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8900A -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8900A
CN105728900A CN201610209277.4A CN201610209277A CN105728900A CN 105728900 A CN105728900 A CN 105728900A CN 201610209277 A CN201610209277 A CN 201610209277A CN 105728900 A CN105728900 A CN 105728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elding bead
narrow gap
heat affected
tes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92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8900B (zh
Inventor
兰虎
王桂军
张华军
田小林
侯军强
林尚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5728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8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8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89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095Monitoring or automatic control of welding parameters
    • B23K9/0956Monitoring or automatic control of welding parameters using sensing means, e.g. opt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根据所述方法,包括: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至少一侧立面上,向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的测试板;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本发明能有效防止焊接过程中在焊道裂痕上产生的电弧对热感应器件所感应到的温度信息的影响,因此,能够解决热感应器件无法直接测量热影响区的温度的缺点。

Description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窄间隙焊道的金属板多用于船舶等大型设备结构,由于其焊道倒角近乎90度,能有效防止焊接上层焊料的消耗。
准确测量焊道的热影响区(HAZ)的热循环曲线是研究焊接冶金分析、焊接应力应变和弹塑性动态分析的基础,也是进行焊接数值模拟计算及焊接过程控制的前提。窄间隙焊接作为实现大厚板结构件焊接的一种高效方法,具有缩短焊接时间、减少填充材料和节省能源消耗等技术和经济优势。同时由于采用一层一道或一层两道的焊接方式,在相对较小的焊接热输入下,所能获得的热影响区相对很窄。因此,想要可靠获取窄间隙多层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的热循环曲线是一件意义深远和极具挑战的工作。
目前关于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式中主要采用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类。其中,非接触式测温(如红外测温),由于其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易受被测物体表面光洁度、弧光等因素干扰,因而无法实现对工件内部温度场的检测而限制其应用。接触测温最典型的则属热电偶测温,多采取从钢板表面和底部钻孔测温方式。但这种方式无法应用在窄间隙焊道的测试中,因为,窄间隙焊道的热影响区很窄(仅1-3mm),即便用最小尺寸的钻头钻孔,也很难确保在不破坏焊道的情况下,将钻头的中心设置在热影响区,进而布置热电偶。即便利用上述方式偶然成功布置了热电偶,也会因为焊接时所产生的电弧对热影响区的温度影响,无法测量到该区域的温度变化曲线。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窄间隙焊接的焊接温度场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包括: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至少一侧立面上,向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的测试板;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优选地,所述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的方式包括:采用点焊、或定位施焊的方式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
优选地,所述凸部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窄间隙焊道的测量板,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再拼合所形成的分割痕迹,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埋设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至少一侧立面上、且位于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的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
优选地,所述凸部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的系统,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测试板;以及,与所述测试板对中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相连的测试设备,用于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在该凸部向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能有效防止焊接过程中在焊道裂痕上产生的电弧对热感应器件所感应到的温度信息的影响,因此,能够解决热感应器件无法直接测量热影响区的温度的缺点;另外,对多层焊接进行温度变化测量,能够得到热影响区每次、每层的温度场变化情况,以便据此为实际焊接过程的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温度场信息,由此能够提高实际焊接的精度和焊接效率;还有,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确保了在埋设热感应器件时,便于控制钻枪执行钻孔的深度,保证了无需钻过深的孔就能在热影响区安装热感应器件,为后续测量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另外,当需要埋设多个热感应器件时,凸部采用矩形形状,能够让各感应器件不受位置的限制,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中测试板分割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中窄间隙MAG立焊接头多层焊热循环曲线。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中窄间隙MAG立焊接头原CGHAZ组织演化(热模拟试验)图。
图5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中窄间隙MAG立焊接头原CGHAZ组织演化(实际测温试验)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另一部分包含与所述凸部相匹配的凹部。
在此,所述测试板具有窄间隙焊道,所述窄间隙焊道通常的宽度在18-22mm之间。
以德国迪林根冶金公司生产的海洋平台齿条钢DILLIMAX690E(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1和表2为例。
表1DILLIMAX690E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元 素 C Si Mn P S N
检 测 0.135 0.286 1.32 0.010 0.0006 0.0050
元 素 Cu Mo Ni Cr V Nb
检 测 0.066 0.598 2.367 0.528 0.003 0.019
元 素 Ti B Zr Al Fe 碳当量
检 测 0.003 0.0016 0.001 0.074 余量 0.74
表2DILLIMAX690E钢的力学性能
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操作切割设备沿垂直于所述测试板的焊道方向切割所述测试板,并在略宽于所述焊道、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局部区域切割成相匹配的凸部和凹部。其中,所述凸部的横跨所述焊道所对应的宽度应涵盖所述焊道两边的热影响区。例如,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所述凸部以矩形为优。
在步骤S2中,在所述凸部的沿所述焊道的至少一侧立面上,向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其中,所述热感应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热电偶。
在此,所述热影响区是指在进行焊接时,测试板的焊道周围的材料介于熔融和固体形态之间的区域。该区域中的板材材料为已软化的固体形态。由于测试板的材料不同,各测试板的热影响区的位置也不完全相同。优选地,所述热影响区位于深入所述焊道外侧壁2-5mm处。例如,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热影响区位于相距焊道侧边深3mm左右。由此,技术人员可使用小型手持冲击钻在所述焊道上开孔至热影响区,并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
在此,选择埋设所述热感应器件的位置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所述热影响区根据预焊接试验中测试板的金相结构而决定。例如,在金相显微镜下利用测量软件多次测量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MetalActiveGasArcWelding立焊的简称,即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立焊)接头的侧壁熔深和HAZ(Heataffectedzone热影响区)宽度,结果为侧壁熔深约0.8mm,侧壁HAZ宽度约1.8mm(即热影响区宽度约占1/3)。
②所述热影响区应选择距离起弧位置30~50mm的区域,此时焊接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所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③测试点处的热感应器件的焊接要牢靠,且热感应器件布线需防止与工件直接接触。
例如,所述测试预案中包含测试某一层焊道整个焊接过程的温度信息,则可在相应焊层的焊道高度的所述侧立面向所述焊道内侧壁方向打孔至所述热影响区处,并在所打孔中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又如,所述测试预案中包含测试所述焊道底部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的温度信息,则可在对应所述焊道的第一焊层高度的所述侧立面向所述焊道内侧壁方向打孔至所述热影响区处,并在所打孔中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接着,将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引线由所述侧立面向所述测试板的背板方向引出,并与测试设备相连。
在步骤S3中,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的测试板。
具体地,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操作焊枪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特别是将所述凸部和凹部重新拼接在一起,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的测试板。在此,所述热感应器件12的数据线可沿所分割的切割痕迹引出所述测试板。
在此,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点焊的方式将分割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例如,技术人员操作焊枪、或控制器操作焊枪沿切割后的两部分通过点焊的方式地毯式的沿焊道进行焊连,以达到焊接之后之间无间隙的目的。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窄间隙焊接时在所述凸部位置产生电弧。
2)将分割的两部分实施多层焊接,以重新拼合。其中,所述将分割的两部分实施多层焊接的方式包括:a)和b)。
a)通过点焊的方式多次的沿焊道进行焊接。例如,按照1)中所述的点焊方式,沿分割路径进行至少两次的焊接,以确保焊道无间隙。
b)每层焊接采用定位施焊的方式焊补分割的两部分之间的间隙。例如,在设置了上述焊接工艺参数后,技术员操作焊枪、或由控制器控制焊枪沿分割的路径按照预设宽度进行第一层焊接。接着,在第二层焊接中,在第一层焊点旁边按照同样的间隔沿所述路径进行第二层焊接。如此反复的进行多层焊接,直至所述路径上无间隙。
在步骤S4中,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在此,所述预设的测试预案包括焊接工艺参数,所述焊接工艺参数包含:摇动角度、摆动幅度、侧边停留时间、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摆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焊接工艺参数举例如表3。
表3窄间隙MAG立焊工艺参数
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将按照上述焊接工艺参数在所述焊道中进行逐层焊接,埋设在所述测试板中的各热感应器件输出每一层的温度信息。与之间连接的测试设备收集各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并绘制每一层焊接时的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曲线,再将每一层的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信息变化曲线绘制在显示屏。
仍以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为例,在3层焊接过程中,测试点位置先后经历三层焊接后的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分别为1273℃、1125℃和779℃。其中,首层(又叫打底层)的冷却时间t8/5≈16s,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冷却时间t8/5≈20s。则技术人员可将上述测得的温度信息的变化情况作为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情况。
为了验证所测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能否反应热影响区的真实温度场变化情况。本发明技术人员还进行了验证测试,即:验证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未予图示)
具体地,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解剖测试后的测试板来检测金相、焊接曲线等方式来验证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和所述热感应器件所提供的温度场变化的差别,进而验证步骤S1-S4的测量准确性。
以下是技术人员以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为例,验证步骤S1-S4所测得的温度信息是否符合真实温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经焊后解剖测试板,获得距离熔合线约0.3mm位置某一通道的温度场测量结果,见图3。结合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如,DILLIMAX690E钢)焊接CCT曲线可知,其相变开始点Ac1≈725℃,相变结束点Ac3≈880℃。原CGHAZ(测试点区域)先后经历了后续焊层(道)的“二次过热”和“不完全正火”的热作用。通过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近似再现上述多次热循环过程(热模拟试验参数见表4),其组织演化模拟过程如图4所示。该热影响区呈现出的组织演化规律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显微硬度410HV0.5)→马氏体板条束细化(显微硬度值435HV0.5)→马氏体+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显微硬度407HV0.5),与实际热影响区的组织(见图5)和性能(408HV0.5→414HV0.5→393HV0.5)演化规律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在近侧壁(即热影响区)隐藏布置热感应器件测量近缝区(即热影响区)高温曲线的可行性。
表4焊接热模拟试验参数
实施例二
如图2和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测试板和测试设备14。
所述测试板包括:窄间隙焊道11、分割痕迹13、和热感应器件12。
所述窄间隙焊道11通常的宽度在18-22mm之间。
所述分割痕迹13沿垂直于所述窄间隙焊道11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再拼合所形成,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11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11的凸部111,另一部分包含与所述凸部111相匹配的凹部112。
以德国迪林根冶金公司生产的海洋平台齿条钢DILLIMAX690E(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1和表2为例。
表1DILLIMAX690E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元 素 C Si Mn P S N
检 测 0.135 0.286 1.32 0.010 0.0006 0.0050
元 素 Cu Mo Ni Cr V Nb
检 测 0.066 0.598 2.367 0.528 0.003 0.019
元 素 Ti B Zr Al Fe 碳当量
检 测 0.003 0.0016 0.001 0.074 余量 0.74
表2DILLIMAX690E钢的力学性能
在此,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操作切割设备预先沿垂直于所述测试板的焊道11方向切割所述测试板,并在略宽于所述焊道11、且横跨所述焊道11的局部区域切割成相匹配的凸部111和凹部112。其中,所述凸部111的横跨所述焊道11所对应的宽度应涵盖所述焊道11两边的热影响区。例如,所述凸部111沿所述焊道11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11内侧壁2-5mm。所述凸部111以矩形为优。
接着,在所述凸部111的沿所述焊道11的至少一侧立面上,向所述焊道11的热影响区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12。其中,所述热感应器件12包括但不限于:热电偶。
在此,所述热影响区是指在进行焊接时,测试板的焊道11周围的材料介于熔融和固体形态之间的区域。该区域中的板材材料为已软化的固体形态。由于测试板的材料不同,各测试板的热影响区的位置也不完全相同。优选地,所述热影响区位于深入所述焊道11外侧壁2-5mm处。例如,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热影响区位于相距焊道11侧边深3mm左右。由此,技术人员可使用小型手持冲击钻在所述焊道11上开孔至热影响区,并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12。
在此,选择埋设所述热感应器件12的位置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所述热影响区根据预焊接试验中测试板的金相结构而决定。例如,在金相显微镜下利用测量软件多次测量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MetalActiveGasArcWelding立焊的简称,即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立焊)接头的侧壁熔深和HAZ(Heataffectedzone热影响区)宽度,结果为侧壁熔深约0.8mm,侧壁HAZ宽度约1.8mm(即热影响区宽度约占1/3)。
②所述热影响区应选择距离起弧位置30~50mm的区域,此时焊接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所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③测试点处的热感应器件12的焊接要牢靠,且热感应器件12布线需防止与工件直接接触。
例如,所述测试预案中包含测试某一层焊道11整个焊接过程的温度信息,则可在相应焊层的焊道11高度的所述侧立面向所述焊道11内侧壁方向打孔至所述热影响区处,并在所打孔中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12。又如,所述测试预案中包含测试所述焊道11底部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的温度信息,则可在对应所述焊道11的第一焊层高度的所述侧立面向所述焊道11内侧壁方向打孔至所述热影响区处,并在所打孔中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12。接着,将各所述热感应器件12的引线由所述侧立面向所述测试板的背板方向引出,并与测试设备14相连。
接着,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12的测试板,同时,在所述测试板上留有分割痕迹13。
具体地,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操作焊枪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特别是将所述凸部111和凹部112重新拼接在一起,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12的测试板。在此,所述热感应器件12的数据线可沿所分割的切割痕迹引出所述测试板。
在此,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点焊的方式将分割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例如,技术人员操作焊枪、或控制器操作焊枪沿切割后的两部分通过点焊的方式地毯式的沿焊道11进行焊连,以达到焊接之后之间无间隙的目的。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窄间隙焊接时在所述凸部111位置产生电弧。
2)将分割的两部分实施多层焊接,以重新拼合。其中,所述将分割的两部分实施多层焊接的方式包括:a)和b)。
a)通过点焊的方式多次的沿焊道11进行焊接。例如,按照1)中所述的点焊方式,沿分割路径进行至少两次的焊接,以确保焊道11无间隙。
b)每层焊接采用定位施焊的方式焊补分割的两部分之间的间隙。例如,在设置了上述焊接工艺参数后,技术员操作焊枪、或由控制器控制焊枪沿分割的路径按照预设宽度进行第一层焊接。接着,在第二层焊接中,在第一层焊点旁边按照同样的间隔沿所述路径进行第二层焊接。如此反复的进行多层焊接,直至所述路径上无间隙。
所述测试设备14与各所述热感应器件12相连,用于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11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12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在此,所述预设的测试预案包括焊接工艺参数,所述焊接工艺参数包含:摇动角度、摆动幅度、侧边停留时间、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摆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焊接工艺参数举例如表3。
表3窄间隙MAG立焊工艺参数
技术人员、或控制设备将按照上述焊接工艺参数在所述焊道11中进行逐层焊接,埋设在所述测试板中的各热感应器件12输出每一层的温度信息。与之间连接的测试设备14收集各热感应器件12的温度信息,并绘制每一层焊接时的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曲线,再将每一层的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信息变化曲线绘制在显示屏。
仍以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为例,在3层焊接过程中,测试点位置先后经历三层焊接后的热循环的峰值温度分别为1273℃、1125℃和779℃。其中,首层(又叫打底层)的冷却时间t8/5≈16s,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冷却时间t8/5≈20s。则技术人员可将上述测得的温度信息的变化情况作为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情况。
为了验证所测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能否反应热影响区的真实温度场变化情况。本发明技术人员还进行了验证测试,即:验证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未予图示)
具体地,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解剖测试后的测试板来检测金相、焊接曲线等方式来验证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变化和所述热感应器件12所提供的温度场变化的差别,进而验证上述结构的所测得的测试结果的测量准确性。
以下是技术人员以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的窄间隙MAG立焊为例,验证上述结构所测得的温度信息是否符合真实温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经焊后解剖测试板,获得距离熔合线约0.3mm位置某一通道的温度场测量结果,见图3。结合所述海洋平台齿条钢(如,DILLIMAX690E钢)焊接CCT曲线可知,其相变开始点Ac1≈725℃,相变结束点Ac3≈880℃。原CGHAZ(测试点区域)先后经历了后续焊层(道)的“二次过热”和“不完全正火”的热作用。通过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近似再现上述多次热循环过程(热模拟试验参数见表4),其组织演化模拟过程如图4所示。该热影响区呈现出的组织演化规律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显微硬度410HV0.5)→马氏体板条束细化(显微硬度值435HV0.5)→马氏体+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显微硬度407HV0.5),与实际热影响区的组织(见图5)和性能(408HV0.5→414HV0.5→393HV0.5)演化规律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在近侧壁(即热影响区)隐藏布置热感应器件12测量近缝区(即热影响区)高温曲线的可行性。
表4焊接热模拟试验参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通过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在该凸部向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能有效防止焊接过程中在焊道裂痕上产生的电弧对热感应器件所感应到的温度信息的影响,因此,能够解决热感应器件无法直接测量热影响区的温度的缺点;另外,对多层焊接进行温度变化测量,能够得到热影响区每次、每层的温度场变化情况,以便据此为实际焊接过程的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温度场信息,由此能够提高实际焊接的精度和焊接效率;还有,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确保了在埋设热感应器件时,便于控制钻枪执行钻孔的深度,保证了无需钻过深的孔就能在热影响区安装热感应器件,为后续测量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另外,当需要埋设多个热感应器件时,凸部采用矩形形状,能够让各感应器件不受位置的限制,方便操作。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垂直于测试板的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
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至少一侧立面上,向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埋设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
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以得到在所述热影响区埋设热感应器件的测试板;
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的方式包括:采用点焊、或定位施焊的方式将切割后的两部分重新拼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
5.一种具有窄间隙焊道的测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窄间隙焊道方向,将所述测试板切割成两部分再拼合所形成的分割痕迹,其中一部分包含沿所述焊道伸出、且横跨所述焊道的凸部;
埋设在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至少一侧立面上、且位于所述焊道的热影响区的至少一个热感应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窄间隙焊道的测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窄间隙焊道的测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沿所述焊道方向的侧立面相距所述焊道内侧壁2-5mm。
8.一种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测试板;
以及,与所述测试板对中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相连的测试设备,用于按照预设的测试预案将所述测试板的焊道进行逐层焊接,并根据在测试过程中所获取的各所述热感应器件的温度信息,测量所述热影响区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CN201610209277.4A 2015-07-07 2016-04-06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8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3498 2015-07-07
CN2015103934987 2015-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8900A true CN105728900A (zh) 2016-07-06
CN105728900B CN105728900B (zh) 2017-10-24

Family

ID=5625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92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8900B (zh) 2015-07-07 2016-04-06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89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276A (zh) * 2018-09-25 2018-12-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焊接过程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722510A (zh) * 2019-02-01 2019-05-07 浙江师范大学 优化先进高强韧特厚板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方法
CN113449424A (zh) * 2021-07-01 2021-09-2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8335A1 (fr) * 2008-08-13 2010-02-18 Areva Np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mesure et de suivi par ultrasons d'un cordon de soudure à chaud entre deux pièces métalliques
CN101858793A (zh) * 2010-05-22 2010-10-13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窄间隙焊缝测温装置及方法
CN102323216A (zh) * 2010-05-21 2012-01-18 株式会社东芝 焊接检查方法及其设备
CN102601501A (zh) * 2012-02-25 2012-07-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厚板钛合金窄间隙磁控tig焊接工艺
CN202622201U (zh) * 2011-12-09 2012-12-2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温度梯度传感的焊接温度场检测装置
CN103212783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搅拌摩擦焊温度场测量专用垫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8335A1 (fr) * 2008-08-13 2010-02-18 Areva Np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mesure et de suivi par ultrasons d'un cordon de soudure à chaud entre deux pièces métalliques
CN102323216A (zh) * 2010-05-21 2012-01-18 株式会社东芝 焊接检查方法及其设备
CN101858793A (zh) * 2010-05-22 2010-10-13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窄间隙焊缝测温装置及方法
CN202622201U (zh) * 2011-12-09 2012-12-26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温度梯度传感的焊接温度场检测装置
CN102601501A (zh) * 2012-02-25 2012-07-25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厚板钛合金窄间隙磁控tig焊接工艺
CN103212783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搅拌摩擦焊温度场测量专用垫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华军等: "《摆动焊接动态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焊接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276A (zh) * 2018-09-25 2018-12-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焊接过程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722510A (zh) * 2019-02-01 2019-05-07 浙江师范大学 优化先进高强韧特厚板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方法
CN113449424A (zh) * 2021-07-01 2021-09-2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8900B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641B (zh) 非接触式管道磁检测方法
CN105728900A (zh) 窄间隙焊接温度场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Manurung et al. Welding distortion analysis of multipass joint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sequences using 3D FEM and experiment
CN101566546B (zh) 电阻焊及粘合焊的在线焊缝质量检查和补焊方法
WO2019094171A1 (en) Methods of using nondestructive material inspection systems
Xi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hunting effect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in mild steel based on electrode displacement
CN111480072A (zh) 使用无损材料检查系统的方法
CN103212783B (zh) 一种搅拌摩擦焊温度场测量专用垫板
Khamari et al. Effect of welding parameters on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GMAW and SMAW mild steel joints
CN110362926A (zh) 一种基于ansys的铜合金平板对接焊热裂纹预测方法
W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combined heat source model for welding based on a polynomial curve fit of the experimental fusion line
CN109557172B (zh) 用于磁粉检测深度测试的试块及测试方法
CN103958117B (zh) 用于优化焊缝性能的方法
CN105241923A (zh) 倒装焊焊点缺陷检测方法
CN103586593A (zh) 一种异种钢焊接冷裂敏感性预测方法
CN107552994B (zh) 一种焊缝熔深、熔宽以及焊高的检测方法
CN111344564A (zh) 用于无损材料检查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22510B (zh) 优化高强韧特厚板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方法
CN105537820B (zh) 焊接系统以及焊接方法
CN106156421A (zh) 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的电子封装焊点热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JP4822545B2 (ja) ナゲット径測定方法およびナゲット径測定装置
CN104122323A (zh) 非磁化管道内检测方法
CN104043896A (zh) 用于单面电阻焊的方法
CN105093336A (zh) 聚焦电流法地质前探视电阻扫描测量系统
CN105891210A (zh) 电阻焊点疲劳寿命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