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4544A - 浓密机 - Google Patents

浓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4544A
CN105664544A CN201610186805.9A CN201610186805A CN105664544A CN 105664544 A CN105664544 A CN 105664544A CN 201610186805 A CN201610186805 A CN 201610186805A CN 105664544 A CN105664544 A CN 105664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us portion
periphery
cylindrical portion
conus
concentra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68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4544B (zh
Inventor
贺茂坤
李浩宇
韩瑞军
王会来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868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4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4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4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4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2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87Settling tank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ensuring a special flow pattern, e.g. even inflow or out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1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using flocculat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05Feed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5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sedi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8Mechanical auxiliary equipment for acceleration of sedimentation, e.g. by vibrato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21/00Applications of separation devices
    • B01D2221/04Separation devices for treating liquids from earth drilling, min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密机,包括仓体、耙架和至少两个供料管,所述仓体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所述圆锥部的上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下端相连,所述圆锥部的下端设有放砂口,所述圆锥部的内腔与所述圆柱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从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向所述仓体内输送物料,所述圆锥部内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耙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由于物料从至少两个供料管进入到圆柱部内,因此物料可以在仓体内分布均匀,保证了浓缩效果,同时由于物料在仓体内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浓缩后的物料可以持续稳定地从放砂口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体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浓密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浓密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尾矿浓缩设备有砂仓、浓密机/深锥浓密机。砂仓初始投入低、运行成本低,但处理能力受限、工作稳定性欠佳;浓密机和深锥浓密机具有工作稳定的优点,但是浓密机存在排料浓度受到限制,初始投入高,运行成本高等缺点,且设备处理能力和规格增加后,耙架制作安装难度增加,稳定性下降,也会进一步提高安装和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物料在仓体内分布均匀且浓缩效果好的浓密机。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和意识到以下问题和事实:
相关技术中的浓密机的仓体由两部分构成:位于上部的圆柱部和位于圆柱部下端的圆锥部或截圆锥部(通常也称为锥底),圆锥部的上端(大端)的内径与圆柱部的内径相同,圆锥部的上端的外径与圆柱部的外径相同,圆柱部和圆锥部通常一体形成。
要提高浓密机浓缩尾砂的处理能力,就要增大浓密机的尺寸,例如,仓体的高度H(即从圆柱部的上端到圆锥部的下端的尺寸)、圆锥部的高度H1,圆柱部的高度H2以及圆柱部的内径D需要扩大。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扩大仓体的尺寸虽然可以提高浓密机的处理能力,浓密机的浓缩造浆效果差,浓缩后的尾砂的浓度难以控制,影响后续充填效果,而且,仓体的高度H增加,仓体高,加工制造困难,成本高,浓密机的重心不稳,安装困难。
其次,对于浓密机而言,浓缩后的尾砂浓度是评价浓密机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还发现,浓密机浓缩后的尾砂浓度受到仓体高度H与圆柱部的内径D的比值H/D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圆锥部的锥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和验证,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H/D在2-5的范围内时,尾砂的浓缩效果好。
因此,如果为了提高处理能力而增加仓体高度H,圆柱部的内径D也需要相应增加,但是,如果圆锥部的高度H1不变,圆锥部的锥度变大,影响下料和浓缩效果,由此不得不增大H1,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浓密机的整体高度H。
进而,本申请的发明人还研究发现,圆锥部的高度H1不是浓密机的有效容积,如果高度H1太大,尾砂进入圆锥部后的浓度不稳,进而影响浓缩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单锥底的浓密机的处理能力提高受到多个因素的限制,存在处理能力提高的困难。
综上,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提出一种处理能力高、浓缩效果好且高度降低的浓密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包括仓体、耙架和至少两个供料管,所述仓体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所述圆锥部的上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下端相连,所述圆锥部的下端设有放砂口,所述圆锥部的内腔与所述圆柱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从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向所述仓体内输送物料,所述圆锥部内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耙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由于物料从至少两个供料管进入到圆柱部内,因此物料可以在仓体内分布均匀,保证了浓缩效果,同时由于物料在仓体内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浓缩后的物料可以持续稳定地从放砂口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体的处理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从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向下伸入所述圆柱部的内腔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沿所述仓体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仓体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料管包括一个中心供料管和围绕所述中心供料管布置的至少两个外周供料管,所述中心供料管的中心纵轴线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纵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周供料管沿所述仓体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外周供料管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仓体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锥部为至少两个,所述耙架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在所述圆锥部内,每个圆锥部的内腔均与所述圆柱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圆锥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部包括一个中心圆锥部和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中心纵轴线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纵轴线重合,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外周圆锥部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所述外周圆锥部为4-6个且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中心圆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4-8米,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7-11米,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为20-25米。
可选地,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6米,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9米,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为22.5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间隔开,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交叠,所述圆柱部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以及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的交叠部设有凸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部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用于将尾砂导引到所述圆锥部内的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的面积沿从所述圆锥部朝向所述圆柱部的方向上逐渐较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部与所述圆锥部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之比为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锥部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圆锥部的内腔中喷射流体的喷嘴。
进一步地,每个圆锥部的放砂口均连接有放砂分支管,所述至少两个圆锥部的放砂分支管均与放砂总管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浓密机的仓体和供料管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浓密机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浓密机的仓体和供料管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浓密机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浓密机的仓体和供料管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浓密机100、仓体1、圆柱部10、放砂口12、
圆锥部11、中心圆锥部11a、外周圆锥部11b、凸起112、
耙架2、供料管5、中心供料管5a、外周供料管5b、
放砂分支管3、放砂总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100进行详细描述,其中浓密机100用于浓缩尾砂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100,包括仓体1、耙架2和至少两个供料管5,仓体1包括圆柱部10和圆锥部11,可选地,仓体1可为钢结构。圆锥部11内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耙架2。
圆锥部11的上端与圆柱部10的下端相连,圆锥部11的下端设有放砂口12,圆锥部11的内腔与圆柱部10的内腔连通。至少两个供料管5从圆柱部10的上端向仓体1内输送物料。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供料管5的下端面与圆柱部10的上端面之间可以平齐或者错开设置,例如每个供料管5的下端面可以伸入到圆柱部10的内腔中,或者一部分供料管5的下端面与圆柱部10的上端面平齐而另一部分供料管5的下端面伸入到圆柱部10的内腔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至少两个供料管5从圆柱部10的上端向下伸入圆柱部10的内腔中,从而便于物料进入到仓体1内,避免物料溅到仓体1外。
浓密机100在使用过程中,低浓度的尾砂浆即物料从至少两个供料管5进入到圆柱部10内,圆柱部10内的尾砂浆进入到圆锥部11内,尾砂浆在圆柱部10和圆锥部11内沉淀浓缩,耙架2搅拌圆锥部11内的尾砂,沉淀浓缩后的尾砂从圆锥部11的放砂口12排出,用于制备充填浆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100,由于物料从至少两个供料管5进入到圆柱部10内,因此物料可以在仓体1内分布均匀,保证了浓缩效果,同时由于物料在仓体1内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浓缩后的物料可以持续稳定地从放砂口12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体1的处理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供料管5沿仓体1的周向均匀布置,且至少两个供料管5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仓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也就是说,至少两个供料管5排列成环形且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同时至少两个供料管5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圆周以仓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供料管5包括一个中心供料管5a和围绕中心供料管5a布置的至少两个外周供料管5b,中心供料管5a的中心纵轴线与圆柱部10的中心纵轴线重合。也就是说,中心供料管5a的中心与圆柱部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地,外周供料管5b沿仓体1的周向均匀布置且外周供料管5b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仓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圆锥部11为至少两个,耙架2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在圆锥部11内,至少两个圆锥部11的上端均与圆柱部10的下端相连,每个圆锥部11的下端设有放砂口12,每个圆锥部11的内腔与圆柱部10的内腔连通,至少两个供料管5分别与至少两个圆锥部11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每个圆锥部11的上端均与圆柱部10的下端相连且每个圆锥部11与圆柱部10连通,每个圆锥部11的下端设有放砂口12,至少两个放砂口12相互独立、相互备用,每个圆锥部11对应设置一个供料管5,每个圆锥部11内设有一个耙架2,提高了砂仓100的可靠性。
浓密机100在使用过程中,低浓度的尾砂浆从至少两个供料管5进入到圆柱部10内,圆柱部10内的尾砂浆分成至少两部分分别进入到至少两个圆锥部11内,尾砂浆在圆柱部10和至少两个圆锥部11内沉淀浓缩,每个耙架2搅拌相应圆锥部11内的尾砂,沉淀浓缩后的尾砂从每个圆锥部11的放砂口12排出,用于制备充填浆料。
由此可知,由于仓体1内的经过沉淀浓缩后的尾砂从至少两个放砂口12排出,因此仓体1的排砂速度较快,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浓密机100的进料量,提高浓密机100的处理能力。
由于本发明的浓密机100将传统的一个大型耙架修改为多个小型耙架,改善了单个耙架的受力状况,从而降低了耙架的制作和安装难度,能有效提高耙架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浓密机只具有一个放砂口和一套耙架,耙架故障后,设备不能运转,不能保证矿山连续生产作业。本发明的浓密机100通过设有至少两个圆锥部11,每个圆锥部11设有放砂口12,从而当一个放砂口12故障时不影响整个设备运转,能更好的保障矿山连续生产,且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便于维修。
同时与现有的通过提高仓体的高度以提高浓密机处理能力的方式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100无需增加高度,还可以提高圆柱部10的相对高度,增加了浓密机100的沉降区间,可以保证浓密机100的浓缩造浆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浓密机100,通过设有至少两个圆锥部11,从而可以使得浓密机100具有处理能力高、浓缩效果好且高度降低的优点,适用于千万吨矿山的充填设施需求,能显著减少投资及占地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圆柱部10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圆锥部11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用于将尾砂导引到圆锥部11内的凸起112。也就是说,在圆柱部10的内底面上,相邻圆锥部11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凸起112,凸起112将尾砂导引到每个圆锥部11内,从而通过设有凸起112,有利于放砂,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持续、稳定的放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至少两个圆锥部11包括一个中心圆锥部11a和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11b,中心圆锥部11a的中心纵轴线与圆柱部10的中心纵轴线重合,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以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也就是说,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11b排列成环形,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圆周以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与圆柱部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优选地,外周圆锥部11b为4-6个且沿圆柱部10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两个圆锥部11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至少两个圆锥部1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设置,例如排列成环形、方形等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每相邻的两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和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凸起112,从而每个凸起112将尾砂导引入相应的两个外周圆锥部11b和中心圆锥部11a,有利于放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内径为4-8米,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内径为7-11米,圆柱部10的内径为20-25米。可选地,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内径为6米,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内径为9米,圆柱部10的内径为22.5米,圆柱部10的高度为18米。
优选地,圆柱部10与圆锥部11的高度之和与圆柱部10的内径之比为2-5。换言之,圆柱部10的内径为D,每个圆锥部11的高度为H1,圆柱部10的高度为H2,N个圆锥部11的高度之和为NH1,(H2+NH1)/D为2-5,N≥1。从而可以提高尾砂的浓缩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圆锥部11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向圆锥部11的内腔中喷射流体的喷嘴(图未示出)。从而通过设有喷嘴,可以向圆锥部11内喷射流体,避免尾砂浆结块而堵塞放砂口12,同时可以控制放砂浓度和流量,进而可以提高浓密机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每个圆锥部11的放砂口12均连接有放砂分支管3,至少两个圆锥部11的放砂分支管3均与放砂总管4相连。从而使得浓密机100的结构简单。
下面参考图3和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浓密机100。
如图3和图4所示,浓密机100包括仓体1、耙架2和六个供料管5,仓体1包括圆柱部10和六个圆锥部11,每个圆锥部11的上端均与圆柱部10的下端相连,每个圆锥部11的内腔与圆柱部10的内腔连通,每个圆锥部11的下端具有放砂口12,每个圆锥部11对应设置一个供料管5,每个圆锥部11内设有一个耙架2。尾砂输送至每个供料管5后,通过供料管5的稀释和添加絮凝剂,使尾砂能较均匀的分布在仓体1内。同时通过采用多个供料管5向仓体1内供料,可以提高絮凝剂与尾砂的混合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每吨干尾砂的絮凝剂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成本。可选地,可以将供料管5的直径设置为6m,从而每小时可以处理高达2000~3000m3尾砂料浆。
如图3和图4所示,六个供料管5包括中心供料管5a和五个外周供料管5b,中心供料管5a的中心纵轴线与圆柱部10的中心纵轴线重合,五个外周供料管5b环绕中心供料管5a均匀分布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六个圆锥部11包括一个中心圆锥部11a和五个外周圆锥部11b,中心圆锥部11a对应中心供料管5a,五个外周圆锥部11b对应五个外周供料管5b。五个外周供料管5b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仓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中心圆锥部11a的中心纵轴线与圆柱部10的中心纵轴线重合,五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以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也就是说,五个外周圆锥部11b排列成环形,五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五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圆周以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中心与圆柱部10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圆锥部11的个数不限于此,圆锥部11可以根据浓密机100的实际处理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圆锥部1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六个以上。
如图3所示,外周圆锥部11b沿圆柱部10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可以使得圆柱部10中的尾砂浆均匀分布到外周圆锥部11b内,进一步保证尾砂浆的浓缩处理效果。
如图4所示,中心圆锥部11a的高度小于外周圆锥部11b的高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中心圆锥部11a的高度还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外周圆锥部11b的高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间隔开,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交叠,圆柱部10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以及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的交叠部设有凸起112。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凸起112,中心圆锥部11a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每个外周圆锥部11b的上端面的外周沿的交叠部均设有凸起112,凸起112可以将尾砂导引到中心圆锥部11a和外周圆锥部11b内。从而通过设有凸起112,可以便于尾砂进入到圆锥部11内,以利于放砂,在保证尾砂浆浓度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持续、稳定的放砂。
如图4所示,凸起11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从圆锥部11朝向圆柱部10的方向上逐渐较小。也就是说,凸起112的横截面积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保证了凸起112的导引作用。
中心圆锥部11a的外壁面和外周圆锥部11b的外壁面上均设有用于向相应的圆锥部11的内腔中喷射流体的喷嘴。从而通过设有喷嘴,可以向圆锥部11内喷射流体,以避免圆锥部11内的尾砂凝结而堵塞放砂口12,同时可以控制放砂浓度和流量,进而可以提高浓密机100的可靠性。
中心圆锥部11a和每个外周圆锥部11b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多层环管和沿锥底外壁径向布置的几路行管,多个喷嘴分别设在环管和行管上以向每个圆锥部11内喷射流体(例如水、气)以控制放砂浓度和流量。
中心圆锥部11a和每个外周圆锥部11b的放砂口12均连接有放砂分支管3,中心圆锥部11a和每个外周圆锥部11b的放砂分支管3均与放砂总管4相连。从而使得浓密机100的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浓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耙架和至少两个供料管,所述仓体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所述圆锥部的上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下端相连,所述圆锥部的下端设有放砂口,所述圆锥部的内腔与所述圆柱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从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向所述仓体内输送物料,所述圆锥部内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耙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从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向下伸入所述圆柱部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沿所述仓体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仓体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管包括一个中心供料管和围绕所述中心供料管布置的至少两个外周供料管,所述中心供料管的中心纵轴线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纵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供料管沿所述仓体的周向均匀布置且所述外周供料管的下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仓体的上端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部为至少两个,所述耙架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在所述圆锥部内,每个圆锥部的内腔均与所述圆柱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供料管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圆锥部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部包括一个中心圆锥部和至少两个外周圆锥部,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中心纵轴线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纵轴线重合,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中心位于以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中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圆锥部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圆锥部为4-6个且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4-8米,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7-11米,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为20-25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6米,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内径为9米,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为22.5米。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间隔开,所述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彼此交叠,所述圆柱部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以及中心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与所述外周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的交叠部设有凸起。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的内底面上在相邻圆锥部的上端面的外周沿之间设有用于将尾砂导引到所述圆锥部内的凸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的面积沿从所述圆锥部朝向所述圆柱部的方向上逐渐较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与所述圆锥部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圆柱部的内径之比为2-5。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部的外壁面上设有用于向所述圆锥部的内腔中喷射流体的喷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圆锥部的放砂口均连接有放砂分支管,所述至少两个圆锥部的放砂分支管均与放砂总管相连。
CN201610186805.9A 2016-03-29 2016-03-29 浓密机 Active CN105664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6805.9A CN105664544B (zh) 2016-03-29 2016-03-29 浓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6805.9A CN105664544B (zh) 2016-03-29 2016-03-29 浓密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544A true CN105664544A (zh) 2016-06-15
CN105664544B CN105664544B (zh) 2018-12-04

Family

ID=5622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6805.9A Active CN105664544B (zh) 2016-03-29 2016-03-29 浓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454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0950A2 (de) * 1995-05-02 1996-11-06 ALOIS SCHEUCH GESELLSCHAFT m.b.H. Sedimentationsbecken, speziell für Kreislaufsysteme
CN1504255A (zh) * 2002-11-28 2004-06-16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化工厂 高效浓密机装置
CN200984474Y (zh) * 2006-06-27 2007-12-05 吕宪俊 一种无耙高浓度浓密机
CN10135727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的浓密机
CN101357271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浓密机
CN102179312A (zh) * 2010-07-22 2011-09-14 李宾 一种大型旋流喷射浮选柱
CN102641786A (zh) * 2011-05-06 2012-08-22 李宾 一种可顺畅排出尾矿的旋流喷射浮选柱
CN10328562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江苏恒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浓密机
CN203609931U (zh) * 2014-01-21 2014-05-28 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沉淀池
CN205832691U (zh) * 2016-03-29 2016-12-28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浓密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40950A2 (de) * 1995-05-02 1996-11-06 ALOIS SCHEUCH GESELLSCHAFT m.b.H. Sedimentationsbecken, speziell für Kreislaufsysteme
CN1504255A (zh) * 2002-11-28 2004-06-16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化工厂 高效浓密机装置
CN200984474Y (zh) * 2006-06-27 2007-12-05 吕宪俊 一种无耙高浓度浓密机
CN10135727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改进的浓密机
CN101357271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浓密机
CN102179312A (zh) * 2010-07-22 2011-09-14 李宾 一种大型旋流喷射浮选柱
CN102641786A (zh) * 2011-05-06 2012-08-22 李宾 一种可顺畅排出尾矿的旋流喷射浮选柱
CN10328562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江苏恒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浓密机
CN203609931U (zh) * 2014-01-21 2014-05-28 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沉淀池
CN205832691U (zh) * 2016-03-29 2016-12-28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浓密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时元,王德如,黄慧: "《国外选矿设备手册下 附国内选矿设备》", 30 April 19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4544B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0610B (zh) 自供气混合式粉煤灰多级浮选分离系统
CN103350037B (zh) 一种旋流器溢流粒度控制方法
CN102179312B (zh) 一种大型旋流喷射浮选柱
CN102091443A (zh) 一种澄清池
CN205683659U (zh) 浓密机
CN205832691U (zh) 浓密机
CN105641977A (zh) 浓密机
CN105664544A (zh) 浓密机
CN205840912U (zh) 砂仓
CN102641786B (zh) 一种可顺畅排出尾矿的旋流喷射浮选柱
CN205532707U (zh) 砂仓
CN205683660U (zh) 地下浓密机
CN105697060A (zh) 砂仓
CN102091444B (zh) 一池多格澄清池
CN105697058A (zh) 砂仓
CN205840911U (zh) 地下砂仓
CN203842355U (zh) 一种浓密机给料筒
CN103755022B (zh) 变径ic厌氧反应器
CN103232114A (zh) 厌氧反应器的旋流布水装置
CN105664545A (zh) 地下浓密机
CN104083908A (zh) 一种浓密机给料筒
CN102039103A (zh) 一种气固相进料分布器
CN105697057A (zh) 地下砂仓
CN210728773U (zh) 一种高浓度盐浆旋液器
CN220459987U (zh) 一种浓缩机底流排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