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7235A - 操作装置模块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7235A
CN105677235A CN201510493297.4A CN201510493297A CN105677235A CN 105677235 A CN105677235 A CN 105677235A CN 201510493297 A CN201510493297 A CN 201510493297A CN 105677235 A CN105677235 A CN 105677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gear
equity
terminal
information
storag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3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7235B (zh
Inventor
张宰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Hynix Inc
Original Assignee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77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7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7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7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51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06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the processing taking place on a specific hardware platform or in a specific software environment
    • G06F11/0727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the processing taking place on a specific hardware platform or in a specific software environment in a storage system, e.g. in a DASD or network based storage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07Interleaved addr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15Address space exten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46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G06F12/066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with decentralised address ass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装置模块包括以预设图案布置的多个操作装置。多个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适于存储自识别信息和对等识别信息的储存块,自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对等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对等操作装置;以及适于通过比较存储在储存块中的自识别信息和从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对等识别信息来管理预设图案的识别块。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模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2月8日在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175012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其公开被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操作装置模块,在所述操作装置模块中,以预设图案布置相同操作的多个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以高速完成复杂功能的电子设备,操作装置被布置为形成单个操作装置模块。
在诸如固态驱动(SSD)的存储器装置中,总是存在对提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储存容量的需要。为了满足所述需要,SSD具有以预设图案布置并并行操作的快闪存储器件。
同样地,用于高容量计算机(例如服务器)的硬驱要求提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储存容量。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使用包括多个硬驱的廉价盘冗余阵列(RAID)。
在单个操作装置模块中存在多个操作装置,所述多个操作装置处于各种储存系统中或者许多电子设备的每一个中,所述各种储存系统诸如:MMC、eMMC(嵌入式MMC)、RS-MMC(缩小尺寸MMC)和微MMC形式的多媒体卡,SD、迷你SD和微SD形式的安全数字卡,通用串行总线(USB)储存设备,通用快闪储存(UFS)设备,紧凑式快闪(CF)卡,智能媒体卡和记忆棒;所述许多电子设备有太多种因而不能直接列举,诸如:超级移动PC(UMPC)、工作站、网书、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网络本、平板计算机、无线电话、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电子书、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便携式游戏机、导航设备、黑盒子、数字照相机、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播放器、三维电视、智能电视、数字音频记录器、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图片记录器、数字图片播放器、数字视频记录器、数字视频播放器、配置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够在无线环境下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设备、配置家庭网络的各种电子设备之一、配置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电子设备之一、配置车载信息服务网络的各种电子设备之一、RFID设备以及配置计算系统的各种组件元件之一。
为了从操作装置模块中得到全部的性能,多个操作装置应所述以用于特定操作的预设图案布置。因此,甚至在单个操作装置不能工作时,整个操作装置模块也是不能工作的。
操作装置模块中的一些操作装置可以用其它操作装置替代。例如,固态驱动中的一些快闪存储器件可以用另一快闪存储器件代替。因此,整个固态驱动可能未达到其全部性能能力。在最坏的情况下,固态驱动可能一点也不工作。
因此,通过确定原始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装置是否已经被替代来防止操作装置的双重使用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各种实施例针对这样的操作装置模块:在所述操作装置模块中,以预设图案布置相同操作的多个操作装置,并且能够检查多个原始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是否被替代,以防止其重新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装置模块可以包括以预设图案布置的多个操作装置。多个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适于存储自识别信息和对等识别信息的储存块,自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对等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对等操作装置;以及适于通过比较存储在储存块中的自识别信息与从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对等识别信息来管理预设图案的识别块。
多个操作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奇编号的操作装置和一个或更多个偶编号的操作装置。
奇编号的操作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且偶编号操作装置包括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且信号传输线可以被耦接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和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之间。
所述储存块可以包括:自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自识别信息;第一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以及第二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识别信息。
识别块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其适于交替激活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以及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输出单元,其适于根据交替的激活来交替地将第一对等识别信息和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对等操作装置;以及确定单元,其适于将存储在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自识别信息与从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对等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激活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来交替激活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和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
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激活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顺序地激活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且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激活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顺序地激活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
奇编号操作装置的输出单元可以经由被激活的第一端子将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并经由被激活的第三端子将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且偶编号操作装置的输出单元可以经由被激活的第四端子将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三对等操作装置,并经由被激活的第二端子将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四对等操作装置。
奇编号操作装置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经由激活的第一端子输入的第二对等识别信息和存储在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偶编号操作装置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经由激活的第二端子输入的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偶编号操作装置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经由激活的第二端子输入的第一对等识别信息和存储在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偶编号操作装置的确定单元可以确定经由激活的第四端子输入的第二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且当所有确定结果为“是”时,操作装置模块可以执行正常操作。
多个操作装置可以被分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每个包括根据预设图案的部署类型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以及第二类型操作装置,每个包括沿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相反,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彼此相反,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交叉。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可以按照阵列被交替地布置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以及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且信号传输线可以被耦接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与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之间、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与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之间以及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与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之间。
储存块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表示对应操作装置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之中的哪一个操作装置相对应的信息;自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信息;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沿自对应操作装置起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信息;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沿自对应操作装置起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ID信息;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沿自对应操作装置起的第三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三对等ID信息;以及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沿自对应操作装置起的第四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四对等ID信息;
识别块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其适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进入时段期间,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输出单元,其适于在识别操作期间,根据激活控制单元的操作,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到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的任何一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值输出到对应操作装置的外部;以及确定单元,其适于在识别操作期间,根据激活控制单元的操作来比较从对应操作装置的外部输入的值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
激活控制单元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的进入时间处检查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中的值,并根据检查结果执行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的初始化操作,且在初始化操作之后的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激活操作,所述激活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根据预设顺序、一次一组地交替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一类型时,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可以选择性地执行第一切换操作和第二切换操作中的任何一个操作,第一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并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第二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去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并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且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二类型时,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可以选择性地执行第三切换操作和第四切换操作中的任何一个操作,第三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并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且第四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去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并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
在激活控制单元中,第一切换操作可以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与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交叠,且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与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交叠,且在激活控制单元中,第二切换操作可以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与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交叠,不与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且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与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交叠,不与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一类型时,在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期间以及在与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一方向输出;在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一方向输出,将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三方向输入的值向第二方向分路(bypasses),并将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二方向输入的值向第三方向分路;在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三方向输出;以及在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二方向输出。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二类型时,在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期间以及在与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二方向输出;在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四方向输出;在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一方向输出,将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二方向输入的值向第四方向分路,并将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第四方向输入的值向第二方向分路;以及在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输出单元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而向第一方向输出。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一类型时,确定单元可以执行:第一确定操作,在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一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第二确定操作,在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三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第三确定操作,在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二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且当在第一确定操作到第三确定操作中所有相比较的值彼此一致时确定单元可以退出识别操作时段。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二类型时,确定单元可以执行:第四确定操作,在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二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第五确定操作,在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第四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第六确定操作,在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将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从第一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且当在第四确定操作到第六确定操作中所有相比较的值彼此一致时确定单元可以退出识别操作时段。
根据实施例,以预设图案布置在单个操作装置模块中的多个操作装置的每一个可以识别其对等。
利用所述识别,可以防止包括所述多个操作装置的操作装置模块的重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模块的框图。
图2是例示图1A和图1B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第一操作装置的框图。
图3A和图3B是例示图1A和图2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4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模块的框图。
图5是例示图4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第一操作装置的框图。
图6A到图6D是例示图4和图5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各种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解释为是对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的限制。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充分完全,并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全面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整个公开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各个图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同部分。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模块的框图。
图1A和图1B示例性示出操作装置模块中相互成直线布置的4个操作装置10、20、30和40。所述4个操作装置10、20、30和40被分配有自ID信息{1}、{2}、{3}和{4}。
参考图1A和图1B,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模块可以包括沿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伸的直线布置的第一操作装置10、第二操作装置20、第三操作装置30和第四操作装置4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且可以彼此相反。
根据预设图案,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被归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沿直线交替地布置。例如,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可以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而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可以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B。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以及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此外,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以及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L12彼此耦接。此外,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和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L43彼此耦接。
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储存块到第四储存块12、22、32和42,以及第一识别块到第四识别块14、24、34和44。第一储存块到第四储存块12、22、32和42中的每一个可以彼此相同。第一识别块到第四识别块14、24、34和44中的每一个可以彼此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储存块到第四储存块12、22、32和42中的每一个可以存储自ID信息以及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中的对应操作装置的对等(peer)操作装置的对等ID信息。例如,第一储存块到第四储存块12、22、32和42可以存储识别信息{4,1,2}、{1,2,3}、{2,3,4}和{3,4,1},所述识别信息针对与它们的对应操作装置10、20、30和40相邻布置的2个对等操作装置(第一和第三位)以及对应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的自ID信息(第二位)。
例如,在第一操作装置10中,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储存块12可以存储识别信息{4,1,2},即,沿第一方向相邻于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对等ID信息{2}以及沿第二方向相邻于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四操作装置40的对等ID信息{4},以及第一操作装置10本身的自ID信息{1}。
相似地,在第三操作装置30中,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储存块32可以存储识别信息{2,3,4},即,沿第一方向相邻于第三操作装置30布置的第四操作装置40的对等ID信息{4}以及沿第二方向相邻于第三操作装置30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对等ID信息{2},以及第三操作装置30本身的自ID信息{3}。
供参考,尽管自第一操作装置10沿第二方向没有布置操作装置,但是可以假设第四操作装置40沿第二方向布置而可以存储识别信息{4,1,2}。这允许所有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通过使用相同的算法来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位的操作装置。相似地,假设第一操作装置10沿第一方向布置而第四操作装置40可以存储识别信息{3,4,1}。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一识别块到第四识别块14、24、34和44可以通过使用分别存储在操作装置10、20、30和40的储存块12、22、32和42中的识别信息{4,1,2}、{1,2,3}、{2,3,4}和{3,4,1}来检查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是否以预设图案布置。
例如,可以在操作装置模块的上电之后开始识别操作时段。
图2是例示图1A和图1B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第一操作装置10的框图。
参考图2,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储存块1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126、自ID储存单元1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以及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此外,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识别块1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142、输出单元144以及确定单元146。
图2示例性示出第一操作装置10,其与第二到第四操作装置20、30和40相同。
从而,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储存块2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226、自ID储存单元2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以及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此外,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识别块2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242、输出单元244以及确定单元246。
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储存块3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326、自ID储存单元3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以及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此外,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识别块3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342、输出单元344以及确定单元346。
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四储存块4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426、自ID储存单元4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以及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422。此外,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四识别块4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442、输出单元444以及确定单元446。
类型储存单元126可以存储表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之中的对应操作装置10的类型的类型信息TP_INFO。例如,当第一操作装置10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类型信息TP_INFO可以具有值“A”。相似地,存储在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类型储存单元226中的类型信息TP_INFO可以具有值“B”。
自ID储存单元128可以存储用于对应操作装置10的自ID信息SELF_ID。即,当第一操作装置10的识别信息具有值“{1}”时,“{1}”可以作为自ID信息SELF_ID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相似地,当用于识别第二操作装置20的识别信息具有值“{2}”时,“{2}”可以作为自ID信息SELF_ID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
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可以存储沿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也就是说,因为第二操作装置2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信息的值“{2}”可以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相似地,因为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一对等ID信息的值“{3}”可以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
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可以存储沿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也就是说,因为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二对等ID信息的值“{4}”可以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相似地,因为第一操作装置1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信息的值“{1}”可以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以及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之间激活一个并去激活另一个。换言之,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被激活时,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被去激活。反之,当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被激活时,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被去激活。
如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1和3可以被包括在被归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的每一个中。此外,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2和4可以被包括在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的每一个中。
因此,被归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以这种方式操作:以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激活期间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并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去激活期间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为此,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生成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第一使能信号EN1以及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三使能信号EN3。
相似地,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以这种方式操作:以在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激活期间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并在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去激活期间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为此,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生成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第二使能信号EN2以及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四使能信号EN4。
详细地,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而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以及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之间激活一个并去激活另一个。
例如,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
相似地,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此外,在识别操作时段开始之后,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以及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之间激活一个并去激活另一个。
例如,在作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10中,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处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并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一切换操作,然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之后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去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并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二切换操作。
相似地,在作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20中,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处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并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一切换操作,然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之后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去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并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二切换操作。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根据激活控制单元142的操作,输出单元144可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和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中之一输出到对应操作装置10的对等操作装置。
即,当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2}”可以被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此外,当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4}”可以被通过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四操作装置40。
相似地,当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1}”可以被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一操作装置10。此外,当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3}”可以被通过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三操作装置30。
在识别操作期间,确定单元146可以将通过响应于第一和第三使能信号EN1和EN3而激活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1和3从对应操作装置10的对等操作装置输入的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中之一SECOND_ID’或者FIRST_ID’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它们是否与彼此一致。
也就是说,确定单元146可以执行第一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激活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一切换操作而激活)从第二操作装置20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二操作装置2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1}”。因此,当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一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二操作装置20而是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2}”。因此,当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一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146可以执行第二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激活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二切换操作而激活)从第四操作装置40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1}”。因此,当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二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四操作装置40而是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4}”。因此,当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二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只有当第二操作装置2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正常布置、且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正常布置时,第一确定操作和第二确定操作才可以都成功,而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即使第一确定操作和第二确定操作中之一失败,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不结束识别操作时段,这可以不允许操作装置模块执行进一步处理,并从而防止操作装置模块的重新使用。
确定单元246可以执行第三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激活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一切换操作而激活)从第一操作装置10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一操作装置1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2}”。因此,当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三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一操作装置10而是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1}”。因此,当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三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246可以执行第四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激活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二切换操作而激活)从第三操作装置30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2}”。因此,当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四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三操作装置30而是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4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3}”。因此,当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四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只有当第一操作装置1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正常布置、且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正常布置时,第三确定操作和第四确定操作才可以都成功,且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即使第三确定操作和第四确定操作中之一失败,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不结束识别操作时段,这可以不允许操作装置模块执行进一步处理,并从而防止操作装置模块的重新使用。
由于用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和第二确定操作以及用于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三和第四确定操作的成功而引起的识别操作时段的结束可以影响操作装置模块的识别操作时段的结束之后的下一个操作。例如,当假设操作装置模块在操作装置模块上电时开始识别操作时段并在识别操作时段结束后执行下一个操作时,操作装置模块可以仅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都被准确地布置在预定位置处时执行下一个操作。否则,识别操作时段可以不结束,且可以不执行下一个操作。
图3A和图3B是例示图1A和图2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3A和图3B示例性示出如图1A所示的具有沿水平线布置的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的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
图3A示出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执行第一切换操作的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
详细地,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中的每一个中,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被激活,且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被去激活。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中的每一个中,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被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被去激活。
因此,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可以经由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交换。相反,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不可以经由耦接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交换。
例如,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4tck+4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第一对等ID信息{2}和{4}可以被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输出到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
换言之,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2}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2}。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2},且确定单元2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2}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2}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4}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4}。第四操作装置40可以从第三操作装置3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4},且确定单元3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4}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428中的自ID信息{4}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4tck+4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二对等ID信息{1}和{3}可以被从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输出到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
换言之,在源时钟SCLK的第二8个循环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二操作装置2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源时钟SCLK的第二8个循环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4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3}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3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4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3}。第三操作装置30可以从第四操作装置4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3},且确定单元3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3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3}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328中的自ID信息{3}具有相同的值。
图3B示出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执行第二切换操作的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
详细地,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中的每一个中,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被去激活,且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被激活。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中的每一个中,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被去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被激活。
因此,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可以经由耦接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交换。相反,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不可以经由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交换。
例如,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4tck+4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一对等ID信息{3}和{1}可以被从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输出到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三和第一操作装置30和10。
即,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3}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3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3}。第三操作装置30可以从第二操作装置2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3},且确定单元3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3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3}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328中的自ID信息{3}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8个循环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四操作装置4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源时钟SCLK的第二8个循环(4tck+4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二对等ID信息{2}和{4}可以被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三和第一操作装置30和10输出到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
即,在源时钟SCLK的第二8个循环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2}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2}。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从第三操作装置3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2},且确定单元2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2}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2}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源时钟SCLK的第二8个循环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4}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4}。第四操作装置4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4},且确定单元4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4}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428中的自ID信息{4}具有相同的值。
如上面的例子描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因此,对于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的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2位数据是足够的。最大可以需要源时钟SCLK的四(4)个触发。然而,上面的描述示例性公开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和第二8个循环的第一和第二切换操作的每一个期间传送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从而确保由第一和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的连续传输带来的充足的裕度中途(marginmidway),并为用于同时将源时钟SCLK施加到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四操作装置10、20、30和40的全部的装置的缺失做好准备。如图3A和3B所示,在第一和第二8个循环的每一个中的第一或第二对等ID信息{1}、{2}、{3}和{4}的传输之后源时钟SCLK的4个循环(4tck)的裕度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设计而改变。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模块的框图。
图4示例性示出以阵列图案布置在操作装置模块中的16个操作装置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和160。所述16个操作装置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和160被分配有自ID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和{16}。
参考图4,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可以包括按照沿4个方向延伸的阵列图案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操作装置10、第二操作装置20、第三操作装置30、第四操作装置40、第五操作装置50、第六操作装置60、第七操作装置70、第八操作装置80、第九操作装置90、第十操作装置100、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第十五操作装置150以及第十六操作装置16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且可以彼此相反。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且可以彼此相反。
根据预设图案的布置类型,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被分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在第二实施例中,按照阵列图案交替地布置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例如,在阵列图案中的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之中,沿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奇编号的操作装置可以被设置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同时,沿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偶编号操作装置可以被设置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如图4所示。
参考图4,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以及朝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此外,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以及朝向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L12彼此耦接。此外,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和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L43彼此耦接。此外,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通过第三信号传输线L23彼此耦接。
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分别包括第一储存块到第十六储存块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和162以及第一识别块到第十六识别块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和164。第一储存块到第十六储存块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和162中的每一个可以互相相同。第一识别块到第十六识别块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和164中的每一个可以互相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储存块到第十六储存块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和162中的每一个可以存储自ID信息以及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中的对应操作装置的对等操作装置的对等ID信息。例如,第一储存块到第十六储存块12到162可以存储邻接于对应操作装置10到160而分别沿第一方向到第四方向布置的4个对等操作装置的识别信息{13,4,1,2,5}、{14,1,2,3,6}、{15,2,3,4,7}、{16,3,4,1,8}、{1,8,5,6,9}、{2,5,6,7,10},{3,6,7,8,11}、{4,7,8,5,12}、{5,12,9,10,13}、{6,9,10,11,14}、{7,10,11,12,15}、{8,11,12,9,16}、{9,16,13,14,1}、{10,13,14,15,2}、{11,14,15,16,3}和{12,15,16,13,4}。
例如,在第一操作装置10中,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储存块12可以存储识别信息{13,4,1,2,5},即,沿第一方向邻接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对等ID信息{2}、沿第二方向邻接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四操作装置40的对等ID信息{4}、沿第三方向邻接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对等ID信息{13}、沿第四方向邻接第一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五操作装置50的对等ID信息{5}以及第一操作装置10本身的自ID信息{1}。
相似地,在第十操作装置100中,第十操作装置100的第十储存块102可以存储识别信息{6,9,10,11,14},即,沿第一方向邻接第十操作装置100布置的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的对等ID信息{11}、沿第二方向邻接第十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九操作装置90的对等ID信息{9}、沿第三方向邻接第十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六操作装置60的对等ID信息{6}、沿第四方向邻接第十操作装置10布置的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对等ID信息{14}以及第十操作装置10本身的自ID信息{10}。
供参考,尽管自第一操作装置1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没有布置操作装置,但是可以假设第四操作装置40和第13操作装置13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布置而存储识别信息{13,4,1,2,5}。这允许所有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通过使用相同的算法识别沿第一方向到第四方向定位的操作装置。相似地,假设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和第四操作装置40沿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布置而第十六操作装置160可以存储识别信息{12,15,16,13,4}。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一识别块到第十六识别块14到164可以通过使用分别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到160的储存块12到162中的识别信息{13,4,1,2,5}、{14,1,2,3,6}、{15,2,3,4,7}、...、{11,14,15,16,3}和{12,15,16,13,4}来检查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是否按照预设图案布置。
例如,可以在操作装置模块的上电之后开始识别操作时段。
图5是例示图4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中的第一操作装置10的框图。
参考图5,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储存块1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126、自ID储存单元1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以及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此外,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识别块1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142、输出单元144以及确定单元146。
图5示例性示出第一操作装置10,其与第二到第十六操作装置20到160相同。
从而,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储存块22可以包括类型储存单元226、自ID储存单元2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223以及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224。此外,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识别块2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242、输出单元244以及确定单元246。
以相同的方式,第三到第十六操作装置30到160的第三到第十六储存块32到162可以分别包括类型储存单元326到1626、自ID储存单元328到1628、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到1621、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到1622、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323到1623以及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324到1624。此外,第三到第十六操作装置30到160的第三到第十六识别块34到164可以包括激活控制单元342到1642、输出单元344到1644以及确定单元346到1646。
类型储存单元126可以存储表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之中的对应操作装置10的类型的类型信息TP_INFO。例如,当第一操作装置10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类型信息TP_INFO可以具有表示值“A”的值。相似地,存储在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类型储存单元226中的类型信息TP_INFO可以具有表示“B”的值。
自ID储存单元128可以存储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10的自ID信息SELF_ID。即,当第一操作装置10的识别信息具有值“{1}”时,“{1}”可以作为自ID信息SELF_ID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相似地,当用于识别第二操作装置20的识别信息具有值“{2}”时,“{2}”可以作为自ID信息SELF_ID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
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可以存储沿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也就是说,因为第二操作装置2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二操作装置20的识别信息的值“{2}”可以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相似地,因为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三操作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值“{3}”可以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
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可以存储沿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也就是说,因为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四操作装置40的识别信息的值“{4}”可以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相似地,因为第一操作装置1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所以作为表示第一操作装置10的识别信息的值“{1}”可以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
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可以存储沿自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第三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也就是说,因为第十三操作装置1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方向布置,所以表示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值“{13}”可以作为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相似地,因为第十四操作装置1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三方向布置,所以表示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值“{14}”可以作为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223中。
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可以存储沿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第四对等操作装置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也就是说,因为第五操作装置5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方向布置,所以表示第五操作装置50的值“{5}”可以作为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被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相似地,因为第六操作装置6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方向布置,所以表示第六操作装置60的值“{6}”可以作为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被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224中。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以及第四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4和1的组中的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换言之,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被激活时,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被去激活。当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被激活时,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1和4被去激活。当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被激活时,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被去激活。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1和4被激活时,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被去激活。
如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1和3可以被包括在被归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和第三操作装置10和30的每一个中。此外,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2和4可以被包括在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和第四操作装置20和40的每一个中。
因此,被归类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以这种方式操作:以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激活期间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并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去激活期间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为此,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生成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的第一使能信号EN1以及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三使能信号EN3。
相似地,被归类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一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以这种方式操作:以在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激活期间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并在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去激活期间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为此,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生成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第二使能信号EN2以及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四使能信号EN4。
详细地,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来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以及第四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4和1的组中的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
例如,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来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
相似地,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根据存储在类型储存单元126中的值来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此外,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开始之后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将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组以及第四和第一信号传输端子4和1的组中的一个组去激活并激活另一另一组。
例如,在作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操作装置10中,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处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并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一切换操作,然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之后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去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并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二切换操作。
相似地,在作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操作装置20中,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可以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处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并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三切换操作,然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开始之后在预设数目的源时钟SCLK触发期间执行去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并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的第四切换操作。
例如,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第一切换操作的第一半可以交叠第三切换操作的第一半。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第三切换操作的第二半可以交叠第二切换操作的第一半。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第二切换操作的第二半可以交叠第四切换操作的第一半。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第四切换操作的第二半可以交叠第一切换操作的第二半。
在识别操作时段期间,输出单元144可以根据激活控制单元142的操作来将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以及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中之一输出至对应操作装置10的对等操作装置。
详细地,当对应操作装置10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时,输出单元144可以如下操作。
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操作沿第一方向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
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的值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操作沿第三方向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
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值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操作沿第二方向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
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操作朝第一方向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此外,通过第一切换操作,沿第四方向输入到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对等ID信息可以被沿第二方向分路,且沿第一方向输入到对应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对等ID信息可以被沿第三方向分路。
当对应操作装置20是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时,输出单元244可以如下操作。
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通过第三切换操作沿第二方向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
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2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224中的值可以通过第三切换操作沿第四方向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
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的值可以通过第三切换操作沿第一方向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
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对应操作装置2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223中的值可以通过第四切换操作沿第一方向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此外,通过第四切换操作,沿第一方向输入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值可以被沿第四方向分路,且沿第三方向输入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值可以被沿第二方向分路。
例如,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通过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10和20的第一和第三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2}”可以被从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此外,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1}”可以被从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
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通过第一和第十三操作装置10和130的第二和第三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3}”可以被从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
此外,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通过第二和第六操作装置20和60的第二和第三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2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6}”可以被从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第六操作装置6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
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被通过第一和第四操作装置10和40的第二和第四切换操作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4}”可以被从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
此外,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通过第二和第三操作装置20和30的第二和第四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3}”可以被从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
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1和4通过第一和第六操作装置10和60以及第二和第五操作装置20和50的第一和第四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5}”可以被从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到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第二操作装置20将从第一操作装置10输入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5}”分路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第六操作装置6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第六操作装置60可以将从第二操作装置20输入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5}”分路到沿第六操作装置6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因此,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5}”可以被输入到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
此外,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当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1和4通过第三和第十四操作装置30和140以及第二和第十五操作装置20和150的第一和第四切换操作被激活时,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2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4}”可以被从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到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第三操作装置30可以将从第二操作装置20输入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4}”分路到沿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第十五操作装置15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第十五操作装置150可以将从第三操作装置30输入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4}”分路到沿第十五操作装置150的第二方向的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因此,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2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4}”可以被输入到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
在识别操作期间,确定单元146可以将通过响应于第一和第三使能信号EN1和EN3而激活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1和3从对应操作装置10的对等操作装置输入的第一或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和FIRST_ID’中之一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它们是否与彼此一致。
详细地,当对应操作装置10是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时,确定单元146可以如下操作。
确定单元146可以在第一交叠时段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一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一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从第二操作装置20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二操作装置2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1}”。因此,当在第一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一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二操作装置20而是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一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一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146可以在第二交叠时段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二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二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从第十三操作装置130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3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1}”。因此,当在第二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二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十三操作装置130而是第十四操作装置1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4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二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二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146可以在第三交叠时段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三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二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从第四操作装置40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1}”。因此,当在第三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三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四操作装置40而是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3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4}”。因此,当在第三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三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146可以在第四交叠时段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四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1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一操作装置10的激活控制单元142的第一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从第五操作装置50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五操作装置5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5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1}”。因此,当在第四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四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五操作装置50而是第六操作装置6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六操作装置6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6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四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1}”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四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当第一到第四确定操作的全部都成功时,作为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对应操作装置1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
以这种方式,只有在第二、第十三、第四和第五操作装置20、130、40和50被分别沿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方向到第四方向布置时,第一到第四确定操作的全部才可能成功,而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即使第一到第四确定操作中之一失败,第一操作装置10也可以不结束识别操作时段,这可以不允许操作装置模块执行进一步处理,并从而防止操作装置模块的重新使用。
当对应操作装置20是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时,确定单元246可以如下操作。
确定单元246可以在第一交叠时段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五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三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从第一操作装置10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一操作装置1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五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五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一操作装置10而是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的值“{1}”。因此,当在第五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五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246可以在第二交叠时段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六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三切换操作激活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从第六操作装置60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六操作装置6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六操作装置6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6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六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六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六操作装置60而是第七操作装置7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七操作装置7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7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的值“{3}”。因此,当在第六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THIR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六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246可以在第三交叠时段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七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四切换操作激活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从第三操作装置30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一对等ID信息FIRST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三操作装置3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三操作装置3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3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七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七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三操作装置30而是第四操作装置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4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的值“{3}”。因此,当在第七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SECOND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七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相似地,确定单元246可以在第四交叠时段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执行第八确定操作,其中,确定单元246可以将经由通过第二操作装置20的激活控制单元242的第四切换操作激活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从第十四操作装置140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进行比较,并可以确定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是否与自ID信息SELF_ID基本相同。
在第十四操作装置140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正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十四操作装置14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4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2}”。因此,当在第八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八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的。
反之,在不是第十四操作装置140而是第十五操作装置150被沿第一操作装置20的第三方向布置的异常情况下,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可以具有存储在第十五操作装置15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523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的值“{3}”。因此,当在第八确定操作期间将经由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FOURTH_ID’与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SELF_ID的值“{2}”比较时,它们不可以彼此基本相同,而第八确定操作的结果可以是失败的。
当第五到第八确定操作的全部都成功时,作为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对应操作装置2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
以这种方式,只有在第三、第一、第十四和第六操作装置30、10、140和60被分别沿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一方向到第四方向布置时,第五到第八确定操作的全部才可能成功,而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结束识别操作时段。即使第五到第八确定操作中之一失败,第二操作装置20也可以不结束识别操作时段,这可以不允许操作装置模块执行进一步处理,并从而防止操作装置模块的重新使用。
由于用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到第四确定操作以及用于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五和第八确定操作的成功引起的识别操作时段的结束可以影响操作装置模块的识别操作时段的结束之后的下一个操作。例如,当假设操作装置模块在操作装置模块上电时开始识别操作时段并在识别操作时段结束后执行下一个操作时,操作装置模块可以仅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都被准确地布置在预定位置处时执行下一个操作。否则,识别操作时段可以不结束,且可以不执行下一个操作。
图6A到图6D是例示图4和图5中所示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6A示出第一切换操作的第一半交叠第三切换操作的第一半的第一交叠时段。例如,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操作装置10和20的第一和第三切换操作激活。
详细地,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即,第一操作装置10、第三操作装置30、第六操作装置60、第八操作装置80、第九操作装置90、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第十四操作装置140和第十六操作装置160)中,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可以被激活,且朝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被去激活。
此外,在第一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即,第二操作装置20、第四操作装置40、第五操作装置50、第七操作装置70、第十操作装置100、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和第十五操作装置150)中,朝向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被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可以被去激活。
因此,第一对等ID信息{1}到{16}可以经由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传送。相反,第一对等ID信息{1}到{16}不可以经由耦接第三和第四信号传输线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以及耦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的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传送。
例如,在第一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可以将第一对等ID信息{2}、{4}、{5}、{7}、{10}、{12}、{13}和{15}输出到沿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
换言之,在第一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2}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2}。第二操作装置2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2},且确定单元2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2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2}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228中的自ID信息{2}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一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9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0}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0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9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0}。第十操作装置100可以从第九操作装置9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10},且确定单元10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0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10}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028中的自ID信息{10}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第一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可以将第二对等ID信息{1}、{3}、{6}、{8}、{9}、{11}、{14}和{16}输出到沿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
换言之,在第一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二操作装置2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2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二操作装置2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换言之,在第一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十操作装置10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0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9}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十操作装置10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0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9}。第九操作装置90可以从第十操作装置10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9},且确定单元9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9}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928中的自ID信息{9}具有相同的值。
图6B示出第三切换操作的第二半交叠第二切换操作的第一半的第二交叠时段。例如,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可以通过第一和第十三操作装置10和130的第二和第三切换操作激活。
详细地,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即,第一操作装置10、第三操作装置30、第六操作装置60、第八操作装置80、第九操作装置90、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第十四操作装置140和第十六操作装置160)中,朝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被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可以被去激活。
此外,在第二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即,第二操作装置20、第四操作装置40、第五操作装置50、第七操作装置70、第十操作装置100、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和第十五操作装置150)中,朝向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被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可以被去激活。
因此,第三对等ID信息{1}到{16}可以经由耦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2和3的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传送。相反,第三对等ID信息{1}到{16}不可以经由耦接第三和第四信号传输线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以及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传送。
例如,在第二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可以将第三对等ID信息{2}、{4}、{5}、{7}、{10}、{12}、{13}和{15}输出到沿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
换言之,在第二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13}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3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13}。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13},且确定单元13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3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三对等ID信息{13}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328中的自ID信息{13}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二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9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5}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5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9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5}。第五操作装置50可以从第九操作装置90接收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5},且确定单元5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5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三对等ID信息{5}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528中的自ID信息{5}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第二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可以将第四对等ID信息{1}、{3}、{6}、{8}、{9}、{11}、{14}和{16}输出到沿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四方向布置的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
换言之,在第二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3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3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1}。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十三操作装置13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四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换言之,在第二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三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5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9}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522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9}。第九操作装置90可以从第五操作装置5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9},且确定单元9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四对等ID信息{9}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928中的自ID信息{9}具有相同的值。
图6C示出第二切换操作的第二半交叠第四切换操作的第一半的第三交叠时段。例如,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可以通过第一和第四操作装置10和40的第二和第四切换操作激活。
详细地,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即,第一操作装置10、第三操作装置30、第六操作装置60、第八操作装置80、第九操作装置90、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第十四操作装置140和第十六操作装置160)中,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被去激活,且朝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被激活。
此外,在第三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即,第二操作装置20、第四操作装置40、第五操作装置50、第七操作装置70、第十操作装置100、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和第十五操作装置150)中,朝向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被去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可以被激活。
因此,第二对等ID信息{1}到{16}可以经由耦接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传送。相反,第二对等ID信息{1}到{16}不可以经由耦接第二和第三信号传输线2和3的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传送。
例如,在第三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可以将第二对等ID信息{2}、{4}、{5}、{7}、{10}、{12}、{13}和{15}输出到沿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
换言之,在第三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4}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1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4}。第四操作装置4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4},且确定单元4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4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4}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428中的自ID信息{4}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三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二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9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2}可以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2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922中的第二对等ID信息{12}。第十二操作装置120可以从第九操作装置9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二对等ID信息{12},且确定单元12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2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二对等ID信息{12}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28中的自ID信息{12}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第三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可以将第一对等ID信息{1}、{3}、{6}、{8}、{9}、{11}、{14}和{16}输出到沿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
换言之,在第三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四操作装置4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4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1}。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四操作装置4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三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9}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1221中的第一对等ID信息{9}。第九操作装置90可以从第十二操作装置120接收经由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输入的第一对等ID信息{9},且确定单元9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一对等ID信息{9}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928中的自ID信息{9}具有相同的值。
图6D示出第四切换操作的第二半交叠第一切换操作的第二半。例如,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1和4通过第一和第六操作装置10和60以及第二和第五操作装置20和50的第一和第四切换操作激活。
详细地,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即,第一操作装置10、第三操作装置30、第六操作装置60、第八操作装置80、第九操作装置90、第十一操作装置110、第十四操作装置140和第十六操作装置160)中,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可以被激活,且朝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可以被去激活。
此外,在第四交叠时段期间,在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即,第二操作装置20、第四操作装置40、第五操作装置50、第七操作装置70、第十操作装置100、第十二操作装置120、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和第十五操作装置150)中,朝向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可以被去激活,且朝向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可以被激活。
因此,可以经由耦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1和2的第一信号传输线L12、耦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2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的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耦接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传送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由于第一信号传输线L12与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之间和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与第二信号传输线L43之间的去激活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3和4的分路,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线L12、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L43发送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
例如,在第四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可以将第四对等ID信息{2}、{4}、{5}、{7}、{10}、{12}、{13}和{15}输出到沿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的第四方向布置的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
换言之,在第四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5}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5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一操作装置1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1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5}。第四对等ID信息{5}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线L12、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L43被发送。第五操作装置50可以从第一操作装置1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5},且确定单元5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5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四对等ID信息{5}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528中的自ID信息{5}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四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一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一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9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13}可以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3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九操作装置90的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924中的第四对等ID信息{13}。第四对等ID信息{13}可以经由第一信号输线L12、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第二信号传输线L43被发送。第十三操作装置130可以从第九操作装置90接收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入的第四对等ID信息{13},且确定单元13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13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四对等ID信息{13}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28中的自ID信息{13}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第四交叠时段中的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可以将第一对等ID信息{1}、{3}、{6}、{8}、{9}、{11}、{14}和{16}输出到沿第二类型操作装置B的第三方向布置的第一类型操作装置A。
换言之,在第四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5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五操作装置5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5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1}。第三对等ID信息{1}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线L43、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线L12被发送。第一操作装置10可以从第五操作装置5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1},且确定单元1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单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三对等ID信息{1}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128中的自ID信息{1}具有相同的值。
相似地,在第四交叠时段中源时钟SCLK的第二32个循环(16tck+16tck)的第四切换操作期间,存储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3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9}可以经由第四信号传输端子4输出。例如,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期间输出存储在第十三操作装置130的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1323中的第三对等ID信息{9}。第三对等ID信息{9}可以经由第二信号传输线L43、第三信号传输线L23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线L12被发送。第九操作装置90可以从第十三操作装置130接收经由第一信号传输端子1输入的第三对等ID信息{9},且确定单元946可以在源时钟SCLK的9个触发之后确定所接收的第三对等ID信息{9}是否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928中的自ID信息{9}具有相同的值。
如上面的例子描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因此,对于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的第一和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4位数据是足够的。最大可以需要源时钟SCLK的十六(16)个触发。然而,上面的描述示例性公开在源时钟SCLK的第一和第二16个循环的第一到第四切换操作的每一个期间传送第一到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从而确保由第一到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的连续传输带来的充足的裕度中途(marginmidway),并为用于同时将源时钟SCLK施加到第一操作装置到第十六操作装置10到160的全部的装置的缺失做好准备。如图6A到6D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16个循环的每一个中的第一到第四对等ID信息{1}到{16}的传输之后的具有源时钟SCLK的16个循环(16tck)的裕度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设计而改变。
根据上面的描述明显地,根据实施例,在按照预设图案布置具有相同操作的多个操作装置的操作装置模块中,所述多个操作装置可以自我识别它们在预设图案中的布置。也就是说,单个操作装置模块的每一个操作装置可以检查其布置,并可以确定是否执行随后的操作。
由于所述事实,可以防止一个操作装置模块的操作装置被重新使用。
尽管出于示例性目的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在不脱离按照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一种操作装置模块,包括:
以预设图案布置的多个操作装置,所述多个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
储存块,其适于存储自识别信息和对等识别信息,所述自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所述对等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识别块,其适于通过比较存储在所述储存块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与从所述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所述对等识别信息来管理所述预设图案。
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操作装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奇编号的操作装置和一个或更多个偶编号的操作装置。
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且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包括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以及
信号传输线被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之间。
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储存块包括:
自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所述自识别信息;
第一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识别信息。
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识别块包括:
激活控制单元,其适于交替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
输出单元,其适于根据交替的激活来交替地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和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确定单元,其适于将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与从所述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所述对等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来交替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
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来顺序地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以及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顺序地激活所述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
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输出单元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一端子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且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三端子将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输出单元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四端子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三对等操作装置,且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将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四对等操作装置。
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一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四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以及
当所有确定结果为基本相同时,所述操作装置模块执行正常操作。
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操作装置被分类为: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每一个包括:根据所述预设图案的部署类型,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第二类型操作装置,每一个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彼此相反,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交叉。
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操作装置和所述第二类型操作装置按照阵列被交替地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之间,以及
信号传输线被耦接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之间、所述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与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之间。
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储存块包括:
类型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表示对应操作装置与第一类型操作装置和第二类型操作装置之中的哪一个操作装置相对应的信息;
自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自ID信息;
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第一对等ID信息,所述第一对等ID信息用于识别沿自所述对应操作装置起的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
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第二对等ID信息,所述第二对等ID信息用于识别沿自所述对应操作装置起的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
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第三对等ID信息,所述第三对等ID信息用于识别沿自对应操作装置起的所述第三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以及
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第四对等ID信息,所述第四对等ID信息用于识别沿自所述对应操作装置起的所述第四方向布置的操作装置。
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识别块包括:
激活控制单元,其适于:在识别操作时段的进入时段期间,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
输出单元,其适于:在所述识别操作期间,根据所述激活控制单元的操作,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到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的任何一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值输出到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外部;以及
确定单元,其适于:在所述识别操作期间,根据所述激活控制单元的操作来比较从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外部输入的值与存储在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
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激活控制单元在所述识别操作时段的进入时间处检查存储在所述类型储存单元中的值,并根据检查结果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激活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中的任何一个组并去激活另一组,以及
在所述初始化操作之后的所述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执行激活操作,所述激活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根据预设顺序、一次一组地交替激活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三信号传输端子的组、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四信号传输端子的组。
技术方案15.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当作为所述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所述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一类型时,在所述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所述激活控制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第一切换操作和第二切换操作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所述第一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并去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所述第二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去激活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并激活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当作为所述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所述对应操作装置是第二类型时,在所述识别操作时段期间,所述激活控制单元选择性地执行第三切换操作和第四切换操作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所述第三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并去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而所述第四切换操作基于预设数目的源时钟触发而去激活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并激活第四信号传输端子。
技术方案16.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在所述激活控制单元中,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与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交叠,且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与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交叠,以及
在所述激活控制单元中,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一半与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交叠,不与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且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与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的另一半交叠,不与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
技术方案17.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对应操作装置是所述第一类型时,
在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一方向输出,
在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一方向输出,将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三方向输入的值向所述第二方向分路,并将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二方向输入的值向所述第三方向分路,
在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三方向输出,以及
在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二方向输出。
技术方案18.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当作为所述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所述对应操作装置是所述第二类型时,
在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二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二方向输出,
在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四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四方向输出,
在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三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四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一方向输出,将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二方向输入的值向所述第四方向分路,并将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四方向输入的值向所述第二方向分路,以及
在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所述输出单元将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第一对等ID储存单元中的值经由所述第四信号传输端子而向所述第一方向输出。
技术方案19.根据技术方案18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当作为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所述对应操作装置是所述第一类型时,所述确定单元执行:
第一确定操作,在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一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
第二确定操作,在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三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
第三确定操作,在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二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
其中,当在所述第一确定操作到第三确定操作中所有相比较的值彼此一致时,所述确定单元退出所述识别操作时段。
技术方案20.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当作为所述初始化操作的结果而确定所述对应操作装置是所述第二类型时,所述确定单元执行:
第四确定操作,在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一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二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
第五确定操作,在所述第三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以及在与所述第二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交叠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四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
第六确定操作,在所述第四切换操作被执行的时段期间,将经由所述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从所述第一方向输入的值与存储在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所述自ID储存单元中的值相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一致,以及
其中,当在所述第四确定操作到第六确定操作中所有相比较的值彼此一致时,所述确定单元退出所述识别操作时段。

Claims (10)

1.一种操作装置模块,包括:
以预设图案布置的多个操作装置,所述多个操作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
储存块,其适于存储自识别信息和对等识别信息,所述自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对应操作装置,所述对等识别信息用于识别所述对应操作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识别块,其适于通过比较存储在所述储存块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与从所述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所述对等识别信息来管理所述预设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操作装置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奇编号的操作装置和一个或更多个偶编号的操作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且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包括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以及
信号传输线被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储存块包括:
自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所述自识别信息;
第一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对等识别储存单元,其适于存储用于识别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的第二对等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识别块包括:
激活控制单元,其适于交替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
输出单元,其适于根据交替的激活来交替地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和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确定单元,其适于将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与从所述对等操作装置发送的所述对等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来交替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组与所述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来顺序地激活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以及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激活控制单元根据源时钟的预定触发数目顺序地激活所述第二端子和第四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输出单元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一端子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一对等操作装置,且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三端子将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二对等操作装置,以及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输出单元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四端子将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三对等操作装置,且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将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输出到所述对等操作装置中的第四对等操作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一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奇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一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
所述偶编号操作装置的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经由被激活的所述第四端子输入的所述第二对等识别信息与存储在所述自识别储存单元中的所述自识别信息是否彼此基本相同,以及
当所有确定结果为基本相同时,所述操作装置模块执行正常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操作装置被分类为:
第一类型操作装置,每一个包括:根据所述预设图案的部署类型,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第三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第二类型操作装置,每一个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四信号传输端子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的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彼此相反,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交叉。
CN201510493297.4A 2014-12-08 2015-08-12 操作装置模块 Active CN105677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75012A KR20160069262A (ko) 2014-12-08 2014-12-08 동작장치모듈
KR10-2014-0175012 2014-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7235A true CN105677235A (zh) 2016-06-15
CN105677235B CN105677235B (zh) 2020-06-26

Family

ID=5609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3297.4A Active CN105677235B (zh) 2014-12-08 2015-08-12 操作装置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8129B2 (zh)
KR (1) KR20160069262A (zh)
CN (1) CN10567723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5691A (zh) * 2011-08-04 2013-02-0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US8626992B2 (en) * 2010-11-30 2014-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device with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N103677446A (zh) * 2013-11-14 2014-03-2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摄像式触控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5283B2 (ja) 1997-11-14 2003-0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20000029181A (ko) 1998-10-21 2000-05-25 우상엽 체력 단련 장치 및 체력 단련 방법
US7779212B2 (en) 2003-10-17 2010-08-17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over a communications b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6992B2 (en) * 2010-11-30 2014-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device with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N102915691A (zh) * 2011-08-04 2013-02-0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CN103677446A (zh) * 2013-11-14 2014-03-2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摄像式触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62191A1 (en) 2016-06-09
US9928129B2 (en) 2018-03-27
KR20160069262A (ko) 2016-06-16
CN105677235B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921C (zh) 存储设备
US20120215958A1 (en) Variable Impedance Control for Memory Devices
WO2015157277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n access protection scheme
CN110663035A (zh) 具有多路复用命令/地址总线的存储器装置
CN105955762A (zh) 一种注入动态链接库文件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706709A (zh) 卡和主机设备
WO2008054512A3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c card application loading
CN107515948A (zh) 页面跳转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05074613A3 (en) Method for testing and programming memory devices and system for same
CN106569964A (zh) 掉电保护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内存条
US10579564B2 (en) System on chip (So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oC
CN107590144A (zh) 一种文件存储方法和终端
JP2013047952A (ja) 構成可能な入出力ポートを伴うメモリモジュール
CN103164789A (zh) 一种带安全校验的debug电路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US20160092703A1 (en) Mesh grid protection system
CN108920353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97710B (zh) 一种自动切换系统管理总线的系统
CN108122039A (zh) 网约车订单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77235A (zh) 操作装置模块
CN101889285A (zh) 用于数字版权保护的方法和器件
CN103389924B (zh) 应用于随机存储器的ecc存储系统
CN106022120A (zh) 文件监控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928077B2 (en) Data processing circuit, data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443858B (zh) 具有不同的有效串联电阻状态的装置及控制所述装置的方法
CN101533372A (zh) 数据存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