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429B -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429B
CN105711429B CN201610163602.8A CN201610163602A CN105711429B CN 105711429 B CN105711429 B CN 105711429B CN 201610163602 A CN201610163602 A CN 201610163602A CN 105711429 B CN105711429 B CN 105711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dry ice
storage tank
liquid carbo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36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429A (zh
Inventor
贾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Xinhua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Xinhua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Xinhua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Xinhua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36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1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1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8/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8/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with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3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comprising living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e.g. caravans, camping, or like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包括车体、车轮、发电机、启动电机、变速及传动机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系统和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发电机和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工质泵。膨胀机的一头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另一头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本发明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利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进行储能和供能,为汽车提供动力,灵活调节能量,实现绿色能源汽车全天候正常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的生产量连年剧增,汽车尾气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针对汽车污染的问题,各国政府都积极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其中欧盟的标准极其严格,成为了其他国家制定标准的重要参照。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取利用新能源来解决汽车尾气和能源匮乏的重要问题。
太阳能、风能、势能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储存和利用。风能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储存和使用。然而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受到天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能量的储存和供应受到限制,不能保证时刻有充足的电力驱动汽车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利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进行储能和供能,为汽车提供动力,灵活调节能量,实现绿色能源汽车全天候正常行驶。
本发明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包括车体、车轮、发电机、启动电机、变速及传动机构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路连接到蓄电池,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离合器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新能源汽车设有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液态二氧化碳泵、发电机和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干冰储罐设有干冰入口、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蒸发器、冷凝器和工质泵,膨胀机的工质出口通过冷凝器与工质泵连接,工质泵的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的工质入口。膨胀机一头通过膨胀机离合器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另一头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泵连接,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
汽车设有启动电机,启动电机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汽车设有干冰制造机,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入口,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干冰制造机的出口连接到干冰入口,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连接到冷凝器入口。汽车设有空调、冰箱储物柜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干冰储罐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与低温二氧化碳风机连接,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连接到空调和冰箱储物柜,空调和冰箱储物柜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蓄电池通过用电电路与启动电机、工质泵、压缩机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连接,汽车智能化控制。汽车设有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通过风力发电电路连接到蓄电池,风力发电机分别安装在汽车顶部、前部、后部和车轮的轮毂上。
汽车设有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安装在前窗玻璃处。GPS系统将车辆的运行信息,随时反馈到科班中心。车体顶部装有压力发电板,太阳能电池板覆盖汽车全身。压力发电板与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切换,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发电。汽车设有反制动发电机构,反制动发电机构安装在车轮上,反制动发电机构与蓄电池电路连接。
干冰储罐、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液态二氧化碳管路和液态二氧化碳泵安装在载人车厢之外,载人车厢内设有二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当车厢内的二氧化碳超标时,智能系统自动打开车窗。干冰储罐上设置安全阀和排空阀,防止罐内压力超过安全值,在长期不使用时,可以排空干冰储罐系统。干冰储罐内加有臭味剂,干冰储罐内的隔板不完全把罐体分成若干份,而是在隔板上部或下部或中间的某个位置留有适当的间隙,使储罐内具有一个联通的通道,使气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处于联通的状态,便于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流动和冷却。隔板至少有一个。隔板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非金属的复合材料。干冰储罐的内层为耐低温材料或复合材料,如耐低温钢,外层为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绝热保温材料;所述绝热保温材料为膨胀珍珠岩、保温砖或复合保温层。内壁循环管可以是在内壁布置,也可以充满整个罐体。干冰储罐上设有人工加入干冰口和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和液态二氧化碳泵连接。
本发明另一选择方案为,以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和气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蒸发器、换热器和压缩机。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入口,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干冰制造机连接到干冰入口。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连接到换热器,换热器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膨胀机出口通过换热器连接到压缩机,压缩机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用低温二氧化碳的膨胀功直接驱动汽车运行。
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气液分离器和干冰过滤器,干冰储罐设有隔板、内壁循环管、1~50根外循环管和循环入口,使低温气体在干冰储罐内高温气体入口区域与高温气体混合。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隔板将干冰储罐分为两部分,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另一路连接到内壁循环管,内壁循环管的下部出口通过外循环管连接到循环入口。
启动电机的齿轮可以分离和啮合,汽车在行驶中减小油门时,风力发电系统风阀自动打开,风电系统开始发电,风阀朝向可以智能调整。既可以行车时使用,又可以停车时有风的天气中自动打开使用,压力发电系统在下雨、下冰雹时启用,给第三、四蓄电池充电。汽车车身全覆盖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给第三、四蓄电池充电。第三、四蓄电池与第一、二蓄电池形成互补关系,给整个汽车系统供电。汽车的玻璃是双面强化玻璃,既保证了汽车内部人员和财物的安全,又保证了乘客在必要时从内部敲碎车窗逃生的需要。此汽车不但是行车工具,还可以当作旅馆、公寓、住宅和办公场所,营造成一个安全舒适、空气洁净的车内环境。干冰储罐上设有两个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同时在抽完液态二氧化碳后,加入干冰。在汽车正常运转后,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离合器脱离传动装置,避免负载运行。停车时、用电量大时或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时,智能控制系统将启动膨胀机,给电池充电,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可以用在水泥罐车、矿山装载车、重型卡车、中小型卡车、旅游车、房车、公共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冰箱储物柜上设有干冰车送货员和用户都可打开的锁。
本发明再一种选择方案为,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用于固定场所的储能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空调和冰箱。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发电机和蓄电池。膨胀机与发电机同轴连接,发电机的输入电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干冰储罐电路连接。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干冰储罐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与空调和冰箱连接。空调和冰箱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汽车的前盖、干冰加入口和液态二氧化碳抽出口只允许专业人员打开。
本发明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通过太阳能、风能和势能发电,利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进行储能和供能,为汽车提供动力,灵活调节能量,实现绿色能源汽车全天候正常行驶。汽车后面带有冰箱储物柜,适合加入各类生、熟食品以及各种物品、邮件。汽车里面温度适宜,空气新鲜,配合科班中心的运作,可作为移动居所和办公场所使用。既可以采用固定式加入干冰、抽取液态二氧化碳的方式,又可以采用移动干冰车加入干冰、抽取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干冰车,干冰车也可以给冰箱储物柜进出物品,省去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并具有网络购物功能。干冰车的送货员不需要与用户见面。而科班中心配备就餐场所,通过科班中心可以购物和叫各种的外卖和熟食品,同时配备盥洗室、卫生间,方便住在车里的人员的生活。车内具有可接收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的可折叠隐藏式电视机。具有各种无线网络功能,方便车内人员办公。科班中心还配有私人物品储藏柜。 所述汽车没有尾气排放,采用二氧化碳蓄能,既可以利用太阳能又可以利用风能、压力能充电使用,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Ⅰ局部图;
图3为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的三维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太阳能发电电路、2—太阳能电池板、3—风力发电电路、4—用电电路、5—蓄电池、6—启动电机、7—发电机、8—蒸发器、9—工质泵、10—冷凝器、11—膨胀机离合器、12—膨胀机、13—干冰制造机、14—变速及传动机构、15—轮毂、16—反制动发电机构、17—发电风轮、18—压缩机、19—干冰储罐、20—干冰入口、21—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2—冰箱储物柜、23—风力发电机、24—GPS定位系统、25—空调、26—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8—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9—车体、30—车轮、31—阀门、32—液态二氧化碳泵、33—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4—安全阀、35—冰箱、36—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37—人工干冰加入口、38—排空阀、39—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40—气液分离器、41—隔板、42—内壁循环管、43—干冰过滤器、44—换热器、45—外循环管、46—电机离合器、47—伸缩吸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如图1~图3所示,包括车体29、车轮30、发电机7、启动电机6、变速及传动机构14、风力发电机23、太阳能发电系统和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发电机7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和蓄电池5,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覆盖汽车全身,包括车顶、车身和前、后及侧面玻璃上。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路1连接到蓄电池。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19、干冰制造机13、液态二氧化碳泵32、发电机7和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干冰储罐19设有干冰入口20、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12、蒸发器8、冷凝器10和工质泵9,膨胀机的工质出口通过冷凝器与工质泵连接,工质泵的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的工质入口。膨胀机一头通过膨胀机离合器11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另一头与发电机同轴连接,变速及传动机构通过电机离合器与启动电机连接。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泵32连接,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干冰制造机连接到干冰入口20,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连接到冷凝器10入口。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18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干冰储罐19设有隔板41、内壁循环管42、外循环管45和循环入口,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隔板将干冰储罐分为两部分,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另一路连接到内壁循环管。汽车装有空调25、冰箱储物柜22、压缩机18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干冰储罐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43和气液分离器40与低温二氧化碳风机连接,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内壁循环管42的出口汇合通过外循环管45连接到循环入口,另一路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连接到空调和冰箱储物柜,空调和冰箱储物柜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蓄电池通过用电电路4与启动电机6、工质泵9、压缩机18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连接。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2覆盖汽车全身,包括车顶、车身和前、后及侧面玻璃上。汽车顶部、前部和后部设有风力发电机23,车轮的轮毂15上设有发电风轮17,风力发电机通过风力发电电路3连接到蓄电池5。干冰储罐19、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以及其余二氧化碳管路设在载人车厢之外,载人车厢内设置二氧化碳检测与报警装置。干冰储罐上设置安全阀34,防止罐内压力超过安全值。汽车设有GPS定位系统,所述GPS定位系统安装在前窗玻璃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设有两支伸缩吸液管47,两支伸缩吸液管分别插入隔板的两侧。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39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连接。
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隔板将干冰储罐分为两部分,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另一路连接到内壁循环管,内壁循环管的下部出口通过外循环管连接到循环入口。干冰储罐19、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安装在载人车厢之外。载人车厢内设有二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当车厢内的二氧化碳超标时,智能系统自动打开车窗。干冰储罐上设置安全阀34和排空阀38,排空阀位于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管路,防止罐内压力超过安全值,在长期不使用时,可以排空干冰储罐系统。干冰储罐内加有臭味剂。干冰储罐19上设有人工加入干冰口37和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39,人工加入干冰口连接到干冰入口20,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通过三通阀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
本发明的运行方式是:汽车顶部和车身太阳能电池板2发的电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路1,汽车前后及车轮上风力发电机23发的电通过风力发电电路3储存到蓄电池5。汽车启动时,用蓄电池储存的电力驱动启动电机6,通过变速及传动机构14带动车轮30转动。车辆行驶时利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驱动汽车,具体为干冰储罐通过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抽出液态二氧化碳至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的冷凝器10,利用低温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的工质循环,将液态二氧化碳的冷能量传递给汽车的变速及传动机构14驱动汽车的车轮转动。放出冷量的二氧化碳成为气态,经压缩机18压缩,然后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返回干冰储罐19。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一部分经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进入干冰储罐上部空间,另一部分进入内壁循环管42进行冷却。内壁循环管冷却后经外循环管45返回循环入口。二氧化碳气体经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干冰过滤器43过滤和气液分离器40分离也进入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分为两路,一路到汽车空调25制冷,另一路到车体后部的冰箱储物柜22,为携带的新鲜果品等保鲜和冷藏。使用后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经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返回干冰储罐19。
汽车采用混联式混合动力,一路为电动机驱动,一路为膨胀机驱动。汽车启动时,使用电机进行启动和驱动,两个蓄电池对启动电机进行供电,电机可以是直流电机,也可以是交流电机。汽车正常启动后,二氧化碳供能系统进行正常工作,膨胀机以额定功率进行平稳高效运行,蓄电池停止向驱动电机供电。当膨胀机输出功率大于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需要值时,发电机电路接通,对蓄电池进行反向充电。一个电池充满,一个电池充到1/3。汽车上坡时,电机驱动电路接通,蓄电池对电动机供电,与并联的膨胀机共同提供动力。等红灯时,膨胀机与汽车传动系统之间的联轴器脱离,发电机充电电路接通,发电机发电并向两个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大约2~3Kg重。当汽车减速、不踩油门时候,打开风阀,风力发电系统电路接通进行发电,并对第三、四个电池进行充电。当停车时,在风力足够的情况下,风阀自动打开进行发电。此电池可以给干冰制造机和其它用电单元供电。风力发电装置分别布置在汽车的前部、后部、顶部、车轮轮毂上。当汽车刹车时,打开刹车反制动发电系统,往第三、四个电池充电。汽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当干冰储罐中干冰由于损耗到达警戒线时,发出预警,并通过智能网络通信系统通知干冰加充单位到现场填充干冰;当冰箱储物柜中物品不足时,发出预警并通过智能网络通信系统通知供应商和物流系统及时充加物品。车上可配置一台冰箱储物柜,使用气态二氧化碳供能系统对其提供冷能。冰箱储物柜可以存放需要冷藏或冷冻的物品,也可以储藏不需冷藏或冷冻的物品。二氧化碳管路布置在载人车厢之外,载人车厢内设置二氧化碳检测与报警装置。干冰储罐上设置安全阀,防止罐内压力超过安全值。
实施例2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以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动力系统驱动汽车,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19和气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12、蒸发器8和换热器44。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入口,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干冰制造机连接到干冰入口20;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连接到换热器,换热器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12,膨胀机出口通过换热器44连接到压缩机18,压缩机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用低温二氧化碳的膨胀功直接驱动汽车运行。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用于固定场所的储能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19、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36、空调25和冰箱35,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发电机7和蓄电池5。膨胀机12与发电机同轴连接,发电机的输入电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干冰储罐电路连接。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32,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18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干冰储罐19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43和气液分离器40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内壁循环管42的出口汇合通过外循环管45连接到循环入口,另一路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与空调和冰箱连接,空调和冰箱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
本实施例的运行过程为,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为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发电和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用户提供冷源,同时提供液态二氧化碳和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储罐19中液态二氧化碳到干冰制造机13制成干冰,送回至干冰储罐储存。干冰储罐输出液态二氧化碳经液态二氧化碳泵32,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至干冰制造机13,另一路经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至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36,利用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发电装置的工质循环,将液态二氧化碳的冷能量传递给发电机发电。发电过程放出冷量的二氧化碳成为气态,经压缩机18压缩,然后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返回干冰储罐19。进入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一部分经支路进入干冰储罐上部空间,另一部分进入内壁循环管42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外循环管45和循环入口返回干冰储罐19。一部分经干冰过滤器43过滤和气液分离器40分离进入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低温二氧化碳风机经干冰储罐外部的外循环管45和循环入口返回到干冰储罐,另一部分经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到小区的家用空调25和冰箱35制冷,使用后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经压缩机18压缩,然后经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返回干冰储罐19。

Claims (14)

1.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包括车体(29)、车轮(30)、发电机(7)、启动电机(6)、变速及传动机构(14)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和蓄电池(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路(1)连接到蓄电池,发电机(7)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启动电机通过电机离合器(46)与变速及传动机构(14)连接;其特征是:新能源储能汽车设有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所述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19)、发电机(7)、液态二氧化碳泵(32)和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所述干冰储罐(19)设有干冰入口(20)、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和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所述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12)、蒸发器(8)、冷凝器(10)和工质泵(9),所述膨胀机的工质出口通过冷凝器与工质泵连接,工质泵的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的工质入口;所述膨胀机的一头通过膨胀机离合器(11)与变速及传动机构连接,另一头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所述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与液态二氧化碳泵(32)连接,所述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18)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设有干冰制造机(13),所述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32)入口,所述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干冰制造机的出口连接到干冰入口(20),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连接到冷凝器(10)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设有空调(25)、冰箱储物柜(22)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所述干冰储罐(19)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与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连接,所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连接到空调和冰箱储物柜,所述空调和冰箱储物柜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蓄电池通过用电电路(4)与启动电机(6)、工质泵(9)、压缩机(18)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连接;所述汽车智能化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设有风力发电机(23),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风力发电电路(3)连接到蓄电池(5);所述风力发电机(23)分别安装在汽车顶部、前部、后部和车轮的轮毂(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设有GPS定位系统(24),所述GPS定位系统安装在前窗玻璃处,GPS系统将车辆的运行信息,随时反馈到科班中心;所述车体(29)装有压力发电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覆盖汽车全身;所述压力发电板与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切换,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汽车设有反制动发电机构(16),所述反制动发电机构安装在车轮(30)上,反制动发电机构与蓄电池(5)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干冰储罐(19)、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安装在载人车厢之外,载人车厢内设有二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当车厢内的二氧化碳超标时,智能系统自动打开车窗;所述干冰储罐上设置安全阀(34)和排空阀(38),防止罐内压力超过安全值,在长期不使用时,可以排空干冰储罐;所述干冰储罐内加有臭味剂;干冰储罐内的隔板不完全把罐体分成若干份,而是在隔板上部或下部或中间的某个位置留有适当的间隙,使储罐内具有一个联通的通道,使气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处于联通的状态,便于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流动和冷却;隔板至少有一个;隔板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非金属的复合材料;所述干冰储罐(19)的内层为耐低温材料或复合材料,外层为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绝热保温材料;所述绝热保温材料为膨胀珍珠岩或复合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干冰储罐(19)上设有人工加入干冰口(37)和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39);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抽取液态二氧化碳口(39)和液态二氧化碳泵(3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以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储罐(19)和气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气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设有膨胀机(12)、蒸发器(8)、换热器(44)和压缩机(18);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和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入口,液态二氧化碳泵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干冰制造机连接到干冰入口(20);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连接到换热器,换热器出口通过蒸发器连接到膨胀机(12),膨胀机出口通过换热器连接到压缩机,压缩机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用低温二氧化碳的膨胀功直接驱动汽车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设有干冰过滤器(43)和气液分离器(40),所述干冰储罐(19)设有隔板(41)、内壁循环管(42)、1~50根外循环管(45)和循环入口;所述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所述隔板将干冰储罐分为两部分,所述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另一路连接到内壁循环管;所述内壁循环管的下部出口和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的一路通过外循环管连接到循环入口;所述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设有两支伸缩吸液管(47),两支伸缩吸液管分别插入隔板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所述干冰储罐上设有两个液态二氧化碳上部抽出口(21),同时在抽完液态二氧化碳后,加入干冰;在汽车正常运转后,所述启动电机(6)通过电机离合器(46)脱离传动装置,避免负载运行;停车时、用电量大时或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时,智能系统将启动膨胀机,给电池充电,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使低温气体在干冰储罐内高温气体入口区域与高温气体混合;内壁循环管可以是在内壁布置,也可以充满整个罐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其特征是: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的动力系统可以用在水泥罐车、矿山装载车、重型卡车、中小型卡车、旅游车、房车、公共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上。
14.一种以二氧化碳为载体用于固定场所的储能动力系统,包括干冰储罐(19)、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36)、空调(25)和冰箱(35),其特征是:所述液态二氧化碳驱动单元(36)设有发电机(7)和蓄电池(5);膨胀机(12)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电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干冰储罐电路连接;所述干冰储罐的液态二氧化碳下部出口连接到液态二氧化碳泵(32),液态二氧化碳泵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干冰制造机(13),另一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管路(28)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出口通过压缩机(18)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所述干冰储罐(19)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出口通过干冰过滤器(43)和气液分离器(40)连接到低温二氧化碳风机(33),低温二氧化碳风机出口通过低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6)与空调和冰箱连接,所述空调和冰箱的出口通过高温二氧化碳气体管路(27)连接到干冰储罐的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入口。
CN201610163602.8A 2016-03-19 2016-03-19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Active CN105711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3602.8A CN105711429B (zh) 2016-03-19 2016-03-19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3602.8A CN105711429B (zh) 2016-03-19 2016-03-19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429A CN105711429A (zh) 2016-06-29
CN105711429B true CN105711429B (zh) 2018-03-16

Family

ID=5615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3602.8A Active CN105711429B (zh) 2016-03-19 2016-03-19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1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2887A (zh) * 2016-07-06 2016-10-26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燃料的二氧化碳为动力的汽车
CN106143123A (zh) * 2016-07-12 2016-11-23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燃料汽车
CN106915235B (zh) * 2017-02-28 2019-03-26 石家庄新华能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环境空气的高效氢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CN112793391A (zh) * 2021-01-27 2021-05-14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应用于计算机且具有自适配功能的智能散热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82458U (zh) * 2014-09-23 2015-01-07 陈尊山 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
CN104405599A (zh) * 2014-09-24 2015-03-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动力发电系统
CN104481697A (zh) * 2014-12-05 2015-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柴油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船舶动力驱动系统
CN204827564U (zh) * 2015-06-08 2015-12-02 沈阳瑞鸿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热源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6389B (en) * 2004-07-16 2007-01-10 Statoil Asa LCD liquefaction process
MX2013010741A (es) * 2011-03-22 2014-03-12 Climeon Ab Metodo para conversion de calor de baja temperatura a electricidad y enfriamiento, y sistema del mism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82458U (zh) * 2014-09-23 2015-01-07 陈尊山 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
CN104405599A (zh) * 2014-09-24 2015-03-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动力发电系统
CN104481697A (zh) * 2014-12-05 2015-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气、柴油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船舶动力驱动系统
CN204827564U (zh) * 2015-06-08 2015-12-02 沈阳瑞鸿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热源发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429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429B (zh) 一种复合型新能源储能汽车
CN101378923B (zh) 利用低级资源的热调节系统式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
CN101934755A (zh) 电驱动制冷、蓄冷、节能环保型冷冻、冷藏汽车
CN106766419A (zh) 一种利用光伏储能的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切换方法
CN109941181B (zh) 一种智能水产品运输车
CN202896215U (zh) 太阳能汽车空调系统
CN104742693B (zh) 一种冬夏两用型车载太阳能利用装置
CN111043801A (zh) 集成涡流管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空调室外机除霜系统及方法
CN10400647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6356A (zh) 一种用于冷藏车的太阳能辅助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04367816U (zh) 一种车用一体式直流空调装置
CN105644301B (zh) 一种动态冰浆蓄冷公交车空调供冷系统
CN206278283U (zh) 一种大型运输机多功能地面保障车
CN106143046A (zh) 一种储能型纯电动汽车空调技术和系统
CN106143048B (zh) 一种相变储能的电动公交车辐射空调系统
CN105082940A (zh) 汽车车舱快速降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其中的储能器
CN204506419U (zh) 一种冬夏两用型车载太阳能利用装置
CN103884128A (zh) 一种利用汽车废热驱动的吸附及压缩混合制冷空调系统
CN105835706B (zh)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储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CN203785313U (zh) 一种利用汽车废热驱动的吸附及压缩混合制冷空调系统
CN205989688U (zh) 一种以汽车空调为源的车载冰箱
CN2119242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能源收集系统
CN104670000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62152Y (zh) 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
CN101408358A (zh) 廉价高效制取清洁能源的方法及装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