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4860B -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 Google Patents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4860B
CN105744860B CN201480063683.3A CN201480063683A CN105744860B CN 105744860 B CN105744860 B CN 105744860B CN 201480063683 A CN201480063683 A CN 201480063683A CN 105744860 B CN105744860 B CN 105744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load bearing
wall
bearing wall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6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4860A (zh
Inventor
益永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am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amu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amura Corp filed Critical Sonamu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44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4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02Chair or stool bases
    • A47C7/006Chair or stool bases with cas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02Chair or stool bases
    • A47C7/004Chair or stool bases for chairs or stools with central column, e.g. office chair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中,设置相互对置地配置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在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各内表面上突出设置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该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具有向与各侧壁(13、1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利用倾斜连结肋(19)来连结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

Description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椅的腿等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办公用的椅子的腿体,具有如下结构:在内置气弹簧的腿柱的下端将作为负载支承构件的多条腿呈放射状设置。作为这类椅子的腿的构造,提出为了提高相对于来自上方的负载输入的弯曲刚性、扭转刚性而作出各种努力的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腿(负载支承构件)中,在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一对侧壁(负载支承壁)之间连续设置有相对于侧壁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多个倾斜肋。作为倾斜肋,倾斜方向不同的两个倾斜肋成为一对,成对的倾斜肋彼此在一对侧壁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处相互交叉。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腿中,作为负载支承壁的一对侧壁被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肋的对加强,由此实现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腿(负载支承构件)中,在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一对侧壁(负载支承壁)之间设有两组与侧壁大致平行的长尺寸肋的对,各长尺寸肋的对彼此由多个短尺寸肋连结。
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腿中,一对侧壁之间的内部空间被由短尺寸肋连结的两对长尺寸肋加强,由此实现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的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4-014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6722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负载支承构件采用在侧壁的内表面连结有倾斜肋的构造,因此倾斜肋与侧壁的连接部的面积大,在负载支承构件的模具成形时伴随着材料的冷却而容易在侧壁的与倾斜肋连接的连接部附近产生缩孔,在缩孔较大的情况下,担心向外部露出的侧壁的外观性降低。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负载支承构件中,虽然在向外部露出的侧壁上不易产生缩孔,但由于采用使由短尺寸肋连结的两对长尺寸肋配置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内部空间的构造,因此无法充分地提高侧壁本身的强度。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能够在一对负载支承壁的内侧面连续设置加强肋而确保负载支承壁自身的强度,并且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由加强肋引起的负载支承壁上的缩孔的产生。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成为具备:第一负载支承壁以及第二负载支承壁,它们相互对置地配置;第一加强肋,其具有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朝向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向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第二加强肋,其具有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朝向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向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以及倾斜连结肋,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连结起来。
根据该结构,相互对置的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由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以及倾斜连结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的倾斜连结肋连结,由此提高负载支承构件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另外,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分别通过与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直线部连结于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因此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面积变小。因此,在负载支承构件的模具成形时,在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上不易产生由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引起的缩孔。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具备多个所述倾斜连结肋,至少两个所述倾斜连结肋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该情况下,各自的倾斜方向相反的至少两个倾斜连结肋配置在第一负载支承壁与第二负载支承壁之间,因此在从外部向负载支承构件输入负载时,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的分离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变形、扭转方向的变形被高效地限制。其结果是,第一负载支承壁及第二负载支承壁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方连结有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所述倾斜连结肋。
在该情况下,在连结有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倾斜连结肋的加强肋中,利用一对倾斜连结肋从相反的倾斜方向输入负载,各输入负载的使加强肋倾倒变形的方向上的分力被相互抵消。因此,加强肋不易倾倒变形,负载支承构件整体的刚性、强度进一步提高。
并且,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任一方,在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连结有一对所述倾斜连结肋。
在该情况下,加强肋上的与倾斜连结肋连结的连结部分散在多处,因此各连结部的容积的增大得到抑制。因此,在负载支承构件的模具成形时,伴随着材料的冷却的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处的缩孔的产生进一步减少。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构造: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由与两者的对置面大致正交的连结壁连结,在由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以及第二负载支承壁和所述连结壁围成的空间部内配置有所述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以及所述倾斜连结肋。
在该情况下,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由与两者的对置面大致正交的连结壁连结,因此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在接近或分离的方向上的变形被高效地限制。而且,在由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以及连结壁围成的空间部内配置有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以及倾斜连结肋,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薄这些肋的壁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模具成形时的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处的缩孔的产生。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以相对于所述连结壁呈钝角的方式倾斜连结,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形成为大致直角三角形,并且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的各倾斜边在上下的大致整个区域内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连结。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不使负载支承构件大型化的情况下将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稳固地设置于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的内侧面。另外,能够增长从外部容易看到的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的分离宽度增大的区域内的、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在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模具成形时的该部位处的缩孔的产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相互对置的第一负载支承壁和第二负载支承壁由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和倾斜连结肋连结,因此能够提高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并且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借助与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直线部而与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连结,第一负载支承壁及第二负载支承壁与第一加强肋及第二加强肋的连接部的面积变小,因此在模具成形时,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在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负载支承壁上产生缩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多支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多支腿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腿的图3的IV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腿的与图4的V-V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多支腿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腿的图6的VII部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腿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主要实施方式中,办公用的椅子的腿构成负载支承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正规姿势就座于椅子的人的正面所朝向的图中箭头FR所指的朝向称作“前”,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的朝向称作“后”。另外,“上”、“下”和“左”、“右”是指,将以正规姿势就座于椅子的人的上方的图中箭头UP所指的朝向称作“上”,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的朝向称作“下”,将以正规姿势就座于椅子的人的左侧的图中箭头LH所指的朝向称作“左”,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的朝向称作“右”。
首先,对图1~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从斜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具备:载置于地板上的腿体2;在腿体2的上端设置的箱状的支承基座3;供就座者就座的座体4;安装于支承基座3的上表面且支承座体4的座支承构件5;以及从支承基座3向后部上方侧延伸而对就座于座体4的就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承的靠背部6。
腿体2具备带有脚轮9a的多支腿9、以及从多支腿9的中央部竖直设立且内置有作为升降机构的气弹簧的腿柱10,在腿柱10的上端部,支承基座3被安装为能够沿水平方向旋转。在支承基座3中内置有腿柱10的升降调整机构和靠背部6的倾动调整机构。
多支腿9具备供腿柱10嵌入内部而对其支承的中央的突起部11、以及从突起部11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腿12,在各腿12的延伸端安装有脚轮9a。多支腿9的整体由树脂一体形成,所有的腿12采用相同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腿12构成在突起部11与脚轮9a之间支承向腿柱10作用的负载的负载支承构件。
图2是将突起部11设为剖面的多支腿9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多支腿9的局部仰视图。另外,图4是图3的IV部的放大图,图5是与图4的V-V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2~5所示,腿12具备:相互对置而从突起部11沿放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与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大致正交而将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上部彼此连结起来的上壁15。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和上壁15形成为开口向下的大致“コ”形的剖面形状。因此,在腿12的内侧形成有由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和上壁15围成的空间部20。
另外,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以相对于上壁15呈钝角的方式倾斜,从上端部朝向下端部而略微扩展为末端扩展状。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和上壁15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与腿柱支承用的突起部11连结,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与脚轮安装用的突起部16连结。在此,若将腿12中的、腿柱支承用的突起部11所处的一侧称作基端侧、将脚轮安装用的突起部16所处的一侧称作前端侧,则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的分离宽度从腿12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略微呈锥状缩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3构成第一负载支承壁,第二侧壁14构成第二负载支承壁,上壁15构成连结壁。
在第一侧壁13的内侧面(与第二侧壁14对置的一侧的面),突出设置有朝向第二侧壁14且向与第一侧壁13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一加强肋17。多个第一加强肋17以沿长边方向分离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侧壁13的内侧面。第一加强肋17形成为剖视呈大致直角三角形,其倾斜边在第一侧壁13的倾斜的内侧面的上下大致整个区域内进行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加强肋17的整体构成向与第一侧壁13(第一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
在第二侧壁14的内侧面(与第一侧壁13对置的一侧的面),突出设置有朝向第一侧壁13且向与第二侧壁1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二加强肋18。多个第二加强肋18以沿长边方向分离的方式配置于第二侧壁14的内侧面,并且配置于与第一侧壁13侧的第一加强肋17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以从相反的方向交替突出的方式在腿12的长边方向上配置为锯齿状。第二加强肋18与第一加强肋17同样地形成为剖视呈大致直角三角形,其倾斜边在第二侧壁14的倾斜的内侧面的上下大致整个区域内进行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加强肋18的整体构成向与第二侧壁14(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
另外,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配置有将邻接的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的各突出端彼此连结起来的倾斜连结肋19。倾斜连结肋19是相对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长边方向倾斜的肋,且形成为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大致相同的高度,上端部与上壁15的下表面连结。在各第一加强肋17的突出端连结有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倾斜连结肋19。同样,在各第二加强肋18的突出端连结有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倾斜连结肋19。因此,在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上沿着长边方向排列为锯齿状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通过沿着长边方向呈锯齿状地改变倾斜角的多个倾斜连结肋197来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位于腿12的最靠基端侧的第一加强肋17上,连结有一端部与腿柱支承用的突起部11连结的倾斜连结肋19的另一端部,在位于腿12的最靠前端侧的第二加强肋18上,连结有一端部与脚轮安装用的突起部16连结的倾斜连结肋19的另一端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2中,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对两侧壁13、14进行加强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的壁厚被设定为比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壁厚的一半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的壁厚被设定为比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壁厚的一半薄,但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的壁厚只要是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壁厚的大致一半或其以下即可。
另外,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突出的突出长度全部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长度,腿12的长边方向上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突出设置间距从腿12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逐渐缩窄。因此,将邻接的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连结起来的倾斜连结肋19的长度大体上是越靠腿12的前端侧越短。因此,在该腿12中,在充分确保各加强肋17、18的突出长度的同时,还将各倾斜连结肋19的倾斜角度确保为相同。
该椅子1所采用的腿12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来直接提高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强度。即,在该腿12中,相互对置的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由向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以及将邻接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突出端彼此倾斜连结的倾斜连结肋19连结,因此倾斜连结肋19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之间作为斜撑板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高效地提高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2中,与倾斜连结肋19连结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分别向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正交的方向突出,因此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相对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各连接部的面积变小。因此,不易因对腿12(多支腿)进行模具成形时的材料的冷却而在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外侧面产生缩孔。即,在对腿12进行模具成形时,虽然在熔融材料的冷却时在块状部分容易产生缩孔,但在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内侧面上,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是以最小面积进行连结的,因此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与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各连结部分不易成为块状,从而在冷却时不易产生由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引起的缩孔。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与倾斜连结肋19的壁厚被设定为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壁厚的一半以下,因此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处的缩孔产生的抑制效果增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2中,在实现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的提高的同时,在模具成形时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在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上产生缩孔。如此一来,因缩孔导致的腿12的外观降低得到抑制,因此也能够使用至今为止因产生缩孔而难以选择作为腿12的材料颜色的明亮的颜色(例如白色、亮灰色等)的材料。
其中,在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内表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将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倾斜连结的倾斜连结肋19至少具有一个,则能够获得上述效果,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将倾斜连结肋19设置多个、且使至少两个倾斜连结肋19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构造,因此在从外部向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输入有负载时,能够高效地抑制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的分离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的变形、扭转方向上的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上,在第一加强肋17、第二加强肋18上连结有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倾斜连结肋19,因此具有连结有一对倾斜连结肋19的第一加强肋17、第二加强肋18在负载输入时不易倾倒变形这样的优点。即,例如,在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侧方输入有负载的情况下,从倾斜方向相反的一对倾斜连结肋19同样地向第一加强肋17、第二加强肋18输入负载,但此时各输入负载中的使第一加强肋17、第二加强肋18倾倒变形的方向上的分力相互抵消。因此,第一加强肋17、第二加强肋18不易倾倒变形,腿12整体的刚性、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腿12中,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上端部彼此由与两者的对置面大致正交的上壁15连结,在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和上壁15所围成的空间部20内配置有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因此能够利用具有充分厚度的上壁15来高效地限制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接近分离方向上的变形,还能够进一步减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和倾斜连结肋19的壁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模具成形时的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处的缩孔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2中,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以相对于上壁15呈钝角的方式倾斜连结,大致直角三角形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倾斜边在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14的上下大致整个区域内进行连结,因此能够在不使腿12的剖面大型化的情况下将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稳固地设置于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内侧。另外,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突出的突出长度从上端朝向下方逐渐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扩展为末端扩展状而从外部容易看到的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的下缘区域处的缩孔的产生。
接着,对图6、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腿112(负载支承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内侧面上突出设置有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上部由上壁(未图示)连结。其中,将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倾斜连结的倾斜连结肋19A、19B相对于各加强肋17、18的连结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向一方倾斜的倾斜连结肋19A的一端部与第二加强肋18的突出端18a连结,上述倾斜连结肋19A的另一端部与第一加强肋17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17b连结。而且,向另一方倾斜的倾斜连结肋19B的一端部与第一加强肋17的突出端17a连结,上述倾斜连结肋19B的另一端部与邻接的第二加强肋18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12中,在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分别连结有倾斜度不同的倾斜连结肋19A、19B。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腿112中,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基本效果,此外由倾斜连结肋19A、19B的连结形成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上的连结部分散于多处,因此能够抑制各连结部的容积的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腿112的模具成形时的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处的缩孔的产生。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腿212中,并非将倾斜方向不同的倾斜连结肋与共用的加强肋连结,而是将倾斜方向不同的倾斜连结肋19A、19B的各端部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上的不同的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的延伸端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的腿212中,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基本效果,此外在第一加强肋17及第二加强肋18各自上没有连结多个倾斜连结肋19,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腿212的模具成形时的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处的缩孔的产生。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3、图4所示的基本方式中,第一加强肋17和第二加强肋18的整体向与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突出,但该变形例的腿312中,第一加强肋317及第二加强肋318具有向与第一侧壁13及第二侧壁14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突出的直线部317a、以及在直线部317a的前端部呈钝角状弯曲的弯曲部317b,在各弯曲部317b的前端部连结倾斜方向不同的一对倾斜连结肋19。
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基本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作为第一负载支承壁的第一侧壁和作为第二负载支承壁的第二侧壁由作为连结壁的上壁连结的构造,但不一定需要连结壁,也可以采用无连结壁的构造。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的例子而说明了办公用的椅子的腿,但也能够将相同的基本构造应用于桌子的朝向前后方向的腿或顶板支承部件、架子的朝向前后方向的架板支承部件等。
附图标记说明:
12、112、212、312 腿(负载支承构件)
13 第一侧壁(第一负载支承壁)
14 第二侧壁(第二负载支承壁)
15 上壁(连结壁)
17、317 第一加强肋
18、318 第二加强肋
19、19A、19B 倾斜连结肋
20 空间部

Claims (4)

1.一种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具备:
第一负载支承壁以及第二负载支承壁,它们相互对置地配置;
第一加强肋,其具有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朝向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向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
第二加强肋,其具有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朝向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向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直线部;以及
倾斜连结肋,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连结起来,
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在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之间以从相反的方向交替突出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与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的长边方向上配置为锯齿状,
各自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所述倾斜连结肋以与其他的所述倾斜连结肋非交叉的状态与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方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任一方,在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连结有一对所述倾斜连结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由与两者的对置面大致正交的连结壁连结,在由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以及第二负载支承壁和所述连结壁围成的空间部内配置有所述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以及所述倾斜连结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以相对于所述连结壁呈钝角的方式倾斜连结,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形成为大致直角三角形,并且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所形成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各倾斜边在上下的大致整个区域内与所述第一负载支承壁和所述第二负载支承壁连结。
CN201480063683.3A 2013-12-24 2014-12-18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Active CN105744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5955A JP6312299B2 (ja) 2013-12-24 2013-12-24 家具用の荷重支持部材
JP2013-265955 2013-12-24
PCT/JP2014/083523 WO2015098682A1 (ja) 2013-12-24 2014-12-18 家具用の荷重支持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860A CN105744860A (zh) 2016-07-06
CN105744860B true CN105744860B (zh) 2019-11-15

Family

ID=5347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683.3A Active CN105744860B (zh) 2013-12-24 2014-12-18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12299B2 (zh)
CN (1) CN105744860B (zh)
WO (1) WO2015098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8671B (zh) * 2016-06-22 2020-05-05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床垫及强化板
EP3945944A4 (en) * 2019-04-04 2023-04-19 Medway Plastic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BSTRUCTURE OF A CHAIR BAS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040Y2 (zh) * 1987-05-20 1992-03-31
JP2001299484A (ja) * 2000-04-26 2001-10-30 Itoki Crebio Corp 家具用の合成樹脂製脚体
JP2003183487A (ja) * 2001-10-10 2003-07-03 Asahi Kasei Corp 熱可塑性樹脂製椅子用部品
CN2609417Y (zh) * 2003-04-14 2004-04-07 马展权 大班椅的椅脚
CN2693089Y (zh) * 2004-03-26 2005-04-20 南海晨英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镂空状的椅脚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040Y2 (zh) * 1987-05-20 1992-03-31
JP2001299484A (ja) * 2000-04-26 2001-10-30 Itoki Crebio Corp 家具用の合成樹脂製脚体
JP2003183487A (ja) * 2001-10-10 2003-07-03 Asahi Kasei Corp 熱可塑性樹脂製椅子用部品
CN2609417Y (zh) * 2003-04-14 2004-04-07 马展权 大班椅的椅脚
CN2693089Y (zh) * 2004-03-26 2005-04-20 南海晨英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镂空状的椅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860A (zh) 2016-07-06
JP2015119863A (ja) 2015-07-02
WO2015098682A1 (ja) 2015-07-02
JP6312299B2 (ja) 2018-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2810B2 (ja) 折り畳み椅子フレーム
CN105263367A (zh) 椅子
US8757725B2 (en) Seating furniture
CA2613452A1 (en) Transport seating
CN105744860B (zh) 家具用的负载支承构件
CN106659302B (zh) 椅子的靠背及椅子
JP2011136101A (ja) スタッキング椅子
US7699711B2 (en) Swing assembly
CN109310208A (zh) 椅子用负载支撑结构体、椅子用负载支撑体、以及椅子
CN105377077A (zh) 椅子
US7014268B2 (en) Nesting chair with flexible back
JP2012110668A (ja) 椅子
JP5489095B2 (ja) 棚付き椅子
KR101378815B1 (ko) 수납 구조물
KR102334406B1 (ko) 결합판 보강형 의자용 등받이
CN209031606U (zh) 一种能够缩小储运空间的拆装式沙发
CN202477267U (zh) 可调节升降高跟鞋架
JP6344847B2 (ja) 椅子の荷重支持体、及び、椅子
JP2006314421A (ja) 椅子
JP2017099447A (ja) 荷物カゴ及び椅子
CN104706061A (zh) 一种椅子
JP6379377B2 (ja) 椅子
CN209106662U (zh) 一种休闲椅
JP7424613B2 (ja) 椅子
KR101371239B1 (ko) 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