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5889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5889A
CN105705889A CN201480061434.0A CN201480061434A CN105705889A CN 105705889 A CN105705889 A CN 105705889A CN 201480061434 A CN201480061434 A CN 201480061434A CN 105705889 A CN105705889 A CN 105705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transfer
refrigerating
chamber
refrigera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14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5889B (zh
Inventor
李东勋
李旭镛
金捧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184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7382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185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3835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1185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9157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05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5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 F25C5/22Distributing ice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4Ice guide, e.g. for guiding ice blocks to storage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0Refrigerat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C2500/02Geometry probl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C2500/08Sticking or clogging of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04Refrigerators with a horizontal mull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包括:机壳,其具备冷藏室以及设置于冷藏室的下侧的冷冻室;冷藏室门,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机壳的前部面连接来开闭所述冷藏室,并且具备用于储藏冰的储冰室;储冰器,其配置于储冰室,用于储藏冰;制冰器,其安装于冷冻室,并且包括上方盘、下方盘及旋转轴,上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上方单元,下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下方单元,旋转轴使下方盘旋转;外罩,其上部空间收容制冰器,其下端部形成有用于蓄集从制冰器分离的冰的冰收集部;冰移送管,其连接外罩和储冰器;以及冰移送装置,其将蓄集于冰收集部的冰沿冰移送管向储冰器移送,冰移送装置包括:移送索;推送部,其与移送索的端部连接;以及移送壳体,其内部卷绕收容移送索。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通常是将食物以低温存储在利用门封闭内部的储藏空间内的家用电器。
最近研发出的冰箱中设置有用于制造冰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可根据冰箱型号来设置于冷冻室或者冷藏室。冷藏室配置在冷冻室的上侧的底部冷冻型冰箱具有转动式冷藏室门和抽屉式冷藏室门。并且,制冰装置可根据冰箱型号安装于冷藏室或冷藏室门,或者安装于冷冻室。
如本发明的申请人申请的韩国特许申请第2011-0091800号所示,制冰器设置于冷冻室,而用于储藏冰的储冰器设置于冷藏室。所述类型的冰箱需要设置用于将制冰器制造的冰移送至储冰器的移送机构,为了顺畅地移送冰,制冰器制造矩形冰。
另外,所述结构的制冰组件存在以下缺点:从制冰器到储冰器之间的距离比较长,而且在移送冰的过程中产生噪音。此外,为了一次性地将冰从制冰器移送至储冰器,需要提供驱动力大的移送装置。
不仅如此,关于所述公开的特许申请中揭示的制冰装置,落入移送构件的冰是通过所述移送构件的旋转来被推动而沿冰溜槽移动至储冰器的。因此,存在以下缺点:在最初制造冰时,由于在冰填满于冰溜槽的内部之前,冰不能传送到储冰器,因此,实质上用户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后才能取出冰来食用。
不仅如此,为了使冰从冰溜槽排出后落入储冰器,总是需要冰填满于所述冰溜槽,即必须等到冰填满于冰移送路径上才能够使新制造的冰通过移送构件被移送,由此使处在前面的冰落入储冰器。
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冰移送路径上总是填满冰,因此,可能发生在冰移送路径上彼此接触的冰融化而粘接在一起的现象。并且,可能发生以下问题:当冰彼此粘接在一起时不能顺畅地移送冰,而且冰不能从冰溜槽落入储冰器。
此外,存在以下问题:如果不能顺畅地移送冰,则用于使移送构件旋转的移送马达承担过负荷,导致电力消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包括:机壳,其具备冷藏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下侧的冷冻室;冷藏室门,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机壳的前部面连接来开闭所述冷藏室,并且具备用于储藏冰的储冰室;储冰器,其配置于所述储冰室,用于储藏冰;制冰器,其安装于所述冷冻室,并且包括上方盘、下方盘及旋转轴,所述上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上方单元,所述下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下方单元,所述旋转轴使所述下方盘旋转;外罩,其上部空间收容所述制冰器,其下端部形成有用于蓄集从所述制冰器分离的冰的冰收集部;冰移送管,其连接所述外罩和所述储冰器;以及冰移送装置,其将蓄集于所述冰收集部的冰沿所述冰移送管向所述储冰器移送,所述冰移送装置包括:移送索;推送部,其与所述移送索的端部连接;以及移送壳体,其内部卷绕收容所述移送索。
根据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制冰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冰移送区间分为冰箱的机壳区间和冰箱门区间,针对各区间分别利用单独的冰移送装置来移送冰,从而相对于利用一个移送装置将冰从制冰器移送至储冰器所消耗的电力,能够消耗较少的电力。
第二,通过提供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移送装置,每当冰从制冰器制造并分离时,分离的所述冰能够移送到储冰器,因此,在制冰器不工作期间,冰不会停留在冰移送路径上,因此不会产生冰在移送路径内部中彼此粘接的现象。
第三,由于冰不在冰移送路径上粘接,因此移送马达不承担过负荷。
第四,当移送冰时,移送溜槽覆盖向移送溜槽一侧落下的冰的上侧部,因此,在由推送部推冰的过程中,冰不会从冰移送路径脱离。
附加优点如下:由于制冰器安装于冷冻室,因此相对于制冰器和储冰器安装于冷藏室门的结构,能够增大储冰器的大小,从而能够储藏更多的冰。
此外,由于制冰器安装于冷冻室,因此相对于安装在冷藏室的情况,能够提高制冰量,并且能够缩短制冰所需要的时间,能够降低用于制冰所消耗的电力。
此外,由于制冰器安装于冷冻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于冷藏室门的前部面的提取部的高度,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由于制冰器安装于冷冻室,因此能够扩张使用频率高的冷藏室的储藏空间,从而增加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制冰组件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制冰组件的冰箱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制冰组件的储藏室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I-I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构成冰移送装置的移送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移送装置的工作情况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冰移送装置的冷藏室门的后视图。
图9是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的冰移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冰从冷冻室一侧的移送装置向门一侧的移送装置移送过程的图。
图13是通过门一侧的移送装置将冰向储冰器移送的情况的图。
图14及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于冰移送装置的逆移送防止装置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溜槽盖的立体图。
图18及图1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于制冰组件的溜槽盖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移送溜槽的展开状态的图。
图21是示出冰移送装置刚要移送冰之前的情况的图。
图22是示出移送冰时的情况的图。
图23及图24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设置于制冰组件的溜槽盖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5是依次示出溜槽盖的动作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制冰组件的冰箱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制冰组件的冰箱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制冰组件的储藏室内部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制冰组件30的冰箱10可包括:机壳11,其内部设置有冷藏室111和冷冻室112;一对冷藏室门12、13,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机壳11的前部面结合来开闭所述冷藏室111;冷冻室门16,其设置为抽屉形式,用于开闭所述冷冻室112。并且,所述冷藏室111的内部可设置有多个搁板111a和收纳盒111b。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还包括提取部15,该提取部15设置在所述一对冷藏室门12、13中的一个的前部面,能够取水或者冰。并且,所述制冰组件30通过流路与设置有所述提取部15的冷藏室门13连接,所述冷藏室门13的背面设置有能够储藏冰的储冰室(icestoringcompartment)171。并且,可通过储冰室门17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储冰室171。所述储冰室门17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确定所述储冰室171的冷藏室门13的背面相结合。
详细而言,所述冷藏室门12、13包括:外壳131,其形成外形;门衬垫132,其与所述外壳131的背面结合;绝热层(未图示),其填充于所述外壳131与门衬垫132之间。并且,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的上侧部以规定深度凹陷的方式形成所述储冰室171,通过所述储冰室门17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储冰室171。所述储冰室171可以以相当于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所述储冰室171设置有用于储藏冰的储冰器20(参照图8),所述储冰器20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储冰室171分离。
此外,所述储冰器20的底部和所述储冰室171的底部设置有冰排出口,所述冰排出口与所述提取部15连通。因此,当操作设置于所述提取部15的提取按钮时,存储于所述储冰器20的冰经由所述冰排出口向所述提取部15排出。
此外,在所述储冰室门17的前部面可安装收纳盒134,在相当于所述储冰室门17的下侧的所述门衬垫132上也可以安装收纳盒133。
另外,所述制冰组件30可包括:制冰器40,其生成矩形冰;冰移送装置50,其将所述制冰器40制造的冰移送至所述储冰器20;第一管组件60,其包括冰移送管62,该冰移送管62与所述冰移送装置50连接来引导冰的移动;冰移送装置80,其安装在所述冷藏室门13的内部,将来自所述第一管组件60的冰移送至所述储冰器20,以及第二管组件70。
详细而言,所述制冰器40和所述冰移送装置50可安装在所述中间板114的底面。其中,所述冷冻室112的后方设置有供蒸发器(未图示)设置的蒸发室113。
并且,用于构成所述第一管组件60的冰移送管62沿规定所述冷冻室112的机壳11的侧面以及规定所述冷藏室111的机壳11的侧面延伸。并且,所述冰移送管62的端部即冰排出口621在所述冷藏室111的侧面露出。
此外,所述第一管组件60还包括冷气回收管61,该冷气回收管61使向所述储冰室171供给的冷气返回到所述冷冻室112或蒸发室113。所述冷气回收管61与所述冰移送管62相邻,并且沿所述冷冻室112和冷藏室111的侧面内部延伸。并且,冷气流入口611在与所述冰排出口621的下侧相对应的所述冷藏室111的侧面露出。详细而言,所述冷气回收管61的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12或者所述蒸发室113连通,另一端形成冷气流入口611。因此,向所述冷气流入口611下降的冷气沿所述冷气回收管61向所述冷冻室112或者蒸发室113排出。
并且,当关闭所述冷藏室门13时,所述冷气流入口611和所述冰排出口621与安装在所述冷藏室门13内部的所述第二管组件70连通,关于所述第二管组件70的结构,在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组件30包括制冰器40和冰移送装置50。
详细而言,所述制冰器40作为制造矩形冰的制冰器,可包括上方盘41、下方盘42及用于连接所述上方盘41和下方盘42的旋转轴43。在所述上方盘41设置有形成矩形冰的上侧一半的上方单元,在所述下方盘42设置有形成矩形冰的下侧一半的下方单元。并且,当制冰结束时,在所述上方盘41固定的状态下,所述下方盘42以所述旋转轴43为中心旋转,使得冰从所述上方盘41分离。如上所述的用于制造矩形冰的制冰器在上述的特许申请第2011-0091800号中详细记载,因此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另外,所述制冰器40可收容于单独的外罩301的内部。并且,所述外罩301的底面沿前端部的方向向下侧倾斜,使得从所述制冰器40分离的冰蓄集在所述外罩301的前方下端部。并且,所述外罩301的前方下端部形成为以与矩形冰的直径相对应的曲率弯曲的半圆筒形状,由此以一列移送冰。
并且,所述第一管组件60所包含的所述冰移送管62的入口端与所述外罩301的侧面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冰移送管62的入口端与所述外罩301的侧面中的前方连接,以使蓄集于所述外罩301的前方下端的冰以一列移送至所述冰移送管62。
此外,所述冰移送装置50与所述外罩301的侧面连接。具体而言,用于构成所述冰移送装置50的圆筒形状的移送溜槽58与所述外罩301的侧面前端部连接。即,所述冰移送管62和所述移送溜槽58分别与所述外罩301的两侧面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连接。因此,所述移送溜槽58的出口端的中心和所述冰移送管62的入口端的中心配置在同一线上。未说明的附图标记51是移送壳体,53是移送马达。
图5是沿图4的I-I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构成冰移送装置的移送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参照图5及图6,所述冰移送装置50可包括:所述移送溜槽58;移送壳体51,其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入口端连接;移送盘56,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移送壳体51的内部;所述移送马达53,其使所述移送盘56旋转;移送索54,其卷绕于所述移送盘56;推送部55,其与所述移送索54的端部连接。
详细而言,如图所示,所述移送壳体51可以设置为水平,也可以设置为垂直。可以根据冷冻室112的内部结构恰当地设置。
所述移送壳体51包括:圆形的后盖511,其供所述移送盘56安装;前盖512,其覆盖所述后盖511。并且,所述移送马达53的旋转轴531插入于形成在所述移送盘56的中心的马达轴插入孔561,以使所述移送盘56以设定速度旋转。
此外,如图所示,所述移送索54以层叠形式卷绕于所述移送盘56的外周面。即,以向移送盘56的半径方向扩张的方式卷绕。并且,所述移送索54的端部与所述推送部55连接,所述推送部收容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内部。
此外,在所述移送壳体51的内部边缘设置有多个引导滚柱52,以便在所述移送索54解绕的过程中使移送壳体51的内周面与移送索54之间的摩擦力最小化。优选地,所述移送索54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能够柔和地卷绕于所述移送盘56的柔软性,并且具有在所述推送部55通过推送来使冰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弯曲的程度的刚度。并且,所述移送索54的内部可设置成空的管状。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移送装置的工作情况的图。
参照图7,当在所述制冰器40结束生成冰并分离冰时,所分离的冰降落并蓄集于所述外罩301的前方侧角落。并且,在形成于所述外罩301的前方侧角落的用于收容冰的冰收集部上排成一列。如上所述,所述外罩301的前部面下端形成有半圆筒形状的冰收集部,所述冰收集部的一端与所述移送溜槽5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冰移送管62连接。
详细而言,每当冰从所述制冰器40分离并蓄集于所述冰收集部时,进行冰的移送。即,制冰器40的制冰循环次数与冰移送次数相同。
通过驱动所述移送马达53使所述移送盘56向一个方向旋转,从而进行移送。因此,卷绕于所述移送盘56的移送索54解绕,并且位于所述移送壳体51的出口的所述推送部55延伸。并且,所述推送部55推送以一列的方式排列于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的多个冰,由此移送至所述冰移送管62。所述移送索54的长度形成为:所述推送部55能够移动至所述冰移送管62的出口端,即能够移动至冰排出口621为止的长度。其中,所述冰移送管62不仅发挥移送所述冰的功能,还发挥将所述冷冻室112内部的冷气引导至所述储冰器20的冷气供给管的功能。由此,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防止沿所述冰移送管62移送的多个冰彼此粘接在一起,并且不需要设置用于将冷气供给至所述储冰器20的单独的冷气供给管。
另外,当蓄集于所述外罩301内部的冰移送至设置于所述冷藏室门13的冰移送装置时,所述移送马达53向相反方向旋转并卷绕所述移送索54。并且,所述推送部55卡在所述移送壳体511的出口端的瞬间,所述移送马达53的驱动停止。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有冰移送装置的冷藏室门的后视图,图9是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的冰移送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9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8至图11,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门13由外壳131、门衬垫132及绝热层构成。并且,门衬垫132的角落部凸出来形成门提,在相当于所述冷藏室门提的内侧的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的上侧形成有储冰室171。并且,通过储冰室门17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储冰室171。并且,所述储冰室171安装有储冰器20。并且,所述储冰室171的底面和所述储冰器20的底面形成有冰排出口。
详细而言,在所述冷藏室门13的内部,即在所述外壳131与门衬垫132之间安装有冰移送装置80以及用于移送冰和引导冷气的第二管组件70。所述冰移送装置80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13的下侧,所述第二管组件70与所述冰移送装置80连接,并且延伸至所述储冰室171的上端部。
与图5中说明的相同地,所述冰移送装置80可包括移送马达83、移送壳体81、移送盘86、移送索84及推送部85(图12)。并且,所述移送壳体81由后盖811和前盖812构成,所述移送盘8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由所述后盖811和前盖812形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移送马达83的旋转轴831夹入于所述移送盘86的中心部,来使所述移送盘86旋转。并且,移送溜槽88在所述移送壳体81延伸,所述推送部85位于所述移送溜槽88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送索84卷绕于所述移送盘86的外周面,而且以在所述移送盘86的厚度方向上卷绕。所述移送索84卷绕的方式可以采用所述图5所示的形式或者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形式。
另外,所述第二管组件70包括冷气回收管71和冰移送管72。所述冰移送管72沿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的边缘向上延伸,入口端与所述移送溜槽88连接,相当于出口端的冰排出口722位于所述储冰器20的上部。并且,所述冷气回收管71与所述冰移送管72的外侧面紧贴,并且向上侧延伸。如图10所示,所述冰移送管72和冷气回收管71设置成彼此相邻,可以设置成一个模块。并且,形成于所述冰移送管72内部的冰移送流路720截面局部可形成为圆形,以使矩形冰能够顺畅地移送。并且,所述冷气回收管71内部的冷气流路710的截面可形成为四边形或者圆形等多种形状。
此外,冰移送管在所述冰移送管72的某一处开始延伸,优选地,在靠近所述冰移送装置80的某一处开始延伸。以下,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冰移送管72沿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向上侧延伸的管定义为主管72a,从所述主管72a分支的所述冰移送管定义为子管72b。所述子管72b的端部形成有冰流入口721,与所述冰流入口721相对应的所述冷藏室门衬垫132的侧面也形成有连通孔。
此外,所述冷气回收管71的下端形成有冷气排出口712,上端形成有冷气流入口711。所述冷气排出口712可位于所述子管72b的冰流入口721下侧。并且,所述储冰室171的侧面下部形成有冷气回收口172,所述冷气回收管71的冷气流入口711与所述冷气回收口172结合。
根据所述结构,当关闭所述冷藏室门13时,所述冰流入口721与形成于所述冷藏室111侧面的冰排出口621(参照图3)接触来连通,所述冷气排出口712与所述冷气流入口611(参照图3)接触来连通。因此,通过设置于所述冷冻室112的冰移送装置50移送的冰和所述冷冻室的冷气沿所述冰移送管62移动,经过了所述冰排出口621的冰经由所述子管72b向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13的冰移送装置80移送。并且,通过所述冰移送装置80沿所述冰移送管72上升,最终向所述储冰器20落下。并且,冷冻室的冷气也一同供给至所述储冰室171。
此外,所述储冰室171内部的冷气经由设置于所述储冰室171的侧面的所述冷气回收口172排出,再经由所述冷气回收管71下降之后,经由所述冷气排出口712引导至设置于所述冷藏室111侧面的冷气回收管61。并且,被引导至所述冷气回收管61的回收冷气向所述冷冻室112或者所述蒸发室113引导。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组件,在设置于所述冷冻室112的制冰器40中制成的冰经过两段移送过程,最终移送至所述储冰器20。
图12是示出冰从冷冻室一侧的移送装置向门一侧的移送装置移送过程的图,图13是通过门一侧的移送装置将冰向储冰器移送的情况的图。
其中,可以将设置于冷冻室112的移送装置50定义为第一移送装置,将设置于冷藏室门13的移送装置80定义为第二移送装置。
详细而言,所述子管72b从所述主管72a延伸,而且向上侧倾斜延伸,使得通过所述第一移送装置移送的冰借助重力向所述第二移送装置落下。另外,当通过所述第一移送装置移送的冰全部层叠于所述第二移送装置的推送部85上时,通过驱动所述第二移送装置的移送马达83,以使所述推送部85将冰上推。
并且,所述推送部85上升,以使位于所述推送部85的上面的最下侧的冰能够落入所述储冰器20。并且,当冰全部落入所述储冰器20时,所述移送马达83反转,从而所述推送部85返回至所述移送溜槽88。
图14及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于冰移送装置的逆移送防止装置的图。
如图12及图13的说明,在冰向储冰器20一侧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冰向相反方向移送的现象。详细而言,沿所述主管72a上升的多个冰中的一部分可能移送到所述子管72b。并且,当所述推送部85经过了所述子管72b并进一步上升时,移送至所述子管72b的冰可能落入所述移送溜槽88。因此,当所述推送部85返回到原位时,因落入到所述移送溜槽88的冰,导致不能进入所述移送溜槽88的内部,最终会产生不能移送冰的现象。
为了防止所述问题产生,需要阻止在冰移送过程中,一部分相反方向移送至所述子管72b。
参照图14及图15,本发明实施例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90可包括:挡板93,其一端贯通所述主管72a并与所述推送部85连接,并且上下方向移动;弹性构件92,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挡板93返回到原位;托架91,其支撑所述弹性构件92。
详细而言,所述托架91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管72a的外周面。并且,所述弹性构件92的一端与所述托架91后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93连接。
此外,主管72a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缝s,所述挡板93的一端贯通所述缝并与所述推送部85连接。其中,所述挡板93的一端以固定于所述推送部85,而是挂在所述推送部85上的形式与所述推送部85连接。并且,所述子管72b形成有所述挡板93的另一端能够贯通插入的贯通孔h。
关于构成如上结构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90的动作,在没有进行移送冰的状态下,所述挡板93的一端保持卡在所述推送部85上的状态。并且,所述挡板93的另一端处于没有插入于所述子管72b的贯通孔h的状态。并且,所述弹性构件92被拉伸,处于积累恢复力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冰从所述子管72b向所述主管72a移送,并且层叠在所述推送部85的上部面。并且,当第一次将冰向所述推送部85移送时,所述推送部85开始上升,以使所述冰向所述储冰器20移动。因此,所述弹性构件92基于所述弹性构件92的恢复力而收缩。并且,所述推送部85和所述挡板93一体上升,所述挡板9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贯通孔h并进入所述子管72b的内部。并且,当所述弹性构件92返回到原状态时,所述挡板93不再上升,而仅所述推送部85继续上升。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使所述挡板93仅上升到卡在所述缝s的上端部为止。
在所述挡板93插入于所述子管72b内部的状态下,由于沿所述主管72a上升的冰的一部分被卡在所述挡板93,因此能够阻止冰沿所述子管72b向相反方向移送。
另外,通过所述推送部85,将所有的冰移送至所述储冰器20之后,所述推送部85再次下降。并且,随着所述推送部85下降,所述挡板93的一端卡在所述推送部85上。并且,所述推送部85进一步下降,并将所述挡板93拉下来,由此,所述弹性构件92被拉伸。并且,所述挡板93的另一端从所述贯通孔h脱出,由此处于冰能够从所述子管72b向所述主管72a移送的状态。
此外,所述挡板93和所述推送部85一体下降到所述推送部85下降并停止为止,挡板93的下降并停止的地点与所述缝s的下端部的位置相同。
图16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的图。
参照图16,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包括减震器D。
详细而言,所述减震器D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管72a与子管72b合流的地点。并且,所述子管72b可形成有供所述减震器D的端部安装的阶梯部m。在所述减震器D安装于所述阶梯部m的状态下,所述减震器D的内侧面,即朝向所述主管72a的内部空间的面与所述主管72a的内周面为相同平面,使得在移送冰的过程中,冰不卡在所述减震器D上。所述减震器D形成有多个冷气孔D1,从而即便所述减震器D安装于所述阶梯部m的状态下,来自所述冷冻室的冷气也能够继续向所述主管72a一侧供给。
此外,在所述减震器D的转动轴安装如扭簧的弹性构件,使得当冰在所述子管72b移送时,所述减震器D通过所移送的冰的负重而向所述主管72a的内部空间侧转动,从而打开所述子管72b的排出口。并且,当所述子管72b的内部没有冰时,所述减震器D借助所述弹性构件的恢复力来保持安装于所述阶梯部m的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的冰逆移送防止装置,能够防止冰返回至所述子管72b一侧。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溜槽盖的立体图。
在所述外罩301的前部面下端部形成有半圆筒形状的冰收集部,推送部推排列于所述冰收集部的冰向冰移送管一侧移动。这时,所述推送部推冰,并且最前面的冰被卡在所述移送管的入口端时,有可能因所述推送部的施压力,会产生位于中间部位的冰向上冒出的现象。如上所述,需要使通过所述推送部施压的多个冰保持排成一列的状态,并且被柔和地引导至所述冰移送管。
参照图17,在形成于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设置有半圆筒形状的溜槽盖59。
详细而言,所述溜槽盖59可包括:冰收容部593,其形成为半圆筒形状;基座部591,其形成在所述冰收容部593的一端;延伸凸起592,其从所述基座部591的外周面凸出;支撑部594,其形成为拱形,形成于所述冰收容部593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基座部591的内侧形成有供所述推送部55通过的推孔595。
更加详细而言,所述基座部591和所述支撑部594形成为圆形,从而所述溜槽盖59能够在所述外罩301内部的冰收集部上柔和地旋转。并且,所述推送部55经由所述推孔595沿所述冰收容部593移动,并且推落入所述冰收容部593的冰来移送。即,落入所述冰收容部593的冰经过所述支撑部594后移送至所述冰移送管62。
图18及图1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于制冰组件的溜槽盖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移送溜槽被展开状态的图。
参照图18至图20,在所述移送溜槽58设置有螺旋状的引导缝581,所述引导缝581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出口端延伸至入口端。
详细而言,所述引导缝581由卡扣部581a、倾斜部581b及直线部581c构成。所述卡扣部581a供所述溜槽盖59的延伸凸起592卡扣;所述倾斜部581b从所述卡扣部581a以螺旋状的方式延伸;所述直线部581c从所述倾斜部581b的端部以直线的方式延伸。
随着所述推送部58在所述移送溜槽58的内部向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溜槽盖59也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当所述溜槽盖59向前后方向移动时,所述延伸凸起592沿所述引导缝581移动,并且使所述溜槽盖59旋转至180度。关于所述推送部58和所述溜槽盖59的操作机构,在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图21是示出冰通过冰移送装置移送直前的情况的图,图22是示出移送冰时的情况的图。
首先,参照图21,所述制冰器40制造的冰落下并蓄集于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其中,所述溜槽盖59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冰收集部,当冰向所述冰收集部一侧落下时,通过使所述溜槽盖59的上侧开放部朝向上,从而使向冰收集部一侧落下的冰蓄集于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
详细而言,所述移送溜槽58的内部配置有所述推送部55,所述推送部55的后方配置有弹性构件57。并且,所述推送部55位于所述溜槽盖59的基座部591的前方。并且,从所述推送部55的背面延伸的移送索54经由所述基座部591的推孔595来卷绕在所述移送壳体51上。
此外,当所述制冰器40制成的冰移动时,所述推送部55位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入口端一侧,所述溜槽盖59的基座部591也与所述移送溜槽58一同移动并位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入口端。并且,设置在所述推送部55的后侧的所述弹性构件57随着所述推送部55后退而被压缩。其中,当所述溜槽盖59移动时,所述基座部591的延伸凸起592沿形成于所述移送溜槽58的引导缝581移动。即,所述延伸凸起592沿所述倾斜部581b从所述引导缝581的卡扣部581a移动至所述直线部581c的端部。由于所述引导缝581沿所述移送溜槽58形成为螺旋状,因此,当所述延伸凸起592沿所述引导缝581移动时,所述溜槽盖59旋转180度。因此,当所述延伸凸起592位于所述引导缝581的直线部581c的末端时,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位于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的底部,所述溜槽盖59的上部处于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所述制冰器40落下的冰在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排成一列。
参照图22,当冰被所述冰收容部593全部收容并排列时,所述移送索54解绕,并且所述推送部55前进,当所述推送部55前进时,所述溜槽盖59也一同前进。并且,所述弹性构件57被拉伸。
详细而言,当所述溜槽盖59前进时,所述延伸凸起592一边沿所述引导缝581旋转,一边移动,结果,所述溜槽盖59也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并且,当所述延伸凸起592沿所述直线部581c和倾斜部581b移动后到达所述卡扣部581a时,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旋转180度,从而处于遮蔽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的上侧空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推送部55单独前进并使冰移送,经由所述溜槽盖59的支撑部594移动至所述冰移送管62的内部。
如上所述,当冰被所述推送部55推动而移动时,由于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保持覆盖冰的上侧部的形态,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因冰被推动而向所述外罩301一侧脱离的现象。即,使蓄集于所述冰收集部的多个冰以排成一列的状态移送至所述冰移送管62。
图23及图24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设置于制冰组件的溜槽盖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5是依次示出溜槽盖的动作过程的图。
参照图23及图24,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溜槽盖驱动机构的特征在于,多个齿轮组件安装在用于使制冰器40的下方盘42旋转的旋转轴43上,从而所述溜槽盖59借助所述旋转轴43的旋转力旋转。
详细而言,所述移送壳体51垂直配置在所述外罩301的后表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设计方式,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外罩301的下侧。
此外,在所述外罩301的外部一侧可安装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43的马达和具有齿轮组件的齿轮箱44。并且,所述旋转轴43贯通所述外罩301,并连接于与安装有所述齿轮箱44的侧面相反的侧面。并且,与安装有所述齿轮箱44的侧面相反的所述外罩301的外部侧面安装有用于使所述溜槽盖59旋转的齿轮组件G。
详细而言,所述齿轮组件G可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3连接的第一齿轮G1、与所述第一齿轮G1啮合的第二齿轮G2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G2啮合的第三齿轮G3。并且,所述第三齿轮G3与所述溜槽盖59的基座部591连接。所述第一齿轮G1由驱动齿轮确定,所述第三齿轮G3由从动齿轮确定,所述第二齿轮G2由传动齿轮确定。
虽然在附图中公开了:所述溜槽盖59的基座部591的后部面贴附于所述第三齿轮G3的前部面,所述第三齿轮G3和所述基座部591一体旋转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所述基座部591的外周面形成有轮齿,所述第三齿轮G3与所述基座部591齿轮结合。
不仅如此,在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齿轮组件G由3个齿轮构成来使所述溜槽盖59旋转。即,所述旋转轴43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溜槽盖59的旋转方向相同。这只是考虑所述外罩301的侧面部大小以及所述第一齿轮G1与所述溜槽盖59之间的距离来设计的。因此,不限于如上结构。换言之,所述旋转轴43的旋转方向可以与所述溜槽盖59的旋转方向不同,只要在所述下方盘42与所述上方盘41紧贴的状态下旋转至最大角度为止,所述溜槽盖59能够旋转180度就可以。因此,所述第三齿轮G3直接与所述第一齿轮G1连接,或者,所述溜槽盖59的基座部591的外周面直接与所述第一齿轮G1齿轮结合的结构也可以。但是,为了适用所述变更的结构,应当要考虑所述第一齿轮G1的直径比所述外罩301的宽度变大的设计上的问题,以便第一齿轮G1的齿轮直接与所述溜槽盖59或者所述第三齿轮G3啮合。
图23示出了在从制冰器40落下的冰蓄集于所述溜槽盖59的期间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1位于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底面的情况。并且,图24示出了冰都落入所述溜槽盖59后开始移送冰时所述冰收容部591旋转180度来覆盖冰的上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冰被移送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向上冒出的现象,从而冰能够以排成一列的状态被引导至所述冰移送管62。
参照图25的a部分,在制冰器40中制造冰的状况下,所述下方盘42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位于上侧,并覆盖所述外罩301的冰收集部301a的上部。
参照图25的b部分,结束制冰,所述下方盘42开始旋转。因此,与所述旋转轴43连接的第一齿轮G1开始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齿轮G2及第三齿轮G3也一同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三齿轮G3联动的溜槽盖59也一同旋转,从而从所述下方盘42分离的冰落入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当所述下方盘42旋转至最大时,所述溜槽盖59的冰收容部593旋转180度并位于所述冰收集部301a的底部一侧。
参照图25的c部分及d部分,随着所述下方盘42逆转至原位,所述溜槽盖59也向相反方向旋转180度。在该状态下,所述推送部55前进的同时推冰。
如上所述,通过制冰器40的下方盘42与所述溜槽盖59联动并旋转,使得冰排列成一列被引导至冰移送管62。

Claims (14)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机壳,其包括冷藏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下侧的冷冻室;
冷藏室门,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机壳的前部面连接来开闭所述冷藏室,并且具备用于储藏冰的储冰室;
储冰器,其配置于所述储冰室,用于储藏冰;
制冰器,其安装于所述冷冻室,并且包括上方盘、下方盘及旋转轴,所述上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上方单元,所述下方盘形成半球形的下方单元,所述旋转轴使所述下方盘旋转;
外罩,其上部空间收容所述制冰器,其下端部形成有用于蓄集从所述制冰器分离的冰的冰收集部;
冰移送管,其连接所述外罩和所述储冰器;以及
冰移送装置,其将蓄集于所述冰收集部的冰沿所述冰移送管向所述储冰器移送,
所述冰移送装置包括:
移送索;
推送部,其与所述移送索的端部连接;以及
移送壳体,其内部卷绕收容所述移送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收集部在所述外罩的前部面下端以半圆筒形状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移送装置还包括:
移送盘,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移送壳体的内部,所述移送索卷绕于该移送盘的外周面;
移送马达,其使所述移送盘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索以沿所述移送盘的半径方向层叠的方式卷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索在所述移送盘的厚度方向上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引导滚柱,所述引导滚柱安装于移送壳体的边缘,以在所述移送索解绕的过程中减少所述移送索与所述移送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移送装置包括:
第一移送装置,其与所述外罩的一侧面连接;
第二移送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
所述冰移送管包括:
第一移送管,其入口端与所述外罩的另一侧面连接,并且沿所述机壳的侧面延伸,其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冷藏室的内部侧面;
第二移送管,其安装于所述冷藏室门,将从所述第一移送管移送来的冰移送至所述储冰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送管包括:
主管,其入口端与所述第二移送装置的移送溜槽连接,其排出口与所述储冰室连接;
子管,其从所述主管的某一处开始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管的入口端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门的侧面部,在所述冷藏室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子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移送管的排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冷冻室供给的冷气沿所述冰移送管移动而供给至所述储冰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气回收管,该冷气回收管用于使所述储冰室的冷气至少返回至所述冷冻室,
所述冷气回收管包括:
第一冷气回收管,其设置于所述冷藏室门,其一端与所述储冰室连接,另一端形成在所述冷藏室门的侧面;
第二冷气回收管,其入口端形成在所述冷藏室的侧面,排出端与所述冷冻室或设置在所述冷冻室的后侧的蒸发室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藏室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冷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气回收管的入口端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提取部,该提取部设置在所述冷藏室门的前部面,以便能够从所述储冰器取出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移送溜槽,该移送溜槽与所述移送壳体的出口端连接,用于收容所述推送部,
所述移送溜槽与所述冰收集部连通。
CN201480061434.0A 2013-10-04 2014-10-02 冰箱 Active CN105705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18535 2013-10-04
KR10-2013-0118460 2013-10-04
KR1020130118460A KR102173828B1 (ko) 2013-10-04 2013-10-04 냉장고
KR10-2013-0118536 2013-10-04
KR1020130118535A KR102138355B1 (ko) 2013-10-04 2013-10-04 냉장고
KR1020130118536A KR102191571B1 (ko) 2013-10-04 2013-10-04 냉장고
PCT/KR2014/009338 WO2015050404A1 (ko) 2013-10-04 2014-10-02 냉장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5889A true CN105705889A (zh) 2016-06-22
CN105705889B CN105705889B (zh) 2017-11-28

Family

ID=52778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434.0A Active CN105705889B (zh) 2013-10-04 2014-10-02 冰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39187B2 (zh)
EP (1) EP3054241B1 (zh)
CN (1) CN105705889B (zh)
WO (1) WO2015050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9685B2 (en) * 2018-11-16 2024-04-16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KR20200058011A (ko) * 2018-11-19 2020-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냉장고
EP3663684A1 (en) * 2018-12-03 2020-06-10 Industria Tecnica Valenciana, S.A. Safety device for an ice machin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9976A (ja) * 1984-10-08 1985-06-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給氷装置付冷蔵庫
JP2004028439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氷機
US7065975B1 (en) * 2004-07-06 2006-06-27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ce dispenser for refrigerator with bottom mount freezer
US7426838B1 (en) * 1999-10-08 2008-09-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cemaker assembly
US20090145158A1 (en) * 2004-10-26 2009-06-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 making and dispensing system
US20090193832A1 (en) * 2005-02-01 2009-08-06 Myung Ryul Lee Refrigerator
JP201011267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Sharp Corp 冷蔵庫
KR20110037609A (ko) * 2009-10-07 2011-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빙방법
CN102589230A (zh) * 2011-01-10 2012-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和具有所述制冰装置的电冰箱
CN102997587A (zh) * 2011-09-16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99753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9168A (en) * 1991-12-30 1994-01-18 Timm Stephen D Probe apparatus
KR100781262B1 (ko) 2005-06-17 2007-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8138354B2 (en) 2008-12-04 2012-03-2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N-substituted pyrrolidonium ionic liquids
US8390278B2 (en) * 2009-10-20 2013-03-0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Eddy current inspection probe for inspecting the interior of a tubular member
KR20120012230A (ko) * 2010-07-30 2012-0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 디스펜서를 갖는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9976A (ja) * 1984-10-08 1985-06-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給氷装置付冷蔵庫
US7426838B1 (en) * 1999-10-08 2008-09-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cemaker assembly
JP2004028439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製氷機
US7065975B1 (en) * 2004-07-06 2006-06-27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Ice dispenser for refrigerator with bottom mount freezer
US20090145158A1 (en) * 2004-10-26 2009-06-11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 making and dispensing system
US20090193832A1 (en) * 2005-02-01 2009-08-06 Myung Ryul Lee Refrigerator
JP2010112676A (ja) * 2008-11-10 2010-05-20 Sharp Corp 冷蔵庫
KR20110037609A (ko) * 2009-10-07 2011-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빙방법
CN102589230A (zh) * 2011-01-10 2012-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和具有所述制冰装置的电冰箱
CN10299753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997587A (zh) * 2011-09-16 2013-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4241A1 (en) 2016-08-10
WO2015050404A1 (ko) 2015-04-09
EP3054241B1 (en) 2018-12-05
US9939187B2 (en) 2018-04-10
EP3054241A4 (en) 2017-05-03
US20170211865A1 (en) 2017-07-27
CN105705889B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44808B2 (ja) 冷蔵庫
KR101932076B1 (ko) 냉장고
EP2589902B1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EP1666819A2 (en) Rotary type ice mak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ice using the same
EP2674703A1 (en) Refrigerator
CN101319840B (zh) 制冰设备以及具有该制冰设备的冰箱
US20110146331A1 (en) Refrigerator
KR101929517B1 (ko) 냉장고
CN105705889A (zh) 冰箱
CN104101166B (zh) 冰箱
CN106257213A (zh) 冰箱以及制造用于冰箱的制冰机的方法
KR101236771B1 (ko) 제빙기의 얼음 분리 저장 장치
KR102278204B1 (ko) 냉장고
KR102173828B1 (ko) 냉장고
KR102138355B1 (ko) 냉장고
KR102191571B1 (ko) 냉장고
KR20150099913A (ko) 냉장고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101322317B1 (ko) 얼음 취출 장치
CN212746982U (zh) 台式自动制冰机
JPS6073284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