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9340A -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9340A
CN105719340A CN201610028284.4A CN201610028284A CN105719340A CN 105719340 A CN105719340 A CN 105719340A CN 201610028284 A CN201610028284 A CN 201610028284A CN 105719340 A CN105719340 A CN 105719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ing
model
fracture
crack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82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9340B (zh
Inventor
欧成华
李朝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Jianghan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282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9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9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9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9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9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8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all processing steps from image acquisition to 3D model gen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本发明形成的建模结果不仅解决了人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表征和评价问题,还为人工压裂井油气生产模拟提供了三维定量孔渗属性模型,从而为人工压裂井生产方案的科学合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低渗、致密油气储层逐渐成为油气开采的重要场所。为了能将油气从这些低渗、致密储层中开采出来,常常需要利用人工压裂改造技术在低渗、致密储层中改造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网络。而建立这些被改造形成于低渗、致密油气储层中的人工压裂裂缝网络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自然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这不仅关系着实施压裂井人工压裂改造效果的评价问题,还关系着压后井生产模拟及对应的开采技术政策制定及如何科学、合理实施的问题。
微地震监测数据或压裂施工曲线等资料是人工压裂井常常可以提取得到的资料,人工压裂裂缝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的关键就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料,从中提取哪些有用属性来开展人工压裂裂缝三维定量地质模型的建立。
油气生产过程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有关人工压裂裂缝的实施效果主要通过压裂后单井产量的变化来反馈,或者通过压裂微地震监测和施工曲线来做定性判断,还没有专门针对人工压裂裂缝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的相关成果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
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所述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包括:
通过微地震监测能够测得压裂裂缝的发生位置及其能量大小,利用压裂施工曲线可以有效预知压裂施工的工况特征,将这两种资料结合压裂井所在区域地应力的分析成果,从而实现对人工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定性解释,依靠定性解释成果来判断压裂裂缝的组系类别及特征。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所述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包括:
采用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水平平面穿过某组微地震监测压裂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并按邻近的原则将靠近某个面的压裂事件点投影到该面上,按投影到每个面上的最外面的点按点距之半外推形成每个面的压裂事件点外包络线,连接所有面上的包络线形成一个新的三维空域,实现对该组压裂裂缝发生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定格后形成的三维空域包含了监测到该组人工压裂裂缝的全部压裂事件点;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内的每个网格定义为1,而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外的的每个网格定义为0,由此建立形成了这组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所述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包括:利用人工压裂裂缝事件能量作为输入数据,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三维空间的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所述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包括: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裂缝插值的空域约束,通过建立的压裂裂缝强度模型为主输入,利用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根据该离散模型准确地在三维空间再现人工压裂裂缝的组系特征,以及每个组系中每个裂缝片的分布位置、方位、倾角和形态。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所述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包括:依靠单井动态分析反馈或试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压裂前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比例,基于该比例值,在压裂井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等效模型,包括等效孔隙度三维模型,I、J、K三个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型。
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分析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压裂裂缝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建立压裂裂缝指数模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建模的空域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分析解释,提取人工压裂裂缝特征模式,建立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揭示人工压裂裂缝发育的空间强度分布;再次依据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空间约束,利用压裂裂缝强度模型建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最后利用试井或生产动态资料获得的人工压裂裂缝的孔渗信息,建立完成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本发明方法建立获得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离散模型解决了人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表征和定量评价难题;建立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等效模型,则为人工压裂井油气生产模拟提供了三维定量孔渗属性模型,从而为人工压裂井生产方案的科学合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微地震监测压裂事件空间分布特征图;
图3为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解释图;
图4A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中裂缝发育区内人工压裂裂缝三维指数模型图;
图4B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中人工压裂裂缝三维指数整体模型图;
图5A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中裂缝发育区内裂缝强度三维模型图;
图5B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中裂缝强度三维整体模型图;
图6A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中第一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离散模型图;
图6B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中第二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离散模型图;
图7A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中等效孔隙度三维模型图;
图7B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中I方向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图;
图7C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中J方向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图;
图7D为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包括XYZ三口井)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中K方向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首先基于人工压裂裂缝发育受控于压裂施工规模和强度的成因机制,在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人工压裂裂缝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建立压裂裂缝指数模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建模的空域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分析解释,提取人工压裂裂缝强度信息,建立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揭示人工压裂裂缝发育的空间强度分布;再次依据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空间约束,利用压裂裂缝强度模型建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最后利用试井或生产动态资料获得的人工压裂裂缝的孔渗信息,建立完成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详细的技术方案流程框图见图1所示。
(1)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
微地震监测数据或压裂施工曲线等资料是人工压裂井常常可以提取得到的资料。通过微地震监测能够测得压裂裂缝的发生位置及其能量大小,利用压裂施工曲线可以有效预知压裂施工的工况特征,将这两种资料结合压裂井所在区域地应力的分析成果,可以实现对人工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定性解释,依靠定性解释成果,很容易判断压裂裂缝的组系类别及特征。图2给出了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微地震监测压裂事件空间分布特征,图3为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解释。结果表明,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主要发育近于直交的两个组系。
(2)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
采用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水平平面穿过某组微地震监测压裂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并按邻近的原则将靠近某个面的压裂事件点投影到该面上,按投影到每个面上的最外面的点按点距之半外推形成每个面的压裂事件点外包络线,连接所有面上的包络线形成一个新的三维空域,实现对该组压裂裂缝发生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定格后形成的三维空域包含了监测到该组人工压裂裂缝的全部压裂事件点。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内的每个网格定义为1,而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外的的每个网格定义为0,由此建立形成了这组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图4A、图4B为依靠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微地震监测压裂裂缝发生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建立的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
(3)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
由于压裂监测测取得到的人工压裂裂缝事件能量的强弱代表了压开裂缝的密度和规模,因而可以利用人工压裂裂缝事件能量作为输入数据,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三维空间的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工压裂裂缝事件能量值与裂缝的强度值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因此,该强度模型值的统计量应该由第(4)步建立的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显示出的裂缝片的分布密度是否与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地质解释的分布密度一致来决定其调整比例。图5A、图5B为依靠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微地震监测压裂裂缝事件能量建立的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
(4)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
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裂缝插值的空域约束,通过建立的压裂裂缝强度模型为主输入,利用成熟的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即可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离散模型,从而准确地在三维空间再现人工压裂裂缝的组系特征,以及每个组系中每个裂缝片的分布位置、方位、倾角和形态。图6A、图6B为建立获得的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
(5)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
依靠单井动态分析反馈或试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压裂前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比例,基于该比例值,在压裂井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熟的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即可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等效模型,包括等效孔隙度三维模型,I、J、K三个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型。图7A-图7D为建立获得的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压裂井组人工压裂裂缝等效孔隙度三维模型,I、J、K三个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型。
本发明方法建立获得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离散模型解决了人工压裂井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表征和定量评价难题;建立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等效模型,则为人工压裂井油气生产模拟提供了三维定量孔渗属性模型,从而为人工压裂井生产方案的科学合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目前已在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五峰-龙马溪组某人工压裂井组人工压裂裂缝三维建模中得到了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在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分析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压裂裂缝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建立压裂裂缝指数模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建模的空域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数据或施工工作曲线分析解释,提取人工压裂裂缝特征模式,建立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揭示人工压裂裂缝发育的空间强度分布;再次依据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空间约束,利用压裂裂缝强度模型建立形成人工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最后利用试井或生产动态资料获得的人工压裂裂缝的孔渗信息,建立完成人工压裂裂缝等效模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
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
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监测/施工曲线输入及地质解释包括:
通过微地震监测能够测得压裂裂缝的发生位置及其能量大小,利用压裂施工曲线可以有效预知压裂施工的工况特征,将这两种资料结合压裂井所在区域地应力的分析成果,从而实现对人工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特征的定性解释,依靠定性解释成果来判断压裂裂缝的组系类别及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裂缝空间位置三维定格及压裂裂缝指数模型的建立包括:
采用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水平平面穿过某组微地震监测压裂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并按邻近的原则将靠近某个面的压裂事件点投影到该面上,按投影到每个面上的最外面的点按点距之半外推形成每个面的压裂事件点外包络线,连接所有面上的包络线形成一个新的三维空域,实现对该组压裂裂缝发生空间位置的三维定格,定格后形成的三维空域包含了监测到该组人工压裂裂缝的全部压裂事件点;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内的每个网格定义为1,而将该三维空域范围外的的每个网格定义为0,由此建立形成了这组人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裂缝强度信息提取及压裂裂缝强度模型的建立包括:利用人工压裂裂缝事件能量作为输入数据,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三维空间的人工压裂裂缝强度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裂缝离散模型的建立包括:以压裂裂缝指数模型为裂缝插值的空域约束,通过建立的压裂裂缝强度模型为主输入,利用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离散模型,根据该离散模型准确地在三维空间再现人工压裂裂缝的组系特征,以及每个组系中每个裂缝片的分布位置、方位、倾角和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裂裂缝等效模型的建立包括:依靠单井动态分析反馈或试井解释成果,确定单井压裂前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比例,基于该比例值,在压裂井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储层建模商业软件建立形成压裂裂缝等效模型,包括等效孔隙度三维模型,I、J、K三个方向的等效渗透率三维模型。
CN201610028284.4A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Active CN105719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8284.4A CN105719340B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8284.4A CN105719340B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9340A true CN105719340A (zh) 2016-06-29
CN105719340B CN105719340B (zh) 2018-09-28

Family

ID=5614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8284.4A Active CN105719340B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934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3809A (zh) * 2016-08-11 2017-01-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压裂裂缝网络的反演表征方法
CN107577842A (zh) * 2017-08-01 2018-01-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油气储层三维离散裂缝网络裂缝相交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808374A (zh) * 2016-09-08 2018-03-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油气藏压裂效果的数值化方法
CN110779795A (zh) * 2019-11-04 2020-02-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裂缝性储层地质力学建模网格单元大小确定方法
CN112282751A (zh) * 2020-12-01 2021-01-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CN113090258A (zh) * 2021-05-25 2021-07-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测井数据的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差异化设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5482B2 (en) * 2006-10-13 2011-04-12 Object Reservoi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ling and predicting hydraulic fracture performance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CN103116192A (zh) * 2012-07-30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CN104616350A (zh) * 2015-02-09 2015-05-13 西南石油大学 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建立方法
CN104989361A (zh) * 2015-07-13 2015-10-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辅助水平井人工裂缝转向改造的方法
CN105134156A (zh) * 2015-09-29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致密砂岩储层三维可压裂性模型的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5482B2 (en) * 2006-10-13 2011-04-12 Object Reservoi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deling and predicting hydraulic fracture performance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CN103116192A (zh) * 2012-07-30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CN104616350A (zh) * 2015-02-09 2015-05-13 西南石油大学 缝洞型碳酸盐油藏三维物理模型建立方法
CN104989361A (zh) * 2015-07-13 2015-10-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辅助水平井人工裂缝转向改造的方法
CN105134156A (zh) * 2015-09-29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致密砂岩储层三维可压裂性模型的建模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3809A (zh) * 2016-08-11 2017-01-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压裂裂缝网络的反演表征方法
CN107808374A (zh) * 2016-09-08 2018-03-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油气藏压裂效果的数值化方法
CN107808374B (zh) * 2016-09-08 2021-0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油气藏压裂效果的数值化方法
CN107577842A (zh) * 2017-08-01 2018-01-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致密油气储层三维离散裂缝网络裂缝相交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779795A (zh) * 2019-11-04 2020-02-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裂缝性储层地质力学建模网格单元大小确定方法
CN110779795B (zh) * 2019-11-04 2022-05-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裂缝性储层地质力学建模网格单元大小确定方法
CN112282751A (zh) * 2020-12-01 2021-01-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CN113090258A (zh) * 2021-05-25 2021-07-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测井数据的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差异化设计方法
CN113090258B (zh) * 2021-05-25 2023-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测井数据的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差异化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9340B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9340A (zh)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05334536B (zh) 致密砂岩储层网状裂缝系统有效性评价方法
Alhuthali et al. Field applications of waterflood optimization via optimal rate control with smart wells
CN103573251B (zh) 大尺寸火山岩水力裂缝起裂与扩展ct扫描裂缝监测方法
CN108319756A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拟及表征方法
CN104992468A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10469303B (zh) 一种基于四类改造体积的体积压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04865610B (zh) 一种深部储层岩心的数值表征方法
CN104750896A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5089615A (zh) 一种基于油藏模型的测井数据历史回归处理方法
Wang et al. Performance-based fractal fracture model for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 simulation
Miao et al. An easy and fast EDFM method for production simulation in shale reservoirs with complex fracture geometry
Du et al. Generalization of dual-porosity-system representation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stimulated shale gas reservoirs
CN109190218B (zh) 一种致密储层有效缝网的动态识别方法
Xiao et al.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fter Steering Fracturing Stimulation
CN115324557A (zh) 基于多因素分析预测压裂诱发套管变形风险程度的方法
CN112836442A (zh) 一种页岩油水平井网老井水力裂缝注液量的确定方法
Cruz et al. Influence of Faults and Natural Fractures on Fracture Stimulation in the Vaca Muerta Formation Using Full 3D Modeling
Zhang et al. Study on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urbed wells due to interwell fracturing inter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mall well spacing fracturing
CN111145346B (zh) 油藏属性在断面的投影方法及装置
CN112184033B (zh) 一种碳酸盐岩岩层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
Gao et al. An Integrated Geomechanics-Reservoir Modeling Workflow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Optimisation and EUR Prediction for a Shale Gas Play in Sichuan Basin
CN111931401B (zh) 一种致密油水平井多级压裂改造方式快速确定方法
CN104914463A (zh) 小尺度裂缝预测的成像方法
Lei et al. Advanced Modeling of Horizontal Well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Re-fracturing Designs in Tight Oil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Ou Chenghua

Inventor after: Li Chaochun

Inventor after: Xiong Hongli

Inventor after: Lu Wentao

Inventor after: Zhang Qian

Inventor after: Zhang Mengyin

Inventor after: Han Chiyu

Inventor before: Ou Chenghua

Inventor before: Li Chaoch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6

Address after: No. 8 Road, Xindu Xindu District of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500

Applicant after: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Jianghan Oilfield Branch Company

Address before: No. 8 Road, Xindu Xindu District of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500

Applicant befor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