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430A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6430A
CN105706430A CN201480060892.2A CN201480060892A CN105706430A CN 105706430 A CN105706430 A CN 105706430A CN 201480060892 A CN201480060892 A CN 201480060892A CN 105706430 A CN105706430 A CN 105706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tion
calling
rela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08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6430B (zh
Inventor
松岛久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om Inc
Original Assignee
Ico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om Inc filed Critical Ico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06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6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声音通信系统,经由通信网络来连接中继装置和作为通信机的终端装置,使中继装置管理终端装置的当前位置。中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控制部以及存储部。控制部将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中。在从作为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并且将从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无线LAN等网络的声音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进行基于无线方式的声音通信的设备,用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对作为连续时间信号的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并发送的所谓的无线通信机是主流。无线通信机进行1对1的通信是基本功能,还提出了具备在多个无线通信机彼此之间同时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机。
另外,以往的无线通信机在自己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与其他无线通信机的通信。然而,近年,实现了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将多个转发器利用网络连接起来的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在由这些多个转发器的覆盖区域构成的通信区域中能够进行无线通信机彼此的通信,因此能通信范围与以往相比变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7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机在能通信范围内能够进行小组通信等,但是在将能通信范围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仅呼叫存在于自身所在的附近的区域的无线通信机等仅呼叫位于某区域的无线通信机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通信系统,通过经由通信网络来连接中继装置和作为通信机的终端装置,并且使中继装置管理终端装置的当前位置,从而能够以简易的构成来实现以区域为单位的终端装置的呼叫。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控制部以及存储部。网络通信部经由包含无线网络的通信网络而与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控制部控制中继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声音信号的通信。
控制部将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中。在从作为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并且将从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利用具备经由网络而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和存储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存储部的中继装置来对声音信号进行中继。在第1步骤中,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被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于存储部。在第2步骤中,在从作为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在第3步骤中,从参加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被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程序使具备经由网络而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和存储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存储部的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第1、第2以及第3单元发挥功能。第1单元将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在从作为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第2单元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第3单元将从参加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可以是指定主叫终端装置所在的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近邻呼叫)。
也可以在从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以及原有小组的呼叫时,建立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且属于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
也可以在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使该终端装置参加通信会话。该情况下,可以将属于原有小组作为条件。
也可以在参加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出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时,将该终端装置从通信会话中排除。
通信网络可以具有多个无线接入点。各终端装置可以分别经由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通信网络连接。各部分通信区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的覆盖区域构成,可以在存储部中存储表示各个终端装置分别与哪一个无线接入点连接的信息作为位置信息。主叫终端装置进行的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可以是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
中继装置的控制部可以定期地或者在给定的时刻从终端装置接收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信息,来更新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包括分别与通信网络连接的中继装置、以及多个终端装置。中继装置具备经由通信网络而与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控制中继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声音信号的通信的控制部、和存储部。控制部将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另外,在从作为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并且进行将从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的中继处理。终端装置具备:经由通信网络而与中继装置通信的终端网络通信部;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装置的位置信息更新单元;和根据用户的特定操作而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指定了任一个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的呼叫单元。
在上述的声音通信系统中,通信网络可以包含多个无线接入点,多个终端装置分别经由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通信网络连接,各功能部按如下方式进行动作。中继装置的控制部按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的每个覆盖区域来分割通信区域,从而设定部分通信区域。终端网络通信部经由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中继装置进行通信。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获取与自身装置通信的无线接入点的识别信息。位置信息更新单元将获取到的无线接入点的识别信息作为自己的位置信息而发送给中继装置。呼叫单元向中继装置发送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
在上述的声音通信系统中,呼叫单元也可以将指定自身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呼叫发送给中继装置。
在上述的声音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可以还具备一键通(PTT)电路,终端网络通信部在PTT开关处于接通期间,将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信号发送给中继装置,并且与PTT电路的接通/断开无关地接收从中继装置发送来的声音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经由通信网络来连接中继装置和终端装置,并且使中继装置管理各终端装置的当前位置(区域)信息,设定以区域为单位的混合小组,从而能够实现以区域为单位的终端装置的呼叫。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作为终端装置的收发器的框图。
图3是表示声音数据包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管理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服务器装置的框图。
图6A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终端表格的图。
图6B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小组表格的图。
图6C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混合表格的图。
图6D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区域表格的图。
图7A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混合表格的图。
图7B是表示服务器装置中设定的混合表格的图。
图8是表示收发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收发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A是表示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B是表示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构成图。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多个终端装置14利用Wi-Fi等的无线LAN(局域网)16来进行相互的通信。终端装置14呈与无线通信用的便携式收发器近似的形状,如图2所示具备PTT(一键通)开关220。从功能方面来说,终端装置14是经由无线接入点(AP)13-1、13-2、13-3(以下总称为无线接入点13)来收发声音数据包的无线网络设备。无线接入点13被设置了多个(在图1中为3个),各无线接入点13-1、2、3和作为中继装置的服务器装置11通过有线网络15而相互连接。服务器装置11对多个终端装置14的经由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的相互通信进行中继。此外,以下,将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总称为网络17。
被设置了多个的无线接入点13例如分别设置在大厦的每个楼层或者每个房间。各无线接入点13具有分别被设置的楼层或者房间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覆盖区域。服务器装置11能够根据终端装置14与哪个无线接入点13进行通信来估计该终端装置14位于哪个楼层或者房间。
终端装置14若在任一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内被启动则与网络17连接。在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时,服务器装置11对该终端装置14发送设定数据,将该终端装置14设置为能通信的状态。服务器装置11所发送的设定数据例如是该终端装置14能通信的终端编号、更新程序等。另外,在此后的适当的时刻,对终端装置14发送设定数据。所谓此后的适当的时刻,例如是每隔一定时间而移动到不同的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等时。
作为有线网络15,能够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LAN、因特网等。在有线网络15中包含因特网的情况下,通过使用VPN(虚拟专用网络)而能够进行安全的通信。另外,作为无线LAN16,能够应用Wi-Fi等符合IEEE802.11的通信方式等。终端装置14和无线接入点13以该无线LAN16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服务器装置11将由所有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构成的声音通信系统的整个覆盖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来对通信进行管理。在该实施方式中,按各无线接入点13的每个覆盖区域来分割区域,将各个区域作为部分通信区域。另外,如图6D的区域表格所示,也可以将整个覆盖区域按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13的每个覆盖区域进行分割,将分割出的各个区域作为部分通信区域。服务器装置11从终端装置14接收连接中的无线接入点13的信息(SSID)来管理终端装置14的当前位置。
终端装置14以单个通信、小组通信、全体通信(全体呼叫)以及近邻通信(近邻呼叫)的形式与其他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单个通信是终端装置14呼叫另一台终端装置14而进行的1对1的通信形式。小组通信是终端装置14呼叫预先设定的小组而与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全体通信是通过终端装置14的全体呼叫而与连接至网络17的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在小组通信以及全体通信中,能够进行3台以上的终端装置14的相互通信。近邻通信是通过终端装置的近邻呼叫而与位于自己的终端装置14的近邻的其他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该终端装置14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部分通信区域)作为近邻的范围即近邻区域。关于近邻通信区域的详情将后述。
用户能够操作终端装置14而从这些通信形式中选择希望的形式。另外,在近邻通信中包括:与位于近邻区域的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近邻全体通信);以及与位于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中的属于预先设定的小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近邻小组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为近邻通信的情况包括近邻全体通信以及近邻小组通信双方。
在图1中,管理装置12与有线网络15连接。管理装置12例如由安装了管理程序的个人计算机构成。管理装置12根据管理者的操作来访问服务器装置11,在服务器装置11中设定图6A所示的表格等。另外,管理装置12还作为1台终端装置发挥功能,能够进行与其他终端装置14的通信。管理装置12能够进行单个通信、小组通信以及全体通信的呼叫,并且能够进行区域指定通信的呼叫。区域指定通信是由管理装置12的用户(管理者)指定部分通信区域,并且由管理装置12呼叫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14来进行通信的通信形式。区域指定通信与近邻通信同样也包括:与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区域指定全体通信);以及与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14中的属于预先设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的形式(区域指定小组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为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包括区域指定全体通信以及区域指定小组通信双方。
此外,近邻通信也可以说成是近邻区域即终端装置14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被选择为部分通信区域的区域选择通信。在该情况下,取代用户而由服务器装置11进行部分通信区域的选择。
图2是终端装置14的框图。如上所述,从功能方面来说,终端装置14是经由无线LAN的无线接入点(AP)13来收发声音数据包的无线网络设备。控制部20控制终端装置14的动作,由微处理器构成。控制部20具有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部21。在该存储部21中存储从服务器装置11下载的设定数据。控制部20上连接了操作部22、显示部23、音频电路24以及无线LAN通信部25。操作部22包括PTT开关220等按键开关。并且,操作部22受理近邻呼叫模式的接通/断开、通信对方识别编号的选择等的用户的操作,并将其操作信号输入至控制部20。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是用户为了指定通信对方(targetdevice)而选择的编号,可使用单个编号、小组编号或者全体编号。通信对方识别编号(通信对方的识别信息)对应于本发明的转发目标信息。显示部23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通过用户的操作而选择出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来电的声音信号中写入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等。
音频电路24具有麦克风240以及扬声器241。控制部20对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进行解码后输入给音频电路24。音频电路将该解码后的音频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从扬声器241输出。音频电路24将从麦克风240输入的声音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给控制部20。控制部20将该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声音数据包化后输入给无线LAN通信部25。无线LAN通信部25具有以上述的符合IEEE802.11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无线LAN通信部25将从控制部20输入的数据包向无线接入点13发送,并且将从无线接入点13接收到的数据包输入给控制部20。
若用户在按压PTT开关220的同时向麦克风240发出声音,则终端装置14将该声音信号编辑为声音数据包后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
声音数据包呈如图3所示的构成。在声音数据包的数据主体中,与数字化后的声音信号一起包含了通信对方识别编号、发送源终端编号、区域信息以及近邻通信标记。区域信息是在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的指定部分通信区域的信息,在近邻通信的情况下,写入连接中的无线接入点13的编号(AP编号),在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写入由管理装置12的用户(管理者)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指定信息(AP编号)。区域信息可以仅在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写入,还可以在通常的通信形式中也写入。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识别无线接入点13的编号的AP编号,使用了该无线接入点13的SSID。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各无线接入点13的SSID,使用了该无线接入点13的MAC地址。不过,无线接入点13的AP编号并不限定于SSID,无线接入点13的SSID并不限定于MAC地址。
近邻通信标记是在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被置位的标记。在该实施方式的声音数据包中,在数据主体中设置近邻通信标记,根据近邻通信标记已被置位这一情况而能够识别出是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不过,近邻通信标记不是必须的。例如,若使得仅在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写入区域信息,则能够根据区域信息的有无来区分是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还是通常的通信。
在声音数据包的首部,包含目的地IP地址(destinationaddress)以及发送源地址(senderaddress)。从终端装置14发送来的声音数据包的目的地IP地址中写入了服务器装置11的IP地址,但声音信号的最终目的地并非是服务器装置11,而是由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指定的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
服务器装置11若接收到声音数据包,则从该声音数据包取出数据主体,向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转发该声音信号。在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是小组编号以及全体编号的情况下,向成为通信对方的多个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即,在作为通信对方识别编号而写入了小组编号的小组通信的情况下,向属于该小组的多个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另外,在作为通信对方识别编号而写入了全体编号的全体通信的情况下,向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进而,在除此之外而近邻通信标记已被置位时,视为近邻通信,向位于近邻区域(部分通信区域)内的终端装置14之中指定的小组或者全体的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
即,在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声音信号上附加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为小组编号、且近邻通信标记已被置位的情况下,该声音信号是近邻小组通信的声音信号。因此,服务器装置11向属于该小组的多个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另外,在该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为全体编号、且近邻通信标记被设定的情况下,是近邻全体通信。服务器装置11向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
通过用户对终端装置14的操作来切换终端装置14的近邻呼叫模式(近邻通信模式)的ON/OFF。并且,在近邻通信模式为ON的状态下,用户能够通过按压PTT开关220来进行近邻通信。此时,终端装置14将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的声音数据包的近邻通信标记置位。此外,近邻通信是以与位于近邻区域的非特定的终端装置14或者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为目的的通信,因此在近邻通信模式为ON的状态下,也可以限制终端装置14的动作,使得不受理将指定的一台终端装置14作为通信对方的单个通信。
在转发该声音信号时,创建将转发目标的终端装置14的IP地址作为发送目标地址、将服务器装置11的IP地址作为发送源地址的新的声音数据包。在该新的数据包中,数据主体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连接中AP编号也与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数据主体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连接中AP编号相同。发送源终端编号可以被清除,也可以附上与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发送源终端编号相同的发送源终端编号。
若归纳以上的过程,则终端装置14在PTT开关220被接通时,不进行如SIP过程的通信建立过程,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在从麦克风240输入的声音信号上附加了通信对方识别编号后的声音数据包。服务器装置11将该声音信号转发给以识别编号来识别的通信对方。这样,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通过发送声音数据包(RTP数据包)而开始通信,因此用户能够几乎与使PTT开关220接通同时地开始通信,能够以如与以往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相同的使用感来进行通信。为了实现这样的使用感,各终端装置14的IP地址、小组等的管理、以及声音信号的转发由服务器装置11进行。
终端装置14不仅具有PTT开关220而且还具有VOX电路。所谓VOX电路,是基于麦克风240的输入水平及其持续时间来判定是否输入了通话声音(声音信号),并且在判定为输入了通话声音的情况下将装置切换为发送状态(PTT开关接通)的电路。终端装置14可以用VOX电路取代PTT开关220、或者与PTT开关220一起使用VOX电路来进行发送接通/断开的切换。另外,一般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是在发送状态时无法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的单工方式。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4由于以经由无线LAN16的声音数据包通信来收发声音信号,因此能够并行进行声音数据包的发送和声音数据包的接收。终端装置14利用该功能,能够实现同时并行进行声音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全双工方式的通信。不过,终端装置14通过PTT开关220或者VOX功能,仅在输入了通话声音时对声音数据包进行编辑/发送,使得即使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也无法持续发送无声的声音数据包。
图4是管理装置12的框图。如上所述,管理装置12例如由安装了管理程序的个人计算机构成。管理装置12具有控制部40、存储部41、网络通信部45、操作部42、显示部43以及音频电路44。管理装置12除了能够根据管理者的操作而访问服务器装置11之外,还能够与终端装置14同样地与其他终端装置14进行声音通信。操作部42、显示部43以及音频电路44也可以是外设部件。
控制部40执行存储部41中存储的管理程序等,除了根据管理者的操作而访问服务器装置11之外,还控制为了与终端装置14同样地和其他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等的装置的动作。存储部41例如由硬盘、RAM等构成。网络通信部45控制与有线网络15之间的通信。
操作部42例如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入器件,受理用户的操作并将其操作信号输入至控制部40。作为从操作部42输入的操作信号,例如为区域指定通信模式的设定/解除、指定区域、通话的开始/结束(PTT操作)等。显示部43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用于进行服务器装置11的表格设定的操作画面、用于进行区域指定的操作画面等。另外,在液晶显示器上,还显示通过用户的操作而选择出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来电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等。
如上所述,管理装置12能够与终端装置14同样地进行声音通信。管理装置12能够执行的通信形式是单个通信、小组通信、全体通信以及区域指定通信(区域指定小组通信、区域指定全体通信)。管理装置12通过与终端装置14大致相同的处理来执行这些形式的通信。在进行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管理装置12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的声音数据包的区域信息中,被写入由管理者指定的AP编号。
在服务器装置11从管理装置12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声音信号上附加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为小组编号、且近邻通信标记已被置位的情况下,该声音信号是区域指定小组通信的声音信号。服务器装置11向属于该小组的多个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以区域信息的AP编号来识别的指定区域的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另外,在该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为全体编号、且近邻通信标记被设定的情况下,该声音信号是区域指定全体通信的声音信号。服务器装置11向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以区域信息的AP编号来识别的指定区域的终端装置14转发声音信号。
说明由服务器装置11进行的声音信号的转发。服务器装置11将经由网络17而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中包含的声音信号,经由网络17而转发给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在小组通信的情况下,声音信号被转发给成为通信对方的多个终端装置14。在小组通信的情况下,有时多个用户会同时发言而从多个终端装置14同时发送出声音信号。在该情况下,服务器装置11对这些多个声音数据包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并编辑新的声音信号,将该新的声音信号作为声音数据包来转发给各终端装置14。此外,混合被设为:按每个终端装置14进行,并且本装置所发送的声音信号不会包含在混合声音中返回来。即,针对未发送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14,转发对接收到的所有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后的信号,针对发送出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14,将该终端装置14所发送的声音信号排除,转发对除此之外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后的信号。由此,使得终端装置14中不产生本装置所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回声。此外,在全体通信、近邻通信和区域指定通信的情况下,也以与上述的小组通信同样的形式进行混合。
图5是服务器装置11的框图。服务器装置11具有控制部30、存储部31以及网络通信部32。存储部31例如由硬盘、RAM等构成,存储图6所示的各种表格、各终端装置14的设定数据等。控制部30进行终端装置14的设置、声音信号的混合等。网络通信部32控制与有线网络15的通信。
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是表示服务器装置11的存储部31中设置的表格的图。
图6A是表示终端表格301的图。终端表格301是服务器装置11对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用的表格。各终端装置14以各自被唯一分配的识别编号(终端编号)来识别。在终端表格301中按每个识别编号而存储了激活标记、设定数据的保存地址以及连接中AP编号。激活标记是表示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并访问服务器装置11而接受了基于服务器装置11的登记和各种数据的下载的标记,即,是表示完成注册而能够通信的标记。激活标记由服务器装置11在完成终端装置14的注册时被置位。设定数据例如是程序的更新数据(固件)、自己所属的小组、被允许通信的其他小组加以记录的电话簿等。连接中AP编号是终端装置14识别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的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无线接入点13的SSID被用作AP编号。该信息被作为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4位于哪个区域的信息来使用。
终端装置14若被启动则与网络17连接。在终端装置14与网络17连接时,服务器装置11对该终端装置14发送设定数据,进行将该终端装置14设置为能通信的状态的注册处理。注册处理是将终端表格301的激活标记置位、从终端装置14接收连接中AP编号并写入终端表格301等处理。另外,在此后的适当的时刻,与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来更新注册。注册的更新例如是连接中AP编号的更新等。所谓此后的适当的时刻,例如是每隔一定时间而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被切换等时。注册以及注册的更新基于从终端装置14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的注册请求来进行。服务器装置11基于注册请求来进行终端装置14的注册、以及原有的终端表格301的各信息的更新。另外,也可以由管理装置12来更新终端表格301的连接中AP编号。即,连接中AP编号也可以通过管理者的手动操作来更新,而不是由服务器装置11从终端装置14接收后进行更新。
此外,注册请求也以声音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包含注册请求的声音数据包是与图3所示的数据包相同形式的数据包(RTP数据包),但由于不是以声音信号的传输为目的的数据包,因此数据主体不包含声音信号而仅由控制信息构成。控制信息例如包含表示为注册请求的意思的信息(标记)、连接中AP编号以及发送源终端编号等。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是不需要的。服务器装置11若接收到这样的形式的声音数据包,则判断为是注册请求的声音数据包,不作为图10A中说明的声音数据包接收处理的对象,而是执行与该接收处理不同的注册处理。
此外,在图6A的终端表格301中,终端编号“0”表示管理装置12。即,在终端表格301的终端编号“0”的行中存储管理装置12的信息。因为管理装置12由管理者管理且与有线网络15连接,所以设定数据保存地址和连接中AP编号的信息是不需要的,并未进行存储。
终端装置14若通过注册处理而下载了激活的其他终端装置14、电话簿等的信息,则在用户进行通信对方的选择操作时,在显示部23上作为通信对方的候选而显示上述激活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允许通信的小组编号。
图6B是表示小组表格302的图。小组表格302是服务器装置11对小组进行管理用的表格。各小组以各自被唯一分配的识别编号(小组编号)来识别。在小组表格302中按每个小组而存储了该小组编号、以及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所属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的数量为1台以上即可。通过由管理者操作管理装置12来对服务器装置11设定这些终端表格301以及小组表格302。
图6C是表示混合表格(会话表格)303的图。另外,图7A、图7B分别表示了相对于混合表格303的近邻通信会话以及区域指定通信会话的登记例。混合表格303是服务器装置11对通信会话进行管理用的表格。所谓通信会话,是将服务器装置11作为中继装置的多个终端装置14间的通信状态。混合表格303有多个行,各行中存储一个通信会话的信息。服务器装置11在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声音信号(声音数据包)时,参照混合表格303来判断该声音信号是哪个通信会话的声音信号。
服务器装置11在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作为最初的声音数据包的呼叫声音数据包时,基于该声音数据包的通信会话被登记到混合表格303中。
在混合表格303中,针对各通信会话,设置了会话编号、主叫终端编号、参加终端编号、追加终端编号、排除终端编号以及剩余保持时间(T1)的项目。会话编号是识别该通信会话的编号。主叫终端编号是发送了该通信会话的最初的声音数据包(呼叫声音数据包)的终端装置14(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会话编号只要是针对每个通信会话而唯一的值即可,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呼叫声音数据包中写入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作为会话编号而登记了终端编号(例如“19”)的通信会话是单个通信的通信会话(单个通信会话)。单个通信是指1对1的单个的终端装置14彼此的通信。作为会话编号而登记了小组编号(例如“G1”)的通信会话是小组通信的通信会话(小组通信会话)。小组通信是指多个终端装置14(一般为3台以上)相互交换声音信号的通信。进而,作为会话编号而登记了全体编号“A”的通信会话是全体通信的通信会话(全体通信会话)。全体通信是指连接至网络17的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相互交换声音信号的通信。
参加终端编号是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参加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的一览。当从在参加终端编号中登记了终端编号的某终端装置14发送出声音数据包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该声音数据包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在参加终端编号中登记了终端编号的其他终端装置14,从而实现参加终端装置间的相互通信。
在小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参加终端编号成为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以及属于被指定为通信对方的小组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不过,由于即使属于该小组但并未激活的终端装置14、正在进行其他单个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无法参加该小组通信会话,因此这些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中排除(登记于排除终端编号的项目中)。另外,在主叫终端装置是不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的情况下,即,在终端装置14呼叫了自身所属的小组以外的小组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也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同时,作为临时进行了成员登记的追加终端装置,其终端编号还被登记到追加终端编号的项目中。即,在该小组通信会话中,主叫终端装置即使不属于小组,也与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同样地作为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而被处理。此外,混合表格303的项目中的追加终端编号、排除终端编号的项目不是必须的。仅通过针对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的终端编号的追加、排除也能实现表格的管理。
在全体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以及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关于排除终端编号,与上述的小组通信相同。另外,不登记追加终端编号。
在单个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和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由于是一对一通信,因此不登记追加终端编号以及排除终端编号。
在近邻小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以及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指定的区域(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另外,在近邻全体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主叫终端装置的终端编号、以及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指定的区域(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
例如,在图7A的会话编号“G1”的近邻通信会话中,在属于小组编号“G1”的终端装置14(“1”、“2”、“3”、“4”、“5”)之中终端编号“1”、“2”的终端装置14位于作为主叫终端的终端编号“3”的终端装置14所在的区域(近邻区域)的情况下,该终端编号“1”、“2”的终端装置14成为通信对方。因此,会话编号“G1”的参加终端编号成为“1”、“2”、“3”。并且,属于小组编号“G1”但不位于近邻区域的终端编号“4”、“5”的终端装置14被登记为排除终端。
在区域指定小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登记作为主叫终端装置的管理装置12的终端编号、以及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指定的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另外,在区域指定全体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参加终端编号,成为主叫终端装置(管理装置12)的终端编号、以及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指定的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
例如,在图7B的会话编号“A”的区域指定通信会话中,在“无线接入点13-2”被选择为指定区域、且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之中位于指定区域“无线接入点13-2”的终端装置14只有终端编号“99”的情况下,该终端编号“99”的终端装置14成为通信对方。因此,会话编号“A”的参加终端编号成为“0”、“99”。并且,不位于指定区域“无线接入点13-2”的终端装置14、以及位于指定区域“无线接入点13-2”但未处于激活状态的终端装置14被登记为排除终端。
这样,在以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形式进行通信会话的情况下,混合表格303中也不登记表示是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意思的信息,而是通过对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中登记的终端编号进行增删来对应于近邻通信以及区域指定通信。
在近邻通信会话或者区域指定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于通信会话的中途移动到其他区域的情况下,即,在与其他无线接入点13连接的情况下,在该时间点被从该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中排除。即,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移动至排除终端编号的项目。反之,在因为位于近邻通信会话或者区域指定通信会话中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而被从该通信会话中排除的终端装置14移动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内时,即,在与指定的无线接入点13连接的情况下,在该时间点被登记为该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从而变得能够参加通信会话。
混合表格303的保持时间是在未从参加终端装置发送出声音数据包的状态下不取消该通信会话而对其进行保持的时间。服务器装置11中的各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例如被设定为30秒。混合表格303的保持时间计时器(TS)是在未发送出声音数据包时计数保持时间的经过的计时器。保持时间计时器TS在控制部30的处理动作(参照图9)中,若未发送出声音数据包则进行递减计数,并且若发送出了声音数据包则复位为30秒。在由于30秒钟内未从参加终端装置发送出声音数据包而计时器TS时间已到的情况下,该通信会话被取消,从混合表格303中删去该通信会话的信息。
在通信会话(通话)中,一个人的发言通常为几秒的长度。终端装置14将该发言的声音信号分割成短的(该实施方式中为20毫秒)声音数据包来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另外,在通信会话中,一个人的发言和接下来的发言者的发言之间的间隔(无声时间)为0秒至几秒程度。因此,若预先将保持时间设定为30秒,则一般在处于通话的状况下会话不会被取消。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并不限定于30秒,但要设定为一般的通信中的无声时间的最大值以上。另外,为了继续进行通信会话,在各终端装置14中也需要计时保持时间。终端装置14的保持时间(T1)比服务器装置11的保持时间(TS=30秒)短,例如对计时器T1设定5秒。若在用户断开PTT开关220之后经过了5秒,则即使在服务器装置11中该通信会话被维持,也能通过给定操作来开始其他通信会话。
另外,可以将混合表格303分为由执行中混合表格和退避表格构成的两个表格。执行中混合表格是登记当前正在进行混合的会话的表格,在高速的存储器上形成。通信(声音数据包的收发)中断的会话以200毫秒程度的短时间被转记到退避表格中,在退避表格中被保持了保持时间(T1)。若在保持时间中再次发生了通信(声音数据包的收发),则该通信会话再次被转记到执行中混合表格,用于混合的执行。由此,能够使各终端装置14从混合表格303的释放提前。
图8以及图9是表示终端装置14的控制部20的通信控制动作的流程图。该处理动作每隔20毫秒被重复执行。在该处理动作中,根据PTT开关220的接通/断开、声音数据包(RTP数据包)的接收,推断出当前的通信的状态(status)。在此,该流程图中使用的标记、计时器类如下。
PTT:是一键通开关(PTT开关)220的简称,但并不限定于PTT开关220的接通/断开,还包含基于VOX电路的发送信号的接通/断开。
NC0:通过用户的操作而选择出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单个编号/小组编号/全体编号)
NC1:使用会话编号、对执行中的通信会话进行识别的编号、建立通信会话的最初的声音数据包中写入的通信对方识别编号(单个编号/小组编号/全体编号)。
FC:通信会话标记(表示该终端装置14正在参加通信会话的标记)
FT:通信中标记(表示处于声音数据包的发送中或者接收中的标记)
AC:近邻通信标记(表示通信会话是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的标记)
T1:保持时间计时器(对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5秒)进行计时的计时器)
S10~S22是声音数据包的发送管理处理。控制部20判断PTT开关220的状态(S10)。在PTT开关220处于接通的情况下,控制部20使处理前进至S11。在PTT开关220未接通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至S22。此外,在该流程图的说明中,设为PTT开关的接通包含基于VOX的发送功能的接通。
在S11中,控制部20判断通信会话标记FC是否被置位。在通信会话标记FC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11中为否),通过本次的PTT开关220的接通而创建的声音数据包是呼叫声音数据包。控制部20对通信会话标记FC、以及表示正在收发声音数据包中的通信中标记FT进行置位(S12)。控制部20将由用户选择出的通信对方编号NC0转记为通信会话编号NC1(S13),并基于近邻通信标记AC来判断是否为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S14)。若近邻通信标记AC被置位则为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近邻通信标记AC通过该终端装置14的用户的操作而被切换置位/复位。
在S14中近邻通信标记AC已被置位的情况下(S14中为是),控制部20将近邻通信标记(置位)、区域信息(连接中AP编号)以及通信会话编号NC1与声音信号一起被写入数据主体而得到的声音数据包作为呼叫声音数据包来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S15)。另一方面,在S14中近邻通信标记AC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14中为否),控制部20将未写入近邻通信标记(复位)而连接中AP编号以及通信会话编号NC1与声音信号一起被写入数据主体所得到的声音数据包作为呼叫声音数据包来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1(S16)。通过该呼叫声音数据包的发送,由服务器装置11开始通信会话。控制部20在将保持时间计时器T1复位为5秒之后(S17),使处理前进至S30之后的声音数据包的接收管理处理。
在S11中通信会话标记FC已经被置位的情况下(S11中为是),控制部20判断通信中标记FT是否被置位,即,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声音数据包的发送或者接收中(S18)。在通信中标记FT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18中为否),控制部20将通信中标记FT置位(S19)。处理按S11→S18→S19前进是在已经开始的通信会话被维持的状态下开始新的声音数据包(用户的通话声音)的发送的情况。在S20中,判断是继续进行已经开始的通信会话而向该通信会话返回本次的声音数据包(S20中为否),还是从之前的通信会话脱离而向新的通信对方发送本次的声音数据包、即建立新的其他通信会话(S20中为是)。该判断例如根据是否进行了在本次的PTT开关220即将接通之前的用户的操作例如通信对方的选择操作等来进行判断即可。在由用户进行了新的通信对方的选择操作的情况下,在S20的判断中,进行建立针对该选择出的通信对方的新的通信会话的处理即可。
在建立新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S20中为是),控制部20将此时选择出的通信对方编号NC0转记为通信会话编号NC1(S21),并且使处理前进至S14。在继续进行已经开始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S20中为否),控制部20使处理从S20直接前进至S14。
在S10中PTT开关220未被接通的情况下(S10中为否),控制部20将通信中标记FT复位(S22)。此外,在通信中标记FT已经被复位的情况下维持现状即可。然后,控制部20使处理前进至S30之后的声音数据包的接收管理处理。
控制部20在S30中判断是否经由网络17而接收到了声音数据包。在接收到声音数据包的情况下,控制部20使处理前进至S31。在未接收到声音数据包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至S40。
在S31中,控制部20判断通信会话标记FC是否被置位。在通信会话标记FC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31中为否),判断为本次建立新的通信会话并已发送出其最初的声音数据包,并且将通信会话标记FC以及通信中标记FT置位(S33)。FT标记是表示当前处于对声音数据包收发中的标记。控制部20将该声音数据包中包含的通信对方编号转记为通信会话编号NC1(S34)。控制部20在S35中将声音数据包输出给音频电路24,将保持时间计时器T1复位为5秒(S36)。
在S31中通信会话标记FC已经被置位的情况下(S31中为是),控制部20对应于本次的声音数据包的接收而将通信中标记FT置位(S32)。此外,在通信中标记FT已经被置位的情况下维持现状即可。然后,控制部20使处理前进至S35。
在S30中未接收到声音数据包的情况下(S30中为否),控制部20判断通信会话标记FC是否被置位(S40)。在通信会话标记FC已被置位的情况下(S40中为是),控制部20执行S41之后的处理。在通信会话标记FC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40中为否),控制部20直接结束处理。
在S41中,控制部20判断通信中标记FT是否被置位。在通信中标记FT已被置位的情况下(S41中为是),控制部20直接结束处理。在通信中标记FT未被置位的情况下(S41中为否),即,在通信中标记FT被复位但通信会话标记FC已被置位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20对保持时间计时器T1进行计数减1运算(20毫秒的量)(S42)。然后,判断通过该减法运算而保持时间计时器T1是否变为了0(S43)。在保持时间计时器T1变为了0的情况下(S43中为是),控制部20为了取消通信会话而将通信会话标记FC复位(S44)。在S43中保持时间计时器T1还大于0的情况下(S43中为否),控制部20直接结束处理。
此外,管理装置12的控制部40也执行与终端装置14的控制部20所执行的图8、图9的通信控制处理大致相同的处理。不过,在图8的S15中,取代本装置连接中的无线接入点13的编号,将由管理者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AP编号作为区域信息而写入到声音数据包中。
图10A以及图10B是表示服务器装置11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A表示了声音数据包接收时的处理。图10B表示了混合表格管理处理。
在图10A中,若接收到声音数据包,则控制部30判断以发送源终端编号以及通信对方识别编号来识别的通信会话是否已经登记于混合表格303(S50)。在通信会话已经登记于混合表格303的情况下(S50中为是),控制部30基于混合表格303的参加终端编号,将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中包含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S56)。然后,将混合表格303的该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计时器TS复位为30秒(S57)。由此,在之后的30秒钟内,在服务器装置11中维持该通信会话。
在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通信会话未登记于混合表格303的情况下(S50中为否),即,在该声音数据包为呼叫声音数据包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基于该呼叫声音数据包的新的通信会话登记到混合表格303中(S51)。在混合表格303中,通信对方编号被登记为会话编号,该声音数据包的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主叫终端编号。
控制部30在S51中登记的通信会话的栏的参加终端编号、排除终端编号等的项目中分别登记相应的终端装置14的编号(S52)。参加终端编号、排除终端编号等的项目的登记的规则如下。
在单个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以及主叫终端编号而写入到呼叫声音数据包中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
在小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作为主叫终端编号以及通信对方识别编号而写入到呼叫声音数据包中的、属于小组编号的小组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另外,在主叫终端装置不属于小组的情况下,主叫终端编号还被登记到追加终端编号中。
另外,在近邻小组通信会话或者区域指定小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与通常同样,建立将通信对方识别编号作为会话编号的通信会话,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由区域信息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属于小组但不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排除终端编号。
在以上的小组通信会话、近邻小组通信会话以及区域指定小组通信会话中,在要登记到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中的终端装置14之中存在因非激活、正在参加其他通信会话中等而无法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其终端编号被从参加终端编号的项目中排除,转记至排除终端编号的项目中。
在全体通信会话的情况下,包含主叫终端编号的所有激活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未激活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排除终端编号。另外,在近邻全体通信会话或者区域指定全体通信会话的情况下,与通常同样,建立以通信对方识别编号(全体编号)作为会话编号的通信会话,激活的终端装置14中的位于由区域信息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近邻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参加终端编号。处于激活但不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被登记为排除终端编号。
在以上的S51、S52的处理中,建立与写入到呼叫声音数据包的信息相适应的通信会话,进行参加终端编号等的登记。然后,若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利用将该通信会话的会话编号写入到通信对方识别信息中而得到的声音数据包来将声音信号发送给服务器装置,则该声音信号被转发给各参加终端装置。即,在建立了通信会话以后,终端装置14无需区分通信会话是否为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
另外,服务器装置11也是将位于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登记到混合表格303的参加终端编号中,并且将除此之外的终端编号登记到排除终端编号中,从而实现了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因此在建立了通信会话以后,服务器装置11也无需区分该通信会话是否为近邻通信或者区域指定通信。
在建立了通信会话之后,控制部30将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S53)。从混合表格303中登记的该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编号中决定参加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
控制部30判断是否存在由于参加了在S51中建立的通信会话而被从已经登记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中排除的终端装置14(S54)。即,这是由于各终端装置14分别只能参加一个通信会话。因此,在参加了之前建立的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14又参加了本次建立的通信会话的情况下,需要从之前建立的通信会话中去除。在存在相应的终端装置14的情况下(S54中为是),从该之前建立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编号中删除该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S55)。被排除的终端编号被转记为排除终端编号。这样各通信会话的参加终端装置被最佳化。
图10B的混合表格管理处理被定期(例如每隔20毫秒)重复执行。控制部30首先指定混合表格303的起始行的通信会话(S60)。控制部30使指定的通信会话的保持时间计时器TS进行计数减1运算(20毫秒的量)(S61),判断通过该减法运算而保持时间计时器TS是否变为了0(S62)。在保持时间计时器TS变为了0的情况下(S62中为是),控制部30视作该通信会话已结束,将该行的通信会话删去(S63)。
控制部30依次执行以上的处理直至混合表格303的最终行为止(S64、S65),由此进行混合表格303的管理。
在该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中,服务器装置11利用多个区域中分别设置的多个无线接入点13来管理各终端装置14所在的区域,由此使得能够管理限定了终端装置14的区域的通信。另外,在通常的小组通信以及全体通信中,服务器装置11也能进行参加终端装置的追加/排除,因此利用这一点来运用限定了区域的通信会话。由此,能够以与通常的通信会话大致相同的处理来进行限定了区域的通信会话的运用。终端装置14通过在传输通话声音的声音数据包中附加对区域进行指定的信息,从而能够实现限定了区域的呼叫。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各无线接入点13的每个覆盖区域来分割区域,将各个区域作为部分通信区域,但也可以将多个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作为一个部分通信区域。在这样设置的情况下,在服务器装置11中设定如图6D所示的区域表格来控制各部分通信区域即可。
图6D是表示区域表格的图。如上所述,区域表格304是对部分通信区域进行管理用的表格。在区域表格304中,与对各部分通信区域唯一地赋予的区域编号建立对应地,登记了作为对各部分通信区域中设置的无线接入点13进行识别的信息的AP编号。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AP编号而使用了该无线接入点13的SSID,作为SSID而使用了该无线接入点13的MAC地址。服务器装置11以终端表格301的连接中AP编号来搜索区域表格304,由此检测该终端装置14所在的部分通信区域。
图6D所示的区域表格仅用于区域指定通信,近邻通信也可以在按无线接入点13而分割出的近邻区域(部分通信区域)中运用。
另外,在近邻通信中也可以将比一个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宽的区域作为近邻区域。例如,可以将终端装置14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以及与该无线接入点13相邻的其他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作为近邻区域。在这样运用的情况下,使服务器装置11存储各无线接入点13的配置信息,根据从终端装置14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中写入的AP编号,将以该AP编号来确定的无线接入点13以及与该无线接入点相邻的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作为近邻区域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无线接入点13的覆盖区域为基准而进行了终端装置14的位置、以及部分通信区域、近邻区域的分割,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4中设置GPS接收器,将GPS的坐标值作为终端装置14的位置信息。另外,还可以在覆盖区域中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房间来分割部分通信区域。
也可以允许终端装置14执行对用户所希望的区域进行指定的区域指定通信。在区域指定通信中,可以使得能够指定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在这样运用的情况下,使得能够在声音数据包的区域信息中写入多个区域编号(AP编号)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非激活的终端装置作为排除终端装置而被从通信会话中排除,但也可以在该终端装置变为激活的时间点使其中途参加通信会话。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对应于从终端装置14发送出的呼叫声音数据包来建立通信会话,但通信会话建立的契机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由管理者从管理装置12操作混合表格303来进行通信会话的建立以及取消。
符号说明
11服务器装置(中继装置)
12管理装置
13无线接入点
14终端装置
20(终端装置的)控制部
30(服务器装置的)控制部
40(管理装置的)控制部
32网络通信部
220PTT(一键通)开关
301终端表格
302小组表格
303混合表格
304区域表格

Claims (28)

1.一种中继装置,具备:
网络通信部,经由包含无线网络的通信网络而与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部,控制所述中继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声音信号的通信;和
存储部,
所述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在从作为所述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所述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并且进行将从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的中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是指定所述主叫终端装置所在的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控制部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存储表示哪个终端装置属于预先设定的原有小组的信息,
在从所述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以及所述原有小组的呼叫时,所述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控制部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参加所述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出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时,所述控制部将该终端装置从所述通信会话中排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网络具有多个无线接入点,
各终端装置分别经由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所述通信网络连接,
各所述部分通信区域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的覆盖区域构成,
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表示各个终端装置分别与哪一个无线接入点连接的信息作为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主叫终端装置进行的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是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定期地或者在给定的时刻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信息,来更新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
9.一种声音通信系统,包括分别与通信网络连接的中继装置和多个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
网络通信部,经由所述通信网络而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部,控制所述中继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声音信号的通信;和
存储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在从作为所述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所述控制部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并且进行将从参加该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的中继处理,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终端网络通信部,经由所述通信网络而与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更新单元,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和
呼叫单元,根据用户的特定操作,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指定了任一个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网络包含多个无线接入点,
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经由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通信网络连接,
所述中继装置的控制部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每个覆盖区域来分割所述通信区域,从而设定所述部分通信区域,
所述终端网络通信部经由所述任一个无线接入点而与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获取与自身装置通信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识别信息,
所述位置信息更新单元将获取到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识别信息作为所述自己的位置信息而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呼叫单元向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单元将指定自身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呼叫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备一键通电路,
所述终端网络通信部在所述一键通电路处于接通期间,将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信号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并且与所述一键通电路的接通/断开无关地接收从所述中继装置发送来的声音信号。
13.一种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利用具备经由网络而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和存储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存储部的中继装置,对声音信号进行中继,
所述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所述中继装置将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第2步骤,在从作为所述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所述中继装置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和
第3步骤,所述中继装置将从参加所述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步骤中,接收指定所述主叫终端装置所在的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还包括:第4步骤,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中继装置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表示哪个终端装置属于预先设定的原有小组的信息,
在所述第2步骤中,在从所述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以及所述原有小组的呼叫时,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还包括:第4步骤,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中继装置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还包括:第5步骤,在参加所述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出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时,所述中继装置将该终端装置从所述通信会话中排除。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表示各个终端装置分别与哪一个无线接入点连接的信息作为所述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2步骤中,接收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来作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还包括:第6步骤,所述中继装置定期地或者在给定的时刻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信息,来更新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
21.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具备经由网络而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和存储所述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存储部的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下述单元发挥功能:
第1单元,将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区域分割为多个部分通信区域,并且将表示各终端装置位于哪个部分通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第2单元,在从作为所述终端装置之一的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时,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和
第3单元,将从参加所述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参加该通信会话的其他终端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单元接收指定所述主叫终端装置所在的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控制部还作为第4单元发挥功能,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第4单元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表示哪个终端装置属于预先设定的原有小组的信息,
在从所述主叫终端装置发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以及所述原有小组的呼叫时,所述第2单元建立该主叫终端装置和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参加的通信会话。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控制部还作为第4单元发挥功能,在位于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且属于所述指定的原有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进入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时,所述第4单元使该终端装置参加所述通信会话。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控制部还作为第5单元发挥功能,在参加所述通信会话的终端装置进行移动而移出到所述指定的部分通信区域外时,所述第5单元将该终端装置从所述通信会话中排除。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表示各个终端装置分别与哪一个无线接入点连接的信息作为所述位置信息,
所述第2单元接收指定了任一个无线接入点的呼叫,来作为指定了所述部分通信区域的呼叫。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控制部还作为第6单元发挥功能,所述第6单元定期地或者在给定的时刻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连接的无线接入点的信息,来更新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位置信息。
CN201480060892.2A 2013-11-07 2014-10-31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5706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1600 2013-11-07
JP2013231600 2013-11-07
PCT/JP2014/079135 WO2015068666A1 (ja) 2013-11-07 2014-10-31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信号の中継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430A true CN105706430A (zh) 2016-06-22
CN105706430B CN105706430B (zh) 2018-11-23

Family

ID=5304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0892.2A Active CN105706430B (zh) 2013-11-07 2014-10-31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1347B2 (zh)
EP (1) EP3068118B1 (zh)
JP (1) JP6418163B2 (zh)
CN (1) CN105706430B (zh)
HK (1) HK1223467A1 (zh)
WO (1) WO201506866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017A (zh) * 2017-02-08 2019-08-09 艾可慕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以及程序
CN111245496A (zh) * 2019-12-30 2020-06-05 南京奥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标签网络信号的节能通讯系统及算法
CN113519149A (zh) * 2019-03-15 2021-10-19 艾可慕株式会社 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呼叫控制服务器的冗余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3421B1 (ko) * 2017-04-05 2019-09-23 (주)사이버텔브릿지 이동 단말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ptt 서비스 방법
JP7355996B2 (ja) * 2019-05-17 2023-10-04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音声通信の録音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908A (zh) * 2004-02-24 2007-02-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点对多点数据通信
CN102379132A (zh) * 2009-04-06 2012-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高优先级通信会话
CN102687540A (zh) * 2010-01-08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管理装置、数据分布装置、移动通信方法及程序
JP2013012793A (ja) * 2011-06-28 2013-01-17 Icom Inc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無線音声通話システム
JP2013058872A (ja) * 2011-09-07 2013-03-28 Murata Mach Ltd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8407B2 (en) * 2001-08-03 2010-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IPP2T (IP-push-to-talk) wireless LAN mobile radio service
US20030207690A1 (en) * 2002-05-01 2003-11-06 Dorenbosch Jheroen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cing a dispatch call
JP2009232048A (ja) 2008-03-21 2009-10-08 Kenwood Corp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JP5194996B2 (ja) 2008-04-28 2013-05-08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レピータ、レピ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レピータ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792419B2 (en) * 2010-04-08 2014-07-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sence-based communication routing service and regulation of same
US8867425B2 (en) * 2012-12-21 2014-10-2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overage boos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908A (zh) * 2004-02-24 2007-02-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点对多点数据通信
CN102379132A (zh) * 2009-04-06 2012-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高优先级通信会话
CN102687540A (zh) * 2010-01-08 2012-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管理装置、数据分布装置、移动通信方法及程序
JP2013012793A (ja) * 2011-06-28 2013-01-17 Icom Inc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無線音声通話システム
JP2013058872A (ja) * 2011-09-07 2013-03-28 Murata Mach Ltd 音声通信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Phase 2); Voice Group Call Service》", 《3GPP TS 43.068 VERSION 11.4.0 RELEASE 11》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5017A (zh) * 2017-02-08 2019-08-09 艾可慕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以及程序
US10932096B2 (en) 2017-02-08 2021-02-23 Icom Incorporated Relaying devic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voice signal transfer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0115017B (zh) * 2017-02-08 2021-10-22 艾可慕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
CN113519149A (zh) * 2019-03-15 2021-10-19 艾可慕株式会社 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呼叫控制服务器的冗余化方法
US11777999B2 (en) 2019-03-15 2023-10-03 Icom Incorporated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dundancy method for call control server
CN113519149B (zh) * 2019-03-15 2024-03-08 艾可慕株式会社 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呼叫控制服务器的冗余化方法
CN111245496A (zh) * 2019-12-30 2020-06-05 南京奥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标签网络信号的节能通讯系统及算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3467A1 (zh) 2017-07-28
JPWO2015068666A1 (ja) 2017-03-09
EP3068118B1 (en) 2023-02-15
JP6418163B2 (ja) 2018-11-07
CN105706430B (zh) 2018-11-23
EP3068118A4 (en) 2017-06-21
US20160269546A1 (en) 2016-09-15
US10091347B2 (en) 2018-10-02
WO2015068666A1 (ja) 2015-05-14
EP3068118A1 (en) 201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236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5706433A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程序以及中继方法
CN105684405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记录介质以及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
EP3226526B1 (en) Relay devic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706430A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CN105684404B (zh)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存储介质以及中继方法
JP6836085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CN106416322A (zh) 中继装置、通信中继方法、程序以及声音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4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