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7644A -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7644A
CN105737644A CN201410768830.9A CN201410768830A CN105737644A CN 105737644 A CN105737644 A CN 105737644A CN 201410768830 A CN201410768830 A CN 201410768830A CN 105737644 A CN105737644 A CN 105737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medium
flow path
plate
heat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88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7644B (zh
Inventor
李东玹
朴炳植
朴天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KIER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KI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KIER filed Critical 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KIER
Publication of CN105737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7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7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7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外壳,其包括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摆放而流动第一热介质的第一流路和流动第二热介质的第二流路反复形成的多个板片,并且气化空间形成于所述板片的上部,在第二流路形成将所述第二热介质向所述气化空间排放的排放孔;第一供给线,为了使所述第一热介质只流入于第一流路,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第一流出线,为了使在所述第一流路已热交换的所述第一热介质回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第二供给线,为了使所述第二热介质只流入于第二流路,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第二流出线,连接于所述外壳,且排放所述气化空间所盛有的所述第二热介质。

Description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不另设额外的气液分离器,并能够在热交换器的内部进行气液分离。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对相互不同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流体的温度及相的一种装置,发展至今,在发电以及冷暖房等的各种技术领域被普遍使用。
尤其,由于其中的板式热交换器方式的热交换效率高,并可减少热交换器的体积和重量,因此其相关技术的开发正在积极进行。
这种热交换器所适用的各种循环系统中,如为发电系统等的要改变流体相的系统时,包括主要将液体状态的热介质转化成气体状态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热交换器里未被气化的液相的热介质可能会向热交换器的后端流入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热交换器所适用的各种循环系统中,如果是改变流体的相的系统时,常包括有气液分离器。
这种循环系统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包括额外的气液分离器而增加了该系统的制造所消耗的时间及费用,并且增加了系统的压力损失。
并且,由于进一步包括额外的气液分离器,因此还存在循环系统的过程和系统自身的规模变大,并且需要更大的用于安装系统的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而提出的,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不另设气液分离器,并能够在热交换器的内部进行气液分离。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下的记载中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或其它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外壳,其包括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而反复地形成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形成的多个板片,且在所述板片的上部形成气化空间,并且在第二流路形成有将所述第二热介质向所述气化空间排出的排放孔;第一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使将所述第一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一流路;第一流出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对在所述第一流路完成热交换的所述第一热介质进行回收;第二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使将所述第二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二流路;第二流出线,其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排出所述气化空间所收容的所述第二热介质。
其中,所述外壳可包括阻隔部,其可防止在所述气化空间未被气化的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流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多个板片,其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而反复地形成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并在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上部一侧为开放形状的排放口,以便使所述第二热介质气化后排出;第一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使将所述第一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一流路;第一流出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对在所述第一流路完成热交换的所述第一热介质进行回收;第二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使将所述第二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二流路;外壳,其与所述多个板片相结合,以形成收容通过所述排放口排出的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气化空间;第二流出线,其连接于所述外壳,且排出所述气化空间所收容的所述第二热介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第一,其具有不另设额外的气液分离器,并能够在热交换器内部进行气液分离的效果。
第二,其具有热交换器和整个循环系统可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第三,其具有通过减少板式热交换器的没有必要的面积而节减材料费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为了使本发明的主旨更明确,将省略对已公知的功能或者构成的说明。
同时,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如前方/后方或者上侧/下侧等指示方向的术语,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用于指示相对的方向,但所要保护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被其所限定。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外壳100,第一供给线200,第一流出线300,第二供给线400和第二流出线500。
外壳100是整体包绕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用于进行热介质的热交换的各种构成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可包括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的多个板片110。
板片110在向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内流入的两种热介质间的热交换中起到传递热的作用,因此优选以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
并且在多个板片110中,各板片之间形成空间,多个空间可反复地形成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112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114。
这种第一流路112和第二流路114在多个板片110排列的状态下,优选形成为对间隔的板片的周围进行包绕,并密闭各板片110之间的空间的形状。
此时,外壳100可形成为包绕各板片110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在外壳100中,上述多个板片110的上部可形成气化空间116。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板片110以上部一侧被连通的形状形成,并构成为能够在外壳100的内部形成气化空间116。
此时,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112的空间不与气化空间116连通而以封闭的状态形成,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114中形成与气化空间116相连通的排放孔118,以便第二热介质能够向气化空间116排出。
只要这种外壳100构成为多个板片110排列,并反复形成互不相同的热介质流动的流路,且形成有与其中的一个流路的上部相连通的气化空间116的情况下,外壳100能够以多种形状和结构构成,而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另外,第一供给线200是将第一热介质仅供给至上述外壳100的第一流路112的结构,可以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给线200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上部一侧的形状,形成为第一热介质供给至上述第一流路112的上部,并向第一流路112的下部流动。
具体而言,第一供给线200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形状,且形成为与第一流路112相连的部分开放,而通过第二流路114的部位密闭的形状,从而使得通过第一供给线200的第一热介质仅供给于第一流路112。
此时,优选在第一供给线200中与第一流路112相连而开放的部分,形成为只有一部分开放,以便第一热介质能够分配供给至多个第一流路112。
另外,第一流出线300是能够对通过上述的第一供给线200供给至第一流路112的第一热介质在第一流路112中完成热交换后进行回收的结构,可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出线300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下部另一侧的形状,从而能够对从第一流路112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进行回收。
这种第一流出线300的具体结构和上述的第一供给线200相同,即形成为与第一流路112相连的部分开放,而通过第二流路114的部位密闭的形状。从而使得通过第一流路112的第一热介质能够流入至第一流出线300。
另外,第二供给线400是将第二热介质仅供给至上述外壳100的第二流路114的结构,并可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供给线400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下部一侧的形状,形成为能够将第二热介质供给至上述第二流路114的内部。
具体而言,第二供给线400和上述的第一供给线相似地,即形成为贯通多个板片110的形状,且形成为与第二流路114相连的部分开放,而通过第一流路112的部位密闭的状态,从而使得通过第二供给线400的第二热介质仅供给于第二流路114。
此时,优选在第二供给线400中与第二流路114相连而开放的部分,形成为只有一部分开放,以便第二热介质能够分配供给至多个第二流路114。
上述的第一供给线200,第一流出线300及第二供给线400的结构是在一般热交换器中普遍使用的结构,因此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只要形成为能够使两种热介质通过各自适合的流路供给并回收,其就能以多种形状和结构构成。
另外,第二流出线500是连接于外壳100而排出气化空间116所收容的第二热介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与外壳100连接,以便能够使第二热介质排出。
只要这种第二流出线500构成为贯通并连接于形成在外壳100的气化空间116一侧,从而使得第二热介质能够排出的情况下,第二流出线500能够以多种形状和结构构成,而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可以以如下方式运行。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介质是驱动循环系统的一种高温热介质,而第二热介质是一种低温热介质,并且第二热介质优选是通过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后能够被气化的热介质。
第一热介质通过上述第一供给线200可流入至由外壳100内部所具备的板片110所形成的第一流路112,第二热介质通过上述第二供给线400可流入至由外壳100内部所具备的板片110所形成的第二流路114。
此时,第一热介质沿着第一流路112下降,与第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而在第二流路与第一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介质的温度上升,从而被气化。
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可通过第二流路114所形成的排放孔118,而流入至气化空间116的内部。
收容于气化空间116内部的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二流出线500移到至循环系统的下一步骤。
另外,上述外壳100可包括防止气化空间116内部的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通过上述第二流出线500排出的阻隔部120。
在本实施例中,阻隔部120可形成为横穿气化空间116内部的板形状。
阻隔部120不将被气化后从第二流路114向气化空间116流入的第二热介质直接连接到第二流出线500,而是复合形成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的流动,从而起到阻挡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的作用。
并且,阻隔部120可由除雾器(demister)构成,该除雾器能够透过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且阻挡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
被气化后从第二流路114向气化空间116流入的第二热介质流入至第二流出线500的过程中,将经过阻隔部120,此时,可阻挡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
这种阻隔部120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即只要构成为使得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无法向第二流出线500流入时,阻隔部120能够以多种形状及材料构成。
接着,参照图3,将对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附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流出线500可形成于侧面。
此时,上述阻隔部120优选设置在形成于侧面的第二流出线500的附近,以便阻隔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向第二流出线500流入。
这种结构将第二流出线500的位置配置成与现存的板式热交换器相类似,因此具有很高的互换性,从而能够得到可代替现存的循环系统内的热交换器的效果。
根据上述所有结构的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能够获得不另设气液分离器,可在热交换器内部进行气液分离的效果。
并且,由于构成为本热交换器的内部含有气液分离器,因此可获得热交换器和整个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4,对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附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板片600,第一供给线700,第一流出线800,第二供给线900,外壳1000和第二流出线1100。
其中,第一供给线700,第一流出线800,第二供给线900和第二流出线1100的结构和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供给线200,第一流出线300,第二供给线400和第二流出线500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首先,板片600的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板片110的结构相类似,即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且反复形成第一热介质F1流动的第一流路610和第二热介质F2流动的第二流路620。
其中,第一热介质F1,第一流路610,第二热介质F2和第二流路620的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热介质,第一流路112,第二热介质和第二流路114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然而,本实施例中的板片600可通过相邻板片600各自端部的结合而被密封,从而形成作为各板片60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第一流路610和第二流路620。
此时,第二流路620可形成有上部一侧未结合且开放的排放口630,以便第二热介质F2气化后排出。
即无需额外的外壳结构,仅利用板片600的结构便能形成用于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流路610和第二流路620。
另外,外壳1000为与多个板片600相结合的结构,以便形成用于收容通过上述第二流路620的排放口630排出的第二热介质F2的气化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00形成能够成为气化空间所需的空间,并形成为能够在板片600的上部和排放口630相连通。
即外壳1000可以为在板片600的上部形成额外的空间的结构,与如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板片600可形成为板片600的一部分被凹陷的形状,而外壳1000能够以板片600凹陷的形状构成,从而与板片600相结合。
这种外壳1000的功能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气化空间116相同,其也可包括防止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外壳1000内部的未被气化的第二热介质F2通过上述第二流出线1100排出的阻隔部1010。
阻隔部1010的结构和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阻隔部120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根据上述所有结构的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能够获得不另设气液分离器,可在热交换器内部进行气液分离的效果。
并且,由于构成为本热交换器的内部含有气液分离器,因此可获得热交换器和整个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并且,无需额外的结构,仅用板片600的结构便能形成第一流路610和第二流路620。而外壳1000结构构成为仅形成气化空间,因此,制造根据本实施例的板式热交换器时,可获得减少材料消耗,且可简化制造工艺的效果。
并且,如以上内容所说明,本发明中通过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图示,但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记载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多种修改以及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种修改例或者变形例不能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观点单独地进行理解,并且应理解变形的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0:外壳110:板片
112:第一流路114:第二流路
116:气化空间118:排放孔
120:阻隔部200:第一供给线
300:第一流出线400:第二供给线
500:第二流出线600:板片
610:第一流路620:第二流路
630:排放口700:第一供给线
800:第一流出线900:第二供给线
1000:外壳1010:阻隔部
1100:第二流出线

Claims (3)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中,
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
外壳,其包括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而反复地形成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形成的多个板片,且在所述板片的上部形成气化空间,并且在第二流路形成有将所述第二热介质向所述气化空间排出的排放孔;
第一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将所述第一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一流路;
第一流出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对在所述第一流路完成热交换的所述第一热介质进行回收;
第二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将所述第二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二流路;以及
第二流出线,其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排出所述气化空间所收容的所述第二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外壳包括阻隔部,其防止在所述气化空间未被气化的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流出。
3.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中,
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板片,其沿前后方向按一定的间隔重叠排列而反复地形成第一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路和第二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路,并在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上部一侧为开放形状的排放口,以便使所述第二热介质气化后排出;
第一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将所述第一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一流路;
第一流出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对在所述第一流路完成热交换的所述第一热介质进行回收;
第二供给线,其形成为贯通所述多个板片的形状,以便将所述第二热介质仅供给至第二流路;
外壳,其与所述多个板片相结合,以形成收容通过所述排放口排出的所述第二热介质的气化空间;以及
第二流出线,其连接于所述外壳,且排出所述气化空间所收容的所述第二热介质。
CN201410768830.9A 2014-12-09 2014-12-11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Active CN105737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75709A KR101636315B1 (ko) 2014-12-09 2014-12-09 기액분리를 위한 기화공간이 형성된 판형 열교환기
KR10-2014-0175709 2014-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7644A true CN105737644A (zh) 2016-07-06
CN105737644B CN105737644B (zh) 2018-01-16

Family

ID=5624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8830.9A Active CN105737644B (zh) 2014-12-09 2014-12-11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36315B1 (zh)
CN (1) CN1057376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091A (zh) * 2021-01-21 2021-05-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对流式波纹薄板型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36011A (ko) 2020-09-15 2022-03-22 한화디펜스 주식회사 화학작용제 오염 탐지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9589A (ja) * 1997-06-10 1998-12-22 Daikin Ind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656352A (zh) * 2002-05-29 2005-08-17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装置和换热器板
CN102792117A (zh) * 2010-03-08 2012-11-21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KR101458523B1 (ko) * 2013-05-02 2014-11-07 (주)힉스프로 기액 분리형 판형 열교환기
CN104380023A (zh) * 2012-06-14 2015-02-25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喷射装置的板式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30883A (ko) * 2013-05-02 2014-11-12 (주)힉스프로 기액 분리형 판형 열교환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9589A (ja) * 1997-06-10 1998-12-22 Daikin Ind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656352A (zh) * 2002-05-29 2005-08-17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装置和换热器板
CN102792117A (zh) * 2010-03-08 2012-11-21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380023A (zh) * 2012-06-14 2015-02-25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喷射装置的板式热交换器
KR101458523B1 (ko) * 2013-05-02 2014-11-07 (주)힉스프로 기액 분리형 판형 열교환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091A (zh) * 2021-01-21 2021-05-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对流式波纹薄板型热交换器
CN112857091B (zh) * 2021-01-21 2022-01-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对流式波纹薄板型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36315B1 (ko) 2016-07-05
KR20160069740A (ko) 2016-06-17
CN105737644B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7582B (zh) 电池组
US3537513A (en) Three-fluid heat exchanger
US20100000707A1 (en) Thermal storage device
US20120266599A1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Evaporator Comprising Same
JP2006331881A (ja) 燃料電池
CN101943539B (zh) 热交换器的集流管结构
JP2012092991A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08281105A (ja) 水素ガス貯蔵装置
CN105737644A (zh) 形成用于气液分离的气化空间的板式热交换器
CN104848710A (zh) 热交换器
CN205403254U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降膜蒸发器
JP2012167880A (ja) エバポレータ
CN108120328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7356017A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布液器
JP2015504143A (ja) 金属水素化物の形態で水素を貯蔵するタンク
US9991527B2 (en) Heat exchanger, method of producing heat exchanger, and fuel cell system
US20200200492A1 (en) Receiving box for a heat exchanger
US20150267972A1 (en) Heat exchanger
JP6075631B2 (ja) 蓄電池の冷却装置
KR20090102964A (ko) 가스저장탱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090284925A1 (en) Evaporator for a cooling circuit
CN103388541B (zh) 燃料汽化器
CN205646071U (zh) 电池冷却液温控装置
CN105444467B (zh) 吸收式热泵
JP3913624B2 (ja) 蒸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