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337A -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6337A
CN105706337A CN201480059931.7A CN201480059931A CN105706337A CN 105706337 A CN105706337 A CN 105706337A CN 201480059931 A CN201480059931 A CN 201480059931A CN 105706337 A CN105706337 A CN 105706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eodium magnet
magnet
pole
ne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6337B (zh
Inventor
苏文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6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8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e.g. with turbines
    • H02K7/1807Rotary generators
    • H02K7/1861Rotary generators driven by animal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9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9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6Magnetic cores, or permanent magne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k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在绕组线圈体的内侧螺旋形排列磁力强度大于普通磁铁十倍以上的钕磁铁,以通过旋转的钕磁铁,在与利用磁铁的一般发电装置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施加相同旋转力的条件下提高发电效率,而且,通过使所生成的电场伴随涡流现象传递至绕组线圈体,从而大幅提高发电性能。本发明包括:第一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一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第二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二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二极,外面构成第一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一钕磁铁;第三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三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二钕磁铁;第一侧面磁铁部,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的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的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入槽,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一插入槽小的直径的第一安设孔;第二侧面磁铁部,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的另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插入槽,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二插入槽小的直径的第二安设孔;轴杆,安装于上述第一钕磁铁的第一安装孔,一端穿过上述第一安设孔,而另一端穿过上述第二安设孔;及绕组线圈体,缠绕于上述轴杆;上述第一钕磁铁和上述第三钕磁铁被固定,而上述第二钕磁铁在上述第一钕磁铁和上述第三钕磁铁之间进行旋转,以在上述绕组线圈体中产生电场,从而在上述绕组线圈体中发电。

Description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在绕组线圈体的内侧螺旋形排列磁力强度大于普通磁铁十倍以上的钕磁铁,以通过旋转的钕磁铁,在与利用磁铁的一般发电装置相比,在相同的时间段和相同的旋转力条件下提高发电效率,而且,通过使所生成的电场伴随涡流现象传递至绕组线圈体,从而大幅提高发电性能。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资源,是运行用电的家电产品等器具、计算机等各种办公用品、升降机等各种业务用电器装置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
上述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电通过利用水力的水力发电或利用火力的火力发电、利用核能的核能发电来生成。
但是,在水力发电的情况下,根据夏天等降雨量多的季节或春天、秋天或冬天等降雨量少的季节,水量的差异很大,因此,难以持续产生电力,从而降低发电效率。
另外,在活力发电的情况下,因需要石油或煤炭等化石燃料进行持续燃烧,因此,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引起环境污染及公害。
尤其是,上述火力发电的最大的问题是近来引起因大气污染的地球的变暖线上,从而给地球环境带来很大的问题。
另外,在核能发电的情况下,虽然具有相对于发电量生产成本低廉,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但因存在放射物质泄露等污染的危险,持续引起民怨。
因上述问题,作为替代方案开发出环保的发电设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太阳热的太阳热发电或利用风力的风力发电。
但是,在太阳热发电的情况下,因夜间或阴天难以发电,存在生产性低的问题,而且,因用于太阳热发电装置的太阳热集热板的价格昂贵,难以安装于普通家庭,尤其是,在公寓较多的大城市的情况下,因在公寓中没有能够安装太阳热集热板的充足的空间,因此,虽然太阳热发电装置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几乎无法用于大城市。
另外,在风力发电的情况下,因必需具备持续有风的选址条件,主要设置于山顶或海边等地,但这样设置于山顶或海边的的风力发电机的更换及修理作业难,从而存在管理难的问题,而且,还存在若不持续刮风的话难以稳定产生电能的另一个问题。
因此,提出利用磁铁的各种发电装置,例如有韩国公开专利10-2009-0038532号的通过使线圈绕组单位体沿N极永久磁铁和S极永久磁铁之间的空隙旋转生成电力的发电装置,其在多个N极永久磁铁和S极永久磁铁在相互维持一定空隙的同时对称排列的圆形磁铁组定子的中心部垂直设置中心轴,而其以轴承为媒介支撑结合旋转部件的中心部;在圆形磁铁组定子的N极永久磁铁和S极永久磁铁之间的空隙面,设置线圈绕组单位体并固定结合于旋转部件;在旋转部件的末端部或中心旋转轴啮合有驱动源,而通过该驱动源的驱动使旋转部件进行旋转,则在位于圆形磁铁组定子的N极永久磁铁和S极永久磁铁之间的空隙之间的线圈绕组单位体中产生电力;从线圈绕组单位体引出的电线部沿旋转部件接地于中心轴,而向中心轴的整流子片和毛刷传递电力的线圈绕组单位体,沿N极永久磁铁和S极永久磁铁之间进行旋转以产生电力。
但是,因用于现有技术的永久磁铁的磁力强度若,因此,所产生的电的强度不高,从而大幅降低发电的效率性。
尤其是,N极的永久磁铁和S极的永久磁铁因以相对的形状按圆周形排列,因此通过上述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度若,降低发电生产性,而为了提高发电生产性,需以更快的速度旋转线圈绕组单位体。
与此同时,现有技术的利用永久磁铁和绕组线圈体的发电装置,因永久磁铁的排列相对于绕组线圈体水平排列,因此,通过永久磁铁生成的磁场的强度若,从而大幅降低发电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大韩民国注册专利第10-1223825号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包括:圆形旋转体,在中央突出具备旋转轴并具备第一磁铁结合口和第二磁铁结合口;绕组线圈体,沿上述旋转体的外周周围设置;第一钕磁铁,过盈配合于上述旋转体的第一磁铁结合口并以螺旋形排列,形成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二钕磁铁,过盈配合于上述旋转体的第二磁铁结合口并以螺旋形排列,形成第三极和第四极;第一磁场部、第二磁场部、第三磁场部,各形成于上述旋转轴和第一钕磁铁及第二钕磁铁之间。
上述现有技术的发电装置虽然具有可提高发电效率性的优点,但为不停留于上述发电装置,而因发现可更有效率地产生电力以提高发电性能的技术思想完成的本发明,而且,现有技术的发电装置在发电时,除考虑发电的构成因素之外,没有考虑耐冲击性或耐久性,因此,也需要这方面的对策。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利用磁铁生产电力的发电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较之现有技术的利用钕磁铁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以更高的效率生产电力,并可提高耐冲击性和耐久性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解决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一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第二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二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二极,外面构成第一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一钕磁铁;第三钕磁铁,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三安装孔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二钕磁铁;第一侧面磁铁部,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的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的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入槽,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一插入槽小的直径的第一安设孔;第二侧面磁铁部,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的另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插入槽,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二插入槽小的直径的第二安设孔;轴杆,安装于上述第一钕磁铁的第一安装孔,一端穿过上述第一安设孔,而另一端穿过上述第二安设孔;及绕组线圈体,缠绕于上述轴杆;上述第一钕磁铁和上述第三钕磁铁被固定,而上述第二钕磁铁在上述第一钕磁铁和上述第三钕磁铁之间进行旋转,以在上述绕组线圈体中产生电场,从而在上述绕组线圈体中发电。
在上述第二钕磁铁中,插入上述第一插入槽的一端构成第一极,在上述第一侧面磁铁部中,上述第一插入槽构成第一极,在上述第二钕磁铁中,插入上述第二插入槽的另一端构成第二极,而在上述第二侧面磁铁部中,上述第二插入槽构成第二极。
另外,本发明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轴杆、绕组线圈体、第一钕磁铁、第二钕磁铁、第三钕磁铁、第一侧面磁铁部及第二侧面磁铁部的安装空间并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形状;第一盖子,将上述外壳结合于一端开口部以盖住上述外壳的一端,并具备供轴杆和绕组线圈体的一端通过的第一通过孔;及第二盖子,将上述外壳结合于另一端开口部以盖住上述外壳的另一端,并具备供轴杆和绕组线圈体的另一端通过的第二通过孔。
另外,本发明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设杆,供轴杆的一端结合;第二安设杆,供轴杆的另一端结合;及支撑台,结合于第一安设杆和第二安设杆之间并具备供外壳安设的安设板。
另外,在第二钕磁铁的一侧面还具备排列有锯齿形状的侧面齿轮,而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还包括与侧面齿轮啮合联动的第一齿轮及在第一齿轮的中心轴偏斜地与第一齿轮结合的手柄,此时,外壳外壳还包括向一侧突出而可收容第一齿轮的收容部。
第一钕磁铁、第二钕磁铁、第三钕磁铁的各第一极或第二极各由N极或S极中的一个极构成。
第一钕磁铁、第二钕磁铁、第三钕磁铁组装成各内外部面相互被阻断接触。
倾斜地以螺旋形排列的第一钕磁铁和第三钕磁铁相互以相同的方向倾斜排列。
倾斜地以螺旋形排列的第一钕磁铁和第三钕磁铁各以与第二钕磁铁相反的方向倾斜排列。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克服现利用磁铁生产电力的发电装置的不足,可较之现有技术的利用钕磁铁产生电力的发电装置,以更高的效率生产电力,并可提高耐冲击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图2所示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结合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3为从一侧切开图2所示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钕磁铁、第二钕磁铁及第三钕磁铁的各极性的斜视图;
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侧面磁铁部的极性的斜视图;
图6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侧面磁铁部的极性的斜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除上述目的之外的其他目的及特征,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明了。
除非有特别的说明,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的意思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意思一样。一般使用的与词典中定义的术语相同的术语具有与相关技术的语境中的意思相同的含义,除非有明确的定义,在本申请中不具有理想的或过度的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为图2所示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结合的状态的斜视图。图3为从一侧切开图2所示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钕磁铁、第二钕磁铁及第三钕磁铁的各极性的斜视图。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侧面磁铁部的极性的斜视图。图6为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侧面磁铁部的极性的斜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包括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第一侧面磁铁部40、第二侧面磁铁部50、轴杆60及绕组线圈体70。
上述第一钕磁铁1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一安装孔1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和第二极为指称磁铁的阳极和阴极的术语,磁铁由具有相反极性的两个极构成。即,在第一极为阳极时,第二级为阴极,而在第二极为阳极时,第一极成为阴极。
上述第二钕磁铁2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二安装孔2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二极,外面构成第一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一钕磁铁10。此时,第二钕磁铁20可也旋转的状态设置。上述第二钕磁铁20在设置于第一钕磁铁10的外侧状态下进行旋转,此时,第一钕磁铁10的内面和第二钕磁铁20的外面相互间构成相同的极性。
上述第三钕磁铁3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三安装孔3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二钕磁铁20。即,第三钕磁铁30设置于第二钕磁铁20的外侧。
上述第一侧面磁铁部40设置于第三钕磁铁30的一侧部,并具备可供第二钕磁铁20的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入槽41。此时,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可结合于第三钕磁铁30的一面。另外,第一侧面磁铁部40在中央部形成具有比上述第一插入槽41小的直径的第一安设孔42。
上述第一插入槽41起到在第二钕磁铁20的一端插入的状态下约束第二钕磁铁20的一端,以防止第二钕磁铁20与第一钕磁铁10的外面和第三钕磁铁30的内面接触的作用。
上述第二侧面磁铁部50设置于第三钕磁铁30的另一侧部,并具备可供第二钕磁铁20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插入槽51。此时,第二侧面磁铁部50可结合于第三钕磁铁30的另一面。另外,第二侧面磁铁部50在中央部形成具有比上述第二插入槽51小的直径的第二安设孔52。
上述第二插入槽51起到在第二钕磁铁20的另一端插入的状态下约束第二钕磁铁20的另一端,以防止第二钕磁铁20与第一钕磁铁10的外面和第三钕磁铁30的内面接触的作用。
上述轴杆60的两端插入第一钕磁铁10的第一安装孔11,一端部在通过第一安装孔11的状态下露出并通过第一侧面磁铁部40的第一安设孔42,而另一端部在通过第一安装孔11的状态下露出并通过第二侧面磁铁部50的第二安设孔52。上述轴杆60在安设第一钕磁铁10的同时,两端部通过第一侧面磁铁部40和第二侧面磁铁部50,从而起到防止第一侧面磁铁部40和第二侧面磁铁部50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作用,而且,还起到防止第一侧面磁铁部40和与第二侧面磁铁部50结合或插入的结构移动的作用。
上述绕组线圈体70缠绕于轴杆60。此时,绕组线圈体70在缠绕于轴杆60的状态下,一端在通过第一侧面磁铁部40的第一安设孔42之后露出至外部,而另一端在通过第二侧面磁铁部50的第二安设孔52之后露出至外部。
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在第一钕磁铁10和第三钕磁铁30被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钕磁铁20在第一钕磁铁10和第三钕磁铁30之间进行旋转,以在绕组线圈体70中产生电场,从而使绕组线圈体70发电,利用常用磁铁中能量最高的钕磁铁构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相对于磁力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因氧化力而强广泛用于汽车、传感器、扬声器、伺服马达、手提包、饰品、健康用品及各种开关等,较之利用一般永久磁铁的发电装置产生更多量的电能。
此时,第二钕磁铁20的外面的极以与第三钕磁铁30的内面的极相同的极构成,在内面的极形成于第一钕磁铁10的外面相同的极的状态下,在具备螺旋形排列结构的第一钕磁铁10和第三钕磁铁30之间进行旋转,因在第一钕磁铁30和第二钕磁铁20之间产生的涡流形式的第一磁场和在第一钕磁铁10和第二钕磁铁20之间产生的涡流形势的第二磁场传递至绕组线圈体70,磁场的强度得到放大,从而在相同时间内施加相同旋转力时,较之现有技术产生更多量的电能。
与此同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中,在第二钕磁铁20中插入第一插入槽41的一端构成第一极,而在第一侧面磁铁部40中第一插入槽41构成第一极,在第二钕磁铁20中插入第二插入槽51的另一端构成第二极,而在第二侧面磁铁部50中第二插入槽51构成第二极。即,在第二钕磁铁20和第一插入槽41相互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一极,而在第二钕磁铁20和第二插入槽51相互之间形成相同的第二极,因此,在第二钕磁铁20和第一插入槽41之间产生涡流形式的第三磁场并传递至绕组线圈体70,而在第二钕磁铁20和第二插入槽51之间产生涡流形式的第四磁场并传递至绕组线圈体70,从而增加磁场的强度,在相同时间内施加相同旋转力时,较之现有技术产生更多量的电能。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还可包括外壳80、第一盖子90及第二盖子100。
上述外壳80形成有收容轴杆60、绕组线圈体70、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的安装空间并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形状。
上述第一盖子90将外壳80结合于一端开口部以盖住外壳80的一端,并具备供轴杆60和绕组线圈体70的一端通过的第一通过孔91。
上述第二盖子100将外壳80结合于另一端开口部以盖住外壳80的另一端,并具备供轴60杆和绕组线圈体70的另一端通过的第二通过孔101。
上述外壳80、第一盖子90及第二盖子100在相互之间结合成一体的状态下,从外部冲击保护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从而提高耐久性。尤其是,第一盖子90和第二盖子100防止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向侧面方向移动,以约束与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结合的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及轴杆60,从而防止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及轴杆60受冲击错位等现象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还可包括安设部110。
上述安设部110包括第一安设杆111、第二安设杆112及支撑台113。
上述第一安设杆111以框架形状构成并供轴杆60的一端结合。上述第一安设杆111为与轴杆60的一端结合,还可形成供轴杆60结合的孔。
上述第二安设杆112以框架形状构成并供轴杆60的一端结合。上述第二安设杆112为与轴杆60的另一端结合,还可形成供轴杆60结合的孔。
上述支撑台113结合于第一安设杆111和第二安设杆112之间并具备供外壳80安设的安设板113a。此时,安设板113a以贴紧外壳80的外面的形式实现,以贴紧与外壳80接触的形状。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外壳80呈圆筒形状,而安设板113a具备凹陷的槽以贴紧外壳80。
上述第一安设杆111和第二安设杆112及支撑台113形成可供外壳80和轴杆60安设的安设空间,从而在为发电驱动时防止外壳80的移动。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的截面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备第一齿轮120及手柄130。
在本实施例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进行的重复说明,而重点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变更的结构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第二钕磁铁20的一侧面还具备排列有锯齿形状的侧面齿轮22。
上述第一齿轮120与侧面齿轮22啮合联动。在此,第二钕磁铁20的侧面齿轮22和第一齿轮120以与锥齿轮相同的原理驱动,从而可实现使相互之间的旋转方向呈90度的状态下旋转的驱动。此时,为进行旋转,第一齿轮120还可具备在固定于外壳80的状态下插入中心轴附近的轴。
上述手柄130在第一齿轮120的中心轴结合于第一齿轮120。当然,此时在手柄130偏斜结合之后,主体的中间一部分以一定角度弯曲两次以上,从而可变形更容易旋转的形状。
在此,外壳80具备可收容第一齿轮120的收容部。
具备上述追加结构的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在旋转手柄130时,可旋转第一齿轮120,而第一齿轮120将带动旋转第二钕磁铁20。
则第二钕磁铁20在第一钕磁铁10、第三钕磁铁30、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之间的空间产生涡流形式的电场,从而在绕组线圈体70产生电流。当然,此时在外壳80的收容部中,还可在第一齿轮120设置以与锥齿轮相同的原理驱动的齿轮(未图示)以联动驱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通过旋转手柄130发电,此时,通过第二钕磁铁20的旋转,在第一钕磁铁10、第三钕磁铁30、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第二侧面磁铁部50之间的空间产生涡流形式的电场,以在绕组线圈体70产生电流,从而无需另外的动力,只通过人力,在相同时间内施加相同旋转力时,较之现有技术的发电装置产生更多量的电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以具体的元件及特定事项和有限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而这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本发明不受上述事实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与权利要求书均等或等价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包括:
第一钕磁铁(1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一安装孔(1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
第二钕磁铁(2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二安装孔(2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二极,外面构成第一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一钕磁铁(10);
第三钕磁铁(30),呈两端开口以具备第三安装孔(31)的圆筒体形状,在主体的外面排列钕磁铁且相对于长度方向螺旋形排列,圆筒体的内侧空间构成第一极,外面构成第二极,而且,在圆筒体的内侧空间设置上述第二钕磁铁(20);
第一侧面磁铁部(40),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30)的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20)的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入槽(41),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一插入槽(41)小的直径的第一安设孔(42);
第二侧面磁铁部(50),具备于上述第三钕磁铁(30)的另一侧部,形成有供上述第二钕磁铁(20)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插入槽(51),在中心部形成有具有比上述第二插入槽(51)小的直径的第二安设孔(52);
轴杆(60),安装于上述第一钕磁铁(10)的第一安装孔(11),一端穿过上述第一安设孔(42),而另一端穿过上述第二安设孔(52);及
绕组线圈体(70),缠绕于上述轴杆(70);
上述第一钕磁铁(10)和上述第三钕磁铁(30)被固定,而上述第二钕磁铁(20)在上述第一钕磁铁(10)和上述第三钕磁铁(30)之间进行旋转,以在上述绕组线圈体(70)中产生电场,从而在上述绕组线圈体(70)中发电;
还包括:外壳(80),形成有收容上述轴杆(60)、上述绕组线圈体(70)、上述第一钕磁铁(10)、上述第二钕磁铁(20)、上述第三钕磁铁(30)、上述第一侧面磁铁部(40)及上述第二侧面磁铁部(50)的安装空间并呈两端开口的圆筒体形状;
第一盖子(90),将外壳(80)结合于一端开口部以盖住上述外壳(80)的一端,并具备供上述轴杆(60)的一端和上述绕组线圈体(70)的一端通过的第一通过孔(90);
第二盖子(100),将外壳(80)结合于另一端开口部以盖住上述外壳(80)的另一端,并具备供上述轴杆(60)的另一端和上述绕组线圈体(70)的另一端通过的第二通过孔(100);
安设部(110),包括供上述轴杆(60)的一端结合的第一安设杆(111)、供上述轴杆(60)的另一端结合的第二安设杆(112),及结合于上述第一安设杆(111)和上述第二安设杆(112)之间并具备供上述外壳(80)安设的安设板(113a)的支撑台(113);
侧面齿轮(22),排列有锯齿形状且具备于上述第二钕磁铁(20)的一侧面;
第一齿轮(120),与上述侧面齿轮(22)啮合联动;及
手柄(130),在上述第一齿轮(120)的中心轴结合于上述第一齿轮(120),以在旋转时,旋转上述第一齿轮(120)并带动上述第二钕磁铁(20);
上述外壳(80)还包括向乙方突出以供上述第一齿轮(120)收容的收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钕磁铁(20)中插入上述第一插入槽(41)的一端构成第一极,而插入上述第二插入槽(51)的另一端构成第二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侧面磁铁部(40)中,对应于第二钕磁铁(20)的端部极性,第一插入槽(41)构成第一极,而第二插入槽(51)构成第二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的各第一极或第二极各由N极或S极中的一个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钕磁铁(10)、第二钕磁铁(20)、第三钕磁铁(30)组装成各内外部面相互被阻断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地以螺旋形排列的第一钕磁铁(10)和第三钕磁铁(30)各以相同的方向倾斜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地以螺旋形排列的第一钕磁铁(10)和第三钕磁铁(30)各以与第二钕磁铁(20)相反的方向倾斜排列。
CN201480059931.7A 2013-10-29 2014-09-18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Active CN105706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29073 2013-10-29
KR1020130129073A KR101388825B1 (ko) 2013-10-29 2013-10-29 나선형 구조를 갖는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PCT/KR2014/008686 WO2015064911A1 (ko) 2013-10-29 2014-09-18 나선형 구조를 갖는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337A true CN105706337A (zh) 2016-06-22
CN105706337B CN105706337B (zh) 2018-10-12

Family

ID=5065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931.7A Active CN105706337B (zh) 2013-10-29 2014-09-18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66806B2 (zh)
KR (1) KR101388825B1 (zh)
CN (1) CN105706337B (zh)
WO (1) WO20150649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8524B2 (en) * 2016-04-07 2022-09-20 Phoenix America Inc. Multipole magnet for use with a pitched magnetic sensor
WO2020243335A1 (en) * 2019-05-31 2020-12-03 Chubby Gorilla, Inc. Manually powered vaporiz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WO2024091350A1 (en) * 2022-10-25 2024-05-02 Liu Chien Kuo A generator with minimal to non-existent rotation resistance through controlled attractions among all magnets and iron co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6224A (en) * 1966-08-26 1969-02-04 Ernie Byron Esters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plural split permanent magnet stators
US6304017B1 (en) * 2000-02-18 2001-10-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unter rotating nested cylinders in electrical machinery
US20060038454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Dumitru Bojiuc DC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US8159104B1 (en) * 2005-08-22 2012-04-17 Clearwater Holdings, Ltd DC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with magnetic gap self commutating laminated ferromagnetic rotating co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132A (ja) * 1993-11-30 1995-06-23 Shunichi Matsutani 永久磁石対向吸引式回転動力発生装置
KR100288246B1 (ko) * 1999-03-12 2001-04-16 정형 Nd(네오디뮴) 자석을 이용한 자력 흡착기
KR20090038532A (ko) 2007-10-16 2009-04-21 기승철 코일권선단위체가 n극영구자석 과 s극영구자석 사이의공극을 따라 회전하며 전기를 생성하는 발전장치 및 그발전방법
JP5428218B2 (ja) 2008-06-23 2014-02-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形回転電機の回転子構造
KR20110010852A (ko) * 2009-07-27 2011-02-08 강칠호 자력을 이용한 동력 발생장치
KR101195709B1 (ko) 2012-03-26 2012-10-29 소문섭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KR101223825B1 (ko) 2012-04-04 2013-01-17 소문섭 나선형 구조를 갖는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6224A (en) * 1966-08-26 1969-02-04 Ernie Byron Esters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plural split permanent magnet stators
US6304017B1 (en) * 2000-02-18 2001-10-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Counter rotating nested cylinders in electrical machinery
US20060038454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Dumitru Bojiuc DC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US8159104B1 (en) * 2005-08-22 2012-04-17 Clearwater Holdings, Ltd DC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with magnetic gap self commutating laminated ferromagnetic rotating c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64911A1 (ko) 2015-05-07
KR101388825B1 (ko) 2014-04-25
US9966806B2 (en) 2018-05-08
US20160254708A1 (en) 2016-09-01
CN105706337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7352B1 (ko) 발전기
KR20200065468A (ko) 마그넷 발전기
CN105706337A (zh) 利用具备螺旋形结构的钕磁铁的发电装置
KR101872262B1 (ko) 마그넷 발전기
KR101276000B1 (ko) 비자성 회전자 이너 아우터 고정자 발전기의 구조
CN201265488Y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
US1007946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with an electric motor
JP2014204644A (ja) モノポール構成の発電機
KR101195709B1 (ko)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KR101223825B1 (ko) 나선형 구조를 갖는 네오디뮴자석을 이용한 전기발생장치
KR101269880B1 (ko) 블레이드 일체형 소수력 발전설비
KR100944677B1 (ko) 가로등용 발전기
KR100870231B1 (ko) 풍력을 이용한 발전기
KR102258366B1 (ko) 마그넷 발전기
KR102614572B1 (ko) 스마트 발전기
KR101392949B1 (ko) 복합 발전기능을 갖는 전동기
KR200438048Y1 (ko) 발전기
CN202026218U (zh) 非磁性转子内外定子发电机的结构
CN204928520U (zh) 发电轮毂的发电机模块
CN201113849Y (zh) 磁力发电机
Daudo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Direct Current Generator of High Power on the Basis of Permanent Magnets
KR101028757B1 (ko) 풍력발전기
CN114884241A (zh) 转轮式自循环稀土永磁动力驱动机及发电系统
KR20210155342A (ko) 출력을 향상시킨 발전장치
KR20180038668A (ko) 굽은형 발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에너지 생성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