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8773B -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8773B
CN105718773B CN201610038356.3A CN201610038356A CN105718773B CN 105718773 B CN105718773 B CN 105718773B CN 201610038356 A CN201610038356 A CN 201610038356A CN 105718773 B CN105718773 B CN 105718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ensed position
unlock
vibration signa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83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8773A (zh
Inventor
王英茂
李应伟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383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8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8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8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8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87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根据该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该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各解锁图片上对应的感应位置,以及在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相对于利用一种预设轨迹作为终端解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使得终端当前解锁方案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也越来越智能。终端通常具有锁屏功能,即,用户在不使用终端的时候通常会将终端的显示屏锁上。当用户需要使用该终端时,再对终端进行解锁。
以手机为例,当用户需要解锁手机时,通过按压手机的电源键,则触发终端的触控显示屏显示九宫格状的解锁界面。用户在该解锁界面上进行操作,当用户输入的操作轨迹与预设的作为解锁密码的预设轨迹相匹配时,终端被解锁。当用户输入的操作轨迹与预设的作为解锁密码的预设轨迹不相匹配时,终端不被解锁。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终端同一时间通常只存在一种作为解锁密码的预设轨迹,且该解锁轨迹容易在用户解锁时被周遭其他人偷看,因此现有终端的解锁方案本身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灵活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旨在完善终端解锁方案,提高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当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解锁装置,其中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解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时,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并且,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其后,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各解锁图片上对应的感应位置,以及在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相对于利用一种预设轨迹作为终端解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使得终端当前解锁方案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中振动信号产生的原理分析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这些步骤及操作将有数次提到由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的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的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的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测试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的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的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发明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测试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发明的原理使用许多其它泛用性或特定目的运算、通信环境或组态来进行操作。所熟知的适合用于本发明的运算系统、环境与组态的范例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持电话、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多处理器系统、微电脑为主的系统、主架构型计算机、及分布式运算环境,其中包括了任何的上述系统或装置。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终端解锁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终端解锁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手机等具备储存单元并安装有微处理器而具有运算能力的终端机中。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根据该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该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流程可以包括:
在步骤S101中,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在步骤S102中,根据该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在步骤S103中,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可具体为:
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处于睡眠或者锁屏状态时,如果检测到终端的电源键、或者终端触摸屏上等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可以认为终端当前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优选的,在终端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之前,需要对终端进行解锁设定,比如,包括如下步骤:
1、收集用于终端解锁的解锁图片;
2、对所述解锁图片分别设置感应位置,并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
3、建立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比如,从预设的图片数据库中收集解锁图片,同时,针对每一解锁图片可以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如若解锁图片为风景图,则可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为云朵位置,若解锁图片为人物头像,则可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为耳朵,从而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并基于这些感应位置信息以及解锁图片,建立关系对应表。
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后,终端展示这些预先设置的解锁图片,从而获取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即步骤S103),可以具体为:
在建立好的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更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解锁图片的复杂程度或者对用户安全的考虑,确定解锁图片对应的感应位置的个数,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步骤S104中,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该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后,可以设定在一时间范围内,终端是否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若有,则基于该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其中,针对终端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可以为终端受到外界作用力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的振动信号,也可以称为声波信号,比如,用户敲击终端时,终端会发生振动,从而终端会产生振动信号,同时,该振动信号也可以是终端传递的,且由外部振源产生的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到的终端的振动信号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振膜获取振动信号,在终端发生振动时,该振膜也会跟着一起振动,因此,可以通过振膜来感应终端的振动,从而获取检测到终端在感应位置上触发的振动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终端有些器件本身自带振膜,比如,终端上的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等,因此,可以通过终端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等振膜来获取针对终端的振动信号检测到终端在感应位置上触发的振动信号。
可具体的,比如,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可以包括:
a、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
b、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c、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首先检测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如果有,可同时检测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可以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进一步的,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可以具体包括:
b1、当确定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获取所述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
b2、若确定出所述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也就是说,当接收到振动信号时,需要对该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检测,以确定是否是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其中,特征信息可以具体指,频率信息(包括频率分布、频带宽度等)、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是用户用手指直接点击终端感应位置产生的,预设时间范围内,在终端获取到触摸感应信息以及振动信号时,则触发步骤c,即可以认为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比如,用手指敲击终端的感应位置时,受话器或扬声器的振膜都会跟着一起振动,振膜就会带动扬声器或受话器的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线圈中就会产生与敲击终端振动频率对应的电流信号,此电流信号被输入到放大器中放大,再通过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被送到前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敲击振动信息处理,DSP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振动信号的频谱信息和幅度强弱信息。当前端DSP处理之后的敲击振动信息与预设条件相匹配时,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
更进一步的,所述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即步骤a)之后,还可以包括:
d、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所述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即步骤b)之后,还可以包括:
e、若当前终端没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例如,如果检测到用户解锁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如3次)时,也会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假设,解锁图片对应的感应位置的个数可以是多个,那么解锁图片需要基于两个或以上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才能实现解锁,以提高安全性。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时,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并且,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其后,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各解锁图片上对应的感应位置,以及在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相对于利用一种预设轨迹作为终端解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使得终端当前解锁方案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该终端可以具体为手机,其中具体流程可以包括:
在步骤S201中,手机接收用户指示手机的操作指令,根据该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在步骤S202中,手机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在步骤S203中,手机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
在步骤S204中,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该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手机确定当前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在步骤S205中,若当前手机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手机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其中,所述步骤S203至步骤S205为手机确定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的实现方式。
在步骤S206中,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手机基于该振动信号进行解锁。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以下对手机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敲击动作时间非常短暂,且通过设备的固体传播,因此,手机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是一种特殊的振动信号,其与手机受到其他作用力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手机传递的外部振源产生的振动信号不相同。从电学角度来分析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比如将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对该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处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首先,从信号时间来看,该信号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毫秒级别);从信号幅值大小比较来看,该数字信号的电平相对较大,由于敲击时是直接震动手机本身的麦克风,是固体传播,因此比一般振动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的信号强度更大;从信号的频谱来看,频率覆盖了整个数字信号频段,且各个频率的幅值差别不大。
由此,本实施例可以基于上述振动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的特点或者特征,识别或者判断获取到的振动信号是否为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也即,步骤“手机确定当前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可以包括:
当确定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获取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若确定出该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手机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振动信号为模拟信号时,需要将该振动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振动数字信号,同样的,获取其特征信息,若确定出该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手机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比如,通过手机自带的麦克风、受话器或者扬声器将该振动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然后,将该模拟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例如,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得到数字信号,对该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处理(DSP),以得到特征信息,然后,根据特征信息判断该振动信号是否为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为了便于判断,本实施例在得到模拟电信号之后,进行模数转换之前,还可以对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比如通过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对该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其中,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可以由DSP芯片来执行。
其中,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频率信息(包括频率分布、频带宽度等)、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中,根据特征信息来判断或者识别振动信号是否为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判断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判定该振动信号即为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否则,判定该振动信号不是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例如,特征信息包括: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时,分别判断该频率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频率条件,该幅值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幅值条件,该时间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时间条件,其中,预设频率条件、预设幅值条件、预设时间条件可以分别根据预设数字信号对应的频率信息、幅度信息,时间信息设置,该预设数字信号为终端受到用户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对应的数字信号。
其中,本实施例在需要判断多个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识别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时,比如,上述频率信息、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三次判断,可以基于多次的判断结果来识别,进一步的,当三个判断结果均为是时,才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当多个判断结果中有某几个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这些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越多,识别精度越高。
例如,可一并参考图2b,以图示信号处理装置来介绍本实施例判断或者振动信号为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的具体过程,其中该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一)麦克风电路201
包含各种类型的麦克风,如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等,甚至包括任何声-电转换的器件,如:扬声器和受话器。如果是数字麦克风则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如果是模拟麦克风,这需要后面的数模转换模块202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获取针对手机的振动信号,并将该振动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具体地,在手机振动产生振动信号时,麦克风电路201内的振膜感应到振动信号,并且都会跟着一起振动,振膜就会带动麦克风电路201中的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线圈中就会产生对应的电流信号,即模拟信号。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用受话器或者扬声器替换该麦克风实现同样的功能,其工作过程与麦克风的工作过程类型,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模数转换模块202
即A/D模块,将麦克风电路20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分析。
(三)采样率转换模块203
为了降低后续数字分析的运算要求,根据情况调整数字信号的采样率;优选地,采样率不能低于16Khz,比特率不能低于10bit,否则可能影响分析精度。
(四)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模块204
对数字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从而转换为频域分析。
(五)时间分析模块205
即时间(Time)分析,用于在数字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之后,对数字信号的时间进行分析,具体地,获取数字信号的时间信息,并判断该时间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时间要求,比如,获取数字信号的时间周期,判断该时间周期是否在预设时间周期范围内,若是,则满足预设时间要求,表明该数字信号满足敲击终端生成的数字信号的时间要求,该数字信号对应的振动信号有可能是敲击终端产生的振动信号。
进一步的,比如,基于敲击动作的特点以及终端的结构特点,给出一个敲击动作的时间周期[T1,T2],超出范围说明不是正常的敲击动作;如果是满足敲击动作特点的时间,则输出OK信号。根据实际用户手指敲击手机的录音信号分析,T1一般不大于5ms,T2不大于20ms。
(六)频率分析模块206
即频率(Frequency)分布分析,具体地,统计数据信号的频率分布,然后,判断频率分布是否满足预设频率要求,比如,若频率分布连续且频带宽广,则认为该数字信号的频率分布符合敲击产生的数字信号的频率分布。从实际对比来看,尤其是6Khz至最高频率(采样率频率÷2)之间,频率分布连续。
(七)幅值分析模块207
即幅值(Amplitude)分析,分析整个频段的信号能量,具体地,可以分析整个频段的平均幅度值,并判断该平均幅度值是否满足预设幅值要求,比如,判断该平均幅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幅值,若是,则满足预设幅值要求,否则,不满足预设幅值要求。
(八)统计识别模块208
统计并根据时间分析模块205、频率分析模块206、幅值分析模块207的分析结果识别或者判断当前振动信号是否为终端受到敲击产生的振动信号。
比如,统计敲击的间隔,如果相连两次敲击的动作过短,如低于T3(如50ms),由于考虑到人的动作没有这么快,因此可以判断不输出动作指令;如果相连两次动作的时间长于T4(比如500ms),则认为最后一次动作不属于前N(N为正整数)次的动作;如果所有的动作间隔都满足在[T3,T4]内,则认为这是某一个指定的动作,并输出该指定动作的信号。
(九)动作执行模块209
根据统计识别模块208的指令,结合当前的应用环境执行指定的动作,即对手机进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主要对振动信号的产生以及振动信号的检测进行分析,该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步骤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时,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并且,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其后,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各解锁图片上对应的感应位置,以及在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相对于利用一种预设轨迹作为终端解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使得终端当前解锁方案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第三实施例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终端解锁方法的装置。其中名词的含义与上述终端解锁的方法中相同,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请参阅图3a,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301、展示单元302、获取单元303以及解锁单元304。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展示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获取单元303,用于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解锁单元304,用于当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处于睡眠或者锁屏状态时,如果检测到终端的电源键、或者终端触摸屏上等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可以认为终端当前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可一并参阅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终端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之前,需要对终端进行解锁设定,比如,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收集单元305,用于收集用于终端解锁的解锁图片;
确定单元306,用于对所述解锁图片分别设置感应位置,并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
建立单元307,用于建立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比如,从预设的图片数据库中收集解锁图片,同时,针对每一解锁图片可以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如若解锁图片为风景图,则可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为云朵位置,若解锁图片为人物头像,则可设置相应的感应位置为耳朵,从而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并基于这些感应位置信息以及解锁图片,建立关系对应表。
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后,终端展示这些预先设置的解锁图片,从而所述获取单元303可以具体用于:在所述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更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解锁图片的复杂程度或者对用户安全的考虑,确定解锁图片对应的感应位置的个数,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后,可以设定在一时间范围内,终端是否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若有,则基于该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其中,针对终端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可以为终端受到外界作用力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的振动信号,也可以称为声波信号,比如,用户敲击终端时,终端会发生振动,从而终端会产生振动信号,同时,该振动信号也可以是终端传递的,且由外部振源产生的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到的终端的振动信号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振膜获取振动信号,在终端发生振动时,该振膜也会跟着一起振动,因此,可以通过振膜来感应终端的振动,从而获取检测到终端在感应位置上触发的振动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终端有些器件本身自带振膜,比如,终端上的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等,因此,可以通过终端自带的麦克风、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等振膜来获取针对终端的振动信号检测到终端在感应位置上触发的振动信号。
可具体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振动检测单元308,包括:
a、触摸子单元,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
b、振动检测子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c、确定子单元,用于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首先检测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如果有,可同时检测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可以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检测子单元还可以用于:
当确定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获取所述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若确定出所述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也就是说,当接收到振动信号时,需要对该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检测,以确定是否是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其中,特征信息可以具体指,频率信息(包括频率分布、频带宽度等)、幅值信息、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特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是用户用手指直接点击终端产生的,预设时间范围内,在终端获取到触摸感应信息以及振动信号时,则可以认为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比如,用手指敲击终端的感应位置时,受话器或扬声器的振膜都会跟着一起振动,振膜就会带动扬声器或受话器的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线圈中就会产生与敲击终端振动频率对应的电流信号,此电流信号被输入到放大器中放大,再通过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被送到前端DSP进行敲击振动信息处理,DSP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得到振动信号的频谱信息和幅度强弱信息。当前端DSP处理之后的敲击振动信息与预设条件相匹配时,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
更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另外,该提示单元还可以用于:若当前终端没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例如,如果检测到用户解锁次数达到预设阈值(如3次)时,也会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假设,解锁图片对应的感应位置的个数可以是多个,那么解锁图片需要基于两个或以上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才能实现解锁,以提高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该终端解锁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平板PC、手机等具备储存单元并安装有微处理器而具有运算能力的终端机中。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解锁装置,在接收到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时,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并且,获取该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其后,当检测到在该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各解锁图片上对应的感应位置,以及在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实现对终端进行解锁,相对于利用一种预设轨迹作为终端解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解锁安全性以及灵活性,使得终端当前解锁方案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终端解锁方法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终端解锁装置,譬如为计算机、平板电脑、具有触摸功能的手机等等,所述终端解锁装置与上文实施例中的终端解锁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所述终端解锁装置上可以运行所述终端解锁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所述终端解锁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发明所述终端解锁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解锁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器中,并被该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所述终端解锁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终端解锁装置而言,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譬如为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通过终端自带的麦克风或者受话器,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为终端受到外界作用力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的振动信号;
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当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之前,还包括:
收集用于终端解锁的解锁图片;
对所述解锁图片分别设置感应位置,并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
建立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具体为:在所述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包括:
当确定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获取所述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
若确定出所述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终端没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6.一种终端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指示解锁的操作指令;
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展示预设的解锁图片;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振动检测单元,包括触摸子单元、振动检测子单元以及确定子单元:
所述触摸子单元,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是否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
所述振动检测子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通过终端自带的麦克风或者受话器,确定当前终端是否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为终端受到外界作用力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的振动信号;
所述确定子单元,用于若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确定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
解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在所述感应位置信息指示的感应位置上接收到振动信号时,基于所述振动信号对终端进行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收集单元,用于收集用于终端解锁的解锁图片;
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解锁图片分别设置感应位置,并确定对应的感应位置信息;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解锁图片与感应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解锁图片对应的预设的感应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子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为数字信号时,获取所述数字信号的特征信息,若确定出所述特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终端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感应位置上没有接收到用户的触摸感应信息,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还用于:
若当前终端没有接收到用户以敲击形式发送的振动信号,则提示用户重新进行解锁操作。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10038356.3A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8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8356.3A CN105718773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8356.3A CN105718773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8773A CN105718773A (zh) 2016-06-29
CN105718773B true CN105718773B (zh) 2019-02-01

Family

ID=5614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83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8773B (zh) 2016-01-20 2016-01-20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87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130A (zh) * 2016-11-01 2017-03-29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778150A (zh) * 2016-11-11 2017-05-31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CN111327744B (zh) * 2020-02-24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控制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8981A1 (en) * 2010-06-11 2012-10-31 ZT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mobile phone
CN103257802A (zh) * 2012-02-19 2013-08-21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作感应的锁定和解锁方法
CN103577054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终端解锁的方法及设备
US8667562B2 (en) * 2010-08-06 2014-03-04 Google Inc. Input to locked compu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8981A1 (en) * 2010-06-11 2012-10-31 ZT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mobile phone
US8667562B2 (en) * 2010-08-06 2014-03-04 Google Inc. Input to locked computing device
CN103257802A (zh) * 2012-02-19 2013-08-21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作感应的锁定和解锁方法
CN103577054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终端解锁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8773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Accelword: Energy efficient hotword detection through accelerometer
CN105302373A (zh) 根据触摸信号实现移动终端操作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0780741B (zh) 模型训练方法、应用运行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EP227835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usage profiles of mobile devices
CN105718773B (zh)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9256146A (zh) 音频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611064A (zh) 一种移动终端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9562594U (zh) 智能设备按键控制装置
CN10313939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84599A (zh) 一种破音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08900B (zh) 一种控制设备音频的方法及其移动设备
CN105718178B (zh) 一种推送消息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5549744B (zh)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718165B (zh) 一种终端后台应用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5719672A (zh) 一种录音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608931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975220B (zh) 一种语音打印辅助设备及语音打印系统
CN109065017B (zh) 语音数据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491297B (zh) 一种摄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Gupta et al. A side-channel attack on smartphones: Deciphering key taps using built-in microphones
CN105721676B (zh) 一种终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18814B (zh) 一种终端应用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577863A (zh) 录音方法及装置
CN105516493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闹钟控制方法
CN105718162A (zh) 一种横竖屏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