流体方面,减少由所述回洗部5提供的吸入力的消耗量,能够增加分配至所述流入孔61的吸入力的大小。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这一点可以通过如下的测定结果知晓,该测定结果为,当对于未设置所述阻隔部7的过滤部件3以及设置有所述阻隔部7的过滤部件3分别进行回洗工序时,对经所述多个通孔31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流体的流速进行测定的结果。
在下面表3中,实施例2所示的图表表示对于未设置所述阻隔部7的过滤部件3进行测定的测定结果。在下面表3中,实施例3所示的图表表示对于与实施例2相比附加设置有所述阻隔部7的过滤部件3进行测定的测定结果。
[表3]
如所述表3所示的多个图表表示,所述实施例3与所述实施例2相比,由于将所述阻隔部7设置成阻隔所述贯穿孔21的一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
所述阻隔部7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在所述排水装置6所具有的多个排水部件62中置于最外侧的排水部件62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阻隔所述贯穿孔21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阻隔部7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在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以及所述过滤部件3之间阻隔所述贯穿孔21的一部分。
所述阻隔部7还可以包括阻隔部件71。所述阻隔部件71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一侧接触到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面。所述阻隔部件71可以结合在所述主体2上,并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隔开规定距离。所述回洗流体经所述阻隔部件71的另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之间,从所述贯穿孔21排出。所述阻隔部件71整体上可以呈圆环形状。
所述阻隔部7还可以包括突出部件72。所述突出部件72形成为,自所述阻隔部件71的另一侧向上侧突出。所述突出部件72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621隔开规定距离。这样,经接近所述贯穿孔21的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回洗流体,迂回所述突出部件72而移动,从而可以从所述贯穿孔21排出。因此,所述突出部件72可以减少经接近所述贯穿孔21的通孔31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内部的回洗流体从所述贯穿孔21排出的流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沿着所述过滤部件3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所述突出部件72整体可以形成为内部呈中空的圆筒形状。
参照图9,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还可以包括迂回部件8。
所述迂回部件8设置在所述主体2上。所述过滤部件3设置在所述主体2上,并位于所述迂回部件8的内部。即,所述迂回部件8设置在所述主体2上,并围绕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侧。为此,所述迂回部件8可以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过滤部件3的设置孔81。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设置在所述迂回部件8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设置孔81内。所述迂回部件8形成为,通过所述设置孔81而开放上端。所述设置孔81可以贯穿所述迂回部件8而形成。所述迂回部件8可以形成为,高度低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上端。因此,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2上,并从所述迂回部件8突出。
由于具备所述迂回部件8,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实现为,流体迂回所述迂回部件8后供应至所述过滤部件3。这样,即使在所述过滤部件3中与所述贯穿孔21隔开的距离较大的部分,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也可以减少使位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外部的流体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部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的流速下降的幅度。即,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能够进一步减少流体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的流速在所述过滤部件3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趋于上侧的部分逐渐减小的幅度。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提高了用于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轴方向)进行所述回洗工序的吸入力以及该流体流速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提高对于所述过滤部件3的回洗效率。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防止在进行所述回洗工序以后异物以附着在所述过滤部件3的上侧部分的状态残留,从而能够增强所述过滤性能。
虽然所述迂回部件8整体可以呈上端和下端开放的圆筒形状,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使供应至所述过滤部件3的流体迂回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当本发明涉及的过滤装置1具有多个所述过滤部件3时,可以具备数量与所述过滤部件3对应的多个所述迂回部件8。此时,所述过滤部件3可以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各迂回部件8的内部。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替换、变形以及变更。

Claims (15)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部件,其用于去除流体中的异物;
主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所述过滤部件;
过滤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从而去除流体中的异物;
回洗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从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脱落;以及
排水装置,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
所述排放装置包括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使得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经由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贯穿孔后排出至所述回洗部,所述多个流入孔形成为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从而使回洗流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
第一排水部件,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接;以及
第二排水部件,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接;
所述第一排水部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第一插入孔,
所述第一插入孔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自所述第一排水部件隔开,从而在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一流入孔,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形成为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上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三排水部件,所述第三排水部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接;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三排水部件的第二插入孔;
所述第二插入孔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排水部件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三排水部件自所述第二排水部件隔开,从而在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二流入孔,
所述第二流入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流入孔更高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入孔形成为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以如下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即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阻隔部,所述阻隔部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排水装置以及所述过滤部件之间,
所述阻隔部结合在所述主体上用于阻隔所述贯穿孔的一部分,从而减少经由所述排水装置和所述过滤部件之间向所述贯穿孔排出的回洗流体的流量。
7.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部件,其用于去除流体中的异物;
主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所述过滤部件;
回洗部,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使流体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从而使异物从所述过滤部件脱落;以及
排水装置,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多个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结合在所述主体上,用于排出从所述过滤部件的外部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
所述多个排水部件分别以不同的直径形成,并且设置成彼此隔开,从而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并且所述多个排水部件分别以不同的长度形成,从而使所述多个流入孔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装置以从所述过滤部件隔开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主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迂回部件,
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迂回部件的内部,
所述迂回部件形成为高度低于所述过滤部件的上端的高度。
10.一种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位于过滤部件的内部,用于排出移动至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的回洗流体,
所述多个排水部件分别以不同的直径形成,从而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多个流入孔,并且所述多个排水部件分别以不同的长度形成,从而使所述多个流入孔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包括:
第一排水部件,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供回洗流体排出的贯穿孔连接;以及
第二排水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接;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形成为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上侧突出,所述第一排水部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第一插入孔,
所述第一插入孔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排水部件自所述第一排水部件隔开,从而在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一流入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包括第三排水部件,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内部,并且一端与所述贯穿孔连接,
所述第二排水部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三排水部件的第二插入孔,
所述第二插入孔形成为直径大于第三排水部件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三排水部件自所述第二排水部件隔开,从而在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之间形成供回洗流体流入的第二流入孔,
所述第二流入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流入孔更高的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入孔形成为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入孔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排水部件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排水部件从所述第一排水部件的另一端突出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洗流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排水部件设置成分别从所述过滤部件隔开。
CN201480059611.1A 2013-10-29 2014-10-24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Active CN105745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28973 2013-10-29
KR1020130128973A KR101534404B1 (ko) 2013-10-29 2013-10-29 필터 세척장치
KR1020130142540A KR102015143B1 (ko) 2013-11-21 2013-11-21 역세척유체 배수장치 및 필터장치
KR10-2013-0142540 2013-11-21
PCT/KR2014/010055 WO2015064967A1 (ko) 2013-10-29 2014-10-24 역세척유체 배수장치 및 필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001A true CN105745001A (zh) 2016-07-06
CN105745001B CN105745001B (zh) 2017-04-05

Family

ID=5300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611.1A Active CN105745001B (zh) 2013-10-29 2014-10-24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1324B2 (zh)
EP (1) EP3064260A4 (zh)
CN (1) CN105745001B (zh)
WO (1) WO20150649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596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昆明弘承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预先过滤功能的浆液用萃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88527A1 (en) * 2020-09-18 2022-03-24 Pall Corporation Branched filter and method of us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9111A (ja) * 1992-07-06 1994-03-22 Ga Ind Inc 自己洗浄式の固定バスケット型濾過装置
CN1107379A (zh) * 1993-11-26 1995-08-30 博尔-基希过滤器制造有限公司 反流冲洗过滤器
CN1210025A (zh) * 1997-08-09 1999-03-10 博尔和柯基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 可逆流动过滤器
US7297265B1 (en) * 2006-06-30 2007-11-20 Eaton Corporation Backwash strainer having a cyclonic flow mechanism
KR20070121734A (ko) * 2005-03-24 2007-12-27 하이댁 프로세스 테크놀로지 게엠바하 필터 설비 및 그 필터 설비 작동방법
KR20120136179A (ko) * 2011-06-08 2012-12-18 박병근 자동 세척되는 필터 장치
CN202762168U (zh) * 2009-02-18 2013-03-06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61804A1 (de) 1967-08-21 1970-04-02 Bross Dipl Ing Helmut Schaltmechanik,insbesondere in Verbindung mit einem Kugelschreiber
JPS5498671U (zh) * 1977-12-23 1979-07-12
JPS5498671A (en) 1977-12-28 1979-08-03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watch
JPH0791326B2 (ja) * 1987-12-24 1995-10-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ス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64890Y2 (ja) * 1988-05-18 1994-02-09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吸引型バグフィルタ
KR950013555B1 (ko) * 1990-05-28 1995-11-08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음성신호처리장치
DE19837569B4 (de) * 1998-08-19 2006-07-06 Khs Ag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Filterkerzen eines Kerzenfilters
KR100769834B1 (ko) 2007-02-15 2007-10-24 주식회사 엔케이 여과 및 오존 처리 방식의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DE102009031358A1 (de) 2009-07-02 2011-01-05 Hydac Process Technology Gmbh Filtervorrichtung und Filterelementanordnung zur Anwendung in der Filtervorrichtung
KR101106072B1 (ko) 2009-07-30 2012-01-18 (주)태린 원심력 필터 시스템의 불순물 제거 장치
KR20120005812A (ko) 2010-07-09 2012-01-17 박병근 자동 세척되는 필터 시스템
KR101287139B1 (ko) 2011-10-13 2013-07-17 주식회사 파나시아 컴팩트하고 운용성을 높이는 멀티케이지 타입 밸러스트수 여과장치
JP5759336B2 (ja) 2011-10-27 2015-08-05 富士フィル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濾過装置
KR101461719B1 (ko) 2012-10-19 2014-11-1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자동 역세척 필터 장치
DE202012104534U1 (de) 2012-11-22 2014-02-27 Boll & Kirch Filterbau Gmbh Zylindrische Filterkerze und Rückspülfilter hiermit
KR101454103B1 (ko) 2013-01-24 2014-10-23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평형수 처리장치용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9111A (ja) * 1992-07-06 1994-03-22 Ga Ind Inc 自己洗浄式の固定バスケット型濾過装置
CN1107379A (zh) * 1993-11-26 1995-08-30 博尔-基希过滤器制造有限公司 反流冲洗过滤器
CN1210025A (zh) * 1997-08-09 1999-03-10 博尔和柯基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 可逆流动过滤器
KR20070121734A (ko) * 2005-03-24 2007-12-27 하이댁 프로세스 테크놀로지 게엠바하 필터 설비 및 그 필터 설비 작동방법
US7297265B1 (en) * 2006-06-30 2007-11-20 Eaton Corporation Backwash strainer having a cyclonic flow mechanism
CN202762168U (zh) * 2009-02-18 2013-03-06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过滤装置
KR20120136179A (ko) * 2011-06-08 2012-12-18 박병근 자동 세척되는 필터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5960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昆明弘承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预先过滤功能的浆液用萃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35960B (zh) * 2019-12-31 2023-06-13 昆明弘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预先过滤功能的浆液用萃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71324B2 (en) 2018-09-11
EP3064260A1 (en) 2016-09-07
WO2015064967A1 (ko) 2015-05-07
EP3064260A4 (en) 2017-10-25
US20160243472A1 (en) 2016-08-25
CN105745001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55C (zh) 用于在侧面暗沟中改进气体回流的设备和方法
US9352254B2 (en) Hybrid type fiber filtering apparatus
KR101436281B1 (ko) 우수 처리 장치
US8070946B2 (en) Underdrain for a filter system for filtering water or wastewater and a method of washing the filter system
EP331698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a fluid by means of a filter bed
CN105745001A (zh) 回洗流体排水装置以及过滤装置
CN102389657B (zh) 连续型砂滤设备
CN202342963U (zh) 连续型砂滤设备
KR20080043708A (ko) 상향류식 망간 접촉탑
US20150014259A1 (en) Dual parallel lateral with internal air distribution pipe
CN105848749B (zh) 过滤装置
KR102015143B1 (ko) 역세척유체 배수장치 및 필터장치
CN102124985A (zh) 上过滤式鱼缸
KR101185811B1 (ko) 탈기겸용 다회류 고형물 여과장치
KR101594197B1 (ko) 세정기능을 갖는 일체형 여과장치
CN102124984B (zh) 大型观赏鱼缸
CN201995464U (zh) 大型观赏鱼缸
JP6196556B2 (ja) 上向流型反応器の運転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CN101247872A (zh) 在使用双重隔离的过滤暗渠水道中进行反冲洗过程时用于配气和配液的装置和方法
KR101465718B1 (ko) 밸러스트수 공급 시스템 및 밸러스트수 공급 방법
CN212786778U (zh) 一种便于移动和浇水的立体绿化墙
US20140360591A1 (en) Underdrain for a filter system for filtering water or wastewater and a method of washing the filter system
CN201986535U (zh) 上过滤式鱼缸
KR102053706B1 (ko) 복층형 어류 양식 사육수용 여과 시스템
JP5603994B1 (ja) 上向流式濾過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