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1254B -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1254B
CN102111254B CN201010164445.5A CN201010164445A CN102111254B CN 102111254 B CN102111254 B CN 102111254B CN 201010164445 A CN201010164445 A CN 201010164445A CN 102111254 B CN102111254 B CN 102111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merg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44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1254A (zh
Inventor
高雪娟
沈祖康
林亚男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0101644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1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1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根据上限阀值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用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合并后的信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阈值获取模块、反馈信息合并模块以及发送模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从而在保证单载波传输特性下重用Rel 8 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是LTE技术的后续演进,俗称3.9G。说明LTE的技术指标已经与4G非常接近了。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与4G相比较,除最大带宽、上行峰值速率两个指标略低于4G要求外,其他技术指标都已经达到了4G标准的要求。而将LTE正式带入4G的LTE-A的技术整体设计则远超过了4G的最小需求。在2008年6月,3GPP完成了LTE-A的技术需求报告,提出了LTE-A的最小需求:下行峰值速率1Gbps,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上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分别达到15Mbps/Hz和30Mbps/Hz。这些参数已经远高于ITU的最小技术需求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为支持比LTE系统更宽的系统带宽,比如100MHz,一种可能是直接分配100M带宽的频谱。图1示出了单频谱系统。将分配给现有的系统一些频谱,如图1中所示的单频谱聚合起来,凑成大带宽供给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使用。图2示出了频谱聚合系统。如图2中所示,此时系统中上下行载波可以不对称配置,即用户可能会占用N≥1个载波进行下行传输,M≥1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当各个下行载波上的数据独立进行编译码时,用户将针对各个载波上的数据包分别进行HARQ(Hybrid-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反馈,即ACK/NACK信息。因此,用户可能在一个上行子帧中同时向基站反馈多个ACK/NACK信息。
在LTE-A载波聚合系统中,可重用Rel8系统中的PUCCH格式2/2a/2b传输多比特ACK/NACK。但由于Rel8PUCCH格式2/2a/2b承载容量有限,在较大聚合载波数量时,LTE-A TDD系统中来自不同载波、不同子帧及不同码字的多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不能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因此需要对ACK/NACK信息进行一定的合并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针对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提出了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了多个下行载波的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聚合下行载波中的C个载波上的多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其中,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C个下行载波的确定方法包括:C=N,即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多码字传输载波都采用空间合并,或在N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或在除下行主载波外的N-1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或者,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所述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为N,且N>1。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阈值获取模块、反馈信息合并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聚合下行载波上的C个载波上的多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C个下行载波的确定方法包括:C=N,即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多码字传输载波都采用空间合并,或在N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或在除下行主载波外的N-1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或者,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或者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述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所述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为N,且N>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从而在保证单载波传输特性下,重用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
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方案,对现有系统的改动很小,不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而且实现简单、高效。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单频谱系统示意图;
图2为频谱聚合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不采用下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采用下行聚合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A=3,a0=1,a1=2,a2=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采用下行聚合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A=3,a0=1,a1=3,a2=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采用下行聚合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A=3,a0=1,a1=2,a2=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采用同一下行载波上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对除主载波外的其余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B=2,a0=2,a1=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码字传输下采用同一下行载波上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对所有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B=3,b0=2,b1=1,b2=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采用ACK/NACK空间合并,C=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采用ACK/NACK空间合并,C=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采用ACK/NACK载波间合并,C=4,A=3,a0=1,a1=2,a2=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采用ACK/NACK子帧间合并,C=3,B=2,b0=2,b1=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采用载波间ACK/NACK合并,D=2,d0=1,d1=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采用载波间ACK/NACK合并,D=3,d0=1,d1=2,d2=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采用载波间ACK/NACK合并,D=3,d0=1,d1=3,d2=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采用载波间ACK/NACK合并,D=2,d0=2,d1=3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采用载波间ACK/NACK合并,D=2,d0=1,d1=4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子帧间ACK/NACK合并,对除主载波外的其余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E=1,e0=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子帧间ACK/NACK合并,对所有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E=2,e0=2,e1=2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子帧间ACK/NACK合并,对除主载波外的其余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E=2,e0=3,e1=1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多码字传输下,无空间合并,子帧间ACK/NACK合并,对所有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E=1,e0=4时的反馈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首先对传统的LTE-A系统中的ACK/NACK反馈方式进行介绍。LTE-A系统目前确定最多可支持5个载波进行聚合。需要在同一个子帧内进行ACK/NACK反馈的多个下行载波及下行子帧,在下文中简称为“反馈窗口”。对于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反馈窗口的大小为N,其中N为UE下行聚合载波数或下行激活载波数。对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反馈窗口的大小为N×M,其中N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下行聚合载波数或下行激活载波数,M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置及上行子帧,M的取值不同,即表1中每一栏K的数量。
ACK/NACK反馈信息基于码字产生,对每个码字译码后将得到1比特独立的ACK/NACK信息。LTE Rel8系统中,支持对多码字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Spatial Bundling),即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不同码字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逻辑加,得到1比特复合的ACK/NACK信息。在LTE-A载波聚合系统中,UE采用复用方式传输的ACK/NACK信息大小固定,对应反馈窗口的大小,不论基站在反馈窗口内实际调度传输了几个数据包。对于FDD系统,对单码字或多码字采用空间合并,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N个ACK/NACK,对多码字不采用空间合并,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2N个ACK/NACK。对于TDD系统,一个上行子帧中需要反馈的ACK/NACK,不仅来自多个下行子帧而且还来自多个下行载波,因此对单码字或多码字采用空间合并,一个上行子帧最多需要反馈N×M个ACK/NACK,对多码字不采用空间合并,一个上行子帧最多需要反馈2N×M个ACK/NACK,其中N为UE下行聚合载波数或下行激活载波数,M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置及上行子帧,M的取值不同,即表1中每一栏K的数量(不包括配置5)。
表1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 K:{k0,k1,…kM-1}for TDD
LTE Rel8系统中,UE在一个PUCCH格式2/2a/2b信道中,采用(20,13)RM信道编码,最多只能传输13比特信息。在不同下行聚合载波数量下,FDD和TDD系统下行单码字和多码字传输模式下的ACK/NACK反馈信息比特数如表2和表3所示。从表2统计数据可见,对于FDD系统,单码字和多码字传输,不论是否采用空间合并,其所需反馈的ACK/NACK信息都可在一个PUCCH格式2/2a/2b中进行传输。
表2
对于TDD系统,如表3所示,当根据N×M或2N×M所确定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大于12比特时,一个上行子帧所需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超过了一个PUCCH格式2/2a/2b信道所能承载的最大比特数,其中N为UE下行聚合载波数或下行激活载波数,M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为了可以重用Rel8PUCCH格式2/2a/2b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需对TDD系统多个载波上的ACK/NACK反馈信息一定的合并操作,以限制ACK/NACK反馈信息比特数,使其可以在一个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
表3
在LTE-A载波聚合系统中,可重用Rel8系统中的PUCCH格式2/2a/2b传输多比特ACK/NACK。但由于Rel8PUCCH格式2/2a/2b承载容量有限,在较大聚合载波数量时,LTE-A TDD系统中来自不同载波、不同子帧及不同码字的多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不能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因此需要对ACK/NACK信息进行一定的合并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下行数据包括多路下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数据。其中,下行HARQ数据包括下行单码字传输、下行多码字传输或下行混合码字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具体的说,用户设备使用PUCCH格式2传输ACK/NACK信息时,其上限阀值为12比特
S102:用户设备根据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在本实施例中,上限阀值为承载反馈信息的信道容量,上限阀值为12比特。
具体的说,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对一个下行数据中的多码字所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
其中,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1)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此外,还可以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2)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此外,还可以将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其中,载波的分组信息或子帧的分组信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1)用户设备和基站约定分组规则,用户设备根据自身配置信息及约定的分组规则确定分组信息;
2)基站根据用户设备配置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分组信息;
3)基站根据用户设备配置信息和实际调度信息通过PDCCH信令通知用户设备分组信息。
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与上限阀值的数量关系,分为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则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包括:
具体的说,进行载波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载波组,不论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的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M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M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进行子帧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子帧组,不论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N或N-1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N或2(N-1)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合并包括:用户设备首先在每个载波或子帧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反馈信息,并对参与合并的多个反馈信息进行逻辑与。
下面分别以单码字传输、多码字传输和混合码字传输为例,对ACK/NACK信息合并进行详细说明。
1、单码字传输
1)不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
当N×M≤12时,即如表3所示的,反馈窗口内所有ACK/NACK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12的N与M的组合配置情况,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M的取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此情况下,一个上行子帧内所需反馈的ACK/NACK总比特数不超过Rel8PUCCH格式2/2a/2b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ACK/NACK合并操作。
不论基站在反馈窗口内实际调度传输了几个数据包,UE总是反馈L=N×M比特ACK/NACK,对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产生NACK。UE将L比特反馈信息级联得到待反馈信息序列,并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即可。
2)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
当N×M>12时,载波间ACK/NACK合并,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21)采用下行聚合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
UE所配置或激活的N个下行载波分为A(1≤A≤N)个载波组,每个载波组内ai(1≤ai≤N,0≤i≤A-1)个载波。UE同一载波组内的多个载波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即对多个载波上处于同一时域位置的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下行载波的分组方式如下:
方法1: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N为用户设备总的下行载波数。
方法2: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N为用户设备总的下行载波数。
下行载波分组的信令通知方法如下:
方法1:根据UE配置情况,预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不需要通知,UE和基站已知。
方法2:根据UE配置情况,预先定义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分组,由高层信令通知UE具体的分组情况。
方法3:基站根据UE配置情况和实际调度情况,确定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分组,并通过PDCCH信令通知UE。
UE固定反馈L=A×M比特ACK/NACK。生成ACK/NACK反馈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不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UE固定产生M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不论UE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了几个数据包,若对应资源上无数据包传输,则反馈NACK。
对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UE首先在每个载波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ACK/NACK信息,对于可以通过DAI或其他方法判断丢包的位置产生NACK,其余位置暂不产生ACK/NACK信息;然后,UE进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并对载波组内所有载波上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产生NACK作为合并后的反馈信息,不论该位置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
其中,A越小,ai越大,需要进行载波间合并的ACK/NACK比特数越多,就会引起越多的重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重传次数,进行载波间合并操作的载波数应在满足将ACK/NACK反馈比特数限制在12比特以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小。
22)采用同一下行载波上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
UE在每个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1≤B≤M)个下行子帧组,
每个子帧组内bj(1≤bj≤M,0≤i≤B-1)个子帧,不论该子帧位置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UE对同一下行载波上每个下行子帧组内的多个下行子帧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即对多个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下行子帧的分组方式如下:
方法1: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
方法2: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
下行子帧分组的信令通知方法如下:
方法1:根据UE配置情况,预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不需要通知,UE和基站已知。例如M=4时,固定将前两个子帧分为一组,后两个子帧分为一组。
方法2:根据UE配置情况,预先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由高层信令通知UE具体的分组情况。
方法3:基站根据UE配置情况和实际调度情况,确定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并通过PDCCH信令通知UE。
对于所有下行载波都参与子帧间合并的情况,UE固定反馈L=N×B比特ACK/NACK。对于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子帧间合并的情况,UE固定反馈L=M+(N-1)×B比特ACK/NACK。生成ACK/NACK反馈信息的过程如下:
对不需要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即下行主载波,UE固定产生M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不论UE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了几个数据包,若对应资源上无数据包传输,则反馈NACK。
对需要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UE首先在每个载波实际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ACK/NACK信息,对于可以通过DAI或其他方法判断丢包的位置产生NACK,其余位置暂不产生ACK/NACK信息;然后,UE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并对没有接收数据包的子帧组产生NACK作为合并后的反馈信息,不论该子帧组内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
其中,B越小,bi越大,需要进行子帧间合并的ACK/NACK比特数越多,就会引起越多的重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重传次数,进行子帧间合并操作的子帧数应在满足将ACK/NACK反馈比特数限制在12比特以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小。
2、多码字和混合码字传输
UE在反馈窗口内生成ACK/NACK反馈比特数∈[N×M,2N×M],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具体ACK/NACK反馈比特数取决于系统配置的每个载波的传输模式,假设N个下行载波中存在N1个下行载波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则UE在反馈窗口内需生成N1×M+2(N-N1)×M比特ACK/NACK。
具体的说,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21)对多码字的ACK/NACK信息采用空间合并
211)不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
当N1×M+2(N-N1)×M≤12时,即如表3所示的,所有
ACK/NACK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12的N与M的组合配置情况,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M的取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此情况下,一个上行子帧内所需反馈的ACK/NACK总比特数不超过Rel8PUCCH格式2/2a/2b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ACK/NACK合并操作。
不论基站在反馈窗口内实际调度传输了几个数据包,UE总是反馈L=N1×M+2(N-N1)×M比特ACK/NACK。对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的根据传输模式对每个码字产生NACK。其中,单码字传输固定产生1个NACK,多码字传输固定产生2个NACK,不论多码字传输模式下该子帧位置实际传输了几个码字。UE将L比特反馈信息级联得到待反馈信息序列,并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212)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
当N1×M+2(N-N1)×M>12时,UE对其聚合下行载波中的C(1≤C≤N)
个载波上的多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ACK/NACK反馈比特,从而限制级联后的ACK/NACK反馈比特在12比特以内。
UE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C个下行载波的确定方法如下:
方法1:C=N,即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多码字传输载波都采用空间合并。
方法2:在N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方法3:在除下行主载波外的N-1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配置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下行载波的信令通知方法
如下:
方法1:对于多码字传输,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下行载波N都采用空间合并,不需信令通知,UE和基站已知。
方法2:根据UE配置情况,预先定义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C个载波,由高层信令通知UE具体的分组情况。
方法3:基站根据UE配置情况和实际调度情况,确定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C个载波,并通过PDCCH信令通知UE。
其中,C越大,需要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比特数越多,
就会引起越多的重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重传次数,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载波数应在满足将ACK/NACK反馈比特数限制在12比特以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小。
213)若C为所有进行多码字传输的下行载波数时,则多码字传输所需
反馈的ACK/NACK情况同单码字传输情况,此时如果带反馈ACK/NACK比特数超过12,可重用单码字传输的ACK/NACK合并方式进行反馈。即上述步骤中单码传输中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两种方法。
22)对多码字的ACK/NACK信息不采用空间合并
221)当N1×M+2(N-N1)×M≤12时,即如表3所示的,所有
ACK/NACK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12的N与M的组合配置情况,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M的取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
在此情况下,一个上行子帧内所需反馈的ACK/NACK总比特数不超过Rel8PUCCH格式2/2a/2b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ACK/NACK合并操作。不论基站在反馈窗口内实际调度传输了几个数据包,UE总是反馈L=N1×M+2(N-N1)×M比特ACK/NACK,对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的根据传输模式对每个码字产生NACK。其中,单码字传输固定产生1个NACK,多码字传输固定产生2个NACK,不论多码字传输模式下该子帧位置实际传输了几个码字。UE将L比特反馈信息级联,得到待反馈信息序列,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222)当N1×M+2(N-N1)×M>12时,根据不同的合并方式存在以下两种方法:
222a)采用下行聚合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
UE所配置或激活的N个下行载波分为D(1≤D≤N)个载波组,每个
载波组内di(1≤di≤N,0≤i≤D-1)个载波。UE对同一载波组中的多个载波上处于同一时域位置的相同编号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下行载波的分组方式如下:
方法1: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D个载波组,每组内di个载波。
方法2: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D-1个载波组,每组内di个载波。
下行载波分组的信令通知方法如下:
方法1:根据UE配置情况,预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不需要通知,UE和基站已知。
方法2:根据UE配置情况,预先定义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分组,由高层信令通知UE具体的分组情况。
方法3:基站根据UE配置情况和实际调度情况,确定UE下行聚合载波中的分组,并通过PDCCH信令通知UE。
UE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不固定,取决于D个载波组的传输模式,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过程如下:
对不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的载波,UE固定产生M比特ACK/NACK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的载波,UE固定产生2M比特ACK/NACK信息,不论UE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了几个数据包。若对应资源上无数据包传输,UE根据传输模式对每个码字产生NACK,即单码字传输模式固定产生1个NACK,多码字传输模式固定产生2个NACK,不论多码字传输模式下该子帧位置实际传输了几个码字。
对需要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UE根据传输模式在每个载波上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产生1(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ACK/NACK信息,对于多码字传输模式,不论该子帧位置是否传输了多个码字都产生2比特ACK/NACK。UE在可以通过DAI或其他方法判断丢包的位置根据传输模式产生NACK,其余位置暂不产生ACK/NACK信息;然后,UE进行载波间对应码字的ACK/NACK合并,并根据传输模式对载波组内所有载波上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产生NACK作为合并后的反馈信息,不论该位置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
NACK的产生需根据载波传输模式进行,即单码字传输模式固定产生1个NACK,多码字传输模式固定产生2个NACK,不论多码字传输模式下该子帧位置实际传输了几个码字。
其中,D越小,di越大,需要进行载波间合并的ACK/NACK比特数越多,就会引起越多的重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重传次数,进行载波间合并操作的载波数应在满足将ACK/NACK反馈比特数限制在12比特以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小。
222b)采用同一下行载波上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
UE在每个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E(1≤E≤M)个下行子帧组,每个子帧组内ei(1≤ei≤M,0≤i≤E-1)个子帧,不论该子帧位置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UE对同一下行载波上每个下行子帧组内的多个下行子帧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即对多个下行子帧中相同编号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下行子帧的分组方式如下:
方法1: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E个子帧组,每组内ei个子帧。
方法2: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E个子帧组,每组内ei个子帧。
下行子帧分组的信令通知方法如下:
方法1:根据UE配置情况,预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不需要通知,UE和基站已知。例如M=4时,固定将前两个子帧分为一组,后两个子帧分为一组。
方法2:根据UE配置情况,预先定义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由高层信令通知UE具体的分组情况。
方法3:基站根据UE配置情况和实际调度情况,确定UE在同一下行载波上的下行子帧分组,并通过PDCCH信令通知UE。
对于所有下行载波都参与子帧间合并的情况,
UE固定反馈L=N1×E+2(N-N1)×E比特ACK/NACK。对于下行
主载波不参与子帧间合并的情况,如果下行主载波为单码字传输模式,则UE固定反馈L=M+(N1-1)×E+2(N-1-N1)×E比特ACK/NACK,如果下行主载波为多码字传输模式,则UE固定反馈L=2M+N1×E+2(N-1-N1)×E比特ACK/NACK。
生成ACK/NACK反馈信息的过程如下:
对不需要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即下行主载波),UE根据传输模式固定产生M(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M(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不论UE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了几个数据包,若对应资源上无数据包传输,则反馈1(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NACK。
对需要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的载波,UE首先根据传输模式在每个载波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1(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ACK/NACK信息,对于多码字传输模式,不论该子帧位置是否传输了多个码字都产生2比特ACK/NACK。UE在可以通过DAI或其他方法判断丢包的位置产生1(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NACK,其余位置暂不产生ACK/NACK信息;然后,UE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并对没有接收数据包的子帧组产生1(单码字传输模式)或2(多码字传输模式)比特NACK作为合并后的反馈信息,不论该子帧组内是否存在数据包调度。
其中,E越小,ei越大,需要进行子帧间合并的ACK/NACK比特数越
多,就会引起越多的重传。为了尽可能降低重传次数,进行子帧间合并操作的子帧数应在满足将ACK/NACK反馈比特数限制在12比特以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小。
通过上述步骤,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单码传输、多码传输和混合多码传输,完成对反馈信息的调整。
S103:用户设备使用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根据步骤102中得到的调整后的反馈信息,用户设备使用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的复用传输方法。本发明可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不超过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的承载容量,从而在保证单载波传输特性下,重用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结合图4所示,该用户设备400,包括阈值获取模块410、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以及发送模块430。
具体的说,接收模块410,用于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基站向接收模块410发送下行数据,下行数据包括多路下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数据。其中,下行HARQ数据包括下行单码字传输、下行多码字传输或下行混合码字传输。
接收模块410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具体的说,接收模块410使用PUCCH格式2传输ACK/NACK信息时,其上限阀值为12比特
此外,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用于根据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具体的说,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在本实施例中,上限阀值为承载反馈信息的信道容量,上限阀值为12比特。
具体的说,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对一个下行数据中的多码字所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
其中,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1)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此外,还可以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2)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此外,还可以将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其中,载波的分组信息或子帧的分组信息,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1)用户设备和基站约定分组规则,用户设备根据自身配置信息及约定的分组规则确定分组信息;
2)基站根据用户设备配置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分组信息;
3)基站根据用户设备配置信息和实际调度信息通过PDCCH信令通知用户设备分组信息。
根据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与上限阀值的数量关系,分为当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上限阀值时,将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则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包括:
根据两种对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的两种不同方式,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
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进行载波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载波组,不论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的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M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M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进行子帧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子帧组,不论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N或N-1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N或2(N-1)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合并包括:首先在每个载波或子帧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反馈信息,并对参与合并的多个反馈信息进行逻辑与。
发送模块430,用于将调整后的反馈信息经上行信道发送给基站。
根据反馈信息合并模块420中得到的调整后的反馈信息,发送模块430将其通过上行信道发送给基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的复用传输方法。本发明可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不超过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的承载容量,从而在保证单载波传输特性下,重用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
下面结合实施例分别对单码传输、多码传输和混合多码传输的ACK/NACK合并进行详细说明。
1、单码字传输
【实施例1】
如图5中所示,当N×M≤12时,即如表3所示的,反馈窗口内所有ACK/NACK反馈比特数小于等于12的N与M的组合配置情况,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M的取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此情况下,一个上行子帧内所需反馈的ACK/NACK总比特数不超过Rel8PUCCH格式2/2a/2b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ACK/NACK合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N=3,M=4,UE总是反馈L=N×M=12比特ACK/NACK,对没有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产生NACK。UE将L比特反馈信息级联得到待反馈信息序列,并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即可。
【实施例2】
图6示出了4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载波分组合并。如图6中所示,此时A=3,a0=1,a1=2,a2=1,即UE配置了3个载波组,需在包含2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3】
图7示出了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载波分组合并。此时A=3,a0=1,
a1=3,a2=1,即UE配置了2载波组,需在包含3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4】
图8示出了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载波分组合并。此时A=3,a0=1,
a1=2,a2=2,即UE配置了3个载波组,需在包含多个载波的载波组内分别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5】
图9示出了4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子帧分组合并。假设下行载波1
为下行主载波,则此时对下行主载波1不进行分组,对其余下行载波进行分组:B=2,b0=2,b1=2,即UE配置了2个子帧组,需要在包含子帧数多于1的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6】
图10示出了4下行载波聚合时的子帧分组合并。此时对所有下行载波:B=3,b0=2,b1=1,b2=1,即UE配置了3个子帧组,需要在包含子帧数多于1的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2、多码传输和混合多码传输
UE在反馈窗口内生成ACK/NACK反馈比特数∈[N×M,2N×M],其中N为UE配置的下行聚合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对应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反馈的下行子帧数量。具体ACK/NACK反馈比特数取决于系统配置的每个载波的传输模式,假设N个下行载波中存在N1个下行载波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则UE在反馈窗口内需生成N1×M+2(N-N1)×M比特ACK/NACK。
【实施例7】
图11示出了3个下行载波聚合时多码字传输的ACK/NACK空间合并。此时,假设下行载波1为下行主载波,则C=2,即UE配置了2个需要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载波,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8】
图12示出了3个下行载波聚合时混合多码字传输的ACK/NACK空间合并。此时,C=1,即UE配置了1个需要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载波,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9】
图13给出了4个下行载波聚合时,多码字传输在空间合并的基础上重用单码字传输的ACK/NACK合并。假设下行载波1为下行主载波,则C=4,A=3,a0=1,a1=2,a2=1,即UE首先对所有下行载波进行ACK/NACK空间合并,然后对包含多于1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0】
图14示出了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混合多码字传输在空间合并的基础上重用单码字传输的ACK/NACK合并。此时,C=3,B=2,b0=2,b1=2,即UE首先对所有多码字传输的下行载波进行空间合并,然后对除下行主载波外,每个下行载波上包含多于1个子帧的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1】
图15为3个下行载波聚合时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载波分组合并
的示意图。此时假设下行载波1为下行主载波,则D=2,d0=1,d1=2,即UE配置了2个载波组,需在包含2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2】
图16为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载波分组合并的示意图。此时D=3,d0=1,d1=2,d2=2,即UE配置了3个载波组,需分别在包含2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3】
图17为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载波分组合并的示意图。此时D=3,d0=1,d1=3,d2=1,即UE配置了3个载波组,需在包含3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4】
图18为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混合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载波分组合并的示意图。此时D=2,d0=2,d1=3,即UE配置了2个载波组,需分别在包含2个和3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5】
图19为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混合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载波分组合并的示意图。此时D=2,d0=1,d1=4,即UE配置了2个载波组,需在包含4个载波的载波组内进行载波间ACK/NACK合并,限制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6】
图20为2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子帧分组
合并示意图。假设下行载波1为下行主载波,则对下行主载波1不进行分组,对其余下行载波:E=1,e0=2,即UE配置了1个子帧组,需要在该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7】
图21为3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子帧分组
合并示意图。对所有下行载波:E=2,e0=2,e1=2,即UE配置了2个子帧组,需要在每个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8】
图22为4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混合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子帧
分组合并示意图。此时对下行主载波1不进行分组,对其余下行载波:E=2,e0=3,e1=1,即UE配置了2个子帧组,需要在该包含3个子帧的子帧组内进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实施例19】
图23为5个下行载波聚合时的混合多码字传输,无空间合并的子帧分组合并的示意图。此时对下行主载波不进行分组,对其余下行载波:E=1,e0=4,即UE配置了1个子帧组,在该子帧组内进行4个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将待反馈信息序列的长度限制在12比特以内,采用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反馈信息的发生方法及用户设备,可通过对多个下行载波间的ACK/NACK合并,或同一载波上多个下行子帧间的ACK/NACK合并,限制ACK/NACK反馈比特数不超过一个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的承载容量,从而在保证单载波传输特性下,重用Rel8PUCCH格式2/2a/2b信道传输ACK/NACK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了多个下行载波的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的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聚合下行载波中的C个载波上的多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其中,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C个下行载波的确定方法包括:C=N,即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多码字传输载波都采用空间合并,或在N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或在除下行主载波外的N-1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或者,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合并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所述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为N,且N>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具体包括:
使用PUCCH格式2传输ACK/NACK信息时,其上限阀值为12比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分组信息或所述子帧的分组信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约定分组规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自身配置信息及约定的分组规则确定分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分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信息和实际调度信息通过PDCCH信令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分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包括:
进行载波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载波组,不论所述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的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M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所述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M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所述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进行子帧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子帧组,不论所述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N或N-1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所述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N或2(N-1)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所述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合并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首先在每个载波或子帧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反馈信息,并对参与合并的多个所述反馈信息进行逻辑与。
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阈值获取模块、反馈信息合并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根据所述上限阀值对待反馈ACK/NACK信息进行合并,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阀值时,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使得合并后的反馈信息比特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阀值;否则不需要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比特合并;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聚合下行载波上的C个载波上的多码字对应的ACK/NACK信息进行空间合并,使得一个下行载波中的一个下行子帧只对应一个反馈比特,1≤C≤N,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进行多码字ACK/NACK空间合并的C个下行载波的确定方法包括:C=N,即对所有UE配置或激活的多码字传输载波都采用空间合并,或在N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或在除下行主载波外的N-1个下行载波中选择C个载波;
或者,
当所述待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所述上限阀值时,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将对所述待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下行子帧内不同载波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N个下行载波分为A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1,使得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当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A≤12,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将下行主载波作为一个载波组,将其他N-1个下行载波分为A-1个载波组,每组内ai个载波,0≤i≤A-2,使得
M×(A1+2A2)≤12,A1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2为所述载波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数,A1+A2=A,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子帧和同一码字的ai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或者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反馈信息合并模块对同一载波上的不同下行子帧间的所述反馈信息进行合并包括:
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N×(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或者
下行主载波不参与分组,对其他N-1个下行载波,将同一下行载波上的M个下行子帧分为B个子帧组,每组内bj个子帧,0≤j≤B-1,使得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M+(N-1)×(B1+2B2)≤12;
当下行主载波上为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时,2M+(N-1)×(B1+2B2)≤12,B1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单码字传输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2为所述子帧组中使用多码字传输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数,B1+B2=B,N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配置下行载波数或激活载波数,M为需要在同一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数,将每组内对应同一下行载波和同一码字的bj个反馈信息进行合并;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述PUCCH格式向基站发送所述合并后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或激活的下行载波数为N,且N>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获取模块根据传输ACK/NACK反馈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格式,确定实际发送的反馈信息比特数的上限阀值,具体包括:
使用PUCCH格式2传输ACK/NACK信息时,其上限阀值为12比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的分组信息或所述子帧的分组信息,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约定分组规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自身配置信息及约定的分组规则确定分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分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信息和实际调度信息通过PDCCH信令通知所述用户设备所述分组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反馈信息合并模块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包括:
进行载波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载波组,不论所述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了几个数据包,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M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载波组,所述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M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所述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进行子帧间反馈信息合并时,对于一个子帧组,不论所述用户设备在该载波上实际调度的数据包数量,对于采用单码字传输模式或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用户设备固定产生N或N-1比特反馈信息;对于采用多码字传输模式且不进行空间码字合并的子帧组,所述用户设备固定产生2N或2(N-1)比特反馈信息;合并窗口内无数据包传输或有数据包丢失时,所述用户设备将产生NACK。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反馈信息合并模块产生HARQ重传请求反馈信息合并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首先在每个载波或子帧实际接收到数据包的位置上产生反馈信息,并对参与合并的多个所述反馈信息进行逻辑与。
CN201010164445.5A 2010-04-30 2010-04-30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2111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4445.5A CN102111254B (zh) 2010-04-30 2010-04-30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4445.5A CN102111254B (zh) 2010-04-30 2010-04-30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254A CN102111254A (zh) 2011-06-29
CN102111254B true CN102111254B (zh) 2014-11-19

Family

ID=4417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4445.5A Active CN102111254B (zh) 2010-04-30 2010-04-30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1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694A (zh) * 2011-07-19 2011-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09543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5591718B (zh) * 2011-11-09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79790A1 (zh) * 2015-05-12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6301720B (zh) * 2015-05-14 2020-08-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3319256B1 (en) 2015-07-27 2020-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ponse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sending device
CN107846711A (zh) * 2016-09-20 2018-03-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431670B (zh) * 2017-09-11 2022-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32800B (zh) * 2019-08-07 2022-07-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Harq反馈增强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61761B (zh) * 2019-09-30 2023-09-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876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链路中自适应的进行crc校验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6776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认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63598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下行接收状态的方法
CN101646237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产生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1686076A (zh) * 2008-09-26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多天线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876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链路中自适应的进行crc校验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6776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认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63598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下行接收状态的方法
CN101646237A (zh) * 2008-08-05 2010-0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产生ack/nack信息的方法
CN101686076A (zh) * 2008-09-26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多天线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254A (zh)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1254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KR102508791B1 (ko)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2938693B (zh) Lte-a tdd不同上下行配比的反馈方法
CN102083211B (zh)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151025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US92200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CN10521043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RU252987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ей на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й mimo
CN102098151B (zh)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JP6687634B2 (ja) 高性能ワイヤレスバックホールのためのharq設計
CN104272630B (zh)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41398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951684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3024820A (zh)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2347825B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23219A (zh)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971981A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105078A (zh)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7656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15000553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178187A2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55339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2468942A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5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29,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