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8317B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68317B CN105668317B CN201510876179.1A CN201510876179A CN105668317B CN 105668317 B CN105668317 B CN 105668317B CN 201510876179 A CN201510876179 A CN 201510876179A CN 105668317 B CN105668317 B CN 1056683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traverse guide
- movement speed
- guide
- wef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中,横动导纱器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的捕捉。在利用横动导纱器(36)捕捉没被横动导纱器(36)保持的纱线(Y)的纱线捕捉时,使横动导纱器(36)在比卷绕部在卷绕区域(R1)内卷绕纱线(Y)的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范围窄的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横向往返移动纱线边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边横向往返移动纱线边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成为通过在利用横动导纱器保持纱线的状态下使横动导纱器沿筒管的轴向往复移动,横向往返移动纱线的结构。
其中,在开始纱线的卷绕时,有必要首先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纱线。专利文献1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像图3所示那样通过利用向不同方向作用的纱线张力的合力使纱线被导入横动导纱器的纱线收容槽内能够捕捉纱线。但是,如果横动速度慢(卷绕角小),因此上述合力小的话,则不能够将纱线导入纱线收容槽内,存在不能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纱线的担忧。因此,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捕捉纱线时加快横动速度(增大卷绕角)来临时增大纱线的张力,使稳固地捕捉纱线成为可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8146号公报
但是,即使通过加快横动速度来增大纱线的张力,也未必能够一次就捕捉到纱线。如果不能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纱线,就不能形成卷装,产生再次重新进行纱线的捕捉的必要。如果这样,到开始纱线的卷绕需要较长时间,存在卷装的生产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以横动导纱器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的捕捉为目的。
本发明为边横向往返移动纱线边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在保持纱线的状态下沿前述筒管的轴向往复移动使纱线横向往返移动的横动导纱器,将被前述横动导纱器横向往返移动的纱线卷绕到前述筒管的卷绕区域形成卷装的卷绕部,使前述横动导纱器沿前述轴向移动的驱动部,以及通过控制前述驱动部控制前述横动导纱器沿前述轴向往复移动时的移动范围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在利用前述横动导纱器捕捉没被前述横动导纱器保持的纱线的纱线捕捉时,使前述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多次往复移动,该预定区域为比通过前述卷绕部将纱线卷绕到前述卷绕区域的纱线卷绕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范围窄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纱线位于预定区域内,能够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纱线。此时,由于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多次往复移动,因此能够确保多次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纱线的机会,能够稳固地捕捉纱线。而且,该预定区域比纱线卷绕时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移动范围窄。因此,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距离,即使多次进行往复移动,也能够缩短其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根据本发明,横动导纱器能够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的捕捉。
其中,前述轴向上的前述预定区域的尺寸为5mm以上、50mm以下。
虽然预定区域越窄,越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但另一方面,如果预定区域过窄,则难以使纱线位于预定区域内。因此,通过使轴向上预定区域的尺寸在50mm以下,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通过在5mm以上,能够容易地使纱线位于预定区域内。
并且,最好前述控制部能够控制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使前述纱线捕捉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比前述纱线卷绕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快地进行控制。
通过使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比纱线卷绕时快,能够进一步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而且,通过加快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能够增大纱线的惯性力,横动导纱器能够更稳固地进行纱线的捕捉。另外,有关这一点后面详细说明。
此时,最好前述控制部使前述纱线捕捉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在前述纱线卷绕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的14倍以下地进行控制。
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越快,越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够增大纱线的惯性力,能够更稳固地捕捉纱线。另一方面,如果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过快,则存在产生纱线截断等不良状况的担忧,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纱线的捕捉的担忧。因此,通过使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在纱线卷绕时的14倍以下,能够适当地捕捉纱线。
并且,最好是在比前述卷绕区域靠前述轴向上的外侧,在前述筒管上设定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形成位置,前述控制部在利用前述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保持前述纱线捕捉时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前述横动导纱器在前述轴向上移动到前述预定区域与前述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然后在降低移动速度后使前述横动导纱器移动到前述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
在形成包头纱后开始卷绕区域的纱线的卷绕的情况下,在利用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通过保持纱线捕捉时快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横动导纱器移动到预定区域与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能够缩短到开始纱线的卷绕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然后通过降低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能够避免纱线被截断,同时能够使横动导纱器稳固地停止在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上。
并且,本发明在前述控制部将前述纱线卷绕时的前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控制在70m/min以下的情况下尤其有效。
这是因为,在纱线卷绕时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低到70m/min以下的情况下,如果将该移动速度原封不动地应用于纱线捕捉时,则由于纱线的惯性力小,因此难以利用横动导纱器来捕捉纱线。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由于不管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多大,横动导纱器都能够稳固地进行纱线的捕捉,因此特别有效。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中通过在纱线捕捉时使横动导纱器在比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的移动范围窄的预定区域内多次往复移动,从而横动导纱器能够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的捕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横动导纱器的放大图;
图3为纱线卷绕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4为表示捕捉纱线前的纱线行走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横动导纱器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6(a)~(d)为表示横动导纱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的曲线图。
图中,1-纱线卷绕装置;11a-横动控制部(控制部);36-横动导纱器;38-横动电动机(驱动部);50-筒管支架(卷绕部);B-筒管;P-卷装;R1-卷绕区域;R2-预定区域;L1-预定位置;L2-对置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1为用来卷绕从未图示的纺纱部纺出多根(这里为4根)、由合成纤维构成的纱线Y的装置。从纺纱部纺出的多根纱线Y分别经由支点导纱器90送至纱线卷绕装置1,边被横动导纱器36横向往返移动边分别卷绕到多个(这里为4个)筒管B上。
纱线卷绕装置1主要具备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0,从框体10延设到左边的支承梁20,由支承梁20支承的横动装置主体30和接触辊40,由设置在框体10上的转台13悬臂支承、能够安装多个(这里为4个)筒管B的一对筒管支架50构成。
在框体10上搭载有控制纱线卷绕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1,通过操作人员操作由键盘等构成的设定部12,能够对控制装置11进行各种设定。在框体10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圆板状的转台13,该转台13由转台电动机14(参照图3)旋转驱动。从转台13朝左边延设上下一对筒管支架50。
支承梁20具有从框体10的左侧面延设到左边、安装横动装置主体30的支承面21和从支承面21的左右两端突出到下方的一对支承部22。左右一对支承部22旋转自由地支承接触辊40。支承梁20由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能够相对于框体10升降地构成,通过支承梁20升降,接触辊40能够与安装在上侧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筒管B接触分离。
横动装置主体30具有板状的底座31、安装在底座31上的驱动带轮32和2个从动带轮33、34、卷挂在带轮32~34上的环形带35、在形成为三角形的环形带35的下边部以与筒管B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设置的多个(这里为4个)横动导纱器36、以与该下边部大致平行的状态安装到底座31上的轨道37。并且,通过底座31固定在支承梁20的支承面21上,横动装置主体30固定在支承梁20上。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支承面21实际上构成近似水平的倾斜面。
通过驱动带轮32被横动电动机38(参照图3)旋转驱动,环形带35在三角形的轨迹上行走。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将横动电动机38与3个带轮32~34中远离横动导纱器36的带轮32直接连接,驱动带轮32。通过这样,避免横动电动机38与被横动导纱器36横动的纱线Y的干涉,能够有效地配置带轮32~34,能够实现装置的省空间化。
作为横动电动机38采用例如能够正反旋转的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等,通过切换横动电动机38的旋转方向切换环形带35的行走方向,多个横动导纱器36沿筒管B的轴向(以下仅称为“轴向”。这里与左右方向大致相同)往复移动。结果,多根纱线Y分别以支点导纱器90为支点被横动导纱器36横向往返移动。多个横动导纱器36被轨道37沿左右方向直线引导,不会沿前后方向抖动。
这里说明横动导纱器36的详情。图2为横动导纱器36的放大图。横动导纱器36具有固定在环形带35上的固定部36a和形成在固定部36a的前方,捕捉、保持纱线Y的保持部36b。保持部36b形成为从上方看前方有顶点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在其顶点部分形成有用来收容纱线Y的纱线收容槽36c。并且,在纱线收容槽36c的左右两侧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用来将纱线Y引导到纱线收容槽36c内的一对倾斜部36d。
当使横动导纱器36向行走方向D移动时,倾斜部36d碰撞沿大致上下方向行走的纱线Y(参照图4)。此时,在图2的左右方向上基本静止的纱线Y中产生与行走方向D相反方向的惯性力F。由于该惯性力F,纱线Y沿倾斜部36d向纱线收容槽36c移动,最终被收容(捕捉)到纱线收容槽36c内。被收容到纱线收容槽36c内的纱线Y在向横向往返移动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了的状态下被横动导纱器36保持。另外,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越快,上述惯性力F越增大,纱线Y的捕捉变得越容易。
回到图1,继续纱线卷绕装置1的说明。接触辊4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在支承梁20上的左右一对支承部22旋转自由地支承,位于横动装置主体30的下方。通过像上述那样支承梁20升降,接触辊40与安装在位于上侧的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筒管B接触分离。接触辊40通过与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边付与预定的接触压力边旋转,梳理卷装P的形状。
筒管支架50由转台13悬臂支承着,能够从左端依次拆装多个筒管B,本实施形态中可以靠紧安装4个筒管B。筒管支架50由筒管支架电动机51(参照图3)旋转驱动,通过多个筒管B与筒管支架50一起旋转,多根纱线Y分别被卷绕,形成多个卷装P。即,筒管支架50起本发明中的“卷绕部”的作用。
筒管支架50分别设置在转台13的周方向上沿上下离开180°的位置上。于是,当卷绕过程中的筒管支架50上多个卷装P满卷时,通过转台13被转台电动机14(参照图3)旋转180°,上下筒管支架50的位置被对调,进行筒管更换。另外,安装在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卷装P当变成满卷时,利用未图示的推杆向左边推出,从筒管支架50取下。
图3为纱线卷绕装置1的控制方框图。控制装置11具有控制横动电动机38的动作的横动控制部11a、控制筒管支架电动机51的动作的筒管支架控制部11b、控制转台电动机14的动作的转台控制部11c,以及存储各控制部11a~11c执行的控制程序、控制所需要的数据的存储部11d。操作人员能够经由设定部12选择控制装置11执行的控制程序,或者输入控制所需要的数据。
横动控制部11a通过控制横动电动机38(驱动部)的旋转动作,能够控制使多个横动导纱器36沿轴向移动时的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筒管支架控制部11b通过控制筒管支架电动机51的旋转动作,能够控制纱线Y的卷绕速度。转台控制部11c通过控制转台电动机14使转台13旋转180°,能够像上述那样对调上下一对筒管支架50的位置。并且,存储部11d像后述那样存储进行横动导纱器36的动作控制时需要的各种参数。
接着,说明由纱线卷绕装置1开始纱线Y的卷绕时横动导纱器36的动作控制。图4为表示捕捉纱线Y之前的纱线Y的行走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横动导纱器36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横动导纱器36的动作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的曲线图。另外,由于多个横动导纱器36以与筒管B的轴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设置,因此各横动导纱器36对相对应的筒管B进行同样的动作。因此,以下的说明中基本上就一个横动导纱器36进行说明。
所谓卷绕区域R1指通过在横动导纱器36横向往返移动纱线Y同时进行卷绕,形成卷装P的区域。所谓预定区域R2指利用横动导纱器36捕捉没有保持在横动导纱器36中的纱线Y的纱线捕捉时,使横动导纱器36往复移动的区域。本实施形态中的卷绕区域R1的轴向上的尺寸为例如约220mm,相比之下,预定区域R2的轴向上的尺寸为例如5~50mm左右(卷绕区域R1的尺寸的2%~23%左右)。
在横动导纱器36的一连串动作控制期间,筒管支架50被筒管支架控制部11b使筒管B(卷装P)的圆周速度为例如约4000m/min地控制。并且,利用横动控制部11a,在纱线Y被卷绕到卷绕区域R1的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被控制到例如约35m/min(卷绕角为约0.5°)的低速,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被控制到例如约100m/min。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筒管B上的比卷绕区域R1靠轴向的外侧(左侧),形成有刀切部(blade cut)Ba。刀切部Ba为形成在筒管B的周面上的沟槽,成为能够截断被刀切部Ba把持的纱线Y的结构。如图6的d图所示,在纱线Y截断后,通过在刀切部Ba上卷绕纱线Y形成包头纱,然后通过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卷绕区域R1,在刀切部Ba与卷绕区域R1之间形成尾纱(テール巻き)。即,刀切部Ba的形成位置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包头纱形成位置”。顺便说一下,包头纱、尾纱为退绕卷装P时使用的,通过解开它们与不同的卷装P连接,能够连续地进行卷装P的退绕。
如图4所示,作为利用横动导纱器36捕捉纱线Y之前的准备,操作人员分别利用吸枪G吸引保持从纺纱部纺出的多根纱线Y,通过筒管B下游侧的辅助导纱器60。该辅助导纱器60配置在左右方向上与刀切部Ba不同的位置。如图6的a图所示,上述预定区域R2使该状态下的纱线Y的纱道在轴向上位于预定区域R2内地设定。
在使纱线Y通过辅助导纱器60结束后,操作人员经由设定部12给控制装置11发送动作开始指令,通过接受了该指令的控制装置11开始图5所示的横动导纱器36的一连串的动作控制。另外,该一连串的横动导纱器36的控制中所使用的各种参数(例如有关上述卷绕区域R1、预定区域R2的位置数据,有关后述的预定位置L1、对置位置L2的位置数据,图7所示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等)被存储在存储部11d中。
首先,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预定区域R2(步骤S101),接着,使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高速(约100m/min)多次往复移动(步骤S102)。通过这样,能够确保多次利用横动导纱器36捕捉纱线Y的机会,能够稳固地捕捉纱线Y。而且,由于该预定区域R2比卷绕区域R1窄,因此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往复移动的距离,即使进行多次往复移动,也能够缩短其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横动导纱器36能够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另外,在步骤S102中使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往复移动多少次既可以用时间(例如0.1~2.0秒)来规定,也可以用次数(例如5~20次)来规定。并且,这些时间、次数被存储在控制装置11的存储部11d中。
并且,通过使此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比纱线卷绕时快(参照图7),能够进一步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往复移动多次所需要的时间。而且,通过加快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能够增大纱线Y的惯性力F,结果,由于使纱线Y沿倾斜部36d移动变得容易,因此横动导纱器36能够更稳固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
在步骤S102中捕捉、保持纱线Y后,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6保持高速(约100m/min)不变地在轴向移动到预定区域R2与刀切部Ba之间的预定位置L1(参照图6的b图)(步骤S103)。然后,像图7所示那样,使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阶段性地下降到例如10m/min、0.5m/min后,使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刀切部Ba的对置位置L2(参照图6的c图)(步骤S104)。
这样,在纱线Y被横动导纱器36捕捉后,通过保持纱线捕捉时的快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预定区域R2与刀切部Ba之间的预定位置L1,能够缩短到纱线Y的卷绕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并且,然后通过降低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不仅能够避免纱线Y被截断,还能使横动导纱器36稳固地停止在刀切部Ba的对置位置L2上。
接着,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6在对置位置L2上停止预定时间(步骤S105)。此时,由于像图6的c图所示那样在左右方向上辅助导纱器60被配置在与刀切部Ba不同的位置上,因此纱线Y在筒管B与辅助导纱器60之间斜着行走。通过将该斜着行走的纱线Y钩挂到形成在刀切部Ba的槽口(倾斜切口)上,纱线Y被刀切部Ba把持并被截断,纱线Y会卷绕到筒管B上。并且,通过使横动导纱器36在对置位置L2上停止预定时间,在刀切部Ba上形成包头纱(参照图6的d图)。
接着,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6从对置位置L2移动到卷绕区域R1(步骤S106)。此时,在刀切部Ba与卷绕区域R1之间形成尾纱。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中像图7所示那样形成尾纱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比纱线卷绕时的移动速度稍快,但能够与尾部处理的内容相对应地适当变更。
最后,当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卷绕区域R1时,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6在卷绕区域R1往复移动(步骤S106)。结果,纱线Y边被横向往返移动边被卷绕到筒管B的卷绕区域R1,形成卷装P。另外,不是必须使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为35m/min的定值,可以在7~70m/min左右(卷绕角为0.1~1.0°左右)的范围内变动。
根据以上那样的纱线卷绕装置1,通过在纱线捕捉时使横动导纱器36在比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范围(卷绕区域R1的范围)窄的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横动导纱器36能够稳固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
其中,虽然预定区域R2越窄,越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但另一方面,如果预定区域R2过窄,则难以使纱线Y位于预定区域R2内。因此,优选像本实施形态这样使轴向上预定区域R2的尺寸在5mm以上、50mm以下的程度。通过使轴向上预定区域R2的尺寸在50mm以下,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通过在5mm以上,能够容易地使纱线Y位于预定区域R2内。
并且,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越快,越能够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够增大纱线Y的惯性力F,使纱线Y沿倾斜部36d移动变得容易,能够更稳固地捕捉纱线Y。另一方面,如果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过快,则存在产生纱线Y截断等不良状况的担忧,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的担忧。因此,优选像本实施形态这样使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比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快,并且在14(=100/7)倍以下的程度。通过使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比纱线卷绕时快,能够进一步缩短纱线捕捉时横动导纱器36在预定区域R2内多次往复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横动导纱器36能够更稳固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并且,通过使纱线捕捉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在纱线卷绕时的14倍以下,能够避免纱线Y的截断等、能够适当地捕捉纱线。
并且,在像本实施形态这样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为约70m/min以下的情况下,本发明特别有效。这是因为,在纱线卷绕时的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为70m/min以下低速的情况下,如果将该移动速度原封不动地用于纱线捕捉时,由于纱线Y的惯性力F小,因此由横动导纱器36难以捕捉纱线Y。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由于不管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如何,横动导纱器36都能够稳固地进行纱线Y的捕捉,因此特别有效。
[其他实施形态]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像以下举例说明的那样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施加适当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开始纱线Y的卷绕之际进行了说明,但在进行了筒管更换后重新开始纱线Y的卷绕之际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筒管B上形成包头纱、尾纱,但也可以不形成它们。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刀切部Ba形成在卷绕区域R1内,因此能够省略图5的步骤S106。并且,也可以采用直到图5的步骤S102之前使纱线Y为不与筒管B接触的状态,然后通过使转台13转动等的动作将纱线Y卷缠到筒管B上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卷绕区域R1的中央即支点导纱器90的正下方形成刀切部Ba的话,则由于通过纱线Y卷缠到筒管B上,纱线Y钩挂到刀切部Ba中,因此能够省略图5的S103~S106。
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捕捉纱线Y之前的准备,操作人员利用吸枪G吸引保持纱线Y,使纱线Y通过辅助导纱器60。但是,使纱线Y通过辅助导纱器60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在操作人员利用吸枪G吸引保持纱线Y的状态下使纱线Y位于预定区域R2内。并且,也可以利用控制装置11来控制吸枪G的动作。
并且,横动导纱器36的速度控制并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形态。例如,纱线捕捉后,横动导纱器36移动到对置位置L2之前的速度既可以不是以两阶段而是以多阶段地减小,也可以逐渐减小,或者也可以维持在一定速度。
并且,横动装置主体30的具体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也可以使横动导纱器36的形状像日本特开平6-321426号公报的图3公开的那样使形成在纱线收容槽两侧的倾斜部的长度不同、左右不对称,从而容易从一侧捕捉纱线。
并且,虽然横动装置采用了利用一台横动电动机38驱动多个横动导纱器36的结构,但也可以像日本特开2010-163250号公报记载的那样采用在每个横动导纱器中设置驱动电动机的结构。
并且,虽然作为横动装置说明了通过横动电动机38的正反旋转进行环形带35的往复动作的形式,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的横动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日本特表2002-528358号公报中记载那样的旋回型往复动作横动装置、日本特开平07-165368号公报中记载的线性电动机横动装置等各种形式的横动装置。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中的纱线卷绕装置1并不局限于卷绕从纺纱部纺出的纱线Y的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例如设置在假捻装置中的卷绕装置。并且,虽然上面说过在纱线卷绕时横动导纱器36的移动速度慢的情况(卷绕角小的情况)下本发明特别有效,但本发明不管纱线卷绕时的卷绕角如何都能够应用。
Claims (11)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纱线边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过在保持纱线的状态下沿所述筒管的轴向往复移动使纱线横向往返移动的横动导纱器,
将被所述横动导纱器横向往返移动的纱线卷绕到所述筒管的卷绕区域形成卷装的卷绕部,
使所述横动导纱器沿所述轴向移动的驱动部,以及
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横动导纱器沿所述轴向往复移动时的移动范围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横动导纱器捕捉没被所述横动导纱器保持的纱线的纱线捕捉时,使所述横动导纱器在预定区域多次往复移动,该预定区域为比通过所述卷绕部将纱线卷绕到所述卷绕区域的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范围窄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轴向上的所述预定区域的尺寸为5mm以上、50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使所述纱线捕捉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比所述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快地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控制部能够控制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使所述纱线捕捉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比所述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快地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纱线捕捉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在所述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的14倍以下地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纱线捕捉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在所述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的14倍以下地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比所述卷绕区域靠所述轴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筒管上设定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形成位置,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保持所述纱线捕捉时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所述横动导纱器在所述轴向上移动到所述预定区域与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然后在降低移动速度后使所述横动导纱器移动到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比所述卷绕区域靠所述轴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筒管上设定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形成位置,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保持所述纱线捕捉时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所述横动导纱器在所述轴向上移动到所述预定区域与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然后在降低移动速度后使所述横动导纱器移动到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比所述卷绕区域靠所述轴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筒管上设定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形成位置,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保持所述纱线捕捉时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所述横动导纱器在所述轴向上移动到所述预定区域与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然后在降低移动速度后使所述横动导纱器移动到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比所述卷绕区域靠所述轴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筒管上设定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形成位置,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横动导纱器捕捉到纱线后,保持所述纱线捕捉时的移动速度不变地使所述横动导纱器在所述轴向上移动到所述预定区域与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然后在降低移动速度后使所述横动导纱器移动到所述包头纱形成位置的对置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纱线卷绕时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移动速度控制在70m/min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5522 | 2014-12-04 | ||
JP2014245522A JP6348055B2 (ja) | 2014-12-04 | 2014-12-04 | 糸条巻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68317A CN105668317A (zh) | 2016-06-15 |
CN105668317B true CN105668317B (zh) | 2019-04-16 |
Family
ID=5612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76179.1A Active CN105668317B (zh) | 2014-12-04 | 2015-12-03 | 纱线卷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48055B2 (zh) |
CN (1) | CN10566831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79792A2 (en) * | 1998-08-05 | 2000-02-16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Belt type traverse apparatus |
CN102344055A (zh) * | 2010-07-21 | 2012-02-0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绕装置 |
CN102602745A (zh) * | 2011-01-25 | 2012-07-25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CN202642970U (zh) * | 2012-05-10 | 2013-01-02 |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纱线的卷绕装置 |
CN103863890A (zh) * | 2012-12-07 | 2014-06-18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10776A (ja) * | 2006-02-13 | 2007-08-23 | Murata Mach Ltd | 糸巻取方法及び糸巻取装置 |
JP5191911B2 (ja) * | 2009-01-21 | 2013-05-08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トラバース装置 |
CN103068705A (zh) * | 2010-04-12 | 2013-04-24 | 艾格特克斯针织纺织工业有限公司 | 直接横移装置 |
JP2012153476A (ja) * | 2011-01-25 | 2012-08-16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糸巻取装置 |
-
2014
- 2014-12-04 JP JP2014245522A patent/JP63480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3 CN CN201510876179.1A patent/CN1056683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79792A2 (en) * | 1998-08-05 | 2000-02-16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Belt type traverse apparatus |
CN102344055A (zh) * | 2010-07-21 | 2012-02-0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绕装置 |
CN102602745A (zh) * | 2011-01-25 | 2012-07-25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卷取机 |
CN202642970U (zh) * | 2012-05-10 | 2013-01-02 |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纱线的卷绕装置 |
CN103863890A (zh) * | 2012-12-07 | 2014-06-18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48055B2 (ja) | 2018-06-27 |
JP2016108071A (ja) | 2016-06-20 |
CN105668317A (zh) | 201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15743B2 (ja) | 紡糸巻取機 | |
CN102126647B (zh) | 落纱装置 | |
JP6080153B2 (ja) |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 |
CN104229555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CN104816981B (zh) |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
CN100404401C (zh) | 横动设备 | |
JP2008297078A (ja) | 糸条巻取機 | |
CN101469468A (zh) | 纺纱机械 | |
JP2013067483A (ja) | 紡績機 | |
CN102249120B (zh) | 制造管纱的方法 | |
EP3269851B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103482411A (zh) | 卷绕管、形成在卷绕管上的多个卷装及多个卷装的制造方法 | |
JP2011037608A (ja) | 繊維機械 | |
CN106241495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 |
CN105366425B (zh) |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 |
CN105668317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5648584A (zh) | 芯线供给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
JP2018127362A5 (zh) | ||
CN219116815U (zh) | 一种纱线加工用收卷机构 | |
CN104562335B (zh) | 纤维机械 | |
EP2752513B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213739865U (zh) | 一种纺织整经机的整线机构 | |
CN103648942B (zh) | 粗纱卷缠机和将粗纱卷缠到筒管上的方法 | |
CN203729012U (zh) | 一种储纬器 | |
CN109704147A (zh) | 用于在纺纱机上将已绕线的线筒更换成空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