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1005B -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1005B
CN105681005B CN201610100913.XA CN201610100913A CN105681005B CN 105681005 B CN105681005 B CN 105681005B CN 201610100913 A CN201610100913 A CN 201610100913A CN 105681005 B CN105681005 B CN 105681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host
arbitration
data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0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1005A (zh
Inventor
陈宜航
周庭梁
王建涛
方圆
周宇恒
傅李育
倪磊磊
刘晓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co Sig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co Sig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co Signal Ltd filed Critical Casco Signal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009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1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1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1005A/zh
Priority to HK16111394.1A priority patent/HK122321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1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1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包括冗余子系统、第三方仲裁设备以及第三设备,所述的冗余子系统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拥有唯一的ID标识,第三方仲裁设备分别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的第三设备与冗余子系统的主机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作为主机的设备,把自己的ID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仲裁设备,第三方仲裁设备在一个周期内只回复一个设备的ID标识,主机设备把收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回复的信息融合进自己待发送的数据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三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确保输出有效数据的唯一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通常需要两套设备进行冗余热备,这两套设备之间是具有主备关系的。现有的情况是通过两设备间的通信来协商各自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只有主系对外输出,备系不对外输出,但难免会出现两个设备都认为自己是主系的情况(比如二者之间的所有通信都中断了,当然也可能出现双备的情况,但该种情况只会影响到系统的可用性不影响安全性,故此处只考虑了双主的方式,对双主方式进行改进)。双主的输出会使与其连接的设备无法判断那个设备的输出是正确的,从而会产生无法预计的结果。
对于轨道交通系统来说,通信数据的正确性,对设备的运行具有很重要的安全意义。因此需要尽可能的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冗余子系统、第三方仲裁设备以及第三设备,所述的冗余子系统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拥有唯一的ID标识,第三方仲裁设备分别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的第三设备与冗余子系统的主机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作为主机的设备,把自己的ID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仲裁设备,第三方仲裁设备在一个周期内只回复一个设备的ID标识,主机设备把收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回复的信息融合进自己待发送的数据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三设备。
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为单独的设备。
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集成在第三设备上。
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的冗余设备ID标识发送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01,互为冗余的两设备间进行主备协商;
步骤102,两设备根据主备协商信息,判断自身是否为主机,若为主机则执行步骤1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3,发送自己的ID标识信息给第三方仲裁设备;
步骤104,等待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若能收到,则执行步骤105,若未能收到则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5,把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信息融合进自己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发送,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201,接收来自主机的ID标识信息;
步骤202,判断是否为本周期收到的唯一ID标识,若为是,则执行步骤2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记录下当前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204,延用上一周期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所述的第三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
所述的第三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与主机通信的第三设备接收来自主机的信息;
步骤302,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303,若为否则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303,对收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无法避免双主出现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输出有效数据的唯一性;
2、对于冗余设备之间主备协商的冗余性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冗余设备ID标识发送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与主机通信设备的数据有效性判断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包括冗余子系统1、第三方仲裁设备2以及第三设备3,所述的冗余子系统1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所述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均拥有唯一的ID标识,第三方仲裁设备2分别与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连接,所述的第三设备3与冗余子系统1的主机设备通信连接;
首先互为冗余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都各自拥有唯一的ID标识(用冗余码标识),当设备为主机时该标识将发送给第三方仲裁设备2进行仲裁用,其次第三方仲裁设备2在一个周期内只响应一个设备的ID标识,并把带有该ID标识信息的数据用广播的方式发送给两个互为冗余的设备,最后两个设备把第三方仲裁设备2回复的数据(冗余码)融合进自己的数据(冗余码)并发送给与其进行通信的第三设备3(该设备只与主系通信),只有第三方仲裁设备2所响应设备发送的数据才能被第三设备3识别。第三方仲裁设备2可不仅仅用于仲裁用,可以是与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都通信的另外一个装置或者设备,也可以是第三设备3(为了避免第三方仲裁设备给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只有当系统认为有可能出现双主的情况下才进行实施)。
本发明的具体流程如下:
所述的冗余子系统1中作为主机的设备,把自己的ID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仲裁设备,第三方仲裁设备在一个周期内只回复一个设备的ID标识,主机设备把收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回复的信息融合进自己待发送的数据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三设备。
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为单独的设备,或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集成在第三设备上。
如图2所示,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的冗余设备ID标识发送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01,互为冗余的两设备间进行主备协商;
步骤102,两设备根据主备协商信息,判断自身是否为主机,若为主机则执行步骤1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3,发送自己的ID标识信息给第三方仲裁设备;
步骤104,等待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若能收到,则执行步骤105,若未能收到则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5,把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信息融合进自己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发送,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201,接收来自主机的ID标识信息;
步骤202,判断是否为本周期收到的唯一ID标识,若为是,则执行步骤2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记录下当前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204,延用上一周期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三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与主机通信的第三设备接收来自主机的信息;
步骤302,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303,若为否则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303,对收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冗余子系统、第三方仲裁设备以及第三设备,所述的冗余子系统包括互为冗余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拥有唯一的ID标识,第三方仲裁设备分别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所述的第三设备与冗余子系统的主机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作为主机的设备,把自己的ID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三方仲裁设备,第三方仲裁设备在一个周期内只回复一个设备的ID标识,主机设备把收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回复的信息融合进自己待发送的数据中,并把数据发送给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三设备;
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集成在第三设备上;
所述的冗余子系统中的冗余设备ID标识发送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01,互为冗余的两设备间进行主备协商;
步骤102,两设备根据主备协商信息,判断自身是否为主机,若为主机则执行步骤1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3,发送自己的ID标识信息给第三方仲裁设备;
步骤104,等待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若能收到,则执行步骤105,若未能收到则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步骤105,把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回复信息融合进自己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发送,回到步骤101等待下一周期的主备协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为单独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方仲裁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201,接收来自主机的ID标识信息;
步骤202,判断是否为本周期收到的唯一ID标识,若为是,则执行步骤2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记录下当前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204,延用上一周期的ID标识,并发送与该ID标识相关的信息给冗余设备,回到步骤2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设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1,与主机通信的第三设备接收来自主机的信息;
步骤302,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303,若为否则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步骤303,对收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回到步骤301等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接收。
CN201610100913.XA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Active CN105681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0913.XA CN105681005B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HK16111394.1A HK1223211A1 (zh) 2016-02-24 2016-09-29 種具有身份識別的雙主仲裁機制安全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0913.XA CN105681005B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1005A CN105681005A (zh) 2016-06-15
CN105681005B true CN105681005B (zh) 2023-05-09

Family

ID=5630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0913.XA Active CN105681005B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1005B (zh)
HK (1) HK12232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8301B (zh) * 2021-09-26 2022-01-14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热备冗余方法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4069A (zh) * 2012-06-14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热堆叠系统中双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3793300A (zh) * 2014-01-29 2014-05-1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热备系统中快速主备切换装置和主备切换方法
CN104267713A (zh) * 2014-09-01 2015-01-07 北京交通大学 双机热备结构的ato设备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4069A (zh) * 2012-06-14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热堆叠系统中双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3793300A (zh) * 2014-01-29 2014-05-14 浙江网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热备系统中快速主备切换装置和主备切换方法
CN104267713A (zh) * 2014-09-01 2015-01-07 北京交通大学 双机热备结构的ato设备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3211A1 (zh) 2017-07-21
CN105681005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8887B1 (en) Low cost proximity pairing mechanism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US8799520B2 (e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bus device wherein excusive identifiers of the station is used to both detect for errors and determine whether message is relevant to the station
CN107637023B (zh) 用于在数据总线系统中传输消息的方法、收发器和用于机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
US900195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e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of initi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refor,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I606332B (zh) 偵錯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CN101442344B (zh) 蓝牙设备名称的上报方法和设备名称上报装置
US9686639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technique
TW201526696A (zh) 無線電通訊
CN105681005B (zh)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双主仲裁机制安全系统
CN105183687A (zh) 一种分时串口通信方法及系统
TW201516657A (zh) 解譯接收自冗餘匯流排的信號之技術
WO2014199559A1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465487B (zh) 一种总线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和分设备
CN106953809B (zh) 一种基于485分时通信的设备资源采集方法
US20150334047A1 (en) Initiator terminal, target terminal, method of interrupting access of initiato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interrupting access of target terminal
JP2017034448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WO2017000713A1 (zh) 一种光传送网络中时钟时间传送模式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US10474615B2 (en) Hub
EP1305922B1 (en) Ground level shift detection in can systems
TW201810059A (zh) 主控元件以及資料傳輸方法
CN106789495B (zh) 一种单控制器主从式网络总线控制器在线切换方法
WO2015074230A1 (zh) 一种自干扰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0896349B (zh) 一种密钥安全设备
CN112685346B (zh) 一种基于arinc429总线的多设备数据同步方法
CN103595636A (zh) 维护实体组端点mac地址获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2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32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