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2633A -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2633A
CN105662633A CN201610004555.2A CN201610004555A CN105662633A CN 105662633 A CN105662633 A CN 105662633A CN 201610004555 A CN201610004555 A CN 201610004555A CN 105662633 A CN105662633 A CN 105662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
cerebral apoplexy
cylinder part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lower extrem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45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曦
张军峰
史利利
陈新林
杨蓬勃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045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2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2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2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3/00Appliances for supporting or fettering animals for ope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该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包含两端开口的容纳筒,容纳筒的前端同轴、且连通设置有锥形圆筒件,锥形圆筒件的前端部圆形截面小于后端部截面,且前端部开通并作为通气孔,锥形圆筒件的后端部圆形截面和容纳筒的圆形截面大小相同;容纳筒的下壁上设置有供大鼠下肢伸出的开口;锥形圆筒件为不透明的材质制成。容纳腔体设在供其水平运动的实验台上。应用方法主要使大鼠的下肢自由活动而身体其余部位活动受限,观察下肢越上实验台的台面的动作。该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行为功能学检测辅助完成对脑卒中大鼠模型的预测。

Description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鼠实验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stroke)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残疾不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有学者指出治疗脑卒中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残疾的发生,可见脑卒中后针对行为功能缺陷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大鼠实验显示,脑损伤后细微的机能变化(如神经元功能障碍)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甚至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均不能检测出来,而行为功能学和电生理学方法却可以检测出这些变化。ARONOWSIK等认为,行为功能正常与否可能反映了亚细胞水平以及突触和电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反映了复杂的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但这些改变通过计数死亡神经元或通过测量梗死区域面积显然不能准确地反映。LUBJUHN等指出,行为功能学检测增加了对脑卒中大鼠模型的预测价值。由此可见,行为功能学表现是脑卒中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适用于该领域的实验装置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该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能够预测脑卒中大鼠大鼠模型是否成功及对脑卒中大鼠的药物干预是否有效;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准确性高,填补了无专门检查脑卒中大鼠下肢瘫痪方法的空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方案一: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包含两端开口的容纳筒,所述容纳筒的前端同轴、且连通设置有锥形圆筒件,所述锥形圆筒件的前端部圆形截面小于后端部截面,且前端部开通并作为通气孔,所述锥形圆筒件的后端部圆形截面和所述容纳筒的圆形截面大小相同;所述容纳筒的下壁上设置有供大鼠下肢伸出的开口;所述锥形圆筒件为不透明的材质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筒和锥形圆筒件可拆卸连接或设置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筒和锥形圆筒件之间同轴且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连接环。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体上与其轴向垂直、且贯穿腔体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大鼠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尽可能宽且两端伸出所述容纳腔体,所述固定带的两个伸出端设置有可互相连接、且连接为可调的连接件;所述固定带和容纳腔体下侧内壁形成容纳大鼠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筒的筒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锥形圆筒件的锥形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环的环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设置在容纳腔体的上半部;所述固定带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固定带对应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筒的尾部设置有防止大鼠退出的挡板,所述容纳筒的尾部设置有径向的卡槽,所述挡板卡入所述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筒和连接环为透明材质制成。
方案二: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还包括供该实验装置水平运动的实验台。
方案三:
一种上述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实验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患有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大鼠钻入所述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中;容纳腔体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满足以下条件:大鼠头部位于锥形圆筒件内,大鼠的下肢从容纳筒的开口伸出,大鼠的下肢自由活动而身体其余部位活动受限但不影响大鼠呼吸;然后将实验装置水平且靠近实验台放置,使大鼠的下肢位于实验台的外侧;使实验装置水平朝向实验台移动,评价其双下肢在靠近实验台时能否自行越上实验台的台面的状态,来判断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损害程度、脑卒中大鼠模型是否成功或脑卒中大鼠的康复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的,根据大鼠个体大小,通过不使用、或使用一个或多个连接环来适应大鼠个体的长度,将固定带的两端部在实验装置下方相连接且通过调节固定带两端部的连接位置来固定大鼠个体的形体但不影响大鼠的呼吸。
本发明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能够通过行为功能学检测辅助完成对脑卒中大鼠模型的预测;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敏感性高,填补了无专门检查脑卒中大鼠下肢瘫痪方法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实验台;2、容纳筒;3、锥形圆筒件;4、开口;5、通气孔;6、连接环;7、第一通孔;8、固定带;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发明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该实验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包含两端开口的容纳筒2,容纳筒2的前端同轴、且连通设置有锥形圆筒件3,锥形圆筒件3的前端部圆形截面小于后端部截面,且前端部开通并作为通气孔5,锥形圆筒件3的后端部圆形截面和容纳筒2的圆形截面大小相同,本实施例中容纳筒2的直径为8cm;容纳筒2的下壁上设置有供大鼠下肢伸出的开口4;锥形圆筒件3为不透明的材质制成,不透明塑料材质的锥形圆筒件3可以遮盲大鼠眼睛,避免大鼠对实验过程有预判而影响检查结果。
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可拆卸连接或设置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之间通过卡口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
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之间同轴且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连接环6,本实施例中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之间通过卡口连接有一个连接环6。通过连接环6可以调节整个容纳腔体的长度。
容纳腔体上与容纳腔体的轴向垂直、且贯穿容纳腔体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大鼠的固定带8,固定带8尽可能宽且两端通过三个通孔伸出容纳腔体,尽可能宽的固定带8增加了压力面积,可以避免对大鼠的伤害;固定带8的两个伸出端设置有可互相连接、且连接为可调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为尼龙粘钩;固定带8和容纳腔体下侧内壁形成容纳大鼠的空间,大鼠的腹部与容纳腔体下侧内壁接触,固定带8设置在容纳腔体的上半部。固定带8的伸出端向下收紧即可使大鼠的腹部与容纳腔体下侧内壁贴紧,达到将大鼠固定的目的。
容纳筒2的筒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7,锥形圆筒件3的锥形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9,连接环6的环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10,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均设置在容纳腔体的上半部;固定带8设置有三个,三个固定带8对应贯穿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三个固定带8可以在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内滑动,调节固定带8和容纳腔体下侧内壁形成的空间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实验大鼠,达到使大鼠的下肢自由活动而身体其余部位活动受限的目的。
容纳筒2的尾部设置有防止大鼠退出的挡板11,容纳筒2的尾部设置有径向的卡槽,挡板11卡入卡槽。挡板11也可以一侧通过合页与容纳筒2连接,另一侧通过插销连接。在将大鼠放入容纳筒2内时将挡板11打开,放入大鼠后将挡板11闭合,从而防止大鼠退出。
锥形圆筒件3外设置有隔音板。隔音板可以防止外部声音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容纳筒2和连接环6为透明材质制成。可以观察实验对象在容纳筒2内的具体状况。
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述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还包括供该实验装置水平运动的实验台1,实验装置水平、靠近实验台1设置。本发明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可以使用专门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系统中的实验台1,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稳固的满足条件的任何台阶。
该实验装置的应用方法如下:使患有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大鼠模型钻入用于脑卒中的实验装置中。容纳腔体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满足以下条件:使大鼠头部位于锥形圆筒件3内,使大鼠的下肢从容纳筒的开口4伸出。使大鼠的下肢自由活动而身体其余部位活动受限而呼吸不受限制,这样下肢运动时就排除了其他全身性因素的干扰,真实反映了下肢运动功能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然后将实验装置水平且靠近实验台1放置,使大鼠的下肢位于实验台的外侧;使实验装置水平朝向实验台1移动,评价其双下肢在靠近实验台1时能否自行越上实验台1的台面的状态,来判断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损害程度、脑卒中大鼠模型是否成功或脑卒中大鼠的康复情况。
根据大鼠个体大小,通过不使用、或使用一个或多个连接环6来适应大鼠个体的长度,将固定带8的两端部在实验装置下方相连接且通过调节固定带8两端部的连接位置来固定大鼠个体的形体但不影响大鼠的呼吸。
该实验装置、系统和方法用于脑卒中大鼠下肢瘫痪程度检查的主要优点为:兼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同时操作简单易行。
下述为使用该装置、系统的实施例及对脑卒中大鼠的评分标准。
患有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大鼠钻入该实验装置中,使大鼠头部位于锥形圆筒件3内,大鼠下肢从容纳筒的开口4伸出。然后将实验装置放置到实验台1上,大鼠下肢位于实验台1的一侧。随后在实验台1上缓慢、水平、向前移动实验装置,通过评分法评价大鼠双下肢在接触实验台1时能否自行越上实验台1的台面情况,来判断脑卒中大鼠模型是否成功或脑卒中大鼠的康复情况。具体评分:双侧下肢正常、同时越上台面计0分;对侧下肢越上台面稍显滞后计2分;对侧下肢跳上台面明显滞后计4分;对侧下肢不能越上台面并随瓶的前移对侧下肢在台上与台面平行移动计6分。在实际检查时,根据检查者的标准和大鼠的实际情况在0分、2分、4分、6分的程度上计1分、3分、5分。分值越高,下肢瘫痪的程度就越高。实验操作要点是大鼠钻入实验装置后缓慢前移,并当下肢靠近实验台1边缘时开始观察。
该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行为功能学检测完成对脑卒中大鼠动物模型是否成功及对脑卒中大鼠药物干预是否有效的预测;而且该装置准确性高,填补了无专门检查脑卒中大鼠下肢瘫痪方法的空白。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列。

Claims (10)

1.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包含两端开口的容纳筒(2),所述容纳筒(2)的前端同轴、且连通设置有锥形圆筒件(3),所述锥形圆筒件(3)的前端部圆形截面小于后端部截面,且前端部开通并作为通气孔(5),所述锥形圆筒件(3)的后端部圆形截面和所述容纳筒(2)的圆形截面大小相同;所述容纳筒(2)的下壁上设置有供大鼠下肢伸出的开口(4);所述锥形圆筒件(3)为不透明的材质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可拆卸连接或设置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和锥形圆筒件(3)之间同轴且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连接环(6)。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上与其轴向垂直、且贯穿腔体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大鼠的固定带(8),所述固定带(8)的两端伸出所述容纳腔体,所述固定带(8)的两个伸出端设置有可互相连接、且连接为可调的连接件;所述固定带(8)和容纳腔体下侧内壁形成容纳大鼠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的筒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7),所述锥形圆筒件(3)的锥形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9),所述连接环(6)的环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均设置在容纳腔体的上半部;所述固定带(8)设置有三个,所述三个固定带(8)对应贯穿所述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的尾部设置有防止大鼠退出的挡板(11),所述容纳筒(2)的尾部设置有径向的卡槽,所述挡板(11)卡入所述卡槽。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和连接环(6)为透明材质制成。
8.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还包括供该实验装置水平运动的实验台(1),所述实验装置水平、靠近实验台(1)设置。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实验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患有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大鼠钻入所述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中;容纳腔体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满足以下条件:大鼠头部位于锥形圆筒件(3)内,大鼠的下肢从容纳筒的开口(4)伸出,大鼠的下肢自由活动而身体其余部位活动受限;然后将实验装置水平且靠近实验台(1)放置,使大鼠的下肢位于实验台的外侧;使实验装置水平朝向实验台(1)移动,评价其双下肢在靠近实验台(1)时能否自行越上实验台(1)的台面的状态,来判断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损害程度、脑卒中大鼠模型是否成功或脑卒中大鼠的康复情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大鼠个体大小,通过不使用、或使用一个或多个连接环(6)来适应大鼠个体的长度,将固定带(8)的两端部在实验装置下方相连接且通过调节固定带(8)两端部的连接位置来适应大鼠个体的形体但不影响大鼠的呼吸。
CN201610004555.2A 2016-01-06 2016-01-06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Pending CN105662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4555.2A CN105662633A (zh) 2016-01-06 2016-01-06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4555.2A CN105662633A (zh) 2016-01-06 2016-01-06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2633A true CN105662633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9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4555.2A Pending CN105662633A (zh) 2016-01-06 2016-01-06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26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4767A (zh) * 2017-08-22 2017-11-24 云南省第人民医院 一种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N109223238A (zh) * 2018-10-11 2019-01-18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基础实验大鼠固定器
CN111388133A (zh) * 2020-02-18 2020-07-1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试验用小白鼠固定装置
CN112675443A (zh) * 2020-12-23 2021-04-20 燕山大学 一种用于动物脑损伤超声治疗的固定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3569B2 (ja) * 2002-10-31 2006-08-23 株式会社 シナップス 高架型小動物固定器
CN201840546U (zh) * 2010-11-09 2011-05-25 高雄医学大学 实验动物保定器
CN202409200U (zh) * 2012-01-12 2012-09-05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203153998U (zh) * 2012-12-14 2013-08-28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小鼠固定器
CN203315114U (zh) * 2013-04-09 2013-12-04 梁文全 大鼠麻醉杯
CN203861381U (zh) * 2014-06-04 2014-10-08 大连医科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104958120A (zh) * 2015-07-24 2015-10-0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专用于小鼠针刺治疗的固定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3569B2 (ja) * 2002-10-31 2006-08-23 株式会社 シナップス 高架型小動物固定器
CN201840546U (zh) * 2010-11-09 2011-05-25 高雄医学大学 实验动物保定器
CN202409200U (zh) * 2012-01-12 2012-09-05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203153998U (zh) * 2012-12-14 2013-08-28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小鼠固定器
CN203315114U (zh) * 2013-04-09 2013-12-04 梁文全 大鼠麻醉杯
CN203861381U (zh) * 2014-06-04 2014-10-08 大连医科大学 一种大鼠固定装置
CN104958120A (zh) * 2015-07-24 2015-10-0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专用于小鼠针刺治疗的固定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4767A (zh) * 2017-08-22 2017-11-24 云南省第人民医院 一种食蟹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N109223238A (zh) * 2018-10-11 2019-01-18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基础实验大鼠固定器
CN111388133A (zh) * 2020-02-18 2020-07-1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试验用小白鼠固定装置
CN112675443A (zh) * 2020-12-23 2021-04-20 燕山大学 一种用于动物脑损伤超声治疗的固定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633A (zh)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及应用方法
Salegio et al. A unilateral cervical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model in non-human primates (Macaca mulatta)
Huntington et al. Anisotropy of the passive and active rat vagina under biaxial loading
Natal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mechanics of urethral tissues and structures
WO2006073682A3 (en) Diagnostic test
CN105640665A (zh) 一种构建应力性骨折动物模型的应力加载装置及加载系统和方法
JP2005230456A5 (zh)
Crosio et al.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to perform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nerve adhesions
CN202637177U (zh) 动物实验用损伤装置
Choca Rorschach profiles.
CN207785309U (zh) 检查脑卒中下肢瘫痪程度的实验装置、系统
Yazd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rat cervix in the la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Pan et al. Axons-on-a-chip for mimicking non-disruptive diffuse axonal injury underly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N206177815U (zh) 一种血吸虫尾蚴荧光检测装置
CN202637178U (zh) 高重复性、多用途动物实验用损伤仪
CN107049544B (zh) 一种臂丛根性损伤闭合动物模型装置及臂丛根性损伤检测方法
CN205107748U (zh) 一种用于肌肉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设备的固定装置
CN107125157A (zh) 一种快速检测羊或牛肌肉发育状况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51920A (zh) 一种多功能临床检验分析仪
KR100904751B1 (ko) 요실금 진단 시스템
CN207215712U (zh) 一种抽拉式临床检验装置
TW200703164A (en)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 octave wisdoms examining method
CN210903488U (zh) 一种兽医手术固定操作台
CN219178991U (zh) 一种用于猪健康监控的粪便提取装置
CN219538565U (zh) 一种奶牛治疗用的防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