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0114A -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40114A CN103340114A CN2013102962139A CN201310296213A CN103340114A CN 103340114 A CN103340114 A CN 103340114A CN 2013102962139 A CN2013102962139 A CN 2013102962139A CN 201310296213 A CN201310296213 A CN 201310296213A CN 103340114 A CN103340114 A CN 1033401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vegetation bag
- water
- plant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基质构成,称为基质层,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层,称为土壤层;本发明将草种拌在植生袋内部的基质层中,保证种子发芽率,同时使得种子在植生袋内分布更加均匀,该植生袋生产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现场边坡条件及时调整植生袋的规格以及草种配比,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此外,本发明的植生袋克服了以往植生袋的缺点,同时该植生袋材料为原生态材料,克服了已有的植生袋的二次污染问题,且具有保水、保肥、出芽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植生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由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是无纺布型植生袋,草本的根系短而浅,而且需水量较高,一遇到干旱容易死亡,因此现有的无纺布型草本植生袋不仅对边坡的防护作用有限,景观恢复效果的保证率低,而且造价高,在应用方面有着不足。
植生袋由于材料主要有尼龙编织网及无纺布等组成,在国内有好多年的应用历史,其寿命在3-5年达到效果后袋体逐步降解。尼龙纤维网具有一定的防水分蒸发作用,但同时也组织了降水进入袋内,袋孔较密,植物生长缓慢,幼苗在袋内生长,不易钻出。经风吹日晒后破坏较为严重,后期使用不佳。
植生袋内的草种在批量生产时即已按既定的配比配制在植生袋内,无法在施工时根据现场边坡土质情况调整植物配比。
植生袋绿化,是荒山、矿山修复、铁路、公路边坡绿化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植物出苗率高,坡面绿化效果持续稳定,目前已普遍被高速公路边坡、山体绿化工程业主认同,并以较快的速度在全国推广应用。植生袋共分五层,最外及最内层为尼龙纤维网,次外层为加厚的无纺布,中层为植物种子、有机基质、保水剂,长效肥等混合料,次内层为能在短期内自动分解的无纺棉纤维布。植生袋制作的关键是草种植物配比。我公司引进了最新的生产技术材料以及整套生产设备,生产制作,可根据客户要求订做各种草种比例及材料要求的植生袋。
植生袋是一种新兴的绿化产品,它具有重量轻、运输方便、铺设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平面、斜坡和陡坡上的绿化,并且不会因降雨或浇水而引起种子或水土流失,因此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植生袋是在植生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产品,是由一半播种、另一半留空白(不播种)的植生带缝纫而成的袋子。其可用于垂直或接近垂直的陡峭岩石坡面、排水沟及堤坝的修复等。植生袋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在我国的利用时间不长,但其发展较为迅速。
在我国,公路、铁路、矿山边坡绿化方式主要有:1.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法。2.土工格室植草绿化。3.挖沟植草绿化法。4.垂直绿化法。5.砼骨架内加土工格室植草绿化法。6.有机基材喷播绿化法。但这些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不足。而植生袋技术以其建坪快、操作方便、施工简单等特点在复杂边坡的绿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植生袋是一种可以任何角度垒起来的有效绿化方式,它能使近90度的垂直岩面绿化成为可能,多雨季节基质层不会被冲刷和流失,可有效防止山体滑坡和山崩。
植生袋引入我国后,在草坪建植、边坡绿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单位开展了相应的植生袋的生产、利用方面的研究。自1997年开始,在国内不同气候的地区建设示范区近20万平米。在流域坡面治理、江河堤防、水库坝坡、灌渠边坡、铁路和公路边坡等防护和绿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多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同时,生态恶化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却在下降;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我国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发展年速度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至90年代末的34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大。由于植被覆盖不足,在汛期或暴雨冲刷后,许多矿山开发和公路铁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常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灾难。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以1万km2/年的水土流失速度在增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淤积江河、湖泊和水库,给防洪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农业减产。经过建国50年来的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总体上我国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的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城市绿化和水土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传统的种植方法,靠破坏性的种草绿化已经不可能满足如此丰富多彩的巨大需求。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的山川,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植生袋技术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绿化美化环境,而且可以稳固边坡、保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并且不会损害耕地和农田。这些都为植生袋在边坡防护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及水利工程的岩体边坡需要绿化、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需要大量的绿化进行水土保持和环境美化。植生袋是一种性能价格比优越的水保绿化护坡产品,施工过程的工厂化、简单化、标准化使得植生袋在我国的环境绿化和生态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植生袋又称绿网袋、绿化袋,在使用中,植生袋皮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结实,因为袋内是要装材料的,还需要经过搬运,必须结实;(2)袋孔的疏密度要适中,草是要通过袋孔的缝隙长出来的,所以要求植生袋皮要有适合的缝隙,特别是那些幼苗初期为瓣状的植物就更需要有较大的缝隙,幼苗才能从袋子里钻出来,否则幼苗就只能在袋内生长,而将袋子蓬起,最后因得不到阳光而枯死,植生袋应该有缝隙但是也不能太大,因为植生袋是要装土的,缝隙太大,土和草种就会漏出来,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3)较好的耐降解度,草根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才能相互交错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抗风吹、耐雨水冲刷的整体,如果在草根没有形成整体前植生袋皮就破损了,尤其是处在坡面上没有了植生袋的保护,草坪经风一吹,雨一刷就会造成类似于泥石流一样的垮塌,那么绿化工程就损毁了,所以最少也要保证2-3年内植生袋皮不被日晒而风化破碎。
现有技术提供的植生袋主要采用尼龙纤维网和无纺布组成,尼龙纤维网具有一定的防水分蒸发作用,但同时也阻止了降水进入袋内,袋孔较密,植物生长缓慢,幼苗在袋内生长,不易钻出,同时现有植生袋经风吹日晒后破坏较为严重,后期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植生袋主要采用尼龙纤维网和无纺布组成,尼龙纤维网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降水进入袋内,袋孔较密,植物生长缓慢,同时现有植生袋经风吹日晒后破坏较为严重,后期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基质构成,称为基质层,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层,称为土壤层。
进一步,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
进一步,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可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物,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先加秸秆、种子、肥料、水、保水剂、羊粪和土壤,后加水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10min,形成均匀的泥浆后进行人工直接抹铺,厚度均匀,平整表面。在添加粘合剂时需要边加边搅拌,不可一次性倒入水中。用手握一把基质,没有水分挤出,松开手会成团,但轻轻触碰,基质会散开。
进一步,该植生袋内部基质中保水剂的最佳用量为5g/m2。
进一步,使用该植生袋时,整地方式为:1)全面整地:在坡面上轻翻表层土壤;
2)铺设植生袋:在坡面上的沟壑处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铺设植生袋;
3)整地时间: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
使用该植生袋时,播种方式为:
松土后采用开沟浅埋的方式播种,沟间距离为10cm。
进一步,该植生袋为稀稀密型植生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70g/m2复合肥、120g/m2秸秆、1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30g/m2复合肥、90g/m2秸秆、种子和土壤的混合物。
进一步,使用该植生袋时,种植方式为:
(1)针对植被恢复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坡面施用9.0kg羊粪作为营养物质,;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21g/m2粘合剂、20g/m2保水剂、1.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3.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2)针对土壤改良优先的种植方式
在麻袋下层内装0.60kg磷二胺,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16g/m2粘合剂、15g/m2保水剂、2.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4.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和种子;上层装入本地客土。
进一步,当植生袋为稀密密型时,上层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2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50g/m2复合肥、160g/m2秸秆与土壤的混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麻布制成的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基质构成,称为基质层,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层,称为土壤层;本发明将草种拌在植生袋内部的基质层中,保证种子发芽率,同时使得种子在植生袋内分布更加均匀,该植生袋生产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现场边坡条件及时调整植生袋的规格以及草种配比,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本发明的植生袋克服了以往植生袋的缺点,同时该植生袋材料为原生态材料,克服了已有的植生袋的二次污染问题,且具有保水、保肥、出芽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麻布制成的植生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物,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植生袋内部基质中保水剂的最佳用量为5g/m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该植生袋时,整地方式为:1)全面整地:在坡面上轻翻表层土壤;
2)铺设植生袋:在坡面上的沟壑处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铺设植生袋;
①稀稀密型植生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70g/m2复合肥、120g/m2秸秆、1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30g/m2复合肥、90g/m2秸秆、种子和土壤的混合物;
3)整地时间: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
使用该植生袋时,播种方式为:
松土后采用开沟浅埋的方式播种,沟间距离为10cm;
使用该植生袋时,种植方式为:
(1)针对植被恢复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坡面施用9.0kg羊粪作为营养物质,;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21g/m2粘合剂、20g/m2保水剂、1.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3.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2)针对土壤改良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坡面施用0.60kg磷二胺,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16g/m2粘合剂、15g/m2保水剂、2.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4.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植生袋为稀密密型时,上层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2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50g/m2复合肥、160g/m2秸秆与土壤的混合物。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从两种角度对植生袋进行了分析,第一种:因空隙大小和袋子层数的不同,设置了5种麻袋,利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的基质试验方案;研究麻袋各层基质的材料和放置情况,以及实验效果;采用极差分析对两次的密度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直观分析法分析数据,可根据极差判断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确定最优方案;第二种:为了使幼苗发芽破土后易于光合作用,表层麻袋必须稀疏,3种植生袋从表层到底层分别为稀稀密(A)、稀密密(B)、稀稀密密(C)。
第一种角度:
1、麻袋各层的设置
因空隙大小和袋子层数的不同,设置了5种麻袋,采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的基质试验方案。稀麻布空隙的大小为7mm×7mm,密麻布的空隙大小为4mm×4mm,属于植物纤维,后期易降解,无污染,耐用性强,雨水易于进入,幼苗能通过空隙钻出袋子。
五种麻袋,分别为上两层稀、底层密的麻袋(I型),中间稀、上下两层密的麻袋(II型),上层稀、中间和下层密的麻袋(III型),三层均较密的麻袋(IV型)和上两层稀、中间和底层密的麻袋(V型),见表1,通过草的生长状况对比分析,麻袋的不同层设置密的或稀的麻布较优。麻袋的大小为50cm×70cm。
表1 不同麻袋类型的设置情况
II型、III型和IV型麻袋基质材料设置相同,从III型和IV型的草的生长情况相比,可以对比出第一层麻袋的设置是密或是稀较优。从II型和IV型的草的生长情况相比,可以对比出第二层麻袋的设置是密或是稀较优。麻袋的底层必须是密的,缝隙太大,土和草籽就会漏出来,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空隙,利于草扎根深入土壤。
2、麻袋各层基质的配置
麻袋内基质材料和放置情况不同:
(1)I型麻袋袋内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放置1-2cm厚研究区土壤。
(2)II型、III型和IV型麻袋基质材料设置相同,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为研究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提供草根优良的生长环境,使根扎深一些。
麻袋内基质的设置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单指标正交试验,不同基质的水平设置见表2。
表2 I-IV型麻袋正交试验方案的基质组成
(3)V型麻袋上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和土的混合物,中间层为种子,底层为腐殖土。为了保证足够的土层深度,使草根扎得更深一些,可在植生袋底层铺1-2cm左右厚的土壤。
该种麻袋内基质和种子的设置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单指标正交试验,不同基质的水平设置见表3。
表3 V型麻袋正交试验方案的基质组成
3、试验及试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种子量为1.2g/0.35m2,按照麻袋的设计及袋内基质材料的配置,在研究区进行了基质材料的混合及装袋工作,从坡底向上铺设到坡面。对麻袋上草的密度进行了两次调查,即一定面积的样方内植物的个体数(表4)。
(1)试验结果
从密度的大小可见,方案I>III>IV>II>V,可见三层的麻袋好于四层的麻袋,最好的是I型麻袋,即中上两层稀、底层密的麻袋,下层放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放置1-2cm厚土效果最好。1个月后草的密度比3个月后草的密度要大,可能是幼苗在袋内生长,因得不到阳光而枯死。
麻袋密度III>IV>II,可见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为研究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的麻袋,第一层为稀的麻布,第二和三层为密的麻布的设计较好。
与前4种麻袋配置相比,V型麻袋少了秸秆,多了底层的腐殖土,但密度最小,可见种子没有跟基质材料混合,没有很好的营养环境。
表4 五种麻袋不同时期各配置的密度情况 单位:株/0.35m2
(2)试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对于单指标的正交试验,用直观分析法便可简便、快速的得出结果。采用极差分析对两次的密度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直观分析法分析数据,可根据极差判断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确定最优方案。
Ki(i=1,2,3)行代表为第i个水平所对应的密度值和;密度较大为优,选取使各因子的K1、K2、K3或为最大的水平组合为最优水平组合。R为各列中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成为极差。极差R的大小反映了各试验因素对密度作用的大小,极差大表明该因子对密度的影响大,为主要因子。
①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分别对I型麻袋两个时期的密度进行极差分析,见表5。
表5 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1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1B1C3D2。RA=4.67,RB=20.00,RC=12.33,RD=5.33,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保水剂)>C(复合肥)>D(秸秆)>A(粘合剂)。3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2B1C1D2。RA=2.33,RB=9.00,RC=8.33,RD=5.67,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D>A。
可见,对密度而言,I型麻袋基质配置中因素B(保水剂)是主要影响因子,保水剂为5g/m2水平时较佳,因素A(粘合剂)影响作用最小,影响顺序为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粘合剂。
②I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分别对II型麻袋两个时期的密度进行极差分析,见表6。1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1B1C2D1。RA=3.67,RB=6.33,RC=7.00,RD=7.33,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秸秆)>C(复合肥)>B(保水剂)>A(粘合剂)。3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1B1C2D1。RA=2.00,RB=4.33,RC=1.67,RD=9.67,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B>A>C。
可见,对密度而言,II型麻袋基质配置中因素D(秸秆)是主要影响因子,理论最优组合选A1B1C2D1。
表6 I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③II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分别对III型麻袋两个时期的密度进行极差分析,见表7。
表7 III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1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2B1C1D3。RA=8.67,RB=15.33,RC=17.00,RD=12.67,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复合肥)>B(保水剂)>D(秸秆)>A(粘合剂)。3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3B1C2D3。RA=9.33,RB=2.33,RC=7.67,RD=7.0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C>D>B。
④IV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分别对IV型麻袋两个时期的密度进行极差分析,见表8。
表8 IV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对密度而言,1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1B3C2D1。RA=7.00,RB=8.67,RC=1.67,RD=4.00,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保水剂)>A(粘合剂)>D(秸秆)>C(复合肥)。3个月后,理论最优组合选A3B3C1D2。RA=4.67,RB=1.33,RC=3.67,RD=6.67,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A>C>B。
可见,对IV型麻袋基质配置中,1个月后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B,而3个月后密度的最小影响因子是B。
⑤V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分别对V型麻袋两个时期的密度进行极差分析,见表9。
表9 V型麻袋密度极差分析
对1个月后的密度分析,理论最优组合选A2B2C2E1。RA=8.67,RB=8.33,RC=7.00,RE=5.33,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保水剂)>A(粘合剂)>C(复合肥)>E(腐殖土)。对3个月后的密度分析,理论最优组合选A2B3C1E1。RA=4.67,RB=1.33,RC=4.67,RE=2.33,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C>E>B。
可见,对V型麻袋基质配置中,1个月后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B,而3个月后密度的最小影响因子是B,其他因素的影响顺序为A>C>E。
表10 五种类型麻袋的两个时期的最优组合和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
第二种角度:
1、植生袋材料配方梯度设置
为了使幼苗发芽破土后易于光合作用,表层麻袋必须稀疏,因此3种植生袋从表层到底层分别为稀稀密(A)、稀密密(B)、稀稀密密(C)。主要填充材料及梯度设置见表11。
表11 植生袋材料配方梯度设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植生袋主要采用尼龙纤维网和无纺布组成,尼龙纤维网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降水进入袋内,袋孔较密,植物生长缓慢,同时现有植生袋经风吹日晒后破坏较为严重,后期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可以利用麻袋缝制机编制。
进一步,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
进一步,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基质层,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层。
进一步,铺设植生袋:在坡面上的沟壑处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铺设植生袋;
①本植生袋,上层可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70g/m2复合肥、120g/m2秸秆、1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30g/m2复合肥、90g/m2秸秆、种子和土壤的混合物;
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使用该植生袋时,种植方式为:
(1)针对植被恢复优先的种植方式
采用21g/m2粘合剂、20g/m2保水剂、1.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3.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2)针对土壤改良优先的种植方式
采用16g/m2粘合剂、15g/m2保水剂、2.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4.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A型、B型选用粘合剂NH、保水剂BS、复合肥HF、秸秆JG为主要填充材料,配比方式分另为NH1-BS1-HF3-JG2、NH2-BS1-HF1-JG1、NH3-BS1-HF2-JG3、NH1-BS2-HF2-JG1、NH2-BS2-HF3-JG3、NH3-BS2-HF1-JG2、NH1-BS3-HF1-JG3、NH2-BS3-HF2-JG2、NH3-BS3-HF3-JG1;需填充2层,A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材料添加种子和少许土壤的混合物,B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材料与少许土壤的混合物。
C型选用粘合剂NH、保水剂BS、复合肥HF、含腐殖质土壤TR为主要填充材料,配比方式分另为NH1-BS1-HF3-TR2、NH2-BS1-HF1-TR1、NH3-BS1-HF2-TR3、NH1-BS2-HF2-TR1、NH2-BS2-HF3-TR3、NH3-BS2-HF1-TR2、NH1-BS3-HF1-TR3、NH2-BS3-HF2-TR2、NH3-BS3-HF3-TR1;需填充3层,上层为材料与少许土壤的混合物,中层为试验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含腐殖质土壤。
2、进行植生袋装料和铺设工作
根据初始试验设计在研究区进行植生袋装料和铺设工作,并对试验后的植物密度进行调查分析。各配比模式下C型植生袋的植物密度均最小,这是因为该类型植生袋的种子仅与试验区缺乏营养的土壤混合,虽然底层有含腐殖质土壤可帮助新生植物扎根,但不易接触到试验材料中的营养物质,生长条件差,因此该配比方式不适用。进而,对A、B两种类型的植生袋重点分析。
由图1可知,Ⅳ-IX类配比方式下,A、B类型植生袋的植物密度差异小,I-III类配比方式下,A、B类型植生袋的植物密度差异大,配比方式为NH1-BS1-HF3-JG2和NH2-BS1-HF1-JG1填充A型植生袋、配比方式为NHB-BS1-HF2-JG3填充B型植生袋这三种组合的修复效果佳。
3、整地与播种方式
(1)整地方式
1)全面整地:在坡面上轻翻表层土壤。
2)铺设植生袋:在坡面上的沟壑处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铺设植生袋。
①稀稀密型植生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以下材料添加种子和少许土壤的混合物:粘合剂(6g/m2)+保水剂(5g/m2)+复合肥(70g/m2)+秸秆(120g/m2)、粘合剂(16g/m2)+保水剂(5g/m2)+复合肥(30g/m2)+秸秆(90g/m2)。
②稀密密型植生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以下材料与少许土壤的混合物:粘合剂(26g/m2)+保水剂(5g/m2)+复合肥(50g/m2)+秸秆(160g/m2)。
3)整地时间: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
(2)播种方式
松土后采用开沟浅埋的方式播种,沟间距离约为10cm,可根据立地条件进行调整。
4、种植方式
(1)针对植被恢复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坡面铺设营养物质,处理方式为施用9.0kg羊粪。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方案为粘合剂(21g/m2)+保水剂(20g/m2)+羊粪(1.0kg/m2)+复合肥(40g/m2)+秸秆(105g/m2)+含腐殖质土壤(3.5cm)。
(2)针对土壤改良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坡面铺设营养物质,处理方式为施用0.60kg磷二胺。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方案为粘合剂(16g/m2)+保水剂(15g/m2)+羊粪(2.0kg/m2)+复合肥(40g/m2)+秸秆(105g/m2)+含腐殖质土壤(4.5c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生麻袋,从两种角度对植生袋进行了分析,第一种设置了5种麻袋,利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的基质试验方案,研究麻袋各层基质的材料和放置情况,以及实验效果,采用极差分析对两次的密度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直观分析法分析数据,可根据极差判断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确定最优方案。结果显示:I型麻袋,即上两层稀、底层密的麻袋试验中因素B(保水剂)是主要影响因子,保水剂为5g/m2水平时较佳,因素A(粘合剂)影响作用最小,因子影响顺序相同,为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粘合剂;II型麻袋,即中间稀、上下两层密的麻袋基质配置中因素D(秸秆)是主要影响因子,最优组合选A1B1C2D1;其他3中类型的麻袋不同时期的密度的影响因子对密度的影响大小不同,最优配置水平也有所差别;V和IV型麻袋试验中,1个月后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保水剂,而3个月后确实密度的最小影响因子。从密度的大小可见,方案I>III>IV>II>V,可见三层的麻袋好于四层的麻袋,三层麻袋中上两层稀、底层密的麻袋,即下层放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放置1-2cm厚土效果最好。对麻袋密度而言,种子上层应为稀的麻布,稀层麻布有利用种子的生长。同时种子与各营养基质材料混合,上层有2cm厚土壤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和少量土的混合物,上层为研究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的麻袋,第一层为稀的麻布,第二和三层为密的麻布的设计较好。
第二种植生袋铺设种植方式选用稀稀密(A)、稀密密(B)、稀稀密密(C)三种植生袋类型,进行植生袋装料和铺设工作,对试验后的植物密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各配比模式下C型植生袋的植物密度均最小,对A、B两种类型的植生袋重点分析并进行了应用。
将草种拌在基质里,一方面保证种子发芽率,另一方面是为了使种子在植生袋内分布均匀;进行自行生产制作,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根据现场边坡条件及时调整植生袋的规格以及草种配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生袋,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物,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本发明将草种拌在植生袋内部的基质中,保证了种子发芽率,同时使得种子在植生袋内分布更加均匀,该植生袋生产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现场边坡条件及时调整植生袋的规格以及草种配比,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其特征在于,该植生袋由三层麻布层构成,中层及上层为稀麻布层,底层为密麻布层;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基质构成,称为基质层,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层,称为土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该植生袋的稀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7mm×7mm,密麻布层的空隙大小为4mm×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该植生袋内部基质的下层可为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秸秆、种子及土的混合物,上层为1-2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先加秸秆、种子、肥料、水、保水剂、羊粪和土壤,后加水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10min,形成均匀的泥浆后进行人工直接抹铺,厚度均匀,平整表面,在添加粘合剂时需要边加边搅拌,不可一次性倒入水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该植生袋内部基质中保水剂的最佳用量为5g/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使用该植生袋时,整地方式为:1)全面整地:在坡面上轻翻表层土壤;
2)铺设植生袋:在坡面上的沟壑处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铺设植生袋;
3)整地时间: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使用该植生袋时,播种方式为:
松土后采用开沟浅埋的方式播种,沟间距离为10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该植生袋为稀稀密型植生袋,上层为试验区土壤,下层为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70g/m2复合肥、120g/m2秸秆、1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30g/m2复合肥、90g/m2秸秆、种子和土壤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使用该植生袋时,种植方式为:
(1)针对植被恢复优先的种植方式
松土后,播种前,在麻袋内装9.0kg羊粪作为营养物质;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21g/m2粘合剂、20g/m2保水剂、1.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3.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
(2)针对土壤改良优先的种植方式
在麻袋下层内装0.60kg磷二胺,对于土质团聚性差、含水量低的土壤需做工程技术处理,采用16g/m2粘合剂、15g/m2保水剂、2.0kg/m2羊粪、40g/m2复合肥、105g/m2秸秆、4.5cm厚的含腐殖质土壤和种子;上层装入本地客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袋,其特征在于,当植生袋为稀密密型时,上层为土壤和种子的混合物,下层为26g/m2粘合剂、5g/m2保水剂、50g/m2复合肥、160g/m2秸秆与土壤的混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96213.9A CN103340114B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96213.9A CN103340114B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40114A true CN103340114A (zh) | 2013-10-09 |
CN103340114B CN103340114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927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962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0114B (zh) | 2013-07-15 | 2013-07-15 |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40114B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9104A (zh) * | 2014-02-25 | 2014-04-30 | 青岛大学 | 一种用于种植草坪的植生纱线以及生产工艺及其织成品 |
CN105027931A (zh) * | 2015-08-06 | 2015-11-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提高苜蓿耐旱的方法 |
CN105859408A (zh) * | 2016-04-08 | 2016-08-17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喷播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75392A (zh) * | 2016-06-03 | 2016-08-24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 |
CN105940998A (zh) * | 2016-06-29 | 2016-09-21 | 安阳市三水科技有限公司 | 植生带和使用该植生带制作的植生网 |
CN106386034A (zh) * | 2016-08-20 | 2017-02-15 | 佳木斯大学 | 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
CN107241993A (zh) * | 2017-06-19 | 2017-10-13 | 湖南农业大学 | 功能化叠层玉米播种条 |
CN107646605A (zh) * | 2017-11-06 | 2018-02-02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用于荒山种植的储水蓄肥系统及其栽培方法 |
CN107969188A (zh) * | 2017-12-07 | 2018-05-01 | 山东农业大学 | 一种盐碱地沟渠边坡草本植被植生结构及建植方法 |
CN108739256A (zh) * | 2018-06-15 | 2018-11-06 | 南京大源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66160A (zh) * | 2019-01-29 | 2019-04-05 | 宁波大学 | 一种用于建筑与绿化的绿植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50035A (zh) * | 2019-05-16 | 2019-08-23 | 青海大学 | 一种针对大坡角土质边坡的生态恢复方法及系统 |
CN110199722A (zh) * | 2019-07-15 | 2019-09-06 |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石漠化地区复植的植物纤维碳基填肥种植方法 |
CN110402766A (zh) * | 2019-05-29 | 2019-11-05 | 广东金沙纬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化操作的荒漠土地快速绿化方法 |
CN112676338A (zh) * | 2020-12-01 | 2021-04-20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一种用于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植生袋及应用方法 |
CN113179836A (zh) * | 2021-04-20 | 2021-07-30 |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岸线生态治理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36799A (ja) * | 1996-11-06 | 1998-05-26 | Takayoshi Suwa | 樹木の根元被覆マット |
JP2003174825A (ja) * | 2001-10-02 | 2003-06-24 | Tsutomu Iwai | 植物繁茂ユニットと植物繁茂方法 |
CN101518201A (zh) * | 2009-03-27 | 2009-09-02 | 张宇顺 | 绿化环保植生袋 |
JP2010112160A (ja) * | 2008-10-07 | 2010-05-20 | Koizumi Jute Mills Ltd | 地表面保護材および地表面保護構造 |
CN201624020U (zh) * | 2010-02-02 | 2010-11-10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绿化植生袋 |
CN201781820U (zh) * | 2010-08-19 | 2011-04-06 | 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复绿的植生袋 |
CN202338073U (zh) * | 2011-11-14 | 2012-07-18 | 黄柏超 | 轻质植生袋景观绿化隔热层 |
-
2013
- 2013-07-15 CN CN201310296213.9A patent/CN1033401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36799A (ja) * | 1996-11-06 | 1998-05-26 | Takayoshi Suwa | 樹木の根元被覆マット |
JP2003174825A (ja) * | 2001-10-02 | 2003-06-24 | Tsutomu Iwai | 植物繁茂ユニットと植物繁茂方法 |
JP2010112160A (ja) * | 2008-10-07 | 2010-05-20 | Koizumi Jute Mills Ltd | 地表面保護材および地表面保護構造 |
CN101518201A (zh) * | 2009-03-27 | 2009-09-02 | 张宇顺 | 绿化环保植生袋 |
CN201624020U (zh) * | 2010-02-02 | 2010-11-10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绿化植生袋 |
CN201781820U (zh) * | 2010-08-19 | 2011-04-06 | 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复绿的植生袋 |
CN202338073U (zh) * | 2011-11-14 | 2012-07-18 | 黄柏超 | 轻质植生袋景观绿化隔热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赵晓玲等: "棉网状植生袋技术在宜昌页岩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湖北林业科技》, no. 2,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pages 6 - 9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9104A (zh) * | 2014-02-25 | 2014-04-30 | 青岛大学 | 一种用于种植草坪的植生纱线以及生产工艺及其织成品 |
CN105027931A (zh) * | 2015-08-06 | 2015-11-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提高苜蓿耐旱的方法 |
CN105859408A (zh) * | 2016-04-08 | 2016-08-17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喷播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75392A (zh) * | 2016-06-03 | 2016-08-24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干旱区建植保水辅助装置 |
CN105940998A (zh) * | 2016-06-29 | 2016-09-21 | 安阳市三水科技有限公司 | 植生带和使用该植生带制作的植生网 |
CN106386034B (zh) * | 2016-08-20 | 2019-12-31 | 佳木斯大学 | 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
CN106386034A (zh) * | 2016-08-20 | 2017-02-15 | 佳木斯大学 | 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
CN107241993A (zh) * | 2017-06-19 | 2017-10-13 | 湖南农业大学 | 功能化叠层玉米播种条 |
CN107646605A (zh) * | 2017-11-06 | 2018-02-02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用于荒山种植的储水蓄肥系统及其栽培方法 |
CN107969188A (zh) * | 2017-12-07 | 2018-05-01 | 山东农业大学 | 一种盐碱地沟渠边坡草本植被植生结构及建植方法 |
CN108739256A (zh) * | 2018-06-15 | 2018-11-06 | 南京大源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739256B (zh) * | 2018-06-15 | 2020-07-07 | 南京大源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66160A (zh) * | 2019-01-29 | 2019-04-05 | 宁波大学 | 一种用于建筑与绿化的绿植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50035A (zh) * | 2019-05-16 | 2019-08-23 | 青海大学 | 一种针对大坡角土质边坡的生态恢复方法及系统 |
CN110402766A (zh) * | 2019-05-29 | 2019-11-05 | 广东金沙纬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化操作的荒漠土地快速绿化方法 |
CN110199722A (zh) * | 2019-07-15 | 2019-09-06 |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石漠化地区复植的植物纤维碳基填肥种植方法 |
CN112676338A (zh) * | 2020-12-01 | 2021-04-20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一种用于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植生袋及应用方法 |
CN112676338B (zh) * | 2020-12-01 | 2022-06-28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一种用于铅锌矿区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合植生袋及应用方法 |
CN113179836A (zh) * | 2021-04-20 | 2021-07-30 |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岸线生态治理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40114B (zh)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40114B (zh) |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 |
CN106900342B (zh) | 一体化半岩质高边坡植被重建保护方法 | |
CN103931371B (zh) | 一种石质边坡的生物防治方法 | |
CN101761086B (zh) | 路基边坡的三维网绿化技术 | |
CN102498875B (zh) | 一种在岩质边坡构建灌、草植物群落的方法 | |
CN104131572B (zh) | 一种用于治理红壤强度侵蚀坡地的方法 | |
CN105325226B (zh) | 条带状活植物栅栏式沙障防护体系建植方法 | |
CN101849454B (zh) | 盐碱滩地的生物综合改良方法 | |
CN204238229U (zh) | 麻椰植生绿化毯 | |
CN105693376B (zh) | 一种土壤有机调理复合肥料及一种盐碱地乔灌木栽培方法 | |
CN102067753B (zh) | 一种将盐碱地变为良田的长效治理方法 | |
CN110832964A (zh) | 一种建筑骨料矿山原位土壤改良及绿化方法 | |
CN105519274A (zh) | 一种大规模沿海新围垦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的集成方法 | |
CN107700429A (zh) | 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装置及边坡防径流冲刷侵蚀方法 | |
CN106900322A (zh) | 苔藓结皮的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技术 | |
CN102422735A (zh) | 盐碱地生态综合改良设施及其改良方法 | |
CN102138508B (zh) | 利用生物结皮对陡峭道路边坡进行绿化和防护的方法 | |
CN102630442A (zh) | 裸露山体人工绿化方法 | |
CN102265731B (zh) | 沿海滩涂新品种杂交柳防护林种植综合改良盐碱地方法 | |
CN107237334B (zh) | 一种道路路基挖方边坡框格梁护坡码砌植生袋绿化的施工方法 | |
CN107223447A (zh) | 一种髙陡边坡护坡用绿化毯及其护坡方法 | |
CN203840816U (zh) | 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 | |
CN201995310U (zh) | 生物活性可降解无土植被毯 | |
CN109371986A (zh) | 一种利于边坡植物生长的生态护坡方法 | |
CN104294830A (zh) | 边坡生态防护及恢复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