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手提设备或者手持设备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至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主要依靠充电电池为其提供所必要的电能。
在现有技术中有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方式,现在大部分的设备采用的是有线充电方式,也有将有线充电为主,无线充电作为辅助的方式。针对以有线充电为主,无线充电为辅助的方式,其充电过程一般为,当两种充电方式同时介入时,首先先选择进行有线充电,同时断开无线充电。
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并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充电效率,即发挥无线充电的效率,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较多电量的充入,若使用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单一充电进行大电流充电时,会造成充电电流或电压过大,从而导致充电通路上的效率损耗和发热量过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系统和终端,有效的对有线和无线充电的通道进行隔离,实现同时进行有线和无线充电,并确保整个充电过程的安全,以及减少各充电通道上的负载损耗,降低充电发热,提高充电速度的目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包括:
在有线充电接口接入有线充电时,由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将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发送至处理器;
在无线充电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由所述无线充电接口通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将当前无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当所述处理器同时接收到所述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和所述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依据焦耳定律计算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分别所需的电流,并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其中,第一电源管理芯片位于有线充电通道,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位于无线充电通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充电电压相同;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仅接收到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发送的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仅接收到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发送的当前有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处于导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充电系统,包括:一条与电池和处理器相连的有线充电通道;一条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无线充电通道;
其中,所述有线充电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有线充电接口、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电池;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同时与所述处理器通过基带进行信息传递;
所述无线充电接口,用于在接入有线充电时,将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无线充电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电池;
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同时与所述处理器通过基带进行信息传递;
在无线充电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IC,用于将当前无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在同时接入无线和有线充电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同时接收到所述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和所述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依据焦耳定律计算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分别所需的电流,并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充电电压相同;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仅所述有线接口接入有线充电时,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发送的当前有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仅所述无线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发送的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中设置有防止电流倒灌的管理芯片。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具有充电电池,包括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中的双通道充电系统。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终端包括:手机,PAD,笔记本电脑。
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系统和终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有线充电接口接入有线充电时,由所述无线充电接口将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发送至处理器;在无线充电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由所述无线充电接口通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将当前无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同时接收到所述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和所述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依据焦耳定律计算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分别所需的电流,并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充电电压相同;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完全隔离开的两条充电通道,即一条有线充电通道和一条无线充电通道,在实现同时进行有线和无线的充电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确保整个充电过程安全,减少各充电通路的负载损耗,降低充电发热,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和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仅有线充电和双通道充电的时间电流对比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有线充电接口接入有线充电时,由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将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发送至处理器;
步骤S102,在无线充电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由所述无线充电接口通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将当前无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101和步骤S102并没有先后顺序,具体来说为,只要有线充电接口接入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接口接入无线充电时,即分别向处理器发送当前有线和/或无线充电状态,即便其同时接入充电,也并没有先后之分。
步骤S103,当所述处理器同时接收到所述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和所述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依据焦耳定律计算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分别所需的电流,并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位于有线充电通道,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位于无线充电通道,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充电电压相同;
步骤S104,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该实施例通过采用完全隔离开的两条充电通道,即一条有线充电通道和一条无线充电通道,在均接入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各自的充电通道向处理器发送各自的充电状态,经由处理器进行配置后,实现同时进行有线和无线的充电;同时,在实现的过程中基于处理器的配置可确保整个充电过程安全,减少各充电通道的负载损耗;同时,采用双通道充电的方式,将充电电流分配在两个通道中,基于焦耳定律,充电通道上的发热量与电流值强度相关,如Q=I*I*R(Q为发热量,R为通道上的负载,I为充电电流),当将充电电流分配在两个通道上后电流被分散,因此,可以降低单一充电时的充电发热情况;同时,在采用有线和无线同时充电的情况下,相较于单一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双通道充电大大增大了充电电流,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和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仅有线充电和双通道充电的时间电流对比图。其中,X轴为充电时间,Y轴为充电电流,虚线表征有线和无线同时进行充电,实线表征仅有线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均为具有防止电流倒灌功能的管理芯片。
在无线充电管理芯片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同时进行充电时,基于处理器对两者的充电电压的设置,使两者输出相同的电压,并基于上述具有防止电流倒灌的管理芯片,可以确保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两者之间不会形成相互倒灌充电的情况,确保电流的方向为:从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流向电池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仅接收到所述无线充电IC发送的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二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仅接收到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发送的当前有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实现单独的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使用户的选择更多,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二还对应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充电系统100,包括:一条与电池101和处理器102相连的有线充电通道;一条与所述电池101和所述处理器102相连的无线充电通道;
其中,所述有线充电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有线充电接口103、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和所述电池101;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和所述有线充电接口103同时与所述处理器102通过基带108进行通讯;
所述有线充电接口103,用于在接入有线充电时,将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102;
所述无线充电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105,无线充电管理芯片106,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和所述电池101;
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106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同时与所述处理器102通过基带108进行通讯;
在无线充电接口105接入无线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管理芯片106,用于将当前无线充电状态发送至所述处理器102;
在同时接入无线和有线充电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102,用于在同时接收到所述当前有线充电状态和所述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依据焦耳定律计算有线和无线双通道分别所需的电流,并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分别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输出的充电电压相同;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和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该实施例通过采用完全隔离开的两条充电通道,即一条有线充电通道和一条无线充电通道,在均接入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各自的充电通道向处理器发送各自的充电状态,经由处理器进行配置后,实现同时进行有线和无线的充电;同时,在实现的过程中基于处理器的配置可确保整个充电过程安全,减少各充电通道的负载损耗;同时,采用双通道充电的方式,将充电电流分配在两个通道中,基于焦耳定律,充电通道上的发热量与电流值强度相关,如Q=I*I*R(Q为发热量,R为通道上的负载,I为充电电流),当将充电电流分配在两个通道上后电流被分散,因此,可以降低单一充电时的充电发热情况;同时,在采用有线和无线同时充电的情况下,相较于单一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双通道充电大大增大了充电电流,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和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和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和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均具有防止电流倒灌的管理芯片。
在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同时进行充电时,基于处理器对两者的充电电压的设置,使两者输出相同的电压,并基于上述具有防止电流倒灌的管理芯片,可以确保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两者之间不会形成相互倒灌充电的情况,确保电流的方向为:从第二电源管理芯片和第一电源管理芯片流向电池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在仅所述有线接口103接入有线充电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有线充电接口发送的当前有线充电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04,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
在仅所述无线接口105接入无线充电时,所述处理器102,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充电IC106发送的当前无线充电状态,根据当前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进行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配置;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107,用于依据配置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实现单独的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使用户的选择更多,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双通道充电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公开了一种包含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公开的双通道充电系统的终端。该终端可以是手持设备,也可以是手提设备,优选的,包括: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案,有效的对有线和无线充电的通道进行隔离,实现同时进行有线和无线充电,并确保整个充电过程的安全,以及减少各充电通道上的负载损耗,降低充电发热,提高充电速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