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3376A -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3376A
CN105693376A CN201510176107.6A CN201510176107A CN105693376A CN 105693376 A CN105693376 A CN 105693376A CN 201510176107 A CN201510176107 A CN 201510176107A CN 105693376 A CN105693376 A CN 105693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fertilizer
weight
weight portion
compound fer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6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3376B (zh
Inventor
丁兆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761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3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3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3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3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3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肥料的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包括基肥、有机质发酵肥、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腐植酸钠、干燥木薯渣、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磷酸铵镁、明矾石、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羧甲基纤维素钠、Si-Al-Mg复合物和助剂,该肥料具有优异的透气性、保水和稳定pH值等效果,在应用于盐碱地乔灌木的栽培中时,结合独特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而协同产生了突出的性能,可显著提高乔灌木的成活率并具有良好的生长形态,在城市绿化、滩涂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及其具体应用,更具体地地涉及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使用该肥料的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属于有机肥料领域和园艺、林业技术尤其是城市绿化、滩涂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各样,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局部地区等地分布着面积巨大的盐碱地。其中,在我国的广大东南沿海地区,沿海滩地受到海水的直接影响,一般在距离10km以内,土壤大多呈渐重盐碱化,越靠近海边也日趋严重。虽然沿海土壤有沙质土、壤性土和粘性土等之分,但地下水盐均可对土壤的正常结构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兼之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加之强烈蒸发,盐分不断积蓄于地表,致水文、地质条件恶化,因此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而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
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粮食生长和乔灌木生长有害的阴、阳离子多,导致这些植物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难成活,即使勉强成活也长势不良。从而使得这些土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实现正常的粮食种植、园林绿化等正常利用。
正是由于盐碱地的这些显著特点,为了进行正常的利用,目前采用“换土”是盐碱地绿化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土源往往要从优质农田购得,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对农民耕种带来了影响。同时由于“换土”法客观上只能应用于局部,因此经不起盐土“同化”致返盐,形成次生盐渍化。
针对“换土”的上述缺陷,人们对其改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
CN100355511C公开了一种节水型盐碱滩涂物理-化学-生态总和改良及植被构建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在需改造的土地上挖设淋水沟,在所挖的淋水沟内铺耐腐蚀能透水的材料,并回填一定厚度的寸渣石;用耐腐蚀能透水的材料将回填的渣石盖严,建造成淋水盲沟;将淋水沟挖处理的土回填;在回填后的土壤表面添加酸性有机肥;再建造排盐渗水通道。所述方案取得了诸多优点,例如不开槽移土、不铺设淋水层、不下盲管、不更换种植土,既保证了绿地苗木的正常生长,也保护了耕地不再被破坏。
CN100548419C公开了一种盐碱滩农田土壤与植被综合改良方法,包括在所需改良的地块上进行地表0.4m厚的土壤改变,包括分块、挖设主干淋水盲沟和支淋水盲沟、做小方畦填充净石硝、将土回填打平、打沙孔、做坡降、洗盐排盐、施肥和深翻耕耘等步骤。通过如此改良后的地块能够具备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和绿化草皮、地被宿根花卉的省政,形成适合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浅根植物的草皮、花卉的沃土,且投资少,是一种经济型、广谱型、简易型、间接方便的技术。
CN101849454B公开了一种盐碱滩地的生物总和改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翻土开槽;2)在槽底向下开挖若干淋水盲沟,淋水盲沟与强排井或市政排水井相连接;3)先在淋水盲沟内铺设防腐透水材料,然后填充渣石,接着用该防腐透水材料将渣石包好;4)在槽底铺设淋水层,并在槽四周设置防侧漏隔层;5)将原槽土与破碎野生植物均匀掺拌后回填槽内;6)设置若干垂直的坠形野生植物淋水柱,该垂直野生植物淋水柱直接和野生植物淋水层相通;7)通过天然降水或淡水浇灌,使改良土壤的盐分降至0.3%以上;8)在地表铺盐碱地酸性改良剂,经旋耕搅拌,以便与碱性土壤表层中和至pH值8.0以下,最终满足土壤绿地的土壤改良。该方法投资成本低,可有效地保护资源。
CN102219614B公开了一种盐碱地专用生物改良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良肥包括草炭30-50份、松针10-30份、牛粪20-50份、诺沃肥10-35份、磷肥5-10份、氮肥5-10份、脱硫渣或硫磺10-30份,所述肥料主要用于盐碱地洗盐后的改土、培肥、治碱,能够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总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的性能。
CN102138491B公开了一种沿海滩涂地土壤与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需要改造的土地上挖淋水盲沟,在淋水盲沟内铺设透水防腐的材料,然后填充渣石,再用该透水防腐材料将渣石包好,回填沟土,然后在被改造土地的地表铺施掺拌物,将掺拌物与土壤均匀掺拌;挖树坑并设置树底淋水盲沟,然后在坑底铺设小渣石,小渣石上方铺设粗砂和肥料的混合物,将苗木放入树坑内,回填坑土,在上述整理好的地段上打畦梗,人工浇灌或等待自然降水。本方法施工方便灵活、土壤改良与苗木种植同步进行,绿化速度快,苗木成活率高,保存率高,所需成本较低,适于沿海滩涂地大规模绿化改造。
CN202482980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调蓄绿化系统,包括低下水库、绿化上层、排水系统、泵站和喷灌系统,水库内设有支撑立柱,水库顶板为倾斜面,水库顶板较低的一侧设置一条淋水渣石盲沟,淋水渣石盲沟与排水井联通,低下水库的一端设置一个泵站,泵站与喷灌系统联通,地下水库上方设置绿化上层,所述系统免去了异地取土、降低了建设成本和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同时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大大降低了绿化成本。
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于近海滩涂适用性较差;改良土层厚度受制于地下水位;相对适用于公园或林地等大面积工程的土壤治理,而不太适用于道路等小面积绿化带的土壤改造;需要大面积开挖沟渠、铺设淋层、盲沟等,施工工序较复杂,工程量大,作业周期长,且消耗较多的石子等材料;综合改良成本高、耗费大,不适用于大面积的盐碱地改良和绿化等等。
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对于研发新的盐碱地改良肥料、新的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等仍存在迫切的市场需求,这是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也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盐碱地乔灌木栽培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所述肥料包括基肥、有机质发酵肥、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腐植酸钠、干燥木薯渣、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磷酸铵镁、明矾石、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羧甲基纤维素钠、Si-Al-Mg复合物和助剂。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其中,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涉及组成的“包括”,既包含了开放式的“包括”、“包含”等及其类似含义,也包含了封闭式的“由…组成”等及其类似含义。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基肥的重量份数为10-20份,例如可为10份、15份或20份。
其中,所述基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混合物,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硫酸的重量比为0.8-1.2:0.5-1.5:2-4,优选为1: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有机质发酵肥的重量份数为15-35份,例如可为15份、20份、25份、30份或35份。
其中,所述有机质发酵肥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或者说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35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0重量份的稻壳、7重量份的麦麸、5重量份的干燥甘蔗渣、12重量份的干燥鸡粪、8重量份的花生壳粉、2重量份的豆粕、1.5重量份的鱼骨粉、0.5重量份的亚硒酸钠和0.4重量份的枯草芽孢菌的混合物中加入水,直至其中的水分质量含量为50-55%,然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料;
(2)将发酵基料堆积于底部设有通风管的发酵箱中进行堆肥发酵,基料堆积厚度为1-1.5米,升高温度至内部温度为50-55℃,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下发酵40-50小时,得到第一次发酵料;
(3)继续升高温度,待第一次发酵料的内部温度达到65-70℃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待在该温度下发酵10-20小时后,通过喷头从顶部向发酵料均匀喷洒20重量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硫酸钾水溶液,然后在65-70℃的内部温度下继续发酵50-60小时,得到腐熟料,即为所述有机质发酵肥。
其中,在步骤(2)和(3)中的温度范围均为物料中心区域的温度,也即内部温度。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改性硅藻土的重量份数为3-7份,例如可为3份、5份或7份。
其中,所述改性硅藻土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或者说其制备方法如下:
(I)在200-300℃下将硅藻土加热处理30-4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00目筛,得到硅藻土粉末;
(II)向硅藻土粉末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H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H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5,在30-35℃下充分混合搅拌1-2小时,得到混合浆液;
(III)向混合浆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8%的NH4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NH4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再充分搅拌20-30分钟,然后过滤,自然干燥,即得所述改性硅藻土。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改性磷灰石的重量份数为1-3份,例如可为1份、2份或3份。
其中,所述改性磷灰石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或者说其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磷灰石在500℃下煅烧20-25分钟,得到活化磷灰石;
S2:将活化磷灰石研磨,过100目筛,然后加入到浓度为1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中,充分搅拌40-50分钟,然后过滤、干燥,得到负载了氯化钙的磷灰石,即为所述改性磷灰石。
其中,步骤S2中,活化磷灰石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1:2-3,例如可为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凹凸棒土的重量份数为8-14份,例如可为8份、10份、12份或14份。
其中,所述凹凸棒土的粒度为100-200目,例如可为100目、150目或200目。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钠的重量份数为2-5份,例如可为2份、3份、4份或5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干燥木薯渣的重量份数为1-4份,例如可为1份、2份、3份或4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的重量份数为0.3-0.8份,例如可为0.3份、0.5份、0.7份或0.8份。
其中,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或者说其制备方法如下:向反应器中加入壳聚糖,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柠檬酸水溶液,充分搅拌,在50-55℃下搅拌反应20-40分钟,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析出固体、过滤、乙醚洗涤、干燥,即得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
其中,壳聚糖和柠檬酸(即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柠檬酸)的质量比为1:4-6,例如可为1:4、1:5或1:6。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海藻酸钠的重量份数为2-3份,例如可为2份、2.5份或3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聚丙烯酸钾的重量份数为0.1-0.5份,例如可为0.1份、0.3份或0.5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磷酸铵镁的重量份数为2-4份,例如可为2份、3份或4份。
其中,所述磷酸铵镁的粒度为100目。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明矾石的重量份数为6-9份,例如可为6份、7份、8份或9份。
其中,所述明矾石的粒度为100-200目,例如可为100目、150目或200目。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木质素磺酸钠的重量份数为0.6-1.4份,例如可为0.6份、0.8份、1份、1.2份或1.4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复合无机金属盐的重量份数为0.3-0.9份,例如可为0.3份、0.5份、0.7份或0.9份。
其中,所述复合无机金属盐的碳酸钙、硝酸钡和硫酸铜的混合物,碳酸钙、硝酸钡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5-2.5:1-1.5,优选为1:2:1.2。
该复合无机金属盐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三种化合物共混、研磨,过100目筛,即得所述复合无机金属盐。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重量份数为3-5.5份,例如可为3份、3.5份、4份、4.5份、5份或5.5份。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Si-Al-Mg复合物的重量份数为1.2-2.2份,例如可为1.2份、1.5份、1.8份或2.2份。
其中,所述Si-Al-Mg复合物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或者说其制备方法如下:配制摩尔浓度为0.4mol/L的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氯化铝水溶液,使得Si/Al摩尔比为1:2,然后再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氯化镁水溶液,控制Si/Mg摩尔比为1:1;将所得混合液充分搅拌反应22-40分钟,得到凝胶状物体,将其在80-120℃下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然后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所述Si-Al-Mg复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中,所述助剂的重量份数为2-5份,例如可为2份、3份、4份或5份。
其中,所述助剂为高钙粉煤灰、钾长石和丝光沸石的混合物,高钙粉煤灰、钾长石和丝光沸石的质量比为1:1-2:1.5-2.5,优选为1:1.5:2。
其中,高钙粉煤灰、钾长石和丝光沸石的粒度均为20-40μm,例如可为20μm、30μm或40μm。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称取10-20重量份基肥、15-35重量份有机质发酵肥、3-7重量份改性硅藻土、1-3重量份改性磷灰石、8-14重量份凹凸棒土、2-5重量份腐植酸钠、1-4重量份干燥木薯渣、0.3-0.8重量份酸化改性壳聚糖、2-3重量份海藻酸钠、0.1-0.5重量份聚丙烯酸钾、2-4重量份磷酸铵镁、6-9重量份明矾石、0.6-1.4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0.3-0.9复合无机金属盐、3-5.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酸钠、1.2-2.2重量份Si-Al-Mg复合物和2-5重量份助剂;
B:在100重量份水中,加入步骤A中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腐植酸钠、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20-30分钟,得到混合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步骤A中的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干燥木薯渣、磷酸铵镁、明矾石、Si-Al-Mg复合物和助剂,继续搅拌,直至各种物质分散均匀,然后干燥,即得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
需要注意的,该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的形式多样,可直接将步骤C中干燥后得到的具体进行粉碎,以粉末状的形式进行使用。也可以为了方便使用而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例如加入粘合剂进行造粒,从而得到粒状肥料。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在盐碱地乔灌木栽培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本发明的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以及pH值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用于盐碱地绿化、种植等,尤其是在盐碱地乔灌木栽培领域中具有优异的性能。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所述方法使用了上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以及采用了独特的栽培方法和工艺,从而保证在盐碱地中乔灌木的良好成活率和生长形态,可广泛地应用于盐碱地的城市绿化和种植领域,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和潜力。
更具体而言,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树穴:树穴直径为乔灌木苗木胸径的10-12倍,深度应使得苗木主根系距离地下水位100cm以上,在树穴的四周设置侧隔离层,在底部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底部隔离层、编织物层和黄沙层;
(2)制作填充土:将挖出的原土、上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植物秸秆碎屑进行混合,得到填充土;
(3)回填:将填充土进行部分回填;
(4)移植:将苗木放置于树穴中,继续回填填充土,最后填充入挖出的原土与粉碎性农作物秸秆的混合物,或者填充入挖出的原土与稻壳的混合物,从而填平整个树穴,从而完成整个栽培。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侧隔离层为无纺布、草栅或可降解塑料布等中的任何一种,其只要能满足透气性能良好、易降解腐烂即可。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底部隔离层为矿渣,所述矿渣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为各种冶炼矿渣、分离矿渣、煤矿渣等中的任何一种。
其中,所述底部隔离层的厚度为20-30cm,例如可为20cm、25cm或30cm。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编织物层并无特别的限定,只要其能够透气、透水、不易腐烂即可,例如可为尼龙编织物(如肥料包装袋编织物、建筑工地避免扬尘的覆盖编织网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黄沙的厚度为8-12cm,例如可为8cm、10cm或12cm。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填充土由挖出的原土、上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植物秸秆碎屑组成,其中,挖出的原土、上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植物秸秆碎屑的重量比为5-6:1.5-2:2.5-3.5,例如可为5.5:2.5:3。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3)中,使用填充土进行部分回填的回填厚度为40-60cm,例如可为40cm、50cm或60cm。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4)中,挖出的原土与粉碎性农作物秸秆的重量比,或者挖出的原土与稻壳的重量比均为3-5:1,例如可为3:1、4:1或5:1;该挖出的原土与粉碎性农作物秸秆的混合物的厚度,或者挖出的原土与稻壳的混合物的厚度均为20-30cm,例如可为20cm、25cm或30cm。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2)中的植物秸秆和步骤(4)中的农作物秸秆例如可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高粱秸秆、大稻秸秆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步骤(2)中的植物秸秆碎屑和步骤(4)中的粉碎性农作物秸秆可通过将这些秸秆使用粉碎机进行加工,从而得到这些碎屑或粉碎性农作物秸秆。
在本发明的所述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中,所述乔木例如可为女贞、槐树、苦楝、朴树、刺槐、枸骨、银杏、乌桕、香樟、广玉兰等,所述灌木例如可为紫薇、木槿、夹竹桃、红叶李、丁香、黄杨、石楠、海桐等。
本发明的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通过多个特定层(例如底部隔离层、编织物层、黄沙层等)的设置、特定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的使用、回填土的选择、无需取用它处的良田熟土等,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例如苗木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树穴内pH值长期稳定而不受盐碱地的影响、不会产生再次盐碱化等,在沿海城市的盐碱地绿化、种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有应用前景和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乔灌木栽培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制备例1:基肥的制备
按照1:1:3的重量比,称取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然后搅拌均匀,即得所述基肥,备用。
制备例2:有机发酵肥的制备
(1)将35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0重量份的稻壳、7重量份的麦麸、5重量份的干燥甘蔗渣、12重量份的干燥鸡粪、8重量份的花生壳粉、2重量份的豆粕、1.5重量份的鱼骨粉、0.5重量份的亚硒酸钠和0.4重量份的枯草芽孢菌的混合物中加入水,直至其中的水分质量含量为50%,然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料;
(2)将发酵基料堆积于底部设有通风管的发酵箱中进行堆肥发酵,基料堆积厚度为1.2米,升高温度至内部温度为52℃,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下发酵45小时,得到第一次发酵料;
(3)继续升高温度,待第一次发酵料的内部温度达到68℃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待在该温度下发酵15小时后,通过喷头从顶部向发酵料均匀喷洒20重量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硫酸钾水溶液,然后在68℃的内部温度下继续发酵55小时,得到腐熟料,即为所述有机质发酵肥,备用。
制备例3:改性硅藻土的制备
(I)在250℃下将硅藻土加热处理3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00目筛,得到硅藻土粉末;
(II)向硅藻土粉末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H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H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5,在30℃下充分混合搅拌1.5小时,得到混合浆液;
(III)向混合浆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的NH4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NH4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再充分搅拌25分钟,然后过滤,自然干燥,即得所述改性硅藻土,备用。
制备例4:改性磷灰石的制备
S1:将磷灰石在500℃下煅烧25分钟,得到活化磷灰石;
S2:将活化磷灰石研磨,过100目筛,然后加入到浓度为1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中(其中活化磷灰石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1:2.5),充分搅拌45分钟,然后过滤、干燥,得到负载了氯化钙的磷灰石,即为所述改性磷灰石,备用。
制备例5:酸化改性壳聚糖的制备
向反应器中加入壳聚糖,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柠檬酸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和柠檬酸(即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柠檬酸)的质量比为1:5),充分搅拌,在50℃下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析出固体、过滤、乙醚洗涤、干燥,即得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备用。
制备例6:复合无机金属盐的制备
将质量比为1:2:1.2的碳酸钙、硝酸钡和硫酸铜进行共混、研磨,过100目筛,即得所述复合无机金属盐,备用。
制备例7:Si-Al-Mg复合物的制备
配制摩尔浓度为0.4mol/L的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氯化铝水溶液,使得Si/Al摩尔比为1:2,然后再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氯化镁水溶液,控制Si/Mg摩尔比为1:1;将所得混合液充分搅拌反应30分钟,得到凝胶状物体,将其在100℃下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5小时,然后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所述Si-Al-Mg复合物,备用。
制备例8:助剂的制备
将粒度均为30μm的高钙粉煤灰、钾长石和丝光沸石混户均匀,即得所述助剂,备用。
对比制备例1
除步骤(3)中未均匀喷洒硫酸钾水溶液外,以与制备例2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对比制备例1,得到对比例有机质发酵肥,命名为F1。
对比制备例2
除未加入HCl水溶液外(即未进行步骤(II),而是将步骤(I)的硅藻土粉末直接加入到步骤(III)的NH4Cl水溶液中),以与制备例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对比制备例2,得到对比例改性硅藻土,命名为G1。
在下面的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所有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酸化改性壳聚糖、复合无机金属盐、Si-Al-Mg复合物和助剂,均为上述对应制备例中所得到的相应物质。
实施例1
A:分别称取10重量份基肥、15重量份有机质发酵肥、3重量份改性硅藻土、1重量份改性磷灰石、8重量份凹凸棒土、2重量份腐植酸钠、1重量份干燥木薯渣、0.3重量份酸化改性壳聚糖、2重量份海藻酸钠、0.1重量份聚丙烯酸钾、2重量份磷酸铵镁、6重量份明矾石、0.6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0.3复合无机金属盐、3重量份羧甲基纤维酸钠、1.2重量份Si-Al-Mg复合物和2重量份助剂;
B:在100重量份水中,加入步骤A中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腐植酸钠、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20分钟,得到混合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步骤A中的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干燥木薯渣、磷酸铵镁、明矾石、Si-Al-Mg复合物和助剂,继续搅拌,直至各种物质分散均匀,然后干燥,即得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命名为FL1。
实施例2
A:分别称取15重量份基肥、25份有机质发酵肥、5份改性硅藻土、2重量份改性磷灰石、11重量份凹凸棒土、3.5重量份腐植酸钠、2.5重量份干燥木薯渣、0.5重量份酸化改性壳聚糖、2.5重量份海藻酸钠、0.3重量份聚丙烯酸钾、3重量份磷酸铵镁、7重量份明矾石、1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0.6复合无机金属盐、4.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酸钠、1.6重量份Si-Al-Mg复合物和3.5重量份助剂;
B:在100重量份水中,加入步骤A中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腐植酸钠、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25分钟,得到混合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步骤A中的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干燥木薯渣、磷酸铵镁、明矾石、Si-Al-Mg复合物和助剂,继续搅拌,直至各种物质分散均匀,然后干燥,即得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命名为FL2。
实施例3
A:分别称取20重量份基肥、35份有机质发酵肥、7份改性硅藻土、3重量份改性磷灰石、14重量份凹凸棒土、5重量份腐植酸钠、4重量份干燥木薯渣、0.8重量份酸化改性壳聚糖、3重量份海藻酸钠、0.5重量份聚丙烯酸钾、4重量份磷酸铵镁、9重量份明矾石、1.4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0.9复合无机金属盐、5.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酸钠、2.2重量份Si-Al-Mg复合物和5重量份助剂;
B:在100重量份水中,加入步骤A中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腐植酸钠、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步骤A中的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干燥木薯渣、磷酸铵镁、明矾石、Si-Al-Mg复合物和助剂,继续搅拌,直至各种物质分散均匀,然后干燥,即得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命名为FL3。
实施例4-9
实施例4-6: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有机质发酵肥替换为对比制备例1中的F1外,分别以与实施例1-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实施例4-6,将得到的肥料顺次命名为D1、D2和D3。
实施例7-9:除分别将实施例1-3中的改性硅藻土替换为对比制备例2中的G1外,分别以与实施例1-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实施例7-9,将得到的肥料顺次命名为D4、D5和D6。
实施例10-18
实施例10-12:除使用相同重量份的未改性硅藻土分别代替实施例1-3中的改性硅藻土外,分别以与实施例1-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实施例10-12,将得到的肥料顺次命名为D7、D8和D9。
实施例13-15:除使用相同重量份的未改性磷灰石分别代替实施例1-3中的改性磷灰石外,分别以与实施例1-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实施例13-15,将得到的肥料顺次命名为D10、D11和D12。
实施例16-18:除使用相同重量份的未改性壳聚糖分别代替实施例1-3中的酸化改性壳聚糖外,分别以与实施例1-3的相同方式而实施了实施例16-18,将得到的肥料顺次命名为D13、D14和D15。
性能测试
1、本发明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的透气性能测试
分别对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得到的复合肥料进行透气性能的各项指标测试,主要测试了总空隙和其中的非毛细管空隙占总空隙的比率。
具体测试方法为:将复合肥料放置于相同大小的容器中,压实,然后每天淋加相同量的水,在相同温度和湿度下进行自然沉积12个月,然后测定上述各个指标,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复合肥料的透气性能结果
由表1可见,当改变其中的多个组分如有机质发酵肥、硅藻土、磷灰石、壳聚糖等时,均导致透气性能有所降低,而且非毛细管比例也所显著降低,这证明了当采用本发明的这些特定组分后,方能取得最优异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复合肥料的保水性能测试
将各个复合肥料进行保水性能测试,测试方法为:向相同重量的各个复合肥料中加入同样重量的纯净水,使得各个测试样品中的水分重量百百比为50%,然后在25℃下和50%RH湿度下进行自然挥发,在一定时间后重新测量其含水量,从而计算出保水率(计算公式为:后来含水率/原始含水率×100%)。
各个样品的具体结果见下表2。
表2.复合肥料的保水性能结果
由表2可见,本发明复合肥料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而当改变其中的某些组分时(例如硅藻土、磷灰石等未进行改性,有机质发酵肥位喷洒入硫酸钾水溶液),均导致保水性能有所降低,尤其是长时间后的保水率有显著降低。
乔木栽培
在江苏省大丰港盐场境内的工业二大道进行乔木栽培绿化,该工业二大道的土壤经测量,土壤含盐量高达15‰以上。
具体乔木种类采用广玉兰、女贞和银杏,其中以广玉兰为例,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开挖树穴:树穴直径为广玉兰胸径的12倍,深度应使得广玉兰的主根系距离地下水位100cm以上(该地下水位经过多年测量,以水位最高时的高度作为地下水位),在树穴的四周设置无纺布作为侧隔离层,在树穴底部自下而上依次铺设25cm厚的矿渣、一层尿素肥料包装袋作为编织物层(由于非常薄而不计其厚度)和10cm厚的黄沙层;
(2)制作填充土:将挖掘该树穴时挖出的原土、本发明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经过粉碎机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碎屑进行混合,得到填充土,其中原土、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玉米秸秆碎屑的重量比为5.5:2.5:3;
(3)回填:将填充土进行部分回填,在树穴中的回填厚度为50cm;
(4)移植:将广玉兰放置于树穴中,继续回填填充土,最后填充入挖出的原土与稻壳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填充厚度为25cm,填平整个树穴,从而完成整个栽培。
按照上述方法栽培各类乔木共6000余棵,12个月后计算其成活率达到96.6%,具有非常优异的成活率。
同时,在12个月和24个月后,分别随机测量30树穴中相同深度(60cm处)的土壤pH值和含盐量,以考察其pH值稳定能力和抗盐碱能力,30个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结果见下表3:
表3:pH值稳定能力和抗盐碱能力
由表3可见,当使用本发明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如此的栽培方法后,在12个月后和24个月后的长时间期间,树穴内土壤的pH值基本上未受到周围高pH值原土土壤的影响,且其土壤含盐量显著低于原土土壤(虽然回填土中包含了大量的原土土壤[原土土壤占回填土的50%以上])。同时也可看出,即便是在24个月时,其pH值和土壤含盐量相比于12个月时,并没有显著增大,这证明了本发明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栽培方法对于土壤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和抗盐碱能力。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通过组分种类的选择和协同作用,而具有良好的保水、透气性能,当使用该肥料以及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时,能够获得乔灌木的高成活率,且具有优异的pH值稳定能力和抗盐碱能力,从而在盐碱地的绿化和种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所述肥料包括基肥、有机质发酵肥、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腐植酸钠、干燥木薯渣、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磷酸铵镁、明矾石、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羧甲基纤维素钠、Si-Al-Mg复合物和助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其具体组分含量如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发酵肥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
(1)将35重量份的玉米秸秆粉、10重量份的稻壳、7重量份的麦麸、5重量份的干燥甘蔗渣、12重量份的干燥鸡粪、8重量份的花生壳粉、2重量份的豆粕、1.5重量份的鱼骨粉、0.5重量份的亚硒酸钠和0.4重量份的枯草芽孢菌的混合物中加入水,直至其中的水分质量含量为50-55%,然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基料;
(2)将发酵基料堆积于底部设有通风管的发酵箱中进行堆肥发酵,基料堆积厚度为1-1.5米,升高温度至内部温度为50-55℃,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下发酵40-50小时,得到第一次发酵料;
(3)继续升高温度,待第一次发酵料的内部温度达到65-70℃时,进行通风以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内,待在该温度下发酵10-20小时后,通过喷头从顶部向发酵料均匀喷洒20重量份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硫酸钾水溶液,然后在65-70℃的内部温度下继续发酵50-60小时,得到腐熟料,即为所述有机质发酵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藻土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
(I)在200-300℃下将硅藻土加热处理30-4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过100目筛,得到硅藻土粉末;
(II)向硅藻土粉末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H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H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5,在30-35℃下充分混合搅拌1-2小时,得到混合浆液;
(III)向混合浆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8%的NH4Cl水溶液,其中硅藻土粉末与NH4Cl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再充分搅拌20-30分钟,然后过滤,自然干燥,即得所述改性硅藻土。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磷灰石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
S1:将磷灰石在500℃下煅烧20-25分钟,得到活化磷灰石;
S2:将活化磷灰石研磨,过100目筛,然后加入到浓度为1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中,充分搅拌40-50分钟,然后过滤、干燥,得到负载了氯化钙的磷灰石,即为所述改性磷灰石。
其中,步骤S2中,活化磷灰石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1:2-3。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向反应器中加入壳聚糖,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柠檬酸水溶液,充分搅拌,在50-55℃下搅拌反应20-40分钟,然后加入足量无水乙醇,析出固体、过滤、乙醚洗涤、干燥,即得所述酸化改性壳聚糖。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Al-Mg复合物是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配制摩尔浓度为0.4mol/L的硅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氯化铝水溶液,使得Si/Al摩尔比为1:2,然后再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氯化镁水溶液,控制Si/Mg摩尔比为1:1;将所得混合液充分搅拌反应22-40分钟,得到凝胶状物体,将其在80-120℃下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然后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所述Si-Al-Mg复合物。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称取10-20重量份基肥、15-35重量份有机质发酵肥、3-7重量份改性硅藻土、1-3重量份改性磷灰石、8-14重量份凹凸棒土、2-5重量份腐植酸钠、1-4重量份干燥木薯渣、0.3-0.8重量份酸化改性壳聚糖、2-3重量份海藻酸钠、0.1-0.5重量份聚丙烯酸钾、2-4重量份磷酸铵镁、6-9重量份明矾石、0.6-1.4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0.3-0.9复合无机金属盐、3-5.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酸钠、1.2-2.2重量份Si-Al-Mg复合物和2-5重量份助剂;
B:在100重量份水中,加入步骤A中的基肥、有机质发酵肥、腐植酸钠、酸化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钾、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无机金属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充分搅拌20-30分钟,得到混合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步骤A中的改性硅藻土、改性磷灰石、凹凸棒土、干燥木薯渣、磷酸铵镁、明矾石、Si-Al-Mg复合物和助剂,继续搅拌,直至各种物质分散均匀,然后干燥,即得所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在盐碱地乔灌木栽培领域中的应用。
10.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树穴:树穴直径为乔灌木苗木胸径的10-12倍,深度应使得苗木主根系距离地下水位100cm以上,在树穴的四周设置侧隔离层,在底部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底部隔离层、编织物层和黄沙层;
(2)制作填充土:将挖出的原土、上述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和植物秸秆碎屑进行混合,得到填充土;
(3)回填:将填充土进行部分回填;
(4)移植:将苗木放置于树穴中,继续回填填充土,最后填充入挖出的原土与粉碎性农作物秸秆的混合物,或者填充入挖出的原土与稻壳的混合物,填平整个树穴,从而完成整个栽培。
CN201510176107.6A 2015-04-14 2015-04-14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Active CN105693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107.6A CN105693376B (zh) 2015-04-14 2015-04-14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107.6A CN105693376B (zh) 2015-04-14 2015-04-14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3376A true CN105693376A (zh) 2016-06-22
CN105693376B CN105693376B (zh) 2019-09-27

Family

ID=56227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6107.6A Active CN105693376B (zh) 2015-04-14 2015-04-14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3376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951A (zh) * 2016-06-24 2016-11-16 苏州市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鸡头米种植的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1411A (zh) * 2016-07-11 2016-12-07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种植和移植黄杨的方法
CN10617173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种植和移植榆树的方法
CN106376430A (zh) * 2016-08-30 2017-02-08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滴灌的农田水利循环排灌系统
CN10639693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张德才 一种多元素硅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13485A (zh) * 2016-12-26 2017-05-10 肖美 一种用于盐碱和沙漠土壤种植的种子包覆材料及利用其制作的生物保护营养体
CN107011909A (zh) * 2017-03-03 2017-08-04 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00005A (zh) * 2017-06-08 2017-11-28 马旭腾 改善土壤营养环境并缓释营养元素的有机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8033836A (zh) * 2017-12-08 2018-05-15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凹凸棒基的矿山表面养分修复材料及其方法
CN108048102A (zh) * 2017-12-12 2018-05-18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微生物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CN108293832A (zh) * 2017-12-19 2018-07-20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盐碱地乔灌木保湿栽培方法
CN10946306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江苏城中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植物栽植方法
CN111302859A (zh) * 2020-03-27 2020-06-19 王世伟 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11662129A (zh) * 2020-06-30 2020-09-15 成都市植物园 一种花卉专用肥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854A (zh) * 2010-11-15 2011-05-18 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滨海盐碱地大苗木移植方法
CN102124930A (zh) * 2011-01-06 2011-07-20 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沿海地区大银杏栽植方法
CN104263375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安徽大泽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63376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安徽大泽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用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854A (zh) * 2010-11-15 2011-05-18 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滨海盐碱地大苗木移植方法
CN102124930A (zh) * 2011-01-06 2011-07-20 天津市绿源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沿海地区大银杏栽植方法
CN104263375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安徽大泽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63376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安徽大泽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用复合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951A (zh) * 2016-06-24 2016-11-16 苏州市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鸡头米种植的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1411A (zh) * 2016-07-11 2016-12-07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种植和移植黄杨的方法
CN106171735A (zh) * 2016-07-11 2016-12-07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种植和移植榆树的方法
CN106376430A (zh) * 2016-08-30 2017-02-08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滴灌的农田水利循环排灌系统
CN10639693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张德才 一种多元素硅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13485A (zh) * 2016-12-26 2017-05-10 肖美 一种用于盐碱和沙漠土壤种植的种子包覆材料及利用其制作的生物保护营养体
CN107011909A (zh) * 2017-03-03 2017-08-04 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00005A (zh) * 2017-06-08 2017-11-28 马旭腾 改善土壤营养环境并缓释营养元素的有机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8033836A (zh) * 2017-12-08 2018-05-15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凹凸棒基的矿山表面养分修复材料及其方法
CN108048102A (zh) * 2017-12-12 2018-05-18 中科绿洲(北京)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微生物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CN108293832A (zh) * 2017-12-19 2018-07-20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盐碱地乔灌木保湿栽培方法
CN109463061A (zh) * 2018-09-21 2019-03-15 江苏城中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植物栽植方法
CN111302859A (zh) * 2020-03-27 2020-06-19 王世伟 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11662129A (zh) * 2020-06-30 2020-09-15 成都市植物园 一种花卉专用肥及制备方法
CN111662129B (zh) * 2020-06-30 2022-04-12 成都市植物园 一种花卉专用肥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3376B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3376B (zh)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CN106717999B (zh) 一种破解烤烟连作障碍的种植方法
CN1052846C (zh) 将海底淤泥改良为种植土的方法
CN104982215B (zh) 江苏沿海滩涂降盐的工程综合改良法与景观模式
CN101735819B (zh) 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调理剂及其改良方法
CN107087453A (zh) 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02265731B (zh) 沿海滩涂新品种杂交柳防护林种植综合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3340114A (zh)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CN111642167B (zh) 一种旱、沙地改造为水田的保水节水保肥节肥处理方法
CN106187585A (zh) 一种重度盐碱地微生物改良方法
CN105950174B (zh) 一种用于盐碱地的微生物土壤调理剂
CN105612987A (zh) 一种野三七和川滇桤木套种方法
CN105284383A (zh) 砂仁和川贝混合种植方法
CN106165603A (zh) 一种低洼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CN106613263A (zh) 南疆绿洲滴灌连作中低产棉田土壤耕层构建方法
CN108934256A (zh)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CN105165511A (zh) 一种盐碱特困地灌木树种规模化造林方法
CN112189396A (zh) 一种适用于海水稻生长环境的盐碱土壤改良方法
CN105993272A (zh) 一种采用含松针土的营养土对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N107721748A (zh) 利用碳汇草固定空气中co2的方法、碳汇草炭基降镉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188713A (zh) 一种沙基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5023A (zh) 一种采用含蛭石的营养土对含硫酸盐的沙质土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N105941058A (zh) 一种采用可提高土壤通透性的营养土对重度盐碱地进行原土栽培的方法
CN103109616A (zh) 一种二叠系采煤沉陷灰、泥岩层风化区水田漏水的修复方法
CN110337855A (zh) 砂质土壤改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24100 room 808, building 19, Yijing garden, Shuang Yuan Road, Dafeng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Ding Zhaorong

Address before: 224000 room 808, building 19, Yijing garden, Yancheng City Road, Ting Lake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Ding Zhaoron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