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0058A -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0058A
CN105730058A CN201610075121.1A CN201610075121A CN105730058A CN 105730058 A CN105730058 A CN 105730058A CN 201610075121 A CN201610075121 A CN 201610075121A CN 105730058 A CN105730058 A CN 105730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cture
vagina
transparent optical
optical bod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51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0058B (zh
Inventor
胡毓水
孙健
张宝利
朱军
周基炜
柯光明
王斌
张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00751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0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0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0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0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2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infrared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7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ultraviolet light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防伪制品包括,基体、图纹和透明光学体,基体上设置有图纹;基体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光学体,透明光学体高于表面,且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的存在。本发明透明光学体在光亮处和暗处都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制品,尤其是具有光学防伪特征的防伪制品经常被用于保护钞票、证件、银行证券、信用卡、身份证或包装等。
现有技术(例如CN103124641)公开了一种具有在光,尤其是UV光辐照之后以及在UV光辐照之后以及在旋转和/或倾斜时改变其视觉外观的安全特征的安全元件,还公开了包含所述安全元件的安全证件以及生产所述安全元件的方法。其公开的一种安全装置包括:a)具有低折射率n的介质的层;b)在具有低折射率n的介质上的衍射微结构;在衍射微结构上的具有高折射率n的波导层,其包含发光材料;其中具有低折射率n低的介质或基体与波导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为至少0.005;微结构周期(Λ)为100~1500nm;波导层的质量厚度(d)为30~1000nm;以及微结构深度(t)为50~1000nm。
现有技术(例如CN101516634)描述了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部分成形的功能层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部分成形的层的多层体的各种方法,以及通过这种方法生成的多层体。该多层体具有至少一个部分成形的功能层,该功能层与至少一个另外的部分成形的层具有匹配关系,它们最好彼此互补,以形成几何的、文字数字的、图片的、绘图的或者图形的表示。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光学防伪制品缺少触感,在昏暗处或黑夜中防伪效果不佳。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同时具有光学防伪特征和触感的防伪制品在光明处和暗处均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不仅适用于普通人群,也适用于视力障碍人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制品,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触感的防伪制品,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观察到变形图像的防伪制品。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伪制品,其包括,基体、图纹和透明光学体,
基体上设置有图纹;
基体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透明光学体,透明光学体高于表面,且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的存在;
透过透明光学体能够观察到的图纹的变形图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相对于表面的高度为50微米~2毫米,例如50微米~1毫米,例如50微米~150微米,例如70微米~90微米。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变形图像是指,图纹原始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图纹原始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图纹原始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时能够感知透明光学体相对于表面的凸出感,例如颗粒状凸出感或条纹状凸出感。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优选地,透明光学体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例如大于或等于1.5。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当从第一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图纹时,能够观察到第一图像,当从第二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图纹时,能够观察到第二图像,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有变形;
优选地,第一观察方向和第二观察方向不相同;
优选地,第一观察方向和第二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变形是指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等。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a)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是图纹的变形图像;
b)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是图纹的原始图像;
c)第一观察方向与表面的夹角为85~90度;
d)第二观察方向与表面的夹角为20~70度,例如30~60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沿平行于基体的方向,透明光学体的最宽处小于或等于2厘米,优选小于或等于1厘米,再优选小于或等于0.5厘米,再优选小于或等于0.2厘米。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沿平行于基体的方向,透明光学体的最窄处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优选大于或等于300微米,再优选大于或等于500微米,再优选大于或等于1毫米。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是透镜,例如凸透镜和/或凹透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是棱镜,例如三角棱镜、直角棱镜或菱形棱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图纹含有数字水印或加密信息,优选图纹含有一维码或二维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i)基体的材质是选自:纸、布、塑料或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
ii)图纹含有防伪材料,防伪材料优选为选自:紫外荧光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透射材料或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iii)透明光学体的材质为选自: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透明油墨(例如速干透明油墨或UV固化透明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图纹含有第一紫外荧光材料和第二紫外荧光材料,第一紫外荧光材料被第一波长的紫外光激发能够显示第一荧光色,第二紫外荧光材料被第二波长的紫外光激发能够显示第二荧光色;
优选地,在图纹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同时含有第一紫外荧光材料和第二紫外荧光材料;
优选地,第一波长的紫外光的波长为254纳米,第二波长的紫外光的波长为365纳米。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的一步或多步:
I)采用印刷、填充或浇铸的方法获得透明光学体;
II)采用印刷、热压或粘贴的方法将透明光学体设置在基体上。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文件,其包括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所述安全文件优选为钞票、证券、票据、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或防伪证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上述任一项防伪制品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点:
(1)本发明防伪制品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能够通过识别鉴定真伪;
(2)本发明防伪制品在黑暗处也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本发明防伪制品含有透明光学体,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的存在;
(3)本发明防伪制品在自然光下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本发明防伪制品含有图纹和透明光学体,透过透明光学体能够观察到的图纹的变形图像;
(4)本发明防伪制品在紫外光下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本发明防伪制品的图纹中含有紫外荧光材料,例如能够被两种波长紫外光激发的紫外荧光材料,使得本发明防伪制品的图纹能够在长短波频闪的紫外光激发下产生闪烁的动态荧光效果。
(5)本发明防伪制品在红外光下具有区别于普通制品的防伪特征;本发明防伪制品的图纹中含有红外吸收材料或红外透射材料,含有红外吸收材料的图纹部分在红外光下可见,含有红外透射材料的图纹部分在红外光下不可见,可见与不可见的图纹部分可以形成红外配对效果。
(6)本发明防伪制品有防扫描、防复印的防伪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本发明防伪制品,能够观察到不同的图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个防伪制品的基体和图纹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防伪制品及其图像的示意图;
图3为观察防伪制品时的一个光路示意图;
图4为观察防伪制品时的一个光路示意图;
图5为一个透明光学体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防伪制品及其图像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一个防伪制品的基体和图纹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防伪制品包括基体1,例如纸张。在基体1上设置有图纹2,此时能够观察到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原始图像210可以是指,基体1上未设置透明光学体(例如图2示出的透明光学体3)时,观察到的图纹2的图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可以是直接印刷在基体1上;也可以是在基体1上雕刻的图纹;图纹2还可以是设置在其它介质上,例如塑料薄膜,然后再借助该其它介质固定在基体1上。图纹2可以是几何的、文字数字的、图片的、绘图的或者图形的表示
图2为一个防伪制品及其图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体1上进一步设置有透明光学体3。透明光学体3可以是棱镜,例如三角棱镜,再例如直角三角棱镜。透明光学体3高于基体1的表面110,且皮肤接触透明光学体3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3的存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皮肤,例如手,接触透明光学体3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3与表面110上未设置透明光学体3的区域有不同的触感,例如有凸出感,再例如有颗粒状的凸出感,再例如有线条状的凸出感。
仍如图2所示,透过透明光学体3能够观察到的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能够观察到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优选地,从与基体表面110呈90度夹角的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能够观察到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对比图1和图2可知,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相对于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发生了变形,例如发生了位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变形图像220是指,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观察可以是人用肉眼直接观察,还可以是人利用检测仪器观察,还可以是摄像头或传感器直接观察,还可以是摄像头或传感器利用检测仪器观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像是指观察到图纹的光信号。图像可以图纹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的图像。图像也可以是图纹的光线进入检测仪器(例如照相机)形成的图像。图像也可以是图纹光线进入传感器形成的光信号。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变形图像的产生是由于原始图像的光线在透明光学体和空气之间发生了折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过透明光学体能够观察到图纹2的变形图像210。图3示出了一个观察防伪制品时的光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于透明光学体的折射率比空气大,位于位置A的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的光线透过透明光学体时发生了折射(如实线箭头所示)。此时,沿垂直于表面110的观察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透过透明光学体能够观察到位于位置B的变形图像220。变形图像220相对于原始图像210发生了由位置A到位置B的位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变形图像与原始图像是相对于同一个观察点而言的。即当从同一个观察点观察图纹2时,设置了透明光学体3之前,从一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图像是原始图像210;设置了透明光学体3之后,仍从同一个观察点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观察到的图像时相对于原始图像210发生了变形,则说明,能够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到原始图像210的变形图像22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变形是指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变形图像220与原始图像210的变形并非是由于透视带来的变形(即由于观察距离的远近不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形)。或者说,考虑了透视变形后额外产生的变形才是变形图像220与原始图像210的的变形。优选地,变形是透明光学体导致的。例如,透明光学体利用其光学性能(例如对光线的折射、透射或衍射等),改变了原有光路的传播观察方向,进而导致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到的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产生了变形,即观察到了变形图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也可以观察到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图4示出了观察防伪制品时的一个光路示意图。当观察方向垂直于透明光学体3(直角三角棱镜)的斜面,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光线不因折射产生角度变化,此时,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产生的图像仍是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从第一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能够观察到第一图像,当从第二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能够观察到第二图像,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有变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图像与相比于第一图像有变形是指,当从第一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能够观察到第一图像。此时假设,将第一图像复制到一个复制件上。当从第二观察方向,分别观察位于相同位置的防伪元件和复制件时,能够观察到防伪元件的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即复制件上的第一图像)有变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的变形并非由于透视带来的变形(即由于观察距离的远近不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形),或者说,考虑了透视变形后额外产生的变形才是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的变形。第二图像相对于第一图像产生的变形是透明光学体导致的。例如,透明光学体利用其光学性能(例如对光线的折射、透射或衍射等),改变了光路的传播观察方向,进而导致第二图像相对于第一图像有变形。
第二图像相对于第一图像的变形可以是指,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观察方向和第二观察方向不相同。优选地,第一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和第二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不同。例如,第一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是85~90度,第二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是20~80度,例如30~60度。优选地,夹角是这样定义的:当观察方向垂直于表面时,夹角是直角;否则,夹角是观察方向与该观察方向在表面上的射影形成的锐角。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分别为图纹2的变形图像和图纹2的原始图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是图纹2的变形图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防伪制品具有防扫描、防复印的防伪功能。例如,当伪造者从第一观察方向通过复印伪造了本发明的防伪制品,得到了含有第一图像图纹的复印件。因此,当鉴别者从从第二观察方向观察该复印件时,由于该复印件不含有透明光学体3,因而复印件上的第一图像图纹就不能产生本发明防伪制品的第二图像,从而有效地区分了本发明防伪制品与复印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明光学体3相对于表面110的高度h为50微米~2毫米;高度h还可以是:50微米~1.5毫米、50微米~1毫米、100微米~1毫米、300微米~1毫米、500微米~1毫米、700微米~1毫米、900微米~1毫米、50微米~150微米或70微米~90微米。所述高度优选是指:透明光学体3的最高点到表面110的距离h。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仍如图1所示,透明光学体3是直角三角形棱镜,该直角三角形棱镜的长l可以为4mm,宽d可以为2mm,高h可以为1mm,直角三角形的顶角α可以为60°。优选地,该直角三角棱镜的长×宽(4mm×2mm)的面为与基体表面的接触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5示出了一个透明光学体3的示意图,该透明光学体3包括一个或多个直角三角棱镜3a和一个或多个长方体棱镜3b。直角三角形棱镜3a的长可以为4mm,宽可以为2mm,高可以为1mm,直角三角形的顶角可以为60°。长方体棱镜3b的长可以为4mm,宽可以为2mm,高可以为1mm。优选地,长方体棱镜的长×宽(4mm×2mm)的面为与基体的接触面。直角三角棱镜和长方体棱镜可以交替排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还可以含有加密信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还可以含有数字水印,数字水印可以是隐藏的或附带多重加密信息隐藏的数字水印。例如,数字水印可以是数字水印信息,也可以是图像数字水印,也可以是数字水印图像,也可以是含有数字水印信息的图案。优选地,用光学防伪检测设备通过从特定角度读取图纹2中的加密信息或数字水印,能够根据读取的图像是否含有正确的加密信息或数字水印,判断产品的真伪。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从至少两个观察方向或角度(角度指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图纹2,能够观察到至少两个不同的图像。优选地,只有从特定的观察方向或角度,例如从与基体表面夹角20~80度,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到的图纹2的图像才包含正确的数字水印,才能够通过检测。而从其它观察方向或角度,例如从与基体表面夹角85~90度,观察到的图纹2的图像包含不正确的数字水印,不能够通过检测。此时,倘若伪造者通过复印的手段伪造本发明防伪制品时,由于复印时获得图像的观察方向通常与基体表面110呈85~90度,数字水印并非是从特定的角度或角度范围观察方向或角度(例如20~80度)被读取的,因而该复印件的图像(包含不正确的数字水印)不能通过检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明光学体3仅覆盖图纹2的部分区域。如图1所示,图纹2包括图纹2a和2b,透明光学体3仅覆盖图纹2b,不覆盖图纹2a。如图6所示,图纹2包括图纹2c和2d,透明光学体3仅覆盖图纹2d,不覆盖图纹2c。
优选地,当从外界观察防伪元件时,能够观察到图纹2的未被透明光学体覆盖的部分(2a,2c)和被透明光学体覆盖的部分(2b,2d)的结合,即原始图像与变形图像的结合。因此,很容易参照未变形的图像发现变形的图像发生了变形,从而降低了检测的难度。同时变形图纹和防伪图纹的结合增加了制备难度和伪造难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观察者既能够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的变形图像,还能够通过触摸感受到表面110上设置透明光学体3的区域与未设置透明光学体3的区域具有不同触感(例如凸出感)。本发明的防伪制品结合了图像防伪和触觉防伪,在光亮处和暗处均具有防伪特征,能够区别于普通制品。该防伪制品适合于正常人群,也适合于视力障碍人群的公共识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包含防伪材料,防伪材料可以为选自以下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紫外荧光材料、红外吸收材料或红外透射材料。优选地,紫外荧光材料可以被两种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与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不同的效果。例如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不发出荧光,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发出荧光。再例如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发出一种颜色的荧光,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发出另一种颜色的荧光。
仍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包括图纹2a和图纹2b,透过透明光学体3能够观察到图纹2b的变形图像220。图纹2a和图纹2b含有不同的紫外荧光材料,且紫外荧光材料可以被两种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优选地,在短波紫外光(例如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照射下,图纹2a的原始图像210呈现第一颜色(例如绿色),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到的图纹2b的变形图像220呈现第二颜色(例如红色);在长波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65nm)照射下,图纹2a原始图像210呈现第二颜色(例如红色),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到的图纹2b的变形图像220呈现第一颜色(例如绿色)。即,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图纹2a或2b呈现不同的荧光色彩反应。在自然光下,图像210或图像220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长波和短波频闪的紫外光照射下观察上述防伪制品。此时图纹2a的原始图像210和图纹2b的变形图像220呈现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或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快速闪烁的动态效果。且在同一时间,图纹2a的原始图像210和图纹2b的变形图像220颜色总是不相同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长短波频闪的紫外光频闪的频率是1~100Hz。
图6为本发明一个防伪制品及其图像的示意图,图6的A示出了该防伪制品的图纹2,图6的B示出了该防伪制品的图像和透明光学体。如图6的A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未设置透明光学体时,图纹2包括图纹2c和2d。如图6的B所示,设置透明光学体后,能够观察到图纹2c的原始图像210,还能够透过透明光学体3能够观察到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优选地,图纹2c和2d含有不同的紫外荧光材料,且紫外荧光材料可以被两种波长的紫外光激发,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优选地,在短波紫外光(例如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照射下,图纹2c的原始图像210呈现第一颜色(例如绿色),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到的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呈现第二颜色(例如红色);在长波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65nm)照射下,图纹2c原始图像210呈现第二颜色(例如红色),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到的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呈现第一颜色(例如绿色)。即,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图纹图像210和图像220具有不同的荧光色。在自然光下,图像210或图像220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图纹2d的原始图像210是方波,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是直线。图6示出的图纹、图像、透明光学体的形状和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图纹和透明光学体的形状和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长波和短波频闪的紫外光照射下观察上述防伪制品。此时图纹2c的原始图像210和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呈现出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或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快速闪烁的动态效果。且在同一时间,图纹2c的原始图像210和图纹2d的变形图像220的颜色总是不相同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长短波频闪的紫外光频闪的频率是1~100Hz。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防伪制品具有多重防伪特征,既能够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到图纹2的变形图像,又能够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3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3的存在,还能够在频闪的紫外光些观察到图纹2不同颜色闪烁的动态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可以包括蝴蝶形状的底纹,在蝴蝶的脊纹处可以设方波状的图纹(例如图6所示的方波状的图纹2),透过透明光学体3能够观察到的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可以包括红外吸收或透射材料;在红外识别仪器下(例如波长大于750nm的红外光),含有红外透射材料的图纹2的区域不可见,而含有红外吸收材料的图纹2的区域可见。从而使得本发明防伪制品在红外识别仪器下具红外配对或消失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在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含有红外透射材料;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含有红外吸收材料。从而,在红外识别仪器下(例如波长大于750nm的红外光),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不可见,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可见。再例如,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含有红外透射材料;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含有红外吸收材料。从而,在红外识别仪器下(例如波长大于750nm的红外光),未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可见,被透明光学体3覆盖的图纹2的区域不可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图纹2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包含磁性特征材料。在磁性检测仪器下,图纹2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可以显示清晰的图像。优选地,磁性特征材料包括硬磁材料,此时,图纹2可以引发磁性检测仪器的鸣叫引起检测者注意。例如,图10的图纹2c中可以覆盖包含磁性特征材料。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防伪制品可以在可见光下和黑暗中具有防伪特征,优选还可以紫外光下,优选还可以在红外光,优选还可以在磁性检测下具有防伪特征。这使得无论是对于普通人群,还是对于视力障碍人群,还是对于专业检测人员,本发明防伪制品都能够有效地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普通制品。本发明防伪制品对制备工艺、制备材料的要求较高,很难通过常规方法(例如复印)复制伪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备透明光学体的原料物质具有流动感且能固化,优选能快速固化,优选固化后是透明的。透明光学体的材质可以透明材料,例如可以是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透明油墨(例如速干透明油墨或UV固化透明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印刷或浇铸的方法获得透明光学体。例如,用金属、塑料等材料作为模具,优选地,用凹印版作为模具;用具有流动感且能固化,优选地能快速固化的物质,如UV透明油墨等作为原料,通过印刷、填充、浇铸等方式获得透明光学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明光学体3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i)~iii)的一步或多步:
i)获得透明光学体的母样;例如用胶板切割出透明光学体的母样,优选地,如有多个母透明光学体,还可用ABS塑料溶剂将多个透明光学体粘接固定;
ii)利用步骤a)的母样制备模具;例如用步骤a)的母样在软化的可塑树脂上压制出型腔,待可塑树脂硬化定型脱去母样,获得模具;
iii)将液态或半固态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浇铸到步骤b)的模具中,待凝固后脱模,获得透明光学体;优选地,环氧树脂中液态树脂和固化剂的比例是4: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印刷、粘接或热压的方法将透明光学体设置在基体1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透明光学体3还可以采用印刷的方法(例如凹印的方法)获得,并设置在基体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凹印板上雕刻出透明光学体的形状,再采用透明油墨(例如速干透明油墨或UV固化透明油墨)作为印刷用油墨,采用凹印的工艺,在基体上印刷获得透明光学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表面110是平面或曲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体的材质是选自:纸、布、塑料或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体是纸张、布、塑料膜/片或金属箔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体是透明的,例如基体是透明塑料膜。此时可以从基体的一侧表面110透过透明光学体观察到图纹2的变形图纹220,还可以从基体的另一侧表面直接观察到图纹2的原始图像210。上述的防伪特征使得本发明防伪制品区别于其它普通制品。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其中透明光学体3设置在基体1上,透明光学体3包括多个直角三角棱镜按相同的朝向依次排列,图纹未示出。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其中透明光学体3设置在基体1上,透明光学体3包括多个直角三角棱镜按正反交替的朝向依次排列,图纹未示出。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其中透明光学体3设置在基体1上,透明光学体3包括多个截面为梯形的棱镜按正反交替的朝向依次排列,图纹未示出。
图10示出本发明一个防伪制品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基体1上印刷有图纹2,图纹2包括胶印的地纹(例如蓝色地纹,图中未示出)和在地纹上采用凹印的方法印刷有图纹2c。光学透明体3包括:在基体1的左侧采用凹印的方法印刷有一列透明光学体3c,在基体1的右侧设置一列透明光学体3d(透明光学体3d采用浇铸的方法预先制备)。在自然光下观察该防伪制品,透过透明光学体3c能够观察到蓝色地纹的变形图像,透过透明光学体3d能够观察到蓝色地纹和图纹2c的变形图像。触摸透明光学体3c,能够感到透明光学体3c有油墨堆积形成的凹印手感;触摸透明光学体3d,能够感到浇铸制备的透明光学体3d棱镜式物体的凸出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仍如图10所示,基体左侧的地纹、右侧的地纹和图纹2c分别含有不同的紫外荧光材料。当防伪制品受波长为254nm的短波紫外光激发时,左侧的地纹图像为红色荧光,右侧的地纹图像为黄色荧光、图纹2c的图像为绿色荧光;当防伪制品受波长为365nm的长波紫外光激发时,左侧的的图像为绿色荧光,右侧的地纹图像为橙色荧光,条纹2c的图像为红色荧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仍如图10所示,基体左侧的地纹和右侧的地纹的至少部分区域含有红外吸收材料。例外地,对于右侧的地纹,在图纹2c覆盖的区域的地纹可以不含有红外吸收材料;例如,在图纹2c覆盖的区域及该区域周围50微米以上(优选100微米以上)的区域的地纹不含有红外吸收材料。优选地,图纹2c的一部分含有红外吸收材料,另一部分含有红外透射材料。当防伪制品在红外识别仪器下(例如波长大于750nm的红外光)时,含有红外吸收材料的地纹是可见的,不含有红外吸收材料的地纹是不可见的;图纹2c含有红外吸收材料的部分是可见的,图纹2c含有红外透射材料的部分是不可见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防伪制品可以附着在任何需要防伪的物品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文件,其包括本发明任一项的防伪制品,该安全文件优选为钞票、证券、票据、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或防伪证卡。
本发明附图示出的防伪制品及其部件是示意性的。实际情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基体、图纹和透明光学体的各数、形状、尺寸、位置、连接关系等,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6)

1.一种防伪制品,其包括,基体(1)、图纹(2)和透明光学体(3),
基体(1)上设置有图纹(2);
基体(1)的至少一侧的表面(110)上设置有透明光学体(3),透明光学体(3)高于表面(110),且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3)时能够感知该透明光学体(3)的存在;
透过透明光学体(3)能够观察到的图纹(2)的变形图像(220)。
2.权利要求1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3)相对于表面(110)的高度(h)为50微米~2毫米,例如50微米~1毫米,例如50微米~150微米,例如70微米~90微米。
3.权利要求1的防伪制品,变形图像(220)是指,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图纹(2)原始图像(2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
4.权利要求1的防伪制品,皮肤接触该透明光学体(3)时能够感知透明光学体(3)相对于表面(110)的凸出感,例如颗粒状凸出感或条纹状凸出感。
5.权利要求1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3)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优选地,透明光学体(3)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1,例如大于或等于1.5。
6.权利要求1的防伪制品,当从第一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能够观察到第一图像,当从第二观察方向透过透明光学体(3)观察图纹(2)时,能够观察到第二图像,第二图像相比于第一图像有变形;
优选地,第一观察方向和第二观察方向不相同;
优选地,第一观察方向和第二观察方向与基体表面的夹角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变形是指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被放大、被缩小或被扭曲,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发生位移、旋转或翻转,或者第一图像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消失等。
7.权利要求6的防伪制品,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a)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是图纹(2)的变形图像;
b)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是图纹(2)的原始图像;
c)第一观察方向与表面(110)的夹角为85~90度;
d)第二观察方向与表面(110)的夹角为20~70度,例如30~60度。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沿平行于基体(110)的方向,透明光学体(3)的最宽处小于或等于2厘米,优选小于或等于1厘米,再优选小于或等于0.5厘米,再优选小于或等于0.2厘米。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沿平行于基体(110)的方向,透明光学体(3)的最窄处大于或等于100微米,优选大于或等于300微米,再优选大于或等于500微米,再优选大于或等于1毫米。
10.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3)是透镜,例如凸透镜和/或凹透镜。
11.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透明光学体(3)是棱镜,例如三角棱镜、直角棱镜或菱形棱镜。
12.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图纹(2)含有数字水印或加密信息,优选图纹(2)含有一维码或二维码。
13.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i)基体(1)的材质是选自纸、布、塑料或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
ii)图纹(2)含有防伪材料,防伪材料优选为选自:紫外荧光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透射材料或磁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iii)透明光学体(3)的材质为选自: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透明油墨(例如速干透明油墨或UV固化透明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制品,图纹(2)含有第一紫外荧光材料和第二紫外荧光材料,第一紫外荧光材料被第一波长的紫外光激发能够显示第一荧光色,第二紫外荧光材料被第二波长的紫外光激发能够显示第二荧光色;
优选地,在图纹(2)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同时含有第一紫外荧光材料和第二紫外荧光材料;
优选地,第一波长的紫外光的波长为254纳米,第二波长的紫外光的波长为365纳米。
1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4任一项的防伪制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的一步或多步:
I)采用印刷、填充或浇铸的方法获得透明光学体(3);
II)采用印刷、热压或粘贴的方法将透明光学体(3)设置在基体(1)上。
16.一种安全文件,其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的防伪制品,所述安全文件优选为钞票、证券、票据、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或防伪证卡。
CN201610075121.1A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730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5121.1A CN105730058B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5121.1A CN105730058B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0058A true CN105730058A (zh) 2016-07-06
CN105730058B CN105730058B (zh) 2019-06-18

Family

ID=5624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5121.1A Active CN105730058B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00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965A (zh) * 2017-12-31 2018-05-11 深圳正品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
CN111210713A (zh) * 2020-01-21 2020-05-29 武汉大学 基于防伪底纹与图像复用的防伪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2949801A (zh) * 2021-01-29 2021-06-11 中北大学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三维码、三维码的生成方法及三维码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7511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带有该防伪元件的产品
CN103068526A (zh) * 2010-07-01 2013-04-24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及具有这种防伪元件的有价文件
CN104191860A (zh) * 2014-08-27 2014-12-10 苏州大学 基于微印刷的彩色动态立体莫尔图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066740A (ja) * 2013-09-27 2015-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隠蔽情報含有媒体及び隠蔽情報の認証方法
US20150298483A1 (en) * 2014-04-18 2015-10-22 Red Hawk Eye, Llc Counterfeit-proof label having security features for consumers identificaton and ver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1598B2 (en) * 2008-09-05 2021-06-09 Viavi Solutions Inc. An Optical Device Exhibiting Color Shift upon Rot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7511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带有该防伪元件的产品
CN103068526A (zh) * 2010-07-01 2013-04-24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及具有这种防伪元件的有价文件
JP2015066740A (ja) * 2013-09-27 2015-04-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隠蔽情報含有媒体及び隠蔽情報の認証方法
US20150298483A1 (en) * 2014-04-18 2015-10-22 Red Hawk Eye, Llc Counterfeit-proof label having security features for consumers identificaton and verification
CN104191860A (zh) * 2014-08-27 2014-12-10 苏州大学 基于微印刷的彩色动态立体莫尔图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965A (zh) * 2017-12-31 2018-05-11 深圳正品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
CN111210713A (zh) * 2020-01-21 2020-05-29 武汉大学 基于防伪底纹与图像复用的防伪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12949801A (zh) * 2021-01-29 2021-06-11 中北大学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三维码、三维码的生成方法及三维码的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0058B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2437B2 (en)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1120139B (zh) 安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72929B1 (ko) 패턴이 움직이는 것 처럼 보이는 라벨
JP5937522B2 (ja) モアレ拡大素子
CN102712205B (zh) 安全装置
US20170165997A1 (en)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120174447A1 (en) Parallax effect security element
CN109476173A (zh) 制造安全装置的方法
CN101850680A (zh) 一种具有动态立体效果的安全薄膜
CN109074024A (zh) 具有集成的聚焦元件和图像元件结构的微光学器件
PL208128B1 (pl) Dokument zabezpieczony lub dokument wartościowy
US11314999B2 (en) Data carri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data carrier
CN103648791B (zh) 光学可变元件、数据载体及制造光学可变元件的方法
KR101472921B1 (ko) 미세 패턴과 마이크로 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라벨
KR20190111076A (ko) 머신 판독가능 광학적 보안 디바이스
KR20190135754A (ko) 광결정 소재를 포함하는 위변조 방지용 큐알 코드 및 이의 활용방법
CN105730058A (zh) 一种防伪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JP6032429B2 (ja) 動画模様印刷物
KR20220052892A (ko) 위변조 방지용 필름 및 이의 활용방법
GB2523994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curity document
CN111761962B (zh) 安全元件
JP2003344633A (ja) 光回折構造による隠しパターン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0015919A (ja) 印刷又は表示画像の作成方法及び該作成方法により作成 された画像表示体
AU2022233494A1 (en) Security item or assembly of the security item and of another object compris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raster
CN112644200A (zh) 一种相性光变防伪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30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science Road 5,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