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1285A -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1285A
CN105651285A CN201610009264.2A CN201610009264A CN105651285A CN 105651285 A CN105651285 A CN 105651285A CN 201610009264 A CN201610009264 A CN 201610009264A CN 105651285 A CN105651285 A CN 105651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cycle
pitch
quaternion
y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1285B (zh
Inventor
杨兴光
杨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6100092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1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1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计算获得俯仰角初值、偏航角初值和滚转角初值;分别计算获得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确定偏航角的计数;确定滚转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确定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确定俯仰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所述计算方法能够避免现有技术的传统的解算方法导致的奇异性和精度下降,以保证解算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四元数的姿态角的计算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四元数求解欧拉角通常会涉及到反三角函数运算。因此,反三角函数运算存在的值域要求和奇异性问题就不可避免。通常对欧拉角进行解算时,要对欧拉角范围进行限定,并且在接近象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算时精度会有所下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初始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俯仰角初值、偏航角初值和滚转角初值;
由本周期的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
根据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确定偏航角的计数;根据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确定滚转角的计数;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偏航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由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滚转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由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
由本周期的四元数确定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和本周期的姿态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根据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确定俯仰角的计数;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和俯仰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
优选地,所述俯仰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θ0=sin-1[2(q10q20+q00q30)];
其中,θ0为俯仰角初值;q00、q10、q20、q30为初始四元数;
所述偏航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0 = tan - 1 [ - 2 ( q 10 q 30 - q 0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其中,ψ0为偏航角初值;
所述滚转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0 = tan - 1 [ - 2 ( q 20 q 30 - q 1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其中,γ0为滚转角初值;
所述俯仰角初值、所述偏航角初值和所述滚转角初值的数值都小于90°。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n m = tan - 1 [ 2 ( q 0 n q 2 n - q 1 n q 3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其中,ψnm为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n为本周期的周期数,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n m = tan - 1 [ 2 ( - q 2 n q 3 n + q 0 n q l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其中,γnm为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优选地,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减小1。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ψnt=ψnm+aπ;
其中,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a为偏航角的计数;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γnt=γnm+bπ;
其中,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b为滚转角的计数。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ψ n t = c o s ( ψ n t ) s i n ( ψ n t ) 0 0 1 0 - s i n ( ψ n t ) 0 c o s ( ψ n t ) ;
其中,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γ n t = 1 0 0 0 c o s ( γ n t ) - s i n ( γ n t ) 0 s i n ( γ n t ) cos ( γ n t ) ;
其中,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n q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2 ( q 1 n q 3 n - q 0 n q 2 n ) 3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0 n q 1 n + q 2 n q 3 n ) 2 ( q 0 n q 2 n + q 1 n q 3 n ) 2 ( q 2 n q 3 n - q 0 n q 1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
其中,为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θ n t = C γ n t - 1 C n q C ψ n t - 1 ;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θ n t = C 20 C 21 C 22 C 23 C 24 C 25 C 26 C 27 C 28 ;
其中,C20、C21、C22、C23、C24、C25、C26、C27和C28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矩阵元。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的计算公式为:
q 0 n - θ = 0.5 s q r t ( | 1.0 + C 20 + C 24 + C 28 | ) q 1 n - θ = 1.0 4 q 10 ( C 25 - C 27 ) q 2 n - θ = 1.0 4 q 10 ( C 26 - C 22 ) q 3 n - θ = 1.0 4 q 10 ( C 21 - C 23 ) ;
其中,q0n-θ、q1n-θ、q2n-θ、q3n-θ为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优选地,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θnm=sin-1[2(q1n-θq2n-θ+q0n-θq3n-θ)];
其中,θnm为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当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大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小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
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θ n t = θ n m + d π 4 ;
其中,θnt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d为俯仰角的计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所述计算方法根据四元数解算的特点,对三个姿态角进行解耦处理,同时对基准坐标系进行定量旋转,使姿态角解算得到的值始终在小于45°的范围内,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的传统的解算方法导致的奇异性和精度下降,以保证解算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由初始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俯仰角初值、偏航角初值和滚转角初值;
S2:由本周期的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
S3:根据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确定偏航角的计数;根据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确定滚转角的计数;
S4:由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偏航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由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滚转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S5: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由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
S6:由本周期的四元数确定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
S7: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和本周期的姿态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S8:由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S9:由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S10:根据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确定俯仰角的计数;
S11:由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和俯仰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11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2:将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和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输出以供用户使用,并作为下一周期计算的初值。
上述步骤S1中,俯仰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θ0=sin-1[2(q10q20+q00q30)];公式(1)
其中,θ0为俯仰角初值;q00、q10、q20、q30为初始四元数。
上述步骤S1中,偏航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0 = tan - 1 [ - 2 ( q 10 q 30 - q 0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公式(2)
其中,ψ0为偏航角初值。
上述步骤S1中,滚转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0 = tan - 1 [ - 2 ( q 20 q 30 - q 1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公式(3)
其中,γ0为滚转角初值。
上述步骤S1中,俯仰角初值θ0、偏航角初值ψ0和滚转角初值γ0的数值都小于90°。
上述步骤S2中,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n m = tan - 1 [ 2 ( q 0 n q 2 n - q l n q 3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公式(4)
其中,ψnm为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n为本周期的周期数,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上述步骤S2中,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n m = tan - 1 [ 2 ( - q 2 n q 3 n + q 0 n q l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公式(5)
其中,γnm为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上述步骤S3中,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减小1。
上述步骤S4中,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ψnt=ψnm+aπ;公式(6)
其中,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a为偏航角的计数。
上述步骤S4中,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γnt=γnm+bπ;公式(7)
其中,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b为滚转角的计数。
上述步骤S5中,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ψ n t = c o s ( ψ n t ) s i n ( ψ n t ) 0 0 1 0 - s i n ( ψ n t ) 0 c o s ( ψ n t ) ; 公式(8)
其中,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
上述步骤S5中,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γ n t = 1 0 0 0 c o s ( γ n t ) - s i n ( γ n t ) 0 s i n ( γ n t ) cos ( γ n t ) ; 公式(9)
其中,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上述步骤S6中,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n q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2 ( q 1 n q 3 n - q 0 n q 2 n ) 3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0 n q 1 n + q 2 n q 3 n ) 2 ( q 0 n q 2 n + q 1 n q 3 n ) 2 ( q 2 n q 3 n - q 0 n q 1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
公式(10)
其中,为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上述步骤S7中,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θ n t = C γ n t - 1 C n q C ψ n t - 1 ; 公式(11)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θ n t = C 20 C 21 C 22 C 23 C 24 C 25 C 26 C 27 C 28 ; 公式(12)
其中,C20、C21、C22、C23、C24、C25、C26、C27和C28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矩阵元。
上述步骤S8中,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的计算公式为:
q 0 n - θ = 0.5 s q r t ( | 1.0 + C 20 + C 24 + C 28 | ) q 1 n - θ = 1.0 4 q 10 ( C 25 - C 27 ) q 2 n - θ = 1.0 4 q 10 ( C 26 - C 22 ) q 3 n - θ = 1.0 4 q 10 ( C 21 - C 23 ) ; 公式(13)
其中,q0n-θ、q1n-θ、q2n-θ、q3n-θ为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上述步骤S9中,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θnm=sin-1[2(q1n-θq2n-θ+q0n-θq3n-θ)];公式(14)
其中,θnm为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上述步骤S10中,当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大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小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
上述步骤S11中,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θ n t = θ n m + d π 4 ; 公式(15)
其中,θnt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d为俯仰角的计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由初始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俯仰角初值、偏航角初值和滚转角初值;
由本周期的四元数分别计算获得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
根据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确定偏航角的计数;根据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确定滚转角的计数;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和偏航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由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和滚转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由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计算得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
由本周期的四元数确定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
由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和本周期的姿态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根据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确定俯仰角的计数;
由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和俯仰角的计数计算得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θ 0 = sin - 1 [ 2 ( q 10 q 20 + q 00 q 30 ) ] ;
其中,为俯仰角初值;q00、q10、q20、q30为初始四元数;
所述偏航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0 = tan - 1 [ - 2 ( q 10 q 30 - q 0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其中,ψ0为偏航角初值;
所述滚转角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0 = tan - 1 [ - 2 ( q 20 q 30 - q 10 q 20 ) q 00 2 - q 10 2 + q 20 2 - q 30 2 ] ;
其中,γ0为滚转角初值;
所述俯仰角初值、所述偏航角初值和所述滚转角初值的数值都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ψ n m = tan - 1 [ 2 ( q 0 n q 2 n - q 1 n q 3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其中,ψnm为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n为本周期的周期数,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γ n m = tan - 1 [ 2 ( - q 2 n q 3 n + q 0 n q 1 n ) q 0 n 2 - q 1 n 2 + q 2 n 2 - q 3 n 2 ] ;
其中,γnm为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中间值大于π/3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增加1;当上一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小于-π/3且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中间值大于π/3时,滚转角的计数减小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ψnt=ψnm+aπ;
其中,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a为偏航角的计数;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γnt=γnm+bπ;
其中,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b为滚转角的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ψ n t = c o s ( ψ n t ) s i n ( ψ n t ) 0 0 1 0 - s i n ( ψ n t ) 0 c o s ( ψ n t ) ;
其中,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的解耦矩阵;ψnt为本周期的偏航角终值;
所述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γ n t = 1 0 0 0 c o s ( γ n t ) - s i n ( γ n t ) 0 s i n ( γ n t ) cos ( γ n t ) ;
其中,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的解耦矩阵;γnt为本周期的滚转角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n q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2 ( q 1 n q 3 n - q 0 n q 2 n ) 2 ( q 1 n q 2 n - q 0 n q 3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2 ( q 0 n q 1 n - q 2 n q 3 n ) 2 ( q 0 n q 2 n + q 1 n q 3 n ) 2 ( q 2 n q 3 n - q 0 n q 1 n ) q 0 n q 0 n - q 1 n q 1 n - q 2 n q 2 n + q 3 n q 3 n ;
其中,Cnq为本周期的四元数转换矩阵;q0n、q1n、q2n、q3n为本周期的四元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 θ n t = C γ n t - 1 C n q C ψ n t - 1 ;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
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表达式为:
C θ n t = C 20 C 21 C 22 C 23 C 24 C 25 C 26 C 27 C 28 ;
其中,C20、C21、C22、C23、C24、C25、C26、C27和C28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的转换矩阵的矩阵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的计算公式为:
q 0 n - θ = 0.5 s q r t ( | 1.0 + C 20 + C 24 + C 28 | )
q 1 n - θ = 1.0 4 q 10 ( C 25 - C 27 )
q 2 n - θ = 1.0 4 q 10 ( C 26 - C 22 ) ;
q 3 n - θ = 1.0 4 q 10 ( C 21 - C 23 )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对应的四元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的计算公式为:
θ n m = sin - 1 [ 2 ( q 1 n - θ q 2 n - θ + q 0 n - θ q 3 n - θ ) ] ;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
当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大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增加1;当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中间值小于-π/4时,偏航角的计数减小1;
所述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θ n t = θ n m + d π 4 ;
其中,为本周期的俯仰角终值;d为俯仰角的计数。
CN201610009264.2A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5651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264.2A CN105651285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264.2A CN105651285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285A true CN105651285A (zh) 2016-06-08
CN105651285B CN105651285B (zh) 2018-08-10

Family

ID=56491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264.2A Active CN105651285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12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212A (zh) * 2018-10-30 2019-01-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惯导系统全范围姿态角提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6385A (ja) * 1985-10-31 1987-05-16 ザ シンガ− カンパニ− 乗物の運行角度を計算するためのドップラ慣性ループ
CN1017941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2519462A (zh) * 2011-11-25 2012-06-27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角速度的欧拉角指数输出方法
CN104590588A (zh) * 2014-12-04 2015-05-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
CN104898681A (zh) * 2015-05-04 2015-09-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三阶近似毕卡四元数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6385A (ja) * 1985-10-31 1987-05-16 ザ シンガ− カンパニ− 乗物の運行角度を計算するためのドップラ慣性ループ
CN1017941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编队卫星相对轨道与姿态解耦控制方法
CN102519462A (zh) * 2011-11-25 2012-06-27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角速度的欧拉角指数输出方法
CN104590588A (zh) * 2014-12-04 2015-05-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隔离余量方法与脉宽融合策略的挠性卫星姿态轨道耦合控制方法
CN104898681A (zh) * 2015-05-04 2015-09-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三阶近似毕卡四元数的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超颖,等: ""基于四元数的航天器解耦模糊变结构控制"", 《上海航天》 *
李铁军,等: ""基于误差四元数分解的刚体姿态跟踪滑模控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赵怡,等: ""基于捷联惯导和四元数的解耦控制"", 《实验室科学》 *
陈万春,等: ""基于四元数的大角度姿态机动反馈线化控制"", 《飞航导弹》 *
陈有余: ""通过非线性解祸实现绕欧拉特征轴旋转的姿态控制系统"", 《宇航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212A (zh) * 2018-10-30 2019-01-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惯导系统全范围姿态角提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285B (zh) 2018-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022B (zh) 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特征匹配方法
CN102568009B (zh) 用于电子地图的线段抽稀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44852B (zh) 不平整状态下全站仪测量方法
CN105809702A (zh) 一种基于Tsai算法的改进位姿估计方法
CN104573665A (zh) 一种基于改进维特比算法的连续动作识别方法
CN103411589B (zh) 一种基于四维实数矩阵的三维图像匹配导航方法
CN101825452A (zh) 一种测量坐标与施工坐标间的互相换算方法
CN104899609A (zh) 一种基于图像配准的机械式表计识别方法
CN104111071B (zh) 基于激光测距与摄像机视觉融合的高精度位姿解算方法
CN107063190A (zh) 面向定标面阵相机影像的位姿高精度直接估计方法
CN104077769A (zh) 一种图像配准中的误匹配点对剔除算法
CN106547724A (zh) 基于最小点集的欧式空间坐标转换参数获取方法
CN103913179A (zh) 舰载单轴旋转调制捷联惯导姿态角修正方法
CN105651285A (zh) 一种基于四元数的跨象限姿态角的计算方法
CN104964684B (zh) 一种高动态下快速星跟踪方法
CN103854271A (zh) 一种平面摄像机标定方法
CN107036628A (zh) 一种用于纸海图校正的方法
CN105987695A (zh) 一种高速旋转弹姿态解算用四区间拉格朗日方法
CN103500448A (zh) 高密度封装元器件的仿射变换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CN104616265B (zh) 一种遥感序列数据的时域重建方法
CN107330934A (zh) 低维度的集束调整计算方法与系统
CN105353598B (zh) 一种利用影子确定日期的方法
CN109919998B (zh) 卫星姿态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3065363A (zh) 一种杆塔三维模型快速导入场景方法
CN109489656B (zh) 基于旋量的星敏定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