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598A -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598A
CN105656598A CN201410683000.6A CN201410683000A CN105656598A CN 105656598 A CN105656598 A CN 105656598A CN 201410683000 A CN201410683000 A CN 201410683000A CN 105656598 A CN105656598 A CN 105656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control information
bits
pusch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30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继东
李萍
黄�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830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9217 priority patent/WO20160824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上述方法包括: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传输时存在不能兼顾考虑丢包率和包延迟等技术问题,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包延迟的情况下,减少丢包率。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需要传输的用户数据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对误块率要求较高的信令信息,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实时信息等,因此不同的数据类型需要映射到不同的QCI(QoSClassIdentifier)等级上,以获得相应的业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简称为QoS)保障。
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协议中定义了9种QCI等级标识(QoSClassIdentifier,简称为QCI),不同QCI的优先级、包延迟以及可接受的误包率等指标均不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在LTE协议中,不同等级的QCI,需要创建不同的承载,对同一用户在同一子帧中调度的多个承载,仅支持封装为一个调度包,使用相同的传输模式和调制方式,因此误包率也是相同的,对于丢包率要求比较严格的承载,一般通过配置成调幅(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为AM)模式来提高空口传输的准确率,通过重传可以保证丢包率,但会增加包延迟。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传输时存在不能兼顾考虑丢包率和包延迟等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优选地,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包括以下之一: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优选地,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包括: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根据所述初始比特数量确定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比特长度;根据所述比特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
优选地,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包括:在时分双工系统中,根据以下之一确定所述初始比特数量: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配比、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传输模式与比特数量是对应的;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统计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将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之和作为所述初始比特数量。
优选地,在FDD系统中,对于每个下行业务,根据每个所述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确定每个所述下行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优选地,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包括:在所述初始比特数量大于20比特,且所述传输模式不是1、2、5、6和7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信息进行与操作;将进行与操作后的比特信息在所述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在所述初始比特数量不大于20比特,且所述传输模式为1、2、5、6和7的情况下,在所述业务数据上传输1比特的下行业务控制信息。
优选地,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之后,还包括:对各个所述下行业务按照以下之一方式进行排列:按照业务顺序;各个所述下行业务之间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业务顺序包括以下之一:所述业务的编号顺序、所述业务的调度顺序。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比特长度Q:Q=Qm·Q',其中,Q'表示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优选地,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业务仅在一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其中:
表示个上行UL业务s的平均码率,O表示需要反馈的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和初始资源块传输所占用的符号个数,PUSCH-initial(s)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所对应的初始资源块,用子载波sc表示,symb表示符号,表示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码块r的大小,表示控制信息相对于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的码率偏移offset值,表示当前子帧调度的资源块大小,a表示上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当PUSCH业务只在两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表示上行业务s初始传输的两个码块x所分配的资源块大小,用子载波sc表示,表示业务s用于两个码块x初始PUSCH传输数据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如果O≤2,Q′min=O;
如果3≤O≤11, Q m ′ = min ( Q m 1 , Q m 2 ) , 其中表示PUSCH的资源块“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如果O>11,并且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优选地,在单个资源块传输时,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PUSCH业务上进行信令反馈: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每个子帧上的初始调制符号个数,s={1,2};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Q′min=O,O≤2;
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业务“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其中,O>11,
如果在三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
如果在四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4。
优选地,在两个资源块上传输时,编码后的比特数量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i=1,2;
如果在三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i=1,2;
如果在四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4,i=1,2。
优选地,按照所述上行业务的优先级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上行业务。
优选地,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包括: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中每个下行业务所对应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根据所述编码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每个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优选地,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包括:按照预设规则分配上行业务上所承载的所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
优选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上行业务和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一一对应时,每个上行业务反馈一个与所述上行业务对应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所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根据以下之一因素选择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占用的资源块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对应QCI的误码率大小;或者,在多个上行业务上承载相同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按照以下之一方式分配上行业务:
按照下行业务的数量将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平均分配至各个上行业务;按照上行业务的优先级确定上行业务承载的下行业务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包括:封装模块,用于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传输模块,用于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优选地,所述封装模块包括:第一封装单元,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通过本发明,采用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传输时存在不能兼顾考虑丢包率和包延迟等技术问题,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包延迟的情况下,减少丢包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资源映射图案1;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令资源映射图案2。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设计思想在于,对同一用户在同一子帧中调度的多个承载,分别封装为独立的调度包或者属性相同的调度包(例如时延要求相同或丢包率要求相同),这样,不同承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和传输模式来保证丢包率,减少空口重传带来的时延,使得高层调度策略也更为灵活。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2,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
步骤S104,对封装后的上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通过上述各个处理步骤,由于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了封装,因此,可以根据控制信息自身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和/或传输模式,这样便可以同时保证丢包率和空口重传时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封装方式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1)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2)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对于第(1)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处理过程实现,但不限于此:
步骤1,获取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可以根据以下之一方式确定上述初始比特数量,但不限于此: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配比、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其中,上述传输模式与比特数量是对应的。此处的传输模式指的是下行传输模式,不同的传输模式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是不同的。
在FDD系统中,统计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将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之和作为所述初始比特数量。在FDD系统中,对于每个下行业务,根据每个所述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确定每个所述下行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步骤2,根据上述初始比特数量确定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比特长度;
步骤3,根据上述比特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
可选地,步骤S104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实现:在上述初始比特数量大于20比特,且上述传输模式不是1、2、5、6和7的情况下,对上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信息进行与操作;将进行与操作后的比特信息在上述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在上述初始比特数量不大于20比特,且上述传输模式为1、2、5、6和7的情况下,在上述业务数据上传输1比特的下行业务控制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获取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之后,还可以对各个上述下行业务按照以下之一方式进行排列:按照业务顺序;各个上述下行业务之间间隔排列。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按照业务顺序”可以是按照业务的编号,或者业务调度的顺序等,但不限于此。其中,对于按照业务的编号进行排列可以表现为以下排列过程,但不限于此:下行业务1的反馈比特、下行业务2的反馈比特、···、下行业务n的反馈比特,n为自然数;对于各个下行业务之间间隔排列,可以表现为以下排列形式,但不限于此:
业务1的部分反馈比特、业务2的部分反馈比特、···、业务n的部分反馈比特、业务1的剩余反馈比特、业务2的剩余反馈比特···。其中,n为自然数。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上述比特长度Q:
Q=Qm·Q',其中,Q'表示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其中,优选地,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业务仅在一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其中:
表示个上行UL业务s的平均码率,O表示需要反馈的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和初始资源块传输所占用的符号个数,PUSCH-initial(s)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所对应的初始资源块,用子载波sc表示;symb表示符号,表示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码块r的大小,表示控制信息相对于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的码率偏移offset值,表示当前子帧调度的资源块大小,a表示上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当PUSCH业务只在两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表示上行业务s初始传输的两个码块x所分配的资源块大小,用子载波sc表示;表示业务s用于两个码块x初始PUSCH传输数据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如果O≤2,Q′min=O;
如果3≤O≤11, Q m ′ = min ( Q m 1 , Q m 2 ) , 其中表示PUSCH的资源块“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如果O>11,并且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优选地,在单个资源块传输时,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PUSCH业务上进行信令反馈: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每个子帧上的初始调制符号个数,s={1,2};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Q′min=O,O≤2;
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业务“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其中,O>11,
如果在三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
如果在四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4。
优选地,在两个资源块上传输时,编码后的比特数量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i=1,2;
如果在三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i=1,2;
如果在四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4,i=1,2。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获取上述所有下行业务中每个下行业务所对应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
根据上述编码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每个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其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按照预设规则分配上行业务上所承载的上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之一:在上述上行业务和上述下行业务的数量一一对应时,每个上行业务反馈一个与上述上行业务对应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上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上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根据以下之一因素选择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占用的资源块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对应QCI的误码率大小;或者,在多个上行业务上承载相同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上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上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按照以下之一方式分配上行业务:按照下行业务的数量将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平均分配至各个上行业务;按照上行业务的优先级确定上行业务承载的下行业务个数。
在一个优选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不用考虑上行业务和下行业务个数,可以按照上行业务的优先级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上行业务,例如可以是固定在一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下行控制信息的反馈,也可以在两个或者多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下行控制信息反馈。用于承载的上行业务还可以按照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大小、上行业务所占用的资源块大小、上行业务所对应QCI的误码率大小进行选择,优选上行业务所对应的QCI的误码率大小决定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封装模块20,用于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传输模块22,连接至封装模块20,用于对封装后的上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封装模块20包括:第一封装单元200,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第二封装单元202,用于对上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针对目前LTE协议中没有定义同一用户在同一子帧上调度多业务时如何在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的规定,为了解决如何在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在多业务情况下在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时发端的处理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来解决在多业务条件下在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发端处理,包括A/N初始比特编码和A/N的资源映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着重于对控制信息编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HARQ-ACK或者RI的初始比特编码,主要涉及到三个关键步骤,包括初始比特的计算、编码比特长度的计算和编码。本发明实施例在针对初始比特的编码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QCI承载的信源比特统一进行编码;或者各个QCI的承载的信源比特分别进行编码,然后把各个QCI编码比特进行级联;或者各个QCI的承载的新源比特独立处理,分别进行编码和对应的资源上映射等。具体包括方案一、方案二以及方案三等三个实施方案:
方案一:主要是针对在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比特合在一起进行编码,按照相同的或者不同的调制方式在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编码过程按照UE所传输的资源块大小,即该UE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的资源块大小,计算该UE用于承载控制信息所对应的各个上行业务数据的平均编码率,通过调整相对于业务数据的码率偏移值来获取HARQ-ACK或者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该长度为所有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数据上的反馈控制信息比特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调制方式选择可以是其中业务数据所对应的任一调制方式,或者选择其中最大或者最小调制方式,为了保证控制信息的编码性能优选调制方式最大的,最后把编码后的控制信息在复用或者绑定在各个业务数据上传输;该长度可以是各个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数据上复用或者绑定的HARQ-ACK或者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各个业务上传输的控制信息采用调制方式可以与对应的业务数据不一致,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优选与业务数据一样的调制方式。
另外,针对本方案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不限制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比特必须在所有上行业务数据上反馈,可以根据需要在部分业务数据上进行反馈。比如不同的QCI对误码率要求不同,按照误码率指标越高,承载控制信息的优先等级越高的原则进行选择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
控制信息比特的编码过程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包括确定当前子帧需要反馈的初始比特个数和初始比特的排列方式、计算编码后的比特长度和编码。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一:确定HARQ-ACK或者RI的反馈比特个数和排列的原则。由于TDD和FDD反馈原则有差异,反馈的比特个数也不同。为了更清晰的阐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分别从FDD和TDD两种角度来分析。对于TDD来说反馈的比特个数与需要反馈的业务个数、小区、反馈的下行子帧个数和传输模式等有关。首先统计每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然后计算得到所有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另外在计算每个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时需要统计所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即每个下行小区所对应的比特个数。而且对于TDD来说由于上下行对称,所以存在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现象,因此在统计每个业务对应的每个小区需要反馈比特个数时需要考虑上下行配比,或者说是需要反馈的下行子帧个数,另外对于HARQ-ACK在统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传输模式,比如传输模式1、2、5、6和7只需要反馈一个比特,其他传输模式需要反馈2个比特。利用如上的原则获取了多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那么如何进行各个业务的传输比特排列,可以按照各个业务顺序的方式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各个业务间隔排列,优选按照各个业务顺序排列。具体而言,首先按照业务进行初始信息比特排列,每个业务又按照下行小区排列,其中每个下行小区分别按照下行子帧和传输模式的方式进行排列。
为了结合LTE协议目前定义的方法,初始比特的编码过程,分大于20比特和小于等于20比特两种情况,两者所不同的是,初始比特大于20比特时,若传输模式不是1、2、5、6、7的情况下,双流需要发送的比特信息进行与操作,而小于等于20比特的时候两流的比特信息不进行与操作,分别进行反馈。
而对于FDD来说,由于上下行信道是对称的,也就是一个上行子帧只反馈一个对应的下行子帧。因此,在计算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时,相对TDD不需要考虑下行子帧的问题,即统计每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其中涉及到传输模式的问题,比特传输模式为1、2、5、6、7的时候需要反馈的是1比特,而其他模式对应需要反馈的是2比特。至于排列方式与TDD的原则一致,所不同的是没有下行子帧的概念。
步骤二:HARQ-ACK或RI编码后比特长度(即编码后的比特个数)的计算。基于步骤一获取了初始比特个数,然后利用获取的初始比特个数进行计算编码后比特个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HARQ-ACK或RI编码比特个数的计算综合考虑了各个业务数据的编码率,同时通过调整HARQ-ACK或RI相对于PUSCH数据的码率偏移量来保证HARQ-ACK或RI满足不同的译码性能需求指标。利用计算获取的HARQ-ACK或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计算HARQ-ACK或RI编码后的比特长度Q=Q′×Qi s,m其中Qi s,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对应的调制方式,具体实现过程中各个上行业务所承载的控制信息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可选择与业务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或者选择所有承载的业务数据采用的最大或者最小调制方式。
HARQ-ACK或RI编码后比特个数的计算与初始比特个数、业务个数、上行各业务数据码块大小和对应的传输码块个数等有关。本方案主要考虑基于参与承载下行反馈比特信息的所有上行业务数据的平均码率和控制信息的编码率相对于业务数据的平均码率偏移值来计算编码后的比特个数。另外,编码比特的个数计算与资源块个数有关,因此,在此步骤说明的过程中,主要分传输码块个数和上行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个数进行描述。在单码块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最大同时在4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控制信息描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当PUSCH只在一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其中:
表示个业务数据的平均码率,且O表示需要反馈的HARQ-ACK或者RI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业务s的数据初始资源块的大小和初始数据传输所占用的符号个数,表示业务s所对应的码块r的大小,表示当前子帧调度的资源块大小。
采用如上公式确定了PUSCH中用于HARQ-ACK或者RI信息传输的调制符号数目,由于反馈控制信息的业务数据可能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为保证编码后的速率,取其中调制方式最高的Qm,计算HARQ-ACK或者RI信息编码后的比特个数QACK=Qm·Q'或者QRI=Qm·Q'。当然调制方式的选择也可以选择最低或者中间的调制方式,主要与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译码性能指标有关。
当PUSCH只在两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Q ′ = max [ min ( Q temp ′ , 4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HARQ-ACK初始比特数,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Q′min=O,O≤2;3≤O≤11,表示PUSCH’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O>11 表示表示业务s初始传输的两个码块所分配的资源块大小,用子载波表示,表示业务s用于第一和第二码块初始PUSCH传输数据所占用的符号个数,那么计算HARQ-ACK或者RI信息编码后的比特个数QACK=Qm·Q‘或者QRI=Qm·Q‘。
步骤三:具体编码的方式依然沿用目前LTE定义的编码方式。小于3比特采用固定的编码方式,然后进行编码比特级联获取步骤2计算获取的比特个数;不小于3比特的时候采用RM编码。这块继续延用目前LTE协议定义的方式,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方案二:方案二与方案一基本编码思路相同,主要是针对在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比特合在一起进行编码,按照相同的或者不同的调制方式在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编码过程结合每个UE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数据码率的交叉影响,通过调整相对于业务数据的码率偏移值来获取HARQ-ACK或者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该长度为所有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数据上的反馈控制信息比特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调制方式选择可以是其中业务数据所对应的任一调制方式,或者选择其中最大或者最小调制方式,为了保证控制信息的编码性能优选调制方式最大的,最后把编码后的控制信息在复用或者绑定在各个业务数据上传输;该长度可以是各个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数据上复用或者绑定的HARQ-ACK或者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各个业务上传输的控制信息采用调制方式可以与对应的业务数据不一致,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优选与业务数据一样的调制方式。
另外,针对本方案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不限制下行业务数据的反馈比特必须在所有上行业务数据上反馈,可以根据需要在部分业务数据上进行反馈。比如不同的QCI对误码率要求不同,按照误码率指标越高,承载控制信息的优先等级越高的原则进行选择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
控制信息比特的编码过程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包括确定当前子帧需要反馈的初始比特个数和初始比特的排列方式、计算编码后的比特长度和编码。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一:确定HARQ-ACK或者RI的反馈比特个数和排列的原则。由于TDD和FDD反馈原则有差异,反馈的比特个数也不同。为了更清晰的阐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分别从FDD和TDD两种角度来分析。对于TDD来说反馈的比特个数与需要反馈的业务个数、小区、反馈的下行子帧个数和传输模式等有关。首先统计每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然后计算得到所有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另外在计算每个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时需要统计所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即每个下行小区所对应的比特个数。而且对于TDD来说由于上下行对称,所以存在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现象,因此在统计每个业务对应的每个小区需要反馈比特个数时需要考虑上下行配比,或者说是需要反馈的下行子帧个数,另外对于HARQ-ACK在统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传输模式,比如传输模式1、2、5、6和7只需要反馈一个比特,其他传输模式需要反馈2个比特。利用如上的原则获取了多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那么如何进行各个业务的传输比特排列,可以按照各个业务顺序的方式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各个业务间隔排列,优选按照各个业务顺序排列。具体而言,首先按照业务进行初始信息比特排列,每个业务又按照下行小区排列,其中每个下行小区分别按照下行子帧和传输模式的方式进行排列。
为了结合LTE协议目前定义的方法,初始比特的编码过程,分大于20比特和小于等于20比特两种情况,两者所不同的是,初始比特大于20比特时,若传输模式不是1、2、5、6、7的情况下,双流需要发送的比特信息进行与操作,而小于等于20比特的时候两流的比特信息不进行与操作,分别进行反馈。
而对于FDD来说,由于上下行信道是对称的,也就是一个上行子帧只反馈一个对应的下行子帧。因此,在计算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时,相对TDD不需要考虑下行子帧的问题,即统计每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其中涉及到传输模式的问题,比特传输模式为1、2、5、6、7的时候需要反馈的是1比特,而其他模式对应需要反馈的是2比特。至于排列方式与TDD的原则一致,所不同的是没有下行子帧的概念。
步骤二:HARQ-ACK或RI编码后比特长度的计算。基于步骤一获取了初始比特个数,然后利用获取的初始比特个数进行计算编码后比特个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HARQ-ACK或RI编码比特个数的计算综合考虑了各个业务数据的编码率,同时通过调整HARQ-ACK或RI相对于PUSCH数据的码率偏移量来保证HARQ-ACK或RI满足不同的译码性能需求指标。利用计算获取的HARQ-ACK或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计算HARQ-ACK或RI编码后的比特长度Q=Q′×Qi s,m其中Qi s,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各个业务对应的调制方式,具体实现过程中各个上行业务所承载的控制信息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可选择与业务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或者选择所有承载的业务数据采用的最大或者最小调制方式。
HARQ-ACK或RI编码后比特个数的计算与初始比特个数、业务个数、上行各业务数据码块大小和传输码块个数等有关。在计算HARQ-ACK或RI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时考虑各个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数据的码率交叉影响来计算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个数。因此,在此步骤说明的过程中,主要分传输码块个数和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进行描述。在单码块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最大承载的控制信息的业务个数为4。
具体描述如下:
如果单个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此种情况与目前LTE协议定义没有区别,在进行编码比特个数的计算、资源映射等保持与目前协议定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在两个PUSCH上进行信令反馈,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Q ′ = max [ min ( Q temp ′ , 4 · M sc PUSCH ) , Q min ′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HARQ-ACK初始比特数,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Q′min=OifO≤2,if3≤O≤11with Q m ′ = min ( Q m 1 , Q m 2 ) where Q m x , x = { 1,2 } 表示PUSCH’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ifO>11withand 表示两种业务调度的带宽,用子载波表示,表示PUSCH业务对应的每个子帧上的数据符号个数,那么
HARQ-ACK编码比特个数为
Q ACK x = Q m x · Q ′
如果在三个PUSCH业务上反馈:
修改如上Q′temp=的计算公式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i = 1,2,3
如果在四个PUSCH业务上反馈:
修改如上Q′temp=的计算公式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i = 1,2,3,4
在两码块传输的情况下,按照最大承载的控制信息的业务个数为4。编码后的比特个数计算具体描述如下:
如果单个业务上进行信令反馈。此种情况与目前LTE协议定义没有区别,在进行编码比特个数的计算、资源映射等保持与目前协议定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在两个业务上进行信令反馈,分别按照单码块的计算法方式,计算得到每个码块需要的信令的编码后的长度,然后取其一或者各按照自己的计算长度进行信息比特的传输。如果取其一的话,可取其中最长的可保证两个码块传输的控制信息的编码率最低,且保值控制信息的译码性能;或者取其中最小的,在一定成都上会影响其中某个码块的控制信息的译码性能,但是同时采用本方法有一定频选增益、合并增益等;或者各个码块取各自计算获取的比特长度,采用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个码块计算的长度不一样的时候,按照其中一个取值的话,同时会对另外一个码块的控制信息或者数据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或者取两个码块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两个码块上传输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两个码块计算出来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个数差异大,取其一对另外一个码块的数据或者控制信息的影响,从而基本实现影响均衡的目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 = 1,2 , i = 1,2
如果在三个业务上反馈,两个码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个数的计算和最终两个码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的选择个数的原则结合两个码块的原则,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 = 1,2 , 3 , i = 1,2
如果在四个业务上反馈,两个码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个数的计算和最终两个码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符号的选择个数的原则结合两个码块的原则,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 = 1,2 , 3,4 , i = 1,2 .
步骤三:具体编码的方式依然沿用目前LTE定义的编码方式。小于3比特采用固定的编码方式,然后进行编码比特级联获取步骤2计算获取的比特个数;不小于3比特的时候采用RM编码。这块继续延用目前LTE协议定义的方式,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方案三:本方案可以采用各个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然后把编码后的比特进行级联映射到相应的资源位置或者进行独立映射到各自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对应的资源位置。本方案也可以按照上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信息进行编码,也就是说一个上行业务可以反馈多个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此时编码过程可以参考方案一中描述的在单个PUSCH业务上反馈下行业务的方法对各个上行业务上承载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如果需要承载的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和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是一一对应的话,或者说一个上行业务反馈一个下行业务的时候,本方案如上提出的两种思想没有区别;如果需要承载的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和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不是一一对应的话,如上两种方案的编码过程不一致,优先选择后者。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上下行业务一一对应指的是可以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上下业务个数和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相同,所谓的上下行业务不是一一对应指的是可以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上下业务个数和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不同。
如果上下行业务是一一对应的话,那么不同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HARQ-ACK或RI分别在不同的上行业务上传输;但是如果上下行业务不对称,即如果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小于可以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时,则选择码率最高的上行上进行HARQ-ACK或RI的传输,或者码率最低的上行业务进行HARQ-ACK或RI传输或者选择占用RB个数最多的或者按照不同的上行业务传输的QCI来选择优先等级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或者不对此做限制;如果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大于可以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时,则可以延用下行业务小于上行业务的情况下选择用于承载控制信息优先级的原则,进行循环选择各个上行业务上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也就是说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优先级越高,则需要承载的下行业务的反馈信息越多,或者按照根据获取的index值,其中某个值对应一个上行业务进行反馈,选取的时候可以选择index=0对应于上行业务1,index=1对应于上行业务2,等,或者index=0,1等分别对应用于各个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的优先等级从高到底所对应的业务索引。另外,需要说明的当前子帧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在某一个业务上固定传输,业务的可以按照QCI的等级、调制方式或者码率等方式选择。
在如下描述的过程中,主要以上下行业务一一对应进行描述,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每个PUSCH上HARQ-ACK或RI的反馈比特个数和排列的原则。由于TDD和FDD反馈原则有差异,反馈的比特个数也不同。为了更清晰的阐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分别从FDD和TDD两种角度来分析。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与就是每个下行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其中在计算每个下行小区需反馈的比特个数的时候,涉及到需要反馈的对应下行子帧个数的问题,FDD是上下行对称的,而TDD存在上下行子帧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在计算每个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时,需要区分TDD、还是FDD模式,对于FDD来说就是一个上行子帧反馈一个下行子帧的信息,而TDD存在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现象。因此,在统计的是时候TDD不同于FDD,还需要考虑统计多个下行子帧情况下的比特个数。
各个业务的初始比特的排列原则按照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信息进行排列,其中每个小区信息排列按照对应的反馈的下行子帧比特信息进行排列,且每个下行子帧反馈的信息比特与传输模式有关,如果传输模式为1、2、5、6、7的时候对应一个信息比特,否则对应两个信息比特,分别为codeword0和codeword1所对应的比特信息。同样与方案1所描述的方案一样,存在初始比特个数是否大于20比特的情况下不同的编码方式,即大于20比特的情况下,所述的双流对应的信息比特需要做与操作。
而对于上下行业务不是一一对应的情况下,采用本方案所提出的2种思路的情况下,存在个别上行需要反馈多个下行业务的现象,此时不同于本方案所提出的第一种思想,分别进行各个下行业务数据的比特信息编码,而需要对多个下行业务数据同时编码的情况,在此步骤实现时需要统计在一个上行业务上反馈的多个下行业务的比特个数,且初始比特信息的排列按照业务顺序排列,与方案一所描述的多业务排列方式一样,不再赘述。
步骤二:PUSCH上HARQ-ACK或RI的编码比特长度计算。基于步骤一获取了初始比特个数,然后利用获取的初始比特个数进行计算各个业务的编码比特个数。基于步骤一获取的需要反馈的各个下行业务的比特个数,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分配在各个上行业务上进行反馈的下行业务和比特个数。原则的选取可以基于码率或者调制方式或者上下行业务对应关系或者各个上行业务对应的QCI的解调误码率不同等,比如按照码率的选择,各个上行业务可能的码率是不相同的,选择时可以考虑优选选择在高码率的上行业务上进行反馈,具体实现时不做此限制,不过考虑到码率高对应的信号发送功率强,考虑到控制信息的译码性能,所以优选的是码率越高,优先级越高。但是本方案不做此限制,为详细描述本步骤的思想,主要分如下三种情况进行描述:
第一种情况,上下行业务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按照每个上行业务反馈一个对应的下行业务控制信息。当然不做此限制,可以考虑按照码率或者调制方式或者不同业务占用RB大小等原则进行不对称分配。如果选择一一对应反馈的方案的话,在编码比特长度计算的时候,采用目前LTE协议定义的方法,计算每个上行业务反馈的初始比特编码后的长度,且调制方式与业务数据保持一致;如果采用不对称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需要在某个上行业务上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和总比特个数,然后利用目前LTE协议定义的方法,计算该业务上反馈的信源比特编码后的长度,且调制方式保持与业务数据一致。
第二种情况,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大于下行业务个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采用在部分上行业务上进行下行控制信息的反馈,可以按照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大小来优先选择承载的业务或者按照各个业务所占用的资源块大小进行分配或者按照上行业务所对应QCI的误码率的大小来判断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优先等级等。另外,发明人又提出,可以考虑部分下行业务反馈信息比特在两个上行业务上共同承载,这样能够降低部分业务承载过重,对业务数据的解调性能的影响,同时把一个下行业务数据的控制信息比特的承载分担到两个或者多个上行数据业务上。分担的方式可以采用把反馈的初始比特分成两份,分别采用目前LTE定义的方式进行计算对应比特的编码后的长度或者按照方案一提出的采用两个PUSCH业务数据共同反馈的方式计算编码比特长长度,然后分别在两个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反馈。
第三种情况,上行业务数据小于下行业务个数。此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类似,无法进行上下行业务数据一一对应,进行对称分配,必然存在部分上行业务数据需要反馈多个下行业务数据的问题。分配可以单纯的按照业务个数进行分配,一部分上行业务负担重、一部分上行业务负担轻的现象,但是采用此种方法比较简单,采用的分配原则可以通过计算根据获取的索引(index)值,其中某个值对应一个上行业务进行反馈,选取的时候可以选择index=0对应于上行业务1,index=1对应于上行业务2,等,或者index=0,1对应按照各个业务的码率排序或者资源块大小排序。如果按照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的优先等级来选择各个上行业务承载的下行业务个数,可以按照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资源块大小、对应的QCI的误码率等来选择,采用的原则与前面方案中描述的一致,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进行编码比特长度的计算过程中,首先统计各个上行业务数据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然后利用目前LTE定义的计算方法计算每个业务数据上发送的编码后的比特长度。调制方式的选择保持和各个业务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一致。
步骤三:控制信令编码。具体编码采用的方法利用目前LTE协议定义的方法,分三种情况,当初始比特个数OACK≤2、3≤OACK≤11和11≤OACK≤20三种情况进行编码,具体编码方案和目前LTE采用的保持一致,然后把编码后得到的比特进行级联使其长度与步骤二计算得到的比特长度保持一致。
以下结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详细说明上述方案一至方案三的实现过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主要是针对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HARQ-ACK信息比特进行统一编码,然后映射到相应的资源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HARQ-ACK反馈比特个数和信息比特排列。本实施主要是采用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的信息比特进行统一编码,首先计算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然后计算所有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的比特个数总和。各个业务的信息比特个数的排列可以按照业务进行排列。假设计算的各个业务需要反馈的信息比特个数OACK,即 O 0 ACK O 1 ACK , . . . , O O ACK - 1 ACK .
步骤二:计算HARQ-ACK编码后比特长度。本实施例假设PUSCH只在一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比特个数计算如下:
其中:
表示个业务数据的平均码率,且O表示需要反馈的HARQ-ACK或者RI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业务s的数据初始资源块的大小和初始数据传输所占用的符号个数,表示业务s所对应的码块r的大小,表示当前子帧调度的资源块大小。
采用如上公式确定了PUSCH中用于HARQ-ACK信息传输的调制符号数目,由于反馈控制信息的业务数据可能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为保证编码后的速率,取其中调制方式最高的Qm,计算HARQ-ACK信息编码后的比特个数QACK=Qm·Q'。当然调制方式的选择也可以选择最低或者中间的调制方式,主要与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译码性能指标有关。另外,如上计算的Q‘作为每个需要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需要承载的HARQ-ACK信息传输的调制符号数目,即对应的调制方式可以选择与业务保持一致。
步骤三:对HARQ-ACK的初始比特信息进行编码。具体的编码方法与反馈的初始比特个数有关,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即小于3比特、大于等于3比特且小于12比特和大于11比特。其中本实施例以反馈的信息比特个数为第2种情况,即3≤OACK≤11,所采用RM编码为基础的(32,O)的块编码方案,其中O为编码输入的比特数目,编码处处的长度为32比特,另外编码所采用的11个基序列,如表1,具体所采用的RM编码方法不属于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此不作详细描述。利用RM编码获取的编码长度为32的比特序列表示为然后按照循环复制的方式得到长度为QACK的比特序列,即表示为
步骤四:HARQ-ACK编码比特资源映射。此过程也属于在多业务情况下控制信息比特反馈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点,但不属于本发明所主要阐述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此步骤的描述过程中,只提供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但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实施例所述的资源映射方案。在资源映射的时候,基于各个所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的交织器上对应符号上进行控制信息比特的映射,各个业务所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本实施例已各个业务所承载的控制信息比特相同来说,即在承载的各个业务资源上,按照“从下往上、逐行放置”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如图4所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采用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分别进行编码,然后把编码后的比特进行级联映射到相应的资源位置或者进行独立映射到各自承载的业务资源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假设上下行业务是一一对应的话,那么HARQ-ACK分别在不同的QCI的资源上映射;当然可以按照不同等级的QCI来划分不同的QCI来承载控制信息比特的优先等级。具体如何进行选择承载的业务不是本本发明主要阐述的思想,因此本实施例可采用的资源映射方案不局限于如下实施例描述的过程中所述的选择的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方案。
步骤一:确定HARQ-ACK反馈比特个数和信息比特排列。本实施主要是对各个下行业务所反馈的信息比特进行分别编码,首先计算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为其中需要反馈的下行业务个数,然后对各个业务所反馈的比特信息进行排列,各个业务的初始比特的排列原则按照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信息进行排列,其中每个小区信息排列按照对应的反馈的下行子帧比特信息进行排列,且每个下行子帧反馈的信息比特与传输模式有关,本实施例所采用所有下行业务所反馈的比特个数满足3≤OACK≤11,则各个业务的初始比特信息排列可以表示为 O 0 ACK O 1 ACK , . . . , O O s ACK - 1 ACK s = 0,1 , . . . , N s DL
步骤二:计算各个业务所对应的初始比特编码后的长度。本实施例采用上行承载的控制信息的业务在PUSCH上采用两个码块进行传输,按照如下公式分别计算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Q s ′ = max [ min ( Q temp , s ′ , 4 · M sc , s QCI ) , Q min , s ′ ] with
其中,Os表示下行业务s需要需反馈的HARQ-ACK初始比特个数,
其中:
表示上行业务s的资源块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表示表示业务s初始传输的两个码块所分配的资源块大小,用子载波表示,表示业务s用于第一和第二码块初始PUSCH传输数据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采用如上公式确定了各个下行业务的HARQ-ACK信息传输的调制符号数目,各个上行业务所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比特采用与业务一致的调制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此限制,即计算各个上行业务所承载的HARQ-ACK信息编码后比特个数QACK,s=Qm,s·Qs'
步骤三:对各个业务需要反馈的HARQ-ACK的初始比特信息进行编码。具体的编码方法与反馈的初始比特个数有关,本实施例各个业务所反馈的初始比特个数满足即采用RM编码为基础的(32,O)的块编码方案,其中O为编码输入的比特数目,编码处处的长度为32比特,另外编码所采用的11个基序列,如背景技术部分的表1,具体所采用的RM编码方法不属于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此不作详细描述。利用RM编码获取的编码长度为32的各个业务的比特序列表示为然后按照循环复制的方式得到长度为QACK的比特序列,即表示为
步骤四:HARQ-ACK编码比特资源映射。此过程也属于在多业务情况下控制信息比特反馈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点,但不属于本发明所主要阐述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此步骤的描述过程中,只提供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但不代表本发明局限于实施例所述的资源映射方案。在资源映射的时候,基于各个所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的交织器上对应符号上进行控制信息比特的映射,各个业务所传输的控制信息不同的下行业务的反馈信息,即在承载的各个业务资源上,按照“从下往上、逐行放置”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如图5所示。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
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包括以下之一:
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
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包括:
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
根据所述初始比特数量确定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比特长度;
根据所述比特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包括: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根据以下之一确定所述初始比特数量: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配比、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传输模式与比特数量是对应的;
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统计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将各个下行业务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之和作为所述初始比特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DD系统中,对于每个下行业务,根据每个所述下行业务的传输模式确定每个所述下行业务对应的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包括:
在所述初始比特数量大于20比特,且所述传输模式不是1、2、5、6和7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信息进行与操作;将进行与操作后的比特信息在所述上行业务数据上进行传输;
在所述初始比特数量不大于20比特,且所述传输模式为1、2、5、6和7的情况下,在所述业务数据上传输1比特的下行业务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在编码前的初始比特数量之后,还包括:
对各个所述下行业务按照以下之一方式进行排列:按照业务顺序;各个所述下行业务之间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顺序包括以下之一:所述业务的编号顺序、所述业务的调度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比特长度Q:
Q=Qm·Q',其中,Q'表示控制信息在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业务仅在一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其中:
Σ s = 0 N s UL - 1 M sc PUSCH - initial ( x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Σ s = 0 N s UL - 1 Σ r = 0 C - 1 K r s 表示个上行UL业务s的平均码率,O表示需要反馈的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分别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和初始资源块传输所占用的符号个数;PUSCH-initial(s)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所对应的初始资源块,用子载波sc表示;symb表示符号,表示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码块r的大小,表示控制信息相对于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的码率偏移offset值,表示当前子帧调度的资源块大小,a表示上述控制信息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当PUSCH业务只在两个资源块传输的时候,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如下: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x={1,2}表示上行业务s初始传输的两个码块x所分配的资源块大小,用子载波sc表示表示;x={1,2}表示业务s用于两个码块x初始PUSCH传输数据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如果O≤2,Q′min=O;
如果3≤O≤11,其中表示PUSCH的资源块“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如果O>11,并且 Qm表示承载控制信息的业务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个资源块传输时,编码后的调制符号个数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PUSCH业务上进行信令反馈:
Q ′ = max [ min ( Q temp ′ , a · M sc PUSCH ) , Q min ′ ] , 其中,
其中,O表示需反馈的控制信息的初始比特数,s={1,2}表示
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初始资源块的大小;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上行业务s所对应的每个子帧上的初始调制符号个数,s={1,2};
Q′min的取值包括如下:
Q′min=O,O≤2;
3≤O≤11,表示PUSCH上传输的业务“x”所对应的调制方式,x={1,2};
其中,O>11,
如果在三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
如果在四个PUSCH业务上反馈:
,其中, Ω i = M sc PUSCH - initial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i ) , i=1、2、3、4。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资源块上传输时,编码后的比特数量Q′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如果在两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i=1,2;
如果在三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i=1,2;
如果在四个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其中, Ω ( s , i ) = M sc PUSCH - initial ( s , i ) · N symb PUSCH - initial ( s , i ) s=1、2、3、4,i=1,2。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包括:
获取所述所有下行业务中每个下行业务所对应所有下行小区需要反馈的比特个数;
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
根据所述编码长度按照预设编码方式对每个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每个上行业务上所承载控制信息的编码长度,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分配上行业务上所承载的所述控制信息的比特个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上行业务和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一一对应时,每个上行业务反馈一个与所述上行业务对应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根据以下之一因素选择用于承载控制信息的上行业务个数:上行业务数据的码率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占用的资源块大小、按照上行业务所对应QCI的误码率大小;或者,在多个上行业务上承载相同的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所述下行业务的数量时,按照以下之一方式分配上行业务:
按照下行业务的数量将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平均分配至各个上行业务;按照所述上行业务的优先级确定上行业务承载的下行业务个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按照所述上行业务的优先级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上行业务。
17.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对当前子帧上需要反馈的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分别进行封装;
传输模块,用于对封装后的所述控制信息在上行业务上进行传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块包括:
第一封装单元,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进行统一编码;
第二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所有下行业务的控制信息分别单独进行编码。
CN201410683000.6A 2014-11-24 2014-11-24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05656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3000.6A CN1056565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79217 WO2016082487A1 (zh) 2014-11-24 2015-05-18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3000.6A CN1056565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98A true CN105656598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07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3000.6A Withdrawn CN1056565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6598A (zh)
WO (1) WO20160824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150A (zh) * 2017-05-05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248A (zh) * 2011-02-15 2012-08-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83168A (zh) * 2010-11-08 2013-09-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Pusch上的仅cqi传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168A (zh) * 2010-11-08 2013-09-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Pusch上的仅cqi传输
CN102647248A (zh) * 2011-02-15 2012-08-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SI: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11)", 《ETSI TS 136 212 V11.3.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150A (zh) * 2017-05-05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11150B (zh) * 2017-05-05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82487A1 (zh)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7681B (zh) 用于在时域双工无线系统中重新配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的设备
CN104902558B (zh) 终端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02934482B (zh) 终端装置以及其通信方法
CN103580797B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80825B (zh) 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0505612C (zh)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08633066A (zh) 通信方法及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0980342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97528A (zh) 一种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111254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7211424A (zh) 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6559878A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US2010001447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CN104937875A (zh) Lte通信系统的增强
CN102804891B (zh) 在移动网络中通信的方法
CN10802372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925997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56979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905207A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155465A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选择
CN11156696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077499B (zh) 一种sr信息与ack/nack信息反馈或多个sr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11540A (zh) 一种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2077669B (zh) 一种多载波ack信道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